長三角與珠三角地理位置
❶ 平心而論,長三角和珠三角哪個地理位置更好,未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入海口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包括廣州、深圳、佛山、中山、惠州、東莞、珠海、江門、肇慶以及深汕特別合作區、大珠三角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共12個地區。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
珠江三角洲在廣東是思想文化最早開放的地區之一,有廣州這個世界貿易大港為依託,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市場廣闊,產銷活躍。明代後期,珠江三角洲的農業生產商品化傾向日漸明顯,成為嶺南最活躍、最具商品意識,最富有創新精神的地區。廣東近代工業的新興產業,主要從19世紀末葉從珠江三角洲一帶興起。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南方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地區發展的龍頭,是我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區域之一(另外兩個是長三角、環渤海),有"南海明珠"之稱
2015年1月26日,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東京,成為世界人口和面積最大的城市群。
2016年8月28日,中國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復珠三角地區為"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示範區"。
珠三角9市攜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是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建成世界級城市群。
❷ 請問長三角和珠三角以及泛珠三角的地理范圍各包括哪些
什麼是長三角?
長三角是一個具有三重意義的概念。
地理概念:長江入海的地方,由於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斷淤積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陸地。萬里長江由西向東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斷淤積,滄海桑田,歷經千萬年,終於形成坦盪、寬闊的三角形的陸地。
工業經濟概念:以上海為龍頭的蘇中南、浙東北工業經濟帶。這里是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2004年度統計數據表明,長三角地區佔全國土地的1%,人口佔全國5.8%,創造了18.7%的國內生產總值、全國22%的財政收入和18.4%的外貿出口。
城市經濟概念:就是蘇浙滬毗鄰地區的17個市組成的都市群。長三角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蘇省的8個市:南京、蘇州、揚州、鎮江、泰州、無錫、常州、南通;浙江省的7個市:杭州、寧波、湖州、嘉興、舟山、紹興、台州。
什麼是珠三角?
1994年11月,廣東省進行了一次跨行政區域的經濟發展規劃,由副省長主持,省計委牽頭進行研究和論證,在全國率先提出「珠三角經濟區」的概念,並在實體上進行發展規劃,劃定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佛山、中山、江門七市,及惠州、清遠、肇慶三市的一部分。
什麼是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九個省區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九加二」。
泛珠三角九省區的面積為中國的五分之一,人口的三分之一,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加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泛珠三角區域在中國占據重要位置。
❸ 長三角,珠三角分別指哪些地方
長三角是一個具有三重意義的概念。
地理概念:長江入海的地方,由於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斷淤積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陸地。萬里長江由西向東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斷淤積,滄海桑田,歷經千萬年,終於形成坦盪、寬闊的三角形的陸地。
工業經濟概念:以上海為龍頭的蘇中南、浙東北工業經濟帶。這里是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2004年度統計數據表明,長三角地區佔全國土地的1%,人口佔全國5.8%,創造了18.7%的國內生產總值、全國22%的財政收入和18.4%的外貿出口。
長江三角洲都市圈,是指在長江入海而形成的扇形沖積平原上,以上海為龍頭,由浙江的嘉興、杭州、紹興、寧波、舟山和江蘇的蘇州、無錫、鎮江、南京等16個城市所組成的城市帶。
珠三角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於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後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礎上出現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又提出來了「泛珠三角」的概念。至此,「珠三角」實際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個不同層面既相互區分又緊密關聯的概念。
(一)「小珠三角」
「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廣東省委在七屆三次全會上提出建設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珠三角」最初由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惠州7個城市及惠州、清遠、肇慶三市的一部分組成,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廣東珠三角。後來,「珠三角」范圍調整擴大為由珠江沿岸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惠州、江門、肇慶9個城市組成的區域,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小珠三角」面積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廣東省國土面積的14%,人口4283萬人,占廣東省人口的61%。2003年「小珠三角」GDP總值達11450.9億元(1383.5億美元),佔全國GDP的10%。
(二)「大珠三角」
「大珠三角」有兩個不同的概念,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粵港澳。目前通常所說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廣東、香港、澳門三地構成的區域。「大珠三角」面積18.1萬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8679萬,2003年GDP總值3287億美元。以經濟規模論,「大珠三角」相當於長三角的1.2倍。
(三)「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鄰、經貿關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廣西、海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和廣東9省區,以及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泛珠三角」面積200.6萬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45698萬,GDP總值52605.7億元(6356億美元)。其中,9省區面積佔全國的20.9%,人口佔全國的34.8%,GDP總值佔全國的33.3%。
❹ 長三角和珠三角是哪些城市
長江三角洲指長江和錢塘江在入海處沖積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蘇省東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東北部。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積約5萬平方千米。在經濟上指以上海為龍頭的江蘇、浙江經濟帶。
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簡稱長三角城市群,位於中國沿江沿海「T」字帶,是中國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帶和杭州灣城市群構成,成員包括:上海、江蘇(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南通、泰州、淮安、徐州、鹽城、連雲港、宿遷)、浙江(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台州、金華、溫州、麗水、衢州、舟山)20個江浙滬城市以及安徽蕪湖 合肥 馬鞍山 銅陵 滁洲 宣城泛長三角城市。
珠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是組成南江的西江、北江和東江入海時沖擊沉澱而成的一個三角洲,面積大約8萬多平方公里。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
大珠三角城市群地域范圍包括香港、澳門和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惠州、肇慶,土地面積超過42831.5平方公里。珠三角城市群,是三個特大城市群之一[2],是我國乃至亞太地區最具活力的經濟區之一,珠三角城市群已超倫敦都市圈居世界第三。
❺ 黃三角 紅三角 長三角 珠三角的地理位置
在山東省北部古黃河入海處,有一片153000公頃的灘塗濕地;洶涌的河水奔騰呼嘯地從中穿過,匯入大海。這就是1987年建立的,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的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
黃河三角洲,以墾利縣寧海為軸點,北起套爾河口,南至淄脈河口,向東撒開的扇狀地形,海拔高程低於15米,面積達5450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年輕的陸地。現代黃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來,黃河沖積作用形成的沖積扇。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距東營市僅60公里,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期,年平均降水量為551.6毫米。這片三角洲是黃河挾帶的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陸地的海相沉積平原。現代黃河三角洲上地貌有河灘高地,坡地,大型窪地等。黃河尾閭擺動新成的陸地帶地勢寬闊低窪,面積逐年擴大,生態類型獨特,海河相會處形成大面積淺海灘塗和濕地,成為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和越冬、繁殖地。區內水生生物資源豐富,據初步調查有800多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文昌魚、江豚、松江鱸魚等。有野生植物上百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瀕危植物野大豆分布廣泛,各種鳥類約187種,列為中日候鳥保護協議受保護的達10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丹頂鶴、白頭鶴、白鸛、金雕、大鴇、大天鵝、小天鵝、灰鶴、蜂鷹等32種,各種鷺類、雁鴨類水禽不但種類多,數量也極為豐富。
現代黃河三角洲上景觀獨特,土地年輕遼闊,林木,草場及野生動物等自然景觀新穎,野趣濃烈,奇麗的「金濤」刺入碧藍的海中,形成世界罕見的奇觀.這里油氣資源豐富。勝利油田井架林立,東營大橋,防潮大堤等現代工程宏偉壯麗,以及新興的石油工業城東營,豐富的自然資源等,是祖國的一塊寶地,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黃河是一條善淤,善決,善徙的河流,每年攜帶約16億噸的泥沙奔流而下,約有12億噸的泥沙沉積在三角洲及河口沿岸地區。平均每年向渤海推進1.5-3公里,每年新造陸23-28平方公里,使3-4萬畝海域被淤積成為新的土地資源。「昨日滄海,今日桑田」在此得以實現。這一優勢給保護注入了新的生機。它不論作為珍稀鳥類的停歇地和越冬棲息地,還是作為獨特的河口生態系統,都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和生態意義。
----------------------------------------------
紅三角地區是廣東、江西與湖南三省交界的一個極富旅遊資源優勢的地區,這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這里有過革命的光輝歲月,這里更留下了大片的森林,是華南地區生態保護的示範區。
紅三角地區位於北至北緯 27 °,南至北緯 24 °,東至東經 117 ,西至東經 111 °的粵西北,贛西南以及湘東南地區,行政區劃含三省的韶關、清遠、贛州、吉安、郴州和衡陽等市。
紅三角地區是自然地理上的南嶺山脈地區,也是三省主要幹流的源頭,粵北是北江的源頭,贛州是贛江的源頭,郴州是湘江的源頭。紅三角地區莽莽蒼蒼的森林孕育了珠江水系,贛江水系和湘江水系,是自然生命之源,是三省萬物之源,是三省的母親河之所在。
------------------------------------------------
長三角是一個具有三重意義的概念。
地理概念:長江入海的地方,由於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斷淤積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陸地。萬里長江由西向東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斷淤積,滄海桑田,歷經千萬年,終於形成坦盪、寬闊的三角形的陸地。
工業經濟概念:以上海為龍頭的蘇中南、浙東北工業經濟帶。這里是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2004年度統計數據表明,長三角地區佔全國土地的1%,人口佔全國5.8%,創造了18.7%的國內生產總值、全國22%的財政收入和18.4%的外貿出口。
城市經濟概念:就是蘇浙滬毗鄰地區的17個市組成的都市群。長三角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蘇省的8個市:南京、蘇州、揚州、鎮江、泰州、無錫、常州、南通;浙江省的7個市:杭州、寧波、湖州、嘉興、舟山、紹興、台州。
------------------------------------
什麼是珠三角?
1994年11月,廣東省進行了一次跨行政區域的經濟發展規劃,由副省長主持,省計委牽頭進行研究和論證,在全國率先提出「珠三角經濟區」的概念,並在實體上進行發展規劃,劃定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佛山、中山、江門七市,及惠州、清遠、肇慶三市的一部分。
❻ 珠三角和長三角是什麼意思,怎麼區分的每個角管什麼地方
珠三角和長三角分別是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的簡稱。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回珠江三角答洲是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發展的龍頭,是中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稱。
拓展資料
珠三角分布在珠江入海口,長三角分布在長江入海口。傳統意義的長江三角洲北起通揚運河,南抵杭州灣,西至南京,東到海濱,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鄰近海域。
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市區、惠東縣、博羅縣、肇慶市區、高要市、四會市「大珠三角」有兩個不同的概念,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粵港澳。
參考資料:網路-珠三角
參考資料:網路-長三角
❼ 珠三角、長三角分別指的是什麼在哪區地區
1.長三角:是長江三角洲
包括:上海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鎮江市、南京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杭州市、寧波市、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舟山市、台州市。
2.珠三角:是珠江三角洲
包括: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惠州、江門、肇慶。
京津唐:是北京、天津、唐山。
❽ 長三角和珠三角在哪
長三角即長江三角洲,位於我國東部長江入海口附近;珠三角即珠江三角洲,位於專我國南部珠江入海口附近屬,毗鄰港澳,臨近東南亞。
長江三角洲是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中國第一大經濟區,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中國率先躋身世界級城市群的地區。
珠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是組成南江的西江、北江和東江入海時沖擊沉澱而成的一個三角洲,面積大約8萬多平方公里。廣東可劃分為四片區域: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區域人口約五千萬。
❾ 長三角、珠三角在什麼地方
長三角是一個具有三重意義的概念。
地理概念:長江入海的地方,由於河回水所含的泥沙不斷答淤積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陸地。萬里長江由西向東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斷淤積,滄海桑田,歷經千萬年,終於形成坦盪、寬闊的三角形的陸地。
工業經濟概念:以上海為龍頭的蘇中南、浙東北工業經濟帶。這里是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 2004年度統計數據表明,長三角地區佔全國土地的1%,人口佔全國5.8%,創造了18.7%的國內生產總值、全國22%的財政收入和18.4%的外貿出口。
城市經濟概念:就是蘇浙滬毗鄰地區的17個市組成的都市群。長三角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蘇省的8個市:南京、蘇州、揚州、鎮江、泰州、無錫、常州、南通;浙江省的7個市:杭州、寧波、湖州、嘉興、舟山、紹興、台州。
什麼是珠三角?
1994年11月,廣東省進行了一次跨行政區域的經濟發展規劃,由副省長主持,省計委牽頭進行研究和論證,在全國率先提出「珠三角經濟區」的概念,並在實體上進行發展規劃,劃定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佛山、中山、江門七市,及惠州、清遠、肇慶三市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