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含地理位置的地名
❶ 在泉州含有顏色的地名三個
青龍巷
胭脂巷
大紅埔
❷ 泉州地理位置
泉州位於福建省抄東南沿海,南臨台灣海峽,北緯24°22′~25°56′、東經117°34′~119°05′。
地處閩東山地中段和閩東南沿海丘陵平原中段。
泉州是國家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
❸ 泉州的地理位置
泉州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南臨台灣海峽,北緯24°22′~25°56′、東經117°34′~119°05′。
地處閩東山內地中段和閩東南沿容海丘陵平原中段。
泉州是國家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
❹ 泉州 地名
底下是轉發的。
http://..com/question/14995511.html
這邊有一個庄府巷的由來。
http://..com/question/20286841.html?si=1
這是二郎巷的由來。
http://www.qzweb.com.cn/gb/content/2004-08/21/content_1334573.htm
花巷由來。
後城巷來歷:
後城巷位於泉州市舊城區東南部,從原中菜市場(今在建的文廟廣場)至宜春新村(兵馬司橋巷)。據傳,宋代此處乃南門城牆後的一條小巷,故稱為後城巷。元代拓建新羅城時,巷隨之拓寬,又名後城街。因屬舊境鋪的三教鋪,也曾以三教鋪為地名。
後城古街巷位於塗門街北側,巷兩邊古民居鱗次櫛比,較著名的有楊宅、黃宅等。其建築形式分為三類,一類是兩進或三進硬山頂(或懸山)帶雙護厝,第一進為「凹壽」式,第二、三進多帶廂房或迥廊,廳後多為花園,或假山。二類是臨街為圍牆內為天井、二進、三進為硬山頂(或懸山)建築帶雙護厝。三類「手巾寮」式,通道與廳、房、後軒、天井等錯落組合。巷傍宋羅城城壕溝,上有祖師巷橋、百源橋、清真寺橋、兵馬司橋與塗門街相勾連,壕溝上有巨榕參天。小橋、流水、古宅、古榕,相益成趣。
近年來,後城古街巷在泉州市區舊城改造中,依古建築形式而重新建築而成,形成一條古色古香,集旅遊觀光和購物於一體的古街巷,與塗門街、打錫街、中山中路、清凈寺、關岳廟等一起,成為泉州古城區一條靚麗的風景線。
甘棠巷來歷:
「甘棠巷」位於泉州市舊城區西部,從西街至麵粉廠大門口。明代天啟年間大學士張瑞圖因出於對相國李廷機愛民的崇敬,取周朝召伯[召公碩奭(音shì,意為「盛大」)]愛民的故事相比,就引用召伯於甘棠樹下審案愛民的典故,命名該巷為「甘棠巷」。民間諧音為甘刀巷,訛稱關刀巷。
「甘棠」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樹名,即甘棠樹,另一種是指詩篇名,它出自「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後人思其德,故愛其樹,因賦此詩。」由此可見,「甘棠」具有「德政」之意思。
泉州舊城區的「甘棠巷」名稱的來歷與李相國的「策馬三鞭為界建相府」和敬業愛民有關。
李廷機(公元l 542年一l 6 1 6年)字爾張,號九我,泉州人。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 583年)中榜眼,歷官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著述有《四書臆說》、 《春秋講章》、 《大明國史》、 《國朝名臣言行錄》等近二十種。明萬曆年間,相國李廷機要告老返梓時,神宗皇帝十分留戀,皇帝想到李相國在朝為官時,立身廉潔,連相府都不蓋,對他非常的敬重。當他離京返鄉之時,神宗皇帝特賜他馬鞭一支,教他三鞭為界,就地建造相府。何謂「三鞭為界」7就是任其騎著馬,隨意抽三鞭,縱馬馳騁,馬跑到什麼地方,就以那個地方為界,不管是田園萊地,還是官宅民房、商場作坊,都歸其所有。尚若是一個倚權仗勢的貪官酷吏,也許會把半個泉州城都占為已有。但李相國不是這種人,他是一位「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大清官,他不肯隨便佔百姓的利益,可是聖旨已下,不能忤逆。他騎在馬上在泉州城內尋來找去,找來尋去,實在不忍下手抽鞭。最後他來到西街,拐進偏僻的五塔巷,看見有一片荒蕪的曠地,才確定下來,於是他拿起馬鞭,輕輕地往馬背上拍了三下,不一會兒,又緊緊地收住韁繩,結果,馬跑不遠便停了下來,佔地也就不多,他便在該巷與五塔巷之間建了一座不大的相府。
李相國在家鄉期間,為家鄉的人民做.了很多的好事,極受當時泉州人民的推崇與愛戴。人民稱頌他為「楷體; mso-bidi-font-size: 12.0pt">好宰相」,把他居住的地方叫做「賢相里』』。
明代天啟年間,大學士張瑞圖出於對李相國一生高風亮節和廉潔愛民的崇敬,特別是對他一生德政業績顯赫的敬慕,便引早期敬業愛民的典故取該巷名為「甘棠巷』』,一直沿用至今。
❺ 泉州地名所包含的歷史
泉州地名所包含的文化牽涉到山山水水的問題。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從山上石竅間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州的名稱即以山名而得。
❻ 福建泉州地理位置在哪裡
地理概況別稱:鯉城、刺桐城、溫陵 Quanzhou和Zayton為泉州的英文名稱。 地理位置:北緯24°專22』—屬25°56』,東經117°34』—119°05』 全市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人口800萬人(不含金門縣),漢族占人口總數的98.2%,少數民族占 泉州示意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1.8%。少數民族有48個,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泉州風俗民情古樸精深,別具一格。儒、釋、道等多種宗教並盛,互為融合。
❼ 幾個泉州的地名
斗尾港口經濟區位於湄洲灣南岸泉州市惠安縣東北部。
泉港區位於福版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權灣南岸,原來屬於惠安行政區,就是原來肖厝經濟開發區,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行政區。
惠安是國務院批準的閩南金三角對外開放縣之一,位於福建省東南部,地處泉州灣與湄洲灣之間,隔海峽與台灣相望。
泉州船廠是我省「十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選址在國家交通部規劃建設的全國四大中轉港之一的惠安縣凈峰鎮斗尾港。
這三個地方還算比較近!
❽ 泉州地理位置地形概況氣候情況著名景點主要物產
泉州,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連續11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省經濟中心。北承省會福州、莆田,南接廈門,東望台灣寶島,西毗漳州、龍岩、三明。現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通行和漳州、廈門、台灣等同一種方言:閩南語。
別稱:鯉城、刺桐城、溫陵
Quanzhou為泉州的英文名稱。
地理位置:北緯24°22』—25°56』,東經117°34』—119°05』
全市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里。總人口774萬人(不含金門縣),漢族占人口總數的98.2%,少數民族佔1.8%。少數民族有48個,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泉州風俗民情古樸精深,別具一格。儒、釋、道等多種宗教並盛,互為融合。
泉州是著名僑鄉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華僑、華人624萬人,港澳同胞70萬人。在台灣,有44.8%的漢族同胞(約900萬人)祖籍泉州。
泉州市市雕飛天迎賓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內山巒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其間,海拔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區。戴雲山脈從東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在德化縣境內,有「閩中屋脊」之稱。境內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過渡。泉州海岸線曲折蜿蜓,大部分為基岩海岸,總長約421公里,有湄州灣、泉州灣、深滬灣、圍頭灣四個港灣及肖厝、崇武、後渚、梅林、石井等14個港口。泉州地跨中南兩個亞熱帶,即戴雲山西北部常年溫暖的常綠闊葉林帶和東南部常年濕熱、有短期乾旱的亞熱帶雨林帶。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內溪流多達35條,總長1620公里 ,境內最長的河流是晉江,水資源相當豐富。泉州地區太陽輻射總量較高,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豐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稱「閩南大溫床」,對發展農業生產,特別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經濟作物極為有利,是烏龍茶、桂圓、柑桔的全國生產基地,安溪鐵觀音和永春蘆柑是拳頭出口產品。主要經濟魚類近百種,產量較大的魚類有20多種。淺海灘塗面積118萬畝。盛產牡蠣、蟶、蛤、螺、海帶、紫菜等貝、藻類。主要有鐵、猛、金、煤、石英砂、花崗岩、高嶺土、地熱、礦泉水等20多種,德化高嶺土質量居全國前列,是德化陶瓷的主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