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地理氣象知識名詞解釋能見度
⑴ 氣象中的霧的能見度多少米指的是用什麼看的,怎樣劃分輕霧,大霧
視力正常者能將一定大小的黑色目標物從地平線附近的天空背景中區別出來的專最大距離.[ 應用學科:屬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大氣(二級學科)]
能見度小於10公里稱為輕霧;能見度小於1公里稱為大霧.
實際工作中,又將能見度小於500米的稱為濃霧,小於200米的稱為強濃霧,分別發布大霧黃色、橙色預警,能見度小於50米的強濃霧發布紅色預警.
以前和現在均以觀測員肉眼觀測為主,目前已有全自動能見度監測站,對道路天氣的實時情況進行有效監測,每分鍾都有數據反饋到氣象台,該監測站是一種前向散射能見度儀,對大霧、大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影響其能見度情況都能進行自動觀測,測量范圍為10-10000米,觀測出來的數據通過GPRS無線傳輸回氣象部門.
⑵ 《軍事地理氣象知識》 簡答題 1請簡述判定高程的方法 2地面起伏的判定根據有哪些 3手工標圖有哪些
1.高程分絕對高來程和相對自高程。絕對高程和海拔有點像;相對高程就是相對於一個已確定高程的物體的高程。例如:甲山高程為100米,乙山高程為200米。則乙山對於甲山的相對高程為100米
2.等高線 地形圖
3.第一,你可以更直接理解圖紙,第二,你記住了你所標注的內容,加強了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⑶ 氣象標准說明 比如能見度 能見度弱多少到多少
是反映大氣透明度的一個指標,航空界定義為具有正常視力的人在當時的天氣條件下還能夠看清楚目標輪廓的最大距離。能見度和當時的天氣情況密切相關。當出現降雨、霧、霾、沙塵暴等天氣過程時,大氣透明度較低,因此能見度較差。測量大氣能見度一般可用目測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大氣透射儀、激光能見度自動測量儀等測量儀器測量。
能見度(visibility)
在氣象學中,能見度是指物體能夠被清楚的識別的最大距離。能見度對交通運輸包括公路運輸以及航海航空等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氣象學中的能見度指空氣的透過性,在晚上能見度亦指大氣的通透性
航空:在航空學中,能見度的定義如下:
A,一定大小的黑色物體置於地上,在背景為亮色的情況下能夠被看見並被識別的最遠距離;
B,以暗色作為背景,1000燭光(candelas)能夠被識別的最遠距離。
另外一個字,跑到可視范圍(Runway Visual Range,RVR)也跟能見度有關,這個特別是指飛機即將到達的跑到附近所測量的能見度。
在空氣特別干凈的北極或是山區,能見度能夠達到70~100km,然而能見度通常由於大氣污染以及濕氣而有所降低。各地氣象站報道的有霾(干)或霧(濕)。煙霧可將能見度降低至零,這對於開車開船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同樣在沙塵暴發生的沙漠地區以及有森林大火的地方駕車都是十分危險的。雷雨天氣的暴雨不僅使能見度降低,同時由於地面濕滑而不能緊急制動。暴風雪天氣也屬於低能見度的范疇內。
煙霧、薄霧、霾
國際上對煙霧的能見度定義為不足1km,薄霧的能見度為1km~2km,霾的能見度為2km~5km。煙霧和薄霧通常被認作是水滴的重要組成部分,霾和煙的粒徑相對要小一些,這表明一些探測器如熱影像儀(Thermal Imagers TI/LIR)利用遠紅外,其波長為10um左右,這個能更好的穿透霾和一些煙霧,因為其粒徑比波長要小。因此紅外輻射既沒有被明顯的改變方向也沒有被顆粒物完全吸收。
非常低的能見度
能見度不足100米通常被認為為零,在這種情況下道路會被封鎖,自動警示燈和牌子會被激活以提醒司機朋友,這些警示牌通常放在經常性出現低能見度的區域,尤其是發生了重大的交通事故比如汽車連環撞擊事件的地方。
⑷ 軍事地理氣象知識
實在看不清楚
⑸ 氣象能見度的介紹
氣象能見度定義為:視力正常的人,在當時天氣條件下,能夠從天空內背景中看到和辨認出目標物(容黑色、大小適度)的最大水平距離 氣象能見度是氣象要素觀測中的基本項目之一,是直接影響人類生活、生產、交通的重要問題。
⑹ 求解答,軍事地理氣象知識
0.034m乘以50000等於1700m
⑺ 一、名詞解釋 1、天氣:
天氣是指某一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而天氣現象內則是指發生在大氣容中的各種自然現象,即某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氣溫、氣壓、濕度、風、雲、霧、雨、閃、雪、霜、雷、雹、霾等)空間分布的綜合表現。天氣過程就是一定地區的天氣現象隨時間的變化過程。各種天氣系統都具有一定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而且各種尺度系統間相互交織、相互作用。許多天氣系統的組合,構成大范圍的天氣形勢,構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氣環流。天氣系統總是處在不斷新生、發展和消亡過程中,在不同發展階段有其相對應的天氣現象分布。
舒適度指數是結合溫度、濕度、風等氣象要素對人體綜合作用,表徵人體在大氣環境中舒適與否,提示人們可以根據天氣的變化,來調節自身生理及適應冷暖環境,以及防範天氣冷熱突變的指數,便於人們了解在多變的天氣下身體的舒適程度,預防由某些天氣造成的人體不舒適而導致的疾病等。舒適度指數分為9級,級數越高,氣象條件對人體舒適感的影響越大,舒適感越差。
⑻ 低能見度天氣定義
氣象能見度定義為:視力正常的人,在當時天氣條件下,能夠從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認出目標物(黑色、大小適度)的最大水平距離。 氣象能見度是氣象要素觀測中的基本項目之一,是直接影響人類生活、生產、交通的重要問題。
能見度
大氣中空氣分子對入射光的衰減是比較規律的。大氣中氣溶膠對可見光傳播也有很大影響,而且氣溶膠分布是復雜多變的,大氣中雲霧滴也會使光受到衰減和散射。
實際觀測表明,在大氣中,半徑從十分之幾微米到幾十微米的氣溶膠粒子和小雲霧滴隨著半徑增大其數密度會非常急劇的減小,半徑越小的粒子數密度越大,這些粒子對可見光有較強的散射作用,而且也有復雜的吸收作用,尤其對於小粒子,這種吸收作用是相當顯著的。
由於人類活動、熱對流、風和湍流作用等各種原因,低層大氣內小粒子含量會發生極大變化當大氣中小粒子的含量很大時,大氣衰減系數比「干凈」的空氣分子的衰減系數可能會大一到二個數量級,這時,天空將是渾濁的,我們將看不清遠處的目標物,這就是能見度問題。
能見距離
我們在近處看物體總是可以看清的,但當物體漸漸遠離我們時,就漸趨模糊,直到物體達到某一距離後,我們就無法用肉眼再把物體從背景上識別出來,這個能夠「看到」物體的最大距離稱為能見距離。
⑼ 氣象能見度的大氣分類
《地面氣象觀測規范》 系列標准為二十二個部分:
第版1 部分:總則;
第2 部分:雲的觀測權;
第3 部分:氣象能見度觀測;
第4 部分:天氣現象觀測;
第5 部分:氣壓觀測;
第6 部分:空氣溫度和濕度觀測;
第7 部分:風向和風速觀測;
第8 部分:降水觀測;
第9 部分:雪深與雪壓觀測;
第10 部分:蒸發觀測;
第11 部分:輻射觀測;
第12 部分:日照觀測;
第13 部分:地溫觀測;
第14 部分:凍土觀測;
第15 部分:電線積冰觀測;
第16 部分:地面狀態觀測;
第17 部分:自動氣象站觀測;
第18 部分:月地面氣象記錄處理和報表編制
第19 部分:月氣象輻射記錄處理和報表編制;
第20 部分:年地面氣象資料處理和報表編制;
第21 部分:缺測記錄的處理和不完整記錄的統計;
第22 部分:觀測記錄質量控制。
⑽ 名詞解釋 能見度
能見度,是反映大氣透明度的一個指標,航空界定義為具有正常視力的人在當時的天專氣條件下還屬能夠看清楚目標輪廓的最大距離。能見度和當時的天氣情況密切相關。當出現降雨、霧、霾、沙塵暴等天氣過程時,大氣透明度較低,因此能見度較差。測量大氣能見度一般可用目測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大氣透射儀、激光能見度自動測量儀等測量儀器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