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與交通運輸
① 高一地理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怎麼講
一. 教學內容: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
二. 學習目標: 1、了解五種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能夠根據所需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 2、了解交通運輸線、點組成的交通運輸網及其布局的影響因素。 3、結合案例分析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三. 重難點講解: 知識點一:主要交通方式
1、關於交通運輸的概念 交通運輸是指利用各種交通運輸工具,使旅客、貨物沿著特定線路實現空間位移的過程。 它是連接生產和消費、城市與鄉村、各地區和各部門的主要紐帶。 (1)廣義的交通包括運輸和通信兩部分,即指藉助於客觀物質實體,實現人、物和聲 音、信息的位移。 (2)狹義的交通只包括運輸,即藉助於客觀物質實體,實現人和物的位移。有時「交 通」和「運輸」兩詞是混用的,一般人們稱之為「交通運輸」。 (3)交通運輸在社會生產中可以分為生產過程中的運輸(企業內部如礦山、工廠、油 田、林區、農場等物質生產過程中的運輸)和流通過程中的運輸(流通領域的專業化運輸), 本課所採用的是流通過程中交通運輸的概念。
2、現代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重點) 現代交通運輸方式包括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和管道運輸。其特點 如下表所示: 按運量 由大到小為:海運—鐵路—河運—公路—航空 按運費價格 由大到小為:航空—公路—鐵路—河運—海運 用心 愛心 專心 按速度 由快到慢為:航空—鐵路—公路—海運—河運 按靈活性 由大到小為:公路—航空—鐵路—河運—海運 按連續性 由好到差為:鐵路—公路—航空—海運—河運 按穩定性 由大到小為:鐵路—公路—航空—海運—河運
3、現代交通運輸的發展趨勢 當今世界的交通運輸方式正朝著高速化、大型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具體內容如下表所 示: 發展趨勢 表現 高速化 提高運輸工具的運行速度,縮短運行時間,增加通過能力 大型化 擴大運輸工具的裝載量 專業化 發展集裝箱運輸,節省包裝和倉庫費用,便於實現裝卸作業機械化 -保證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
知識點二:交通運輸布局
1、交通運輸網 交通運輸網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各種現代交通運輸方式聯合,各種交通運輸線(如 鐵路、公路、航海線、航空線、內河航線)、點(港口、火車站、汽車站、航空港)交織, 形成不同形式(如一種運輸方式形成的運輸網,兩種以上運輸方式形成的運輸網等)和不同 層次(如省級綜合運輸網、大區級綜合運輸網、國家級綜合運輸網、全球性水運網等)的交 用心 愛心 專心 通運輸網.如下圖所示. 交通運輸線和點 交通運輸網中的線——是指鐵路、水運(河運、海運)、公路、航空、管道等五種交通 運輸方式的交通線,如鐵路線、公路線、航道、航空線、油氣管道線等,是交通運輸發生的 基本條件。不同的交通運輸線,有不同的區位因素。現代交通運輸線的區位一般受下列條件 制約:①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②自然環境因素,③科學技術因素。 交通運輸網中的點——是指港口、航空港、車站等。是客貨流的集散地.是完成交通運輸過 程的重要環節。 大陸橋運輸 通常指通過鐵路和海運方式,跨越遼闊的大陸,以溝通兩個互不毗連的大洋或海域之間 的國際運輸形式,縮短運輸距離,減少運輸時間,節省運輸費用。如從太平洋西部的日本海, 通過海運送到俄羅斯遠東沿海港口(納霍德卡和東方港等),再經西伯利亞大鐵路等陸上交 通,橫貫亞歐大陸直達歐洲各國或沿海港口,最後利用海運送到大西洋沿岸各地,稱為亞歐 大陸橋。第二亞歐大陸橋,東起太平洋西岸黃海之濱的中國連雲港,經隴海、蘭新鐵路,出 國境經中亞接歐洲鐵路網,通往歐洲大西洋沿岸各港口,大大縮短了東亞與西歐間的運輸距 離。 實現亞歐大陸橋的國際聯運甚為便利,這不僅僅是由於走了捷徑而節省運費和時間,而 且充分利用了已有的國際間鐵路協定實現站與站的直接對口運輸。「亞歐大陸橋運輸無疑是 今後實現國際間、洲際間貨物運輸的重要形式。 運網密度 運網密度是衡量國家和地區各類交通線網發達程度常用的指標,它是地區各類交通線路 的總長與地區總面積的比值,運網密度愈大,標志著地區交通運輸愈發達;反之,運網密度 愈小,地區交通運輸的通達性就愈差。影響國家或地區運網密度的因素非常多,如地區經濟 發展水平、生產地域專門化的程度、一定的自然條件、人口和城市的密度、國土的大小等等, 而每一個單一的因素又都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高效記憶】交通運輸網的形式和層次 形式由單一到綜合,層次從低級到高級。
【方法技巧】設計圖形,比較交通運輸網中的線、點、交通樞紐的區別與聯系
2、交通運輸網布局的區位因素(難點) (1)社會經濟因素 交通運輸是社會經濟活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需要。維持社會經濟系統的運轉,在很大程 度上取決於交通運輸。同時,社會經濟系統運行中產生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為交通運輸 生產提供了必要的勞動對象,並且塑造了交通運輸網的地域組合特徵。另外,國家和地區的 經濟狀況,為該地區交通運輸線的建設提供了必要的勞動對象。 (2)自然環境因素 交通運輸業的生產是憑借天然和人工的線路在運動中進行的,它涉及的空間很大,自然 環境對交通運輸網中線的影響是深刻的、復雜的。有些自然因素如水力、風力和空氣的浮力 等,是水運和航空等運輸不可缺少的輔助力。所以,深度和一定達到一定浮力的天然河道是 水運發生和分布的基礎。高山大川和地質災害區,則是陸上交通的阻力。它影響著線路的質 量、走向、分布和投資。 (3)科學技術因素 科學技術的提高使交通運輸網伸展到了更廣闊的范圍。在科學技術水平比較低的時期, 自然因素的作用往往是最主要的。有些自然條件比較惡劣的地區,盡管經濟發展要求大力發 展交通運輸,但有許多不可逾越的自然障礙。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自然條件影響的 比重逐漸下降,而社會經濟因素成為最主要的因素。 【「案例」探究】南昆鐵路的建設 (略)
【「活動」參與】 選擇一條你熟悉的鐵路、公路或一個車站,分析影響它們布局的因素有哪些?哪個因素 起主導作用? 以京九鐵路為例,分析影響鐵路布局的因素有哪些?哪個因素起主導作用? 京九鐵路(北京—香港九龍)是我國20 世紀90 年代修築的一條現代化鐵路。下面對影 響京九鐵路的主要區位因素進行簡要的分析。 (1)合理布局交通網。我國的鐵路運輸一直非常緊張,特別是南北向,盡管有京廣、 京滬兩條鐵路,但是仍然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往華南方向運輸貨物,其運量只 能滿足計劃的 30%~40%。修建京九鐵路,會使全國鐵路貨運狀況發生巨大變化。一是緩 解南北鐵路運輸的緊張狀況,二是活躍整個路網。(2)促進沿線經濟發展。(3)維持香港的 長期穩定和繁榮。(4)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保證。京九鐵路自北而南跨越黃河、長江等大江、 大河,穿越崇山峻嶺,沿途地形各異,地質情況復雜。京九鐵路在線路設計科學化、施工設 備現代化和施工手段自動化方面均創造出了國內鐵路建設的一流水平。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建設京九鐵路最大的意義在於激活全國鐵路網,帶動沿線地區經 用心 愛心 專心 濟發展。這說明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現代化鐵路的建設中,經濟、社會因素對鐵路區位 的影響,已經超過自然因素而成為決定性因素。
【典型例題】(略)
② 高中地理,五種交通運輸方式特點比較中的生產效率是怎麼回事
公路:
主要特點:
1、原始投資少,資金周轉快:公路運輸與鐵、水、航運輸方式相比,所需固定設施簡單,車輛購置費用一般也比較低,因此,投資興辦容易,投資回收期短。投資風險相對較小。
2、技術要求和地形要求低:修建公路的材料和技術比較容易解決,易在全社會廣泛發展,可以說是公路運輸的最大優點。
3、在中、短途運輸中,運送速度較快:避免中轉重復裝卸,批量、時間不受限制,客、貨在途時間較短,對貴重、易碎、要求防腐保鮮物品的中短途運輸尤為適宜。
4、可實現直達運輸:可以把旅客和貨物從始發地門口直接運送到目的地門口,實現「門到門」直達運輸。這是其它運輸方式無法與公路運輸比擬的特點之一。
5、運量小:每輛普通載重汽車每次只能運送5噸貨物,長途客車可送50位旅客,僅相當於一列普通客車的1/30~1/36。
6、運輸成本較高:分別是鐵路運輸的11.1~17.5倍,是沿海運輸的27.7~43.6倍,是管道運輸的13.7~21.5倍。
7、運行持續性較差:如我國1998年公路平均運距客運為55km,貨運為57km,鐵路客運為395km,貨運為764km。
8、污染環境較嚴重:汽車所排出的尾氣和引起的雜訊是大城市環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之一。
9、能耗較大:分別是鐵路運輸能耗的10.6~15.1倍,是沿海運輸能耗的11.2~15.9倍,是內河運輸的113.5~19.1倍,是管道運輸能耗的4.8~6.9倍。
發展趨勢:
公路運輸需求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智能運輸系統是未來公路運輸的發展方向;公路運輸將與現代物流日益融合;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發展,是公路客運發展的方向;公路貨運將向快速、長途專重載發展。公路物流領域將廣泛應用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和系統工程等高科技。
鐵路:
主要特點:
1、准確性和連續性強:幾乎不受氣候影響,一年四季可以不分晝夜地進行定期的、有規律的、准確的運轉,一般情況下能夠發車和到站,准時性強。
2、運輸速度快:時速一般在80到120公里。
3、運量大:一般每列客車可載旅客1800人左右,一列貨車可裝2000到3500噸貨物,重載列車可裝20000多噸貨物;單線單向年最大貨物運 輸能力達1800萬噸,復線達5500萬噸;運行組織較好的國家,單線單向年最大貨物運輸能力達4000萬噸,復線單向年最大貨物運輸能力超過l億噸。
4、運輸成本和能耗較低:鐵路運輸費用僅為汽車運輸費用的幾分之一到十幾分之一;運輸耗油約是汽車運輸的二十分之一。
5、投資大,建設周期長,佔地面積較大:鐵路運輸需要鋪設軌道、建造橋梁和隧道,建路工程艱巨復雜;需要消耗大量鋼材、木材;佔用土地,其初期投資大大超過其他運輸方式。 需要大量的資金、物資用於建築工程,如路基、站場等;一旦停止營運,不易轉讓或收回,損失較大。另外,鐵路運輸由運輸、機務、車輛、工務、電務等業務部門組成,要具備較強的准確性和連貫性,各業務部門之間必須協調一致,這就要求在運輸指揮方面實行統籌安排,統一領導。
其他軌道交通運輸方式特點:
地鐵(運量大、速度快、無污染、不佔/佔用土地少、投資巨大、工程量大、施工期長);
輕軌(基建投資較小、安全性舒適性接近於地鐵、能耗相對小、公害小、但運量也小於地鐵);
磁浮(速度快、雜訊小、單位乘客能耗小、安全性較好、造價高、運量小、成本高)
發展趨勢:
全面提速,動車組和高速鐵路的運用;客運專線的修建和運營;重載運輸的發展;電氣化鐵路;客貨分離,解決目前能力緊張的問題。
水運:
主要特點:
1、載運量大:長江干線駁船頂推能力達3-4萬噸;世界上最大的油船已經超過50萬噸。
2、成本較低:我國沿海運輸成本只有鐵路的40%,美國沿海運輸成本只有鐵路運輸的1/8,長江干線運輸成本只有鐵路運輸的84%,而美國密西西比河幹流的運輸成本只有鐵路運輸的1/3~l/4;
3、能耗較低:不到鐵路的60%。
4、投資小,建設航道不需要佔用土地。
5、勞動生產率高:沿海運輸勞動生產率是鐵路運輸的6.4倍,長江干線運輸勞動生產率是鐵路運輸的1.26倍;
6、受航道制約和氣象因素影響較大;
7、運送速度較慢。
發展趨勢:
碼頭大型化、深水化、專業化;運輸組織向規模化、網路化;積極發展國內水路集裝箱、商品汽車水路運輸,大力發展江海直達和多式聯運。
航空:
主要特點:
1、運行速度快:現代噴氣式客機,巡航速度為800~900km/h,比汽車、火車快5~10倍,比輪船快20~30倍,距離越長,航空運輸所能節約的時間越多,快速的特點也越顯著。
2、機動性好:飛機在空中飛行,受航線條件限制的程度比汽車、火車、輪船小得多。它可以將地面上任何距離的兩個地方連接起來,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飛行。
3、運輸路徑短:飛機的航道一般接近直線,不需繞過太多障礙。
4、安全和舒適型好:噴氣式客機的巡航高度一般在10000m左右,飛行不受低空氣流的影響,平穩舒適。
5、基本建設周期短,投資少:在相距1000km的兩個城市間建立交通線,若載客能力相同,修築鐵路的投資是開辟航線的1.6情,鐵路修築周期為5~7年,而開辟航線只需2年。
6、載運量小、雜訊大、成本和運價較高、受氣候影響較大,影響其准時性與正常性:飛機的艙容有限,高空運輸成本是在鐵路、公路、管道、航運等方式中費用最高的。
發展趨勢:
提升總周轉量,發展支線運輸,充實國際航線,完善和建立現代化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統,使技術設備、人力服務和航空安全綜合保障管理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航空安全能力、航空信息化技術、勞動生產率接近世界水平。
管道:
主要特點:
1、運量大,勞動生產率高:一條管徑為720毫米的管道就可以每年運送易凝高黏原油2000多萬噸,一條管徑l220毫米的原油管道年運輸量可達1億噸。管道運輸是一種連續工程,運輸系統不存在空載行程,因而系統的運輸效率高。
2、成本和能耗較低:節能和高度自動化,用人較少,使運輸費用大大降低。在無水條件下,採用管道運輸是一種最為節能的運輸方式。
3、連續性強、安全性好:管道運輸方式,既安全,又可以大大減少揮發損耗,同時由於泄露導致的對空氣、水和土壤污染也可大大減少。
4、投資小、佔用土地少:管道建設的投資和施工周期均不到鐵路的l/2。管道埋於地下,只有泵站、首末站佔用一些土地,佔用土地少。
5、建設周期短、費用低:管道運輸系統的建設周期與相同運量的鐵路建設周期相比,一般來說要短1/3以上。
6、靈活性較差:調節運量及改變方向的幅度較小,「承運」的貨物比較單一,也不容隨便擴展管線。
發展趨勢:
管道的口徑不斷增大,運輸能力大幅度提高;管道的運距迅速增加;運輸物資由石油、天然氣、化工產品等流體逐漸擴展到煤炭、礦石等非流體。
③ 請根據我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嘗試從自然環境、經濟發展和交通運輸等方面分析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我國陸地面積遼闊,位於世界第三位,自然資源基本能自給自足,我國大部處內於北溫帶,氣候容宜人,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我國東面瀕臨太平洋,是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海上交通,運輸方便。 (自己寫的,一個一個打的)
④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條件,歷史文化因素,經濟發展水平,交通運輸狀況對城市功能分區的影響
自然地理環境影響農業種植,平原沃土可以種小麥、玉米、花生、高粱等;水田可以種回水稻等;山坡、梯田可答以種果樹。中國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亦是因為江南水鄉物產豐富。新疆大棗亦是因為當地水土適合它。自然地理環境影響城市工業布局、居住區劃分,比如多刮西南風的地方,化工業應布局在西南風的下風向,處於城市東北郊區。
歷史文化因數尤其文化古跡本事就是城市文化的底蘊,善於利用可開發旅遊區。
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城市綜合硬體的配置,比如學校、醫院、商場等配置的興建。
交通運輸狀況反向推到城市的各個功能分區的形成,比如商場一般都會建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會形成一個導向,越是經濟活躍的地方,交通方式選擇越多樣。
所以自然地理條件、歷史文化因數、經濟發展水平,交通運輸狀況和城市功能分區非常緊密。
⑤ 便利的自然地理和交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
:C 解析: :此題主要考查影響商業城市的區位因素。影響商業城市區位的主要因素是地理位版置權,包括自然地理位置和經濟地理位置,而交通運輸僅僅是經濟地理位置的一方面;氣候條件只是影響城市分布的非主要因素;經濟地理條件,概括地說即是經濟地理位置。
⑥ 你還知道哪些運輸方式與自然地理環境有什麼關系
除了管道運輸受外界條件(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影響較小外,其他主要交通運輸方式都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其中水運受到的影響最大,包括氣象、水文、地形、航道等。
⑦ 影響交通運輸布局的區位因素有哪些
影響交通運輸布局的區位因素:
(1)經濟因素——決定性因素。版
(權2)社會因素——主要因素。
(3)技術因素——保障性因素。
(4)自然因素——限制性因素。
按照布局的原則,綜合分析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技術經濟指標和適用范圍,在合理確定交通運輸需求量的基礎上。
結合具體地區的交通運輸方式的構成和運輸網層次、密度的現狀和歷史狀況,確定合理的交通運輸結構,制定合理的布局。
(7)地理環境與交通運輸擴展閱讀
交通運輸網
(1)構成要素交通運輸點:如車站、港口、航空港交通運輸線:如鐵路、公路、航道
(2)類型主要按層次:省級、大區級、國家級綜合運輸網按形式:單一運輸網和綜合運輸網
公路運輸能實現「門到門」服務,且容易裝車,對商品損傷較小,可作為其他運輸方式的接運工具,適於中短距離運輸;但在缺少鐵路、交通不便的山區、高原,公路運輸也適宜長途運輸。
集裝箱將貨物集合組裝成集裝單元,在現代流通領域內運用大型裝卸機械和大型載運車輛進行裝卸、搬運作業和完成運輸任務,從而更好地實現貨物「門到門」運輸的一種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運輸方式。
⑧ 評述在上海經濟發展中,地理位置、地形和交通運輸方面有哪些優勢
1.地理位置:上海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歐大陸東沿,長江三角洲前緣,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內接江蘇、浙江兩容省,北界長江入海口,長江與東海在此連接。上海正當我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廣闊,地理位置優越,是一個良好的江海港口。
2.地形:上海幾乎全部是低平的長江三角洲平原,有利於經濟發展和各類建設。
3.交通運輸:上海有全國最大的港口和機場;是全國最重要的鐵路、公路、管道交通中心之一。
希望你能採納我的回答為最佳答案。
謝謝
⑨ 下列地理現象與交通運輸條件的變化有關的是 ( )①海南島成為北京的蔬菜基地 &...
.B
⑩ 交通位置與自然地理概況 試驗區位於青藏高原北部東昆侖東段,行政區劃屬格爾木市、都蘭縣和曲麻萊縣管轄。地質填圖范圍為東昆侖卡巴紐爾多1∶250000圖幅,北距格爾木市50~180km(圖7-1),主體位於東昆侖造山帶,地理坐標為北緯35°00′~36°00′,東經94°30′~96°00′,面積約1.5×104km2,平均海拔為4500~5000m。總的地勢是西高東低,南高北低,主要山峰高度在5000m以上。其中阿青剛爾日舊山高達5785m,昆侖山主脊以北切割強烈,地形陡峭,溝谷狹窄,為深切割高山區,昆侖山南坡切割較淺,地形起伏相對平緩,呈緩丘起伏高山地貌景觀。工作區露頭良好,大部分地區為基岩裸露區,部分地區為第四紀分布區,有卡巴紐爾多、錯坎巴昂日東和錯木頭江章等高原湖泊分布。 圖7-1 填圖試驗區交通位置圖 工作區內交通不便,青藏公路是本區的主幹運輸線,已建成通車的青藏鐵路沿青藏公路穿過研究區西北部,其他地區除少量簡易鄉村路外,絕大部分地區無法通車,通行條件很差。 區內水系發育,昆侖山北坡以內陸水系為主,主要有昆侖河和雪水河,匯入格爾木河後流入東達布遜湖,水量明顯受季節控制。昆侖山以南屬長江水系的上游支流,楚瑪爾河從研究區西南側通過,匯水域較小,水量較穩定,東南側為黃河源,支流水系向東匯入兩個著名的天然「水庫」扎陵湖和鄂陵湖,之後源源不斷地東流注入黃河。此外,還有部分高原湖泊分布,如卡巴紐爾多、錯坎巴昂日東、錯木頭江章和錯日阿巴鄂阿東等。 區內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冬長無夏,四季不分。昆侖山以北地區乾旱少雨,寒冷多風,晝夜溫差大,年降水量<150mm,平均氣溫2℃~5℃。昆侖山以南地區年均氣溫在0℃以下,年降水量>250mm,屬於寒冷-半乾旱性氣候。每年5~9月適合作野外地質調查,野外可工作時間約半年。 總體而言,該地區基岩出露良好,經歷了多次造山運動,地質現象保存良好,是開展遙感地質填圖及新技術新方法地質填圖的理想地區。 與地理環境與交通運輸相關的資訊熱點內容
© Design www.enggeo.org 2003-2021
本站內容源自於網路,如遇問題可聯系相關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