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三雄的地理位置
⑴ 昆侖山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如何
昆侖山西起帕米爾高原,山脈全長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昆侖山和帕米爾地圖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最高峰在於青、新交界處,名為新青峰——布格達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點。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區劃界線。相傳昆侖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眾多古書中記載的「瑤池」,便是昆侖河源頭的黑海,這裏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鳥禽成群,野生動物出沒,氣象萬千,在昆侖河中穿過的野牛溝,有珍貴的野牛溝岩畫,距黑海不遠處是傳說中的姜太公修煉五行大道四十載之地。玉虛峰、玉珠峰經年銀裝素裹,山間雲霧繚繞,位於昆侖河北岸的昆侖泉,是昆侖山中最大的不凍泉。形成昆侖六月雪奇觀,水量大而穩定,傳說是西王母用來釀制瓊漿玉液的泉水,為優質礦泉水。發源於昆侖山的格爾木河中游,長期侵蝕千板岩,形成了峽谷絕壁相對,深幾十米的一步天險奇觀。
其他詳細的請參考網路:http://ke..com/view/20329.htm
⑵ 昆侖山所在具體位置
昆侖山位於中國新疆與青海、西藏交界。
昆侖山脈是橫貫中國西部的高大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東到柴達木河上游谷地,於東經97°~99°處與巴顏喀拉山脈和阿尼瑪卿山(積石山)相接,全長2500餘千米;南北最寬處在東經90°,達350千米,最窄處在東經81°附近,為150千米。
昆侖山脈北部與盆地的高差3500~4500米,南部與高原的高差500~1500米。昆侖山脈與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間均以深大斷裂相隔。昆侖山脈的新構造運動極其強烈,晚第三紀以來上升大約4000~5000米。
昆侖山北坡瀕臨最乾旱的亞洲大陸中心,屬暖溫帶塔里木荒漠和柴達木荒漠,年降水量隨山地海拔增高而略增,暖溫帶荒漠被高山荒漠所取代,由特有的墊狀駝絨藜與西藏亞菊組成。源於昆侖山脈北坡諸河流,源遠流長,匯流於塔里木盆地與柴達木盆地內流水系。
(2)昆侖三雄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昆侖山的山脈分段:
昆侖山脈西高東低,按地勢分西、中、東3段:位於西昆侖山海拔在7000以上的山峰有3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平均海拔為5500~6000米;中昆侖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平均海拔5000~5500米,北坡雪線5100~5800米;東昆侖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平均海拔4500~5000米,積雪分布在5800米以上的山峰。
昆侖山脈西段從喀拉喀什河上游的賽圖拉與葉爾羌河上游的麻扎通過的新藏公路,構成昆侖山脈西、中段的分水界。中段位於新藏公路與車爾臣河九個大坂山即東經77°~86°,主脈向南略呈弧形;克里雅山口和喀拉米蘭山口是該段聯系新疆-西藏通道。
東段向東略呈扇形展開,分為3支:北支祁漫塔格山,其南隔以阿牙克庫木盆地,東延為唐松烏拉山、布爾汗布達山;中支阿爾格山,東延為博卡雷克塔格、唐格烏拉山與布青山,地形上與阿尼瑪卿山相接;南支為構成青南高原上的主體山脈,東延與相接。
⑶ 昆侖山的具體地理位置
亞洲中部大山系抄,也襲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里,昆侖山西起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昆侖山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
⑷ 求昆侖山在地圖上的具體位置及其簡介
地圖: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6%D0%B9%FA%C9%BD%C2%F6%CD%BC&cl=2&cm=1&sc=0&lm=-1&pn=9&rn=1&di=6502738590&ln=786&fr=ala2#pn1
簡介:昆侖山脈(Kunlun Mountains) 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從東向西綿亘2,000公里(1,250哩),西起塔吉克的帕米爾,東至昆侖山口和毗鄰的青藏諸山脈——布爾汗布達山脈、巴顏喀拉山與阿尼瑪卿山。昆侖山寬度變化相當大,很少超過201公里(125哩)。在西部邊際,該山形成中國西部西藏高原與塔里木盆地之間的一個內亞壁壘。北部支脈阿爾金山繼續延伸這一山脈組合
⑸ 昆侖山的自然環境 ( 不要廢話)
該山幾乎完全不受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風的氣候影響。相反地,其卻處於回大陸氣團的持續影響之下,答引起年氣溫和日氣溫的巨大波動。山系中段最乾燥;而西部和東部的氣候多少緩和一些。
該山最乾燥的地區,年降水量在山麓不足50公釐(2吋),在高海拔區約為102∼127公釐(4∼5吋);在帕米爾和西藏諸山附近,年降水量增加到457公釐(18吋)。在山(與北部平原交界的山)的低層,7月平均氣溫是25∼2巴基斯坦喀喇昆侖山中罕薩河谷的梯田8℃(77∼82℉),在1月不低於-9℃(16℉);然而在山的上部和西藏邊界,7月平均溫度低於10℃(50℉),在冬季則常降至-35℃(-31℉)或更低。
昆侖山北坡屬暖溫帶塔里木荒漠和柴達木荒漠,降水量小;隨著海拔的增高,暖溫帶荒漠過渡為高山荒漠,降水量隨之增加。雪線在海拔5600米至5900米,雪線以上為終年不化的冰川,冰川面積達到3000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國的大冰川區之一,冰川融水是中國幾條主要大河的源頭,包括長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和塔里木河。
⑹ 昆侖派的所在地
昆侖,一個在偏遠地區居住的派,一個野心勃勃,但是無論在游戲里還是在回小說里都不太受重視答的門派,真是苦了昆侖的兄弟姐妹了~~~
提昆侖,你就該知道「昆侖三聖」。
昆侖派本來遠處西域,從來不履中土,一直也不大為中原武林所知。後來昆侖派出了個百年不遇號稱「琴劍棋」三絕的「昆侖三聖」何足道,受人所託,親赴少林欲替人了卻一樁舊事,不料因種種緣故卻惹下了一樁恩怨。三個西域少林派的俗家弟子潘天耕、方天勞、衛天望聞知「昆侖三聖」名頭,容不下「劍聖」二字,想逼何足道去了這個名頭不可,何足道為人疏狂,頗有書獃子的痴氣,便派人和這三人約好在倭炙孿嗉
⑺ 昆侖站地理位置在哪,其建立有什麼意義
「中國南極昆侖站」是中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也是中國繼在南極建立長城站、中山站以來,建立的第三個南極考察站。
昆侖站的位置在南緯80度25分01秒,東經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於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西南方向約7.3公里。
從科學考察角度看,南極有四個最有地理價值的點,即極點、冰點(即南極氣溫最低點)、磁點和高點。目前前三個點都有其他國家建立的科考站,只有冰蓋高點冰穹A尚未建立科考站。昆侖站的建立,使南極最有地理價值的四個點上都有了科學考察站。這是意義之一。
之二是,它是中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在昆侖站以前建設和兩座南極科考站分別是長城站和中山站,一個在遠離南極大陸的南極半島上,一個在南極大陸沿海地區,在南極內陸還沒有考察站。而昆侖站的建立,使中國有了第一座南極內陸科考站。
之三是,昆侖站的建成,使中國成為第一個在南極內陸建站的發展中國家。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8個國家在南極建立了40多座科考站,但絕大部分建在沿海地區,在內陸建立科考站的國家和科考站數量寥寥無幾。這是因為在南極大陸邊緣建立科考站,一是氣候相對溫和,便於常年駐守;二是人員來往和物資補給方便。
但要在南極內陸建立科考站,不只是把科考站挪個位置,而是在建站材料、物資運輸與貯存、設備設施、交通與通訊、人員工作與生活等各個方面都有極高的要求。即使是歐美發達國家,也會面臨非常大的困難。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要建立維護這樣一座科考站,並維持它的長期穩定運行,說明我國在科技、工業、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有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較和競爭的能力。
⑻ 昆侖山的地理走向個位置。
昆侖山復脈(昆侖山),制又稱昆侖虛、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昆侖丘或玉山。是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該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昆侖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⑼ 昆侖山的地理位置
昆侖山在中國境內地跨青海、四川、新疆和西藏四省。
昆侖山,又稱昆侖虛內、中國第一神山、萬祖容之山、昆侖丘或玉山。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昆侖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昆侖山北坡瀕臨最乾旱的亞洲大陸中心,屬暖溫帶塔里木荒漠和柴達木荒漠,山前年降水量小於100毫米,西部60毫米,東部20毫米,若羌僅為15~20毫米。年降水量隨山地海拔增高而略增,暖溫帶荒漠被高山荒漠所取代,由特有的墊狀駝絨藜與西藏亞菊組成。源於昆侖山脈北坡諸河流,源遠流長,匯流於塔里木盆地與柴達木盆地內流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