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蘇門答臘島地理位置x

蘇門答臘島地理位置x

發布時間: 2021-02-19 20:35:06

❶ 下圖為東南亞部分區域圖,讀圖回答問題......1 簡要概括蘇門答臘島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2其聚落分布特點

蘇門答臘島呈西北—東南走向,在中間與赤道相交叉,由兩個地區組成:西部回巴里散山答脈和東部的沼澤地
。 蘇門答臘島有赤道穿過,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由於常年高溫多雨,各地溫差不大,降雨則有明顯差異。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 蘇門答臘島地理位置,山區可達4500~6000毫米;山脈東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島的南北兩端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
圖沒有,這就是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❷ 地理蘇門答臘島

1、該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河流大多自西南向東北流入海洋,所以由於地勢和回河流的原因,答沼澤多分 布在靠近馬六甲海峽一側的地勢低窪的東北部沿海地區;
2、原因:該島被赤道穿過,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降水豐富,再加上東北部地勢低
窪,所以沼澤廣布。

❸ 請教2008年的文科基礎 地理題

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豐富,錫和橡膠佔世界首位。A正確。
泰國是產象大國,一向被稱為「象之國」。在泰國的密林間,經常有象群出沒。泰國人與象關系密切,相處和諧。大象受到人們的尊重和關愛,而象也給人們多種幫助,尤其是在重體力勞動方面。 B正確。
對流雨以低緯度最多,降水時間一般在午後,特別是在赤道地區,降水時間非常准確。 大氣對流運動引起的降水現象,習慣上也稱為對流雨,也叫熱雷雨。近地面層空氣受熱或高層空氣強烈降溫,促使低層空氣上升,水汽冷卻凝結,就會形成對流雨。新加坡絕對的低緯度。 C正確。
新加坡,處於熱帶地區,風浪較緩和,終年高溫潮濕,風力微弱。風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氣壓差,空氣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氣壓低的地方就形成了風。而形成氣壓差主要是因為受熱不均。 熱帶地區溫度差不算大。 除非有台風。所以D是錯誤。

應對這類題目,不用多說,最佳方法就是看書拉,書上的東西要熟悉,理解。
從題目上看。這3個國家全部屬於熱帶地區,而橡膠之類的是熱帶農作物。要對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弄清楚,以及各種各樣的不同作物。比如北方的 主要產糖作物是甜菜,南方就是甘蔗。
對各種動物的分布要有個大概的影響,亞洲象主要集中在南亞,以及馬來半島這些區域。而泰國就在馬來半島上,所以B是對的。
第3個。這個就要死記硬背了,對與各種氣候現象的特點要弄清楚。比如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等等,這些教科書上寫的很清楚。
最後一個,你要明白風力的產生條件,溫度差是主要原因。 還有很多很多,多看看書,不僅是教科書,還有各種地理節目,書籍。我去年高中畢業,只有文綜學的比較好,經驗。

❹ 誰有雅加達的完整介紹

雅加達(Jakarta)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Jakarta)是東南亞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位於爪哇島西部北岸,在芝里翁河口,瀕臨雅加達灣,東經106°49′,南緯6°10′,人口有850萬。多數居民為爪哇人,少數為華人、華僑、荷蘭人等。絕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部分信奉基督教。大雅加達特區面積為650.4平方公里,分為五個市,即東、南、西、北、中雅加達市,其中東雅加達市面積最大,為178.07平方公里。
雅加達歷史悠久,早在14世紀就已成為初具規模的港口城市,當時叫巽他加拉巴,意思是「椰子」,華僑稱其為「椰城」。約在16世紀改名為雅加達,意思是「勝利和光榮之堡」。該港埠於14世紀歸屬巴查查拉王朝。1522年,萬丹王國征服該地並建城。1527年6月22日,改名為查雅加爾達,意為「凱旋城」,簡稱為雅加達。1596年,荷蘭侵佔了印度尼西亞,1621年把雅加達改為荷蘭名字「巴達維亞」。1942年8月8日,日軍侵佔印尼後恢復了雅加達的名稱。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正式成立,定首都為雅加達。1950年1月20日,印尼成立聯邦政府後,把雅加達改為巴達維亞,1950年3月31日改名為大雅加達市,1961年改為大雅加達特區至今。雅加達建城日為6月22日,每年這一天都要舉行大型紀念活動。
雅加達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幾百年以前,就已經是輸出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稱為巽達加拉巴,意思是「椰林密布之地」,或「椰子林的世界」。1527年,穆斯林首領領導印尼人民打敗了葡萄牙殖民者的艦隊,收復了龔達加拉巴,把這里改名為查雅加爾達,意思是「勝利之城」,「光榮的堡壘」,雅加達的名稱就由此演變而來。華僑稱它為「椰加達」或「椰城」。1596年後,荷蘭殖民主義者統治了印度尼西亞,換上了荷蘭的別名「巴達維亞」。1800年,印尼成了荷蘭的一部分,稱為「荷屬東印度」,巴達維亞成了荷蘭殖民者剝削、奴役印尼的大本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帝國主義又侵佔了印度尼西亞,直到1945年印度尼西亞宣布獨立以後,雅加達這個名字才得到恢復,並定為首都。
今天的雅加達,已經成為印度尼西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海陸交通的樞紐,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咽喉,也是亞洲通往大洋洲的重要橋梁。國內外的許多船隻都把雅加達作為一個停靠站,在這里加水維修。郊區的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航空站之一。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Jakarta)無疑是一個傳統與現代、富有與貧窮對比強烈的城市。一眼看去,它猶如一個由鋼筋水泥組成的雜亂叢林。從城區高處俯望下來,隨處可見低矮的瓦屋摻雜在林立的高樓大廈之間,柏油大道與青石小巷交叉縱橫,而金碧堂皇的高級酒店與高科技中心就座落在嘈雜擁擠的村莊不遠處。這一切都使人感到雅加達在致力發展其經濟時也需要一個更好的城市遠景規劃。
雅加達城區分為兩個部分,北面濱海地區是舊城,為海運和商業中心。南面是新區,為行政中心。今天已聯成一片,難以區分。雅加達市中心的獨立廣場,綠草如茵,群芳爭艷。廣場東面是國家宮,原是荷蘭總督的官邸,現為印度尼西亞的總統府。廣場西面是國家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是雅加達市的七大博物館之一,為東南亞最大的博物館。它是一座古老的歐洲式建築物,博物館里,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模型圖十分引人注目,上面有各民族的人物塑像,從模型圖上可以看到印度尼西亞全國的民族分布、語言及經濟發展狀況。還陳列著佛教和印度教的石雕像、古代錢幣、印章、大天平、木製用具和古典樂器等。在陶瓷館內,展出的瓷器形狀各異,大多是中國唐、宋、明、清時代的產品。有些古瓷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這些瓷器是千百年來印度尼西亞和中國人民友好交往的見證,也是印度尼西亞社會文化的縮影。
雅加達是印尼三大旅遊城市之一,市內綠樹成蔭,街道兩旁遍植常綠樹種,世界著名的波格爾植物園及茶園坐落在此,還有獨立廣場公園、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安佐爾夢幻公園、千島群島、中央博物館、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等名勝古跡。科塔(Kota)是17世紀荷蘭古城鎮八達維亞(Batavia)的中心,其四周是由鵝卵石鋪成的塔門法塔西拉廣場(Taman Fatahillah Square)。從科塔這座精緻古老的荷蘭建築往北走,就會來到古老的帆船碼頭(Sunda Kelapa),在這里會令人回憶起當年世界各國各種帆船群聚的時代。
擁有全國最大的金融和工商業首腦機構,數百個國內外公司企業辦事處,大型綜合市場和專業商場多處。每年在此舉辦雅加達交易會。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主要工業有造船、紡織、汽車、裝配、建材、輪船、化工、化肥、食品加工、製革、印刷等。工業向郊區發展。爪哇島上有6條公路和鐵路在此會合,是交通樞紐。外港丹戎不碌為全國最大港口。建有珍卡蘭機場,是歐洲和大洋洲之間國際海空航線的重要中轉站。設40家醫院、100多所高校,其中印度尼西亞大學最著名。還設有許多科研機構、體育場、水族館、動物園、蘭圃、表演中心、海濱游覽區。有全國最大也是東南亞最大的中央博物館。出版25種報紙,5種周刊,有國家廣播電台和國家電視台。名勝古跡有舊葡萄牙教堂、國家檔案館、總統府、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舊市政廳、伊里安國家紀念碑、碧娜麗雅海灘的大型娛樂場尋夢園、雅加達縮影公園、拉姑蘭動物園、芝板那士避暑勝地、芝保達士植物園等。城市布局頗具英國風格。首屆亞運會和東南亞運動會曾在此舉行。
雅加達地勢南高北低,有大小10條河流經市區,最著名的是芝里翁河。雅加達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7度。受赤道影響,11月至翌年4月為西季候風,5--1O月為東季候風。整個地區由更新世沉積層構成,南部地區為沖積層的一部分,土地肥沃,植物四季常青,鮮花盛開不衰。
雅加達長期以來一直是國家的經濟中心,主要工業部門有造船、紡織、汽車裝配、建築材料、化工和食品加工等。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石油生產國,雅加達的煉油廠 5世紀出現最早居民點。15世紀成為重要商港,同占婆、巨港、中國等均有貿易往來。16世紀被萬丹王國佔領,易名查雅加達,意為「勝利之堡」。16世紀末荷蘭人和葡萄牙人在此建立商站 ,簡稱雅加達。1619年摧毀荷蘭人商站再建城市,稱巴達維亞,成為荷屬東印度首府,逐步發展成世界海上貿易聯絡中心,貿易擴及亞、歐、非三大陸,並成為印尼主要城市和行政中樞。1949年獨立後復稱雅加達,1966年定為首都特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本佔領。人口增長很快,移民主要來自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就業人口中以從事商業、貿易、銀行居多,其次是服務業、工業及交通業。城市分新、舊兩區。舊區近海是商業中心,新區是行政中心。逐年擴大,產品大部分通過外港出口。
5世紀出現最早居民點。15世紀成為重要商港,同占婆、巨港、中國等均有貿易往來。16世紀被萬丹王國佔領,易名查雅加達,意為「勝利之堡」。16世紀末荷蘭人和葡萄牙人在此建立商站 ,簡稱雅加達。1619年摧毀荷蘭人商站再建城市,稱巴達維亞,成為荷屬東印度首府,逐步發展成世界海上貿易聯絡中心,貿易擴及亞、歐、非三大陸,並成為印尼主要城市和行政中樞。1949年獨立後復稱雅加達,1966年定為首都特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本佔領。人口增長很快,移民主要來自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就業人口中以從事商業、貿易、銀行居多,其次是服務業、工業及交通業。城市分新、舊兩區。舊區近海是商業中心,新區是行政中心。
市內的最高建築———獨立紀念塔,是雅加達的象徵。這座由蘇加諾總統所建的大理石碑,高137米,其頂端有一個用35公斤純黃金打造的火炬雕塑,象徵印尼的獨立精神。
在雅加達,有一處別具一格的旅遊勝地,每天遊客絡繹不絕,印尼人親切地稱它為「美麗的印度尼西亞縮影」(又稱迷你公園)。這個縮影公園把印尼全國島嶼山川、都市港口、名勝古跡、風土人情按照印尼全國的地理位置,以縮影的形勢藝術地展現在遊人面前。公園坐落在雅加達以南10公里處,佔地120公頃,於1972年破土動工,1975年4月20日落成。在「印尼縮影」公園的大門口,登高望遠,鳥瞰全景,「千島之國」盡收眼底。一個個島嶼、一塊塊陸地,自東而西,似顆顆翠珠,鑲嵌在印度洋上、爪哇河畔。
在「縮影公園」內,印尼全國27個省的地勢景觀,風格各異的建築都照原樣興建。在這里可以欣賞蘇門答臘的熱帶風光,看到肅穆幽雅的白色寺廟和中爪哇島上世界聞名的婆羅浮屠的小佛塔,也可以漫遊伊里安查亞島上的「熱帶原始森林」,看到古老陳舊的獨木小舟,用樹干搭成的高層茅草棚以及椰樹叢中金碧輝煌的宮殿等等。縮影公園的大部分建築和人物都是泥塑而成,可謂集印尼泥塑藝術之大成。每座房舍、院落,每處森林、草場之中,都有人物、鳥獸的塑像,大小比例與真的一樣。形形色色,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彷彿置身於現實之中。在公園大門的一側,建有一座環形銀幕電影院。其外形象一隻金色的海螺,佔地600平方米,館內設有800個座位,銀幕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專供放映介紹印尼風俗習慣、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的紀錄片。當電影開映時,觀眾雖然坐在椅子上,但卻感覺到一會兒是乘飛機穿越印尼的大峽谷,一會兒是俯瞰噴射熔岩和灰燼的火山,可以看到馬都拉人賽牛,也可目睹伊里安人狂歡,可參加巴厘人的葬禮,也可出席爪哇人傳統的結婚盛典,還可以嗅到竹筒米飯的香甜。
新區的丹姆林大道,寬闊整潔,現代化的豪華建築參差林立。這里是銀行、大公司雲集之地,有印尼的「華爾街」之稱。
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
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是印尼最大的一座清真寺,位於雅加達獨立廣場東北邊,建成於1979年。該清真寺佔地面積93.5公頃,建築面積93400平方米。屋頂上有一個漆成白色的巨大 半圓形頂蓋,十分醒目。
印尼重大的伊斯蘭教活動和儀式都在這里舉行,印尼總統及政府要人經常到這里作禮拜。
雅加達獨立廣場
獨立廣場位於雅加達中區,又稱莫迪卡廣場(Merdeka為獨立之意),有著天安門廣場的地位與規模。四周街道寬闊整齊,花草樹木點綴其間,綠意盎然。
廣場北為總統府,東北方有印尼最大的伊斯蒂赫爾大清真寺;西街上有國防部大院和中央博物館;東邊是火車站。廣場東南角上有一組根據《摩珂婆羅多》史詩中故事情節塑造的群馬拉車的雕塑,十分壯觀。在紀念碑西側的公園里有一座音樂噴泉。
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
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位於雅加達市區以東約26公里處,1975年建成。這里有印尼各地的民房、湖泊、公園、紀念塔、購物中心、露天劇場、纜車、火車、水上腳踏車等各種實物的模型,相當於印尼的縮影。
公園中央設有巨型印尼群島模型圖,四周園地劃分為27個區,代表印尼的27個省區,如中爪哇區、巴厘區、雅加達區等。每個區內有當地傳統特色的建築物,並種植當地特有的植物。遊客還可乘小船游覽「印尼各島」。
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內建有博物館、圖書館、影像中心、少年宮和兒童樂園,青少年可定期到公園學習傳統音樂和舞蹈。其中最醒目的一座建築物是金蝸牛全景式電影院,每天定時放映「美麗的印度尼西亞」等全景電影。
民族紀念碑
民族紀念碑是雅加達市的象徵,位於市中心的獨立廣場公園中央。1959年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加諾下令修建,1968年竣工。
這座石碑高137米,頂端有一個用35公斤黃金製成的火炬雕塑,象徵著印尼的獨立精神。碑身上的浮雕,反映出印尼人民反抗荷蘭殖民統治的英勇事跡。紀念碑旁還有噴泉、水池以及民族女英雄的雕像。
中央博物館
中央博物館位於市中心獨立廣場西邊的獨立西街,建成於1868年,是印尼規模最大、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博物館是一座歐式的白色建築。館前草坪石墩上立有一座銅大象,為1871年暹羅王拉瑪五世來訪時所贈,故博物館又稱「大象博物館」或「象屋」。
博物館中設有金銀飾物室、青銅器室、貨幣室、古物展覽室、史前展覽室、木器展覽室、民俗展覽室、東印度公司陳列室等,其中包括30萬年前爪哇猿人頭骨化石、三四千年前中國青銅時代的鼎和鬲、中國古代的陶瓷器和古幣、爪哇島上的象首人身佛像、蘇門答臘島獨特的房屋模型以及皮影戲、木偶戲道具等。
安佐爾夢幻公園
安佐爾夢幻公園是印尼最大的游樂場所,位於雅加達市區北端,緊靠雅加達海灣。園中建有新型設計的大旅館、露天電影院、水族館、海豚表演池、人造波浪大型游泳池、網球場、海賓茅舍、藝術品展售亭、回力球場、高爾夫球場、保齡球場、跑車場、跑馬場、海灘、夜總會、蒸汽浴室、賭場、按摩院、兒童娛樂場等。
夢幻公園內還建有別墅區,具有典型的印尼民族特色。藝術市場中陳列印尼民間工藝品,藝術家還在現場為遊客製作繪畫和雕刻作品。黃昏時分,露天舞台上將演出巴厘、加里曼丹等地的土風舞
印尼交通十分便利,航空網以雅加達為中心,與國內外主要城市交織而成,火車以雅加達為始發站,來往於爪哇島和蘇萬答臘島間,雅加達高速公路情況良好,旅遊車、專線車行駛在環島間,市內主要交通工具是出租汽車、三輪車。
航空: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每周有中國北京途經廈門飛往印尼雅加達的航班,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每周有中國廣州飛往印尼雅加達的航班,印度尼西亞亞鷹航空公司每周有印尼雅加達飛往中國廣州的航班。
機場:
SoekarnoHatta國際機場位於市中心以西約20公里處。機場中央是三座航空大廈,一座是國際航線專用,其餘二座供國內航線使用。國際航線航空大廈一樓是入境廳,有錢幣兌換處及旅遊服務中心;二樓是出境廳,內有餐廳、免稅店、禮品店等。搭乘的士或巴士前往市區,約需半小時。國際航班機場稅15000印尼盾,內航班機場稅5500印尼盾。
火車:
以雅加達為始發站,環島的車次有:
Bima號:雅加達--日惹--泗水行駛16小時30分
Mutiara號:雅加達--泗水行駛:15小時30分
Parahyangan號:雅加達--萬隆行駛3小時20分
火車站:
市內主要車站有庫答車站(地址:J1.stasiunNO.1)及"Gam-bir"車站(地址:J1.MerdekaTimur)。
汽車:
旅遊車、專線車有綠、藍、黃和紅白相間四種顏色,分別行駛在不同的線路上,行駛在雅加達--巴厘間空調車由SariExpress公司經營。
印尼的飲食文化已趨國際化。在首都雅加達,世界各國的風味菜餚,如中國菜、歐式菜、泰國菜、越南菜、日本菜、朝鮮菜、印度菜,應有盡有。尤其是中國菜,印尼較大一點的城鎮都開設有中國餐館,遊客走到哪裡,都不必擔心吃不到中國菜餚。中國餐館中,粵菜、川菜、湖南菜、上海菜、山東菜餐館都有,但粵菜餐館最多。中國餐館供應的甲魚湯,價格比中國便宜許多,很受華人喜愛。印尼菜與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菜餚相似,口味較重,菜餚中常加入椰漿及胡椒、丁香、豆寇、咖喱等各種香料調味,餐桌上常備有辣椒醬。印尼各地菜餚中,最典型的是巴東菜,以油炸及辣味重而聞名,喜歡吃辣的遊客不妨試一試。
印尼人大都信伊斯蘭教,他們不吃豬肉,而是以牛羊肉為主。巴厘人正相反,他們信印度教,不食牛肉,而以吃雞肉、豬肉為主。印尼最常見的菜餚有雜拌什錦菜(gado一gado)、烤羊肉串(sate,即沙嗲)、烤魚(ikan panggang)、烤牛肉(sapipang-gang)、烤羊肉(kambing panggang)等。湯則常用牛肉湯(sotosapi)、羊肉湯(sotokambing)和雞肉湯(soto ayam)。因天氣熱,印尼人一般不喜歡吃熱飯、熱菜,不喝很燙的湯。飯後有喝咖啡或茶的習慣,喝時一般都加糖。印尼人都習慣喝紅茶,不少人也開始喜歡喝茉莉花茶和綠茶。印尼人喜歡吃甜食,餐後點心品種較多,常見的有炸香蕉及用米粉、糯米粉、麵粉、木薯粉、豆粉加椰蓉、糖等製做的各種糕點。東部地區的糕點則常用沙莪粉製作。此外,印尼人也常用香蕉干、炸香蕉片招待客人。
印尼市場上水果品種齊全。最受外國遊人喜歡的是當地產的各種熱帶水果,如有「水果之王」之你的榴槤,有「水果之後」之稱的山竹,以及芒果、紅毛丹、杜古、蛇皮果、木瓜、人心果、牛心果、西番蓮、香蕉、菠蘿、番荔枝、鱷梨、柚、橙等。蘋果、梨、柑桔、葡萄等水果,以從美國、中國、澳大利亞進口的品質為佳,深受當地人喜愛,但價格較高。在餐館或宴會桌上,也常用西瓜、白蘭瓜等作餐後水果。
作為餐桌上的飲料,常用的有各種酒、礦泉水、啤酒以及各種果汁。印尼產量最大的礦泉水,牌子為「阿瓜」(Aqua),在訂餐時若要礦泉水,說「阿瓜」即可。印尼國產的一種啤酒,牌子為「賓當」(Bintang),在國內享有盛名,大小飯店都有供應。中國的青島啤酒已開始進入印尼市場,但只有在少數中餐館才有供應。餐桌上常用的果汁有椰子汁、橘子汁、西瓜汁、白蘭瓜汁等。新鮮的椰子在印尼各地、各旅遊景點隨處可見,且價格便宜,是很受歡迎的飲料。
印尼市場上,除紡織品和服務外,一般商品的價格都不比中國便宜,大可不必花錢去買一般商品,而選購有印尼特色的工藝品和紀念品。
印尼的工藝品和紀念品花色品種繁多,各有獨特之處。其中有巴迪布、格里斯短劍、木雕、銀製品、銅或銅合金神像、皮影戲傀儡、木偶戲傀儡、景物模型如婆羅浮屠佛塔、甫蘭班南陵廟等、彩貝製品、丁香串藝術品、天然寶石、印尼風景畫如巴厘島等,裝飾扇、牛角制工藝品、果核小工藝品、龍目島瓷壺、都是外國遊客喜愛的物品。
印尼的銀製品分兩大類,一類是我們熟悉的純銀或銀合金製作的裝飾品,另一類銀製品則是用一條纖細的銀縷按圖案設計焊接而成的。其作品做工精湛,玲瓏剔透,十分美觀。銀制工藝品的造型很多,有一些小巧玲瓏的花形銀胸針、銀耳環、既美觀又便於攜帶,常成為遊客的首選之物。
巴迪布是一種臘染印花布,其特點是布上印有多姿多彩的彩色圖案,有幾何圖形的,也有各種花鳥圖案的,有對稱圖案,也有不對稱圖案。其色彩一般以黑、紅、黃為主色,鮮艷明快,也有以藍、褐、白為主的,看上去凝重深沉。這種布不僅深受印尼人民喜愛,而且早已世界聞名。用它製作的長袖男襯衣和女士沙籠已被定為印尼國服,適於在各種正式和非正式場合穿著。
遊客在選購巴迪布,道德要注意其製造工藝,用傳統手工繪制印染的巴迪布,做工精細,列具藝術價值,但因耗時費力,一般價格較貴。機制的巴迪布,由於產量高,價格相對便宜,更經濟實惠,但藝術價值遜於手工製品。
印尼的木雕,尤其是巴厘木雕,享譽國內外,到印尼旅遊的外國客人幾乎無人不買一二件巴厘木雕留作紀念品。巴厘木雕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它最初與巴厘人的宗教信仰息息相關。
人們把自己崇拜的印度教諸神用石頭或木頭雕刻出來,供奉在廟宇、庭院、堂室內。後來代代相傳,便產生了無數能雕善刻的巧匠。巴厘木雕大都用質地堅硬、花紋細密的烏木、柚木等木料雕刻而成,其造型千姿百態,有栩栩如生的神鷹、神牛、雄獅、雄牛等動物及各種禽鳥,有維妙維肖的巴厘漁夫、少女、有民間故事中膾炙人口的傳奇人物,也有當代各種抽象藝術形象。
印尼的土產聞名全球,首先會令人想到的是印尼花布(巴迪布),精緻華麗的圖案,表現印尼的特色。這是12世紀時從印尼皇家傳出來的技術,通過將布蠟染,把動物、人像排成幾何形,色彩則是傳統的藍色和茶褐色。
其次就是印尼的工藝品,種類繁多,富有南國風味。其中格里斯短劍、木雕、皮影戲傀儡、木偶戲傀儡、榕木手杖、銀製品等最具有收藏價值。
印尼出產各種香料,多種午香料的味道,再加上辛辣就成為印尼菜的特色。印尼各地菜餚中,最典型的是沙爹,正宗印尼沙爹是將牛、羊或雞肉切成正方形的薄片,用紅蔥、辣椒、糖、酸果等調料腌兩小時再烤,喝一杯冰涼的印尼啤酒,吃一串沙爹,其樂無窮。「增多冰」是一道別致的甜品,用綠豆粉做成像布丁的菜凍,裡面有一顆顆的結晶,放了椰子漿和爪哇糖,就成為印尼的特殊口味了。
爪哇咖啡也值得品嘗,最主要是因為印尼式的飲法有所不同,在印尼是不喝熱咖啡的,稍微冷卻之後才是頂好的咖啡。
雅加達早在巴達維亞時代就是一個沿海重鎮,當時荷蘭殖民者利用人工河渠作為城市排水系統,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那種能乘坐10來個人左右的小船是那個時代人們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人們每天都乘著這種小船走街串巷生活著。當時的雅加達被西方世界稱之為:東方的威尼斯。
隨著時代的發展,道路也不斷增加,如:高速公路,公車專用道(Busway)等,印尼這個全國最大的城市已經很少看到這種交通工具,取而代之的當然是現代交通工具—汽車,摩托車等機動車了。過去被美譽為「東方威尼斯」的美名,如今已經成了過去,人們似乎完全忘記了以往的傳統習俗。
不過在雅加達至今仍有一些地區:順德區(Sunter),海灣區(Ancol),海口區(Tj.Priok)等,至今還能看到這種傳統的交通小船,不過這樣的公共交通小船已不再肩負主要的交通職能,而成為送人過河的渡船罷了。一些生活在舊時代的老人們還不時地回憶起往日的雅加達風情,不由得唏噓嘆息一番。
其實只要把貫穿全城的水渠治理干凈,在高速發展的時代仍然保留著這樣地方傳統習俗,將會成為吸引遊客的雅加達特色的景點之一。就像泰國的「水上市場」為世界遊客到泰國旅遊時必到景點之一。

❺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這種位置表示方法屬於( )。

B 馬來半島下面是新加坡,新加坡左下是蘇門答臘 中間隔了個馬六甲海峽

❻ 馬來群島的地理位置

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北起巴坦群島,南迄羅地島,西起蘇門答臘島,東達新幾內亞島以西 。

❼ 蘇門答臘島地理特點

地形地勢: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西南為山地,東北為平原。
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植被類型:熱帶雨林。

❽ 蘇門答臘島的自然地理

蘇門答臘島呈西北—東南走向,在中間與赤道相交叉,由兩個地區組成:西部巴里散山脈(Barisan Mountains)和東部的沼澤地。
西半部山地縱貫,高峻的巴里散(Barisan)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綿亘1600千米,有90餘座火山,其中最高峰葛林芝(Kerinci)山海拔達3800米。山脈以東為沖積平原,南寬北窄,最寬處100千米以上。河流眾多,主要有穆西河、巴當哈里河、因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當中以哈里(Hari)河最長,可通航480千米。托巴湖面積1140㎞²,是諸多山湖中最大者。
巴里桑散山脈為青藏高原新生代山脈的連續,縱貫蘇門答臘島。該地區發現了煤、黃金礦床。火山所噴發的礦物質使得土壤肥沃。山脈景象優美而迷人,如托巴湖(Lake Toba)周圍區域。
在東部,強大河流把淤泥帶到下游,形成了遼闊的平地,遍布沼澤和湖泊。雖然該地區宜耕土地少,對農業不利,但是其對印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為「地上出產油,地下也出產油」:棕櫚油和石油。
蘇門答臘島位於亞歐板塊的東南邊緣,該島以南地區位於印度洋板塊邊緣,是歐亞地震帶的一部分。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引發的10米高海嘯席捲蘇門答臘西部的沿海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在印尼就有超過八萬人死亡,災情主要集中在亞齊省和北蘇門答臘省。 蘇門答臘島有約3700萬人,人口密度不高(85人/㎞²),人口稠密的地區包括北蘇門答臘、以及西蘇門答臘的中央高地,最大的市區集中在巨港和棉蘭。
當地居民使用52種不同語言,均屬於南島語系,文化方面也很接近。在東部,最普遍的語言是馬來語,但在其他地區不同的民族使用其他語言:南部和中部有楠榜語(Lampung)和米南加保語(Minangkabau),北部的山區有巴達克語(Batak),最北部沿海地區有亞齊語。在市區也有華僑使用漢語的閩南語。
蘇門答臘大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但Batak族信基督教(荷蘭人傳播的宗教),除此之外,也有印度教徒、佛教徒、天主教徒等。 蘇門答臘島占據著印度尼西亞國家領土的1/4。這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生物寶庫。島上僅僅哺乳類動物就有176種之多。除此之外還有眾多的爬行類,兩棲類動物。島上的動物包括猩猩、各種猿類、象、貘、虎、兩角聳立的蘇門答臘犀牛、長臂猿、樹鼩、飛狐猴、野豬和靈貓類。島上3座國家公園(勒塞山〔Leuser〕、葛林芝-塞布拉〔Kerinci Seblat〕和南巴里桑山〔Bukit Barisan Selatan〕)於2004年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保護區。隨著人類在當地雨林中活動的增多,生物資源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威脅,猩猩不到5000隻,而根據印尼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的統計,在2001年,蘇門答臘犀牛隻有132頭了。蘇門答臘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希望蘇門答臘島這座天然的生物寶庫能夠保持它的原貌。
蘇門答臘島的大部分地區被被熱帶森林覆蓋,屬熱帶雨林帶。除高地外,蘇門答臘氣候炎熱且極為潮濕,植被有蘇門答臘松、南洋松(Pinus merkusii)、大王花(Rafflesia arnoldii)、香桃木、竹、杜鵑花、蘭花、棕櫚樹、櫟樹、栗樹、烏木、鐵木、樟樹、檀香木及多種可用來製作橡膠的樹種。這些森林曾經是寶貴動植物(紅毛猩猩、老虎、貘、Rafflesia等)的棲息地。各類熱帶植物覆蓋全境,到處生機盎然。交疊錯落的山脈被原始森林淹沒,波平如明鏡的河流被高大挺拔的椰樹簇擁,無論是城市、鄉村、田野、道路都浸潤在綠色的海洋中。而綠色的海洋和蔚藍的天空構成一幅和諧美麗的風情畫卷,成為蘇門答臘亘古不變的亮麗景觀,給旅遊者留下深刻印象。不幸的是,印尼當局的貪污風氣和非法森林開發使得這些原始森林面臨毀滅的危險。連所謂的「保護區」也遭到砍伐。 除了2004年底的由蘇門答臘島引發的印度洋大海嘯以外,2010年10月25日,印尼蘇門答臘島發生7.2級強烈地震,接著又引發了巨大的海嘯。
10月25日,印度尼西亞遭受一連串地震沖擊:當地時間當天19:05,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省發生里氏5.8級地震;當地時間21:42,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發生里氏7.2級強烈地震,該地區其後相繼發生了里氏5.5級和5級兩次餘震。
據悉,到目前為止,當地已發生150多次餘震。路透社報道指出,印度尼西亞當地漁業部官員稱,明打威群島(Mentawai)南巴蓋(SouthPagai)地區沿海的貝圖-蒙加(Betu Monga)村生活著200名左右村民,當7.2級強震發生後,該村大部分建築被摧毀,160名村民失蹤,失蹤人員中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僅知有40名村民生還。該官員稱,貝圖-蒙加村以及臨近村莊遭受強風暴雨沖擊,80%的建築都被摧毀,食物儲備不足,到處都是人們的哭泣聲。至少1人死亡,2人失蹤。當地警方表示,已設立了緊急哨崗,並搜救失蹤者。而在明打威群島的錫波拉(Sipura)島,2人的屍體被發現。據悉,在南巴蓋島,海嘯掀起的巨浪直撲沿岸村莊600米之內的腹地;而北巴蓋島的海浪直接打向民居的屋頂。
此外,澳大利亞外交貿易事務部發表聲明說,地震發生後,一艘載有8到10名澳大利亞人的船隻失去了無線電通訊聯系。
據英國媒體報道,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25日發生7級以上強烈地震,據當地媒體報道,印度尼西亞衛生部官員2010年10月26日稱,蘇門答臘島10月25日引發的海嘯已造成23人死亡、169人失蹤。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消息,北京時間2012年4月11日16:38,北蘇門答臘西海岸發生里氏8.9級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
北京時間2012年7月25日早晨8:27,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部發生里氏6.4級地震,震中距離蘇門答臘西部「亞齊省」外海小島「希默魯」西北方28千米,震源深度為45.9千米。
新華網雅加達6月23日電(記者王慧慧)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部亞齊省23日發生6.6級地震,尚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告。
據印尼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網站消息,地震發生於當地時間11時34分,震中位於亞齊省蘇布魯薩蘭市西北方向24千米處,震源深度103千米。地震監測部門未就此次地震發布海嘯預警。
美國地質勘探局測定此次地震級別為5.9級。
印尼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時有地震發生。

新華網雅加達10月25日電(記者趙金川)印度尼西亞氣象和地球物理機構說,25日晚印尼蘇門答臘島發生里氏7.2級強烈地震,但尚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道。
此次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21:42(北京時間22:42),震中位於西蘇門答臘省明打威縣巴蓋瑟拉丹鄉西南78千米處,南緯3.61度,東經99.93度,震源深度為10千米。
地震發生後,有關部門立即發出海嘯預警,但30分鍾後解除了警報。此次地震持續約10分鍾,引起許多居民的恐慌。他們紛紛逃出戶外,因擔心發生海嘯,還有不少人逃到山頂躲避。
在強震發生10分鍾後,該地區又相繼發生了里氏5.5級和5級兩次餘震。
當地時間25日19點5分,印尼北蘇拉威西省發生里氏5.8級地震,但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道。
印尼地處太平洋地震帶,每年發生數千次大小地震。2004年12月,印尼亞齊地區發生里氏7.9級強烈地震並導致印度洋海嘯,造成20多萬人死亡,50多萬人無家可歸。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默拉皮火山26日噴發,大量火山灰被噴射至火山口以西1.5千米處。相關部門已發出限制進入火山口周圍區域的警告。
印尼火山和地質災害治理部門主管蘇羅諾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默拉皮火山當地時間下午4時39分噴發,當地居民已被禁止進入火山口周圍半徑3千米以內區域。
印尼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目前有129座活火山。默拉皮火山是蘇門答臘島最活躍的火山之一。

❾ 跪求生物地理中考

(2010年地理總復習綱要(七年級)

1、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成功首次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2、0°緯線又叫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
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
3、比較經線和緯
線的特點:
名稱 形 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經線 半圓(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有長有短 東西方向
4、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5、緯度范圍:0°-- 30°NS為低緯度;30°-- 60°NS為中緯度;60°-- 90°NS為高緯度。
6、
地球的自轉
地球的公轉

運動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運動周期
一天(24小時)
一年

旋轉中心
地軸 太陽

產生的地理現象

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四季變化

7、特殊的緯線:赤道0°,南北回歸線(23.5°NS),南北極圈(66.5°NS)
8、地球上的五帶:熱帶、南北溫帶、南北寒帶
9、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10、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有經緯網的地圖根據經緯線確定方向,沒有指向標也沒有經緯網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11、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縮小的程度,一般來說,比例尺小,內容簡單,所畫范圍大,反之,選用比例尺大,內容詳細,所畫范圍小。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12、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13、等高線圖上形態不同的五種山地部位: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14、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第二單元
1、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所以稱地球為「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2、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3、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
4、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5、地球表面海陸處於不停的運動與變化之中。
6、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
7、世界上的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第三單元
1、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天氣---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發生的陰、晴、冷熱等變化 多變、不穩定。
氣候---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相對穩定
2、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
3、在北半球大陸,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
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4、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由低緯度(赤道)地區向高緯度(兩極)地區逐漸降低。
5、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6、、世界降水的分布差異: 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溫帶地區沿海的降水多於內陸地區;
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部或內陸地區降水少。
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於背風坡。
7、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洋流、人類活動。

第四單元
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超過60億。
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
3、人口密度=人口總數÷面積(人/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原因是這些地區處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臨海地帶。
4、人口增長過快、過慢都會帶來嚴重的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了就業、居住、教育、醫療等一系列的社會、環境、資源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造成了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5、人口的增長應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6、城市問題主要表現在: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雜訊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7、世界三大人種分別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
8、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9、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蘭教:主要分布在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 佛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10、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濕潤,水源充足,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

第五單元
1、 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把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2、 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亞洲的日本屬於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國是發展中國家。
3、 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4、 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第六單元
亞洲
1、亞洲:世界面積最大,跨經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2、亞洲地跨熱帶、北溫帶、北寒帶。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3、亞洲絕大部分位於北溫帶、東半球和北半球。
4、亞洲地形河流的特徵: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發源於中部,呈發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形成眾多的長河。
5、亞洲氣候特徵: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冬季風:源於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氣溫降低,降水不多。
夏季風: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豐沛的水汽和大量的降水。
6、 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佔全球的60%。
7、 亞洲人口超過1億的六個國家(中國、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

東南亞
1、 十字路口的位置:東南亞地處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
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來和東亞各港口最短的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氣候類型: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
水稻生長要高溫多雨的氣候。東南亞人口稠密,耕地較少,高溫多雨,將水稻作為主要農作物,就成為必然的選擇。東南亞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蕉麻的最大產地。
3、東南亞中南半島上山脈、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
各大河上游流經山區,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下遊河谷平展寬緩,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 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東南亞是華人、華僑分布集中的地區。

中東
1、長期的國際熱點地區:因為水資源、石油、文化上的差異、領土紛爭引發沖突。
2、 中東地理位置:處在兩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亞洲;非洲;歐洲)、五海(地中海;黑海;裏海;紅海;阿拉伯海之地)。
3、 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所產石油絕大部分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
4、 中東氣候乾燥,河流稀少,還有大面積沒有河流的沙漠地區,水資源匱乏。
5、 中東居民主要是白種人,多數國家和地區居民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
6、 伊斯蘭教、猶太教和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聖城。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被伊斯蘭教尊為聖城。

極地地區
1、 南極地區素有「冰雪高原」之稱,還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庫」,是自然資源的「大倉庫」。
2、 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酷寒、乾燥、烈風。
3、 南極的象徵---企鵝,北極的代表---北極熊。
4、我國在南極地區先後建立了長城站和中山站,在北極地區建立了黃河站。
5、《南極條約》:保護南極的生態環境,和平利用南極。

日本
1、位於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溫帶。
2、領土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和許多小島組成。
3、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狹小。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著名的活火山。
4、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具有一定的海洋性。
5、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定,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6、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經濟。
經濟發展有利條件:多優良的港灣、先進的科技、充足的勞動力資源
工業主要分布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工業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是便於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業產品,依賴國際市場。
7、日本民族構成單一,大和民族占絕對優勢。日本文化是東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首都東京。

印度
1、分為三大地形區: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地勢較為平坦,高原、平原面積廣大。印度半島東西兩側分別為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
2、大部分為熱帶季風氣候,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
3、綠色革命實現糧食自給有餘。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小麥。
4、主要經濟作物有居世界前列的黃麻和棉花。
5、主要工業:鋼鐵和棉麻紡織工業都分布在原料產地附近。最大的麻紡織工業中心為加爾各答,它也是印度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棉紡織工業中心是孟買也是印度最大的海港。
6、首都為新德里。信息產業中心為班加羅爾。
7、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文明古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是泰姬陵,目前,印度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增長,給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造成很大的壓力。

美國
1、 美國的領土組成:50個州(本土48個州,2個海外州:夏威夷州位於熱帶海洋中、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在北寒帶)。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旗:星條旗。
2、 地形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落基山區、中部中央大平原區、東部阿巴拉契亞山脈區。平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
3、 唯一跨寒、溫、熱帶的國家。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東南沿海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由沿海向內陸遞減。
4、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長河,美、加兩國交界處的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蘇必利爾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5、 美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自然資源豐富,交通運輸發達,科技力量雄厚,發展工業具有許多優勢,是世界上的工業大國,工業總產量一直居世界首位。
6、 在對外貿易方面,美國既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進口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7、 人種以(白)種人為主,也有少部分黑人,土著居民印地安人屬於黃種人,屬於(移民)國家。
8、 美國人口分布不均。美國人口稠密地區是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而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9、 紐約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洛杉磯是美國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聖弗朗西斯科又名舊金山,是美國太平洋沿岸的金融、貿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

俄羅斯
1、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領土跨越了亞洲和歐洲兩部分。首都為莫斯科。
2、俄羅斯的主要地形自西向東依次為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3、俄羅斯境內的伏爾加河為世界上最長的內流河,貝加爾湖為世界上最深的湖,是一個淡水湖。
4、俄羅斯地處中高緯,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長而寒冷、夏天短而溫暖。
主要的河流: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5、俄羅斯自然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
6、俄羅斯交通部門齊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海洋和管道運輸業都很發達,但交通線在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分布不平衡。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