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地理位置
『壹』 東營市 的自然地理環境
位置 面積 東營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 地質 東營市地處華北坳陷區之濟陽坳陷東端,地層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和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統及中生界三疊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東端)、車鎮凹陷(東部)、義和庄凸起(東部)、沾化凹陷(東部)、陳家莊凸起、東營凹陷(東半部)、廣饒凸起(部分)等。 地貌 市域內以平原地貌為主。由於歷史上黃河改道和決口頻繁,地表受洪水的反復沖切和淤積套疊,形成復雜微地貌。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為28米(大沽高程,下同),東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為11米,東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7000。黃河穿境而過,背河方向近河高、遠河低,背河自然比降為1/7000,河灘地高於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懸河」。全市微地貌有5種類型:古河灘高地,佔全市總面積的4.15%,主要分布於黃河決口扇面上游;河灘高地,佔全市總面積的3.58%,主要分布於黃河河道至大堤之間;微斜平地,佔全市總面積的54.54%,是崗、窪過渡地帶;淺平窪地,佔全市總面積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於古河灘高地之間,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於微斜平地之中、緩崗之間和黃河故道低窪處;海灘地,佔全市總面積的27.05%,與海岸線平行呈帶狀分布。 氣候 東營市地處中緯度,背陸面海,受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共同影響,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基本氣候特徵為冬寒夏熱,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早春冷暖無常,常有倒春寒出現,晚春回暖迅速,常發生春旱;夏季,炎熱多雨,溫高濕大,有時受台風侵襲;秋季,氣溫下降,雨水驟減,天高氣爽;冬季,天氣乾冷,寒風頻吹,雨雪稀少,多刮北風、西北風。主要氣象災害有乾旱、冰雹、風暴潮、大風、大霧等。境內南北氣候差異不明顯。多年平均氣溫12.8℃,無霜期長達206天,≥10℃的積溫約4300℃,可滿足農作物的兩年三熟。年平均降水量613.6毫米,多集中在夏季,佔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易形成旱、澇災害。 2009年全市年平均氣溫13.6℃,較常年偏高0.8℃;年降水量634.1毫米,較常年略偏多14.1%;光照時數2516.0小時,接近常年略偏少5.3%。總的氣候特點是:冬季氣溫以偏高為主,且冷暖交替頻繁,降水量較常年略偏少;春季氣溫起伏明顯,冷熱不均,降水量充沛並呈南多北少分布,5月上旬出現歷史罕見的暴雨洪澇天氣;夏季氣溫偏高,高溫日數較往年偏多,極端最高氣溫突破近四十年極值,降水量接近常年但時空地域分布不均,雷暴、冰雹、暴雨等天氣時有發生;秋季氣溫接近常年,呈現前期偏高、後期偏低的特點,降水以偏少為主且降水時段集中,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及11月下旬出現持續少雨現象。綜合評價2009年度東營市氣候條件對各行業的影響,屬於一般年景。 土壤 全市土壤分為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鹽土及水稻土五個類別。褐土主要分布於小清河以南區域,佔全市土壤面積的4%左右,是全市糧棉菜高產穩產區。 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小清河南褐土區的低窪處,佔全市土壤總面積的0.6%,該土壤適種小麥、玉米、高粱等淺根作物,在農業上是較有潛力的土壤類型。潮土是全市面積最大的一類土壤,佔全市土壤面積的59%,在全市廣泛分布,是全市主要的耕種土壤,經耕作改良適種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鹽土在近海呈帶狀分布,其面積佔全市土壤總面積的36%,自然植被有蘆葦、黃須菜、茅草、蒿子等,該土壤類型不經重大改造難以為種植業利用,目前以開發水、牧養殖(植)為主。水稻土面積占土壤總面積的0.2%,主要分布於利津、墾利老稻區,經二十多年的水耕熟化,已初步具備了幼年水稻土的特徵。 河流 黃河自西南向東北貫穿東營市全境,在墾利縣東北部注入渤海,境內河道全長138公里。黃河水徑流量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含沙量大。據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實測資料,黃河年均徑流量332.6億立方米,最大973.1億立方米(1964年),最小18.8億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為斷流干河;年均輸沙量8.36億噸,最大21億噸(1958年),最小0.15億噸(1997年)。90年代以來黃河年徑流量減少,經常出現斷流。1999年後,黃河水利委員會加大對沿黃地區引水的管理力度,斷流現象趨緩,2000~2009年實現十年不斷流。2005~2009年,黃河全年徑流量分別為198.2億立方米、191.88億立方米、202億立方米(報汛值)、147億立方米(報汛值)、 136億立方米(報汛值)。 全市除黃河外共有骨幹排水河道30條。以黃河為分界線,黃河以南屬淮河流域,流域內水系多為東西走向,由南向北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陽河、泥河子、預備河,支脈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溝、廣蒲河、五干排,廣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東營河、老廣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豐河及其支流三排溝,張鎮河、小島河20條河流;黃河以北屬海河流域,流域內水系多為南北走向,自西向東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馬新河,沾利河,草橋溝,草橋溝東幹流,挑河,神仙溝及其支流新衛東河10條河流。 海域 東營市海岸線北起順江溝河口,南至淄脈溝口,全長412.67公里,約佔山東省海岸線的1/7多。灘塗面積152萬畝,負10米等深線以內淺海面積4800平方公里。沿岸海底較為平坦,海水透明度為32~55厘米。海水溫度、鹽度受大陸氣候和黃河徑流的影響較大。東營海域為半封閉型,大部分海域潮汐為不規則半日潮,平均潮差為0.8~1.2米,潮位最高超過5米,易發生風暴潮災。全市500多萬畝土地後備資源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旅遊資源獨特。近海在黃河及其它河流作用下,含鹽度低,含氧量高,有機質多,餌料豐富,適宜多種魚蝦類索餌、繁殖、洄遊。沿海石油、天然氣、鹽鹵等礦產資源豐富。
『貳』 東營在哪個城市
1.東營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入海口版,在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權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 ′~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
2、簡介:
東營市是萬里黃河入海的地方,是共和國最年輕的城市。南部廣饒縣(齊國樂安)是古代大軍事家兵聖孫武的故里,東營區牛庄鎮時家村是呂劇的發源地。北部是黃河沖積的新生淤地——黃河三角洲。這里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駐地,是濟軍基地,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駐地。這里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還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南部歷史悠久,北部資源豐富。這里有亞洲最大的地上人工湖——天鵝湖。南部的廣饒縣是全國第一個村村通柏油路的縣,是第一批村村通電話的縣,是第一批村村通公交車的縣,是第一批村村通自來水的縣,也是東營市第一個進入全國百強縣的縣。
區號:0546
車牌號:魯E
郵政編碼:257000
『叄』 說出東營市地理位置的特點
東營市是山復東省地級市,成制立於1983年10月,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位於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帶,東經118º5´,北緯38º15´。
東營區位優勢明顯,東臨渤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北靠京津唐經濟區,南連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向西輻射廣大內陸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處於連接中原經濟區與東北經濟區、京津唐經濟區與膠東半島經濟區的樞紐位置
『肆』 山東東營市離哪個城市近
最好還是淄博!淄博物流非常方便,又離東營最近 。濱州物流業不是很方便,不比東營強多少。濰坊市區相對淄博里東營還是遠了。到濟南大巴80+,中巴50左右。
具體如下:
1、簡介
東營市是山東省地級市,成立於1983年10月,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位於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帶,東經118º5´,北緯38º15´。
2、位置境域
東營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
3、地質地貌
東營市地處華北坳陷區之濟陽坳陷東端,地層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和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統及中生界三疊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東端)、車鎮凹陷(東部)、義和庄凸起(東部)、沾化凹陷(東部)、陳家莊凸起、東營凹陷(東半部)、廣饒凸起(部分)等。
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為28米(大沽高程,下同),東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為11米,東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7000。黃河穿境而過,背河方向近河高、遠河低,背河自然比降為1/7000,河灘地高於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懸河」。東營市微地貌有5種類型:古河灘高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4.15%,主要分布於黃河決口扇面上游;河灘高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3.58%,主要分布於黃河河道至大堤之間;微斜平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54.54%,是崗、窪過渡地帶;淺平窪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於古河灘高地之間,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於微斜平地之中、緩崗之間和黃河故道低窪處;海灘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27.05%,與海岸線平行呈帶狀分布。
4、氣候降水
東營市地處中緯度,背陸面海,受亞歐大陸和西太平洋共同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基本氣候特徵為冬寒夏熱,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早春冷暖無常,常有倒春寒出現,晚春回暖迅速,常發生春旱;夏季,炎熱多雨,溫高濕大,有時受台風侵襲;秋季,氣溫下降,雨水驟減,天高氣爽;冬季,天氣乾冷,寒風頻吹,多刮北風、西北風,雨雪稀少。主要氣象災害有霜凍、乾熱風、大風、冰雹、乾旱、澇災、風暴潮災等。境內南北氣候差異不明顯。多年平均氣溫12.8℃,無霜期206天,不小於10℃的積溫約4300℃,可滿足農作物的兩年三熟。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佔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易形成旱、澇災害。
『伍』 東營市地理位置的特點
東營市是山東抄省地級市襲,成立於1983年10月,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位於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帶,東經118º5´,北緯38º15´。
東營是古代大軍事家孫武的故里。山東地方代表戲曲呂劇的發源地。中國第二大石油工業基地勝利油田崛起地。被評為中國「六大最美濕地之一」。
1983年10月15日,召開東營市成立慶祝大會,東營市正式掛牌。
東營區位優勢明顯,東臨渤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北靠京津唐經濟區,南連山東半島經濟區,向西輻射廣大內陸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處於連接中原經濟區與東北經濟區、京津唐經濟區與膠東半島經濟區的樞紐位置。
『陸』 東營屬於哪個市
東營市屬於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帶,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18º5′,北緯38º15′之間。東營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截至2016年底,東營市下轄3區2縣,總人口213.21萬人。
東營市著名人物
古代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樂安(今廣饒)是聞名中外的「兵聖」孫武(孫子)的故里;漢代,有經學家歐陽生、倪寬,其中倪寬在漢武帝時官至御史大夫,並對中國歷法的進步做出很大貢獻;元代,有一代名將護國上將軍綦公直。
明代,有學者李舜臣和以剛正著名的「鐵面御史」成勇;清代,有學者李煥章,「楊州八怪」之一的樂安縣令李方膺,名澤後世、為官清廉的隋藏珠,古錢幣學家李佐賢,農民起義首領李金鰲等。
近現當代史上,有追隨孫中山的辛亥革命著名人士鄧天一,著名革命烈士李耘生、李竹如,抗日名將李玉堂,中央廣播事業局黨委第一書記丁萊夫,國家勞動部副部長劉子久,當代文學批評家李長之,呂劇創始人時殿元,東路琴書代表人物商業興。
山東快書「楊派」代表人物楊立德,薴麻纖維專家酆雲鶴,治黃特等功臣於祚棠,「人民的好警察」聶士興,「鐵人式的好工人」王為民,「聯合國彩虹行動推廣大使任昱銘等。
東營市行政地圖:
(6)東營市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東營市城市榮譽
2003年,東營獲評為國家衛生城市。
2017年11月14日,東營市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2017年11月12日,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第54位。
2017年12月24日,東營市入圍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7年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排名第30。
2018年城市產業競爭力全國排名第49。
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
『柒』 山東東營屬於哪個市區
山東東營屬於山東省的地級市。
東營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境域小清河以南廣饒縣境成陸較早,五千多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西部利津縣地大約成陸於春秋戰國時期;北部、東部系近代黃河泥沙造陸所成,僅有近百年歷史。
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千米,東西最大橫距74千米,土地總面積8243平方千米。
(7)東營市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東營市的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12月,東營市有5個縣區;26個鄉鎮(24個鎮、2個鄉),14個街道;186個居民委員會,1781個村民委員會。
其中,東營區有6街道4鎮(文匯街道、黃河路街道、東城街道、辛店街道、勝利街道、勝園街道,牛庄鎮、六戶鎮、史口鎮、龍居鎮);河口區有2街道4鎮(河口街道、六合街道,義和鎮、仙河鎮、孤島鎮、新戶鎮);廣饒縣有2街道7鎮(廣饒街道、樂安街道,大王鎮、稻庄鎮、丁庄鎮、李鵲鎮、大碼頭鎮、花官鎮、陳官鎮)。
墾利區有2街道5鎮(墾利街道、興隆街道,勝坨鎮、郝家鎮、永安鎮、黃河口鎮、董集鎮);利津縣有2街道4鎮2鄉(利津街道、鳳凰城街道,北宋鎮、鹽窩鎮、陳庄鎮、汀羅鎮,明集鄉、刁口鄉)。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有居民委員會13個。
『捌』 山東東營的地理坐標是多少
東營市地理位置為:抄 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 ′~119°10′。 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
『玖』 東營市有幾個區
東營市下轄復2個區3個縣,制分別是:東營區、河口區、廣饒縣、墾利縣、利津縣。
東營市是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