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地理環境優勢
㈠ 安徽的自然環境特點是什麼
一、 地理位置
安徽省簡稱「皖」,地處中國東部,位於東經114° 54′--119°37′、北緯29°4
1′--34°38′之間,緊靠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
全省南北長約570公里,東西寬約450公里,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國土
面積的1.45%。
二、地形地貌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現多樣性,長江和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全省大致可分為五個自然區域:
1、淮北平原。
2、江淮丘陵。
3、皖西大別山區。
4、沿江平原。
5、皖南山區。
主要山脈有大別山、黃山、九華山、天目山,最高峰黃山蓮花峰海拔1860米。長江
流經安徽南部,境內全長416公里,淮河流經安徽北部,在境內全長430公里,新安江為
錢塘江正源,境內幹流長240公里。
(1)巢湖地理環境優勢擴展閱讀:
安徽地形地貌
安徽省平原、台地(崗地)、丘陵、山地等類型齊全,可將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區、江淮台地丘陵區、皖西丘陵山地區、沿江平原區、皖南丘陵山地五個地貌區,分別佔全省面積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
安徽有天目-白際、黃山和九華山,三大山脈之間為新安江、水陽江、青弋江谷地,地勢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漸次下降,分別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組成層狀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東向和近東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為黃山蓮花峰海拔1873米。山間大小盆地鑲嵌其間,其中以休歙盆地為最大。
㈡ 巢湖的湖泊地理
位置境域
巢湖位於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市、巢湖市、肥東縣、肥西縣、廬江縣二市三縣環抱。 地理參數
巢湖,總計湖長54.5公里。其中由巢湖閘至下楊村26公里,由下楊村至中廟10公里,由中廟至井川圩18.5公里。最大寬度,為垂直於長度方向的相對兩岸間的最大距離,當水位10米時,寬度為21公里。平均寬度,為湖水面積除以湖泊的長度,當水位12米時,面積為820平方公里,由此可以得出,湖泊平均寬度為15.1公里。
岸線長度:當水位為6米時,岸線長144.5公里;當水位為10米時,岸線長173公里;當水位為13米時,岸線長181公里。
湖泊面積:當水位6米時,面積為560平方公里;當水位8米時,面積為755平方公里;當水位10米時,面積為774平方公里,當水位12米時,面積為820平方公里;當水位13米時,面積為825平方公里。
平均水深:當水位6米時,水深0.29米;當水位10米時,水深4.09米;當水位13米時,水深7.55米。
湖水最大深度:當水位6米時,最大水深0.98米;當水位10米時,最大水深4.98米;當水位13米時,最大水深7.98米。
湖泊容積:當水位6米時,容積為3.50億立方米;當水位8米時,容積為17.17億立方米;當水位10米時,容積為32.52億立方米;當水位工2米時,容積為48.10億立方米。
湖底平均坡度0.96%。 巢湖流域的地質構造單元位於塔里木一中朝板塊和華南一東南亞板塊的交匯地帶。這兩大板塊於距今約1.95億年左右的三疊紀末的印支運動會聚,拼合形成了現代的安徽大陸,巢湖流域恰處於這兩大板塊的分界部位。在印支運動以後的燕山運動期間,整個侏羅紀、白堊紀約1.96~0.8億年巢湖流域以垂直斷陷為特徵,安徽省的西界到巢湖一帶沉積了厚數千米的侏羅白堊系地層。喜瑪拉雅期,第三紀開始,巢湖一帶進一步斷陷,沿著一組北東走向和另一組北西走向的斷裂、斷陷,使大別山北麓的流水在這里受阻,形成斷陷湖。大約是第三紀末至第四紀初(前500~350萬年),湖泊面積較大。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距今約1.5萬年到現在,表現為大量泥沙不斷流入湖中,湖水面積不斷縮小,最終形成現代的巢湖。
巢湖形成初期,湖盆下沉趨勢顯著,表現了岬灣曲折見溺湖岸的特點。現代地圖上10米等高線即為當時的湖岸輪廓,湖泊面積達2000多平方公里,原先在巢湖市(原巢縣)城關附近的大沼澤竇湖早已消亡。白湖以及包括無為洲在內的廣大濱湖地區,當時亦屬巢湖水域。據史料記載,僅宋代以前的200多年間,湖泊面積就縮小了五分之一。原湖灣所在的杭埠河、南淝河、柘皋河及裕溪河的沿湖河口三角洲圩田,在人們未圍墾之前為巢湖四大湖灣,後經河川泥沙的淤積形成河口三角洲或湖泊灘地。今日的湖盆自然形態已被人類活動所改造,然而在老三角洲圩區的河口仍然不斷地生長著的三角洲使湖盆日漸淤淺。據計算每年約有200萬立方米泥沙淤積在巢湖。根據現有資料的分析與航空相片解譯,從1955~1979年的25年中杭埠河口三角洲圍墾區的總面積約有62平方公里。除上述地段外,湖區其它地段的沿岸,也有不同程度的變化。據分析,25年來岸線向湖區推進的最大水平幅度在80至100米左右,平均年發展速度尚不足4米。巢湖建閘後使巢湖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原有廣大面積的灘地沉淹湖底,輸入泥沙的蓄積增多,加劇了湖盆的淤塞。 巢湖及其流域地貌的主要輪廓是中生代燕山運動和新生代喜瑪拉雅運動所造成的。由於其處於幾個次級單元的交匯地帶,各單元均有獨立而又彼此影響的發展過程,反映在地貌形態上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差異。
一、濱湖地貌
(一)北部剝蝕丘陵階地區
這一地區包括柘皋河以西至撮鎮一帶。地質構造位於張八嶺台拱范圍。它受台拱兩側郯(城)廬(江)深斷裂帶的控制,使龍泉山及其周圍的丘陵成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地壘型構造。丘陵頂高一二百米,它在第四紀末遭受了強烈的風化和剝蝕,由變質岩組成的山坡切割強烈,溝壑密且峻,剝夷物質堆積於坡麓。由於近期掀升,河流侵蝕,形成高度分別為20~50米左右的階地。區境在中下更新世時期是處在上升剝蝕階段,現代烔煬一帶仍有掀升跡象,地面剝蝕作用仍在繼續進行。
(二)東部構造剝蝕低山區
區境系指柘皋——槐林一線以東地區。地質構造位於下揚子台坳。由於受三迭紀末印支運動以來歷次構造運動的影響而形成今日海拔三四百米左右的陡雒山嶺。其中銀屏山一帶有很好的石灰岩溶蝕地貌,山嶺坡雒普遍發育有二級階地;其中20米一級分布不廣,發育較好的是50米左右一級。它是中晚更新世紀發育於砂頁岩基礎上,經湖水長期浸蝕而成的湖相礫石階地或石質階地。
(三)西部剝蝕壑丘階地區
區境包括撮鎮——槐林一線以西地區,地質構造位於江淮台坪和北淮陽地槽褶皺帶結合部位,也就是前述兩個板塊的會聚部位。從印支運動以後,區境發生顯著沉降,形成典型的斷裂地塹盆地。區內第四紀堆積厚度一般在15~20米,岩性單一,為晚更新世黃土堆積。近期地表受拱曲掀斜運動的影響和水流的沖刷,形成崗沖交錯,起伏不平的波狀平原。區內水系短小,下切較深。河流與階地向湖區呈顯著傾斜。入湖河口三角洲圩口地區,全新世以來表現了顯著沉降,地面高度約7~9米。
二、湖岸地貌
巢湖湖岸由於浸水的結果,岩嘴伸入湖中成半島,窪地凹入內陸形成湖灣。巢湖湖岸按其形態結構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類型:一是石質湖岸,指岩嘴伸入湖中的湖岸,岸壁一般較短,受風浪淘蝕,發育有浪蝕穴,如中廟嘴、槐林嘴、紅石嘴,青龍嘴、黑石嘴、龜山嘴等;二是砂土質湖岸,這類湖岸由於土質疏鬆,透水性強,一般經湖流和波浪的短期沖刷,就可形成寬闊的淺灘,使岸線日趨穩定。巢湖多數湖岸屬於此類型。三是粘土質湖岸。岸線平直少灣,屬穩定型。它主要分布在烔煬河口以南至蘆席嘴、下派河南部一帶。另外,下派河至新河口一帶屬一段沼澤湖岸。
三、湖盆地形
湖底平坦,平均底坡為0.96%,高程變化在5~10米之間,岸線曲折,岬灣相間。湖盆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向東南傾斜,深水區集中在東部,高程5米;西部湖床較東部淺,高程一般在5.5米以上。一般來說入湖河口都發育了水下三角洲,尤以杭埠河一帶最為顯著。目前各河口仍在不斷淤塞。 巢湖屬北亞熱帶溫潤性季風氣候。控制區境的大氣環流以西風環流及亞熱帶環流為主;此外,高空西北因西藏高原地形阻塞形成的西南低壓也常進入區境。整個流域年平均氣溫在15~16℃之間,活動積溫在4500℃以上,有200天以上的無霜期,季節分明,年氣溫較差在25℃以上,年降水量1000毫米等值線通過區境。總的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季風顯著,四季分明,熱量條件豐富,無霜期長。
當巢湖水位在8米時,面積為755平方公里,容積為17.17億立方米。由於水體熱容量大,熱量交換也較陸地多,故夏季湖體又是一個「熱源」。另由於大量釋放熱量,從而對區域內的氣候也施以影響。 一、水位
巢湖水位,隨著入湖逕流量和湖面降水量的增加,水位即趨上漲,加上巢湖另受長江江水倒灌頂托,故高水位的持續時間較長。
巢湖退水期一般從9月開始,年內水位變輻典型年份的情況是:1954年達6.48米,為歷年最大值;1966年則只有1.44米,為歷年最小值。此外,年內水位變化變輻在1959年以前較大,為6.48米到2.48米之間。1959年巢湖閘修建後,變輻減小,僅在4.92米到1.44米間。
巢湖多年平均水位為8.03米。年平均最大值水位為9.62米,發生在1954年:其次為9.41米,發生在1983年。年平均最小值水位巢湖閘建立前為7.11米,發生在1948年,巢湖閘建成後為7.23米,發生在1968年,次之為7.39米和7.46米,分別發生在1967年和1978年。
歷年絕對最高水位為12.93米,發生在1954年。1956年6月科技工作者在湖心姥山島考察,根據洪水痕跡推斷1849年巢湖姥山島後灣水位為13.57米;次之為12.29米和11.88米,分別發生在1983年和1969年。絕對最低水位,據原巢縣水位站資料,現巢溺閘下游3公里處,1960年僅4米,1961年為4.12米,1956年和1958年均為4.32米。1969年以後根據巢湖閘水位站資料,1978年為6.47米,其次為6.54米和6.68米,分別發生在1967年和1966年。
巢湖水位,西岸高於南岸,南岸高於北岸,東岸最低,即湖面由西岸、南岸微向北岸和東岸傾斜。
二、湖水收支
巢湖湖水主要來源於各來匯河的來水量和湖面的降雨,集水面積合計9130平方公里,降水匯入100.46億立方米。
三、含沙量
巢湖湖盆本身所形成的泥沙,一般來說為量不大,只在局部地區如下派河口、烔煬河至蘆席嘴一帶被風浪、湖流沖擊產生的塌岸,以及泥沙被攪拌的現象才比較顯著。
巢湖湖水含沙量主要來源於入湖水流中所挾帶的懸沙,入湖河流主要有南淝河,派河,蔣口河,杭埠河,白石天河、兆河,柘皋河等,其中南淝河、派河,杭埠河帶入泥沙比重最大。
平面上含沙量分布的一般規律為西半湖大於東半湖,近河口處大於遠離河口處。湖心處小,近岸處大;有水草處小,無水草處大,垂線上分布上小下大。
四、水溫
巢湖水溫多年平均值約為16.9℃,年際變化很小。年內水溫具有明顯的差異,一般7月份水溫最高,最低水溫出現於1至2月。據資料統計,1963年水溫極端最高值為35.4℃,極端最低值為0.2℃,年最大水溫較差達35.2℃。
巢湖水溫日變化不同水層略有不同,表層最高、最低水溫分別出現在6時、15時左右,中層水溫最高、最低值均較表層滯後一小時;而底層水溫的周日變化則很不明顯。表層水溫日較差僅1.5℃,其餘兩層則更小。
五、透明度與水色
湖水透明度一般介於0.15~0.25米之間,相應水色為15~17號,即多呈黃褐色。實測透明度最大值為0.30米,出現在古泉崗附近;而下派河口卻只有0.08米,為透明度最小處。巢湖湖水透明度與水色的基本狀況是透明度小,水色濁,變化不大。按全湖分布來看,大致是東北部水域透明度較大,水色也較高,而湖的西部、西北部和南部以及受風浪侵蝕比較嚴重的岸邊、入湖河流河口附近,透明度較小,水色略低。
六、湖流
巢湖湖流的平均流速:一般介於0.02~0.07米/秒之間,最大流速為0.62米/秒,但個別地方也有零速出現。就平面分布來看,平均流速東半湖大於西半湖,而西半湖各入湖口附近又大於離岸較遠的開闊區域,巢湖最大流速出現在姥山一中廟一線。垂線上的流速一般呈表層大,底層次之,而中層最小。底層流的類型基本和表層流相似,所不同的是底層流受湖底地形影響顯著,以致在地形起伏較大的地方易形成一些局部環流。如從姥山以東至烔煬河一線,這里湖水最深,湖底有較大面積的狹長形深槽存在,所以該處出現了三個環流。這些環流的運動方向互不相同,中間一個呈逆時針運動。
㈢ 安徽省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安徽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經濟上屬於中國東部經濟區。地理位置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地處長江、淮河中下游,長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鄰江西,北靠山東,東西寬450千米,南北長570千米,安徽位於低海拔地區,平均海拔119.3米。轄境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形成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三大自然區域。長江流經安徽境內400千米,淮河流經省內430千米,新安江流經省內242千米。
安徽省共有湖泊580多個,總面積為1750平方千米,其大型12個、中型37個,湖泊主要分布於長江、淮河沿岸,湖泊面積為1250平方千米,佔全省湖泊總面積的72.1%。淮河流域有八里河、城西湖、城東湖、焦崗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園湖、女山湖、七里湖、沂湖、洋湖等11個湖泊,長江流域有巢湖、南漪湖、華陽河湖泊群、武昌湖、菜子湖、白盪湖、陳瑤湖、升金湖、黃陂湖、石臼湖等10個湖泊。其中巢湖面積770平方千米,為安徽省最大的湖泊,全國第五大淡水湖。
㈣ 巢湖的地理特徵
[地理位置]
巢湖市位於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南部,地處東經117。00,-118。29,和北緯30。56,-32。02,之間。轄區面臨長江,瀕臨巢湖,市域內巢湖水面面積511.88km2,約占整個巢湖水面面積的2/3,地勢起伏,丘圩交錯。全市現轄四縣一區,土地總面積9423km2。我市交通便利,地處合寧蕪金三角腹地,區位條件優越。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境內人文景觀星羅棋布。
[地形地貌]
本市地貌復雜多樣,按其基本形態特徵可分為低山丘陵、崗地、圩畈平原三大類型,它們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比重分別為12.3%、48.9%、38.8%。 地勢是北倚江淮分水嶺向沿江傾斜,地勢漸低;細部趨勢是:以中部北東--南西向的山丘帶為界(廬南山區--巢無交界山丘區--昭關--香泉一線),其東南部為向長江傾斜地勢,形成山丘--崗地--圩坂多級階梯;其西北部是巢湖蝶狀盆地,為四周漸次向巢湖傾斜的地勢。區內最高點海拔675米(無為境內的三官山),最低點海拔4米左右(無為高溝一帶)。 氣候資源 巢湖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總的氣候特徵是: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分,熱量條件較好,無霜期長;季風氣候顯著,冬寒夏熱,四季分明。
[光熱資源]
我市光熱資源較為豐富,適宜動植物生長。全年太陽輻射總量115~123千卡/平方厘米。全市年均日照時數為2035~227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6~51%,夏季六~八月份都在200小時以上,冬季十一~十二月份在150小時以下。年平均氣溫在15.7~16.1℃,南北差異較小。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28.2~28.4℃,最冷月(元月)2.4~2.8℃;年均最低氣溫在-7.5℃左右;穩定通過0℃積溫5728~5809℃,以上為341~344天;10℃的積溫5031~5103℃,230~233天。全年無霜期在232~247天。
[降水資源]
年降水量在1000~1158毫米之間,降水日數年均為123.5日,地域分布為北部偏少南部稍多。季節分配不均,春季(三~五月)占年降水量28~32%,夏季(六~八月)佔38~44%,秋季(九~十一月)佔18~19%,冬季(十二~二月)佔10~11%,一年內7月降水最多,12月最少。年均蒸發量為1469~1629毫米,七~八月份在800毫米以上,十一~二月在100毫米以下。
春季連陰雨天較多,不利春播。夏季梅雨特徵顯著,全市大致在六月十七日入梅,七月十一日出梅,持續25天左右,梅雨量240~260毫米。我市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豐梅年。
[風力資源]
我市屬季風氣候區,風向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夏季以偏南風為主,冬季以偏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3.0~3.4米/秒,春季最大,為3.4~3.7米/秒,秋季最小,為2.6~3.2米/秒。
㈤ 巢湖的 地理位置怎麼樣
巢湖
巢湖,古稱焦湖,位於江淮之間,是中國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它地處合肥、巢湖二市和肥東、肥西、廬江三縣境內,西有大別山屏障,因地理位置險要,歷為兵家必爭之地。總面積820平方公里,東西180里,水域遼闊,四周河溝渠道360多條,縱橫交錯,曲折回環;沿岸山磯聳立,沙灘眾多,湖中有山,山中有水,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巢湖不僅風景秀美,帆檣如畫,而且沿湖周圍名勝古跡眾多,姥山、中廟、四頂山、半湯溫泉、王喬洞、銀屏仙人洞、銀山猿人遺址、神墩文化遺址、楚歌嶺等,猶如眾星拱月,環繞巢湖。
巢湖水產資源豐富,銀魚、蝦米、螃蟹被譽為「三珍」聞名遐邇。
姥山,卓立湖心,矗立水面,面積約100公頃,海拔115米。島上三山九峰,林木蔥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為800里巢湖的「湖上綠洲」。姥山島人文景觀豐富。南麓,有一天然避風良港,舊稱「南塘」,是元末抗元將領俞通海、廖永安等率水師屯寨姥山裡修建。山腰,望湖而建的聖妃廟,祭祀主湖女神,始建於晉朝。山巔的文峰塔建於明崇禎四年,塔身為條石壘砌而成,高51米,七層八角,共135級。塔內磚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郭沫若當年游湖時曾揮毫寫下了「遙看巢湖金浪里,愛她姑姥發如油」的詩句。
姥山旅遊業前景廣闊,總投資3000多萬元的巢湖水上樂園項目,對外招商引資開發,其子項目姥山島綜合娛樂城開工興建。
中廟位於巢湖北岸的鳳凰磯上,與湖中心的姥山島隔水相望。岸磯形如棲鳳,赤磧硃砂;廟宇赭牆碧瓦,飛閣流丹。中廟始建於東吳赤烏二年,先時祭祀主巢湖波濤的太姥,後來祭奉傳為泰山玉女的碧霞元君。歷史上幾經毀壞,後至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倡募重修,修葺完善前中後三殿,計70餘間。一進大殿供神龕,琳琅滿目;二進大殿為佛事活動場所;後殿為藏經閣,三層結構,莊重質朴。
銀屏仙人洞口的峭壁上,一株牡丹破石而生,婷婷玉立,每逢穀雨,嫣然盛開,遊人只可仰視其仙姿,卻不可觸其玉體,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花」。相傳牡丹能報豐兆吉,預知年成。1997年至1999年,原巢湖市人民政府連續3年舉辦了牡丹觀賞節,以花為媒,大力發展旅遊業,
㈥ 概括安徽自然環境特點
一、 地理位置
安徽省簡稱「皖」,地處中國東部,位於東經114° 54′--119°37′、北緯29°4
1′--34°38′之專間,緊屬靠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
全省南北長約570公里,東西寬約450公里,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國土
面積的1.45%。
二、地形地貌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現多樣性,長江和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全省大致可分為五個
自然區域:
(1)淮北平原。
(2)江淮丘陵。
(3)皖西大別山區。
(4)沿江平原。
(5)皖南山區。
主要山脈有大別山、黃山、九華山、天目山,最高峰黃山蓮花峰海拔1860米。長江
流經安徽南部,境內全長416公里,淮河流經安徽北部,在境內全長430公里,新安江為
錢塘江正源,境內幹流長240公里。
長江水系湖泊眾多,較大的有巢湖、龍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積800平方公里,
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㈦ 巢湖風景名勝區的地理環境
巢湖風景名勝區內姥山島、天門山,宛如「兩顆寶石」;半湯、湯池、香泉三大溫泉,像撒落的「三串珍珠」;太湖山、天井山、雞籠山、冶父山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有如「四塊翡翠」;王喬洞、紫微洞、仙人洞、華陽洞、泊山洞被喻為「五座龍宮」。境內山、島、泉、林、洞彰顯其秀,塔、寺、廟、墓、亭各具特色,自然和人文景觀共有130多處,其中自然景點80多個、人文景觀50多處。古昭關、褒禪山、霸王祠、陋室等名勝古跡底蘊深厚,銀屏牡丹、半枝梅、笑泉、洗耳池、楚歌嶺、姑嫂塘等美麗傳奇名聞遐邇。全市六大風景區、13條旅遊線路和每年舉辦的「中國巢湖旅遊節」吸引八方遊客競相參觀,每年接待遊客達150萬人次以上。巢湖歷史悠久。「和縣猿人」、「銀山智人」頭蓋骨化石的發掘,表明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凌家灘遺址的考古發現則是新石器時期人類進化過程的里程碑。另外,在巢湖這塊土地上,歷史上還上演了「堯讓九州許由洗耳」、「商湯放桀於南巢」、「楚霸王烏江自刎」、「伍子胥過昭關」的傳奇故事。
環巢湖景區有三河古鎮、長臨河古鎮、黃麓鎮洪家疃(含張治中故居、相隱寺景區)、渡江戰役紀念館、環巢湖五橋、中廟—姥山景區、銀屏山風景區、岸上草原、牛角大圩農業科技示範園景區、半湯溫泉度假區(含半湯鬱金香高地)、湯池溫泉度假區、濱湖國家森林公園等景觀。
姥山島
姥山島位於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島嶼,地處中廟鎮西南方向,地形橢圓,周長約四公里,面積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
三河古鎮
三河古鎮,古名鵲渚、鵲尾(渚)、鵲岸,是江南水鄉古鎮,國家AAAAA級景區。位於肥西縣南端,地處肥西、廬江、舒城三縣交界處。豐樂河、杭埠河在此匯合,經新河向東流約15公里入巢湖。總面積2.9平方公里,有古城牆、古炮台、太平軍指揮部舊址、李府糧倉、鶴廬、劉同興隆庄、楊振寧舊居、孫立人故居、董寅初生平事跡展覽館、大夫第、三縣橋、望月橋、望月閣、鵲渚廊橋、「八古」等歷史遺跡,是廬劇的發源地。三河鎮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積,漸成陸地。南北朝後期稱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鎮。
龍潭洞
龍潭洞遺址,位於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之間中間地帶。構成洞穴的地層系寒武系白雲岩,洞穴高出海平面23米。和縣猿人遺址是三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屬中更新世。它的發現,為研究人類起源與發展,研究南方和北方古人類的共性和差異,以及探索中華文化淵源和長江階地的發育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項羽烏江自刎處
秦王朝被推翻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數年戰爭,史稱「楚漢相爭」。在近五年的楚漢戰爭中,項羽由強大轉為弱小,最後被劉邦的軍隊包圍。這則故事記述了項羽的最後一戰,此時他帶著幾十人突圍。逃到烏江邊。最後被迫自刎身亡。
紫薇洞
紫薇洞位於巢湖西紫薇山上。山上遍布一種小樹當地人管叫愛情樹前往遊玩的情侶往往用紅絲帶系在樹上以表愛情忠貞不渝。內有紫薇洞位於山的正中間,此洞形成於地下暗河在地殼運動過程中的隆起。所以,洞內暗河在沖擊下形成的一道一道的層紋十分清淅,內有石鍾乳但不多。偏洞內則顯得更有歷史感,內有五百石羅漢刻於石壁之上,但所有的羅漢全部無頭,像是被人摳去一般,成為千古之謎。偏洞相傳為古代某王子修煉之所。
銀屏山
在巢湖市銀屏鎮南,巢湖南岸,以石灰岩溶洞和鍾乳石著稱。是重延群山中的一座氣勢雄偉的高山,山之所以名為「銀屏」是因為山上有一塊巨石,色如白銀,形似花瓶之故。銀屏山的周,群山,共有九座山峰,形如獅,名日九獅山,九獅座、卧、立、行,各異,古人有「九獅為主」、「九獅銀屏」之說。山之南有一懸崖峭壁,每當隆冬季節,雪蓋冰封,銀裝素裹,形以天然銀白屏,十分壯觀,故後人通稱「銀屏」。
中廟
又名聖姥廟、忠廟,距巢湖市區48千米,古因居巢州、廬州中間,故曰「中廟」,號稱「湖天第一勝境」。由於歷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華,北中廟」之說。中廟始建於東吳赤烏二年,歷代屢廢屢修。後唐龍紀元年重修的廟宇,「鴛瓦攙空,美極丹青」。南唐保大二年再修,共6排24間,「丹臉桃紅,雙眉柳綠」的太姥神像「立於寶室,列位於香壇」。元朝將廟基圈拱成橋,稱「熬背洞」,在洞上建殿。清時廟有「傑閣,有拜殿,有亭,有欄榭」。光緒十五年李鴻章倡募重修,分前、中、後3殿,70餘間,後殿藏經閣3層,窗開八面,四角飛檐,角角系鈴。
相隱寺
座落於安徽省巢湖市黃麓鎮西黃山腹地,交通便利,距合肥市和巢湖市均不足一個時辰路程。據《巢縣志》記載,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舊址於西黃山東隅,原名白衣庵。
泊山洞
位於安徽省無為縣城西南38公里處的下泊山,地處無為、廬江、居巢交界處,軍二公路橫亘洞前。
周瑜墓
周瑜,字公瑾,三國東吳名將,公元210年逝世,葬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廬城鎮。墓建於東漢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墓地約5畝,北域高約8尺,有封無表,平地起墳,以3×6×12小車紋 漢代大磚砌成,墓門向東,墓周圍繞以石刻欄桿,旁建木質六角「談笑亭」。歷經千年,冢塌亭倒,石欄毀滅無存。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提學御史彭勖令知縣黃金蘭重加修葺,並立「吳名將周公瑾之墓」碑碣。
米公祠
原名寶晉齋,位於無為縣城內西北隅,為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任無為知軍時所建。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祖籍由山西太原遷居湖北襄陽,人稱「米襄陽」。北宋崇寧三年至大觀元年(1104-1107年),米芾任無為知軍。他為官清廉,勤政愛民,時人感其德政,在他去世後,於米公軍邸的舊址上建米公祠以示紀念。
陋室公園
陋室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擔任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時建造的居室,因劉禹錫所作的《陋室銘》而為人所熟知。
半湯溫泉
位於市區東北7公里的半湯溫泉,是巢湖療養勝地,因兩股清泉一冷一熱,故稱半湯。溫泉清澈,內含30多種活性元素,泉水對50多種疾病有明顯療效。
野生牡丹
在巢湖南岸銀屏山的懸崖上生長著一簇自古被稱為「天下第一奇花」的銀屏野生牡丹,據縣志記載已有三百餘年歷史堪稱天下一絕。
㈧ 你知道巢湖是怎麼樣的一個城市
從三年級開始在巢湖生活,現在家人也都在這邊,畢業以後老媽讓我回家,不過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在這里工作的時候認識了我的男朋友,也就是現在的老公,原本想出去工作的想法不得不結束了,但是這里的一切其實我都很喜歡,記得和他第一次約會去的是湘西部落,他偷偷拍了我的照片,不過被我發現了哈哈。他第一次吻我的地方就是前面夏天的卧牛山竹林里,周圍有好多的螢火蟲,星星點點。夏天,龜山那裡會有人游泳,跑步,騎行,我們就經常去龜山公園散步,吹著湖邊的風,牽著手。夏天的紫薇洞特別涼快,可以看看鍾乳石,有的時候想爬山了就去鼓山,山頂上空氣特別好。春天鬱金香高地的成片的鮮花盛開的時候到處都是來賞花的人,家離這里不遠,經常一家人一起去玩,還可以去三瓜公社盪個鞦韆,看看菜地。這里的秋天挺短的,好像就幾天,每次都是突然就到了冬天。很冷的時候有時候去半湯那裡泡溫泉。 小的時候去姥山島,爬到塔上面,巢湖邊成片的油菜花開的時候,總還記得第一次被那個場景美到的感覺,這里好吃的也挺多,早餐經常去朝陽門吃餃子,以前家住安德利,那裡有家麻辣燙特好吃,不過現在老公不給我吃這種垃圾食品了。總之現在我還是生活在這里,家人們都在身邊,還是很幸福的。
㈨ 巢湖這個城市怎麼樣
不要給人家外來的大一新生打擊哈!
現在居巢區在舊城改造,比以前漂亮多了!回
我從外大學答回來還有些吃驚,
現在有個環境還不錯的露天公園了—洗耳池公園
華聯超市今年也在巢湖落戶了
沃爾瑪也正在建造中。。
巢湖最繁華的街道也在修步行街
近幾年到處在造住宅小區
巢湖兩所大學
巢湖學院也升級了,專收2本
巢湖職業技術學院也搬新校區了
既然來了,就不要先想那麼多,
到了自己去看看去體驗
㈩ 巢湖的地理位置
你好知道網友!你問的巢湖的地理位置,巢湖位於安徽省中部,你可以直接網路地圖查看具體位置,,如果你不明白或者還有其他問題需要提問,也歡迎繼續追問其他問題。希望回答能夠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