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皇縣地理環境
『壹』 河北石家莊市的地理位置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
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中山東路216號
『貳』 太行山,太行山在哪裡,太行山在哪個省
太行山著名的奇景有:一、板山;二、紅石峽;三、峰林峽;四、寶泉;五、郭亮村。
橫跨四省的太行山,綿延數百里,成為我國東部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是地處晉豫兩省交界處的太行山大峽谷,則匯聚自然之精華,人文之厚重,被人稱譽「千里太行第一峽」。
一、板山因山形壁立如板而得名,最高峰花兒堖海拔可達2008餘米,站在最高峰極目遠望,只見"群峰壁立太行頭",太行山的巍峨博大撲面而來,遠眺東南,但見千峰競秀,萬壑爭奇,八百里太行如洶涌的海濤,萬千座峰巒似攢動的拳卵。八百里太行的精華景觀便盡收眼底,因此被人們稱為「八百里太行的觀景台」。
五、郭亮村被稱為奇觀,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整個村莊的懸崖上,險峻的地帶,這里的道路完全從懸崖上,眼神彷彿懸崖上的一樣,這是被稱為世界奇觀的牆壁,公路和一條公路的村民花了五年的時間完成,勞動人民的智慧和不得不感嘆,海拔較高的地方,所以郭亮村的風景很好,重巒疊嶂的峰,形狀的洞穴,瀑布氣勢,所有的原始的景象在這里也可以看到,完全是原始的風景的姿態,也為了原始的自然風景。
『叄』 石家莊市形成的主要原因
橋西區西三教東三教是韓信練兵的地方,以前是三校後來變成三教。西部太行山區一直是古代製造兵器的地方,冶河由此得名。鹿泉區是韓信射鹿見泉水的地方,以前稱獲鹿後來改成鹿泉。抱犢寨是張三豐悟道場場地,並題有抱犢福地。井陘是韓信背水一戰的古戰場,井陘古秦道是古代燕趙通向秦晉的交通要隘。長安區東古城古稱東恆,戰國時是中山國的重要城邑,秦時在東恆設恆山郡,漢朝時劉邦親自率軍攻城平滅陳豨叛亂後更東垣為真定取真正平定之義。元氏,東古城(古稱東恆,真定)以及正定(古稱安樂壘)是常山郡先後所在地,趙雲是常山郡真定人,當時常山郡首府坐落在東古城。秦朝大將南下第一人,南越國創建者趙佗(東古城人)的先人墓在新華區趙佗公園。正定古稱安樂壘,北魏時為常山郡首府,隋朝時改安樂壘為真定,正定有九樓四塔八大寺,古建築保存較好。新樂伏羲台是華夏人文先始祖三皇之首八卦發明者伏羲繁衍生息的地方。趙縣古稱趙州,柏林禪寺是中國禪宗史一座重要祖庭,趙州橋距今1400多年歷史。平山縣以及周圍縣是古中山國所在地,中山國遺址坐落於平山縣境內,出土了大量稀世珍寶,為國家重點保護單位。西柏坡是中共領導人指揮三大戰役辦公地,石家莊是新中國解放的第一個城市,新中國從這里走來。贊皇縣是周穆王戰勝於此,封為贊皇。由於古代各縣與如今管轄范圍或名稱均有較大改變,一個名人可能在古代屬於那個縣,在現在可能屬於這個縣,但無論怎麼說,都屬於如今石家莊市!這片熱土叫石家莊市!名字是毛ZX改的,省會是周ZL定的。石家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在華北地區乃至全國都有重要的地位!
『肆』 贊皇縣的地理環境
贊皇地處復太行山中段東制麓,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分為三大類:西部、西南部為深山區,面積184.95平方公里,占贊皇縣面積的22.23%,海拔大都在500m以上,山峰連綿,巨壑縱橫為其特點。 天然次生林的主要樹種有:槲櫟、槲樹、遼東櫟、栓皮櫟、胡桃楸、椴樹、五角楓、鵝耳櫪、山桃、山杏、丁香、小葉朴、衛矛、吳榮萸等;溝谷坡腳有核桃、板栗、漆樹、山柳、山桑、楊樹等;灌木、藤本主要有黃櫨、胡枝子、六道木、綉線菊、紫荊、山葡萄、錦雞兒等。
人工林主要為油松、楊、柳、椿;經濟林木為櫟、椴、漆樹,並有核桃、板栗、杏、柿、黑棗、蘋果、梨、花椒等干鮮果木。還有黨參、元胡、天麻、黃精、刺五加等珍貴葯材;菌類有天然靈芝;自然生長的大面積觀賞花木有山桃、山杏、杜鵑、五角楓、黃櫨等。棋盤山獨有或他處少有的珍貴樹種有紫椴、青檀、黃檗、蛇楊以及翅衛矛、獼猴桃。野生植物計100科601種(2010年)。 贊皇有野豬、獾、狸、狐狸、野兔、黃羊、黑鸛 、雉、蛇類等,計39科113種。昆蟲類有324種。由於植被茂密,自然生態逐步恢復,有人曾發現了太行獼猴等珍貴野生動物。
『伍』 石家莊相關資料
歷史
石家莊市所轄區域,是人類文明開發較早、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地區。市區白佛口文化遺址是目前全市境內發現的最早的平原地區人類遺址,距今約6000—7000年;新樂古代遺址「伏羲台」證明了6000多年前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氏曾活動於此地;戰國中山國文化,是石家莊歷史文化脈絡中的重要一環,也是繼藁城台西商文化之後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文化。
兩漢時期,石家莊西部的太行山區一直是製造兵器、鎧甲和生產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冶河」因此而得名;漢唐時期是中國佛教、道教復興並走向鼎盛的時期,恆、趙二州的宗教文化在中國宗教史上也留下了絢麗篇章。趙州柏林寺,相傳創建於東漢,是河北最古老的佛教寺院;石家莊隋唐文化中最為光輝的歷史成就是趙州安濟橋,它是世界公認的大型敞肩式石拱橋的鼻祖,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被聯合國確認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隋唐時期石家莊籍的文化名人有魏徵和李吉甫;北宋時期,富弼、韓琦、歐陽修、沈括、蘇軾等名宦賢宦先後奉使河北,都在真定府(今正定)留下足跡,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文化的繁榮。
金元時期石家莊建築藝術成就的代表作是井陘蒼岩山福慶寺橋樓殿,橋與殿渾然一體,凌空飛架於千丈深澗之間,狀如飛虹,設計形式奇巧,建築雄偉險峻,反映出當時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技術和美學造詣。在藝術創作領域,著名的有上京毗盧寺壁畫。這些壁畫繼承並發展了中國古代壁畫的傳統技法,在構圖、線描、用色和人物造型等方面都達到很高的水平。此時的自然科學成果也非常豐碩。著名數學家、學者李冶在數學天元學術方面的研究,對中國的初等代數起到了奠基作用,標志著13世紀世界數學的最高成就。
20世紀初期,平漢鐵路(今京廣鐵路)和正太鐵路(今石太鐵路)相繼修建,並在此交匯,石家莊就是伴隨著鐵路的興建而逐漸發展起來的。1925年,這座城市始稱石家莊市(後曾改名為石門市)。
1947年11月12日石家莊市解放,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較大城市之一。當時,全市人口19萬,有大小工廠27家,工業總產值2000萬元左右。1948年5月-1949年3月間,西柏坡是中共中央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所在地,毛主席、黨中央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召開了著名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1968年河北省省會由保定遷至石家莊市。
改革開放給石家莊提供了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建成現代化大都市的機遇。石家莊以其環京津、環渤海的優越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優勢,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近幾年來,石家莊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形成了三橫、六縱、二環、十二放射的城市道路網路格局,一在批造型別致的現代化建築和居民生活小區拔地而起,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的石家莊市區內,高樓林立,街道寬闊,「民心河」像玉帶一樣環城繞市,沿河20多個公園,像朵朵鮮花把這座城市裝點的無比美麗。
城市的由來
一、近代城市化的起點——偶然的機遇 歷史的選擇
據有關史料分析,石家莊村創於明初,原是真定衛的軍屯和官莊。直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廢除衛所軍屯制石家莊才成為隸屬真定府獲鹿縣的一個小村莊,與當時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據清光緒《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東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20世紀初,石家莊村的面積還不足0.1平方公里,僅有200戶人家,600 余口人。
1902年,由法國和比利時投資興建的蘆漢(京漢)鐵路修到了石家莊,並在石家莊設立了車站,因石家莊名氣不大,以相距不遠的振頭鎮命名,叫振頭站。1903年正太(今石太)鐵路動工興建,為了減少費用,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橋,將正太鐵路起點由正定改為振頭站。歷史的事變如萬花筒,讓世人應接不暇。由於偶然的因素,石家莊成了兩條鐵路的交匯點,而由此帶來了一個區域在世紀之初的重大變故,一個鄉野小村被隆隆的車輪托起,使一個區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南移,先取代正定,後取代保定,成為控燕京南門、扼冀晉咽喉、連齊魯中原的華北重鎮。 正太路起點南移,是石家莊由鄉村向城市化邁進的誘因,真正起基礎作用的因素,還是現代工業的興起和發展。伴隨鐵路線的通車,一批近代工業相繼興辦,其中包括:在石家莊村東創建的正太總機廠(今石家莊車輛廠前身);大興紗廠即石家莊大興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井陘礦和正豐礦等。近代大工業的興起,帶動了中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1920年在鐵路以東建造石滄路場子,同時,平和軋棉公司、萬華肥皂公司等企業也在鐵路東興起。隨之,大批農村人口向石家莊集中。到1930年,僅產業工人就達1.6萬人,大大促進了石家莊城市化的進程。
20世紀初葉,石家莊還是獲鹿縣轄下的一個小村,那時的獲鹿就是通燕趙、連三晉的貨物集散地,素有「日進斗金的旱碼頭」之稱,但是,隨著正太鐵路的興建通車,日進斗金的旱碼頭東移,石家莊逐漸取代了獲鹿的地位,日漸繁榮的商業、服務業,成為石家莊向近代化城市邁進的又一重要因素。
『陸』 2017贊皇縣哪個鄉鎮種植的核桃樹多
國家對核桃種植的補貼沒個省份和地區都不一樣。有錢的地區補助高一點,每畝每年內800左右,沒錢容的地區補助少一點,每畝每年300-500不等。有的地區還有規模要求,達不到種植面積沒有補助或者補助減少。還有特殊地理環境的補助不一樣例如防護林工程等。
『柒』 石家莊10個國家地理標志商標,看看有你們縣的嗎
石家莊10個國家地理標志商標,看看有你們縣的嗎?
近日,「井陘蘋果」和「藁城藁優麥」被國家工商總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志商標!
截至目前,石家莊市共有行唐大棗、「晉州鴨梨JINZHOUYALI」、贊皇大棗、平山綿核桃、趙縣雪花梨(包括梨、鮮雪花梨)、靈壽丹參、鹿泉香椿、井陘蘋果、藁城藁優麥等10項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商標。
以下為石家莊這10種特產:
行唐大棗
行唐紅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距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行唐縣大棗,具有個大、皮薄、肉厚、核小、色鮮、味甘等特點,對於成人保健,兒童發育、提高智力、延緩衰老具有重要作用。
晉州鴨梨
晉州被稱為「中國鴨梨第一鄉」,具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該果呈倒卵圓形,近果柄處有一鴨頭狀突起,形似鴨頭,故名鴨梨。因主要在天津口岸出口,又稱天津鴨梨。
晉州鴨梨果形俊秀,色澤鮮艷,皮薄多汁,香味濃郁,清脆爽口,酸甜適度,素有「天生甘露」之稱。其含糖量高達12%以上,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鈣、磷、鐵等營養成分,更以所含B族維生素多而全堪稱各類水果中的佼佼者。此外還具有清心潤肺、止咳定喘、潤燥利便、醒酒解毒之功效。
贊皇大棗
贊皇大棗,別名贊皇長棗、金絲大棗、大蒲紅棗。作為唯一一個棗品種中的「自然三倍體」,贊皇大棗向來憑借營養豐富、個大、含糖量高達62%的特色而聞名,為歷代皇家貢棗。果實營養價值豐富,被譽為「百果之首」「天然維生素之王」。贊皇大棗的果實呈紫紅色,用手掰開能拉出尺把長的蜜絲而纖連不斷,核小、肉細而脆、肉厚、味甜、方便貯運。河北省贊皇縣素有「中國大棗之鄉」的美譽。
平山綿核桃
平山綿核桃是平山縣的特產。在國內外久享盛名,與一般的核桃相比,大小均勻,外殼色澤光潤,果仁飽滿味美。平山鎮、東回舍鎮、溫塘鎮、南甸鎮、崗南鎮、古月鎮等都是盛產之地。平山縣更因此被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
趙縣雪花梨
趙縣雪花梨,又名「象牙梨」,因趙縣古稱趙州,所以趙縣雪花梨亦常被稱為「趙州雪梨」。趙縣栽培梨的歷史悠久,可上溯到2000多年以前。早在秦漢時代始就被歷朝歷代選作貢品進貢朝廷。
趙縣雪花梨果形長圓,色澤鮮艷,果面有淺褐色斑點,個頭碩大而皮薄。果肉潔白似雪,汁多味甜,質細脆嫩,有冰糖味和怡人的香氣。雪花梨除含有較高的糖分,果酸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礦物質和碳水化合物。雪花梨「性甘寒微酸」,具有「清心潤肺,利大小腸,止咳消痰, 清喉降火,除煩解渴,潤燥消風,醒酒解毒」等功效。
靈壽丹參
靈壽丹參已有兩千多年的種植歷史,目前該縣丹參種植面積達2.65萬畝,種植帶主要是沿磁河兩岸83公里,涉及全縣160個村莊,丹參畝產值在2300元到2800元之間。2007年5月該縣組織成立了邳彤中葯材專業合作社,新建28個專業種植合作社。同時,積極與省葯材公司、省農科院聯系,為合作社提供技術資金的支持,依託本地種植優勢,助力當地百姓脫貧致富。
鹿泉香椿
石家莊市鹿泉區谷家峪村四面環山,土壤肥沃,山坡地,閑散地多,無污染,無化肥、農葯,獨特的自然條件為香椿發展提供了有利保障。經專家驗證,該村「谷家」香椿屬紫油椿,為椿種中極品,香味濃郁,脆嫩多汁,味甜無渣,其營養成分糖、蛋白質、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維生素C、芳香油的含量均高出普通香椿1~1.5倍。香椿不但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還具有可觀的葯用價值,香椿的煎劑有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肺類球菌、痢疾桿菌、大腸肝菌的作用;香椿葉煮水能治疙疥風疸;泡菜可調治水土不服。我國民間有「食用香椿不染雜病」的說法。
井陘蘋果
地處太行山深處的井陘縣,海拔高,晝夜溫差大,空氣清新,水質優良,陽光充足。獨特的地理環境,賦予了蘋果卓越的品質和口感。井陘蘋果個大、形正,果品光潔鮮艷、肉質細膩晶瑩、脆爽多汁、酸甜適口、耐儲藏、糖份含量高,含有人體需要的鐵、鋅、錳、鈣等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較高,經常食用,可起到幫助消化、養顏潤膚的獨特作用。
藁城藁優麥
石家莊市藁城區是全國強筋麥的發源地。1992年,藁城區農科所就培育出強筋麥品種「藁8901」,這是我國第一個完全替代進口強筋麵粉的品種,之後又先後培育出8個強筋麥品種。2017年,「藁城藁優麥」注冊了國家地理標志商標,藁城區80%以上種植的都是強筋麥。近幾年,藁城區加強產銷銜接,初步形成了「育繁推、產加銷」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年產值60多個億。
什麼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於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准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其由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具有權威性。
『捌』 河北省所有城市名稱
石家莊市:長安區、橋東區、橋西區、新華區、井陘礦區、裕華區、辛集市、藁城市、晉州市、新樂市、鹿泉市、井陘縣、正定縣、欒城縣、行唐縣、靈壽縣、高邑縣、深澤縣、贊皇縣、無極縣、平山縣、元氏縣、趙縣
邯鄲市:叢台區、邯山區、復興區、峰峰礦區、武安市、邯鄲縣、臨漳縣、成安縣、大名縣、涉縣、磁縣、肥鄉縣、永年縣、邱縣、雞澤縣、廣平縣、館陶縣、魏縣、曲周縣
保定市:新市區、北市區、南市區、涿州市、定州市、安國市、高碑店市、滿城縣、清苑縣、淶水縣、阜平縣、徐水縣、定興縣、唐縣、高陽縣、容城縣、淶源縣、望都縣、安新縣、易縣、曲陽縣、蠡縣、順平縣、博野縣、雄縣
承德市:雙橋區、雙灤區、鷹手營子礦區、承德縣、興隆縣、平泉縣、灤平縣、隆化縣、豐寧滿族自治縣、寬城滿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唐山市:路北區、路南區、古冶區、開平區、豐南區、豐潤區、遵化市、遷安區、灤縣、灤南縣、樂亭縣、遷西縣、玉田縣、唐海縣
廊坊市:安次區、廣陽區、霸州市、三河市、固安縣、永清縣、香河縣、大城縣、文安縣、大廠回族自治縣
滄州市:運河區、新華區、泊頭市、任丘市、黃驊市、河間市、滄縣、青縣、東光縣、海興縣、鹽山縣、肅寧縣、南皮縣、吳橋縣、獻縣、孟村回族自治縣
衡水市:桃城區、冀州市、深州市、棗強縣、武邑縣 武強縣、饒陽縣、安平縣、故城縣、景縣、阜城縣
邢台市:橋東區、橋西區、南宮市、沙河市、邢台縣、臨城縣、內丘縣、柏鄉縣、隆堯縣、任縣、南和縣、寧晉縣、巨鹿縣、新河縣、廣宗縣、平鄉縣、威縣、清河縣、臨西縣
秦皇島市:海港區、山海關區、北戴河區、昌黎縣、撫寧縣、盧龍縣、青龍滿族自治縣
(8)贊皇縣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河北省環抱首都北京,地處東經113°27′~119°50′,北緯36°05′~42°40′之間,橫跨華北、東北兩大地區,總面積18.85萬平方公里,省會石家莊市。北距北京283公里,東與天津市毗連並緊傍渤海,東南部、南部銜山東、河南兩省,西倚太行山與山西省為鄰,西北部、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東北部與遼寧省接壤。隸屬廊坊的「北三縣」三河、大廠、香河,被京津兩市包圍,成為河北省的一塊「飛地」,為首都的「後花園」。
河北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年日照時數2303.1小時,年無霜期81~204天;年均降水量484.5毫米,降水量分布特點為東南多西北少;1月平均氣溫在3℃以下,7月平均氣溫18℃至27℃,四季分明。
河北省河流眾多,長度在18公里以上1000公里以下者就達300多條。境內河流大都發源或流經燕山、冀北山地和太行山山區,其下游有的合流入海,有的單獨入海,還有因地形流入湖泊不外流者。主要河流從南到北依次有漳衛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薊運河、灤河等,分屬海河、灤河、內陸河、遼河4個水系。其中海河水系最大,灤河水系次之。
『玖』 中國的千年古縣是
有河北省元氏縣、河北省趙縣、河北省武強縣、河北省武安市、河北省遵化市 河北省涿鹿縣、河北省井陘縣、河北省涿州市、河北省蔚縣、河北省定州市、河北省魏縣、河北省贊皇縣。
河北省涉縣、 河北省易縣、 河北省行唐縣河北省盧龍縣、天津市薊縣、甘肅省成縣、陝西省韓城市、山西省安澤縣、 山西省長子縣、 山西省襄垣縣、山東省臨清市、 山東省蓬萊市。
山東省沂水縣、山東省鄒城市(鄒縣)、河南省湯陰縣 河南省沁陽縣 河南省修武縣 河南省新鄭市 河南省上蔡縣 河南省汝南縣、江蘇省淮陰區、湖北大冶市、湖北黃梅縣。
浙江省樂清縣 浙江省永嘉縣 浙江省瑞安縣、四川省富順縣 四川省瀘縣 四川省閬中市、重慶市墊江縣、江西省南昌縣、 江西省安義縣 、江西省進賢縣 、江西省新建縣、廣東省增城縣。
廣東省四會市、 廣東省龍川縣、廣東省始興縣、福建省尤溪縣、 福建省寧化縣、福建省德化縣。陝西省米脂縣、陝西省岐山縣、陝西省南鄭縣。
1、曲沃縣
曲沃,界於東經111°24'—111°37'和北緯35°33'—35°51'之間,隸屬山西省臨汾市,位於山西省中南部。
北依塔兒山(崇山)、橋山、壚頂山和襄汾縣為界,南靠紫金山(絳山)同絳縣為鄰,東與翼城縣接壤,西北隔汾河和襄汾縣相望,西南與侯馬市毗連,史稱「天府雄風,三晉重地」,素有「桐葉封唐地、三晉發端處」之美譽。
歷史上曾是「武公據之以興晉,文公依之而稱霸」的晉國建都之地。今縣境南北長29.5公里,東西寬15.4公里,縣域總面積437.9平方公里,總人口25萬(2016年)。
2、黃梅縣
黃梅縣,隸屬於湖北省黃岡市,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位於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尾南緣,鄂皖贛三省交界,南臨長江,自古稱「七省通衢」、「鄂東門戶」。
黃梅縣地勢北高南低,呈三級階梯狀傾斜,北部山地屬大別山余脈,中部為丘陵及壟崗平原,中南部為湖泊,南部為濱湖沉積平原和沿江沖積平原,平原和湖泊佔全縣總面積78%。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暖,年降水量1270毫米,年均氣溫16.8℃。黃梅是佛教禪宗發祥地,是全國五大劇種之一黃梅戲的發源地,還是聞名全國的「挑花之鄉」、「楹聯之鄉」、「詩詞之鄉」、「武術之鄉」。
3、元氏縣
元氏縣位於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與井陘縣接壤,西南鄰贊皇縣,南與高邑縣相接,東部與趙縣、欒城區相鄰,北與鹿泉區相鄰。東西向39千米,南北向28千米。
元氏縣下轄15個鄉鎮、208個行政村,人口約42萬(2010年),總面積66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萬畝,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
境內交通便捷,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南北,與周圍縣市相連的公路四通八達。
4、趙縣
趙縣,隸屬於河北省石家莊市,古稱趙州,地處石家莊市區東南40公里,總面積為675平方公里,總人口61.3萬(2017年),轄11個鄉鎮、281個行政村。
縣府駐趙州鎮。漢為平棘縣,晉為趙國,北魏置趙郡,曾為趙州治,隋改為趙州。1913年改為趙縣。趙縣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共有文物保護單位21處。
縣境位於河北平原,光熱充足,地下水豐富,利於井灌,又有石津渠灌溉之利,一年四季分明,春秋兩季時間短,夏冬兩季時間長。東部為沙質褐土,適於雪花梨生長。
趙縣農業發達,玉米、小麥是主要糧食產品。特產雪花梨俗稱象牙梨,個大,皮薄、汁多、含糖分高,成熟後潔白如雪,故名,是河北省大宗出口的優質水果之一。
5、武強縣
武強縣,隸屬於河北省衡水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南臨衡水,北通京津,東接滄州,西近石家莊, 武強縣總面積445平方千米(2013年)。
武強縣境內滏陽河、滹沱河穿境而過,石黃高速和307國道橫貫東西,屬溫帶季風氣候,無霜期為185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54毫米左右。
1993年武強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木版年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006年武強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千年古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強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氏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梅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曲沃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