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烏干達地理位置
『壹』 烏干達在哪裡
烏干達,位於非洲東部,橫跨赤道,東鄰肯亞,南接坦尚尼亞專和盧安達,西接剛果(屬金),北連南蘇丹,總面積24.15萬平方公里。全境大部位於東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有「高原水鄉」之稱。
烏干達一詞最初是東非沿海居民對巴干達人的國家-布干達的稱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歐洲人將其含義擴大到鄰近地區。
烏干達與肯亞、坦尚尼亞、蒲隆地與盧安達組建了東非共同體,於2010年建立了統一的經濟市場,並將傾力於2015年合並為統一的聯邦國家——東非聯邦。烏干達曾被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稱為「非洲明珠」。
『貳』 非洲烏干達這個國家地理和氣候怎樣
位於非洲東部,橫跨赤道,東鄰肯亞,南接坦尚尼亞和盧安達,西接剛果(金),北連南蘇丹,總面積24.15萬平方公里。全境大部位於東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有「高原水鄉」之稱。
烏干達的美味香蕉飯 非洲的烏干達,招待客人自始至終不離香蕉。
烏干達全境大部位於東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有「高原水鄉」之稱。東非大裂谷的西支縱貫西部國境,谷底河湖眾多。東非大裂谷的西支縱貫西部國境,谷底河湖眾多。裂谷帶與東部山地之間為寬闊的淺盆地,多沼澤。東部邊界有埃爾貢山,海拔4321米;西南部與剛果(金)接壤處有魯文佐里山脈,瑪格麗塔峰海拔5109米,是全國最高峰,非洲第三高峰。境內多河湖沼澤,其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17.8%。維多利亞尼羅河與艾伯特尼羅河水量豐沛,沿河多險灘瀑布。維多利亞湖是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有42.8%在烏境內。其他還有艾伯特湖、愛德華湖、基奧加湖、喬治湖等等。有塞塞群島等10多個島嶼。大部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從埃爾貢山到維多利亞湖沿岸,有熱帶森林氣候的特點。
氣候
烏雖位於赤道線上,但由於地勢較高,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棋布,因而雨量充沛,植物繁茂,四季如春,曾被丘吉爾喻為「非洲明珠」。年平均氣溫為22.3℃。10月份氣溫最高,平均23.55℃;6月份氣溫最低,平均21.4℃。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在1000至1500毫米之間,3至5月、9至11月為雨季,其餘為2個旱季。
『叄』 烏干達的地理和氣候是怎樣的
烏干達,位於非洲東部、地跨赤道的內陸國。東鄰肯亞,南與坦尚尼亞和盧安達交界,西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接壤,北與南蘇丹毗連。總面積24.15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9.98萬平方公里,水面和沼澤地為4.17萬平方公里)。
烏雖位於赤道線上,但由於地勢較高,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棋布,因而雨量充沛,植物繁茂,四季如春,曾被丘吉爾喻為「非洲明珠」。年平均氣溫為22.3℃。10月份氣溫最高,平均23.55℃;6月份氣溫最低,平均21.4℃。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在1000至1500毫米之間,3至5月、9至11月為雨季,其餘為2個旱季。
維多利亞尼羅河與艾伯特尼羅河水量豐沛,沿河多險灘瀑布。維多利亞湖是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有42.8%在烏境內。其他還有艾伯特湖、愛德華湖、基奧加湖、喬治湖等等。
『肆』 想知道:非洲烏干達 在哪
烏干達共和國是非洲中部的一個國家。東南鄰接維多利亞湖,東部與肯亞接壤,北部和蘇丹相鄰,西部是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南則是坦尚尼亞和盧安達。
官方語言為英語和斯瓦西里語,通用盧干達語等地方語言
總面積24.1萬平方公里。非洲東部內陸國家,橫跨赤道,東鄰肯亞,南界坦尚尼亞和盧安達,西接剛果(金),北連南蘇丹。全境大部位於中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有「高原水鄉」之稱。東非大裂谷的西支縱 貫西部國境,谷底河湖眾多。裂谷帶與東部山地之間為寬闊的淺盆地,多沼澤。東部邊界有埃爾貢山,海拔4321米;西南部與剛果(金)接壤處有魯文佐里山脈,瑪格麗塔峰海拔5109米,是全國最高峰,非洲第三高峰。境內多河湖沼澤,其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17.8%。維多利亞尼羅河與艾伯特尼羅河水量豐沛,沿河多險灘瀑布。維多利亞湖是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有42.8%在烏境內。其他還有艾伯特湖、愛德華湖、基奧加湖、喬治湖等等。有塞塞群島等10多個島嶼。大部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從埃爾貢山到維多利亞湖沿岸,有熱帶森林氣候的特點。 氣候 烏雖位於赤道線上,但由於地勢較高,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棋布,因而雨量充沛,植物繁茂,四季如春,曾被丘吉爾喻為「非洲明珠」。年平均氣溫為22.3℃。10月份氣溫最高,平均23.55℃;6月份氣溫最低,平均21.4℃。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在1000至1500毫米之間,3至5月、9至11月為雨季,其餘為2個旱季。
詳細請看網路http://ke..com/view/2514.htm
『伍』 非洲烏干達的具體資料及圖片
中國的企業不是很多!華商到不少,都是從國內進了箱包 服裝 鞋子等等到烏內干達賣的!容一般都集中在坎帕拉的威廉姆大街上!中國的企業有華為,還有湖北武漢的一家企業承包了很多地在那種菜的 好像叫漢和!建築公司不少!看到過山東煙台的一家,做的項目大多都是中國的援建項目,現在恩德培到坎帕拉的高速公路也是中國援建,中國建築公司修建!有家北方機械!等等 現在有很多的中資機構又來了!太陽能的!等等
『陸』 烏干達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烏干達共和國( Republic of Uganda)
獨立日:10月9日(1962年)
國慶日:10月9日(1962年)
貨幣:烏干達先令 Uganda Shilling U.Sh. UGS 1UGS=100 cents(分)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黑、黃、紅三色相間的六道平行相等的寬條組成,旗面中央有一白色圓地,其中為一隻烏干達國鳥——皇冠鶴。黑色代表烏干達人民,象徵黑人;黃色象徵陽光;紅色象徵自由,三色組合的含義為陽光照耀下烏干達人民獲得獨立自由。在重要場合或正式升旗儀式上,使用帶國鳥圖案的國旗;一般場合則用無國鳥圖案的黑、黃、紅的色條旗。
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部為藍、白相間的波紋,象徵該國的水域,烏干達素有「東非高原水鄉」之稱;中間是光芒四射的太陽,表示該國處於赤道地帶;下部的非洲鼓象徵烏干達的傳統文化,也代表該國具有悠久的歷史。盾徽下方的綠色高地表示烏干達的地理位置,它位於東非高原的西北部;高地上有棉桃和咖啡等圖案;代表該國的經濟作物;藍、白相間的波紋象徵尼羅河和維多利亞湖。盾徽背後為兩支長矛,兩側是羚羊和皇冠鶴,底端的綬帶上用英文寫著「為了上帝和我的祖國」。
國家政要:總統約韋里·穆塞韋尼 (Yoweri Museveni) ,1986年1月起任總統,1991年、1996年和2001年連選連任;總理阿波羅·羅賓·恩西班比(Apolo Robin Nsibambi),1999年4月起任烏干達總理。
自然地理:23.6萬平方公里。非洲東部內陸國家,橫跨赤道,東鄰肯亞,南界坦尚尼亞和盧安達,西接剛果(金),北連蘇丹。全境大部位於中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有「高原水鄉」之稱。東非大裂谷的西支縱貫西部國境,谷底河湖眾多。裂谷帶與東部山地之間為寬闊的淺盆地,多沼澤。東部邊界有埃爾貢山,海拔4321米;西南部與剛果(金)接壤處有魯文佐里山脈,瑪格麗塔峰海拔5109米,是全國最高峰,非洲第三高峰。境內多河湖沼澤,其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17.8%。維多利亞尼羅河與艾伯特尼羅河水量豐沛,沿河多險灘瀑布。維多利亞湖是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有42.8%在烏境內。其他還有艾伯特湖、愛德華湖、基奧加湖、喬治湖等等。有塞塞群島等10多個島嶼。大部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從埃爾貢山到維多利亞湖沿岸,有熱帶森林氣候的特點。
氣候:烏雖位於赤道線上,但由於地勢較高,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棋布,因而雨量充沛,植物繁茂,四季如春,曾被丘吉爾喻為「非洲明珠」。年平均氣溫為22.3℃。10月份氣溫最高,平均23.55℃;6月份氣溫最低,平均21.4℃。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在1000至1500毫米之間,3至5月、9至11月為雨季,其餘為2個旱季。
人口:2240萬(1998年官方統計)。全國有40多個部族,主要分為南、北兩大部族群。國語為斯瓦希里語。官方語言為英語。居民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等教。
首都:坎帕拉(Kampala)
簡史:史稱布干達。公元1000年,布干達地區就建立了王國。19世紀中葉,布干達王國成為東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1843年阿拉伯商人開始進入布干達,伊斯蘭教也隨之傳入。1850年後,英、法、德殖民者相繼入侵。1890年英軍侵入布干達,迫使國王簽訂「保護協定」後,布干達劃為英國勢力范圍。1894年6月,英宣布布干達為其「保護國」。1961年9月,英同意烏「分階段獨立」。1962年10月9日宣告獨立,仍留在英聯邦內。1967年9月8日建立烏干達共和國。1971年1月25日,陸軍司令阿明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奧博特政府,奧流亡國外。1979年3月,流亡國外的20餘個反阿明組織在坦尚尼亞的莫希成立烏干達解放陣線和烏干達民族解放軍。4月10日烏民族解放軍在坦尚尼亞軍隊支持下攻佔坎帕拉,阿明出逃。4月11日宣布成立烏干達全國解放陣線臨時政府,該陣線主席盧萊任總統。6月20日,比奈薩繼任總統。1980年5月烏全國解放陣線軍事委員會解除比奈薩總統職務,組成以軍委會主席保羅·穆萬加為首的新內閣。同年12月舉行大選,人民大會黨獲勝組閣,奧博特任總統。參加競選的愛國運動黨主席約韋里·穆塞韋尼指責奧博特操縱選舉,1981年成立全國抵抗運動及其武裝組織全國抵抗軍,開展反政府的游擊戰。1985年7月政府軍發動政變,推翻了奧博特政權,奧凱洛任國家元首兼軍事委員會主席。1986年1月全國抵抗軍攻佔首都,奪取了政權。1月29日穆塞韋尼就任總統。
烏干達議會批准修改憲法取消總統任期限制
經 濟 自然條件較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適宜。農牧業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分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和出口收入的95%,糧食自給有餘。工業落後,企業數量少、設備差、開工率低。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
烏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由於連年戰亂,經濟一度瀕臨崩潰。1986年抵運執政初後,實行務實、穩妥的經濟發展政策,積極進行結構調整,優先發展農業,整頓國營企業,扶植私人經濟,推行自由貿易等措施。自1991年以來,經濟年均增長7%,位居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之首,被世界銀行列為結構調整計劃樣板。1999/2000財年,烏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私有化進程加快。國際金融機構和援助國繼續向烏撥款,並承諾大幅減免烏債務,使烏宏觀經濟形勢保持穩定。但受國際油價上揚、咖啡等主要出口產品價格低迷、出兵剛果(金)造成軍費開支過大等因素影響,烏經濟增長率仍低於預期增長速度。
1999/2000財政年度主要經濟數字如下(烏官方統計):
國內生產總值:約61.15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79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5.8%
通貨膨脹率:3.1%(2000年8月)
外債:30.7億美元
外匯儲備:7.2億美元
貨幣名稱:烏干達先令
匯率:1美元= 1850烏干達先令(2000年11月)。
外交;奉行不結盟和睦鄰友好政策,支持不結盟運動,主張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與中國關系:1962年10月18日,烏干達同中國建交。2004年5月底,穆塞韋尼總統訪問中國。
『柒』 烏干達怎麼樣
烏干達是橫跨赤道的東非內陸國家。北同蘇丹接壤,西與剛果(金)毗連,東同肯亞交界,南與盧安達、坦尚尼亞和維多利亞湖相鄰。全境屬東非高原,平均海拔1000-1200米。東非大裂谷西支縱貫西部國境。多河流湖泊,主要河流有維多利亞尼羅河、艾伯特尼羅河、卡通加河、卡富河等。主要湖泊有維多利亞湖、艾伯特湖、愛德華湖、基奧加湖等。河、湖、沼澤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8%。大部分地區為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2℃。約有40個部族。非洲人(包括巴干達、巴索加、巴尼安科萊、蘭戈和阿喬利等40多個部族)佔99%,歐洲人、阿拉伯人和亞洲人佔1%。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其他信奉原始宗教。官方語言為英語,通用斯瓦希里語、盧干達語。國旗:黑色代表人民,紅色象徵自由,黃色象徵陽光。其含義是在陽光照耀下,人民獲得獨立自由。旗中央繪有國鳥——皇冠鶴 國名:烏干達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Uganda)面積:24.l萬平方千米人口:2240萬(1998年)國歌:《烏干達共和國國歌》國鳥:皇冠鶴首都:坎帕拉(Kampala)總統:約韋里.穆塞韋尼1.地理概況烏干達是橫跨赤道的東非內陸國家。北同蘇丹接壤,西與剛果(金)毗連,東同肯亞交界,南與盧安達、坦尚尼亞和維多利亞湖相鄰。全境屬東非高原,平均海拔1000-1200米。東非大裂谷西支縱貫西部國境。多河流湖泊,主要河流有維多利亞尼羅河、艾伯特尼羅河、卡通加河、卡富河等。主要湖泊有維多利亞湖、艾伯特湖、愛德華湖、基奧加湖等。河、湖、沼澤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8%。大部分地區為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2℃。全國約有40個部族。非洲人(包括巴干達、巴索加、巴尼安科萊、蘭戈和阿喬利等40多個部族)佔99%,歐洲人、阿拉伯人和亞洲人佔1%。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其他信奉原始宗教。官方語言為英語,通用斯瓦希里語、盧干達語。2.歷史簡述早在公元1000年,這一地區就建立了王國。19世紀中葉,布干達王國成為東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烏干達大部分國土當時屬於布干達王國。1850年以後,英、法、德相繼入侵。1894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62年10月9日,烏干達宣布獨立,為英聯邦成員國。1963年10月,烏干達國王穆特薩二世任第一屆總統。1966年4月,奧博特任總統。1967年9月8日,通過新憲法,建立中央集權制的共和國,仍為英聯邦成員國。1971年1月25日,陸軍司令阿明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奧博特政權,上台執政,2月宣布自任總統。1979年4月,反阿明的流亡組織烏干達民族解放軍在坦尚尼亞軍隊的支持下攻佔首都坎帕拉,成立了烏干達全國解放陣線臨時政府,盧萊任總統。同年6月比奈薩取代盧萊繼任總統。1980年5月,烏全國解放陣線軍事委員會解除比奈薩總統職務,接管政權,組成以軍事委員會主席穆萬加為首的新內閣。同年12月,烏舉行大選,烏干達人民大會黨獲勝,奧博特再次出任總統。1985年7月奧博特政權被軍事政變推翻,烏民族解放軍司令奧凱洛任國家元首兼軍事委員會主席。1986年1月全國抵抗軍攻佔首都,奪取政權,全國抵抗軍最高指揮部司令約韋里·穆塞韋尼就任總統。3.政治局勢1986年,穆塞韋尼領導的全國抵抗運動經過5年叢林戰奪取全國政權後,頂住西方壓力,建立並逐步完善獨特的"運動制"政治體制,實行民族和解,化解部族和宗教矛盾,組成了以抵運為主,照顧各方利益的基礎廣泛的聯合政府,政局日趨穩定。1996年5月,烏舉行抵運執政以來的首次無黨派全國大選,穆塞韋尼以絕對優勢獲勝,抵運支持者獲議會多數席位。四年來,抵運政府不斷強化自身執政地位,鞏固對軍隊的絕對控制;加大反腐力度,樹立政府清廉形象;採取措施加快經濟與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運動制",全稱"全國抵抗運動制",又稱"抵運制"。"全國抵抗運動"由穆塞韋尼於1981年6月創建,其政治組織為"全國抵抗運動委員會",軍事組織為"全國抵抗軍",在穆塞韋尼的領導下開展游擊戰。1986年1月,抵運執政後,吸納非抵運的內閣部長為全國抵委會成員。在運動制體制下,政府允許各政黨存在,但禁止其活動,外界稱"運動制"為實際的一黨制。4.對外關系烏干達奉行獨立自主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主張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同各種社會制度的國家發展關系,強調外交為經濟建設服務。注重發展與西方國家的關系,但政治上獨立意識較強,反對西方國家干涉內政。重視地區合作及經濟一體化,積極參與東非共同體(EAC)、東南非共同市場(COMESA)和政府間發展組織(IGAD)等地區組織活動,是英聯邦、不結盟運動和非洲統一組織成員國。近年來,烏在東、中部非洲地區的影響迅速提升,在該地區政治格局變化中發揮重要作用,對盧安達、蒲隆地及前扎伊爾政權更迭有較大影響,出兵支持剛果(金)反政府武裝,並佔領剛東部資源富庶地區,引起周邊國家警覺。烏與蘇丹長期不睦,互相支持對方反對派,邊界沖突不斷,並於1995年4月斷交。1999年,烏調整地區外交政策,採取措施緩和與鄰國關系。以積極姿態參與政治解決剛果(金)問題,分別於4月和7月簽署《錫爾特協議》和《盧薩卡和平協議》,並積極推動剛果(金)各反對派在協議上簽字。12月8日,穆塞韋尼總統和蘇丹總統巴希爾在內羅畢就結束敵對、實現兩國關系正常化進行磋商並最終簽署《和平協議》。
『捌』 坦尚尼亞在非洲的地理位置
坦尚尼亞,位於來非洲東部、赤道以自南,大陸東臨印度洋,南連尚比亞、馬拉維和莫三比克,西鄰盧安達、蒲隆地和剛果(金),北界肯亞和烏干達。
大陸海岸線長840公里。西北高,東南低,呈階梯狀。東部沿海為低地,西部內陸高原面積占內陸總面積一半以上,東非大裂谷從馬拉維湖分東西兩支縱貫南北。東北部的乞力馬扎羅山的基博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峰。
主要河流有魯菲季河(長1400公里)、潘加尼河、魯伏河、瓦米河等。湖泊眾多,有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和馬拉維湖等。
東部沿海地區和內陸的部分低地屬熱帶草原氣候,西部內陸高原屬熱帶山地氣候,涼爽而乾燥。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21~25℃。桑給巴爾的20多個島嶼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濕熱,年平均氣溫26℃。
『玖』 烏干達在什麼地方
烏干達共和國是非洲中部的一個國家。東南鄰接維多利亞湖,東部與肯亞接壤,北部和蘇丹相鄰,西部是剛果民主共和國,西南則是坦尚尼亞和盧安達。
『拾』 烏干達的地理環境
烏干達,位於非洲東部、地跨赤道的內陸國。東鄰肯亞,南與坦尚尼亞和盧安達交界,西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接壤,北與南蘇丹毗連。總面積24.15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9.98萬平方公里,水面和沼澤地為4.17萬平方公里)。 烏干達全國行政區劃分5級,中央政府下設111個區和首都坎帕拉市,地區下設13個大城市,9個小城市和870個縣。原分為45個區(District),2000年11月,議會批准新成立11個區,有56個區。這些區可以分為4地理區(Geographical Region)。 編號新區名設立年份面積
(公里) 首府1中央區 Central61403101坎帕拉Kampala1989197坎帕拉Kampala102盧韋羅Luwero19895694盧韋羅Luwero103馬薩卡Masaka19894692馬薩卡Masaka104姆皮吉Mpigi19893606姆皮吉Mpigi105穆本德Mubende19896198穆本德Mubende106穆科諾Mukono198912656穆科諾Mukono107拉卡伊Rakai19894909拉卡伊Rakai108卡蘭加拉Kalangala19909068卡蘭加拉Kalangala109基博加Kiboga19914046基博加Kiboga110納卡松戈拉Nakasongola1997.3.203510納卡松戈拉Nakasongola111森巴布萊Sembabule1997.3.202319森巴布萊Sembabule112卡永加Kayunga2000.7.11702卡永加Kayunga113瓦基索Wakiso2000.7.12808瓦基索Wakiso114Mityana2005.7.1 析穆本德115Nakaseke2005.7.1 析盧韋羅東部區 Eastern39479201金賈 Jinja1989723金賈 Jinja202伊甘加 Iganga19892482伊甘加 Iganga203卡穆利 Kamuli19894302卡穆利 Kamuli204卡普喬魯瓦 Kapchorwa19891732卡普喬魯瓦 Kapchorwa205庫米 Kumi19892848庫米 Kumi206姆巴萊 Mbale19891373姆巴萊 Mbale207索羅提 Soroti19893378索羅提 Soroti208托羅羅 Tororo19891849托羅羅 Tororo209帕利薩 Pallisa19911992帕利薩 Pallisa210布吉里 Bugiri1997.3.205671布吉里 Bugiri211布西亞 Busia1997.3.20759布西亞 Busia212卡塔奎 Katakwi1997.3.205014卡塔奎 Katakwi213馬尤蓋 Mayuge2000.7.14639馬尤蓋 Mayuge214錫龍科 Sironko2000.7.11094錫龍科 Sironko215卡貝拉馬伊多 Kaberamaido2001.7.11624卡貝拉馬伊多 Kaberamaido216Amuria2005.7.1 析卡塔奎217Budaka2005.7.1 析帕利薩218Bukwa2005.7.1 析卡普喬魯瓦219Butaleja2005.7.1 析托羅羅220Kaliro2005.7.1 析卡穆利221Manafwa2005.7.1 析姆巴萊222Busiki2006.7.1 析伊甘加北部區 Northern85392301古盧 Gulu198911716古盧 Gulu302阿帕克 Apac19896541阿帕克 Apac303阿魯阿 Arua19895476阿魯阿 Arua304基特古姆 Kitgum19899635基特古姆 Kitgum305科蒂多 Kotido198913245科蒂多 Kotido306利拉 Lira19897201利拉 Lira307莫羅托 Moroto19898518莫羅托 Moroto308莫約 Moyo19891891莫約 Moyo309內比 Nebbi19892917內比 Nebbi310阿朱馬尼 Adjumani1997.3.203087阿朱馬尼 Adjumani311帕德爾 Pader2000.7.16929帕德爾 Pader312永貝 Yumbe2000.7.12403永貝 Yumbe313納卡皮里皮里特 Nakapiripirit2001.7.15834納卡皮里皮里特 Nakapiripirit314Amolatar2005.7.1 析利拉315Kaabong2005.7.1 析科蒂多316Koboko2005.7.1 析阿魯阿317Abim2006.7.1 析科蒂多318Dokolo2006.7.1 析利拉319Amuru2006.7.1 析古盧320Maracha2006.7.1 析阿魯阿321Oyam2006.7.1 析阿帕克西部區 Western55277401姆巴拉拉 Mbarara198910019姆巴拉拉 Mbarara402本迪布焦 Bundibugyo19892262本迪布焦 Bundibugyo403布謝尼 Bushenyi19894293布謝尼 Bushenyi404霍伊馬 Hoima19895933霍伊馬 Hoima405卡巴萊 Kabale19891730卡巴萊 Kabale406卡巴羅萊 Kabarole19891824波特爾堡 Fort Portal407卡塞塞 Kasese19893390卡塞塞 Kasese408馬辛迪 Masindi19899443馬辛迪 Masindi409魯昆吉里 Rukungiri19891567魯昆吉里 Rukungiri410基巴萊 Kibaale19914246基巴萊 Kibaale411基索羅 Kisoro1991730基索羅 Kisoro412恩通加莫 Ntungamo19942056恩通加莫 Ntungamo413卡姆文蓋 Kamwenge2000.7.12439卡姆文蓋 Kamwenge414基恩喬喬 Kyenjojo2000.7.14054基恩喬喬 Kyenjojo415卡農古 Kanungu2001.7.11292卡農古 Kanungu416Ibanda2005.7.1 析姆巴拉拉417Kabingo2005.7.1 析姆巴拉拉418Kiruhura2005.7.1 析姆巴拉拉419Bulisa2006.7.1 析馬辛迪烏干達 Uganda241547.6坎帕拉Kampala 坎帕拉(Kampala)烏干達的首都,全國最大的城市。位於國境中南部高地上,坐落在維多利亞湖北岸,城區距湖岸僅11公里,全城建築在7個山頭上,海拔1190米,面積約200平方公里,人口153萬。雖然臨近赤道,但氣候並不炎熱。維多利亞湖碧波盪漾,岸邊棕櫚搖曳。城區建築宏偉,街道寬闊,樹木蔥郁,鮮花常開,景色秀麗。坎帕拉被稱為烏干達的縮影,烏干達因是「東非高原水鄉」而被人們稱為「非洲的明珠」,而坎帕拉則又被人們稱為「明珠中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