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龍潭寺寺廟的地理位置

龍潭寺寺廟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9 13:10:44

A. 龍潭寺的來歷和變遷

龍潭寺,歷史悠久。相傳,三國時期,蜀漢皇帝劉備之子劉禪路過此地,因天氣炎熱,便到一水池裡沐浴,後劉禪稱帝,人們便把此池故名「龍潭」。因龍潭右側有
一寺廟而得名「龍潭寺」。龍潭寺是「東山五場」之首,也是東山客家人的傳統聚居區,這里90%以上的人都是客家人,講著有別於四川方言的客家話。
1962年3月12日,經中共成都市委批准,龍潭公社分為龍潭、院山兩個公社。1977年11月2日,經中共成都市委批准,撤銷院山公社,合並為龍潭人民
公社,屬金牛區人民政府管轄。1984年4月,人民公社體制改革,將龍潭公社調整為龍潭鄉人民政府。1991年,區劃調整,龍潭鄉人民政府屬成華區人民政
府管轄。2004年8月,經省民政廳批准,實行街道管理體制,將龍潭鄉調整為龍潭街道辦事處。
成華區龍潭街道位於成都市東北角,東與龍泉驛區西河鎮相
連,南與聖燈街道交界,西與青龍街道接壤,北與新都區木蘭鎮、石板灘鎮毗鄰。幅員面積37.62平方公里,占成華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總人口58753
人,
其中,農業勞動者44178人,城鎮居民人口14575人,轄20個社區,其中18個涉農社區,171個涉農居民小組,2個城鎮社區(龍潭正街社區和隆興
路社區)24個城鎮居民小組。成渝、成昆、達成鐵路及亞洲最大的北編組線穿境而過,以龍潭寺火車站為核心的一站七線與全國各地相連,成綿、成渝、成南三條
高速公路,匯聚成成綿經濟發展帶、成渝經濟發展帶,是成華區「七區三帶」戰略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成都市向東向南發展的新空間。
2004年開始,龍潭街道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發展承載力。實施了
道路交通大會戰,共投入資金9.6億元,建成了龍青路、老龍青路、新雙龍路、老雙龍路、龍石路等主幹道建設,實施了環湖路、龍潭繞場路、龍木路等次幹道建
設,完善了社區道路網路建設。桂林新居、同樂新居、北湖、龍潭都市工業集中發展區、龍潭舊場鎮改造等重點項目正在按規劃建設當中。為把龍潭打造成為成都市
「三個集中」的示範區,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副中心,「一湖一區一場鎮」的核心區夯實了基礎。
成都市政府加大了城東的開發速度,龍潭寺緊接三環外側,交通便利,是前往新都、金堂等周邊地區的必經之路,因此發展迅速;周邊不僅有『洛帶』客家古鎮及
『長城』,北湖生態公園,熊貓體育公園等,還有熊貓繁育基地,公交總站,多元總部經濟開發工業園區及龍港鋼材城等等。同時,龍潭寺傳載著客家文化的發展與推廣宣傳,是外界了解東山客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 龍潭寺的地理位置

龍潭寺,四面環山合抱,青松挺立,周圍秀水纏繞,鳥語花香。整個寺廟大體由三部份組成,即山腳的「望山聽泉」亭,山頂折「大慈」寺和山腰的「龍王廟寺」。
「望山聽泉」亭從250多平方米大的池塘中央拔地而起,高7米,由大小不等的20根柱子支撐,亭稅具有濃厚的古藝術,風格,蛟龍抱柱,雕花刻草,磚銅瓦瓴,氣宇軒昂。如站立亭內面向南山,龍潭寺全貌盡收眼底,四面環山青松蒼翠,泉流急涌碧波盪漾。「望山聽泉」亭之名也正由此而來。前人曾因此亭之妙絕,在亭中題一楹聯雲:「葦陰中千般翠色,松濤外一抹青天」。1981 年昌寧縣人民政府撥出專款重築圍堤,翻新古寺,使之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景色更是迷人。泉水清涼潔凈,四季常流;圍堤成池,澄澈如鏡;堤畔柳綠成蔭;綠草如毯;水中游魚嬉戲;水面古亭展翼,氣勢宏偉。重修後的望山聽泉亭吸引著更多的遊客。沿著石級攀援而上,就是「龍王」閣。閣建築特色與「望山聽泉」 亭大致相似,閣內供有龍王爺神像。神像栩栩如生,形象生動,張口欲訴當年災難之苦,盤座欲守萬古喜慶之源。奇特的是它建築於懸崖峭壁之上,給人以一種凌空欲飛的感覺。兩邊是高大的冬青樹,後面是偉岸挺拔的青松,前面與「望山聽泉」亭隔池相望,下面是噴涌的泉水。當地的人們繼承著古老的傳統,每年都到此供奉龍王爺,熱鬧異常。
再沿石級蜿蜒而上,兩傍翠竹搖曳,蒼松挺拔。走完150級台階,就到「大慈」寺,香煙繚繞,遊人如織。牆上的「清凈佛地」 四個大字醒目可見。整個寺廟有樓閣七間,都有是建築古雅、制工精細,其中正殿的技藝顯得更高一籌,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智慧。窗欞陰格,無不精雕彩繪,乃至龍、鳳、麒麟都是形象逼真,神采飛揚,栩栩如生。走進殿內,肅穆情油然而生,使人百看不厭:只見八百羅漢個個活靈活現,有的面容慈祥,有的猙獰可怕,充分顯示了我國精湛的雕塑技藝。據僧尼介紹,此寺自1709年重修後,到咸豐時凋零,1949年春,佛教信徒及地方鄉紳新建於今址,1984年政府撥款修復,重塑佛像,組織僧尼 10餘人移住該寺,使宗教活動得到正常發展。
龍潭寺迄今已成為本縣最大的佛教活動場所,昌寧佛教協會的所在地,亦是遠聞名的風景區,特別是每逢寺院的廟會和節假日,大批的善男信女來引旅遊進香,香火甚旺,熱鬧非凡。龍潭寺正以滇南第一奇觀的獨特風姿吸引著中外遊客。

C. 龍潭寺在哪裡

保山龍潭寺:雲南保山市 距昌寧縣城5公里,原稱龍王廟,由「龍潭古剎」「龍潭碧池回」和「望山聽泉亭』,等3個景答點組成。景色絕佳,空氣清爽,是一處富有山野情趣的游覽勝地。 成都龍潭寺:成都市東郊 據華陽縣志記載,該寺廟已經有1000餘年的歷史,當時劉備之子劉禪在寺廟內一水塘戲水,在附近一土堆休息,後又將這土地稱為太子墩,水塘改名為龍潭,後來該寺廟取名龍潭寺又稱太廟.

D.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龍潭寺具體在哪

龍潭寺位於廣東省龍川縣義都鎮龍潭,梅河高速路口龍川西下,往老隆方向,在龍川一中對面的紅綠燈進去義都鎮,在義都鎮人民政府後面進入小路,在羅田水庫左邊上去就是

E. 成都市龍潭寺地理位置

龍潭寺地理位置以成都為中心的三環路東北角。

F. 龍潭寺寺廟的故事傳說以及歷史。

龍潭寺在全國有好多處呢。、成都市龍潭寺 2、河南宜陽龍潭寺 3、開原七鼎龍潭寺 4、昌寧龍潭寺 5、湖南澧州龍潭寺 6、廣東饒平龍潭寺 7、霞浦縣龍潭寺七鼎龍潭寺的傳說 七鼎龍潭寺,環境幽雅風景獨秀,是遼北馳名的旅遊佛教聖地,始建於清朝乾隆初年,因七個鬱郁蔥蔥山巒疊翠的山峰圍護著一眼神泉而得名。七個山峰拱抱如環,唯東有一山口,為入寺必經之地。並且七峰各有其名,自東面山門以北,依次為桂月峰、凌霄峰、拂雲峰、疊翠峰、觀瀾峰、蓮花峰、一拳峰。龍潭寺就坐落於其中,並且寺前有二泓潭水,東西並列,常年不枯,一池荷花、一潭菱角。據民間傳說,有兩條龍潛藏其中,自扶其水,故名龍潭。 相傳二百七十六年前,山西五台山演智大師,在訪遍名山大川的時候雲游到此,看到龍潭山有七峰相連,峰峰蒼翠樹茂草深,七峰環抱山前有一條河,由北向西滾滾而去,宛如一條雲帶飄落人間,環山下有一潭,潭水清澈見底,潭西側有一泉,演智大師喝了這泉水後,品其甘甜爽口,飲幾日後頓時覺得數月旅途勞累神疲之感盡消,神氣涌動內力外張,於是他非常高興,稱此泉水為「神水」,並在此地定址造寺,命名為「七鼎龍潭寺」。 寺中的大雄寶殿里供奉著三如來,中間供奉著釋迦牟尼佛,東方供奉葯師佛,西方供奉著阿彌佗佛,西側供奉著文殊和普賢菩薩以及五百羅漢,後邊供奉著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 清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游訪龍潭寺,時值盛夏酷熱難擋,他一邊喝茶一邊信步走到此泉旁的一棵大樹下,頓時感到涼意陣陣心曠神怡,仰天細細觀望此樹,宛若一龍下凡,龍頭伏向龍潭吸水,尾翹蒼天為帝擋烈日之炎。帝大悅脫口封此樹為「神龍樹」。乾隆帝飲用龍潭水泡的茶水後,感到此水香馨四溢陶醉欲仙,特封此井為「龍泉」。 光緒三年,光緒皇帝東游訪龍潭山,當時是六月酷暑,他飲龍泉井水泡的茶水,直覺得香沁心脾神清豁然,他高興之餘提筆寫下「威靖蒼瀾」,並加封此井為「聖井」。龍泉聖井得二帝加封後,由青龍、白龍日夜守護,井水面自升三尺,大旱之年從未枯竭。昌寧龍潭寺的傳說龍潭寺原稱龍王廟,又稱龍洞。相傳這龍潭非常奇特,遠古時代,這兒只是涓涓細流,旱年則滴水不流,生活在這里的居民們每逢旱年飲水極難,更難談引水灌溉。因為缺水,糧食有時幾乎顆粒無收,人們只能過著食不果腹,衣不敝體的苦日子。有一年,又值大旱,眼望著禾苗將要枯死,人們成群結隊來這進香求水,他們插上香,合掌當胸,真誠地跪在地上閉目祈禱。不多時,好似有水流的聲音,求水的人們睜眼一看,果真有兩股清泉奔流而出,善良的人們得救了,他們歡呼著,跳躍著。自此這兒再沒鬧過水荒,兩股泉水從方圓一米大小的洞口噴涌而出,長流不息,久而久之,形成了今日的龍潭。人們認為是有龍護佑,於是建龍潭寺。

G. 我想問在龍潭寺的位置具體點

龍潭寺
龍潭寺歷史悠久。相傳,三國時期某年六月,蜀漢皇帝劉備之子劉禪路過此地,因天氣炎熱,便到一水池裡沐浴,後劉禪稱帝,人們便把此池故名「龍潭」。因龍潭右側有一寺廟而得名「龍潭寺」。龍潭寺是「東山五場」之首。1962年3月12日,經中共成都市委批准,龍潭公社分為龍潭、院山兩個公社。1977年11月2日,經中共成都市委批准,撤銷院山公社,合並為龍潭人民公社,屬金牛區人民政府管轄。1984年4月,人民公社體制改革,將龍潭公社調整為龍潭鄉人民政府。1991年,區劃調整,龍潭鄉人民政府屬成華區人民政府管轄。2004年8月,經省民政廳批准,實行街道管理體制,將龍潭鄉調整為龍潭街道辦事處。
成華區龍潭街道位於成都市東北角,東與龍泉驛區西河鎮相連,南與聖燈街道交界,西與青龍街道接壤,北與新都縣木蘭鎮、石板灘鎮毗鄰。幅員面積37.62平方公里,占成華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總人口58753人, 其中,農業勞動者44178人,城鎮居民人口14575人,轄20個社區,其中18個涉農社區,171個涉農居民小組,2個城鎮社區(龍潭正街社區和隆興路社區)24個城鎮居民小組。成渝、成昆、達成鐵路及亞洲最大的北編組線穿境而過,以龍潭寺火車站為核心的一站七線與全國各地相連,成綿、成渝、成南三條高速公路,匯聚成成綿經濟發展帶、成渝經濟發展帶,是成華區「七區三帶」戰略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成都市向東向南發展的新空間。 2004年開始,龍潭街道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發展承載力。實施了道路交通大會戰,共投入資金9.6億元,建成了龍青路、老龍青路、新雙龍路、老雙龍路、龍石路等主幹道建設,實施了環湖路、龍潭繞場路、龍木路等次幹道建設,完善了社區道路網路建設。桂林新居、同樂新居、北湖、龍潭都市工業集中發展區、龍潭舊場鎮改造等重點項目正在按規劃建設當中。為把龍潭打造成為成都市 「三個集中」的示範區,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副中心,「一湖一區一場鎮」的核心區夯實了基礎。

H. 龍潭寺的介紹

龍潭寺,歷史悠久。相傳,三國時期某年六月,蜀漢皇帝劉備之子劉禪專路過此地,因天氣屬 炎熱,便到一水池裡沐浴,後劉禪稱帝,人們便把此池故名「龍潭」。因龍潭右側有一寺廟而得名「龍潭寺」。龍潭寺是「東山五場」之首,也是東山客家人的傳統聚居區,這里90%以上的人都是客家人,講著有別於四川方言的客家話。

I. 成都龍潭寺真的有寺廟嗎

龍潭寺歷史悠久。相傳,三國時期某年六月,蜀漢皇帝劉備之子劉禪路過此地,因天氣炎熱,便到一水池裡沐浴,後劉禪稱帝,人們便把此池故名「龍潭」。因龍潭右側有一寺廟而得名「龍潭寺」。

J. 想要從多方便了解一下龍川龍潭寺

龍潭來寺座落於廣東省龍川縣義都鎮自風水寶地龍潭。此處風景如畫,獨占龍川八景中的兩景,享有「龍潭瀑布」、 「嶅峰雪霽」之稱。龍潭寺歷史可追溯至二千二百年前,前身乃,北宋年間改建為寺廟,清順治年間擴建重修,期間香火鼎盛。由於歷史原因,時至今日得於恢復重建。該寺是一座經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批准設立的宗教活動場所,也是該市比較有名的佛教場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