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江都地理位置簡介
Ⅰ 揚州的簡介
江蘇省揚州市
城市概況
蘇北門戶,園林城市。
歷史上「富甲天下」
的揚州城,地處江蘇省中部,東與泰州、鹽城市交界;西與南京市六合縣和安徽省天長市接壤;南臨長江,與鎮江隔江相望;北與淮安市毗鄰;中有縱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與萬里長江在這里交匯,歷來是水陸交通樞紐,南北漕運的咽喉總面積6634平方千米,其中市區總面積988.81平方千米。004年底,總人口454.29萬人。市人民政府駐廣陵區,郵編:225002。
名稱由來
揚州,古代作楊州(按:漢碑中楊字皆從「木」,從「手」系後人所改,王念孫有詳細考證),楊州的名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淮海惟楊州」。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個廣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黃海、長江廣大地域內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據唐代杜佑《通典》所載,在古楊州地域內,唐代設有三十九個郡府,一百九十六個縣。這個楊州雖然包容了今天的揚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揚州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楊州刺史部。這個刺史部管轄的范圍相當於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蘇長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英山黃梅、廣濟;河南固始、離城等地。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末年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國時魏、吳各置楊州,魏的治所在壽春,吳的治所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市)。西晉滅吳後,治所仍在建鄴(曾改名建業,後又改名建康)。
今天的揚州,春秋時稱「邗」、秦、漢時稱「廣陵」、「江都」、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北周時稱「吳州」。漢揚州包括江蘇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國時魏、吳各有揚州,吳揚州治建業,魏揚州治壽春。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但總管府仍設在丹陽(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江北,從此廣陵才享有揚州的專名。
Ⅱ 揚州的名勝古跡及介紹
1,揚州漢陵苑
揚州漢陵苑,又名漢廣陵王墓博物館,是於1979年發掘於高郵市高郵湖西新區神居山的一號西漢墓葬,其木梓面積比湖南馬王堆漢墓大18倍,代表古代最高禮儀的葬禮「黃腸題湊」,並出土金縷玉衣殘片。
2,揚州鳳凰島生態旅遊區
揚州鳳凰島生態旅遊區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泰安鎮,是江淮平原上自然生態環境保持最完好的一塊平原—湖泊類型的濕地景觀,為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級森林公園。
3,茱萸灣風景區
茱萸灣風景區位於揚州東首灣頭鎮,面積約50公頃,北接邵伯湖,西瀕京杭大運河,東連仙女鎮。茱萸灣2011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4年獲評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4,大明寺
大明寺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區西北郊,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
5,何園
何園,坐落於江蘇省揚州市的徐凝門街66號,又名」寄嘯山莊「,是一處始建於清代中期的中國古典園林建築,被譽為「晚清第一園「,面積1.4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餘平方米。何園由清光緒年間何芷舠所造,片石山房系石濤大師疊山作品。
Ⅲ 揚州簡介(概況)
關於揚州簡介(概況)如下:
揚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位於長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高郵市周山鎮志光村龍華組確定為江蘇省陸域地理幾何中心點。東部與鹽城市、泰州市毗鄰;南部瀕臨長江,與鎮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與南京市相連;西部與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與淮安市接壤。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大運河揚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揚州列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城市之一。
截至2018年5月,揚州市下轄邗江區、廣陵區、江都區3個市轄區和寶應1個縣,代管高郵、儀征2個縣級市。全市共有62個鎮、4個鄉和17個街道。全市總面積6634,其中市轄區面積2310。
揚州沿河地區包括1個縣級市和1個縣,分別是高郵市、寶應縣。
揚州沿江地區包括3個市轄區和1個縣級市,分別是邗江區、廣陵區、江都區和儀征市。
(3)揚州江都地理位置簡介擴展閱讀
揚州歷史
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但總管府仍設在丹陽(今南京)。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江北,至此,完成了歷史上的揚州和今天的揚州在名稱區劃、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統一。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10道,揚州屬淮南道。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分全國為十道,揚州屬淮南道。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置揚州大都督府。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罷除江南行中書省,設置京師(後改南京),揚州府屬之。
1645年,清政府設立江南省,揚州府屬之。
Ⅳ 揚州的介紹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1揚州歷史悠久,內文化璀璨,容商業昌盛,人傑地靈。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是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城市,國家重點工程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地。有著「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也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揚州被譽為「揚一益二」有「月亮城」的美譽1。揚州市境內的重大體育賽事有中國揚州鑒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環高郵湖國際自行車賽、高郵大運河半程馬拉松賽、高郵市運動會、橫渡高郵湖游泳賽、儀征自行車公開賽。2018年,揚州市將舉辦江蘇省第十九屆運動會。2揚州市下轄邗江區、廣陵區、江都區3個市轄區和寶應縣1個縣,代管儀征市、高郵市2個縣級市,總面積6634平方公里,總人口461.3367萬人。揚州環境宜人,景色秀麗,是聯合國人居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溫泉名城。境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高郵龍虯庄遺址、唐王墩遺址、周邶墩遺址。
Ⅳ 江都自在公園的簡介
江都自在公園位於江都區長江西路北側,新通揚運河南岸。
此公園靈活利用內原有森林綠化打造容出的「自在十二景」,一個個點綴在森林間,這些文化元素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將為各年齡段的市民帶來更多健身愛好與休閑的選擇。
Ⅵ 揚州的風景名勝簡介及揚州風景名勝的地點及歷史文化
州何園
何園坐落於江蘇省揚州市的徐凝門街。何園又名「寄嘯山莊」,是清乾隆年間雙槐園的舊址。清同治年間,道台何藏舠在雙槐園的舊址上改建成寄嘯山莊,佔地14000餘平方米。園名取自陶淵明「歸去來兮……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之意,辟為何宅的後花園,故而又稱「何園」。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園主歸隱揚州後,購得吳氏片石山房舊址,擴入園林。
全園可分為東西兩個部分,以兩層串樓和復廊與前面的住宅連成一體。東園的主要建築是四面廳,為一船廳,單檐歇山式,帶迴廊,面闊15.65米,進深9.50米。以此建築為主景,南向的明間廊柱上,懸有木刻聯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廳北有假山貼牆而築,參差蜿蜒,妙趣橫生;東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牆;西有石階婉轉通往樓廊;南邊建有五間廳堂,三面有廊。復道廊中的半月台,是中秋賞月的好地方。
西園空間開闊,中央有一個大水池,樓廳廊房環池而建。池的北樓寬七楹,屋頂高低錯落;中樓的三間稍突,兩側的兩間稍斂,屋角微翹,形若蝴蝶,故而俗稱「蝴蝶廳」。樓旁與復道廊相連,並與假山貫串分隔,廊壁間有漏窗可互見兩面的景色。池東有石橋,與水心亭貫通,亭南曲橋撫波,與平台相連,是納涼之所。池西一組假山逶迤向南,峰巒疊嶂,後有掛花廳三楹,有黃石假山夾道,古木掩映,野趣橫生。
池西的復廊南有一幢三開間的兩層小樓,獨佔小院的一角,樓前山石峻峨,清靜幽雅。由此再往南即為住宅區。
何園雖是平地起築,但卻獨具特色。通過嶙峋的山石、磅礴連綿的貼壁假山,把建築群置於山麓池邊,並因地勢高低而點綴廳樓、山亭,錯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築渾然一體,有城市山林之譽,是揚州住宅園林的典型。園中的植物配置也獨具匠心。半月台旁的梅花、桂花、白皮鬆,北山麓的牡丹、芍葯,南山的紅楓,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築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布局,又有一日之中早晚的變化,極盡人工雕琢之美。
何園是清代後期揚州園林的代表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Ⅶ 有人具體介紹一下揚州灣頭鎮嗎
灣頭鎮——擁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的古鎮,位於揚州市區東部,轄區26平方公里、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85個村民小組,全鎮人口2.56萬人,是揚州城市建設三個行政副中心之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文化內涵豐富,經濟基礎堅實,交通通訊便捷,配套實施完備,是投資興業、落戶安家的理想之地。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灣頭鎮位於揚州市東郊,處於京杭大運河與芒道河之間,中部有廖家溝大河穿鎮而過,水域資源豐富。東與江都市接壤,南與廣陵區產業園區相聯,西瀕京杭大運河,北至新老運河交匯處。東距上海220公里,西距南京110公里,南距無錫105公里。
二、豐厚的文化內涵。灣頭古稱「茱萸灣」,具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隋唐時京杭大運河由此向南進入揚州13道灣的第一道灣,並由此得名。隋煬帝、康熙、乾隆多次下揚州,均由茱萸灣入境,並留有行宮。唐代詩人劉長卿留下了「半邏鶯滿樹,新年人獨還。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灣」的著名詩句,俗語「上揚州攏灣頭」自古流傳千年。
三、堅實的經濟基礎。灣頭鎮工業經濟發達,工業起步較早,基礎比較雄厚,鎮村工業始於70年代初,特別是進入90年代,工業經濟取得快速發展,全鎮現有工業企業1300多家,產品門類齊全,有輕工、化工、機電、汽車配件、壓力容器、建材、電線電纜、健身器材等,個體私營經濟發達,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蓬勃發展勢頭。
四、便捷的交通通訊。灣頭鎮距揚州中心城區5公里,水陸交通便利。
鐵路:揚州火車站為至北京、西安、廣州等5條鐵路客運線始發站,每天均有通達全國各地的客運列車。
公路:328國道淮揚公路和南繞城公路穿境而過,並留有岔道與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和沿線的中等城市形成暢通的公路網系。
水路:京杭大運河、芒稻河、廖家溝大河將灣頭劃兩大板塊,並形成了三條便捷的水運通道。
通訊:設施先進齊全,光纜接入覆蓋全鎮,有國際直撥、傳真和寬頻INTERNET網。
五、完備的基礎設施。灣頭地處科教發達的揚州市,鎮內學校、醫院、銀行、郵電等社會服務體系完備,有自來水廠3家、變電所2個、中學3所、小學5所(包括聞名全國的北京新東方揚州外國語學校)、幼兒園3所、醫院2所、衛生室13個、敬老院1所、郵電局1所、銀行6所。此外,揚州市老年康復中心、三面環水佔地面積近千畝的生態公園——茱萸灣公園均坐落於本鎮。
六、廣闊的發展空間。灣頭鎮是江蘇省「百家名鎮」之一,江蘇省衛生鎮,受揚州市城市建設東聯西進的輻射,發展潛力大、空間廣,是揚州市城市建設規劃定位的揚州河東分區。全鎮規劃科學有序,是廣陵區重點發展的揚州市東部副中心。
Ⅷ 有誰介紹揚州的地理面貌,人口分布和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揚州,位於東經119°01′至119°54′、北緯°15′至33°25′之間;揚州市區位於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東經119°26′、北緯32°24′。揚州市南部瀕臨長江,與鎮江市隔江相望;西部與安徽省滁州市毗鄰;西南部與南京市相連;北部與淮安市接壤;東部和鹽城市、泰州市毗鄰。
揚州境內有長江岸線80.5公里,沿岸有江都、廣陵、邗江、儀征、高郵、寶應等3區2市1縣;京杭大運河縱穿腹地,由北向南溝通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邵伯湖等4湖。
人口分布:揚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為4459760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672684人相比,十年共減少212924 人,減少4.56%,年平均增長率為-0.47%。
二、家庭戶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戶1402969戶,家庭戶人口為4206652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1人減少0.1人。
三、性別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197850人,佔49.25%;女性人口為2263240人,佔50.75 %。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99.11 下降為97.05 。
四、年齡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527042人,佔11.82 %;15-64歲人口為3377471人,佔75.73%;65歲及以上人口為555247人,佔12.45%。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5.46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2.08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38個百分點。
五、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425339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9758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060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287614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8 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172543 人,文盲率由7.59 %下降為4.08 %,下降3.51 個百分點。
民族
漢族占總人口的99%以上。現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少數民族分布,少數民族總人口2萬多,佔全市總人口的0.6%。高郵下屬的菱塘回族鄉是江蘇省唯一的民族鄉。
行政區劃:揚州市現轄廣陵、邗江、江都3個區和寶應1個縣,代管儀征、高郵2個縣級市。全市共有71個鎮、5個鄉和13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面積6634平方公里,其中市轄區面積2310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約460萬人,其中市轄區人口約229.1萬人。
Ⅸ 揚州市概況
你好,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1]地處江專蘇省中部,長江與屬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是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城市,國家重點工程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地。
揚州下轄邗江區、廣陵區、江都區3個市轄區和寶應縣1個縣,代管高郵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儀征市2個縣級市。有著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又被譽為揚一益二、月亮城的美譽[1]。是聯合國人居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溫泉名城。
Ⅹ 揚州有哪些著名的地方 簡介
揚州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休閑城市。
揚州園林諸如瘦西湖、個園、何園、汪氏小苑等都是揚州著名的旅遊景點
最佳旅遊時機
所謂「煙花三月下揚州」,每年的春季,揚州迎來旅遊旺季,也是游覽揚州的最佳時間。 每年4月18日-5月18日,揚州市都會舉行「煙花三月經貿旅遊節」,此時的揚州煙雨朦朦,稀有的瓊花正當盛開,花香撲鼻,是旅遊的黃金季節。
瘦西湖·大明寺·唐城遺址·漢陵苑·世界動物之窗·蜀岡西峰生態公園·個園·何園·冶春園·汪氏小苑·吳道台宅第·盧氏鹽商住宅·史可法紀念館·揚州八怪紀念館·朱自清故居·崔致遠紀念館·普哈丁墓園·馬可波羅紀念館·「雙博館」·揚州佛教文化園·瓊花觀·仙鶴寺·「雙東」歷史街區·古運河水上游·荷花池公園·茱萸灣公園·鳳凰島·高旻寺·瓜洲古渡·潤揚森林公園 二十四橋
·京華城全生活廣場·竹西公園·隋煬帝陵
特產「富春」、「五亭」牌速凍包子,揚州特色炒飯,「三和四美」牌醬菜,牛皮糖,揚州「三把刀」(理發刀、修腳刀、廚刀),揚州「三頭宴」,高郵雙黃蛋等等
揚州美食:
揚州菜以「三頭」(拆燴鰱魚頭、扒燒整豬頭、蟹粉獅子頭)為代表,大煮干絲則充分體現了維揚菜的刀功,"三套鴨"則將菜鴿藏於野鴨腹中,再將野鴨藏於家鴨腹中,獨特的創意,大膽的創新造就了野鴨噴香,菜鴿細酥無上美味。揚州出名的還有各色揚州的點心和小吃。
揚州十大名點
三丁包子、千層油糕、雙麻酥餅、翡翠燒賣、乾菜包、野菜包、糯米燒賣、蟹黃蒸餃、車螯燒賣、雞絲卷子;
十佳風味小吃
筍肉鍋貼、揚州餅、蟹殼黃、雞蛋火燒、咸鍋餅、蘿卜酥餅、雞絲卷子、三鮮鍋餅、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餃;
十佳特色小吃
四喜湯團、生肉藕夾、豆腐卷、筍肉小燒賣、赤豆元宵、五仁糕、蔥油酥餅、黃橋燒餅、蝦籽餃面、筍肉餛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