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貴陽地理位置簡寫

貴陽地理位置簡寫

發布時間: 2021-02-19 11:15:02

⑴ 貴州省貴陽市簡稱是什麼

「貴陽」因位於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歷史。古代貴陽盛產竹子,以製作樂版器權「築」而聞名,故簡稱「築」,也稱「金築」。

貴陽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綠帶環繞,森林圍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現代化都市,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循環經濟試點城市。以溫度適宜、濕度適中、風速有利、紫外線輻射低、空氣清潔、水質優良、海拔適宜、夏季低耗能等氣候優勢。

⑵ 貴陽在哪裡

貴陽
編輯
[guì yáng]

貴陽位於中國西南雲貴高原東部,是貴州省省會和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工業基地及商貿旅遊服務中心。
「貴陽」因位於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歷史。古代貴陽盛產竹子,以製作樂器「築」而聞名,故簡稱「築」,也稱「金築」。
貴陽生態環境良好,森林圍城,是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首個循環經濟試點城市,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城市。
貴陽素有「中國避暑休閑之都」之稱,是自然和旅遊資源的富集之地,年平均氣溫在15.3攝氏度左右,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氣候宜人數貴陽」的美譽。喀斯特地貌佔全市國土面積的85%,形成了峰林、溶溝、峽谷、溶洞為一體的絢麗景觀。
地理位置
貴陽,貴州省第二大工業城市,該市地處東經106°07′至107°17′,北緯26°11′至26°55′之間。東南與甕安縣、龍里縣、惠水縣、長順縣接壤,西靠平壩縣和織金縣,北鄰黔西縣、金沙縣和遵義縣。土地總面積8034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的4.56%。

貴陽風貌(11張)
全市空間建成區面積達到230平方千米。其中,雲岩區在老城區北部,面積67.5平方千米;南明區在老城區南部,面積89.68平方千米;花溪、烏當、白雲區面積2257.63平方千米。其中,花溪區在市西南部,面積1020.73平方千米,烏當區(包括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市東北部和西部,面積964.9平方千米,白雲區在市西北部,面積272平方千米。觀山湖區總面積達307平方公里。
「一市三縣」總面積5625.5平方千米,佔全市面積的70.04%。其中,清鎮市在貴陽市西部,面積1492平方千米,佔全市面積的18.58%;修文縣在市北部,面積1071平方千米,佔全市面積的13.33%;息烽縣在市北部,面積1036.5平方千米,佔全市面積的12.91%;開陽縣在市東北部,面積2026平方千米,佔全市面積的25.22%。
地勢地貌
貴陽市地處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長江與珠江分水嶺地帶。總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苗嶺橫延市境,崗阜起伏,剝蝕丘陵與盆地、谷地、窪地相間。相對高差100—200米,最高峰在水田鎮廟窩頂,海拔1659米;最低處在南明河出境處,海拔880米。中部層狀地貌明顯,主要有貴陽——中曹司向斜盆地和白雲——花溪——青岩構成的多級台地及溶丘窪地地貌。峰叢與碟狀窪地、漏斗、伏流、溶洞發育。較平坦的壩子有花溪、孟關、烏當、金華、朱昌等處。南明河自西南向東北縱貫市區,流域面積約占市區總面積的70%。
貴陽地貌屬於以山地、丘陵為主的丘原盆地地區。其中,山地面積4218平方千米,丘陵面積2842平方千米;壩地較少,僅912平方千米;此外,還有約1.2%的峽谷等地貌。[1]
氣候特徵

爽爽貴陽(25張)
貴陽市海拔高度在1100米左右,處於費德爾環流圈,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屬於亞熱帶濕潤溫和型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5.3℃,年極端最高溫度為35.1℃,年極端最低溫度為-7.3℃,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7%,年平均總降水量為1129.5毫米,年雷電日數平均為49.1天,年平均陰天日數為235.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148.3小時,年降雪日數少,平均僅為11.3天。
貴陽夏無酷暑,夏季平均溫度為23.2℃,最高溫度平均在25-28℃之間,在最熱的七月下旬,平均氣溫也僅為23.7℃,全年最高溫度高於30℃的日數少,近五年平均僅為35.8天,大於35℃的天數僅為0.3天;紫外線強度僅在中午很短的時間內達到4級,其餘時間均為弱或很弱;夏季雨水充沛,約500毫米,夜間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0%。貴陽冬無嚴寒,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氣溫是4.6℃。[1]

人口
(至2012年)

南明區 新華路街道辦事處、西湖路街道辦事處、大南門街道辦事處、中華南路街道辦事處、市府路街道辦事處、河濱街道辦事處、遵義路街道辦事處、興關路街道辦事處、沙沖路街道辦事處、太慈橋街道辦事處、花果園街道辦事處、油榨街街道辦事處、中曹司街道辦事處、二戈寨街道辦事處、龍洞堡街道辦事處、後巢鄉、雲關鄉、小碧布依族苗族鄉、永樂鄉 209.34平方公里 75萬人
雲岩區 中華中路街道辦事處、中山東路街道辦事處、中山西路街道辦事處、中華北路街道辦事處、北京路街道辦事、處延安中路街道辦事處、市西路街道辦事處、普陀路街道辦事處、環城北路街道辦事處、貴烏路街道辦事處、黔靈東路街道辦事處、威清路街道辦事處、頭橋街道辦事處、三橋街道辦事處、宅吉路街道辦事處、金關街道辦事處、金鴨街道辦事處、金惠街道辦事處、黔靈鎮 93.57平方公里 95萬人[4]
花溪區 貴築街道辦事處、清溪街道辦事處、溪北街道辦事處、青岩鎮、石板鎮、孟關苗族布依族鄉、黨武鄉、湖潮苗族布依族鄉、久安鄉、麥坪鄉、高坡苗族鄉、黔陶布依族苗族鄉、馬鈴布依族苗族鄉、燕樓鄉、羊艾農場 958.56平方公里 48.98萬人[5]
烏當區 新添街道辦事處、高新路街道辦事處、金陽街道辦事處、朱昌鎮、東風鎮、水田鎮、羊昌鎮、金華鎮、下壩鄉、新堡布依族鄉、新場鄉、百宜鄉、偏坡布依族鄉、貴陽市三江農場 686平方公里 30.52萬人
白雲區 大山洞街道辦事處、龔家寨街道辦事處、艷山紅街道辦事處、都拉營街道辦事處、艷山紅鎮、麥架鎮、沙文鎮、都拉布依族鄉、牛場布依族鄉 272平方公里 27萬人[6]
小河區 黃河街道辦事處、長江街道辦事處、平橋街道辦事處、三江街道辦事處、金竹街道辦事處 63.13平方公里 11.86萬人
開陽縣 城關鎮、雙流鎮、金中鎮、馮三鎮、楠木渡鎮、龍崗鎮、南龍鄉、永溫鄉、宅吉鄉、花梨鄉、龍水鄉、米坪鄉、禾豐鄉、南江鄉、高寨鄉、毛雲鄉 2026平方公里 43萬人[7]
息烽縣 永靖鎮、溫泉鎮、九庄鎮、小寨壩鎮、青山苗族鄉、西山鄉、養龍司鄉、石硐鄉、鹿窩鄉、流長鄉 1036.5平方公里 25.88萬人
修文縣 龍場鎮、扎佐鎮、久長鎮、六廣鎮、谷堡鄉、六屯鄉、小箐鄉、灑坪鄉、大石布依族鄉、六桶鄉 1075.70平方公里 31.13萬人
清鎮市 青龍街道辦事處、紅楓湖鎮、站街鎮、衛城鎮、新店鎮、百花湖鄉、麥格苗族布依族鄉、暗流鄉、王莊布依族苗族鄉、流長苗族鄉、犁倭鄉 1492平方公里 50萬人
註:2012年11月,國務院對貴州省《關於貴陽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黔府呈〔2011〕46號)進行了批復,同意撤銷貴陽市花溪區、小河區,設立新的貴陽市花溪區;同意設立貴陽市觀山湖區。
4資源
土地

貴陽行政區劃[8]
全市土地總面積804667公頃。其中,耕地27194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3.8% ;園地7452公頃,佔0.93% ;林地273653公頃,佔34.01% ,森林覆蓋率39.19% ;牧草地26670公頃,佔3.31% ;水面15419公頃,佔1.92% (坑塘水面1213公頃,養殖水面223公頃,水庫水面9477公頃,河流水面4490公頃,湖泊水面16公頃);建設用地(含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設施)63017公頃,佔7.83% ;未利用地113163公頃(其中:荒草地36278公頃,裸岩石礫地71462公頃,田土坎41294公頃,裸土地615公頃,灘塗267公頃),佔14.06% 。[9]
水利
貴陽市水資源主要源於天然雨,全市年天然徑流546~640毫米,平均每平方千米產水56.3萬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53.4億立方米。市域境內10千米以上河流共98條,其中長江流域90條,珠江流域8條,主要河流有長江水系的烏江、南明河、貓跳河、鴨池河、暗流河、魚梁河、谷撒河、息烽河和洋水河以及珠江水系的蒙江。人工湖泊主要有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花溪水庫等。[10]
生物
野生動物
歷史上貴陽境內有普通無脊椎動物7個門類,100餘種;脊椎動物202種(亞種),其中魚綱50種,兩棲綱11種,爬行綱15種,鳥綱85(亞種)種,哺乳綱(亞種)41種。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各類動物急劇減少。目前貴陽市遠郊和三縣一市深山中尚存少量國家各級保護動物。計有:大鯢、鴛鴦、紅腹錦雞、穿山甲、八哥(鷯哥)、林麝、彌猴等及多種蛇類、蜥蜴類動物。[10]
野生植物
貴陽境內歷史上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僅1958年,在貴陽境內採集到藻類植物標本就有24科、40屬、62種。其中大部可食用或葯用。
1978年,貴陽市查明的菌類植物中,可食用的傘菌就有37種,以長裙竹蓀、木耳、牛肝菌、松乳菇、多汁乳菇、羊肚菌、大白菇等為常見食用品種。葯用菌以靈芝、紫芝、茯苓較常見。
苔蘚植物有128種,分屬42科,80屬。現城區已經不多見。蕨類植物有23科,37屬,63種,其中絕大多數可以入葯。紫箕、蕨菜的嫩芽可以做菜,根中的澱粉是珍貴的保健食品。
種籽植物有316種,分屬87科,187屬,常見的用材植物有馬尾松、杉木、柏樹、側柏和各種櫟樹等,珍稀樹種有青岩油杉、南方鐵杉、雲貴鵝耳櫪等數十種。葯用貴重品種有厚朴、杜仲、黃柏等。此外,還有多種油脂植物和芳香植物。比較珍稀的觀賞樹有南方紅豆杉等。各種可葯用的草本植物有127科,近700種。20世紀60年代在城內山上即可採集到多種葯用木本、草本植物。[10]

⑶ 貴陽的地理環境

貴陽位於貴州省中部,該市地處東經106°07′至107°17′,北緯26°11′至26°55′之間。東南與甕安縣、龍里縣、惠水縣、長順縣接壤,西靠平壩縣和織金縣,北鄰黔西縣、金沙縣和遵義縣。
貴陽全市幅員面積8034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的4.56%。其中,雲岩區在老城區北部,面積67.5平方千米;南明區在老城區南部,面積89.68平方千米;花溪、烏當、白雲區面積2257.63平方千米。其中,花溪區在市西南部,面積1020.73平方千米,烏當區(包括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市東北部和西部,面積964.9平方千米,白雲區在市西北部,面積272平方千米。新城觀山湖區,位於市西北部,總面積達307平方公里。全市空間建成區面積達到230平方千米。
「一市三縣」總面積5625.5平方千米,佔全市面積的70.04%。其中,清鎮市在貴陽市西部,面積1492平方千米,佔全市面積的18.58%;修文縣在市北部,面積1071平方千米,佔全市面積的13.33%;息烽縣在市北部,面積1036.5平方千米,佔全市面積的12.91%;開陽縣在市東北部,面積2026平方千米,佔全市面積的25.22%。 貴陽地處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長江與珠江分水嶺地帶。總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苗嶺橫延市境,崗阜起伏,剝蝕丘陵與盆地、谷地、窪地相間。相對高差100—200米,最高峰在水田鎮廟窩頂,海拔1659米;最低處在南明河出境處,海拔880米。中部層狀地貌明顯,主要有貴陽——中曹司向斜盆地和白雲——花溪——青岩構成的多級台地及溶丘窪地地貌。峰叢與碟狀窪地、漏斗、伏流、溶洞發育。較平坦的壩子有花溪、孟關、烏當、金華、朱昌等處。南明河自西南向東北縱貫市區,流域面積約占市區總面積的70%。
貴陽地貌屬於以山地、丘陵為主的丘原盆地地區。其中,山地面積4218平方千米,丘陵面積2842平方千米;壩地較少,僅912平方千米;此外,還有約1.2%的峽谷等地貌。 貴陽市海拔高度在1100米左右,處於費德爾環流圈,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屬於亞熱帶濕潤溫和型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5.3℃,年極端最高溫度為35.1℃,年極端最低溫度為-7.3℃,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7%,年平均總降水量為1129.5毫米,年雷電日數平均為49.1天,年平均陰天日數為235.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148.3小時,年降雪日數少,平均僅為11.3天。
貴陽夏無酷暑,夏季平均溫度為23.2℃,最高溫度平均在25-28℃之間,在最熱的7月下旬,平均氣溫也僅為23.7℃,全年最高溫度高於30℃的日數少,近五年平均僅為35.8天,大於35℃的天數僅為0.3天;紫外線強度僅在中午很短的時間內達到4級,其餘時間均為弱或很弱;夏季雨水充沛,約500毫米,夜間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0%。貴陽冬無嚴寒,最冷一月上旬,平均氣溫是4.6℃。更有貴陽環城林帶提供了富足的負氧離子,可謂「天然氧吧」,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氣候宜人數貴陽」之美譽。 野生動物:歷史上貴陽境內有普通無脊椎動物7個門類,100餘種;脊椎動物202種(亞種),其中魚綱50種,兩棲綱11種,爬行綱15種,鳥綱85(亞種)種,哺乳綱(亞種)41種。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各類動物急劇減少。貴陽市遠郊和三縣一市深山中尚存少量國家各級保護動物。計有:大鯢、鴛鴦、紅腹錦雞、穿山甲、八哥(鷯哥)、林麝、彌猴等及多種蛇類、蜥蜴類動物。
野生植物:貴陽境內歷史上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僅1958年,在貴陽境內採集到藻類植物標本就有24科、40屬、62種。其中大部可食用或葯用。
1978年,貴陽市查明的菌類植物中,可食用的傘菌就有37種,以長裙竹蓀、木耳、牛肝菌、松乳菇、多汁乳菇、羊肚菌、大白菇等為常見食用品種。葯用菌以靈芝、紫芝、茯苓較常見。
苔蘚植物有128種,分屬42科,80屬。現城區已經不多見。蕨類植物有23科,37屬,63種,其中絕大多數可以入葯。紫箕、蕨菜的嫩芽可以做菜,根中的澱粉是珍貴的保健食品。
種籽植物有316種,分屬87科,187屬,常見的用材植物有馬尾松、杉木、柏樹、側柏和各種櫟樹等,珍稀樹種有青岩油杉、南方鐵杉、雲貴鵝耳櫪等數十種。葯用貴重品種有厚朴、杜仲、黃柏等。此外,還有多種油脂植物和芳香植物。比較珍稀的觀賞樹有南方紅豆杉等。各種可葯用的草本植物有127科,近700種。20世紀60年代在城內山上即可採集到多種葯用木本、草本植物。
花溪青岩油杉自然保護區是貴陽市唯一的自然保護區。 火電總裝機容量107.5千瓦,年發電量24.21億千瓦小時,水能蘊藏更為豐富,達1000萬千瓦,其火電的裝機容量佔全省的70%,年發電73億千瓦小時。
鋁土礦、磷礦是當前貴陽地區優勢礦產,其他如重晶石、水晶、石英砂等也有較大開發前景。傳統礦產為煤礦,國營部分已基本枯竭。

⑷ 貴陽簡稱什麼

貴陽簡稱「築」。因為古時候貴陽盛產竹子,竹子又是製作築(一種類似於古箏的樂器)的主要材料,進而盛產築,所以得到這個簡稱。貴陽的雅號是「林城」

⑸ 貴陽地理位置是哪裡

貴陽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據1998年統計,漢族內人口占總人口的86.5%,少數容民族人口佔13.5%。

貴陽少數民族共有37個,其中以布依族、苗族的人口為主,二者合計佔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77.65%。

貴陽屬亞熱帶濕潤溫和型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陽光充足,雨水充沛。空氣不幹燥,四季無風沙,年平均氣溫在15.3℃左右。其中,最熱的七月下旬,平均氣溫為24℃;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氣溫是4.6℃。宜人的氣候為貴陽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氣候宜人數貴陽"之譽。

⑹ 我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列表掌握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簡稱、地理位置、省會城市名稱及其簡稱

我國目前的行政區劃為:
華北區域:北京市 簡稱:京;天津市 簡稱:津;河北省 簡稱:冀 省會:石家莊市;山西省 簡稱:晉 省會:太原市;內蒙古自治區 簡稱:內蒙古 首府:呼和浩特市
東北區域:遼寧省 簡稱:遼 省會:沈陽市;吉林省 簡稱:吉 省會:長春市;黑龍江省 簡稱:黑 省會:哈爾濱市
華東區域:上海市 簡稱:滬;江蘇省 簡稱:蘇 省會:南京市;浙江省 簡稱:浙 省會:杭州市;安徽省 簡稱:皖 省會:合肥市;福建省 簡稱:閩 省會:福州市;江西省 簡稱:贛 省會:南昌市;山東省 簡稱:魯 省會:濟南市;
中南區域:河南省 簡稱:豫 省會:鄭州市;湖北省 簡稱:鄂 省會:武漢市;湖南省 簡稱:湘 省會:長沙市;廣東省 簡稱:粵 省會:廣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 簡稱:桂 首府:南寧市
海南省 簡稱:瓊 省會:海口市;
西南區域:重慶市 簡稱:渝;四川省 簡稱:川(或蜀) 省會:成都市;貴州省 簡稱:貴(或黔)省會:貴陽市;雲南省 簡稱:雲(或滇)省會:昆明市;西藏自治區 簡稱:藏 首府:拉薩市
西北區域:陝西省 簡稱:陝(或秦)省會:西安市;甘肅省 簡稱:甘(或隴)省會:蘭州市;青海省 簡稱:青 省會:西寧市;寧夏回族自治區 簡稱:寧 省府:銀川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簡稱:新 首府:烏魯木齊市
二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 簡稱: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簡稱:澳;
一個特別省(暫這樣說)台灣省 簡稱:台 省會:台北市
以上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的順序排列。

⑺ 貴州的具體地理位置

貴州簡稱「黔」或「貴」,位於中國大西南東部,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靠湖南,南鄰廣西,西毗雲南,北連四川和重慶,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全省國土總面積176167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1.84%。省會貴陽市距重慶長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廣西北海直距約500千米。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豐富的省份,是西部大開發的沃土。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部高原山地,通稱貴州高原,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地貌的特徵之一是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峰,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海拔1444米;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海拔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海拔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淑處,海拔高程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特徵之二是境內岩溶地貌分布范圍廣泛。喀斯特(出露)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且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異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貴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年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溫一般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溫一般在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年降水量1100毫米~1300毫米,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全年日照時數約1300小時,無霜期為270天左右,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因素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氣候不穩定,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乾旱、秋風、凌凍、冰雹等頻度大,對農業生產危害尤嚴重。
貴州河流處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繫上游交錯地帶。

⑻ 評價貴陽的地理位置

貴陽市具有良好的能源優勢、豐富的旅遊資源、特色的民族葯業資源、雄厚的機電製造業基礎和彰顯特色的文化資源。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貴陽將深入實施「產業耦合、資源整合、交通融合」的互利共贏戰略,加強與泛珠三角區域內各方的全面合作,努力提高城市發展力,實現區域經濟和諧發展。主要的舉措是承接區域產業梯度轉移,努力實現產業耦合;推動區域城市化建設進程,努力實現市場整合;加快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實現交通融合。
(一)貴陽適合人居,夏季平均氣溫24度,中國氣象學會授予「貴陽避暑之都」的稱號,適合避暑,貴陽空氣中負氧離子高,據科學研究表明每一立方厘米就有1500個負氧離子,是「爽爽的貴陽」,是休閑放鬆的好地方。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李軍說:「生態環境優勢是貴陽最大的比較優勢,最大的本錢和希望」、「氣候資源是可以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氣候是可以賣錢的」。
(二)貴陽旅遊業全面提升,已建立起通往眾多國內國際城市的航班、鐵路和公路交通網路,實現了至泰國、香港、韓國的飛機直航;開通了貴陽至武漢的直達列車,飛往海南的航班每周在原來的基礎又增加5個。隨著旅遊交流接待的增多,酒店住宿業近年來也取得長足發展,目前市星級賓館酒店已有50多家,其中經濟型酒店發展快速,達到20多家,已佔全市酒店總量的40%。
(三)近年來,貴陽市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科技事業快速發展,開發了一批關鍵和共性技術,培養和造就了一支科技人才隊伍,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貴陽市已連續5屆獲得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城市稱號,成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城市、科技部製造業信息化示範城市、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
(四)貴陽市已被科技部列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這標志著貴陽市在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進程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也標志著貴陽市站到了國家戰略先行先試的平台上。貴陽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以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為中心、以當前長遠結合為內在要求、以發揮優勢特色為有效途徑、以完善區域創新體系為重要手段、以創新體制機制為有力保障,著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著力創新體制機制、著力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和創新基地建設、著力落實和完善激勵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將重點實施科技創新、科技創業、科技金融、科技民生、科技人才和科技宣傳等6大工程。

⑼ 中國23個省,地理,位置,簡稱,省會。

因位於黃河北岸而得名的,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於冀州,故簡稱「冀」

2.河南--省會鄭州,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兩個重要發祥地之一,它是中國古代「九州島」中的「豫州」,故簡稱「豫」,有大量古代歷史和文化遺址。

3.陜西--省會西安,有「古代歷史的博物館」之稱,是古代秦國的所在地,故稱「秦」或 「陜」。省會是西安市(古稱長安),是我國著名的「千年古都」。

4.山西--省會太原,有「煤海」之稱,因位於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簡稱「晉」

5.山東--省會濟南,因位於太行山以東而得名,在古代是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故簡稱「魯」。省會是濟南市,是中國著名的「泉城」。

6.甘肅--省會蘭州,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位於黃河上游,簡稱「甘」或「隴」。

7.遼寧--省會沈陽,因省內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

8.吉林--省會長春,位於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是中國的「汽車城」。

9.黑龍江--省會哈爾濱,有「北大倉」(糧倉)之稱,是中國最北的,也是最東的省份,簡稱「黑」。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期間,這里舉辦冰雕藝術節。

10.雲南--省會昆明,同緬甸、寮國、越南相鄰的中國西南邊疆省份,簡稱「滇」或「雲」。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聞名中外的「春城」。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11.貴州--省會貴陽,「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指的是貴州省,簡稱「黔」或「貴」,此出產的茅台酒被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 也是中國的國酒。

12.福建--省會福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南段,簡稱「閩」,因境內第一大河閩江而得名。又稱「榕城」,因城中榕樹多而得名。

13.廣東--省會廣州,位於中國南部,毗鄰港澳,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大洋州、中近東和非洲等地區的最近出海口。簡稱「 粵」。省會是廣州市(又名「羊城」和「花城」)有2000多年歷史,也是中國南方最大商貿中心。

14.海南--省會海口,有「東方夏威夷」美稱,簡稱「瓊」

15.台灣--省會台北,福建省對面是中國的寶島台灣,簡稱「台」,台北和高雄是兩個最大的城市。台灣島上居民以漢族為最多,他們的祖先大部分是從福建和廣東遷過去的,通用普通話和閩南話,風俗習慣和閩南差不多。

16.四川--省會成都,因物產豐富而被稱為「天府之國」,簡稱「蜀」

17.湖北--省會武漢,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簡稱「鄂」,水陸交通便利,夏季氣溫高,有「火爐」之稱。

18.湖南--省會長沙,因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內最大的河流湘江流經全省,故簡稱「湘」

19.江西--省會南昌,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贛江是省內最大的河流,故簡稱「贛」

20.安徽--省會合肥,出產「文房四寶」中的紙、墨、硯,它簡稱「皖」

21.江蘇--省會南京,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簡稱「蘇」,是著名的「六朝古都」。

22.浙江--省會杭州,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的中段,簡稱「浙」。風景優美,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

23.青海--省會西寧,因境內有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我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簡稱「青」。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