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東礁地理位置

東礁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9 11:10:03

1. 我國實際控制的南沙島(礁)有幾個

中國實際控制並駐軍的島礁,其中中國大陸駐軍島礁七個,中國台灣駐軍島礁一個。
1、永暑礁,中國大陸目前控制的南沙群島僅有的7座珊瑚礁之一。1988年,我國應聯合國教文組織要求,選定永暑礁作為海洋觀測站。同時,分別在這一海域的5個礁盤上建起10座航標燈。
2、赤瓜礁,因盛產赤瓜參而得名,是截至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南沙群島實際控制的僅有的7個島礁之一,島上有駐軍。著名的1988年3月14日中越赤瓜礁海戰即發生於此礁。
3、東門礁,中國海軍在南沙群島守衛的礁盤之一,位於北緯9度55分,東經114度30分。遠離大陸1400多公里,地處南沙群島九章群礁東北部,因礁盤中央瀉湖東端有一出口而得名。人稱「南海國門第一礁」。
4、南薰礁南沙群島島礁之一,位於北緯10度13分,東經114度12分,在鄭和群礁西南端。是一個巨大的礁盤,南薰礁上也建有第3代永固式高腳屋,和一個補給平台。目前由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
5、渚碧礁是中國南沙群島中業群礁西南一暗礁。為一個不規則多角形環形礁石,僅在退潮時才全部露出水面,在中業島西南26公里處。這是由於環礁礁盤發育完整之故。
6、華陽礁位於北緯8度53分,東經112度51分,尹慶群礁四大礁之一,是尹慶群礁中最東的一礁。是我國固有領土,中國政府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目前華陽礁以西的東礁,中礁,西礁和南威島均被越。
7、美濟礁位於北緯9度55分,東經115度32分,美濟礁是個環礁,東西長約9公里,南北寬約5.2公里。美濟礁中間有瀉湖,水深約25.6米。這3個出入口均在南部和西南部,大型船隻可以在漲潮時通過南部最大的一個出入口進入瀉湖。

2. 南沙群島位於我國( )的南海之中。括弧中選遼闊或寬闊

遼闊

南沙群島



66張

南沙群島 [nán shā qún dǎo] 

南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中居南、島礁最多、散布最廣的群島。主體是南沙六群礁。主要島礁有永暑礁、美濟礁、渚碧礁、太平島、中業島、南威島、西礁、東礁、彈丸礁、萬安灘等。立地暗沙最南。

漢武帝時期起中國開始較大規模地利用南海,宋代以來中國海事發達、南沙群島進入中國版圖。明清時期經營的層次更深,中國漁民甚至在中業島等一些島上建房建水井而它國所無。2015年10月28日報道的英美海軍航海舊記錄證明,清代和民國前期,只有中國漁民遍布南海各島礁,並在有的島上常年居住。二戰結束時中國收回南沙,駐軍太平島、中業島、敦謙沙洲等並廣泛巡護,含九段線的中國地圖被國際認可。

中國分裂導致南沙的蔣介石海防力量積弱數十年而大陸海軍長期未涉足南沙,加之20世紀70年代起諸國重視南沙石油,周邊國家開始聲索主權並搶去蔣軍所駐守和巡守的一批重要島洲,蔣軍龜縮到太平島,南沙大面積淪陷。文革內斗環境里沒有同意劉華清等海軍官員的兩次進駐建議,面對南越崩潰而失去大好的收回時機;1987年因劉華清等人強烈要求中國大陸最終同意去建設永暑礁國際海洋觀察站,赤瓜礁海戰後退出大現礁等造成歷史遺憾。中國大陸數十年的消極做法導致大部分重要島嶼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侵佔。

越菲馬數十年來在南沙填海造陸、修機場等,中國2013年底開始在七礁上吹沙填海,以改善駐守條件,更多的是服務於民事和作為大國承擔的國際公益責任,如海上搜尋與救援。

中文名

南沙群島

外文名

NanSha Islands

所在海域

南海的九段線之內

面積

80多萬平方公里

屬於

南海諸島

地理環境

位置

南沙群島位於中國南疆的九段線內的南部,在南海諸島中島礁最多,

散布范圍最廣的一橢圓形珊瑚礁群。





位於北緯3°40'至11°55',東經109°33'至117°50'。北起雄南灘,南至曾母暗沙,東至海里馬灘,西到萬安灘,南北長500多海里,東西寬400多海里,水域面積約82萬平方海里,約佔中國南海傳統海域面積的40%。

南沙群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處於越南金蘭灣和菲律賓蘇比克灣兩大海軍基地之間,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沖,為東亞通往南亞、中東、非洲、歐洲必經的國際重要航道,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國通往國外的39條航線中,有21條通過南沙群島海域,60%外貿運輸從南沙群島經過。

3. 南沙群島的資料

南沙群島在祖國南疆的最南端,是南中國海諸島中島礁最多,散布范圍最廣的一橢圓形珊瑚礁群。位於北緯3°40'至11°55',東經109°33'至117°50'。北起雄南灘,南至曾母暗沙,東至海里馬灘,西到萬安灘,南北長500多海里,東西寬400多海里,水域面積約82萬平方公里,約佔南中國海傳統海域面積的五分之二。周邊自西、南、東依次毗鄰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和菲律賓。南沙群島由550多個島、洲、礁、沙、灘組成,但露出海面的約佔五分之一。
南海諸島是南海中中國許多島嶼、沙洲、礁、暗沙和淺灘的總稱。它們分布的范圍很廣。南北綿延1800公里,東西分布約900多公里。共有島、礁、沙、灘200多個。諸島北起海岸附近的北衛灘,西起萬安灘,南至曾母暗沙,東止黃岩島、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為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島。
南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最多、散布最廣的群島。主要島嶼有太平島、南威島、中業島、鄭和群礁、萬安灘等。曾母暗沙是中國領土最南點。
南沙群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處於越南金蘭灣和菲律賓蘇比克灣兩大海軍基地之間,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沖,為東亞通往南亞、中東、非洲、歐洲必經的國際重要航道,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國通往國外的39條航線中,有21條通過南沙群島海域,60%外貿運輸從南沙經過。
南沙群島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月平均溫度在25至29攝氏度之間,雨量充沛,島上灌木繁茂,海鳥群集,盛產鳥糞,兩棲生物豐富,水產種類繁多,是我國海洋漁業最大的熱帶漁場,有浮藻植物155種,浮游動物200多種,貝殼66種。海域蘊藏著大量的礦藏資源,有石油和天然氣、鐵、銅、錳、磷等多種。其中油氣資源尤為豐富,地質儲量約為350億噸,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主要分布在曾母暗沙、萬安西和北樂灘等十幾個盆地,總面積約41萬平方公里,僅曾母暗沙盆地的油氣質儲量約有126至137億噸。

4. 我國實際控制的南沙島(礁)有哪些

中國實際控制並駐軍的島礁,其中中國大陸駐軍島礁七個,中國台灣駐軍島礁一個。

5. 中國南海一共有多少個島嶼

南海海域中有超過200個無人居住的島嶼和岩礁。主要群島有納土納群島、阿南巴斯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等,其中屬於中國領土的有南沙群島、中沙群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

東沙群島位居中國廣東省陸豐市、海南島、台灣島及菲律賓呂宋島的中間位置。在北緯20°33′至21°10′、東經115°54′至116°57′之間的海域中。東沙共有3個珊瑚環礁,即:東沙環礁、南衛灘環礁及北衛灘環礁。東沙的的直徑大約有30千米。

西沙群島為南海諸島中最西的一群;北起北礁,南至先驅灘,東起西渡灘,西止中建島,在北緯15°46′~17°08′,東經111°11′~112°54′之間;處於中國大陸、廣東省的東沙群島與海南省的海南島及中沙、南沙群島之間的中心環節。

中沙群島位於南海中部海域,西沙群島東面偏南,距永興島200公里,是南海諸島中位置居中的一群。該群島北起神狐暗沙,東至黃岩島,地理位置在北緯13°57′~19°33′,東經113°02′~118°45′之間,南北跨緯度5°36′,東西跨經度5°43′,海域面積60多萬平方公里,島礁散布范圍之廣僅次於南沙群島。

南沙群島位於南海南部海域,北起雄南礁,南至曾母暗沙,西為萬安灘,東為海馬灘,是南海最南的一組群島,島嶼灘礁最多、散布范圍最廣的一組群島。

(5)東礁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南海位於北緯23°37′以南的低緯度地區,北抵北回歸線,南跨赤道進入南半球,南北跨緯度26°47′ ,位於印尼的南蘇門達臘和加里曼丹之間,北邊至中國廣東、廣西、福建,香港和澳門,東北至台灣島,東至菲律賓群島,且包含呂宋海峽西半側,西南至越南與馬來半島,通過巴士海峽、蘇祿海和馬六甲海峽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匯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韓江以及中南半島上的紅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南海周邊國家(地區)從北部順時針方向有台灣地區、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尼、新加坡、泰國、柬埔寨、越南、中國(大陸地區)。

6. 中國南海歷史上記載時間

三國時代的萬震在《南州異物志》中說:「句稚,去典游八百里,有江口版,西南向,東北行,權極大崎頭,出漲海,中淺而多磁石」。同時代的康泰在《扶南土俗傳》中寫道:「漲海中,倒(到)珊瑚洲,洲底有盤石,珊瑚生其上也。」這里的「珊瑚洲」是指由珊瑚礁形成的島嶼,洲底的「盤石」指島嶼基底,也就是礁盤,上面生有美麗的珊瑚。

7. 永暑島的地理環境

永暑島的地理環境:永暑礁及其島位於南沙群島中部,位於北緯9度37分,東經112度58分,距中國大陸約740海里,據海南島榆林港560海里,隸屬於海南省三沙市。

永暑礁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月平均溫度在25至29℃之間,年平均降雨量約2800mm。空氣里含鹽率高於普通海邊。

永暑島是永暑礁西南礁盤上的人工島,是「永暑礁西南島」的簡稱。永暑礁是南沙群島里的大型環礁,面積高達108平方公里,超過南沙六群礁里某些群礁,1988年中國在此建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海洋觀察站。

到2015年初,取得南沙海區水文氣象觀測數據500多萬條,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

2014年8月—2015年4月,中國完成在永暑礁西南陸域(低潮時出水的陸域為「礁陸」)上的吹沙填海作業,永陸面積達2.8平方公里,建有永暑島機場、永暑醫院等。

(7)東礁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永暑礁位於中國南海的南部海域,距中國大陸約740海里,據海南島榆林港560海里,隸屬於海南省三沙市。有陸地面積2.8平方公里,為我國南海第四大島。

永暑島是永暑礁西南礁盤上的人工島,是「永暑礁西南島」的簡稱。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中國完成在永暑礁西南陸域(低潮時出水的陸域為「礁陸」)上的吹沙填海作業,永陸面積達2.8平方公里,建有永暑島機場、永暑醫院等。永暑島將是中國在南沙最大的物資集散中心。

永暑島的建設對於南海地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永暑島位於南沙群島中東部,如今中國把它建成一個島嶼,並將其作為駐扎地,這對於維護中國在南海地區的權益,保障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特別是保障這一地區免受海盜打劫,將會起到十分重大的作用。

「以往這一地區沒有軍港,所以不能停泊軍艦,中國的艦船開到那裡需要幾天的時間。」周永生說,如今這里建成機場和港口設施,不僅可以停泊海警船舶,還包括偵查飛機等,這就使得中國在南海地區的維權執法活動獲得層級上的極大提升。

8. 關於南沙群島的資料

南沙群島網路名片
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南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最多、散布最廣的群島。主要島嶼有太平島、中業島、南威島、彈丸礁、鄭和群礁、萬安灘等。曾母暗沙是中國領土最南點。南沙群島領土主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管轄屬中國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目前除中國大陸和台灣控制少數島嶼外,主要島嶼均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侵佔。
目錄[隱藏]

地理概況
行政管轄
主權爭議
南沙群島屬於中國
侵佔南沙群島的國家越南
菲律賓
馬來西亞
汶萊
印度尼西亞
地理概況
行政管轄
主權爭議
南沙群島屬於中國
侵佔南沙群島的國家 越南
菲律賓
馬來西亞
汶萊
印度尼西亞

南沙群島[1]在祖國南疆的最南端,是南海諸島中島礁最多,散布范圍最廣的一橢圓形珊瑚礁群。位於北緯3°40'至11°55',東經109°33'至117°50'。北起雄南灘,南至曾母暗沙,東至海里馬灘,西到萬安灘,南北長500多海里,東西寬400多海里,水域面積約82萬平方公里,約佔南中國海傳統海域面積的五分之二。周邊自西、南、東依次毗鄰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和菲律賓。南沙群島由550多個島、洲、礁、沙、灘組成,但露出海面的約佔五分之一。
南沙群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處於越南金蘭灣和菲律賓蘇比克灣兩大海軍基地之間,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沖,為東亞通往南亞、中東、非洲、歐洲必經的國際重要航道,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國通往國外的39條航線中,有21條通過南沙群島海域,60%外貿運輸從南沙群島經過。南沙群島主島--太平島
[編輯本段]地理概況
南沙群島是珊瑚礁構造,南沙群島及附近海域是中國唯一一個位於珊瑚礁核心分布區的海域,其美麗和富饒足以比肩馬爾地夫和澳大利亞大堡礁,分布海域面積比馬爾地夫和大堡礁都要大。南沙島礁中的水面環礁的礁體面積有3000平方公里左右,而在國際海洋公約中,水面環礁是具有準陸地地位的。按照群島基線准則,南沙群島就能夠劃出數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區域(陸地+水面環礁(具有準陸地地位)+內水),據此能夠主張上萬平方公里的領海,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
南沙群島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月平均溫度在25至29℃之間,雨量充沛,島上灌木繁茂,海鳥群集,盛產鳥糞,兩棲生物豐富,水產種類繁多,是我國海洋漁業最大的熱帶漁場,有浮藻植物155種,浮游動物200多種,貝殼66種。海域蘊藏著大量的礦藏資源,有石油和天然氣、鐵、銅、錳、磷等多種。其中油氣資源尤為豐富,地質儲量約為350億噸,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主要分布在曾母暗沙、萬安西和北樂灘等十幾個盆地,總面積約41萬平方公里,僅曾母暗沙盆地的油氣質儲量約有126至137億噸。
南沙群島南威島(越南侵佔)南沙群島常年出露的島、礁、沙洲以及在低潮時出露礁坪或礁石的低潮高地共54個(其中水面環礁44個,水面台礁8個,水面塔礁2個)。因水面環礁往往又由多個單獨的礁體構成,因而,南沙群島常年出露和低潮時出露的地理單體共86個,其中灰沙島23個(標「*」號者),常年出露的礁石11個(標「#」號者),低潮時出露礁坪或礁石的干出礁52個。(按照海洋公約,灰沙島和常年出露的礁石都可以享有12海里領海和12海里毗鄰區海域。)
水面環礁44個:
南沙群島雙子群礁1、雙子群礁:*北子島、*南子島、*北外沙洲、貢士礁(低潮時部分礁盤干出)、奈羅礁(部分干出)、永登暗沙
2、中業群礁西群:*中業島、鐵線西礁(干出礁坪)、鐵線中礁(干出礁坪)
3、中業群礁東群:梅九礁(低潮出露)、鐵峙礁(低潮時部分干出)
4、蒙自礁-長灘
5、渚碧礁(低潮時可全部干出)
6、道明群礁:*南鑰島、*雙黃沙洲(正在成陸的干出礁)、*楊信沙洲(成陸不久的干出礁)、庫歸礁
7、鄭和群礁:*太平島、*鴻庥島、*敦謙沙洲、舶蘭礁(低潮出露)、安達礁(干出礁)、南薰礁、小南薰礁(低潮出露)
8、九章群礁:*景宏島、*染青沙洲、#東門礁、安樂礁(干出礁)、長線礁(有干出的礁石3塊)、主權礁(干出礁)、牛軛礁(低潮干出)、赤瓜礁(干出礁)、瓊礁(有白色沙丘)、屈原礁(北部和西部有礁石露出水面)、漳溪礁(低潮時有礁石出露)、扁參礁(低潮出露)、龍蝦礁(礁盤上有露出水面的礁石3塊)、染青東礁(低潮出露)。
9、大現礁(低潮出露)
10、小現礁(低潮時部分干出)
11、火艾礁
12、馬歡島-費信島:*費信島、*馬歡島
13、五方礁(干出礁)
#14、三角礁
15、祿沙礁(干出礁)
16、美濟礁(干出礁)
#17、仙娥礁(干出礁)
守衛永暑礁的解放軍戰士
*18、信義礁(沙洲)
#19、海口礁(干出環礁)
20、半月礁(干出環礁)
21、艦長礁(干出環礁)
22、仁愛礁:(干出礁)
23、仙賓礁(干出環礁)
#24、蓬勃暗沙(含乙辛石)
*25、司令礁(沙洲)
26、無乜礁(干出環礁、有數塊適淹礁石)
27、南華礁(干出環礁)
28、六門礁(干出環礁)
*29、畢生礁(沙洲)
30、榆亞暗沙(干出環礁):#浪口礁;二角礁;線頭礁
31、光星礁(干出環礁)
#32、簸箕礁(干出環礁)南沙群島南子島(越占)--漁港
*33、南海礁(沙洲)
#34、柏礁(干出環礁,鳥魚錠石、單柱石)
#35、東礁
*36、中礁(沙洲)
*37、西礁(沙洲)
38、日積礁
#39、彈丸礁
#40、皇路礁
41、南通礁
42、光星仔礁
43、永署礁
44、安塘灘:鞏珍礁、鱟藤礁
水面台礁8個:
*1、西月島礁坪
*2、南威島礁坪
*3、安波沙洲礁坪(干出台礁)
4、半路礁(低潮干出)南沙群島
5、牛車輪礁(干出台礁)
6、華陽礁(干出台礁)
7、南屏礁(干出台礁)
8、小火艾礁(含西南礁體)
南沙群島主要干出礁的礁坪面積(《南沙群島珊瑚礁工程地質特性及大型工程建設可行性研究》,中國科學院博士論文):
礁體名稱 礁上發育的島嶼或沙洲 礁體面積
(km2) 礁坪面積 (km2) 瀉湖面積(km2) 瀉湖水深(m)
雙子群礁 南子島、北子島 64 8 56 30~40
鐵峙-梅九礁
17 7 11.2 10-27
中業-鐵線礁 中業島 36 8 28 20-30
長灘-蒙自礁
102 1.8 100.2 20-53
費信-馬歡礁 費信島、馬歡島 144 2.5 141.5 40-50
道明群礁 南鑰島、楊信沙洲、雙黃沙洲 323 8 315 50-60
鄭和群礁 太平島、鴻庥島、敦謙沙洲 615 28 587 70-80
九章群礁 景宏島、染青沙洲 619 49 570 50-60

渚碧礁
14.6 5 9.6 10-20
大現礁
24.8 20.7 4.1

小現礁
0.3 0.3

火艾礁
3.2 3.2

永暑礁
110 4 97 15-20
五方礁
75 5.7 69.3 20-40
三角礁
10.8 4.3 6.5 5-12
祿沙礁
1.7 1.4 0.3 1-3
美濟礁
46.4 8.5 37.9 20-25
仙娥礁
18.8 4.3 14.5 5-13
信義礁
6.8 3.9 2.9 2-5
海口礁
2.7 0.8 1.9 5-12
半月礁
13.5 3.8 9.7 20-24
艦長礁
8.1 2.0 6.1 20-30
仁愛礁
48.8 10.2 38.6 10-23
仙賓礁
84.2 7.1 77.1 20-33
蓬勃暗沙
2.4 1.3 1.1 10-25
司令礁
27.5 25.4 2.1 5-15
無乜礁
18.1 14.7 3.4

南華礁
34 22.3 11.7 9-10
六門礁
72.5 36.8 35.7

畢生礁
16 13.7 2.3

榆亞暗沙
111.7 27.4 84.3 45-50
光星礁
15 11.9 3.1

南海礁
21.7 19.4 2.3

柏礁
66.4 49.5 16.9

東礁
41.6 25.1 16.5 8-15
中礁
2.2 2.2
7-14
西礁
30 3.0 27 4-18
日積礁
15.4 15.4

彈丸礁 人工島 13.7 8.0 5.7

皇路礁
2.8 1.4 1.4 6-8
南通礁
1.2 0.7 0.5 4-5
光星仔礁
12.7 9.2 3.5

簸箕礁
5.2 4.4 0.8 2-3
西月島礁 西月島 1.5

南威島礁 南威島 0.3 0.3

安波沙洲礁 安波沙洲 5.0 5.0

半路礁
0.2 0.2

牛車輪礁
1.3 1.2 0.1

華陽礁
7 7

南屏礁
2 2

小火艾礁
1 1

合計
2903.1 507.5 2396.8

南沙群島主要島嶼和沙洲的面積(南沙群島的陸地領土還包括3000平方公里的干出礁):
島礁名 島礁面積(平方千米)
太平島 0.432
中業島 0.37
彈丸礁人工島 0.33
西月島 0.16
南威島 0.15
北子島 0.14
南子島 0.13
馬歡島 0.06
鴻庥島 0.08
南鑰島 0.07
景宏島 0.08
費信島 0.04
敦謙沙洲 0.09
安波沙洲 0.02

[編輯本段]行政管轄
南沙群島,隸屬於海南省三沙市(縣級)。南沙群島為永署礁虛擬鎮。南沙群島的太平島為最大島嶼,台灣的軍隊在此駐軍。現由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管轄。
三沙市是由中國國務院於2007年11月批准設立的縣級市,管轄位於中國南海的海南省下的西沙、南沙、中沙三個群島及周圍海洋,面積26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領土的四分之一,隸屬海南省,人口260餘人,是中國現在人口最少的城市,市行政中心位於西沙群島也是南海諸島的最大島嶼——永興島。早在1911年和1930年代中國已經將南海四沙先後置於廣東和海南省管轄,「西南中沙工作委員會、西南中沙辦事處」在1959年即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1969年3月,該辦事處改稱為「廣東省西、南、中沙群島革命委員會」,1981年10月又恢復為「廣東省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 (縣級)」。海南建省後,該辦事處劃歸海南省管轄。2007年11月西沙中沙南沙辦事處改名為三沙市。現在這個辦事處被正式建制的三沙市所取代。2007年11月之後,中國領土最南端的城市不再是三亞市,而是同屬海南省的三沙市。這個由國務院新批准建制的縣級市,下轄西沙、中沙、南沙諸群島,涉及島嶼面積1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00多萬平方公里,它將是我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市。
越南占據了南沙群島中的29個島嶼,1982年將南沙群島編為長沙縣,歸屬慶和省,將西沙群島編為黃沙縣,歸屬廣南省。
菲律賓占據了南沙群島部分島礁,1978年把南沙群島北部作為一個特別單獨市,命名為卡拉延市。
馬來西亞、汶萊等國也占據南沙群島部分島礁,但未見編入行政序列的文字。
[編輯本段]主權爭議
南沙群島被侵佔示意圖南沙群島主權歷代以來都屬於中國,並一直為中國漁民所使用,一些大的島上都有中國漁民建的廟和打的水井等。1933年法國的入侵才開始引起主權爭議。中國(包括中國台灣)與越南兩方均聲稱擁有該群島完整的主權,馬來西亞、菲律賓則宣稱擁有部分島嶼的主權,並且派軍隊進占相關島礁,汶萊與印度尼西亞則是宣稱擁有此區海域的主權,進而間接包含了南沙群島部分區域 。
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中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是不可爭辯的。從60年代開始,特別是70年代迄今,我國南沙群島露出水面的島礁以及海域被周邊國家侵佔和分割,資源遭到大量掠奪。這些國家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其中越、菲、馬3國還對島礁進行軍事佔領,印度尼西亞則霸佔部分海域。加上中國大陸和台灣,目前6國7方在南沙群島形成對峙和角逐局面。到1991年底,除我軍控制的6個礁和台灣控制的太平島外,其他44個島礁分別被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侵佔。而越南是唯一提出對南沙群島擁有全部主權的國家,也是南沙爭瑞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擴張野心最大,對我國構成的威脅也最大。
◆越南:
越南對我國南沙群島的侵略始於前南越西貢政權。西貢偽政權在1956至1971年期間多次派船入侵南沙群島,並發表對南沙擁有主權的聲明;1973年7月至1974年2月先後侵佔南沙群島的鴻庥島、南子島、敦謙沙洲(沙島)、景宏島、南威島和安波沙洲,並派軍駐守;1975年2月14日發表的白皮書,聲稱對西沙和南沙群島擁有「主權」。越南與中國雙方在南沙群島的歸屬問題上本來並不存在爭議,在1974年以前,越南方面無論在政府的聲明、照會中,還是在報刊、地圖和教科書中,都正式承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可是自1974年後,越南自食其言,態度發生了根本變化。
1975年4月越南在解放西貢的同時,佔領了原西貢政權占據的南沙6個島嶼;5月越南報紙刊登越南全國地圖,把我國南沙群島劃人其版圖,並改名為「長沙群島」。1982年12月,成立「長沙縣」,劃歸同奈省管轄;後又劃歸慶和省。越南還於1979年9月和1982年1月先後發表白皮書,聲稱對我國西沙和南沙兩群島擁有全部主權。其論據主要有兩個:一是1933年以後法國殖民當局和南越西貢政權侵佔中國南沙群島的「國家繼承」,二是一些越南「古籍資料」。從1975年4月至1991年11月,越南先後共侵佔南沙島礁27個。它聲稱擁有南沙全部海域。迄今,越南巳完成對南沙島礁的軍事控制部署;加強所佔島礁的基礎建設,增強島礁防禦作戰能力同時加緊對油氣資源的掠奪。
◆菲律賓:
早在1946年,菲律賓就對南沙群島提出過主權要求。1956年菲「探險家」到南沙一些島礁活動,將這些島礁命名為「卡拉延群島」。1978年6月11日,菲總統簽發1596號總統法令,正式宣布「卡拉延群島」歸菲所有。其主要論據是:這部分島嶼原為「無主島嶼」;這些島嶼離菲最近,對菲的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菲在1970年至1980年期間採取軍事行動先後侵佔了馬歡島、南鑰島、中亞島、西月島、北子島、費信島、草沙島、司令礁8個島礁。目前,菲已在所佔島礁上修建了兩個小型空軍基地,將3個島礁建成陸軍基地,並改善所佔島礁設施,提高島礁的防禦能力。菲政府還相繼單方面宣布了一些海洋立法,規定200海里經濟專屬區,將我國南沙東部41萬平方公裏海域劃入其領海。
◆馬來西亞:
1978年馬來西亞派一支小型艦隊到南沙群島南端的部分島礁活動,並樹立「主權碑」。1979年馬出版新地圖,將上述島礁和南沙27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劃入其版圖。198O年馬政府單方面宣布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從1983年到1986年,馬先後侵佔了彈丸礁、南海礁和光星仔礁,還在6個島礁上豎立了「主權碑」。1999年,馬來西亞又侵佔了榆亞暗沙和簸箕礁。馬侵佔和分割南沙島礁和海域,主要借口是這些小島位於馬來西亞的大陸架上。但這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大陸架延伸不應損害他國領土主權。
◆汶萊:
汶萊對南沙問題所持的觀點和立場,主要是圍繞馬來西亞的主權要求展開的。1981年汶萊對馬來西亞1979年新版地圖所確定的兩國間的大陸架分界線提出了責問和抗議。汶萊認為,兩國間大陸架分界線的確定應採取「中線原則」。汶萊已宣布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並發行了標明海域管轄范圍的新地圖。汶萊聲稱對南沙群島島鏈西南端的路易莎(即我南通礁)擁有主權,並分割南沙海域3000平方公里。汶萊是對我南沙部分島礁提出主權要求而唯一未派兵進占的國家,但對掠奪南沙油氣資源不甘人後,目前已開油田 9個,氣田5個,年產原油700多萬噸,天然氣90億立方米,並擬進一步擴大。
[編輯本段]南沙群島屬於中國
一、南海問題的由來
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南沙群島,最早並持續對南沙群島行使主權管轄。對此我們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國際社會也長期予以承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佔領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包括南沙群島。《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國際文件明確規定把被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島。1946年12月,當時的中國政府指派高級官員赴南沙群島接收,在島上舉行接收儀式,並立碑紀念,派兵駐守。日本政府於1952年正式表示"放棄對台灣、澎湖列島以及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從而將南沙群島正式交還給中國。對於這一段歷史經緯。各國都是十分清楚的。事實上,在此後的一系列國際會議和國際實踐中,美國一直承認中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
戰後相當長時期內,並不存在所謂的南海問題。南海周邊的地區也沒有任何國家對中國在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權提出過異議。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確承認中國對南沙群島的領土主權。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國在70年代以前沒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領導人講話提及本國領土范圍包括南沙群島。美國與西班牙1898年簽訂的巴黎條約和1900年簽訂的華盛頓條約曾明確規定了菲律賓的領土范圍,但並未包括南沙群島。1953年菲律賓憲法、1951年菲美軍事同盟條約等也對此作了進一步確認,而馬來西亞只是到了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陸架地圖上將南沙群島的部分島礁和海域標在馬來西亞境內。
不少國家政府和國際會議的決議也承認南沙群島是中國的領土。例如,1955年在馬尼拉召開的國際民航組織太平洋地區航空會議通過的第24號決議,要求中國台灣當局在南沙群島加強氣象觀測,會上沒有任何一個代表對此提出異議或保留。許多國家出版的地圖也都標注南沙群島屬於中國。例如,日本1952年由外務大臣岡崎勝男親筆推薦的《標准世界地圖集》,以及1962年由外務大臣大平正芳推薦出版的《世界新地圖集》,1954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出版的《世界大地圖集》,1956年英國出版的《企鵝世界地圖集》,1956年法國出版的《拉魯斯世界與政治經濟地圖集》等都明確標注南沙群島屬於中國。越南1960年、1972年出版的世界地圖及1974年出版的教科書都承認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二十世紀以來,許多國家權威性網路全書,如1963年美國出版的《威爾德麥克各國網路全書》,1973年的《蘇聯大網路全書》和1979年日本共同社出版的《世界年鑒》都承認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
70年代開始,越、菲、馬等國以軍事手段佔領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在南沙群島附近海域進行大規模的資源開發活動並提出主權要求。對此中國政府一再嚴正聲明,這些行為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嚴重侵犯,是非法的、無效的。這些國家的所謂法律依據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二、中國對南沙群島擁有主權的歷史依據
中國是歷史上最早發現並命名、最早開發經營和最早管轄南沙群島的國家。
1、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南沙群島
中國古代政府對西沙群島的管理始於秦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分全國為42郡,其中南海郡管轄包括西沙群島在內的整個南海諸島。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粵之亂後,在海南島設儋耳、朱崖兩郡,轄南海諸島,並派水師巡視西沙。東漢楊孚《異物志》有"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的記載。這里的"漲海"是當時中國人民對南海的稱呼,"崎頭"則是當時對包括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的島、礁、沙、灘的稱呼。 三國東吳將領康泰所著《扶南傳》不僅提到了南沙群島,而且對其形態描述道:"漲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盤古,珊瑚生其上也。" 南朝時,朝廷仍派出舟師巡視南海。《舊唐書·地理志》記載,振州(今海南三亞)疆域「西南至大海千里」,西沙群島包括在內。唐宋年間,許多歷史地理著作將西沙和南沙群島相繼命名為"九乳螺洲"、"石塘"、"長沙"、"千里石塘"、"千里長沙"、"萬里石塘"、"萬里長沙"等。宋元明清四代,以"石塘"、"長沙"為名記述南海諸島的書籍多達上百種。唐穆宗時明令嶺南節度使管轄的范圍包括南海諸島。《瓊州府志》記載,宋仁宗慶歷(1041-1048)年間,將西沙群島列為廣南水軍的巡海范圍之內。 元代,對南海諸島地理位置的記載更為詳細。汪大淵所著《島夷志略》中有"萬里石塘,由潮洲而生,迤邐如長蛇,橫亘海中......原其地脈。歷歷可考。一脈至爪哇,一脈至渤泥及古里地悶,一脈至西洋遐昆侖之地"。其中"萬里石塘"指包括今南沙在內的南海諸島。 明代《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中標有石塘、長沙和石塘。從圖中標繪的位置看,後一個石塘是今南沙群島。 清代《更路簿》記載了中國海南島漁民所慣用的南沙群島各個島、礁、灘、洲的地名具體方位,其中南沙計73個地名。
2、中國最早開發經營南沙群島
中國人民至遲明初就到南沙群島從事開發漁業生產了。早在明代,有海口港、鋪前港和清瀾港漁民及文昌縣漁民到南沙群島去捕撈海參等物。
1868年《中國海指南》記載了我國漁民在南沙群島活動情況,鄭和群礁有"海南漁民,以捕取海參,貝殼為活,各島都有其足跡,亦有久居礁間者,海南每歲有小船駛往島上。攜米糧及其他必需品,與漁民交換參貝。船於每年十二月或一月離海南,至第一次西南風起時返。"清末以來,我國海南島和雷州半島各地漁民都有人到南沙群島去捕魚,其中以文昌、瓊海兩縣最多,每年僅從此二地去的漁船就各有十幾條到二十多條。
《更路簿》是中國人民明清以來開發南海諸島的又一有力證明。它是中國海南島漁民在西沙和南沙群島進行生產活動的航海指南,積累了許多人航行實踐經驗的集體創作,它孕育於明代,後不斷完善,記載了漁民從海南島文昌縣的清瀾或瓊海縣的潭門港起,航行至西沙、南沙群島各島礁的航海航向和航程。
民國以來我國漁民開發經營南沙群島的史實,中外史料均有記載。日本小倉卯之助《暴風之島》記載1918年他組織的探險隊到達北子島時發現三位"文昌縣海口人"。1933年日本三好和松尾到南沙調查時看到北子島有中國人2名、南子島有中國人3名住在那裡。日本《新南群島概況》記載,中業島有漁民"栽種之甘薯","昔時有中華民國漁民居住於此島,並種植椰子、木瓜、蕃薯和蔬菜等"。
3、中國最早對南沙群島行使管轄
從秦代開始,我國政府正式對西沙群島行使管轄權。漢代,南沙群島已歸我國管轄。唐、宋、元、明、清,南海諸島一直歸我國政府管轄。到了元代,我國人民已經大規模開發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整個南海諸島了。《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圖敘》記載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島。其中《元史》記載了元朝海軍巡轄了南沙群島。《元史》記載,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委派同知太史院士郭守敬到南海進行測量,在繪制的《廣輿圖》中,把南海諸島的西沙群島標為「千里長沙」,南沙群島標為「萬里石塘」。
明代《海南衛指揮僉事柴公墓誌鉻》記載:"廣東瀕大海,海外諸國皆內屬","公統兵萬余,巨艦五十艘",巡邏"海道幾萬里"。表明南沙群島屬於明代版圖,明代海南衛巡轄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
在清代,中國政府將南沙群島標繪在權威性地圖上,對南沙群島行使行政管轄。1724年的《清直省分圖》之《天下總輿圖》、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圖》之《天下總輿圖》、1767年《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810年《大清萬年一統地量全圖》和1817年《大清一統天下全圖》等許多地圖均將南沙群島列入中國版圖。 1932年和1935年,中國參謀本部、內政部、外交部、海軍部、教育部和蒙藏委員會共同組成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專門審定了中國南海各島嶼名稱共132個,分屬西沙、中沙、東沙和南沙群島管轄。
1933年,法國侵佔我國南沙群島的太平、中業等九個島嶼,立即遭到我在南沙群島生活和從事生產活動的漁民強烈反抗,中國政府也向法國政府提出抗議。 1935年,中國政府的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編印《中國南海各島嶼圖》詳細標明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各島礁的具體名稱。
1939年,日本侵佔了南海諸島。1946年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國內政部會同海軍部和廣東省政府委派肖次尹和麥蘊瑜分別為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專員,前往接管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並在島上立主權碑。
日本投降後,時任國民黨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司令的林遵率「太平」、「中業」兩艦接收南沙群島,將南沙主島以所乘軍艦艦名改為「太平島」,並在島上樹立刻有「太平島」字樣的紀念碑。
1947年,中國內政部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全部島礁沙灘名稱共159個,並公布施行。
1983年,中國地名委員會授權公布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標准地名。
綜上所述,大量翔實的史實證明,南沙群島是中國人民最早發現和開發經營的,中國政府早已對其行使管轄和主權。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9. 華陽礁為什麼沒被越南佔領

個人分析:這主要是因為華陽礁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

越南方面於1973年就侵佔了華陽礁以專西的南威島屬,1978年又侵佔了華陽礁以東的畢生礁和以西的中礁。如此一來,華陽礁便處在被越方「東西夾擊」之中。又或者說在越南看來,「拿下」華陽礁也只是遲早的事(反正中國方面又未派人值守),所以並不急於一時。

另外,從1988年,我國開始在華陽礁駐軍以來,越方於同年又侵佔了華陽礁以西的中礁,這或許也是雙方之間的一種刺激反應。

10. 越南佔領的南沙具體情況!百度知道

越南是佔領我國南沙群島島嶼最多的國家,共佔領了包括南威島、景宏島在內的29個島礁,具體情況概述如下:

一、南威島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1度55分,北緯8度38分,距尹慶群礁西礁西南18.5海里,日積礁東約12海里,南有奧援暗沙,西北有康泰灘。是南沙群島第四大島嶼。

2、地形地貌

島嶼發育在一礁平台上,呈三角形,東西長約350米,東北到西南斜邊長約750米,面積0.1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2.5米。島四周有沙灘,沙灘上有礁岩形成,向內是沙堤,高約5.5米,沙堤圍繞中間低窪的礁盤部分,海拔2.4米。島北端有一圓錐狀礁石,高7米,最南端則有高5.5米的石塔。島東北部有天然水道伸入島邊,深達14米,是南沙群島南部海區優良港口。島上灌木叢茂密,鳥糞豐富。來往海鳥甚多,產卵也多。曾有椰樹,後枯死。西端有我國漁民八十多年前挖的水井,水可飲。

3、歷史由來

中國古代元、明、清的疆域圖中將南沙群島列於版圖之中,並設行政管轄。我國漁民向稱鳥仔峙,因此島海鳥多,故名。1935年中國公布名稱為斯巴拉脫島或暴風雨島。 1946年12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派遣海軍上校林遵、姚汝鈺率「中業號」、「永興號」、「太平號」、「中建號」等四艘軍艦接收南海諸島,並建碑測圖。1947年和1983年中國政府公布名稱為南威島,是紀念1946年接收該島時廣東省政府主席羅卓英(號慈威),兼有接收艦隊威鎮南海之意。 1956年,中華民國海軍先後派出立威部隊、威遠部隊和寧遠部隊三次巡察南沙群島。在巡弋過程中,曾在太平島、南威島、西月島重樹石碑、舉行升旗禮,並改編為「南沙守備區」。

4、越南佔領情況

1973年7月至1974年2月間,南越西貢政權派兵占據。 1975年,南越政權崩潰,北越軍隊登島接受南越駐軍投降。 1985年,越南國防部長文進勇至島上視察。 2004年4月,越南政府開辦前往南沙群島的旅遊團,讓旅客乘坐改裝軍艦到多個島嶼旅遊,其中包括南威島。越南將南威島更名為長沙島,是越南在南沙地區的軍事指揮和行政中心。隨著越南經濟迅速發展,對南沙開發的加速,將修築各種旅遊設施,試圖把南威島建成一個國際旅遊區。島上有越南移民,駐扎了一個營約550人的軍隊。越南政府修建有一條長600米的混凝土跑道及直升機坪,可起降小型螺旋槳飛機。島上還修建了無線電發射塔、航空站,東南側有兩個碼頭。

二、 鴻庥島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4度22分,北緯10度11分,中國南沙群島鄭和群礁的南部邊緣,北距太平島11.25海里,西為南薰礁。

2、地形地貌

島形呈橢圓形。最高點海拔6.3米,為南沙群島中海拔最高的島嶼。東北至西南長度為560米、寬180多米,總面積約0.08平方公里。處於一長條形礁盤偏東位置。島上林木茂盛,有椰樹,有海鳥群棲,還有淡水井,但水質欠佳,不宜飲用。

3、歷史由來

1935年公布名稱為南伊島,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稱為鴻庥島,是為了紀念1946年中國政府派往接收南沙群島的中業艦副艦長楊鴻庥。中國漁民向稱「南乙」或「南密」。有些外文圖書稱為Namyit Island。另據考證,Namyit是外國人紀錄中國漁民名稱「南乙」(海南音Namyit)而來。

4、越南佔領情況

1973年被南越政府侵佔,1975年北越趁南越潰敗之際,乘機襲擊和「接管」了該島,2006年4月越南VinaPhone移動通訊與越南海軍一起在該島建一座移動通訊衛星收發地面站,並在這些島嶼上開設手機通訊服務目。目前越南已在島上建有直升機停停機坪等較完善的設施,駐軍規模估計在一個連100人以上。鴻庥島是越南控制鄭和群礁和九章群礁的指揮中心。

三、南子島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4度20分,北緯11度26分,雙子群礁西部邊緣,距離北子島1.6海里,距奈羅礁2.6海里,在南沙群島最北端,距離西沙最近,是進入南沙的門戶。為南沙群島第六大島。

2、地形地貌

呈長橢圓形。海拔3.9米。東北至西南長600米,寬270多米。面積約0.125平方公里。潮間帶100-300米,退潮時可見島周白色珊瑚細沙環繞。島上生長灌木叢,雜有喬木。東南部有中國漁民種植的椰樹10餘株,可作航海標志。島上有椰子樹、抗風桐樹、枇杷樹等。四周海產豐富,是海鳥的天堂。每年六七月間,各種海鳥在島上繁殖,島上遍布鳥卵,鳥糞堆積層很厚。海南漁民過去經常到那裡捉鳥,他們把捉到的野鳥,只剜出胸脯上的那塊肉曬干打包。撿到的鳥蛋則只破殼取出蛋黃腌在缸里,待運回海南後出賣。我國漁民在南子島上也建有簡易房屋,開有耕地,挖有水井,種有椰子樹、木瓜、南瓜、番薯、牛洗及九尾粟等。

3、歷史由來

南子島在北子島之南,故名。東北與北子島相距1.5海里。島呈長橢圓形。海拔3.9米。東北至西南長600米,寬270多米。面積約0.13平方公里。自古屬於中國領土,在古代我國漁民就常到此捕撈。島上有兩口水井,水有澀味,勉強可飲用,因此我國漁民常住島生產。1918年日本人小倉卯之助在該島探險時見到我國漁民。1933年法國軍隊入侵時,該島有七名我國漁民居住,其中兩名是小孩。1949年文昌龍樓昌美村漁民陳大財就曾在本島收獲二千多個椰子和大批番薯。1947年公布名稱為南子礁。中國漁民向稱奈羅下峙或奈羅峙仔。1983年公布南子島為標准名稱。

4、越南佔領情況

1955年被南越佔領,1975年後被越南佔領。該島是越南在南沙北部的重要據點,駐軍規模在200人以上。島上設施較完善,有兵營和漁民居所。建有簡易碼頭、直升機起降平台、通信設施,還有足球場、蔬菜棚、牲畜圈等。1993年越南在該島建造了一個38米高的燈塔。2008-2009年,越南在南子島建立了港口。這是南沙地區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港口。

四、景宏島

1、地理位置

位於南沙群島東經114度20分,北緯9度53分,在九章群礁西北邊緣,距鴻庥島以南17海浬。是南沙群島第七大島嶼。

2、地形地貌

是九章群礁中唯一高於海平面的島嶼。面積約0.08平方公里。海拔平均約3.6米。島西周有沙堤圍繞,中間為低地,為九章環礁上的最大島嶼。島上灌叢茂密,有海鳥棲息,故地表有鳥糞;淡水因受鳥糞污染,不能飲用。

3、歷史由來

1935年公布名稱為辛科威島,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稱為景宏島,以紀念隨同鄭和下西洋的副使王景宏。我國漁民向稱秤鉤。

4、越南佔領情況

1973年被南越政府侵佔,1975年北越(既現越南)趁南越潰敗之際,乘機襲擊和「接管」了該島並非法侵佔至今。現在越南已在島上建有較完善的設施,駐軍規模估計有一個連約100人。

五、柏礁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3度18分,北緯8度10分,安波沙洲東北,西北海面有隱遁暗沙。南沙群島中礁坪面積最大的礁坪。

2、地形地貌

是東北-西南方向延伸的石排。長33公里,最寬處約5公里,面積66.4平方公里,其中礁坪面積49.5平方公里,中間礁湖面積16.9平方公里。中間淺湖水深1.5-3米,無口門發育,船不能進。該礁礁盤大而水淺,為南沙群島主要漁場之一。礁盤上礁頭較多,東北端有一群礁石高出水面1.8米,稱為「鳥魚淀石」。西南端有高4.6米的大礁石,稱為「單柱石」。

3、歷史由來

1935年公布名稱為霸加那大礁。我國漁民向稱海口線。1983年公布柏礁為標准名稱。

4、越南佔領情況

柏礁1978年之後先被馬來西亞侵佔,1987年2月又被越南侵佔,目前越南已在該礁上最少分三處建有三座以上的礁堡,駐軍規模約兩個排40人以上。

六、東礁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2度36分,北緯8度49分。是南沙群島西南部的一座珊瑚環礁。[

2、地形地貌

為一個環礁,東西長13公里,寬4公里,總面積41.6平方公里,其中礁坪面積25.1平方那公里,中間礁湖面積16.5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島中礁坪面積最大的幾個礁之一。環礁礁盤不連續,中間淺湖水深7.5米。口門發育在環礁西南端,有兩個,可進50噸級漁船。礁盤西和南面有4個礁頭露出海面。

3、歷史由來

1935年公布名稱為東零丁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稱為東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稱為東礁。我國漁民向稱大銅銃。

4、越南佔領情況

1988年被越南侵佔,目前越南在該礁分三處建有四座以上礁堡,駐軍規模估計有兩個排以上。與南威島、日積礁、西礁、中礁是越南在南沙的中心區域,礁堡、燈塔、港口等各種設施眾多,常駐人員多達350人以上。

七、西礁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2度14分,北緯8度52分。是南沙群島的一座珊瑚環礁。

2、地形地貌

西礁長約9公里,寬2.4公里,成美麗的孔雀屏形狀。口門發育在南側,水道廣而深,淺湖水深11-15米,多有點礁發育。西礁礁盤東北部已有沙洲發育,沙洲由東北向西南伸展,長460米,寬24米,漲潮時仍可露出海面。由於沙體太小,而且每為大風浪淹沒,故無淡水儲存,也不生草木。

3、歷史由來

西礁是尹慶群礁4座干出礁中的一座,位於其西部,故此得名。中國漁民向稱大弄鼻。因該環礁形似鼻孔,海南俗語稱窿鼻(注意詞序倒裝),與弄鼻同音。

4、越南佔領情況

該礁於1978年被越南侵佔。1994年6月越南在該礁修建了一座燈燈塔;2004年開始將該礁作為旅遊線路上的景點之一;2007年4月,越開始在西礁施工建設碼頭、貨場和海產加工設施,擬將該礁建成南沙漁業資源開發的後勤供給中心(該中心可能在西礁A礁),使越南漁民在南沙海域捕獲的海產品可以就地進行初步加工和交易。目前越南在該礁分三處建有一座燈塔和六座礁堡,駐軍規模約有兩個排以上。

八、中礁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2度22分,北緯8度56分,尹慶群礁中部,西礁東北方約5海里。南沙群島西部的一座珊瑚礁,是尹慶群礁的4個干出礁之一。

2、地形地貌

長約900米的環礁。東端和西南角礁盤上都有一些水下沙洲發育,退潮時露出海面,但無草木和淡水。礁湖水深7.3—14.6米,口門發育在東南面,礁坡急陡。中礁位於航線上,又因破碎礁石與海浪沖擊,使其不如東礁和西礁那樣易於辨認,因此為航行險地之一。

3、歷史由來

我國漁民向稱弄鼻仔。1935年公布名稱為中央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稱為中礁。

4、越南佔領情況

該礁於1978年被越南侵佔,更名東長沙島。是目前越南非法侵佔我國南海的29個島礁之一。越南在沙洲上建有各種建築,多座碉堡,目前估計駐軍規模在一個排以上。

九、無乜礁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4度39分, 北緯8度52分, 南華礁東北。

2、地形地貌

環礁,礁盤上有火山物質,說明該礁可能是在死火山基礎上發育而來。環礁呈三角形。

3、歷史由來

因周圍水產較少而得此名。1983年公布無乜礁為標准名稱。

4、越南佔領情況

1988年被越南侵佔,也是越南侵佔南沙島礁中最東面的一個。目前越南在該礁分兩處建有一座燈塔和一座礁堡。約有近兩個班的駐軍。

十、日積礁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1度40分,北緯8度39分,在南威島以西12海里。

2、地形地貌

長5.6公里,寬1.9公里,面積15.4平方公里。退潮露出,是一個干出礁,中央是沙質底礁湖。門口發育在南側,20噸小船可駛入淺湖,為我國漁民在南沙捕撈作業時西部立足點之一。

3、歷史由來

1935年公布名稱為拉德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稱為日積礁。我國漁名向稱西頭乙辛,是因此礁在南沙群島西部,且從南威島來此羅盤上用乙辛方位,故名。

3、越南佔領情況

1988年越南為了阻撓我國在永暑礁建海洋監測站而搶占的。1992年中越曾經發生沖突,中國可能曾經進駐該礁,但後來又出撤出了。1994年越南在該礁修建了一座42米高的燈塔,目前越南在該礁分兩處建有一座燈塔和一座礁堡,駐軍規模約有一個排以上。

十一、大現礁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3度52分,北緯10度00分,鄭和群礁西南方,在小現礁西18.5公里處。

2、地形地貌

是一東北向長條形環礁,長達13公里,面積24.8平方公里,其中礁坪面積20.7平方公里。低潮露出,高潮淹沒。礁湖水深,但無礁門。

3、歷史由來

我國漁民向稱勞牛勞。1935年公布名稱為大覓出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稱為大現礁。

4、越南佔領情況

1988年2月被越南侵佔,目前越南已在該礁上分三處建有四座礁堡,駐軍規模約在兩個排50人左右。越南在礁坪上開挖了一個人工口門,現在船隻可以通過口門進入中間的礁湖。

十二、六門礁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3度54分,北緯8度46分。靠近南華水道。在畢生礁東南約12海里。是南沙群島諸島礁中面積第二大礁坪。

2、地形地貌

為一橢圓形環礁,東西延伸約20公里,中部寬約7.4公里,總面積72.5平方公里,其中礁坪面積36.8平方公里,礁湖面積35.7平方公里,僅次於柏礁,礁湖內有暗礁。

3、歷史由來

因環礁西南部有六個大小不等的礁門,故我國漁民向稱此礁為六門沙或六門。其中西端一礁門水深9米,幾十噸的船隻可以進出。1983年公布六門礁為標准名稱。

4、越南佔領情況

1988年開始被越南侵佔,經過幾次擴建現在越南在六門礁修建的礁堡分為A、B、C三處,共建有5到6個礁堡,駐軍人數在兩個排以上。這里屬於越南重點加強的區域,為的是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力量繼續向南部發展。

十三、南華礁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4度13分,北緯8度45分,六門礁東南約6海里。南沙群島中部的一個珊瑚環礁。

2、地形地貌

為一環礁,退潮時礁坪露出,中間有瀉湖,礁湖水深約9米,有零星礁石隱沒湖中。南華礁南北長約10公里,總面積34平方公里,其中礁坪面積22.3,中間礁湖面積11.7平方公里。礁門在東南部,寬約370米,水深約9米,20噸級的船隻能夠進入,因船隻駛入困難,我國漁民稱南華礁為惡落門。

3、歷史由來

1935年公布名稱為南康華里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稱為南華礁。

3、越南佔領情況

1988年被越南非法侵佔。越南在該礁上分兩處建有設施,一處是兩座礁堡,另一處是一座高腳屋,駐軍規模估計在一個班10多人。

十四、舶蘭礁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4度35分,北緯10度25分,敦謙沙洲東北約5.4海里,在鄭和群礁的北端。南沙群島島礁之一。

2、地形地貌

礁形近橢圓,長約1.8公里,寬約1.3公里。漲潮淹沒,退潮露出。

3、歷史由來

1935年公布名稱為彼得來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稱為舶蘭礁。我國漁民向稱高佛。

4、越南佔領情況

1988年被越南侵佔,目前越南在該礁上建有一座礁堡,駐軍規模約一個班10人左右。

十五、奈羅礁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4度19分,北緯11度23分。雙子群礁的西南端,與 南子島相距2.5海里。南沙群島最北部的島礁之一。

2、地形地貌

高潮淹沒水下,低潮露出海面。平時也有個別礁塊出水1米左右。刮風時西南側有激浪。

3、歷史由來

我國漁民向稱奈羅線仔。 1983年公布奈羅礁為標准名稱。

4、越南佔領情況

1988年越南侵佔我奈羅礁。目前越南在該礁上建有一座礁堡,駐軍規模在一個班10左右。

十六、鬼喊礁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4度15分,北緯9度45分。九章群礁的西南端,東南與赤瓜礁相距僅1.7海里。是南沙群島的九章群礁中的一個珊瑚礁。

2、地形地貌

位於九章群礁的西南端。東南與赤瓜礁相距僅1.7海里。呈四角形,東西長約1公里,南北長約1.8公里。此礁出水不多,多暗礁、險灘。

3、歷史由來

因風浪拍打,呼呼作響,中國漁民向稱鬼喊線。1983年公布鬼喊礁為標准名稱。

4、越南佔領情況

1988的314海戰中我國海軍531號艦在這里重創越南海軍505登陸艦,該礁於1988年6月即314海戰後3個多月後又被越南侵佔。目前越南在該礁上建有一座礁堡,駐軍規模約一個班10多人。

十七、畢生礁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3度42分,北緯8度58分,安波沙洲東北方。

2、地形地貌

為一個小環礁,長9公里,寬1.8公里,礁盤外坡急陡,小淺湖發育完整,南側有口門發育,15噸船可入淺湖。退潮時礁盤出露,東北面有一小沙洲,高出海面2米。本礁由沙和礁石構成,沒有草木。

3、歷史由來

1935年公布名稱為披爾遜島。1947年公布名稱為畢生島。我國漁民向稱石盤。1983年公布畢生礁為標准名稱。

4、越南佔領情況

1978年被越南侵佔,現在已經在東北部的小沙洲上建成院落式礁堡一處,另在該礁的西南有礁石出水的地方建有礁堡B,沙洲上駐軍在30人以上。有簡易碼頭。[

十八、敦謙沙洲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4度28分,北緯10度23分,太平島東6海里多,西距中洲礁約4海里。

2、地形地貌

實為一圓形沙島,周圍珊瑚礁環繞。沙洲本身長約500米,寬約300米,面積約0.09平方公里。海拔2.5—4.6米。洲上有4—5米高樹木。與太平島間還有一直徑約1.3公里的圓形礁,高潮時淹沒,此礁與敦謙沙洲之間有一條水深約10-18米的水道。有4~5米高樹木,並覆蓋著灌木等熱帶植物。

3、歷史由來

1935年公布的名稱為沙島。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稱為敦謙沙洲。是紀念1946年中國政府派往接收南沙群島的中業號軍艦艦長李敦謙而命名的。我國漁民向稱馬東、黃山馬東。

4、越南佔領情況

越南1974年佔領敦謙沙洲,現駐軍規模在一個排30人以上。

十九、安波沙洲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2度54分,北緯7度54分,在南威島東南約65海里。

2、地形地貌

在一約1400米長的礁盤之西南端。實為出水不久的小沙洲。長約300米,寬約140米,面積約0.02平方公里,海拔約2米。洲上雜草叢生,但無樹木,缺淡水。由於是一個出露海面的灰沙岩島,故是我國最南的陸地。面積只有太平島的1/28,南威島的1/9。該礁盤聳立於深海之中,四周坡度大,礁盤在距沙洲900米內,水深7.5米,外緣水深17-32米。安波沙洲近圓形,無沙堤包圍,只有草本植物覆蓋,有鳥糞層。我國漁民常住洲上從事生產活動,用石子、珊瑚礁、木板、竹子和舊船料等搭屋。洲形似鍋蓋,故我國漁民向稱鍋蓋峙。

3、歷史由來

我國漁民向稱鍋蓋峙,1935年公布名稱為安波那暗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稱為安波沙洲。

4、越南佔領情況

1973年被南越侵佔,1975年河內軍隊接替。1995年越南在這里建了一座燈塔。在燈塔前方又長出一片沙灘,在這新沙灘邊緣又建的一層沙堤,越南在這個新長出沙灘突出部開始建碼頭,目前小型登陸艇登陸還需要出動30人左右把船拉上岸。在燈塔旁邊有一座3層碉樓,建築主色調也由原來的白色變成了黃色,沙洲上也出現各種樹木。目前已在沙洲上建成院落式礁堡一處。駐軍規模在30人以上,是越南在南沙中南部的重要聚點。

二十、染青沙洲

1、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4度34分,北緯9度54分。屬於鄭和群礁,在牛軛礁西南5海里的一個小沙洲。

2、地形地貌

面積0.12平方公里。南端有黑色礁石露出。東南偏東約600米和東南700米各有水深6至7米的暗沙,海水變色,可以辨認。

3、歷史由來

我國漁民向稱染青峙。1983年公布染青沙洲為標准名稱。

4、越南佔領情況

1978年被越南非法侵佔。現在越南以在島上建有較完善的設施,駐軍規模估計有一個排30人以上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