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氫氣球飛落美國地理知識解釋
① 日本的氣球炸彈是怎樣到美國........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從太平洋飛過去的。氣壓帶是副熱帶高氣壓帶。風帶是東南信風帶
② 有沒有偵破破案 利用熱力環流原理
「二戰」期間,日本釋放的眾多氫氣球炸彈飛落到美國本土,造成美國西部森林大火回,引答起美國民眾的恐慌。
---------------------------------
(氫氣球炸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有很多人們聞所未聞的武器被投入戰爭。其中,就包括日本所使用過的氫氣球炸彈,它們漂洋過海襲擊了美國本土。
氣球被釋放後,能飛到1萬米以上的高空,在風力的幫助下,最高飛行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93公里。隨著氫氣慢慢泄漏,氣球不斷降低飛行高度,最終墜落。在1萬個氫氣球炸彈中,有1000個氣球最終成功抵達目的地,剩下的氣球有的在空中爆炸,有的墜落在海洋里。有些氣球甚至最遠抵達了堪薩斯州和得克薩斯州,還有些氣球到了墨西哥和加拿大。
----------------------------------
希望能幫到你
滿意請採納 O(∩_∩)O~
③ 美國的地理知識
1美國坐擁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入海口,並且控制巴拿馬運河,兩大洋航運基於一身,中國內知識擁有太平容入海口,但是美國的入海口沒有任何阻擋,中國被美國的第一島鏈(韓國,日本,台灣,菲律賓)包圍,雖有入海口卻難以進入太平洋,另外,進入印度洋的道路被馬六甲隔斷
2美國擁有阿拉斯加,第一,可以作為向北極進軍的前沿基地,第二,是擁有延伸到北極的大陸架,因此可以獲得對北極的主權要求,第三,可以作為中程彈道導彈的攔截基地
3美國只有兩個路上鄰國(加拿大,墨西哥)其中一個是盟友,另一個基本不具備威脅,而中國卻面臨著15個路上鄰國,其中有俄羅斯這個最危險的大國,以及印度巴基斯坦朝鮮有核武器的國家
4中國的季風氣候范圍廣,東部地區夏季受暴雨和台風影響較大,而美國亞熱帶濕潤氣候受暴雨颶風影響較小,另外中國高原氣候以及溫帶大陸氣候范圍廣,這些地區極端天氣多
我再給你發個word過去
④ 日本放飛的氫氣球利用啥飄到美國
太平洋上很多氣流是從西往東移動的。
⑤ 初一地理 介紹日本、俄羅斯、美國的地理知識,不少於300字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問題一、日本的自然環境特徵
1、領土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4個大島、3900多個小島及其周圍海域組成。
2、地形特點: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少,分布在沿海地區。關東平原為日本最大的平原。
3、多優良港灣:海岸海曲折,多優良港灣,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為最好,這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神戶和橫濱是兩個最要的對外貿易港。
4、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每年有感地震達1500多次。被稱為「地震國」和「世界火山博物館」。日本最高的山——富士山就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第一高山,日本人民奉為「聖岳」。
5、日本南北國土狹長,並與經線斜交,日本大部分處在23ºN——46ºN之間,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如跨緯度廣,日本的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間差就大。
問題二、日本的經濟
1、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和有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靠出口。但日本也有發展經濟的的優勢:a、島國多港灣,海運便利;b、勞動力素質高;c、管理效率高。
2、「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模式。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日本大量進口原料、燃料,然後依靠高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對進口原料進行加工,製成高品質的工業產品,再銷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有美國、中國和歐洲。
3、近年來,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和銷售基地。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對像是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好處:①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資源和廉價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②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③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資源;④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 對其它國家的影響:①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污染,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②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4、工業分布特點及原因: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⑥ 用地理知識解釋美國本土在第一第二世界大戰中沒有直接受到戰火波及的原因
美國東部是大西洋、西部是太平洋,南北也沒有可以與之對抗的國家。再加上同盟國和軸心國的海軍都不夠龐大,所以美國可以遠離一戰和二戰戰場。
⑦ 備戰高考:關於地理知識:日本地震,美國龍卷風,中國今年的地質問題!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引發海嘯是因為地震導致日本周圍的一些海底層斷裂所以能發海水的運動,核爆炸是日本的核電站多分布在沿海地區,是地震區
⑧ 誰能幫我解釋一下關於美國的地理問題
是美國的領土!中間隔的是加拿大
阿拉斯加原屬俄羅斯,1867年美國政府以720萬美元從回俄國手中購得
阿拉斯加答位於北美大陸西北部,面積151.9萬平方公里。土著民族為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17—18世紀阿拉斯加被俄國的「土地開拓者」發現,自18世紀80年代起沙俄在此建造居民點。1798年成立俄羅斯美洲公司(俄美公司),獨家經營漁獵場並開采礦物。1867年阿拉斯加被沙皇政府賣給美國。1884年以前屬美國軍事管轄,以後為美國的一個地區。1959年成為美國的第49州。
⑨ 誰能概括美國地理知識
(1)地理概況: 美利堅合眾國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幾乎橫跨整個北美洲大陸,面積僅次於俄羅斯、 加拿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排名第四。 它的領土還包括北極邊緣的阿拉斯加以及遠在太平洋赤道地區的夏威 夷。美國廣大土地上包含各種自然景觀。 從佛羅里達溫暖的海灘到阿拉斯加寒冷的北國地帶; 從中西部平坦廣闊的大草原到終年為冰雪覆蓋的落磯山脈, 其中尤其享譽全球的是壯觀的大峽谷、偉大的密西西比河, 及聲如雷鳴的尼加拉大瀑布。 共有50個洲和一個首都所在地的哥倫比亞特區, 有兩個洲不在本土,是夏威夷和阿拉斯加。 (2)山河湖海: 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接加拿大, 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灣。全境由東向西可分為五個地理區: 東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兩部分。 這一地帶海拔在 200 米 以下,多數由河川沖積而成,特別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乃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質油黑,土壤肥沃。 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澤地。 位於這一地理區的佛羅里達半島是美國最大的半島。 阿帕拉契山脈位於大西洋沿岸平原西側,基本與海岸平行,長約 2300 多公里,一般海拔 1000 ~ 1500 米,由幾條平行山脈組成。內地平原呈倒三角形, 北起漫長的美國與加拿大邊界, 南達大西洋沿岸平原的格蘭德河一帶。 西部山系由西部兩條山脈所組成,東邊為落磯山脈, 西邊為內華達山脈和喀斯喀特山脈,乃舊褶曲運動後的產物。 內華達山脈的惠特尼峰海拔 4418 米 ,為美國大陸最高點,喀斯喀特山脈的雷尼爾山海拔 4392 米 ,僅次於惠特尼峰。西部山間高原由科羅拉多高原、懷俄明高原、 哥倫比亞高原與大峽谷組成,為美國西部地質構造最復雜的地區。 大峽谷位於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由一系列迂迴曲折、 錯綜復雜的山峽和深谷組成,氣勢雄偉,岩壁陡峭, 為世界上罕見的自然景觀。美國河流湖泊眾多,水系復雜, 從總體上可分為三大水系:凡位於落磯山以東, 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稱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 康乃迪克河和哈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長 6020 公里 ,居世界第三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稱太平洋水系, 主要有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育空河等。 北美洲中東部的大湖群,包括蘇必略湖、密西根湖、休倫湖、 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總面積 24.5 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 「 北美地中海 」 之稱,其中密西根湖屬美國,其餘四湖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 蘇必略湖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面積在世界湖泊中僅次於裏海而居世界第二位。 (3)氣候天氣: 美國的氣候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和亞熱帶氣候, 僅佛羅里達半島南端屬熱帶。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緯 60 至 70 度之間,屬北極圈內的寒冷氣候區;夏威夷州位於北回歸線以南, 屬熱帶氣候區。但由於美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 各地氣候差異較大,大體可分為五個氣候區。 東北部沿海的溫帶氣候區,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和北方冷空氣的影響, 冬季寒冷, 1 月份平均溫度為 -6℃ 左右,夏季溫和多雨, 7 月份平均溫度為 16℃ 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 1000 公釐左右。東南部亞熱帶氣候區,因受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 氣候溫暖濕潤, 1 月份平均溫度為 16℃ , 7 月份平均溫度為 24 ~ 27℃ ,年平均降雨量為 1500 公釐。中央平原的大陸性氣候區呈大陸性氣候特徵,冬季寒冷, 1 月份平均溫度為 -14℃ 左右,夏季炎熱, 7 月份平均氣溫高達 27 ~ 32℃ 。年平均降雨量為 1000 ~ 1500 公釐。西部高原乾燥氣候區為內陸性氣候,高原上年溫差較大, 科羅拉多高原的年溫差高達 25℃ ,年平均降雨量在 500 公釐以下,高原荒漠地帶降雨量不到 250 公釐。太平洋沿岸的海洋性氣候區冬暖夏涼,雨量充沛。 1 月份平均氣溫在 4℃ 以上, 7 月份平均氣溫在 20 ~ 22℃ 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 1500 公釐左右。 (4)自然資源: 美國的農業、礦產和森林資源豐富,在世界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農業用地 ( 耕地和牧地 ) 約為 4. 3 億公頃 ,佔地球全部農業用地的10% 左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糧食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 1/5 ,主要農畜產品如小麥、玉米、大豆、棉花、 肉類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礦產方面,鐵礦石、煤炭、天然氣、 鉛、鋅、銀、鈾、鉬、鋯等產量均居世界前列,但戰略資源如鈦、 錳、錫、鈷、鉻、鎳等則主要依賴進口。煤炭的總儲量為 35996 億噸,石油總儲量為 240 多億噸,天然氣儲量為 56034 億立方米。美國擁有 18 億公頃的森林,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 31.5% 左右,主要樹種有美洲松、黃松、白松和橡樹類。 (5)人文地理: 17 世紀以前,北美廣大原野僅有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居住, 但經過百餘年的移民,這里已成為歐洲人的新家園, 而其中最主要的為英國人所建立的 13 州殖民地。 1776 年 13 州宣布脫離英國而獨立, 1783 年美英簽定巴黎條約,結束了獨立戰爭。之後幾經協商與改革, 聯邦體制的美國於法國大革命前夕,正式登上世界舞台。 19 世紀初的西拓運動和 1861 年的南北戰爭,不但拓展了疆土,也鞏固了聯邦政府的中央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