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帕里鎮的地理環境

帕里鎮的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19 08:29:16

⑴ 帕米爾高原的自然環境

帕米爾高原實際上不是一個平坦的高原面,而是由幾組山脈和山脈之間寬闊的谷地和盆地構成。根據地形特點。帕米爾高原在薩烈茲湖西北被南北走向的科學院山分為東西兩部分。
東帕米爾地形較開闊坦盪,由兩條西北—東南方向的山脈和一組河谷湖盆構成,絕對高度5000米~6000米。相對高度不超過1000米~1500米,山體渾圓,山脈被寬淺的河谷分割,在海拔4000~5000米高處有冰磧平原和荒漠平原。
西帕米爾則由若干條大致平行的東北—西南方向的山脈谷地構成,地形相對高差大,以高山深谷為特徵。西帕米爾主要是強烈切割的高山地形,山脈的相對高度為2000~3500米,河谷窄而深,山脊高出谷底達 3000~4000米,具有永久積雪和冰川的阿爾卑斯型山脈與深邃的峽谷交錯分布,各種冰川地形廣泛發育。 根據地形特點,帕米爾高原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帕米爾的地形較開闊坦盪,由兩條西北—東南方向的積雪的山脈和一組河谷湖盆構成,海拔的絕對高度5000米~6000米。相對高度不超過1000米~1500米。西帕米爾則由若干條大致平行的東北—西南方向的山脈谷地構成,地形相對落差大,以高山深谷為特徵。
按照自然地理狀況,可分為八個部分,文稱八「帕」。清朝在阿爾楚爾帕內立有記功碑;在各帕共建有八所卡倫;帕米爾是中國塔吉克族和柯爾克孜族居住、游牧的地方,直到19世紀70年代一直屬於中國。帕米爾共分八「帕」,由北向南依次為:和什庫珠克帕米爾、薩雷茲帕米爾、郎庫里帕米爾、阿爾楚爾柏米爾、大帕米爾、小帕米爾、塔克敦巴什帕米爾、瓦罕帕米爾。 屬嚴寒的強烈大陸性高山氣候,特別是東帕米爾的大陸性更為顯著,這里冬季漫長 (10月至翌年4月),在海拔 3600米左右,1月平均氣溫—17.8℃,絕對最低氣溫-50℃,布侖戈爾 1953年曾低達-53.3℃,7月平均氣溫 13.9℃,最高不超過 20℃,背陰處氣溫明顯低於向陽處,且分布有永凍的鹽化土。東帕米爾因有高山阻擋西來的濕潤氣流,年降水量僅 75~100毫米,在喀拉湖盆地更少至 30毫米。西帕米爾多東西向並行山脈,山高谷深,氣候的垂直變化很大。來自大西洋的濕潤氣團遇到山脈的阻擋,沿坡上升而冷卻,在2000~3000米以上的地帶,凝成濃霧,並有大量降水,高山的迎風坡年降水量可達 1000毫米,而谷地僅 100~200毫米。在海拔 2100米處 1月平均氣溫-7.4℃,7月平均氣溫 22.5℃。高原上有廣闊的牧場,在塔什庫爾干河谷地,宜農宜牧,可種青稞、小麥等多種作物,高原上居民90%以上是塔吉克人。帕米爾高原是中國的西疆極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它位於新疆喀什市正西和西南的公格爾山、慕士塔格山一帶,其最西點接近塔吉斯坦的喀拉湖。公、慕兩山號稱「冰川之父」,素為登山勝地。
帕米爾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為艱險和神秘的一段。當地有一民謠: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雨淋頭,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臘月開頭。七八九是帕米爾高原之旅的黃金季節!帕米爾高原屬高寒氣候,是現代冰川作用的一個強大中心,約有1000多條山地冰川。自然景觀垂直變化明顯。帕米爾高原扼古代新疆通中亞和南亞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由於地勢高寒,行旅艱險,因此沿途設置幫助行旅解決住宿和給養的驛站就顯得格外重要。由帕米爾高原上有多處驛站遺址,在阿克陶縣布倫口,有傾圮的三間石屋驛站遺址;從塔什庫爾干石頭城向南,沿塔什庫爾干河俗語到明鐵蓋山口的古古絲綢之路上,有6處驛舍遺址,其中以數卵石砌築、方形尖拱屋頂的達布達爾古驛舍遺址保存最為完好,屋角還保存有卵石砌就的爐灶,室內牆壁煙熏痕跡明顯。驛站石屋前河灘草場肥美,可供來往商旅放牧駝、馬。 帕米爾高原是現代冰川作用的一個強大中心,這里有1000多條山地冰川,覆蓋面積近 1萬平方公里。雪線高度在西帕米爾為4000~4400米,東部可達5000~5500米。科學院山脈的費琴科冰川,長77公里,面積907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山地冰川之一。山地冰川使一些荒漠河流得到水源。喀拉湖位於帕米爾北部,湖面海拔3954米,是世界高湖和內陸鹽湖之一。
該山的一些融水流入塔里木盆地,但其主體卻注入了噴赤河及其支流。一些大型灌溉工程都與瓦罕河及蘇爾哈布河有關。瓦罕河與噴赤河匯流形成的阿姆河(古奧克蘇斯河),將融水送往下游其他灌溉工程。地震活動周期性地阻斷河流;穆爾加布河谷地的薩雷斯湖即由大規模山崩堵塞河道形成。

⑵ 岜沙苗寨的地理環境

岜沙的節慶有吃新節。農歷七月十三日或十四日,家家戶戶到田裡摘取谷穗,去殼成米,煮成稀粥或干飯,與鴨、魚等祭品供奉祖先,然後全家進餐。還有蘆笙節、鬼節等節日。有鬥牛、吃相思、盪鞦韆、集體圍豬、成年剃發等風俗,特別是剃發的工具是用鐮刀。民族工藝品有竹編飯盒、銅制針盒、刺綉獵袋、牛角火葯筒等。
1、映山紅節(農歷3月3):正是開春後播種的日子,也是談戀愛的日子(連續三天)。
2、吃鮮節(農歷6月12):岜沙至今保留著稻田養魚的傳統,張五常認為這是最符合經濟學的中國人的傳統智慧。此時稻田已經插完秧,魚兒也肥了,由此得名。活動是盪鞦韆。用稻草編成繩子掛在樹上,盪時必須面對太陽。連續五天,從白天一直玩到晚上,是年輕人的節日,屆時林子里將有40-50個鞦韆同時在盪。
3、蘆笙節(農歷11月19):此時稻穀已經成熟並且收割到谷倉。活動是殺牛(11月18),鬥牛(11月20)。所有人都要必須穿民族服裝到蘆笙堂吹蘆笙,跳蘆笙舞,參加蘆笙比賽(每個寨子一個蘆笙隊)。11月19那天,小夥子接自己喜歡的姑娘到家裡吃飯,20日一起去看鬥牛,回來時手牽手去對方家裡吃飯。
4、折禾(農歷9月至10月):此時糯米已經成熟,收割後掛在巨大的禾晾上,而且只能男人去掛。在岜沙見過有關折禾的照片,一片豐收的景象,每家每戶門前都是金燦燦的禾晾。
5、苗年(農歷12月初一):這是苗族的傳統新年,近年來已經漸漸沒落,遠不如春節那麼熱鬧。活動是殺雞宰羊,男女青年去山上點篝火談戀愛,連續11天。 岜沙人崇拜太陽神,每次集會踩蘆笙,男女列隊面向太陽升起的地方,後退七步後才吹響蘆笙起舞。
集會地點蘆笙堂,這是寨子邊山腰的一個平坦之處,大若半個籃球場。此處是岜沙的神聖之地,大凡寨上有重大祭祀活動都在這里舉行。遠遠地,就聽到山上傳來陣陣的似鼓角齊鳴的音樂。循著音樂,快步走上山頂的古蘆笙堂,岜沙人正在跳一種配樂的集體舞。只見男人們在里邊一圈排開,雙手捧著大大小小的蘆笙,一邊吹奏,一邊有節奏地晃動身體;女人則在外圍,雙手持手帕,隨著節奏不停地騰挪跳躍。鏗鏘有力的蘆笙古樂,聽起來就像是刀槍劍鳴,大砍大斫,氣勢磅礴,就像是戰場上沖鋒的號角;女人們的舞蹈,節奏相當快,旋轉、跳躍、騰挪跌宕,看起來竟像是猛虎下山一般。 從江縣到岜沙5公里路程,可在縣城租車。 岜沙距離從江縣城僅7公里,去岜沙就很方便,去岜沙就得在從江大橋橋北的馬路西側乘機動摩托車或計程車前往。乘計程車到岜沙需30元左右,搭摩托車只需20元左右。
岜沙苗寨可從貴陽新體育館乘貴陽——從江的長途卧鋪客車,票價120元左右。每天上午9時左右發車,每天5班車左右。
珠三角的遊客2014年12月26日過後可以直接乘坐貴廣高鐵直達貴州洛貫經濟開發區的從江站下車往從貫一級路走到從江縣城,然後直達岜沙苗寨,
其他地區的遊客可以飛到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然後乘坐貴陽北站到從江的高鐵一個多小時到達貴州洛貫經濟開發區的從江站下車或者飛到黎平機場或凱里黃平機場上夏蓉高速往從江方向走到貴州洛貫經濟開發區往從貫一級路走到從江縣城,然後直達岜沙苗寨。

⑶ 仲巴縣仁多鄉,帕羊鎮的地理位置及環境

仁多鄉隸屬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仲巴縣。1961年建仁多鄉。位於縣境北端,距縣府66公里。面積4700平方公里,人口0.15萬。境內地形復雜多樣,既有崗底斯山的群峰林立,也有雅江源的雄偉壯觀,更有南北兩區的豐盛草原,人民和樂。以牧業為主,牧養氂牛、綿羊、山羊等。
帕羊鎮隸屬於西藏日喀則仲巴縣,是仲巴縣人民政府駐地。位於縣境中部。帕羊系藏語「中間寬廣」 之意。人口1200人。1962年設鄉,1970年改公社,1982年復鄉,後改帕羊鎮。總面積約3266平方千米。轄4個村委會,有5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地聶康村。人口1200,均為藏族。經濟以牧業為主,主要飼養氂牛、山羊、綿羊、馬、驢等。有小學和衛生所。拉孜—普蘭公路經此境。
仲巴縣隸屬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位於東經82°-84.76°、北緯29.15°-31.8°,地處中國的西南邊陲,日喀則市的最西端,喜瑪拉雅山以北,馬泉河兩岸,西銜阿里普蘭縣,北靠阿里地區革吉、改則縣,東鄰阿里地區措勤縣和日喀則市薩嘎縣,南與尼泊爾接壤。仲巴縣是較典型的高原山地地貌。喜馬拉雅山脈矗立於該縣南部,與尼泊爾王國接壤,岡底斯山脈斜貫該縣中部,其支脈遍布全縣,山頭高度大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據不完全統計,縣境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達四千餘座,其中6000米以上的高山679座。在仲巴縣東部與薩嘎縣交界處的岡底斯山羅波康日峰,海拔7095米,為仲巴縣的最高點。海拔5800~6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被常年積雪覆蓋,現代冰川極為發育。岡底斯山以北的隆嘎爾地區屬於南羌塘高原,平均海拔4500~4700米,地勢高亢而開闊,密布大小湖泊、湖盆平原及平壩灘地。高原面上也有起伏的高山峻嶺,但大多較平緩呈中高山丘陵狀,現最低點是查木措鹽湖水平面,海拔4421米,也是仲巴縣的最低點。岡底斯山脈以南與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為著名的雅魯藏布江(馬泉河)河谷,地形開闊,谷底寬2公里~6公里,最寬可達10公里以上,谷底海拔4600米~4800米。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的支脈也可伸展到河谷底部河邊,地勢平緩呈丘陵狀。

⑷ 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的地理環境

雅魯藏布江的南面聳立著世界上最高、最年輕的喜馬拉雅山,北面為岡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脈。南北之間為藏南谷地,藏語稱之為「羅卡」,意為「南方」,谷地呈一東西走向的寬闊低緩地帶,雅魯藏布江就靜靜地躺在這一谷地里。與谷地的地貌相一致,雅魯藏布江流域東西狹長,南北窄短。東西最大長度約1500公里,而南北最大寬度只有290公里。
雅魯藏布江幹流依自然條件、河谷形態及徑流沿程變化,可劃分為河源區、上游、中游和下游。1945年中國科學院組織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進入河源區,經過深入研究,得出傑馬央宗曲為正源的正確結論。源頭海拔5590米,河源區由傑馬央宗曲和庫比藏布兩河組成。在兩河源頭有傑馬央宗冰川、夏布嘎冰川、昂若冰川、阿色甲果冰川等,構成巨大的固體水庫。由於冰川退縮成大面積冰磧物,谷地呈淺「U」形。傑馬央宗曲冰峰林立,擁抱著谷地。冰峰上面冉冉升起的雲霧,像透明的羽紗在半空中輕輕地飄動。
從傑馬央宗冰川的末端至里孜為上游段,河長268公里,集水面積265700平方公里,河谷寬達1~10公里。桑木張以下河段稱馬泉河,平均海拔5200米以上。水流平緩,江心湖和汊流發育,兩岸大片沼澤地內棲息著許多水鳥。馬泉河穿行在南面的喜馬拉雅山和北面的岡底斯山之間,谷地開闊,一般都有10~30公里。寬谷中的馬泉河就像一條銀色緞帶,鋪展在煙雲飄渺的雪山腳下,馬泉河最大的支流──柴曲,彎彎曲曲把無數晶瑩奪目的小湖泊穿綴在一起,一直掛到那緞帶上。這雪山、緞帶、湖泊都鋪在一塊一望無際猶如翠綠絨氈的草地上。這幅美麗的圖景,就是上游馬泉河地區的寫照。
馬泉河流域基本上都是牧區,在帕羊以下河谷兩側是由高蒿草組成的沼澤化草甸景觀,這里是最優良的冬春牧場。在帕羊以上,沼澤化草甸由溫變干,漸趨消失,坦盪的谷地出現一片針茅草原景觀,廣泛分布著紫花針茅和蒿子,呈現一片黃綠色的季象。這里是上游地區主要的夏季牧場。
馬泉河谷地的上段,由於人煙稀少,目前的茫茫草地還是一個動物樂園,有藏羚羊、岩羊、野驢、耗牛、熊、狼、狐狸、鼠、兔等多種動物。廣漠無際的河穀草地上,還散布著排排巨大的黃灰色新月形沙丘,沙丘垂直於風向,多的地方,像鏈條一樣連接起來,這些沙丘是冬春旱季馬泉河枯水季節裸露的河沙,在經常的西風作用下搬運堆積起來的。
從里孜到派鄉(派鎮)為中游段,河長1293公里,集水面積163951平方公里,兩岸支流眾多。這裏海拔已降到4500米以下。中遊河段呈寬窄相間的串珠狀。在寬谷段,谷底寬達2~8公里,水面寬100~200米,有河漫灘,也有高出水面10~120米的階地。水流平緩,河道平均坡降1‰以下。站在兩側山地俯瞰寬谷,但見藍綠色的江面和金光燦燦的沙洲相間,構成特有的辮狀水系。在峽谷段,河谷呈「 V 」型,兩岸山體陡峻,谷底寬50~100米,水流湍急。兩岸陡壁懸崖,中間流急浪高,水勢奔騰咆哮,谷坡以崩塌為主的物質移動十分強烈。最有名的是桑日縣的加查峽谷,長42公里,寬只有30~40米,落差竟達300多米。在加查峽谷中,由於堅硬的基岩和橫向斷裂的作用,或由於大塊崩石的堵塞,河床分別在增和尼阿日喀等兩處形成相對高4.8米和5.2米的瀑布。在這里,江流以雷霆萬鈞之勢奔流而下,激起一串串乳白色的浪花和水霧,使人驚心動魄!這類峽谷中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而且在峽谷的兩口往往有平坦的階地存在,加上與峽谷相串聯的寬谷盆地地形,為水能資源開發創造了有利條件。
雅魯藏布江中游流域集中了雅魯藏布江的幾條主要支流,如拉喀藏布、牟楚河、拉薩河、尼洋河等。這些巨大的支流不但提供了豐富的水量,而且提供了寬廣的平原,如拉喀藏布下遊河谷平原、日喀則平原、拉薩河谷平原、尼洋河林芝河谷平原等。這些河谷平原海拔都在4100米以下,一般寬2~3公里,最寬可達6~7公里,沿河長可達數十公里。這里水利灌溉和機械化條件都較優越,阡陌相連,人煙稠密,是西藏最主要的和最富庶的農業區,也是主要的糧食作物基地和高產穩產農田的發展場所.
雅魯藏布江中游還是西藏一些重要城鎮的所在,如自治區首府、「日光城」拉薩。第二大城市古城日喀則,具有抗英斗爭光榮歷史的英雄城市江孜,新興的工業城市林芝八一鎮,山南重鎮澤當等等,都坐落在流域內一些支流的中、下遊河谷平原上,成為西藏工農業經濟、貿易、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雅魯藏布江哺育著兩岸百十萬英勇的藏族人民,藏族人民歷來以勤勞的雙手和無窮的智慧繪綉著這壯麗的山河。
派鄉到巴昔卡附近為下游段,河長496公里,集水面積49959平方公里。河流從米林縣里龍附近開始逐漸折向東北流,經派鄉轉為北東流向至帕隆藏布匯入後,驟然急轉南流進入連續高山峽谷段,經巴昔卡流入印度。在大拐彎頂部兩側,有海拔7151米和7756米的加拉白壘峰和南迦巴瓦峰。從南迦巴瓦峰到雅魯藏布江水面垂直高差7100米,可稱為世界上切割最深的峽谷段。從峰頂的冰川和永久積雪帶到谷地的熱帶,構成了垂直地帶。大拐彎峽谷歷來以它的雄偉峻險和奇特的轉折而聞名於世。那裡的雅魯藏布江就像深嵌在巨斧辟開的狹縫里一樣。谷底是呼嘯奔騰的急流,河床灘礁棋布、亂石嵯峨。在下游,像這類峽谷一個接著一個,千迴百折,山嘴交錯,層巒迭嶂;峽谷兩側山坡是森林密布,滿坡漫綠,看來又是那麼幽深秀麗。它那連綿的峰巒和不盡的急流相結合,構成一幅壯麗動人的畫面.
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彎峽谷,從派鄉到墨脫縣希讓河長220多公里的河段內,河床下降了2200米,平均1公里內跌落10米多。奔騰的江流在迂迴曲折的峽谷中奔流,這里不但蘊藏著充沛的水力資源,而這大拐彎峽谷的地貌形成,又為豐富的水力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條件。初步計算,大拐彎峽谷中的水力資源要佔整個雅魯藏布江水力資源的2/3以上,其水能的單位面積蘊藏量在世界同類大河中是少見的。
位於雅魯藏布大峽谷中的墨脫縣,沿江狹長分布,就像鑲嵌在峽彎中的一塊綠色的翡翠,是有名的「高原上的西雙版納」。這里隨著河流的降低,南來的濕潤氣流已能沿河谷長驅直入,使降水增加和氣溫升高。因此這里的河谷低地具有稻穀飄香、綠竹滴翠、芭蕉迎客的熱帶、亞熱帶風光。這里還是中國動物界的一個寶庫,各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
雅魯藏布江是中國含沙量最低的大河之一,流水對陸地的侵蝕平均每年只有93噸/平方公里。奴下觀測站多年的平均含沙量只有0.28公斤/立方米。含沙量雖小,但由於徑流量豐富,所以輸沙量頗大。在奴下站1964年實測最大年輸沙量為4620噸。
雅魯藏布江一瀉千里,它的中上遊河谷卻始終嚴格地保持著東西方向,只是到了它的下游又突然作奇特的轉折,形成大拐彎峽谷。並且,它的一些主要大支流如年楚河、拉薩河等又一反常態,呈反向注入幹流。所有這些現象,歷來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興趣。通過考察,雅魯藏布江的形成主要是適應斷裂構造的結果。它的中上游沿岸斷續出現一系列超基性岩體,它們是深層岩體沿斷裂上升露出地表的結果。同時,沿江兩側地層時代不同、產狀不連續,一些地方還發現有混雜岩等等,地質上認為,雅魯藏布江是堅固的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碰撞的巨大地縫合線,下游大拐彎一帶當時處在碰撞地帶的東北隅,因而碰撞縫合線就有轉折並密集於它的附近。因此,雅魯藏布江主流中上游是適應東西向深大斷裂構造發育的,其下游是適應著構造轉折而變化的,一些巨大的反向支流是適應主幹斷裂的次級斷裂構造的結果。雅魯藏布江是嚴格適應斷裂構造而發育的一條構造河谷,這種嚴格適應構造發育的情況在世界河流中是罕見的。
天上有一條銀河,地上有一條天河。被稱為「天河」的雅魯藏布江,從雪山冰峰間流出,又將冰液玉槳帶向藏南谷地,使這一帶花紅草肥。繁衍生息於此的藏族人民,創造出絢麗燦爛的藏族文化,這是我們多民族國家文化瑰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水能蘊藏量僅次於長江的河流就是雅魯藏布江。
雅魯藏布江支流眾多,其中集水面積大於2000平方公里的有14條,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有5條,即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薩河、尼洋河、帕隆藏布。其中拉薩河河流最長、集水面積最大;帕隆藏布年徑流量最大。
在青藏高原上,一條如銀白色巨龍般的大河,奔流於「世界屋脊」的南部,這就是著名的雅魯藏布江。它從雪山冰峰間流出,奔向藏南谷地,造就了沿江奇絕秀麗的景緻,更在歷史的長河中,孕育出源遠流長、絢麗燦爛的藏族文化。 雅魯藏布江奔流在世界最高、最年輕的喜馬拉雅山及岡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的藏南谷地上,全長2900多千米,在我國境內長2057千米,居於我國名流大川中的第五位。雅魯藏布江發源於傑馬央宗曲,上游水道曲折分散,湖塘星羅棋布,水清澈見底,兩岸草類豐盛,格外艷麗悅目。中游匯集了眾多的支流,水量充沛,江寬水深,為高原航運提供了有利條件,是世界最高的通航河段。下遊河段,則江水滔滔,在逐漸折向東北流後,驟然急轉南流,在大拐彎處形成著名的底項大峽谷,這里江面狹窄,河床灘礁棋布,江水流急浪高,響聲隆隆,蔚為壯觀。 在大峽谷隱秘深處,生活著為數不多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還處於半原始狀態的門巴族和珞巴族人。在崇山峻嶺的密林和雪山中,有多條險路可以深入進去。如能歷盡艱辛走進去,體驗"煉獄"般的經歷,可看到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雄姿和特殊的少數民族風情

⑸ 馬邊彝族自治縣的地理環境

2012年末馬邊縣有耕地面積14134公頃,比上年減少18公頃;2012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3818公頃,比上年減少513公頃;糧食種植面積26995公頃,比上年減少14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213公頃,增加847公頃;糖料種植面積38公頃,增加1公頃;蔬菜種植面積2097公頃。
2012年糧食產量72163噸,比上年增加874噸,比上年同期增長(以下簡稱「增長」或「下降」)1.2%;糧食單產2673公斤/公頃,比上年增長1.3%。稻穀產量17175噸,增長0.3%;玉米31104噸,增長2.6%;油料產量2165噸,增長4.84%;糖料產量1292噸,增長2.5%;蔬菜產量達25254噸;水果產量4216噸,增長0.1%。
2012年出欄肉豬170096頭,增長4.2%;出欄牛21330頭,增長2.2%;出欄羊107285隻,增長2.2%;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兔60372隻,增長3.0%。2012年肉類總產量19229噸,增長3.6%;其中:豬肉產量12751噸,增長4.2%,占肉類總產量的66.31%;牛肉產量3081噸,增長2.3%;羊肉產量2081噸,增長2.3%。禽肉產量1245噸,增長4.0%;禽蛋產量4369噸,增長3.1%。水產品產量 130噸,增長8.33%。 2012年馬邊全部工業增加值98207萬元,比上年增長24.3%,佔GDP的38.51%,比上年提升了1.53個百分點。
2012年馬邊彝族自治縣發電量16.8億度,比上年同期增長20%,其中新口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電量105900萬千瓦小時,同比增長36.46%;磷礦石產量259.1萬噸,同比增長56.56%;黃磷16961噸,同比增長9.33%;瓷質磚16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8.92%。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22戶,實現總產值164950萬元,同比增長23.38%,工業增加值增長23.9%,產品銷售率95.9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電量55109萬千瓦小時,同比增長27.81%。
2012年馬邊彝族自治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4.96億元,同比增長25.46%;實現利潤1.17億元,同比增長75.46%;實現利稅總額2.7億元,同比增長47.82%。 居住
馬邊彝族為一戶一屋的小家庭,數戶或數十戶雜錯相鄰,成自然村落。
彝族所居之房屋多用木料穿抖的排列落地式結構,圍土牆,雙斜面屋頂,蓋木瓦板,瓦板上壓石頭,稱「瓦板房」。彝稱「窄易」或「枇易」。還有用木立柱,蓋瓦板,圍以竹笆,冬天為防風避冷,竹笆外圍以蕨草或苞谷桿。彝稱「祖易」;有的頂蓋茅草或竹笆彝稱「日易」或「批易」。
服飾
馬邊彝族的服飾美觀、精緻,服裝色彩鮮艷,圖案別致,刺綉精美;服飾男女截然有別,老人小孩也各具款式。主要有:襻唄、施嚕、阿褙、哦綈、哦爾、襻子、襏、褙、啦、嘻喲、嘻綈帕、麻珙井嘻、胡胡、依伙、呷比、羅斯、具畢、勒助、勒格、蒙諾、咪井、拉打、卜古
飲食
馬邊彝族的食物以苞谷、蕎麥、洋芋為主,以豆類、油麥、元根蘿卜、青菜佐之,自成民族風格食品有蕎麥粑、苞谷粑、泡水酒、砣砣肉、酸菜湯等等。
傳統節日
庫施
庫施,即彝族過年。具體時間是在農歷10月15日前後。離過年日期一月左右,以自然村寨為單位,請看星象之人擇吉日為節期。
索舊
彝語索舊為漢族「送舊」的音譯。時間在漢族除夕前的一個晚上。家家推豆花,煮食彝族年節時特留下的豬尾股肉。寬裕之家要宰殺豬或羊或雞慶賀。還要祭先輩靈位。
杜延
彝語「杜延」為漢語「端陽」之音譯。系漢族的端陽節,彝族也要過這個節日。端陽節要煮豆花食用,有的要殺雞慶賀;因不能做農活,大家休閑在家。青年人則不甘寂寞,梳裝打扮,著新衣新裙,相互邀約,三五成群去場鎮上玩耍。 婚姻
馬邊彝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少數諾伙和富裕節伙也存在一夫多妻;一般是無子女或有女無子而娶第二妻;有因轉房而有第二妻、第三妻,但沒有小老婆之說,不同於漢族的妾媵制,各立門戶,丈夫輪流住宿。
喪葬
馬邊彝族人死後實行火葬。喪葬大致有:著壽衣、弔唁、出喪、超度靈魂等四個過程。

⑹ 布爾津縣的地理環境

布爾津縣水資源極其豐富,地表水年徑流量達74.72億立方米,為阿勒泰地區之冠,額爾齊斯河是國際性的外流河,自東向西橫貫縣境穿哈巴河縣,注入北冰洋,中國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額爾齊斯河最大的支流發源地。境內全長80.5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1.8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62.52億立方米(1969年)最小年徑流量8.86億立方米(1974年)多年平均流量92.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640立方米/秒(1969年6月2日),最小流量1.79立方米/秒(1974年12月5日),多年平均輸沙量39.5萬噸,最大年輸沙量171萬噸(1966年6月11日)多年平均含沙量0.065千克/立方米,最大含沙量0.381千克/立方米,(1995年7月15日)。
布爾津河是額爾齊斯河支流,源有友誼峰,自北向南縱貫布爾津縣,在布爾津鎮西匯入額爾齊斯河,全長269.6km,流域面積9960平方公里,平均徑流量42.73億立方米,受降雨的影響,徑流年際變化大,變差系數為0.224,年內分配不均6-8月,徑流量佔2011年的74.9%,最大年徑流量63.3億立方米(1969年),最小年徑流量26.4億立方米(1974年),多年平均流量13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720立方米/秒(1969年5月30日),最小流量7.78立方米/秒(1975年12月30日),多年平均輸沙量29.3萬噸,最大年輸沙量58.3萬噸(1966年6月16日),多年平均含沙量0.064立方米/秒,最大含沙量1.90立方米/秒(1966年4月25日)。布爾津縣地下水水文地質條件較好,淺層地下水分布較普遍,便因地質構造的差異,承壓水分布不均。布爾津縣地表么流和地下水都具有礦化度小,懸浮質少,水質良好的特點。 布爾津縣林業資源極為豐富,木材蓄積量極高,布爾津縣森林分布可分為四個類型,一是高中山針闊葉林,森林面積共有187.29萬畝,木材蓄積量2862萬立方米,主要樹種有新疆紅松、落葉松、冷杉等。這些樹桿直、木質優良,是優質的建築材料;二是平原河谷次生林面積10.63恨畝,木材蓄積量74.89萬立方米,主要樹種有白樺、新疆銀灰楊、柳樹等;三是荒漠植被喬灌林,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沙漠前沿,面積23.19萬畝,主要樹種有梭梭、沙棘、毛柳、胡楊等;四是人工林,分布於山前平原的灌溉農區,面積1.29萬畝,主要樹種有柳、楊、沙棗等。
布爾津縣森林覆蓋北14%,在新疆和阿勒泰地區是較高的。 布爾津縣縣域內蘊藏著豐富的黃金、雲母、粘土及硅、銅、鐵等30餘種礦源,其中有近20種礦產被開發利用,潛在經濟價值極大。到目前為止,順縣境內已通過多種途徑民現49種礦產計120多個礦床、礦點、礦化點,它們多集在於縣境中部人煙稠密區,主要有沙金、岩金、鈹、鈮坦、銅、鉛、鋅、白雲母、滑石、高嶺土、大理岩、耐火粘土、蘭晶、以及紫牙烏、碧璽等12餘種寶石,北半部則以沙金、銅、鎳、礦點和礦化點。占布爾津縣近1/4面積的南部山區,主要有金、銅、鎳、鈦、錳、煤等礦產。經初步探明,開采或正在工作產菜一定經濟價值的礦產13種,多分布在縣境中部地區,主要是:切巴拉尕什等地6個大中型的雲母礦,儲量達萬噸;鈹礦,分布在也拉曼等地,儲量近4噸,滑石礦產分布在海流灘,儲量228萬噸,質量優良,硅石分布於闊帕地區,儲量25萬噸,石灰石分布於托乎木台地區,儲量1900萬噸,高嶺土分布於闊斯特克等地,總儲量近1500萬噸,另外,還有煤礦、芒硝、石榴石、蘭晶石、沙金、等礦藏,都有不同儲量的分布。此外,哈納斯等地礦泉水,因為處於北部原始山區,人煙稀少,無污染,經水樣分析,含2—3項微量元素,含有豐富的硒、鋅、鋰、碘、偏硅酸等,已達礦泉水標准,布爾津縣有近200個泉水點。
在已有的各類礦產中,待擴大開採的有滑石、石灰石、硅石等,待開發的有高嶺土、建材大理岩及也拉曼的硅灰石礦和礦泉水。此外,金、銅、鎳、寶石和菱鎂礦等有進一步找礦的前景。 布爾津縣位於新疆「九大風區」之一的額爾齊斯河河谷風區,處於風區核心區域,風能資源十分豐富。截至2011年10月底,已開發建設並網風電場4個,裝機容量共計149.7MW。

⑺ 帕賽玻里斯宮殿有怎樣的地理位置

帕賽玻里斯宮殿(Persepolis)建於公元前600年~前450年,是波斯王大流士(Darius)和澤爾士(Xerxes)的宮殿。宮殿建在一專座依山的台地上,從屬一個巨大的台階,可以一直通向王宮的台基。台階兩側牆面刻有象徵八方來朝行列的浮雕群像。

⑻ 林芝市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林芝市位於北緯26°52′-30°40′,東經92°09′-98°47′之間,東西長.7千米,南北寬353.2千米,邊境線長約1000千米,幅員面積11.7萬平方千米,實際控制7.6萬平方千米。市中心所在地八一街道海拔3000米,距離自治區首府拉薩市400餘千米。林芝的東面及東北部與雲南省、昌都市相連,北面是那曲市,西部和西南部分別與拉薩市、山南市相鄰,南部又與藏南地區(印度占據)、緬甸兩國接壤,邊境線長達1006.5千米。東與昌都市和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毗鄰,西與拉薩市和山南市交界,北與那曲市相連,南與緬甸國接壤。

雅魯藏布江在其西行之中切開喜馬拉雅山脈,從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壘峰之間穿過,雅魯藏布江這條世界最高的河流,在奔騰1000多千米後,從朗縣進入林芝地區,在米林縣迎面遇上喜馬拉雅山阻擋,被迫折流北上,繞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馬蹄形回轉,在墨脫縣境內向南奔瀉而下,經印度注入印度洋,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大峽谷的平均深度為5000米,最深處達到5382米,這段峽谷長度為490多千米,最險峻處位於派鎮大渡卡到墨脫縣邦博地方,有240多千米,峽谷上部開闊,下部陡峭。江河流速高達16米/秒,流量達4425立方米/秒。

帕隆藏布:水系流量巨大,有世界第三峽谷帕隆藏布大峽谷。

⑼ 勐董鎮帕良村地理位置

帕良村隸屬雲南省滄源縣勐董鎮,地處勐董鎮東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5公里。東鄰糯良鄉,南鄰勐董鎮永冷村,西鄰勐董鎮白塔社區,北鄰勐角鄉勐甘村。

⑽ 迪慶香格里拉的地理環境

迪慶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縣)接收到
雲南省統計局局

地理環境:

迪慶藏族自治州位於在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橫斷山脈的腹地,地勢北高南,位於西北部,雲南「三江並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腹地。總面積?23900平方公里,耕地37100公頃,境內三山夾兩河,三山怒山山脈,雲嶺雪山,貢嘎雪山,地理其間瀾滄江,金沙江自北向南貫穿全境。全州平均海拔3380米,梅里雪山卡格博峰6740米以上海平面,是雲南最高的山峰,境內最低海拔1480米,相對高差5260米,這個巨大的高度上的差異規模較小的領土垂直農業氣候和三維環境。因此,迪慶,被稱為「動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特別是水電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生物資源和土地資源極為豐富。溫帶和寒溫帶季風氣候(河谷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5.4°C,年均降雨量為268-945毫米,無霜期為129-197天。

行政區域:

州首府香格里拉縣位於昆明706公里。全州轄三縣,香格里拉縣,德欽縣,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人口:

2005年底,全州總人口為36870000人,除了漢族,藏族,傈僳族,納西族,白族,彝族,回族,普米族,苗族等。 25種少數民族的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2.18萬,占總人口的87.28%。

自然資源:

全州林業用地面積1.83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2.2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34.6%,19.7十億立方米的用水總量資源,水能理論蘊藏量1370萬千瓦,占雲南省的14%,居全省之首。在該地區的礦產資源24種,包括鎢,鉛,鋅,銅,錳等礦產資源儲量,開發和利用率。豐富的地熱資源,中甸縣毗鄰溫泉,天生橋溫泉,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著名的旅遊風景區。高等植物2000餘種植物資源是國家保護禿杉,珙桐,三尖杉,瀾滄黃杉,樹清晰,中國榛蒿,雪,天麻,雪蓮花,紅豆杉,榧木等23種。蟲草,天麻,當歸,雲木香,秦芄,茯苓,珍珠,鹿茸,熊膽,麝香等20種珍稀的中國中草葯的母親。有136種野生食用菌,蘑菇,羊肚菌等世界知名,出口到日本,香港等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野驢,黑頸鶴,兩種,三種類型的雪豹,猞猁,猴,小熊貓,20。

風景區:

迪慶州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雲南的最高峰 - 梅里雪山卡格博峰,世界著名的大峽谷 - 虎跳峽,中國彈簧奇觀 - 東巴聖地白水台,在棲息地 - 維西胡安苑,高原明珠 - 碧塔海,低緯度海拔最低的冰川 - 秋長只是被稱為「西藏藝術」西藏塔住房建築博物館 - 庵,達摩洞,長江第一灣,香格里拉大峽谷,天生橋風景名勝。

土特名產:

中國毛蟲木耳,蘑菇,羊肚菌,香格里拉藏秘青稞干紅葡萄酒干白,青稞酒,維西木瓜飲料,氂牛乾巴,黃油,竹葉菜,木碗中甸,維西蘭花,藏,銀刀。

注香格里拉:

1,除了從5月至7月和9月至10月,迪慶在雨季路況並不好,不利於出行,冬季氣溫太低了,如果下雨,那麼除了等待回家。雪後山走壞,等待雪,它是耐心和時間的問題。

不要急於春節期間迪慶,因為那些日子裡,室外溫度為-3-8℃,室內採暖設備是1-9℃,夜間溫度較低的室外溫度為-7℃至-1°C的室內。除了低溫,街道,汽車是少得可憐,結冰的路面讓司機的一致好評。

迪慶建議帶上一件外套,羽絨服,手套,防滑靴。和氣候乾燥,紫外線輻射強,女士應准備好防曬霜,帽子,太陽鏡,特別是在10月訪問帶來足夠的禦寒衣物。

每年6月到9月是迪慶高原的雨季,高原天氣多變,你可以帶幾個塑料袋(或浴帽),鏡頭蓋,逢陰雨天,雨塵,你還可以保護設備。夏天的地方帳篷在草原上的篝火時,一定要。
迪慶屬高海拔地區(3300米),不宜劇烈運動,不宜飲酒,多食蔬菜,水果,以防發生高山反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