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東臨碣石地理位置

東臨碣石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9 07:36:30

1. 曹操的東臨碣石中的碣石在那裡

碣石山位於河北省昌黎城北1公里,面積28.8平方公里,形成歷史久遠,自然風光秀美,內歷史文容化淵源,地理位置優越,是五嶽之外的「神岳」,是古今中外有名的歷史名山、仙山、觀海勝地、佛教勝地和旅遊勝地。

碣石山主峰仙台頂(又名娘娘頂,又稱漢武台),海拔695.1米,是渤海近岸的最高山峰。最早記載見於《山海經》和《禹貢》,於今已有3000多年,是久負盛名的千古神岳。

碣石山壯如泰山,俏似黃山,環山抱水,景色秀美,鳥語花香,氣候怡人,山勢崢嶸,怪石嵯峨,且植物種類繁多,亦有「北方天然植物園」之美譽,李大釗稱「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

據史書記載,封建時代具有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以及北方少數民族駐中原的北魏文成帝、北齊文宣帝等兩代帝王,先後登臨碣石山,留下了《碣石門辭》、《觀滄海》、《春日望海》等傳世佳篇。在現代歷史上,革命先驅李大釗曾先後七次登踏碣石,並在此寫下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革命檄文。偉大領袖毛澤東一句「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山有遺篇」這一傳世佳詞,更使得碣石山聲名顯赫。

2. 古詩文中的碣石到底在哪裡呢

從史籍上來看抄,《史記•秦本紀》《漢書•武帝本紀》等記載了秦始皇和漢武帝東巡時,登臨碣石的情況。東漢人文穎還對碣石作了註解:「在遼西……」《水經注》《新唐書•地理志》等書中記載的都是同一地點。也就是說,碣石位於遼西的海灣中是有據可查的。遼寧省考古工作者在發現山海關外渤海邊的秦漢建築遺址之後,發表了一篇文章《遼寧綏中縣姜女墳秦漢建築遺址發掘簡報》。文中稱,這次發現的大型宮殿遺址,很可能是秦始皇東巡時的行宮和漢武帝東臨碣石時的觀海台。據此,有人推斷認為距離宮殿不遠處海面上的巨石「姜女墳」,其實就是當年的碣石。

3. 曹操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中的碣石指的是哪裡的山

碣石山 位於無棣縣域北部,方圓0.39平方公里。
碣石山是魯北平原上惟一的一座山峰迴,秦皇、漢武、
曹操答都曾登臨此山。
碣石山還是國內罕見的第四紀火山中最年輕的山體,
對於揭示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的環境演變過程,
追溯早期人類活動蹤跡以及火山岩科研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於碣石山蘊含著深厚的歷史人文價值,而且具有獨特的科學、地理價值,

4. 曹操東臨"碣石"到底在哪

碣石山來位於河北省昌黎城北1公里,面自積28.8平方公里,形成歷史久遠,自然風光秀美,歷史文化淵源,地理位置優越,是五嶽之外的「神岳」,是古今中外有名的歷史名山、仙山、觀海勝地、佛教勝地和旅遊勝地。

碣石山主峰仙台頂(又名娘娘頂,又稱漢武台),海拔695.1米,是渤海近岸的最高山峰。最早記載見於《山海經》和《禹貢》,於今已有3000多年,是久負盛名的千古神岳。

碣石山壯如泰山,俏似黃山,環山抱水,景色秀美,鳥語花香,氣候怡人,山勢崢嶸,怪石嵯峨,且植物種類繁多,亦有「北方天然植物園」之美譽,李大釗稱「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

據史書記載,封建時代具有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以及北方少數民族駐中原的北魏文成帝、北齊文宣帝等兩代帝王,先後登臨碣石山,留下了《碣石門辭》、《觀滄海》、《春日望海》等傳世佳篇。在現代歷史上,革命先驅李大釗曾先後七次登踏碣石,並在此寫下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革命檄文。偉大領袖毛澤東一句「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山有遺篇」這一傳世佳詞,更使得碣石山聲名顯赫。

5. 什麼叫東臨碣石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6. 曹操大軍凱旋途中寫下的名詩中提到的碣石究竟是什麼地方

官渡之戰後,曹操為了消滅袁紹集團的殘余勢力,於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烏桓。同年九月,曹操得勝南還,這一路南下曹操詩興大發,將滿腔豪情塗抹成至今讓人拍案叫絕的四言組詩《步出夏門行》,其中有一首為《觀滄海》。對於這首膾炙人口的詩詞,想必不知道的人應該不多。

不過在《觀滄海》中曹操提到了一個地名,即第一句“東臨碣石”中“碣石”具體指的是什麼地方,至今還沒有定論。《觀滄海》大約作於建安十二年九月下旬,地點就是詩中提到的碣石。考慮到曹操在九月間啟程南下,次年正月才返回鄴城,因而這個碣石應該距離柳城(今遼寧朝陽市西南)不遠。

其中,漢末三國時代的一個名叫文穎的注釋家,在給《漢書·武帝紀》作注時,說碣石就在遼西郡的絫縣(今河北昌黎縣南)。今昌黎縣境內的碣石山,當地俗稱“娘娘頂”,它南距渤海約二十四公里,站在山頂上,即看不到“山島竦峙”、“洪波湧起”的景象,更不會產生“水何澹澹”的感慨,因為這一說法可能有誤。

盡管曹操所說的“碣石”具體在哪裡成為了千古謎團。但不可否認的是,曹操這次南歸確實心情不錯,所作的《步出夏門行》不但是現存最早的山水詩,而且開啟了後世山水詩派的先聲,在中國詩歌藝術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至於“碣石”到底在何處,還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7. 碣石在哪裡

碣石位於綏中縣城西56公里處的止錨灣海濱,距山海關15公里,長10公里。這里版風光秀麗,權氣候宜人。海水清澈見底,水淺波輕,海灘寬闊平緩,白沙細膩無泥,海中無礁 石。海濱浴場的海底坡緩,距岸邊百米之外海水僅齊胸深。止錨灣東側的海域淺水區,海底坡度更緩,水拂腳面,極適於兒童遊玩。
在距岸邊200餘米的海面之中, 聳立著三塊巨大礁石,高出海面約20餘米. 民間傳說為孟姜女投海葬身之處.每逢落大潮, 從岸邊到礁石隱約現出一條巨石鋪就的海中棧 道,可直達礁石腳下。在姜女墳的東西兩側海岸,各有一峭壁伸向海面,東側叫紅石砬子,西側叫黑石砬子(又稱黑山頭),象兩條巨龍靜卧在海中,構成似"二龍戲珠"(海中礁石)的獨特景觀。近年來,經過考古發現證明,姜女墳就是當年秦始皇、漢武帝、 魏武帝"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碣石,紅石砬子、黑石砬子和碣石正對的石碑地都發現了秦漢皇帝巨大的行宮遺址。

8.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個碣石在什麼地方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中的“碣石”其實是碣石山,如今在河北的昌黎,它的地理位置是很優越的,也就直接的影響了這個地方的氣候,所以在當時這個地方也是十分的舒適的,有著自己獨特的地貌。這也是當時能被古代的詩人發現的主要原因。而且因為碣石山的雄偉氣勢也十分能表達曹操的當時的鴻鵠壯志,之後這個比喻意義也就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第三個原因是,考古學家在不少的地方都發現了類似的地方,但是卻沒有相應的史書記載,所以我們無法確定其他的真假。只能根據現有的記載中分析,之後進行選擇一個最適合,最符合當時情況的地方,所以依照著之前的歷史考察,現在人們也就更加的偏向於碣石山在昌黎。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