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地理環境與人文關系
A. 貴州的人文地理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貴州人喜歡吃辣椒
B. 有關貴州地理、歷史和社會環境的
貴州地處雲貴高原,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靠湖南,南鄰廣西,西毗雲南,北連四川和重慶,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全省國土總面積176167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1.8%。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峰,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 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 內最高點。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 %,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
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特別是氣候獨特的可處。2002 年,省會貴陽市年平均氣溫為14.8℃,比上年提高0.3℃。從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2002年,9個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興義市,為1480毫米;最少的是畢節市,為687.9毫米。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境內各地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氣候不穩定,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乾旱、秋風、凌凍、冰雹等頻度大,對農業生產危害嚴重。
貴州土壤面積共159100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面積的90.4%,土壤的地帶性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紅壤—黃壤地帶。中部及東部廣大地區為濕潤性常綠闊葉林帶,以黃壤為主;西南部為偏乾性常綠闊葉林帶,以紅壤為主;西北部為具北亞熱成分的常綠闊葉林帶,多為黃棕壤 。此外,還有受母岩制約的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澤土、石炭土、石質土、山地草甸土、紅粘土、新積土等土類。對於農業生產而言,貴州土壤 資源數量明顯不足,可用於農、林、牧業的土壤僅佔全省總面積的83.7%。
貴州植被豐厚,具有明顯的亞熱帶性質,組成種類繁多,區系成分復雜。全省維管束植物( 不含苔蘚植物)共有269科、1655屬、6255種(變種)。植物區系以熱帶及亞熱帶性質的地理成分佔明顯優勢,如泛熱帶分布、熱帶亞洲分布、舊世界熱帶分布等地理成分佔較大比重,溫帶性質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此外,還有較多的中國特有成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貴州植被類型多樣,既有中國亞熱帶型的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又有近熱帶性質的溝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溫性亞高山針葉林,又有暖性同地針葉林;既有大面積次生的 落葉闊葉林,又有分布極為局限的珍貴落葉林。植被在空間分布上又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從而使各種植被類型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疊、錯綜,各種植被類型組合變得復雜多樣。
貴州河流處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繫上游交錯地帶,有69個縣屬長江防護林保護區范圍,是長江、珠江上游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全省水系順地勢由西部、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分流。 苗嶺是長江和珠江兩流域的分水嶺,以北屬長江流域,流域面積115747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面積的65.7%,主要河流有烏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陽河、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欄江、橫江等。苗嶺以南屬珠江流域,流域面 積60420平方千米 ,佔全省國土面積的34.3%,主要河流有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
由於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地形地貌,使貴州的氣候和生態條件復雜多樣,立體農業特徵明顯,農業生產的地域性、區域性較強,適宜於進行農業的整體綜合開發,適宜於發展特色農業。
貴州是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在黔西縣的觀音洞,發現了原始人使用過的石器,是長江以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此外,貴州還發現有舊時器時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興義人」文化遺址。在普定縣發現的「穿洞文化」遺址,提供了1.6萬年前人類祖先在此生息的證據,而被譽為「亞洲文明之燈」。
春秋以前,貴州為荊州西南裔,屬於「荊楚」或「南蠻」的一部分,境內部族林立,著名的有徉何國,其政治中心叫夜郎邑。戰國後期,夜郎取代徉何國,逐步發展成為西南地區的大國之一。秦代、漢代,在夜郎地區設郡縣、置官吏,推行郡縣制。公元前25年,夜郎國滅,郡縣制在夜郎地區基本建立。唐代,在貴州地區推行經制州羈縻州並行的制度,烏江以北多屬經制州,由中內派譴官吏治理;烏江以南則有數十個羈縻州,由各地土著首領統治。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領普貴以所領矩州歸順中內政權。土語「矩」與「貴」同音,朝廷順其所語,敕書稱「維爾貴州,遠在要荒」,「貴州」名稱始見於文獻。元代,貴州行政建置漸歸統一。明代是貴州歷史上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明朝支持水西女土司奢香修築了貴州至雲南、四川的驛道,促進了貴州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為貴州行省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中央設置貴州布政使司。從此,貴州正式成為省一級的行政單位。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朝廷將四川屬遵義府,廣西屬荔波及紅水河,南盤江以北地區、湖廣屬平溪、天柱劃歸貴州管理轄,將貴州屬永寧州劃為四川管理轄。至此,貴州現今的行政區劃基本確定。辛亥革命後,清末設置的府、廳、州一律改為縣,更易地名;1935年國民黨政府在貴州省下設11個行政督察區,分管各縣,到1948年,全省設1個直轄區,6個行政督察區,1個市、77個縣。中國工農紅軍進入貴州期間,曾先後在貴州建立黔東特區、遵義縣革命委員會,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等革命政權。悟涵天地
1949年11月15日貴陽市解放,12月26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成立。從此,貴州進入了歷史新紀元。
C. 求一篇有關貴州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已有的不要
憑我能想像到的 擬個提綱給你參考:
自然地理:
1、宏觀方面:貴州地處雲貴高原 為江南丘陵-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 平均海拔1100m左右 西高東低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是避暑勝地
2、地形地貌:貴州60%以上為喀斯特地貌 岩溶發育 遵義仁懷-赤水一帶為丹霞地貌 銅仁和黔東南有丘陵地貌
武陵山脈、苗嶺、黃果樹、萬峰林、龍宮、織金洞 草海等主要景點可以介紹下 其中黃果樹和龍宮是貴州目前僅有的兩個5a景區 織金洞曾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洞穴
貴州的特色動植物:黔金絲猴、大鯢、珙桐、桫欏、禿杉等等
3、礦產資源:貴州煤礦資源豐富 六盤水畢節地區都有豐富的煤礦 此外 開磷、貴鋁也很有名氣 興義是黃金產區 水力資源豐富
4、貴州是中國西南出海的要道 隨著滬蓉西高速公路 渝懷鐵路 宜萬鐵路的陸續開通 重要性有所下降 但貴陽仍然是西南重要的鐵路樞紐
人文地理:
1、赤水河有美酒河的美譽 以茅台為代表 紅軍在茅台的傳奇經歷及老一輩的厚愛更是奠定了其國酒的地位
2、貴州的煙草和茶葉也不錯;
3、當年紅軍長征在貴州有幾個亮點: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強渡烏江、婁山關及滇川黔交界的雞鳴三省
4、貴州的民族文化很有特色 是苗、侗、布依、水、彝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之一 民族文化多樣 特色鮮明 貴州安順等地還有著名的屯堡文化 很有人文地理色彩
5、貴州在古代也屬化外之地,有眾多的土司文化,以遵義地區的楊氏家族為代表 統治遵義古稱播州陸續達800年 直至明萬曆年間 遵義市附近的海龍囤為其最後遺跡
6、貴州在晴隆縣的「24道拐」是民國時期修建的戰略要道 現在還在 10來 貴州大力發展交通事業 入滇 入渝 入湘的高速公路都修通了 目前正在修貴廣高速公路等等 鐵路在規劃實施的有貴陽-成都 -昆明 -廣州的高鐵 這些西部重點工程將極大的改變貴州交通落後的局面
這些東西寫下來 1000-2000字怕是綽綽有餘吧 這會兒能想到的就這些
補充一條:貴州的關嶺化石群可以放在貴州宏觀地理介紹
D. 貴州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
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2002年,省會貴陽市年平均氣溫為14.8℃,比上年提高0.3℃。從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
2002年,9個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興義市,為1480毫米;最少的是畢節市,為687.9毫米。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境內各地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
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氣候不穩定,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乾旱、秋風、凝凍、冰雹等頻度大,對農業生產危害嚴重。
貴州河流處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繫上游交錯地帶,有69個縣屬長江防護林保護區范圍,是長江、珠江上游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全省水系順地勢由西部、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分流。
苗嶺是長江和珠江兩流域的分水嶺,以北屬長江流域,流域面積115747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面積的66.1%,主要河流有烏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陽河、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欄江、橫江等。苗嶺以南屬珠江流域,流域面積60420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面積的百分之35.0,主要河流有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
E. 根據你對貴州地理環境和歷史的了解,你認為貴州今後的發展方向如何
貴州省位於中國西南的東南部,省會貴陽。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雲南、北接四川和重慶,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全省東西長約595公里,南北相距約509公里,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8%。貴州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民族眾多、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的省份。
1、要致富,先修路。貴州有西南交通樞紐之稱,重慶,四川,青海,寧夏,甘肅等地出海大多都會經過貴州的蘭海高速路。但是在整個貴州的交通樞紐上,並沒有多少車是拉動貴州經濟增長的。同時貴州縣城等地的交通比較路後,因此,首先應該將貴州其他地方,如縣縣通高速加速建設。
2、旅遊資源。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 貴州龍宮喀斯特地貌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貴州有豐富的自然於人文的旅遊資源,例如,卡斯特溶洞的開發,下村旅遊的開發等。所以合理開發旅遊資源前景比較明顯。
3、貴州是我國的能源大省,水、電、煤多種能源兼備,猶以水力和煤最為突出,水火互濟。。「黔電東送」是南方電網中「西電東送」的主力。
貴州河流數量較多,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可以大力合理開發水電站。
貴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稱,煤炭資源儲量達497.28億噸,居全國第五位,所以資源豐富,可以發展煤化工,或者將煤轉電,輸送帶沿海,帶動貴州經濟發展。
4、貴州礦產資源豐富。境內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分布廣泛,門類齊全,儲量豐富,且成礦地質條件好,是著名的礦產資源大省。截至2002年底,全省已發現礦產110多種,其中有76種探明了儲量,有多種保有儲量排在全國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飾面用輝綠岩、磚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鋁土礦、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鎂、錳、鎵等;此外,煤、銻、金、硫鐵礦等也具有一定優勢,在國內佔有重要地位。煤炭不僅儲量大,且煤種齊全、煤質優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稱,2002年末保有儲量為49 2.27億噸;鋁土礦質佳量大,保有儲量為4.24億噸;磷礦儲量26.95億噸,佔全國總量的40% 以上;重晶石甲冠中華,儲量為全國的三分之一;金礦儲量居全國第十二位,是中國新崛起的黃金生產基地。
貴州有色金屬相對十分豐富,可以合理開發,冶煉。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總之注意環境問題。
展示想到了這些,總之貴州發展潛力很大,同時交通是其最大的優勢,但沒有帶動好自身的發展。
F. 貴州地理環境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地處中國西南腹地,與重慶、四川、湖南、雲南、廣專西接壤,是屬西南交通樞紐。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是世界知名山地旅遊目的地和山地旅遊大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轄貴陽市、遵義市、六盤水市、安順市、銅仁市、畢節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
貴州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遠古人類化石和遠古文化遺存發現頗多。早在24萬年前,就有人類棲息繁衍,已發現石器時代文化遺址80餘處。觀音洞舊石器遺址被正式命名為「觀音洞文化」,對研究中國舊石器時代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境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暖風和、雨量充沛、雨熱同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有絢麗多彩的喀斯特景觀。
G. 貴州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貴州位復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制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
H. 貴州省地理環境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地處中國西南腹地,與重慶、四川、湖南內、雲南、廣西接壤,是容西南交通樞紐。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是世界知名山地旅遊目的地和山地旅遊大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轄貴陽市、遵義市、六盤水市、安順市、銅仁市、畢節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
貴州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遠古人類化石和遠古文化遺存發現頗多。早在24萬年前,就有人類棲息繁衍,已發現石器時代文化遺址80餘處。觀音洞舊石器遺址被正式命名為「觀音洞文化」,對研究中國舊石器時代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境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暖風和、雨量充沛、雨熱同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有絢麗多彩的喀斯特景觀。
I. 求一篇關於貴州自然與人文地理的論文
貴州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我肯定了解
J. 從歷史的角度介紹貴州人文風情
旅遊資源豐富優勢突 貴州環境獨特貌類型山石、水景、洞穴等自風光秀麗座迷公園;貴州民族眾發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特色鮮明民族風情古樸濃郁構文景觀百花園全省旅遊資源存量、種類、品位高、布廣、特色鮮明、發潛力極 一.自風光絢麗姿、貴州山、層巒疊嶂峰聳嶺峻岩奇石秀苗嶺逶迤烏蒙磅礴婁山聳峙梵凈山雄奇構篇濤翻浪卷山海崇山峻嶺間流淌奔騰著河流千條山與水奇妙合作形眾激流壯觀瀑布匯世界少瀑海;江河湖泊與山川峽谷交相輝映構幅幅精美自風景畫全省旅遊自資源凸現五優勢:山奇石秀山石景觀全省石林景觀一0處具良旅遊發前景黃樹星橋石林、銀灘石林修文水石林、奢香石窗興義泥凼石林等二瀑布與峽谷景觀壯麗全省瀑布峽谷景觀一000處其著名瀑布黃樹瀑布群、赤水十丈洞瀑布群洞瀑布等;著名峽谷馬嶺河峽谷、潕陽河、烏江三峽、六廣河七峽、關嶺花江峽谷、黃坪飛雲峽谷、陽南江峽谷等三洞穴類型、數量、洞景美全省度於二000米洞河一000條旱洞數量更著名織金洞、龍宮、河潭、晴隆廠石膏巨晶洞、修文繽洞、興義飛龍洞、銅仁九龍洞等四森林美景比較著名森林景觀梵凈山林海、習水原林、茂蘭喀斯特原始森林、黔西百杜鵑赤水竹海等較著名森林公園貴陽森林公園、黔靈公園、花溪公園等梵凈山位於黔東區武陵山主峰海拔二5漆二米世界同緯度區原植物保存完區一9吧漆列入際物圈保留中國五湖泊與水庫景觀全省水庫一900座已作旅遊發比較著名紅楓湖、百花湖、萬峰湖、草海、烏江水庫等威寧草海勢高、面積喀斯特湖泊面積三0平千米杭州西湖5倍 二.名勝古跡引入勝貴州古類發祥發歷史悠久文化歷史遺跡較特色鮮明構獨具特色旅遊資源全省具定價值文物四000處;已發現舊石器代文化遺址50處其式發掘二0處;土文物萬余件較著名命名觀音洞文化觀音洞舊石器遺址命名桐梓、水城、興義類化石貴州古墓具較高考古價值赫章等已發現處戰至西漢墓群、明十八先墓等貴州古建築布廣具強烈特色著名安順文廟、貴陽甲秀樓、修文陽明洞、鎮遠青龍洞、貴陽弘福寺、黎平坪風雨橋等鎮遠青龍洞-元禪院全宏偉懸空古建築貴州革命文物豐富全占重要位工農紅軍貴州革命遍及全省陸0縣、市留許重要遺址已列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三0處著名遵義議址、黎平議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紅軍四度赤水遺址等紀念民革命先烈舊址鄧恩銘、王若飛、周逸群、曠繼勛烈士故居等外貴州酒文化、茶文化、儺文化、郎德銅鼓文化、西秀雲山屯堡文化等鮮明特色 三.民族文化風格各異貴州民族文化百花園民族節豐富彩全省包括民族村寨內民族風情點四0少數民族節一000規模較苗族、布依族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彝族火節、水族端節、瑤族盤古王節等貴州民族歌舞海洋苗族歌舞飛歌、游歌古歌、酒歌蘆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歌歌聲洪亮氣勢磅礴曲調庄嚴音域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