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淮南王的地理位置

淮南王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9 04:16:19

『壹』 關於漢朝淮南王劉安的介紹

淮南王--劉安

劉安(公元前--前122),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劉長被廢王位,在旅途中絕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封給劉安兄弟三人,劉安以長子身份襲封為淮南王,時年十六歲。

劉安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潛心治國安邦,著書立說。劉安愛賢若渴,禮賢下士,淮南國都壽春成了文人薈萃的文化中心。劉安和眾門客著成《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淮南子》有《內篇》21篇、《外篇》33篇、《道訓》2篇,20餘萬字。又著詩歌《淮南王賦》82篇、《群臣賦》44篇、《淮南歌詩》4篇、《淮南雜星子》19卷、《淮南萬畢術》。內容涉及政治學、哲學、倫理學、史學、文學、經濟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學養生等領域,包羅萬象。這些著作中集中體現了道家思想。

劉安好黃白之術,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術之士煉丹制葯,最著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晉昌、毛被、左吳,號稱「八公」,在壽春北山築爐煉丹,偶成豆腐。劉安因之被尊為豆腐鼻祖,八公山也因此而得名。

劉安的制國思想是「無為而制」,對道家思想加以改進,不循先法,不守舊章,遵循自然規律制定了一系列輕刑薄賦、鼓勵生產的政策,善用人才,體恤百姓,使淮南國出現了國泰民安的景象。

盡管劉安的治國政策得到百姓的擁護,可是在那獨尊儒術的時代,他所奉行的道家思想,屢遭讒言。漢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劉安「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劉安被迫自殺。

http://gladiator1.bokee.com/blog/4569680.html

『貳』 淮南地名的來歷

淮南地名由漢高祖劉邦命名而來。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劉邦封英布為淮專南王,首置淮屬南國,都六(今六安),轄九江、廬江、衡山、豫章4郡。歷史上開始出現」「淮南」這個地名。1950年9月,建縣級淮南市。1952年6月,建立省轄淮南市。

淮南市總面積5571平方千米,轄5個區、2個縣。截至2018年底,總人口為345.6萬人。淮南是中國能源之都 、華東工業糧倉 、安徽省重要的工業城市 、國務院13個較大城市之一 ,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百個宜居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首批試點智慧城市 、中國最佳投資城市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等榮譽。

(2)淮南王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淮南王,是中國古代王爵封號名,以此命名的人物分別有:

「漢朝的英布(又稱黥布)、劉長、劉安、劉喜。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曹邕、司馬允、劉沖、石昭、符生、劉諱、劉子孟、直勒它、高仁光、陳叔彪、拓跋他、拓跋世遵、拓跋宣洪;隋唐時期的李鍔、李茂等。」也有自封王的,如東漢李憲,還有就是根據地理位置封王的,如北魏北齊時。

『叄』 淮南王的淮南封土現今的哪裡

文帝改封城陽王劉喜為淮南王。孝文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淮南國一分回為三:淮南、衡山、廬江答,分別封給劉長的3個兒子,長子劉安繼任淮南王,都壽春。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劉安獲罪自盡,廢淮 南國,復為九江郡,治壽春。西漢時期,市境先後屬淮南國、九江郡所轄,鳳台縣屬沛郡下蔡縣。
東漢時期,市境及鳳台縣均屬九江郡所轄,分屬壽春縣、下蔡縣。漢末,袁術據壽春改設淮南郡。入魏仍稱淮南郡,治壽春。其後,魏文帝先後封其子曹邕及其弟曹彪為淮南王,明帝青龍元年(233年)移治合肥新城。其間,市境及鳳台縣均為淮南郡所轄。西晉初年,淮南郡遷治於壽春,市境為其所轄。永嘉亂起,淮河流域淪為戰亂區,江淮郡縣大批廢弛,北人南遷。東晉咸和初年僑置淮南郡於丹陽郡於湖,市轄境則為僑置的南梁郡。

『肆』 淮南王是誰

「淮南王」,中國古代王爵封號名,以此命名的人物有:漢朝的英布(又稱黥專布)、劉長、劉屬安、劉喜。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曹邕、司馬允、劉沖、石昭、符生、劉諱、劉子孟、直勒它、高仁光、陳叔彪、拓跋他、拓跋世遵、拓跋宣洪;隋唐時期的李鍔、李茂等。也有自封王的,如東漢李憲,還有就是根據地理位置封王的,如北魏北齊時。一般指的是漢代淮南王劉安。淮南王劉安在今安徽省壽縣。

『伍』 漢武大帝中的淮南王地盤今在何處

「淮南王」,中國古代王爵封號名,以此命名的人物有:漢朝的英布內(又稱)、劉容長、劉安、劉喜。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曹邕、司馬允、劉沖、石昭、符生、劉諱、劉子孟、直勒它、高仁光、陳叔彪、拓跋他、拓跋世遵、拓跋宣洪;隋唐時期的李鍔、李茂等。也有自封王的,如東漢李憲,還有就是根據地理位置封王的,如北魏北齊時。一般指的是漢代淮南王劉安。淮南王劉安在今安徽省壽縣。

『陸』 淮南王劉安

劉安(公元前179--前122),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文帝年(公元前172年),劉長被廢王位,在旅途中絕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封給劉安兄弟三人,劉安以長子身份襲封為淮南王,時年十六歲。他才思敏捷,好讀書,善文辭,樂於鼓琴。是西漢知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奉漢武帝之命所著《離騷體》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曾「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集體編寫了《鴻烈》(後稱該書為《淮南鴻烈》或《淮南子》)一書,該書包羅萬象,既有史料價值,又有文學價值。劉安是世界上最早嘗試熱氣球升空的實踐者,他將雞蛋去汁,以艾燃燒取熱氣,使蛋殼浮升。劉安是我國豆腐的創始人。1990年9月15日,安徽淮南市舉辦首屆「中國豆腐文化節」,隆重紀念中國豆腐創始人——西漢淮南王劉安的誕辰和他發明豆腐2100年。

劉安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潛心治國安邦,著書立說。劉安愛賢若渴,禮賢下士,淮南國都壽春成了文人薈萃的文化中心。劉安和眾門客著成《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淮南子》有《內篇》21篇、《外篇》33篇、《道訓》2篇,20餘萬字。又著詩歌《淮南王賦》82篇、《群臣賦》44篇、《淮南歌詩》4篇、《淮南雜星子》19卷、《淮南萬畢術》。內容涉及政治學、哲學、倫理學、史學、文學、經濟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學養生等領域,包羅萬象。這些著作中集中體現了道家思想。在《淮南萬畢術》中就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的記載,據考證「曾青」是指銅的化合物,有的科學工作者認為是銅綠,說法不一。。

劉安好黃白之術,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術之士煉丹制葯,最著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晉昌、毛被、左吳,號稱「八公」,在壽春北山築爐煉丹,偶成豆腐。劉安因之被尊為豆腐鼻祖,八公山也因此而得名。

劉安的制國思想是「無為而制」,對道家思想加以改進,不循先法,不守舊章,遵循自然規律制定了一系列輕刑薄賦、鼓勵生產的政策,善用人才,體恤百姓,使淮南國出現了國泰民安的景象。

盡管劉安的治國政策得到百姓的擁護,可是在那獨尊儒術的時代,他所奉行的道家思想,屢遭讒言。漢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劉安「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劉安被迫自殺。

漢武帝非常欣賞劉安的才情,但他強力推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治思想,卻和劉安推崇的「無為而治」的道家學說南轅北轍,而父親劉長之死更成了劉安心中的一個「死結」。因此,劉安在廣置門客進行「學術研討」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積蓄力量,為有朝一日的謀反做著准備。

不過,和自己的父親一樣,劉安的謀反還沒有來得及實施,便由於門客雷被的告狀,以及門客伍被、孫子劉建的告密而劃上了句號。

在劉安招募的數千門客中,有8個人最具才華,他們分別是蘇非、李尚、左吳、陳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晉昌,這8個人號稱是淮南王府上的「八公」。其中雷被是一位劍藝精湛的劍客,他在與淮南王太子劉遷的一次比試中,失手擊中了劉遷,從此惹怒太子,後來更是被逼得在淮南國里待不下去了。雷被於是向劉安請求:跟隨大將軍衛青去打匈奴。沒想到劉安聽後,反倒認為雷被起了叛心,並將其免了職。心懷怨恨的雷被索性逃出淮南王府,跑到長安城狀告起劉安來。根據漢律,凡阻撓執行天子詔令者,應被判棄市死罪。此時正忙著「削藩」的漢武帝,早已對劉安的所作所為有所耳聞,因此雷被這一狀正好告對了時候,漢武帝順水推舟,剝奪了劉安的封地。

「八公」中的另外一位門客伍被,在得知劉安准備謀反時,曾經多次進行勸阻,但劉安不僅不聽,還總是拿出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成功的例子來反唇相譏。伍被見自己的諫言得不到採納,也決定反戈一擊,將劉安謀反一事密報給了朝廷。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劉安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的孫子劉建又跳了出來,朝自己爺爺的心窩上狠狠地「捅了一刀」。劉建的父親劉不害因為是庶出,很少得到劉安的寵愛,長期心存怨言。此時,他那個「沒長腦袋」的兒子劉建,竟然也跑到了長安城告起狀來。劉建的目的原本是想陷害太子劉遷,讓自己的父親當上淮南王的繼承人。只是他沒有想到,這一狀恰恰將自己的爺爺送上了黃泉路。

如此一來,雷被告狀在前,伍被、劉建告發在後,漢武帝遂派有名的酷吏張湯前來辦案,結果認定劉安謀反屬實。公元前122年(漢元狩元年),漢武帝以劉安「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進入淮南,從劉安家中搜出了准備用於謀反的攻戰器械,和用來行詐而偽造的玉璽金印,自知罪無可赦的劉安被迫自殺,而與他串通一氣的衡山王劉賜聞訊後,也自殺而亡。

漢王朝的創立者高祖劉邦共生有8個兒子,劉安的父親劉長是他最小的一個兒子。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敗亡後,劉邦在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和燕王臧茶等諸侯王的「勸進」下,由「漢王」搖身一變而成了漢王朝的「皇帝」,完成了由秦到漢的歷史性過渡。漢王朝建立後,西漢中央政權與各諸侯王的矛盾很快便浮出水面,各諸侯王紛紛舉兵叛亂。公元前196年7月,淮南王英布率兵反漢,年老體弱的劉邦抱病親率大軍迎戰,並最終將英布擊敗。此後,在大大小小一系列針對諸侯王的平叛戰爭中,劉邦得出了一條「經驗教訓」———各諸侯王之所以會與中央政權離心背德,關鍵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都不姓「劉」。於是,劉邦開始將諸侯王分封給劉氏的宗室子弟,到他於公元前195年去世時,總共有9位劉氏子弟被封為諸侯王,其中劉長「接」了英布的「班」,被父親立為淮南王。淮南國共領有九江、衡山、廬江和豫章4郡,都城在壽春,也就是今天的壽縣。

不過後來歷史的發展卻表明,劉邦總結出的這條「經驗教訓」實在是荒唐透頂得很,被他親自冊封為諸侯王的劉氏子弟,隨著羽翼的豐滿和勢力的膨脹,又很快走上了英布等異姓諸侯王的老路,他們不僅「跨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甚至公然與朝廷分庭抗禮、「叫起板」來。漢文帝即位沒多久,濟北王劉興居便舉兵反叛;公元前174年,被漢文帝劉恆「待以兄弟之禮」的淮南王劉長也起了叛心。

劉長的生母趙姬原是趙王張敖的姬妾,當年劉邦伐秦經過趙國時,趙王將趙姬獻給了劉邦,趙姬在和劉邦一番巫山雲雨之後竟有了身孕。後來張敖叛亂,趙姬受牽連被捕,她在生下劉長後憤而自殺。由於有了這樣的出身,劉長從小便養成了不太正常的心理,在被立為淮南王後,他更是將這種變態的心理發展到了極致,平素為人傲慢,驕橫無比。到漢文帝時,劉邦的兒子們大多已不在人世了,剩下的只有漢文帝和劉長,因此,劉長做起事來更是驕縱妄法,無視朝廷的各種典章制度。比如他因為怨恨大臣辟陽侯當初沒有替生母趙姬辯白,甚至用袖中藏著的一把鐵錐,親手將辟陽侯殺死。劉長不僅在淮南國內不用漢法,而且還自己任命起各級官員來,小小的淮南國,儼然成了不在漢王朝統治下的「世外桃源」。

公元前174年,劉長暗地裡派人與太子奇等勾結,並打算聯合閩越人和匈奴人聯手叛亂。很顯然,像劉長這樣的「公子哥兒」,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並非輕而易舉的事,他的密謀很快便被朝廷發覺,他本人也被捉拿到了京城。漢文帝因念及兄弟之情,並未依法處劉長極刑,而是將他廢爵流放蜀郡。劉長在發配途中絕食而死,年僅25歲,死後被謚為淮南厲王。劉長死後,淮南國被取消,收歸中央管理。

兩年後,漢文帝又想起了劉長這個自殺了的弟弟,越想心裡越不是滋味,便下詔將劉長4個年僅七八歲的兒子都封了侯;到公元前164年,漢文帝再次下詔,將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淮南、衡山和廬江),分別封給劉長的3個兒子,其中長子劉安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出任淮南王。

「死結」帶來的禍端

寄望於幼年便慘遭喪父之痛的劉安能對漢王朝忠心耿耿,這顯然是痴人說夢。事實上,劉安的一生,始終就是在對朝廷的不滿、怨恨和異心頻起之中度過的。

劉安不同於自己驕橫無比的父親,他喜歡交遊賓客,在做淮南王時,他招募的賓客和術士最多時竟達到了幾千人。這些賓客在淮南王府不僅從事講學、煉丹之事,而且還經常與他進行為政、治學以及做人的討論。劉安也不同於一般的皇室子弟,他從小就不太喜歡騎馬、打獵,而是愛好讀書、學藝、彈琴,尤其熱衷於道家黃老之術。由於天資聰明,加上勤奮好學,到漢武帝時,劉安已「流譽天下」,成了國內頗有名氣的學者,在各諸侯王中也享有很高的聲譽。漢武帝對他這位才華出眾的皇叔很是欣賞,曾專門召他來長安撰寫《離騷傳》。據說漢武帝清晨下達了詔令,劉安中午就把《離騷傳》給寫好了,漢武帝看過後連聲稱贊。

然而,盡管漢武帝非常欣賞劉安的才情,但他強力推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治思想,卻和劉安推崇的「無為而治」的道家學說南轅北轍,而父親劉長之死更成了劉安心中的一個「死結」。因此,劉安在廣置門客進行「學術研討」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積蓄力量,為有朝一日的謀反做著准備。

不過,和自己的父親一樣,劉安的謀反還沒有來得及實施,便由於門客雷被的告狀,以及門客伍被、孫子劉建的告密而劃上了句號。

在劉安招募的數千門客中,有8個人最具才華,他們分別是蘇非、李尚、左吳、陳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晉昌,這8個人號稱是淮南王府上的「八公」。其中雷被是一位劍藝精湛的劍客,他在與淮南王太子劉遷的一次比試中,失手擊中了劉遷,從此惹怒太子,後來更是被逼得在淮南國里待不下去了。雷被於是向劉安請求:跟隨大將軍衛青去打匈奴。沒想到劉安聽後,反倒認為雷被起了叛心,並將其免了職。心懷怨恨的雷被索性逃出淮南王府,跑到長安城狀告起劉安來。根據漢律,凡阻撓執行天子詔令者,應被判棄市死罪。此時正忙著「削藩」的漢武帝,早已對劉安的所作所為有所耳聞,因此雷被這一狀正好告對了時候,漢武帝順水推舟,剝奪了劉安的封地。

「八公」中的另外一位門客伍被,在得知劉安准備謀反時,曾經多次進行勸阻,但劉安不僅不聽,還總是拿出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成功的例子來反唇相譏。伍被見自己的諫言得不到採納,也決定反戈一擊,將劉安謀反一事密報給了朝廷。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劉安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的孫子劉建又跳了出來,朝自己爺爺的心窩上狠狠地「捅了一刀」。劉建的父親劉不害因為是庶出,很少得到劉安的寵愛,長期心存怨言。此時,他那個「沒長腦袋」的兒子劉建,竟然也跑到了長安城告起狀來。劉建的目的原本是想陷害太子劉遷,讓自己的父親當上淮南王的繼承人。只是他沒有想到,這一狀恰恰將自己的爺爺送上了黃泉路。

如此一來,雷被告狀在前,伍被、劉建告發在後,漢武帝遂派有名的酷吏張湯前來辦案,結果認定劉安謀反屬實。公元前122年(漢元狩元年),漢武帝以劉安「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進入淮南,從劉安家中搜出了准備用於謀反的攻戰器械,和用來行詐而偽造的玉璽金印,自知罪無可赦的劉安被迫自殺,而與他串通一氣的衡山王劉賜聞訊後,也自殺而亡。

劉安死後,朝廷嚴厲追究此事,因此而受牽連被殺者多達數千人。此後,漢武帝下詔廢除了淮南國,將淮南故地改為九江郡,收歸中央,淮南王宗族至此覆亡。

「無為」的經典之作

淮南王劉安帶著滿腹的怨恨和遺憾,匆匆走上了不歸之路,但這位博學之士卻為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被近代學人梁啟超稱譽為「漢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劃時代巨著《淮南子》。

《淮南子》又被稱為《淮南鴻烈》或《鴻烈》,是劉安在做淮南王時,「招致賓客方士數千人」撰寫而成的。此書雖為多人合作完成,但「為人好書」、「善為文辭」的劉安,則被公認為是名副其實的「主編」,《淮南子》中必定有他親自撰寫的文章,這本書也大體上反映出了他本人的思想。

《淮南子》原為鴻篇巨制,共有「內書」21篇、「外書」33篇和「中書」8卷,全書以道家思想為主軸,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到政治學、哲學、倫理學、史學、文學、經濟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學養生等多個領域,是漢代道家學說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不過令人遺憾的是,流傳至今的《淮南子》僅僅只剩下「內書」21篇了。

《淮南子》吸取了《老子》、《莊子》,特別是《黃老帛書》的思想資料,成為集黃老學說之大成的理論著作,它不僅對「道」、「天人」、「形神」等問題提出了獨特見解,同時又在繼承春秋時的「氣」說與戰國中期稷下黃老之學的「精氣」說的基礎上,提出了「元氣論」的概念和系統的宇宙生成論。作為西漢時期一部影響巨大的社會網路全書,《淮南子》所蘊含的史學研究價值和豐富的精神智慧,仍有待我們後人去進一步挖掘。

另外很有趣的是,明朝羅頎在《物原》中提到前漢書劉安做豆腐的記載。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說:"豆腐之法,始於前漢淮南王劉安。現在在淮南市火車站廣場前還有劉安的騎馬雕像,每年九月有豆腐節。

『柒』 淮南王是什麼成語

淮南王(中國古代王爵封號名)
「淮南王」,中國古代王爵封號名,以此命名的人物專有:漢朝的屬英布(又稱)、劉長、劉安、劉喜。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曹邕、司馬允、劉沖、石昭、符生、劉諱、劉子孟、直勒它、高仁光、陳叔彪、拓跋他、拓跋世遵、拓跋宣洪;隋唐時期的李鍔、李茂等。也有自封王的,如東漢李憲,還有就是根據地理位置封王的,如北魏北齊時。一般指的是漢代淮南王劉安。淮南王劉安在今安徽省壽縣。

『捌』 誰能告訴我淮南王劉安墓在哪裡啊,是在四頂山升仙台什麼位置

由淮南蔡家崗乘18路公交車,票價1.5元。在終點壽縣森林公園下車,向前走大約300米,看到路的右側有一月亮門,上寫「漢淮南王墓」,

『玖』 隋朝的淮南王是誰啊

樓上不懂不抄要胡說,襲陳叔彪是南朝陳的淮南王 不是隋朝的!
你不會是問慕一寬的老爹吧......
隋朝據我所知是沒有淮南王的,這應該是個虛構人物。隋朝只有淮南公主,嫁給了突利可汗。
-------------------------------------
「淮南王」封號始於西漢,有異姓諸侯得之,更有宗室之人受封。今查《二十五史》、《資政通鑒》、《辭海》及有關野史對歷代淮南王進行考證,並就有關歷史予以整理,以窺其發展軌跡。歷史上史實可信的淮南王至少有20位,自封及不願就封、史實不夠充分的「淮南王」7位,合計至少達27位。

具體請見下面的網頁

『拾』 介紹一下淮南王。百度百科就行。

淮南王
網路名片
淮南王「淮南王」封號始於西漢,有異姓諸侯得之,更有宗室之人受封。今查《二十五史》、《資政通鑒》 、《辭海》及有關野史對歷代淮南王進行考證,並就有關歷史予以整理,以窺其發展軌跡。歷史上史實可信的淮南王至少有20位,自封及不願就封、史實不夠充分的「淮南王」7位,合計至少達27位。

、最知名的淮南王——劉安
淮南王墓
人物簡介
劉安(公元前179--前122),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劉長被廢王位,在旅途中絕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來的淮南國(在今壽縣)一分為三封給劉安兄弟三人,劉安以長子身份襲封為淮南王,時年十六歲。 劉安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潛心治國安邦,著書立說。劉安愛賢若渴,禮賢下士,淮南國都壽春成了文人薈萃的文化中心。劉安和眾門客著成《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淮南子》有《內篇》21篇、《外篇》33篇、《道訓》2篇,20餘萬字。又著詩歌《淮南王賦》82篇、《群臣賦》44篇、《淮南歌詩》4篇、《淮南雜星子》19卷、《淮南萬畢術》。內容涉及政治學、哲學、倫理學、史學、文學、經濟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學養生等領域,包羅萬象。這些著作中集中體現了道家思想。 劉安好黃白之術,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術之士煉丹制葯,最著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晉昌、毛被、左吳,號稱「八公」,在壽春北山築爐煉丹,偶成豆腐。劉安因之被尊為豆腐鼻祖,八公山也因此而得名。 劉安的制國思想是「無為而治」,對道家思想加以改進,不循先法,不守舊章,遵循自然規律制定了一系列輕刑薄賦、鼓勵生產的政策,善用人才,體恤百姓,使淮南國出現了國泰民安的景象。 盡管劉安的治國政策得到百姓的擁護,可是在那獨尊儒術的時代,他所奉行的道家思想,屢遭讒言。漢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劉安「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劉安被迫自殺。
人物生平
武帝非常欣賞劉安的才情,但他強力推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治思想,卻和劉安推崇的「無為而治」的道家學說南轅北轍,而父親劉長之死更成了劉安心中的一個「死結」。因此,劉安在廣置門客進行「學術研討」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積蓄力量,為有朝一日的謀反做著准備。 不過,和自己的父親一樣,劉安的謀反還沒有來得及實施,便由於門客雷被的告狀,以及門客伍被、孫子劉建的告密而劃上了句號。 劉安
在劉安招募的數千門客中,有8個人最具才華,他們分別是蘇非、李尚、左吳、陳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晉昌,這8個人號稱是淮南王府上的「八公」。其中雷被是一位劍藝精湛的劍客,他在與淮南王太子劉遷的一次比試中,失手擊中了劉遷,從此惹怒太子,後來更是被逼得在淮南國里待不下去了。雷被於是向劉安請求:跟隨大將軍衛青去打匈奴。沒想到劉安聽後,反倒認為雷被起了叛心,並將其免了職。心懷怨恨的雷被索性逃出淮南王府,跑到長安城狀告起劉安來。根據漢律,凡阻撓執行天子詔令者,應被判棄市死罪。此時正忙著「削藩」的漢武帝,早已對劉安的所作所為有所耳聞,因此雷被這一狀正好告對了時候,漢武帝順水推舟,剝奪了劉安的封地。 「八公」中的另外一位門客伍被,在得知劉安准備謀反時,曾經多次進行勸阻,但劉安不僅不聽,還總是拿出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成功的例子來反唇相譏。伍被見自己的諫言得不到採納,也決定反戈一擊,將劉安謀反一事密報給了朝廷。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劉安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的孫子劉建又跳了出來,朝自己爺爺的心窩上狠狠地「捅了一刀」。劉建的父親劉不害因為是庶出,很少得到劉安的寵愛,長期心存怨言。此時,他那個「沒長腦袋」的兒子劉建,竟然也跑到了長安城告起狀來。劉建的目的原本是想陷害太子劉遷,讓自己的父親當上淮南王的繼承人。只是他沒有想到,這一狀恰恰將自己的爺爺送上了黃泉路。 如此一來,雷被告狀在前,伍被、劉建告發在後,漢武帝遂派有名的酷吏張湯前來辦案,結果認定劉安謀反屬實。公元前122年(漢元狩元年),漢武帝以劉安「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進入淮南,從劉安家中搜出了准備用於謀反的攻戰器械,和用來行詐而偽造的玉璽金印,自知罪無可赦的劉安被迫自殺,而與他串通一氣的衡山王劉賜聞訊後,也自殺而亡。
淮南謀反
漢王朝的創立者高祖劉邦共生有8個兒子,劉安的父親劉長是他最小的一個兒子。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敗亡後,劉邦在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和燕王臧茶等諸侯王的「勸進」下,由「漢王」搖身一變而成了漢王朝的「皇帝」,完成了由秦到漢的歷史性過渡。漢王朝建立後,西漢中央政權與各諸侯王的矛盾很快便浮出水面,各諸侯王紛紛舉兵叛亂。公元前196年7月,淮南王英布率兵反漢,年老體弱的劉邦抱病親率大軍迎戰,並最終將英布擊敗。此後,在大大小小一系列針對諸侯王的平叛戰爭中,劉邦得出了一條「經驗教訓」———各諸侯王之 淮南王陵-前殿中央
所以會與中央政權離心背德,關鍵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都不姓「劉」。於是,劉邦開始將諸侯王分封給劉氏的宗室子弟,到他於公元前195年去世時,總共有9位劉氏子弟被封為諸侯王,其中劉長「接」了英布的「班」,被父親立為淮南王。淮南國共領有九江、衡山、廬江和豫章4郡,都城在壽春,也就是今天的壽縣。 不過後來歷史的發展卻表明,劉邦總結出的這條「經驗教訓」實在是荒唐透頂得很,被他親自冊封為諸侯王的劉氏子弟,隨著羽翼的豐滿和勢力的膨脹,又很快走上了英布等異姓諸侯王的老路,他們不僅「跨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甚至公然與朝廷分庭抗禮、「叫起板」來。漢文帝即位沒多久,濟北王劉興居便舉兵反叛;公元前174年,被漢文帝劉恆「待以兄弟之禮」的淮南王劉長也起了叛心。 劉長的生母趙姬原是趙王張敖的姬妾,當年劉邦伐秦經過趙國時,趙王將趙姬獻給了劉邦,趙姬在和劉邦一番巫山雲雨之後竟有了身孕。後來張敖叛亂,趙姬受牽連被捕,她在生下劉長後憤而自殺。由於有了這樣的出身,劉長從小便養成了不太正常的心理,在被立為淮南王後,他更是將這種變態的心理發展到了極致,平素為人傲慢,驕橫無比。到漢文帝時,劉邦的兒子們大多已不在人世了,剩下的只有漢文帝和劉長,因此,劉長做起事來更是驕縱妄法,無視朝廷的各種典章制度。比如他因為怨恨大臣辟陽侯當初沒有替生母趙姬辯白,甚至用袖中藏著的一把鐵錐,親手將辟陽侯殺死。劉長不僅在淮南國內不用漢法,而且還自己任命起各級官員來,小小的淮南國,儼然成了不在漢王朝統治下的「世外桃源」。 公元前174年,劉長暗地裡派人與太子奇等勾結,並打算聯合閩越人和匈奴人聯手叛亂。很顯然,像劉長這樣的「公子哥兒」,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並非輕而易舉的事,他的密謀很快便被朝廷發覺,他本人也被捉拿到了京城。漢文帝因念及兄弟之情,並未依法處劉長極刑,而是將他廢爵流放蜀郡。劉長在發配途中絕食而死,年僅25歲,死後被謚為淮南厲王。劉長死後,淮南國被取消,收歸中央管理。 兩年後,漢文帝又想起了劉長這個自殺了的弟弟,越想心裡越不是滋味,便下詔將劉長4個年僅七八歲的兒子都封了侯;到公元前164年,漢文帝再次下詔,將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淮南、衡山和廬江),分別封給劉長的3個兒子,其中長子劉安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出任淮南王 「死結」帶來的禍端 寄望於幼年便慘遭喪父之痛的劉安能對漢王朝忠心耿耿,這顯然是痴人說夢。事實上,劉安的一生,始終就是在對朝廷的不滿、怨恨和異心頻起之中度過的。 劉安不同於自己驕橫無比的父親,他喜歡交遊賓客,在做淮南王時,他招募的賓客和術士最多時竟達到了幾千人。這些賓客在淮南王府不僅從事講學、煉丹之事,而且還經常與他進行為政、治學以及做人的討論。劉安也不同於一般的皇室子弟,他從小就不太喜歡騎馬、打獵,而是愛好讀書、學藝、彈琴,尤其熱衷於道家黃老之術。由於天資聰明,加上勤奮好學,到漢武帝時,劉安已「流譽天下」,成了國內頗有名氣的學者,在各諸侯王中也享有很高的聲譽。漢武帝對他這位才華出眾的皇叔很是欣賞,曾專門召他來長安撰寫《離騷傳》。據說漢武帝清晨下達了詔令,劉安中午就把《離騷傳》給寫好了,漢武帝看過後連聲稱贊。 淮南王與豆腐
然而,盡管漢武帝非常欣賞劉安的才情,但他強力推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治思想,卻和劉安推崇的「無為而治」的道家學說南轅北轍,而父親劉長之死更成了劉安心中的一個「死結」。因此,劉安在廣置門客進行「學術研討」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積蓄力量,為有朝一日的謀反做著准備。 不過,和自己的父親一樣,劉安的謀反還沒有來得及實施,便由於門客雷被的告狀,以及門客伍被、孫子劉建的告密而劃上了句號。 在劉安招募的數千門客中,有8個人最具才華,他們分別是蘇非、李尚、左吳、陳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晉昌,這8個人號稱是淮南王府上的「八公」。其中雷被是一位劍藝精湛的劍客,他在與淮南王太子劉遷的一次比試中,失手擊中了劉遷,從此惹怒太子,後來更是被逼得在淮南國里待不下去了。雷被於是向劉安請求:跟隨大將軍衛青去打匈奴。沒想到劉安聽後,反倒認為雷被起了叛心,並將其免了職。心懷怨恨的雷被索性逃出淮南王府,跑到長安城狀告起劉安來。根據漢律,凡阻撓執行天子詔令者,應被判棄市死罪。此時正忙著「削藩」的漢武帝,早已對劉安的所作所為有所耳聞,因此雷被這一狀正好告對了時候,漢武帝順水推舟,剝奪了劉安的封地。 「八公」中的另外一位門客伍被,在得知劉安准備謀反時,曾經多次進行勸阻,但劉安不僅不聽,還總是拿出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成功的例子來反唇相譏。伍被見自己的諫言得不到採納,也決定反戈一擊,將劉安謀反一事密報給了朝廷。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劉安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的孫子劉建又跳了出來,朝自己爺爺的心窩上狠狠地「捅了一刀」。劉建的父親劉不害因為是庶出,很少得到劉安的寵愛,長期心存怨言。此時,他那個「沒長腦袋」的兒子劉建,竟然也跑到了長安城告起狀來。劉建的目的原本是想陷害太子劉遷,讓自己的父親當上淮南王的繼承人。只是他沒有想到,這一狀恰恰將自己的爺爺送上了黃泉路。 如此一來,雷被告狀在前,伍被、劉建告發在後,漢武帝遂派有名的酷吏張湯前來辦案,結果認定劉安謀反屬實。公元前122年(漢元狩元年),漢武帝以劉安「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進入淮南,從劉安家中搜出了准備用於謀反的攻戰器械,和用來行詐而偽造的玉璽金印,自知罪無可赦的劉安被迫自殺,而與他串通一氣的衡山王劉賜聞訊後,也自殺而亡。 劉安死後,朝廷嚴厲追究此事,因此而受牽連被殺者多達數千人。此後,漢武帝下詔廢除了淮南國,將淮南故地改為九江郡,收歸中央,淮南王宗族至此覆亡。
「無為」的經典之作
淮南王劉安帶著滿腹的怨恨和遺憾,匆匆走上了不歸之路,但這位博學之士卻為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被近代學人梁啟超稱譽為「漢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劃時代巨著《淮南子》。 《淮南子》又被稱為《淮南鴻烈》或《鴻烈》,是劉安在做淮南王時,「招致賓客方士數千人」撰寫而成的。此書雖為多人合作完成,但「為人好書」、「善為文辭」的劉安,則被公認為是名副其實的「主編」,《淮南子》中必定有他親自撰寫的文章,這本書也大體上反映出了他本人的思想。 《淮南子》原為鴻篇巨制,共有「內書」21篇、「外書」33篇和「中書」8卷,全書以道家思想為主軸,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到政治學、哲學、倫理學、史學、文學、經濟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學養生等多個領域,是漢代道家學說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不過令人遺憾的是,流傳至今的《淮南子》僅僅只剩下「內書」21篇了。 《淮南子》吸取了《老子》、《莊子》,特別是《黃老帛書》的思想資料,成為集黃老學說之大成的理論著作,它不僅對「道」、「天人」、「形神」等問題提出了獨特見解,同時又在繼承春秋時的「氣」說與戰國中期稷下黃老之學的「精氣」說的基礎上,提出了「元氣論」的概念和系統的宇宙生成論。作為西漢時期一部影響巨大的社會網路全書,《淮南子》所蘊含的史學研究價值和豐富的精神智慧,仍有待我們後人去進一步挖掘。 另外很有趣的是,明朝羅頎在《物原》中提到前漢書劉安做豆腐的記載。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說:"豆腐之法,始於前漢淮南王劉安。
編輯本段淮王魚
簡介
「淮王魚」是我國珍貴食用魚類,入饌鮮美勝過遠近馳名的淮河鯉魚,素有「淮上筵席之珍」的美譽。「淮王魚」又叫鰉魚,學名「長吻」,肉質細膩,富有營養價值。只因西漢時期的淮南王劉安最愛食此魚,人們便送它一個「淮王魚」的別稱。 劉安在壽春(今壽縣)為政清廉,頗有聲望。有一天他巡遊黑龍潭,正碰上當地一家佟姓財主娶小老婆。佟財主趁機把劉安請到家裡以盛宴款待王爺。滿桌盡是雞鴨肉蛋,可是劉安偏偏想吃當時很有名氣的鮮嫩清香的「八公山豆腐」。這還真難住了佟財主。哪想到菜上五味,酒過三巡時,忽聽門子來報有人獻豆腐來了。
典故由來
淮南王大喜,忙喚進來。只見一個白發如霜,挽褲赤腳的老漁民端上一碗香氣撲鼻的白湯,並不像豆腐。劉安一嘗,覺得又像豆腐,只是味道更鮮美。他一邊連說「好吃,好吃」,一邊吩咐重賞銀子。參加盛宴的人,無不驚奇呢。可是漁翁不要銀子,而要申訴冤情。原來,老人世代在淮河上打魚。他身邊只有一個小女玉春,長得花一樣可愛,就快要與捕魚的小伙耿成成婚了。不料這個佟財主起了歹心,硬是搶走了玉春。耿成去佟府要人,也被打得死去活來。這時,坐在一旁的佟財主不等漁翁說完,就喊:「王爺,這個老刁民端來的是魚,卻冒充豆腐欺騙王爺!該治他不敬之罪呀。」因為這魚實在太鮮美,劉安只是不住地吃,也不理佟財主。過一會兒才問:「這魚是你捕的?在哪兒捕的?」老頭兒說:「懇求王爺放了我的孩子,我請王爺到黑龍潭邊,親眼看我捕魚。」 劉安立時吩咐放出玉春和耿成,狠狠懲罰了佟老財,又跟著老漁翁來到黑龍潭邊。老漁翁從潭中起出一張木床,在木床的草窩里藏著成群肥嫩嫩的魚。他說:「此魚棲於水底,喜歡鑽洞,故用此法來捕。」淮南王劉安聽了,吩咐把殘害漁民的佟惡霸,推下黑龍潭喂魚,並讓耿成和玉春成了家。此後,兩夫妻每月都捕魚送給王爺。劉安常在宴客中稱道此魚味美無比。此後,人們就把此魚稱為「淮王魚」了。「淮王魚」有「鮮、嫩、滑、爽」四大特點。清蒸、白煮、紅燒、片炒無不美妙。清蒸更佳,肉質有如豆腐般細膩,汁水如雞湯般鮮美,真是別具風味。
製作方法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