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酒泉自然地理環境

酒泉自然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19 02:42:51

A. 運用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理說明酒泉周邊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少的原因

1.遠離遠離海洋,深居內陸,降水少,氣候乾旱。
2.深居內陸,晴天多,緯度高,氣溫高。版蒸發量大。水權分被蒸干剩下的都是鹽鹼物,所以,鹽分特別高。
3.由於氣候環境原因,所以這里生物生長不好,所以這里土地貧瘠,有機質含量少。
4.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說明的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引起其他因素的變化。

B. 關於酒泉的地理知識

酒泉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得名於「城下有泉,其水若酒」,是「敦煌藝術的故鄉」內,是「容中國航天的搖籃」,現轄肅州區、安西縣、金塔縣、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和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並代管玉門市和敦煌市兩個縣級市,轄區總面積近20萬平方公里,南為祁連山脈,北為戈壁灘,中為盆地地形,氣候乾旱多風沙。

山脈、盆地、戈壁、冰川、綠洲,是構成了酒泉西北風光的重要元素,祁連山峰巒疊嶂,橫亘連綿,4000米以上冰雪積年,冰川漫布;戈壁礫漠廣闊浩翰,漫無邊際,黑色礫石古老迷人,海市蜃樓乍現漠原;山間盆地毗連成片,平原綠洲,碧波溪流,自然風光奇異瑰麗。

C. 酒泉地理要素特徵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地形(岩石、地貌)、水文(地表及地下徑流、濕地)專、屬土壤、生物等等。
社會地理要素包括:行政、工業、農業、經濟、交通、人口等等。
酒泉的地理要素:
1.自然要素:
氣候:地處西北地區西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降水少,日照時間長,多大風,氣溫年較差大,蒸發量較大;
地形:地處祁連山北坡的河西走廊
水文:河流欠發育,多為內流河,河流流量較小,河流補給以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為主,受地勢影響地表和地下徑流流向多自南向北。
土壤:以沙土為主。
生物:受氣候影響,生物量較少,以耐旱植物為主。
2.社會要素:
行政:地處甘肅省西北部,屬甘肅省地級市。
工業:新能源產業(光能、風能豐富)、航天工業、鋼鐵工業為主。
農業:圍繞灌溉農業發展果蔬業、糧食種植、特色農業等。畜牧業也佔有一定地位。
交通:自古為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如今蘭新鐵路、蘭新高鐵經過,便於聯系內地與邊疆。

D. 甘肅酒泉的地理位置

酒泉地區位復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制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東經93°~103°,北緯38°~43°。酒泉市位於東經98°20』~99°18』,北緯39°10』~39°59』之間。東與高台縣接壤,南依祁連山與肅南裕固族鄰。東西長104公里,南北寬84公里,面積3349平方公里。東接張掖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國。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總面積19.1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面積的42%。全市共轄肅州、玉門、敦煌、金塔、瓜州、肅北、阿克塞7縣市區,市人民政府駐肅州區。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肅州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全市有漢、蒙古、哈薩克、回等24個民族,總人口近100萬人。這里是古絲綢之路黃金地段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一片充滿神奇魅力和無限生機的熱土。

E. 酒泉環境怎麼樣啊

酒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輝煌的歷史文化為酒泉留下了豐厚的資源。純朴、勤勞的人民也為酒泉創造了解優越的經濟、文化環境,集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形成了特有的三大資源優勢:
一是豐饒富庶、開發便利的水利的水土資源。全區有發源於祁連山冰川積雪區的三大河系、16條河流,地表水年徑流量33億立方米,其中可供工農業開發的27億立方米。地下水總補給量29.7億立方米,可開采利用的水能蘊藏量22萬千瓦解。總耕地面積226萬畝,森林81萬畝,草原6689萬畝,還有宜農宜林荒地478萬畝。
二是得天獨厚、儲量豐富的礦產資源。全區礦藏種類多,儲量大,品們高。已探明的5個成礦帶共有礦點572處,其中經國家地礦部門勘察認定,構成礦床的92處,礦種48類,均分布在走廊南北的山脈中。金屬礦藏主要有金、銀、銅、鐵、鉛、鋅、錳、鎢、鉻等,其中位於肅北縣塔爾溝的鎢礦儲量居亞洲第一,大道爾吉鉻礦儲量居全國第三,黃金開采量居甘肅省首們。非金屬礦藏主要有石油、石棉、菱鎂、螢石、芒硝、煤炭、大理石、花崗岩等。其中石棉儲量居全國第三,菱鎂儲量居甘肅省第一。石油資源也十分豐富,是全國最早開發的石油工業基地。
三是絢麗多姿、聞名遐邇的旅遊資源。全區境內遺存著大量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勝跡。已查明的文物景點有1153個,其中國家級文物景點14處。省級208處。目前,已開發利用98處。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矗立千年的陽關、玉門關,神奇的鳴沙山、月牙泉,別具一格的民谷游、廟會、狩獵等旅遊項目,吸引著海內外旅遊觀光者,是古絲綢之路上旅遊黃金地段。
由於該區地處亞歐內陸地區,獨特的自然生態形成了四大優越的環境:
一是農業開發環境優越。全區海拔1100—1500米,年日照時數3033—3316小時,年平均氣溫3.9—9.3℃,晝夜溫差13.9—16.4℃,有效積溫1755—3611℃,平均無霜期118—159天,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適合發展農牧業。耕地大部分由雪山融水自流灌溉,農田水利設施成龍配套,農作物產量高,品質好。目前已種植糧食局、棉、油品種500個,林果、蔬菜品種300多種,養殖農畜、家禽20多種,魚類十幾種。其中錦豐梨、早酥梨、鳴山大棗、李廣杏等瓜果品種被評為部優、省優產品。全區已建成全國、全省商品糧棉基地、瓜果蔬菜基地和畜牧業基地。這里還是全國重要的玉米繁種基地,是全國三大對外瓜菜制種基地中最具優勢的地區之一,先後與美國、日本、德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制種,具有良好的國際信譽。
二是基礎設施條件優越。全區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蘭新鐵路、312國道橫貫東西,215國道通達南北,是新亞歐大陸橋的必經通道。干線公路與縣鄉公路相配套的公路網路覆蓋全境。境內的敦煌機場、嘉峪關機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機場、酒泉下河清機場與全國各大城市通航,並提供旅遊包機服務。全區長話、市話全部程式控制化,農村電話基本實現自動化,形成了以程式控制交換為主體,以光纜、微波數字傳輸、移動通信、數據通信內容,功能齊全、方便快捷、靈活高效的郵電通信網。境內有4個火電廠和27個小型水電站,總裝機29.2萬千瓦,年發電20億瓦。區內電網通過永嘉330千伏輸電系統,與西北大電網聯為一體,電力供應充裕。在建的甘肅酒泉風電基地是我國規劃建設的第一座千萬千瓦級風電示範基地。自2009年8月8日一期工程開工以來,風電基地各項建設進展順利,預計年內風電裝機容量將突破200萬千瓦。
三是周邊經濟環境優越。境內和周邊分布著玉門石油管理局、酒泉鋼鐵公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青海石油管理局後勤基地等中央(省屬)大中型企業,實力雄厚,技術密集,人才薈萃,市場巨大。另外,全區內地通往新疆的必經之路,與新開發的吐哈油田相望,南邊與青海經濟重鎮格爾木及柴達木盆地相連,北邊通過馬鬃山口岸與蒙古國通商。這些頗具優勢的企業和經濟區域,既是全區工農業產品的區大市場,同時也對全區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強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四是自身的經濟環境優越。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全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猛、成果卓著,實現了從貧困、溫飽、小康的三個大的飛躍。2001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完成82.2億元,增長12.5%,其中第一產業18.4億元,第二產業36億元,第三產業27.8億元;人均GDP達到1035美元。作為基礎產業的農業穩步發展,200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28.41億元,糧食總產量達24.1萬噸,畝產達575.5公斤,棉花總產量達153萬擔,水果產量達11.19萬噸,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14元。全區七個縣市全部基本實現了小康目標,走在全省小康建設的前列。工業持續發展,地方工業體系初步形成,2001年轄區內全部工業總產值達104億元,工業增加值達27.8億元。第三產業發展迅速,旅遊業的「龍頭」作用日益明顯,經濟增長方式逐步轉向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市場商品充裕、物價平穩、購銷兩旺。2001年全區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8.7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26億元;全轄區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136.75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90億元,人均儲蓄9000元。

F. 酒泉的地理位置

酒泉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
甘肅省名「肅」字由來地。東接張掖市和內蒙古自治區,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接蒙古國。

G. 酒泉市怎麼樣啊各個方面

市情概況
酒泉地區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東經93°~103°,北緯38°~43°。酒泉市位於東經98°20』~99°18』,北緯39°10』~39°59』之間。東與高台縣接壤,南依祁連山與肅南裕固族鄰。東西長104公里,南北寬84公里,面積3349平方公里。東接張掖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國。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總面積19.1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面積的42%。全市共轄肅州、玉門、敦煌、金塔、瓜州、肅北、阿克塞7縣市區,市人民政府駐肅州區。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肅州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全市有漢、蒙古、哈薩克、回等24個民族,總人口近100萬人。這里是古絲綢之路黃金地段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一片充滿神奇魅力和無限生機的熱土。
酒泉,山脈連綿,戈壁浩瀚,盆地毗連,構成了雄渾獨特的西北風光。既有銀妝素裹的冰川雪景,也有碧波溪流的平原綠洲,還有沙漠戈壁的海市蜃樓。這別具一格的風光勝景,不但是一個令人嚮往的觀光樂園,而且表現著酒泉大地生態環境的個性特點和自然地理特徵,成為了解酒泉山山水水和學習生態環境變化規律的課堂,對戈壁明珠——酒泉綠洲缺少了解的人們,在這里會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享受到獲取新知識的快樂。
在這里享受到最重要的新知識之一,就是在酒泉熱土上由於大自然的運動和人類的活動,創造了奇異瑰麗的自然美景和雄偉壯麗的建築工程(人文景觀)。這些文化和自然遺產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和歷史條件下產生,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成了人類的共同責任。由此,使我們想起了1972年在巴黎召開的第17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86年以來,經我國政府有關部門的努力,世界遺產委員會就先後將我國列入遺產名錄,從而大大提高了遺產所在地之一的酒泉地區的知名度。尤為使人慶幸的是,酒泉人一向把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要領結合在一起,打破了長期以來認為互相對立的觀念。
酒泉大地的自然環境,不能決定這片土地的歷史命運,但它本身對歷史命運,卻不能不產生重大影響。
酒泉人,曾經創造了輝煌的歷史文化,為古代亞、歐地區民間的聯系、交往,為絲綢之路的存在、發展、繁榮、興旺,也曾做出特殊的貢獻,付出過種種犧牲。在這片土地上,曾經演出了一幕幕扣人心弦、攝人魂魄的歷史話劇。那麼,這一切和它們曾藉以展開的歷史舞台,究竟是什麼樣的?具有怎樣的特徵呢?請看下面的敘述。
酒泉雄奇壯美的自然景觀,不僅使這里山河壯麗,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而且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輝煌的歷史留下了豐厚的積淀。
酒泉人在浩漠奇山裡創造了新時代壯美畫卷:酒泉大地擁有15萬公頃耕地、466.3萬公頃牧草地。在48個礦種的572處礦床中,舉世無雙的礦產令人驚心羨慕,其中塔爾溝鎢礦為亞洲第一大鎢礦,老君廟則是我國最早的天然石油基地,黑溝鐵礦被酒泉的鐵山精神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並與酒鋼之魂一齊寫在了共和國的工業史冊上。
酒泉的自然風貌具有無窮的魅力。莽莽黑戈壁灘上的每塊石頭,都能講出一個故事。無邊無際的黑色礫石,不知是烈日還是古戰場的烽火燒焦了它,放射出古老而又迷人的靈光。天無飛鳥,地無草木的金色沙粒上,柔和流暢的線條,如凝固的泥浪,流向天際。且不說三危山、鳴沙山、月牙泉之神、之奇、之美,僅宰吾結勒之頂的現代冰川就足以使人留戀忘返。這里一個個水晶石般的世界,使含情的綠洲被古老的絲綢之路連在一起,似一串綠寶石掛在大戈壁坦盪的胸前。
酒泉地區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東連張掖,西鄰新疆,南連青海,北界內蒙古和蒙古國。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總面積19.1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面積的42%。全區共轄酒泉、玉門、敦煌三市和金塔、安西、肅北、阿克塞四縣,地區行署駐酒泉市。全區有漢、蒙古、哈薩克、回等24個民族,總人口100萬人。這里是古絲綢之路黃金地段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一片充滿神奇魅力和無限生機的熱土。
夏、商、周、春秋戰國到秦,古老的西、氐、月氏、烏孫、匈奴等游牧民族先後在這里游牧狩獵,互爭雄長。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派遣驃騎馬將軍霍去病兩次出擊河西,大敗匈奴後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據兩關」(酒泉、武威、張掖、敦煌、陽關、玉門關),修長城,設亭障,移民屯田,發展農耕,開通絲路,掀開了這里開拓發展的新篇章。從此,在這片神奇的綠洲上,孕育發展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關隘要塞、長城烽燧、大漠駝鈴、畫工青燈、石窟佛陀,悲壯的征戰、開拓的艱辛、傳奇的故事、豪邁的詩篇,構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歷史畫卷,各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張騫「鑿空西域」後,這里成為漢朝經營河西、開拓西域的重要基地和戰略前哨。綿延起伏的漢、明長城,立守千年的陽關、玉門關、肩水金關,為雄偉的長城文化增添了濃重的一筆。兩漢、魏晉、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延伸、擴展、繁榮,作為「華所交」之地,這里成為東方與西方經濟、文化、藝術交流的必經通道和重要中轉站,為促進中西兩大文明的廣泛交流,互相吸納,共同發展發揮了重要而獨特的作用。全區境內分布著一千餘個獨具魅力的西部文化勝跡。以莫高窟、榆林窟為代表的古代石窟藝術;以瓜州城、橋灣城區、玉門關、陽關、漢、明長城及100餘座烽燧為代表的古長城、關隘遺址;以酒泉鍾鼓、白馬塔、金塔為代表的古建築藝術;以敦煌祁家灣、酒泉下河清等為代表的古墓群遺址,加上火燒溝文化遺址、趙家水磨道遺址以及被譽為本世紀文史資料第五大發現的「懸泉置」遺址等,都向人們追述著酒泉地區昔日的風采。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輝煌的歷史文化為酒泉留下了豐厚的資源。純朴、勤勞的人民也為酒泉創造了解優越的經濟、文化環境,集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形成了特有的三大資源優勢:
一是豐饒富庶、開發便利的水利的水土資源。全區有發源於祁連山冰川積雪區的三大河系、16條河流,地表水年徑流量33億立方米,其中可供工農業開發的27億立方米。地下水總補給量29.7億立方米,可開采利用的水能蘊藏量22萬千瓦解。總耕地面積226萬畝,森林81萬畝,草原6689萬畝,還有宜農宜林荒地478萬畝。
二是得天獨厚、儲量豐富的礦產資源。全區礦藏種類多,儲量大,品們高。已探明的5個成礦帶共有礦點572處,其中經國家地礦部門勘察認定,構成礦床的92處,礦種48類,均分布在走廊南北的山脈中。金屬礦藏主要有金、銀、銅、鐵、鉛、鋅、錳、鎢、鉻等,其中位於肅北縣塔爾溝的鎢礦儲量居亞洲第一,大道爾吉鉻礦儲量居全國第三,黃金開采量居甘肅省首們。非金屬礦藏主要有石油、石棉、菱鎂、螢石、芒硝、煤炭、大理石、花崗岩等。其中石棉儲量居全國第三,菱鎂儲量居甘肅省第一。石油資源也十分豐富,是全國最早開發的石油工業基地。
三是絢麗多姿、聞名遐邇的旅遊資源。全區境內遺存著大量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勝跡。已查明的文物景點有1153個,其中國家級文物景點14處。省級208處。目前,已開發利用98處。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矗立千年的陽關、玉門關,神奇的鳴沙山、月牙泉,別具一格的民谷游、廟會、狩獵等旅遊項目,吸引著海內外旅遊觀光者,是古絲綢之路上旅遊黃金地段。

H. 運用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來描述酒泉及附近各地區各地理要素的特徵

這種題目需要先列定義,然後從氣候土壤地形水源植被資源幾個方面回答。地理自然環境中的回各要答素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和相互影響的整體。酒泉位於我國西北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乾旱降水少,晝夜溫差大;地表徑流少,多內流河湖;酒泉在河西走廊,地形以山地為主,有狹窄的河谷平原;植被以荒漠,荒漠草原,草原為主;自然資源豐富,有色金屬資源儲量大,種類多。

I. 酒泉屬於A黃土高原B雲貴高原C青藏高原D內蒙古高原

酒泉
酒泉,山脈連綿,戈壁浩瀚,盆地毗連,構成了雄渾獨特的西北風光。既有銀妝素裹的冰川雪景,也有碧波溪流的平原綠洲,還有沙漠戈壁的海市蜃樓。這別具一格的風光勝景,不但是一個令人嚮往的觀光樂園,而且表現著酒泉大地生態環境的個性特點和自然地理特徵,成為了解酒泉山山水水和學習生態環境變化規律的課堂,對戈壁明珠——酒泉綠洲缺少了解的人們,在這里會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享受到獲取新知識的快樂。
在這里享受到最重要的新知識之一,就是在酒泉熱土上由於大自然的運動和人類的活動,創造了奇異瑰麗的自然美景和雄偉壯麗的建築工程(人文景觀)。這些文化和自然遺產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和歷史條件下產生,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成了人類的共同責任。由此,使我們想起了1972年在巴黎召開的第17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86年以來,經我國政府有關部門的努力,世界遺產委員會就先後將我國列入遺產名錄,從而大大提高了遺產所在地之一的酒泉地區的知名度。尤為使人慶幸的是,酒泉人一向把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要領結合在一起,打破了長期以來認為互相對立的觀念。
由於受到上述要領的啟迪,我們在介紹酒泉概況時,既抓住自然概況,又不放鬆區域開發和環境背景的闡述,力圖使自然與文化遺產融合在一起。
酒泉大地的自然環境,不能決定這片土地的歷史命運,但它本身對歷史命運,卻不能不產生重大影響。
酒泉人,曾經創造了輝煌的歷史文化,為古代亞、歐地區民間的聯系、交往,為絲綢之路的存在、發展、繁榮、興旺,也曾做出特殊的貢獻,付出過種種犧牲。在這片土地上,曾經演出了一幕幕扣人心弦、攝人魂魄的歷史話劇。那麼,這一切和它們曾藉以展開的歷史舞台,究竟是什麼樣的?具有怎樣的特徵呢?請看下面的敘述。
酒泉雄奇壯美的自然景觀,不僅使這里山河壯麗,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而且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輝煌的歷史留下了豐厚的積淀。
酒泉人在浩漠奇山裡創造了新時代壯美畫卷:酒泉大地擁有15萬公頃耕地、466.3萬公頃牧草地。在48個礦種的572處礦床中,舉世無雙的礦產令人驚心羨慕,其中塔爾溝鎢礦為亞洲第一大鎢礦,老君廟則是我國最早的天然石油基地,黑溝鐵礦被酒泉的鐵山精神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並與酒鋼之魂一齊寫在了共和國的工業史冊上。
酒泉的自然風貌具有無窮的魅力。莽莽黑戈壁灘上的每塊石頭,都能講出一個故事。無邊無際的黑色礫石,不知是烈日還是古戰場的烽火燒焦了它,放射出古老而又迷人的靈光。天無飛鳥,地無草木的金色沙粒上,柔和流暢的線條,如凝固的泥浪,流向天際。且不說三危山、鳴沙山、月牙泉之神、之奇、之美,僅宰吾結勒之頂的現代冰川就足以使人留戀忘返。這里一個個水晶石般的世界,使含情的綠洲被古老的絲綢之路連在一起,似一串綠寶石掛在大戈壁坦盪的胸前。
甘肅地處黃河上游,位於我國地理中心。座標在東經92°13』~108°46』,北緯32°31』~42°57』之間。酒泉地區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東經93°~103°,北緯38°~43°。東接張掖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國。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總面積19.1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面積的42%。全市共轄肅州、玉門、敦煌、金塔、安西、肅北、阿克塞7縣市區,市人民政府駐肅州區。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肅州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全市有漢、蒙古、哈薩克、回等24個民族,總人口近100萬人。這里是古絲綢之路黃金地段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一片充滿神奇魅力和無限生機的熱土。
酒泉市位於東經98°20』~99°18』,北緯39°10』~39°59』之間。東與高台縣接壤,南依祁連山與肅南裕固族鄰。東西長104公里,南北寬84公里,面積3349平方公里。
酒泉市地勢南高北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南部祁連山地是一系列3000~5000米的高山群,峰巒迭嶂,陡峻高拔。自東而西有祁連主峰、討賴山、大雪山、野馬山、阿爾金山、黨河南山、賽什騰山。南部海拔4000米以上漸漸進入凍土區,終年積雪冰封,有現代冰川分布,是本區河流發源地。山間有盆地,較大的有蘇干湖盆地、石包城盆地、昌馬堡盆地,以及許多溝谷小盆地。本區中部是河西走廊的一部分,亦是農業精華之地。自嘉峪關隆起帶分界,以東是酒泉、金塔盆地,以西是安(西)、敦(煌)、玉(門)盆地。酒泉盆地海拔1350-1500米。盆地南部是祁連山山前傾斜平原的一部分,海拔略高,約1500-1800米,向東北漸次降低,到夾山子北側為1340米左右。夾山以北的扇形沖積積平原帶,南起夾山北翼,海拔1400米,北迄北山南翼,海拔1200米,是謂金塔盆地。黑河自天成切割北山,蜿蜒以至東北,在鼎新形成河谷平原,山地海拔1300米以上,平原1100~1200米,是謂鼎新盆地。安、敦、玉盆地是疏勒河流域的廣闊沖積平原,由一系列大小盆地和平原組成。自東而西有赤金盆地(海拔1700米);花海盆地(海拔1200米);玉門鎮平原(海拔1400米);布隆吉平原(海拔1300米);踏實盆地(海拔1080米);安西三角洲平原(海拔1170米);西湖盆地(海拔1080米);敦煌平原(海拔1100米)以及古玉門關外的平原窪地等,海拔1000米以下。
北部系廣闊礫漠,即礫質和沙質戈壁區,緊接北山。北山為阿拉善台塊的一部分,范圍廣大,統稱馬鬃山,海拔1500-2000米,馬鬃山主峰2583米。由於氣候乾燥,長期風化,山體剝蝕表面呈現碎礫石狀。在強風和洪積作用下,部分山體已準平原化。
酒泉市地處祁連山北麓的緩坡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三面環山,形成酒泉盆地。全境以灰漠鈣土和灰棕漠鈣土為主,南部沿祁連山由各山口形成若干較高的沖積扇,造成新地、紅山、金佛寺、豐樂、清水、屯升等綠洲。各綠洲間為洪漫灘及礫石灘。東部為古代淤積的乾旱沙漠和風蝕殘丘。北部和中部為山水河和泉水河交織形成的綠洲,地表較平坦。西部為礫石戈壁邊緣。
酒泉市城區處於洪積扇和沖積平原之間,海拔1449米左右。
酒泉市地處阿爾金山東段和祁連山西段以當金山口為界。阿爾金山主峰高達5798米。祁連山脈山體龐大,有數條平行高峻的山嶺。自西北而東南有野馬山、大雪山、討賴南山、沙果林那穆吉木嶺、野馬南山、疏勒南山、黨河南山、野牛脊山、察汗鄂博圖嶺、喀克吐蒙克、土爾根達坂山、賽什騰山。主要山脈均在4000米以上。4500米為雪線,終年積雪,有現代冰山分布。疏勒南山的宰吾結勒(團結峰)海拔5808米,為區內最高峰。山間有蘇干湖、石包城、昌馬盆地。北部的馬鬃山(北山)由數列低山殘丘組成,海拔多在1400-2400米之間。
境內河流,分疏勒河、黑河、哈爾騰河三大水系,均發源於南山冰川積雪區。自東而西是:黑河尾部自天成以北入鼎新,跨本區最東沿。其餘河流依次為:酒泉市的馬營河、觀山河、紅山河、豐樂河、洪水壩河、北大河(討賴河),是主要灌溉水源。城北有臨水河、清水河、依靠地下潛流溢滲在面,形成無數泉溪匯集成河,引以灌溉。全市依水源條件,自然的劃分為洪水區和泉水區。金塔有北大河入鴛鴦池水庫灌溉金塔盆地;玉門市白楊河、赤金河、蔬勒河。前二河灌溉玉門鎮以東土地,疏勒河灌溉玉門鎮以西土地;安西居疏勒河中下游,另有榆林河灌溉踏實盆地;敦煌有黨河,流至北湖與疏勒河匯合後注入哈拉湖。一般情況下,疏勒河無水入境,故黨河系為敦煌市的唯一灌溉水源。以上諸河,年徑流量約32.23億立方米。因氣候原因,來水量各時期懸殊,水量不穩。每年7-10月份是豐水期,枯水期甚長。5、6兩月水量回升迅速,與農業的豐歉緊密相關。
本區屬大陸性乾旱氣候,乾燥寒冷,降水奇缺。從東到西海拔1500-1100米,年均溫3.9℃~9.3℃,無霜期127~158天。夏季乾熱而較短促,冬季寒冷而較漫長,但春季升溫迅速。
酒泉地區南部山地屬高寒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4°~6℃,走廊地帶屬溫帶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約5℃~9℃。年日照總時數達3300多小時,日照百分率為75%。降水量由南向北遞減,祁連山地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酒泉為84毫米,北部馬鬃山地為39毫米,蒸發量較大,多在2000-4000毫米之間。
疏勒河流域地處內陸,位於酒泉地區西部,屬於典型大陸性氣候,海拔高度170-1900米。總的氣候特點是降水少(是我國、甘肅省雨量最少的地區之一),蒸發量大(是甘肅省蒸發量最大的地區),日照長,晝夜溫差顯著,夏季炎熱,冬季寒冷,乾旱多風(安西素有「世界風庫」之稱)。流域降水集中在6、7、8月份,流域以玉門鎮、安西縣計算,年蒸發量為年降水量的45.7—64.2倍。最大凍土深度116—150厘米。年平均風速2.7—4.2米/秒,最大風速20—34.5米/秒。
酒泉市屬半沙漠乾旱性氣候,其特點為氣候乾旱降水少,蒸發強烈日照長,冬冷夏熱溫差大,秋涼春旱多風沙。氣溫:常年最高溫度℃,最低為零下31.6℃,年均溫7.9℃,晝夜溫差大。風向:全年主導風向是西南風,其次是東風和西北風。最大風速26米/秒,平均風速2.3米/秒。雨量:年平均降雨量84毫米,最大降雨量158毫米,集中在6-10月,年平均降雨日數62天。年平均蒸發量2141.4毫米,超過降雨量27.3倍。相對濕度:最高56%,年平均46%。積雪:最大積雪深度為14毫米。冰凍:最冷時凍土深度為1.32米,冰凍期一般在11月至次年4月。日照: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056.4小時,日照百分率平均69%,10月份多達78%。
酒泉地區是我國西部土地開發利用最早的區域之一。
先秦時,這里稱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漢以前,上古為羌戎所居,羌、戎為這里土著居民,羌族指月支,烏孫即「戎」的轉音。三危地與三危山有很大區別,三危山是敦煌一帶的一座山體,三危地則是以三危山而得名的一個廣大地名,包括今新疆羅布泊以東、蔬勒河以西地域,不局限於以後所稱的州、郡區劃范圍。由此看出三危地並不包括今酒泉市。實際上,最早烏孫原住張掖以西靠祁連山一帶,月氏住張掖以東河西地區,到奴隸社會階段,整個河西方被月氏獨占。到漢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匈奴迫月氏大部分退出河西,遷徙到伊梨河上游一帶,征服了那裡的塞種人,留居下來,史稱「大月氏」,而留在敦煌、祁連間的,史稱「小月氏」。自此,直到西漢中期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五十多年間,酒泉一帶為匈奴族駐牧地,故又稱匈奴右地。
無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進軍河西,這年秋天打垮了渾邪王,把匈奴殘部追逐到玉門關外,西漢王朝交中原幾十萬人遷來河西酒泉等地居耕,於是這里的文明昌盛開始了新的一頁。距今2109年前的西漢中期,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此時,漢朝設立酒泉郡,就是以泉名為郡名的。而《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前111年)可能是設置敦煌縣的時間,而不是置郡的時間,因此,不能把置敦煌縣的時間定為建郡的時間。不過酒泉縣與酒泉郡卻同時建於西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當時不叫酒泉縣而稱「祿福縣」,為郡的駐地。直到西晉惠帝元康五年(公元295年),改祿福為「福祿」。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始置酒泉縣,肅州的名稱開始應用。
從西漢設置酒泉郡,到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均稱酒泉郡,長官稱太守,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酒泉鎮長官稱鎮軍,仁壽二年(公元602年)起,撤郡,僅存州、縣兩級,改酒泉鎮為肅州,州的長官為剌史。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酒泉地方屬吐蕃(中國古代藏族政權名稱),並建「肅州千戶府」,至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2年)的88年中,均被吐蕃所據。唐末至五代(公元907-960年)酒泉屬回鶻(最早居牧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宋(公元960-1279年)時,酒泉歸西夏(羌族中的一支,稱西夏國),西夏敗亡後,酒泉歸蒙古,公元1271年蒙古改國號為元(公元1271-1368年),設肅州路,長官稱「達魯花赤」。明代(公元1368-1644年),置肅州衛,長官稱「指揮使」。清代(公元1644-1911年),改置為肅州直隸州,設知州。中華民國(1911-1949年),於1912年置安肅道,設道尹,公元1927年改尹為「行政長」。公元1936年改設為甘肅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長官為專員。1949年酒泉解放,置酒泉專區,設專員至今。
據考古資料和文化遺存、文字記載,古代酒泉,林木茂密,草地廣布,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定居,畜牧業已很發達,並有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生產。優越的地理環境,富饒的自然資源,為這塊肥美的土地較早地被人們開發利用提供了必要而有利的條件。1963年在今敦煌市古董灘以北就採集到屬石器時代的石刀、石斧各一件,1975年在楊家橋鄉鳴山村發現石器,1979年在玉門關馬圈灣烽燧遺址出土新石器朝代陶罐和陶缽各一件。經考古鑒定,和玉門火燒溝文化同屬一類。足以證明,最早在新石器時代(上古為羌戎所居之地),這里已具有一定的農業生產水平,並且發展了手工制陶業和畜牧業。今酒泉市境內的馬營河、豐樂河、討賴河流域,早在4300年-2500年前後,就有人類集聚。目前,在今酒泉市20多個鄉、鎮中,有17個鄉、鎮范圍內都有先民的業績遺存。在下河清白疙瘩,安西的甜水井,敦煌的玉門關等處,多次發現漢代屯田遺址,其溝渠、田埂遺跡,至今清晰可見。《史記.大宛傳》記,公元前101年貳師將軍李廣利,西征大宛,兵至敦煌,往來二歲,「歲余而出敦煌者六萬人………」,試想如果當時敦煌農業不發達,這些軍需糧秣的籌集供應是無法實現的。可以肯定,西漢的酒泉、敦煌一帶,不僅是集結軍隊和出兵的前哨陣地,而且是中國西部區域開發的基地。

J. 酒泉的地理環境

酒泉的地理環境是酒泉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版連山與馬鬃山(北權山)之間,地理位置為北緯38°09′~42°48′,東經92°20′~100°20′之間。北部除少部分與蒙古國接壤外,大部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相鄰,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自治州和海北藏族自治州,東鄰張掖市。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總面積19.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面積的42%。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