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金茂府區域地理環境
Ⅰ 鄭州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對其經濟的影響
1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是河南省的省會城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北,東經112° 42' -- 114° 14' ,北內緯34° 16' - 34° 58' ,北臨黃河,容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 鄭州地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4℃ 。7月最熱,平均27.3℃ ;1月最冷,平均0.2℃;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小時。境內大小河流35條,分屬於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流經鄭州段的黃河150.4公里。
2對經濟的影響:你可以參看:http://ke..com/view/2301.html?wtp=tt#5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Ⅱ 鄭州的地理環境
鄭州位於東經112°42'-114°13' 、北緯34°16'-34°58',東西寬166公里,南北長75公里,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東面是七朝古都東京開封市,西面為十三朝古都洛陽市,南面是許昌市,北面為焦作市和新鄉市。
鄭州市橫跨中國二、三級地貌台階,西南部嵩山屬第二級地貌台階前緣,東部平原為第三級地貌台階的組成部分,山地與平原之間是低山丘陵地帶。鄭州最高點位於登封市的少室山,連天峰海拔約1512.4米;最低點位於中牟縣韓寺鎮胡辛庄,海拔73米。鄭州山地面積約2377平方公里。 鄭州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適中、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雪。鄭州市冬季最長,夏季次之,春季較短。處於西部淺山丘陵區的滎陽、鞏義、新密和登封四市,年平均氣溫在14~14.3℃之間。鄭州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小時。
統計資料表明鄭州市的平原和丘陵地區春季開始的時間大致在每年3月27日,終止於5月20日,歷時55天;夏季開始於5月21日,終止於9月7日,歷時110天;秋季開始於9月8日,終止於11月9日,歷時63天;11月10日至次年的3月26日為冬季,長達137天。 鄭州境內有大小河流124條,流域面積較大的河流有29條,分屬於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黃河是鄭州市主要的生活用水水源地,黃河水從邙山乾渠流入西流湖,經過柿園水廠的提灌站,將水提升至尖崗水庫。鄭州水面面積約11.4平方公里。
鄭州市境內的汜水河和枯河是黃河的支流。汜水河分為兩支,東支發源於新密市尖山鄉田種灣村五指嶺北坡,西支發源於新密市尖山鄉鞏密關村以北五指嶺東牛旦山,汜水河上游東支建有仙鶴湖水庫,西支建有峽峪水庫。枯河古稱「旃然河」。金水河為西南至東北流向,金水經郭家嘴水庫和帝湖水庫(原金海水庫)進入鄭州市區。鄭州市區的主要河流有:索須河、魏河、賈魯河、東風渠、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等
Ⅲ 地理環境對鄭州旅遊資源的影響
根據旅遊資源的本質屬性,一般將旅遊資源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內資源,其中許多旅遊資源容的形成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緊密相關。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地、盆地、高原、丘陵、平原等類型齊全;氣候變化類型較多,即有濕潤的季風氣候,又有乾旱的大陸氣候,還有典型的高原山地氣候,呈現多種氣溫、降水、風的組合狀態;水文特徵變化多端,即有常見水文特徵,也具備多種特殊水文現象,形成瀑布、冰汛等多種景觀;土壤種類繁多,變化多樣;生物種類多,具有多種特有動植物資源,如熊貓、揚子鱷等。
總之,我國各個自然要素變化多端,不同自然要素會形成不同獨特組合,加強了我國旅遊資源的多樣性、非凡性等特點,使我國具有多種獨特的旅遊資源。如果考慮到我國獨特的人文底蘊,那麼旅遊資源的這些特性將更加明顯
Ⅳ 金水區的地理環境
金水區位於鄭州市區東北部。東臨中牟縣,南連管城回族區、二七區,西接中原區專,北靠惠濟屬區。地理位置為東經113°40' ~ 113°47' 北緯30°50' ~ 34°57'。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2.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7.2千米,總面積135.3平方千米。
金水區境內河流有黃河、賈魯河、東風渠、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賈魯支河等7條,其中黃河流經轄區姚橋鄉馬渡、來渲寨、三壩等村,入中牟縣境,境內河段長7公里;賈魯河、東風渠、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賈魯支河全部流入淮河。金水區除黃河堤內區域外,均屬於淮河流域。
境內地表水、地下水水質狀況較好 ,屬碳酸鈣水型,PH值在6-8之間,礦化度低,符合人畜飲用、漁業養殖和農田灌溉用水標准。 龍須糕具有悠久的歷史,傳說是哪吒鬧海時把龍須割下來交給廚師做成的食品。糕點表面呈須狀,故名楷須糕。是以米、麵粉、糖、油作為主料,並佐以姜、蝦、鹽、肉、蛋松等混合製成。具有色澤美觀,甜咸適口,風味獨特等特點。
Ⅳ 新鄭的地理環境
新鄭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地處北緯34°16′至34°39′,東經113°30′至113°54′之間。北靠省會鄭州,東鄰中牟縣、尉氏縣,南連長葛市、禹州市,西與新密市接壤。北距鄭州市區38公里;東北距中牟縣城45.6公里、開封市區120公里;東至尉氏縣城42.6公里;南至長葛市區20.4公里、許昌市區40公里;西南至禹州市區36.5公里、平頂山市區84公里;西至新密市區34.5公里。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36公里,總面積873平方公里。 新鄭市位於北溫帶向亞熱帶,豫西山地向豫東平原過渡地帶,氣候多樣,地貌多變,因而生物資源豐富,且具多樣性。
植物:芳香植物主要有花椒、小茴香、芫荽、香椿、藿香、薄荷等;葯用植物主要有半夏、遠志、柴胡、桔梗、蘆根、白茅根、白頭翁、馬蹄香、地丁、香附、何首烏、葛根、木頭回、田三七、車前、忍冬、葦根、地骨皮、酸棗、荊子、野菊花、艾、白蒿、亮帽英、販醬草、曲曲菜、薺薺芽、小蟲卧單、伸筋草、馬齒莧、老飯蛋、魚腥草、復古草、浮萍草、野扁豆、瓦松、山蔥、卧沿草、星星草、節節草、豬毛菜、猴頭草、拐子草、馬鞭草、天地豆、翻白草、活各草、芫花根草、黑白丑、丹參、沙參、防風、木瓜、瓜蔞、紅花、地黃、牛夕、芍葯、白芷、金銀花、蒼耳子、元參、苟杞、蒲公英、牽牛子等;其它野草植物主要有灰灰草、龍須草、茅草、莠子草、稗子草、苜蓿、茭草、蒺藜、行義草、澀格澇秧、吉祥草、書帶草、抓地秧、面條菜、兔絲子、驢尾巴蒿、毛妞菜、老驢蒿、麥濫棵、狗秧、燈籠棵、浮萍、蓼草、水紅花、雜草、山白草、黃白草、黑輪葉藻等。
動物:環節動物類主要有蚯蚓、蛭等;軟體動物類主要蝸牛、田螺、河蚌等;節肢動物類主要有瓢蟲、赤眼蜂、食蚜蠅、胡蜂、蜜蜂、小蠶蜂、草蛉、蚜小蜂、螳螂、食蟲虻、食蟲椿象、泥蜂、步行蟲、蠅子虎、螢火蟲等;葯物類動物主要有蠍子、蜈蚣、土元等。脊椎動物類:兩棲類有青蛙、蟾蜍等;爬行類有鱉、壁虎、蛇、蜥蜴等。鳥類有野雞、雀鷹、蒼鷹、白肩雕、大鴇、小鴇、小鴉鵑、貓頭鷹、灰林鵠、長耳鵠、喙木鳥、雲雀、燕子鷗、鸚鵡、鵜鶘、花喜鵲、灰喜鵲、麻雀、老鷹、鷂鷹、斑鳩、大雁、夏鳥、山雀、黃鶯、鵓鴣鳥、百舌、鸕鶿、烏鴉、水鴨等;哺乳類有狼、狐、狸貓、野兔、獾、蝙蝠、刺蝟、老鼠、松鼠、黃鼠狼等,其中狼、狐、狸貓、獾已很少見。 新鄭市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發現各類礦種有12種,礦產地37處。區內固定礦產以沉積礦產為主,包括煤、粘土礦、石灰岩、紅硅石、硅石等及部分沉積、變質礦產:鐵礦、磷礦、白雲岩礦、建築石料等,還賦存著豐富的地熱、礦泉水資源。新鄭市資源格局以煤為主,煤區佔全市總面積約41%,已探明儲量134610.3萬噸,占鄭州市煤炭總量的20.5%。轄區內目前有勘查項目1個:河南省新鄭市李糧店——長葛市煤詳查。
新鄭市現有煤礦5家,龍湖鎮張溝地區3家,辛店地區2家。其中龍湖鎮張溝地區分布2家鄉鎮煤礦和1家地方國有礦(隸屬於鄭煤集團),年設計生產能力均為15萬噸/年。辛店鎮地區的王行庄煤礦年設計生產能力為120萬噸/年,趙家寨煤礦年設計生產能力為300萬噸/年,均已投入正常生產。
Ⅵ 區域地理環境差異比較要從哪方面!
1.自然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質,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資源等
2人類活動:經濟,社會,文化
Ⅶ 鄭州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一、地理環境:
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呈階梯狀下降;鄭州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傳承人4人;鄭州市區方言內部略有差異,大致可分為新老兩派。
鄭州市位於秦嶺東段余脈、中國第二級地貌台階與第三級地貌台階的交接過渡地帶。
總的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呈階梯狀下降,由西部、西南部構造侵蝕中低山,逐漸下降過渡為構造剝蝕丘陵、黃土丘陵、傾斜(崗)平原和沖積平原,形成較為完整的地貌序列。
二、歷史文化:
鄭州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傳承人4人;省級非遺59項,傳承人26人;市級非遺185項,傳承人149人。
已公布五批市級項目,三批市級傳承人。其中,少林功夫、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超化吹歌、鞏義小相獅舞為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三、風土人情:
鄭州方言屬於中原官話鄭開片,是居住在市區的大多數人中通行的地方話。鄭州市區方言內部略有差異,大致可分為新老兩派。
老派分尖團,口語中兒化音、u化音較多,新派不分尖團,兒化音向北京音靠攏,u化音明顯減少。
(7)鄭州金茂府區域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鄭州市地處黃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脈東北翼向黃淮平原過渡的交接地帶,西部高,東部低,中部高,東北低或東南低;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截至2018年,鄭州下轄6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830.97平方公里,總人口1013.6萬人,完成生產總值10143.3億元。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為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擁有不可移動文物近萬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處,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80項。
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批復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2017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指導意見」指出鄭州要發揮區位優勢,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樞,彰顯人文特色,建設國際化現代都市。
Ⅷ 從地理學的角度分析一下鄭州市的地理環境
鄭州位於黃河南岸,京廣鐵路與隴海鐵路的交匯處,地處中原大地,交通極其便利,鄭州北站為全亞洲最大的鐵路貨運編組站。位於華北平原,地勢平坦。礦產資源豐富。附近有中原油田,平頂山煤礦
Ⅸ 鄭州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鄭州市地處華北平原南部、黃河下游,居河南省中部偏北,東接開封,西依洛陽,北臨黃河與新鄉、焦作相望,南部與許昌、平頂山接壤,全市東西長135-143公里,南北寬70-78公里,版圖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介於東經112°42′-114°14′,北緯34°16′-34°58′之間。
鄭州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氣團交替頻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漫長而乾冷,雨雪稀少;春季乾燥少雨多春旱,冷暖多變大風多;夏季比較炎熱,降水高度集中;秋季氣候涼爽,時間短促。全年平均氣溫15.6℃;8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5.9℃;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2.15℃。全年平均降雨量542.15毫米,無霜期209天。全年日照時間約1869.7小時。[37]
鄭州市境內有大小河流124條,流域面積較大的河流有29條,
金水河分屬於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鄭州市境內的伊洛河、汜水河和枯河是黃河的支流。伊洛河由洛河和伊河交匯後形成,總長447公里。汜水河分為兩支,東支發源於新密市尖山鄉田種灣村五指嶺北坡,西支發源於新密市尖山鄉鞏密關村以北五指嶺東牛旦山,汜水河上游東支建有仙鶴湖水庫,西支建有峽峪水庫。枯河古稱「旃然河」。金水河為西南至東北流向,金水經郭家嘴水庫和帝湖水庫(原金海水庫)進入鄭州市區。
Ⅹ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圖中海拔在200米以下區域的地理環境特徵。(2)說出鄭州附近黃河的主要
(1)自然地理特徵: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位於專我國華屬北平原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有黃河等河流流經,徑流量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大;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 人文地理特徵:耕地面積大,種植業較發達;人口密集;城市在30萬以上較多;鐵路線較稠密;城市中工業較發達。 (2)黃河下游流量較大;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含沙量大; 進入平原,流速較緩;一月均溫在0°C以下,有結冰期;以大氣降水為主要補給形式,受季風氣候降水季節變化大的影響,有明顯的汛期和枯水期;受中游泥沙淤積和人類築壩的影響,黃河在此為地上河; (3)修築堤壩,綠化美化,發展河道觀光旅遊;修建水庫(小浪底),調節水位(或放水沖擊河底的淤沙);加強用水管理;合理發展種植業;合理開發石油等資源; (4)基礎設施建設與自然和文化背景相協調;評定旅遊環境容量;適度開發。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