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位置對攝影的影響

地理位置對攝影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2-18 22:36:46

❶ 區域的地理位置對什麼影響大

區域的地理位置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

緯度位置決定了內區域熱量的容多少,區域的海陸位置決定了區域降水的多少,因此區域的地理位置直接影響到區域的氣候特點。而氣候是農業生產中難以改造的自然條件。氣候條件制約著一個區域農業的生產品種、耕作制度和生產季節等。
比如中國松嫩平原位於北緯43-48度,屬於溫帶季風氣候,發展旱作農業,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主要農作物品種有春小麥、大豆、玉米、高粱等;而長江三角洲位於北緯30度附近,且臨海,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高,降水多,發展水田農業,作物一年兩熟到三熟,主要農作物品種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❷ 地理位置對旅遊業影響

起著至關重復要的作用。地制理偏僻的話,交通第一成了問題,交通有了問題,遊客就進不去,遊客進不去,旅遊就沒有辦法開展,旅遊沒有開展,也就對當地所有相關產業有影響。所以要想使當地出名致富,一定要旅遊業帶頭,而交通是進入旅遊點的前提。所以地理位置很重要。湖南的張家界就是例子,原名大庸市,後來開發旅遊之後,就改名張家界市了。

❸ 攝影帶給你的影響

攝影帶給我的影響是比較多的,它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色彩,也能夠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利益和樂趣。

❹ 關於攝影方面的知識

一張照片只有準確曝光,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曝光不準確會使影像質量受到損害,嚴重時甚至無法補救。而准確曝光又是以准確測光為前提的。掌握曝光與測光的原理與方法是攝影技術的重要內容。
我們調好光圈和快門速度,按下快門按扭,在快門開啟的瞬間,光線通過光圈的光孔使膠片感光,在膠片上形成潛影,這個過程稱為曝光。
膠片上得到的曝光量是光照度與光照時間的乘積。即:
曝光量 = 照度(勒克司)×時間(秒)
通過調整光圈和快門能使膠片得到准確的曝光。
一、准確曝光的意義
准確的曝光對影像質量起著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密度、清晰度和色彩三個方面:
1、曝光與密度
密度就是膠片沖洗後銀粒子的密集程度。曝光過度密度就大,曝光不足密度就小,稱為底片的「厚與薄」。密度的大小直接影響擴印出照片的質量。
密度的大小也影響色彩與反差。
2、曝光與清晰度
曝光過度,會使光線在膠片的乳劑層中散射,導致影像輪廓柔化而不清晰;曝光不足,由於密度太小而無法清晰再現。
3、曝光與色彩
准確的色彩再現需要准確的曝光為前提,曝光過度與不足都將導致影像缺少層次、反差降低和偏色。
曝光過度,色彩清淡,亮部層次和細節丟失;曝光不足,色彩暗淡(不亮),暗部層次和細節丟失。
當然,輕微的曝光過度和不足在照片的後期製作中可以加以彌補,但效果達不到准確曝光的效果。
二、影響曝光量的客觀因素
曝光量的確定與很多因素有關,主要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光線的強弱
攝影的照明主要有自然光(室外、室內)和人造光,具體拍攝時,光線的強弱是變化多端的,對自然光來說,應從以下方面考慮:
①、季節變化(太陽的角度、遠近)。
②、時間變化(每日地球自轉一周,太陽的角度不同,對地面的照度也不同)。
③、天氣變化(晴天、陰天、雨天等)。
④、地理位置,緯度(南方北方),海拔(平地與高原)。
⑤、光位(順光、側光、逆光)
對室內自然光的變化就更加復雜,除了受室外光線的影響外,還與房屋的高低,門窗的多少、大小、方向,牆壁的顏色等有關。
對人造光主要考慮光源的多少、功率的大小、距離等,當有自然光和人造光混合時就更復雜。
2、膠片的片速
片速即膠片的感光度,可理解為感光速度,片速高感光速度快,需要的曝光量小,反之然,片速不同需要的曝光量不同。膠片的包裝盒上都有一個曝光參考表。
3、互易律失效
互易律是指光照度和曝光時間可以按比例互易(因為是乘積)而曝光量保持不變,如光圈增大一擋,快門時間縮小一擋;或光圈縮小一擋、快門時間增大一擋,其曝光量是不變的。
但是,當曝光時間過長或過短時,互易律就會失效,一般認為曝光時間長於1秒、短於1/1000秒就會出現互易律失效。互易律失效會導致曝光不足,因此要適當增加曝光量(一般是增加1~2擋)。
以上的分析是為了達到准確曝光所必須考慮的,但有時也會根據表現意圖有意地進行多曝光或少曝光,這也是一種正確曝光,但是也是以准確曝光為前提的,與曝光不準有本質的區別。
總之,要使膠片達到正確曝光,需要考慮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因素。這確實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因此我們要不斷地積累實踐經驗,提高操作的准確性

❺ 攝影時的高度和拍攝角度距離對畫面有何影響

拍攝角度和距離不同對攝影效果有何影響?(以拍攝人物為例)

攝影中,拍攝角度和拍攝距離不同,直接影響攝影效果,分述如下:

1、拍攝角度對攝影效果的影響 攝影的拍攝角度,是指對被攝對象的拍攝方向,通常可分為正、側、高、低四個基本角度。從正角度拍攝正面人像,著重表現人物臉形闊度輪廓;而拍攝正身人像,由於鏡頭正對身軀,便著重表現人物體形的闊度輪廓。從側角度拍攝人物,易於表現臉形、體形的起伏線條。人物攝影角度的正與側,還可對臉形起揚美避疵的作用。例如,挺直的鼻樑、微突的下巴,選用側角度拍攝,可以表現優美起伏的臉形線條;對有些較長和扁圓的臉形,選用一定的側角度,則可隱掩長和扁圓的臉形特徵。對頭額沖凸或鼻樑不挺,以及下巴後縮或顴骨高尖等臉形,選用正角度拍攝,就可掩飾這些特徵,使人物形象美化。
角度高低,是指照相機的俯仰。高角度俯攝,由於鏡頭成像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對正面半身人像,能起突出頭頂、擴大額部、縮小下巴、隱掩頭頸長度等作用,使人物產生臉形清瘦的成像效果;拍攝全身人像,會使人物成像有矮小前傾的感覺,而身後地面顯著,地平線上升;如果拍攝多人像,兩邊人物以及背景和陪襯物體的垂直線條會出現向外傾斜的變形現象。
低角度仰攝,對正面半身人像,會出現額部縮小、下巴擴大、鼻孔突出、頭頸過長、臉形飽滿的成像效果;而身後地平線則下降或隱掩;拍攝團體照,兩邊人物以及背景和陪襯物體的垂直線條會出現向內傾倒的變形現象。

2、拍攝距離對攝影效果的影響 人物攝影的拍攝距離,是指照相機與被攝對象的遠近,關繫到影像的透明效果。通常,拍攝距離不宜過近。否則,容易產生不良的透視變形。例如,近距離拍攝正面頭像,往往會顯示鼻子大、耳朵小的怪誕成像效果。一般地說,拍攝頭像或半身人像,距離可掌握在2一3米左右,不宜近於1.5米。而全身人像的拍攝距離,可掌握在4一8米之間。團體照的拍攝距離,則可根據人物的多少和隊形排列的長短,靈活掌握。

❻ 我國的地理位置對旅遊會產生什麼影響

旅遊要看環境、文化、民風,當然最重要的是交通,我國地理位置沒什麼影響,就是人口有影響,出去旅遊全是人、、、、、

❼ 人像攝影中的拍攝角度和拍攝距離有何影響

一、拍攝角度對攝影效果的影響
人像攝影的拍攝角度,是指對被攝對象的拍攝方向,通常可分為正、側、高、低四個基本角度。從正角度拍攝正面人像,著重表現人物臉形闊度輪廓;而拍攝正身人像,由於鏡頭正對身軀,便著重表現人物體形的闊度輪廓。從側角度拍攝人像,易於表現臉形、體形的起伏線條。人像攝影角度的正與側,還可對臉形起揚美避疵的作用。例如,挺直的鼻樑、微突的下巴,選用側角度拍攝,可以表現優美起伏的臉形線條;對有些較長和扁圓的臉形,選用一定的側角度,則可隱掩長和扁圓的臉形特徵。對頭額沖凸或鼻樑不挺,以及下巴後縮或顴骨高尖等臉形,選用正角度拍攝,就可掩飾這些特徵,使人物形象美化。
角度高低,是指照相機的俯仰。高角度俯攝,由於鏡頭成像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對正面半身人像,能起突出頭頂、擴大額部、縮小下巴、隱掩頭頸長度等作用,使人像產生臉形清瘦的成像效果;拍攝全身人像,會使人物成像有矮小前傾的感覺,而身後地面顯著,地平線上升;如果拍攝多人像,兩邊人物以及背景和陪襯物體的垂直線條會出現向外傾斜的變形現象。
低角度仰攝,對正面半身人像,會出現額部縮小、下巴擴大、鼻孔突出、頭頸過長、臉形飽滿的成像效果;而身後地平線則下降或隱掩;拍攝團體照,兩邊人物以及背景和陪襯物體的垂直線條會出現向內傾倒的變形現象。
二、拍攝距離對攝影效果的影響
人像攝影的拍攝距離,是指照相機與被攝對象的遠近,關繫到影像的透明效果。通常,拍攝距離不宜過近。否則,容易產生不良的透視變形。例如,近距離拍攝正面頭像,往往會顯示鼻子大、耳朵小的怪誕成像效果。一般地說,拍攝頭像或半身人像,距離可掌握在2一3米左右,不宜近於1.5米。而全身人像的拍攝距離,可掌握在4一8米之間。團體照的拍攝距離,則可根據人物的多少和隊形排列的長短,靈活掌握。

❽ 拍攝距離的遠近對畫面構成有什麼影響

1. 利用簡潔的背景突出人物

拍攝人像時背景的選擇很重要,如果運用得當可以很好的襯托畫面的氣氛,復雜的背景容易分散觀賞者的注意力,因此拍攝時應盡量選擇簡潔協調的背景,這樣可以更好的突出被攝者。如果在室內拍攝,採用平視的角度,可以優先考慮使用牆壁或背景布,採用俯視的角度可以考慮使用床單或地板。如果在室外拍攝,可以考慮使用大光圈虛化背景,或尋找漂亮的建築外牆,密集的花叢,還可以通過仰視以藍天為背景,或俯視拍攝以草地為背景。總之,只要在選取背景方面以簡潔為原則,總能夠找到合適的拍攝場景與角度。
2. 利用富有感染力的背景營造美感畫面

簡潔的背景能夠使人像在畫面中更加突出,但畫面少了故事性,不能夠很好地交代畫面中人物的環境,因此只合適拍攝寫真類人像作品。如果希望畫面更有可讀性,應該根據拍攝意圖或是被攝者的特點去選擇背景,可以盡量選擇比較具有美感的風景或是有內容的環境作為背景來豐富、充實畫面。尤其是使用廣角鏡頭拍攝人像時,這一點尤其重要,因此廣角鏡頭會納入較多畫面的環境,因此背景的選擇就顯得更加重要。另外還需要注意的要合理安排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以得到具有美感且能突出人物特點的照片。
3. 選用大光圈獲得淺景深

如前所述,光圈越大(如f/1.8、f/2.4),光圈數值越小,景深越淺;光圈越小(如f/18、f/22),光圈數值越大,景深越大。要想獲得淺景深的照片,首先應考慮使用大光圈進行拍攝。大光圈在人像攝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得到淺景深的美麗虛化效果,同時,它還可以幫助我們在環境光線較差的情況下,保證獲得更高的快門速度。
4. 靠近被攝者獲得淺景深

要獲得淺景深,讓背景得到虛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模特和背景距離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讓相機靠近模特,這樣可以輕易獲得淺景深的效果,人物較突出,背景也得到了自然虛化。拍攝時要注意前景不能是雜亂的景物,因為當相機靠近模特時,前景在畫面中也會表現地較為清晰。
5. 讓背景遠離被攝體獲得淺景深

想要獲得淺景深,讓背景得到虛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模特和背景距離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讓相機靠近模特,這樣可以輕易獲得淺景深的效果,人物較突出,背景也得到了自然虛化。拍攝時要注意前景不能是雜亂的景物,因為當相機靠近模特時,前景在畫面中也會表現地較為清晰。改變模特與背景間的距離,也是獲得淺景深的方法之一,安排模特與背景保持一定的距離(可以不必靠近模特),也一樣可以獲得完美的淺景深效果。簡單來說,模特離背景越遠,就越容易形成淺景深,從而獲得更大的虛化效果。
6. 讓人物成為視覺中心的三分構圖法

三分法構圖可分為橫向三分法和縱向三分法兩種。在拍攝人像時,將畫面橫、豎平均分為三等分,每一條分割線上都可放置人物主體軀干,而將人物的臉部或眼睛置於其4個交匯點中的一個點上,則能夠更加鮮明地突出人物主體。
7. 表現女性身材柔感的曲線構圖法

曲線構圖分為S形構圖和C形構圖。在拍攝女性人像時經常利用S形或C形構圖來表現她們身體的柔美與性感。其中最常用的是S型構圖,C形構圖在表現女性柔美身材方面也具有很好的表現效果,只是相對S形構圖表現力度要弱些。通常當身材姣好的女性自然站立時,就能夠從側面 拍攝到漂亮的S形曲線,而如果採用正面拍攝的角度,則需要模特稍稍傾側身體。除了這兩種角度外,還可以通過趴姿形成更加性感的S形曲線。
8. 拉伸人物身材美感的斜線構圖法

斜線構圖在人像攝影中經常用到。當人物的身姿或肢體動作以斜線的方式出現在畫面中,並占據足夠大的空間時,就形成了斜線構圖方式。
斜線構圖所產生的拉伸效果,對於表現女性修長的身材或者對拍攝對象身材方面的缺陷進行美化具有非常不錯的效果。利用這種構圖方法拍攝人像時,模特至少要有一隻腳的腳背要綳直,從而使身體的線條從腿部延伸至腳背,以起到拉長身體線條的作用。
9. 表現畫面穩定感的三角形構圖法

三角形構圖是人像攝影中一種典型的構圖形式,分為正三角形、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3種。拍攝時利用人物主體的肢體或動作姿態來組合構成三角形。這種構圖具有一種極強的穩定感和向上的沖擊力,人物的臉部作為視覺中心通常位於三角形的頂端。
10. 橫畫幅拍攝人像

橫畫幅構圖被人們廣泛地應用主要是因為橫畫幅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和生理特點,因為人的雙眼是水平的,很多物體也都是在水平方向上進行延伸的。比較適合人物與環境的人像攝影,也可用於拍攝群體人像等。
11. 豎畫幅拍攝人像

豎畫幅也就是豎長方形構圖,呈上下伸展,這種畫幅模式也是拍攝人像常用的一種構圖方式。豎畫幅更加強調畫面中的垂直因素,以及畫面的縱深度,無論是拍攝全身人像還是半身人像,都可以使用這種畫幅。
12. 俯視拍攝人像

俯視角度拍攝即照相機鏡頭處在正常視平線之上,由高處向下拍攝被攝體。這種角度拍攝人物時,人物的身體將被壓縮,出現上大下小的變形效果,頭部被誇大,身體部分被縮小,人物從而會表現得更加可愛、俏皮。如果拍攝時面部與相機的角度小於90°,則能夠輕松拍攝出小臉美女照片,而眼睛也會顯得比平常看上去更大。
俯視也是常見的逗睡美人地拍攝角度,拍攝時要注意使畫面向高調靠近。
13. 仰視拍攝人像

仰視拍攝是指相機處於被攝人物的下方,由下往上拍攝。畫面效果有誇張高度的作用,空間透視效果更加強烈。拍攝人像時,會使距離鏡頭近的下半身部分變大,而距離鏡頭較遠的臉相比之下被縮小了。採用這種角度拍攝的人像通常看上去會比平常更 高大、挺拔、修長,因此如果要表現男性堅毅的氣質,或女性修長的身姿,可以採用這種角度。
14. 利用環境留白渲染畫面氣氛

留白其實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概念,白就是指空白,留白顯然就是在構圖時,給畫面留出一定的空白。形象地說,畫面中的空白和文章中的標點符號起著相似的作用。但在攝影中留白並不一定就是實際意義上的空白,它可以是大片同色調或者同類型的景物,例如天空、大海、山峰、草原、土地……
留白可以使得畫面在視覺中更加舒適自然,拍攝者可以利用留白更好地控制畫面節奏與情緒,烘托意境,給觀賞者留下更大的想像空間,使得觀賞者的視點留在畫面之內而情感卻充斥於其外延之上。
在人像攝影中,作為主體的人像,應被安排在畫面中最能吸引人注意的位置,如黃金分割點附近。構圖時適當的留白,給觀賞者以想像的空間。
15. 人物視線方向留白延伸畫面空間感

如前所述,在一幅攝影作品中,主體實像與空白部分是互為依存的。空白部分既可以襯托、說明主體,同時還可以對主體形象進行補充、強化。在人物視線前方留白,可以補充主體人物的視線空間,尋求畫面的平衡。
16. 利用陪體輔助表達人物氣質

恰當、巧妙地運用陪體,可以更好地表現畫面中的意境或故事情節,以及強化要表現的主題等。這些道具可以是一簇鮮花、一把吉他、一個玩具、 一雙鞋子或一把雨傘等。不過使用的道具要符合拍攝對象的性別、年齡、性格和喜好等特徵,只有適合的道具才能起到輔助主體表現效果的作用。
17. 遠景景別表現人物與環境

遠景畫面的特點是空間大,景物層次多,主體形象矮小,陪襯景物多,能夠在很大范圍內全面地表現環境。拍攝遠景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表現畫面的整體氣勢,正如繪畫理論中提到的逗遠取其勢地,所以拍攝者要從大處著眼,以氣勢取勝。在人像攝影中,遠景則涵蓋了被攝人物腳部在內的整個身體面貌,同時背景環境非常大。拍攝時,人物形象與背景環境相結合,兩者都能得到適當表現。但應該特別注意,人物與背景之間的搭配關系。
18. 中景景別表現人 物神情與姿態

中景人像拍攝的是膝蓋以上的形象,除了表現人物面部表情外,也更為重視人物手部動作,拍攝時要注意被攝者的擺姿,這樣可以進一步展現被攝人物的內心狀態。使用中景拍攝,畫面的空間面積進一步擴大,有利於表現人物的肢體表達,構圖也更富於變化。拍攝中景人像時,還要注意被攝者的神情。
19. 近景景別表現人物面部表情

近景人像一般拍攝的是人物腰部以上的形象,能夠使讀者對被攝人物產生比較強烈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使用中長焦鏡頭,避免可能產生的透視變形的現象,同時也可以起到虛化背景來美化畫面的效果。近景有利於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拍攝時可以突出被攝者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交流是溝通表達的一種方式,刻畫有感染力的眼神,可以使觀賞者深刻體會到人物瞬間的表情、情緒等,更好地產生共鳴。
20. 特寫景別表現人物身體局部

特寫是很多人像拍攝者喜愛的拍攝方式之一。雖然拍攝特寫看似簡單,但其中構圖與對人像局部的選擇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常見的特寫拍攝方式是拍攝人物的面部,主要表現眼睛、嘴唇。此外也可以將拍攝的重點放在表現人像的其他局部,如表現手、腳、腿、臀部等位置。很顯然特寫表現的局部會賦予畫面不同的氣氛。現在在商業人像廣告中,常有手模、腳模、腿模、胸模,在拍攝這些模特時,最常使用的景別就是特寫。

❾ 影響攝影的主要因素(請詳細說明)

我覺得在技術上,主要是光圈、快門、景深幾個問題。
其他的,個人感覺方面,就是構圖了。
在設備上,那就是看你的機身和鏡頭了。

主要講講技術問題。也就是光圈、快門和景深吧!

光圈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景深和曝光量。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長。光圈的另一個主要作用是控制曝光量,光圈越大,曝光量越大,光圈越小,曝光量越小。

快門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曝光量和使動體影像「凝固」。快門速度越慢,曝光量越大,速度越快,曝光量越小;快門越快,越能抓住活動物體的瞬間靜止狀態。

光圈越大,則單位時間內通過的光線越多,反之則越少。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為字母「F+數值」,例如F5.6、F4等等。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數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並且兩個相鄰的光圈值之間相差兩倍,也就是說F4比F5.6所通過的光線要大兩倍。相對來說快門的定義就很簡單了,也就是允許光通過光圈的時間,表示的方式就是數值,例如1/30秒、1/60秒等,同樣兩個相鄰快門之間也相差兩倍。

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況下,這個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當前測出正常的曝光組合為F5.6、1/30秒,如果將光圈增大一級也就是F4,那麼此時的快門值將變為1/60,這樣的組合同樣也能達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組合雖然可以達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攝出來的圖片效果是不相同的。這里就涉及到「景深」的概念,所謂景深就是指當鏡頭對焦於被攝體時,被攝體及其前後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范圍,這個范圍就叫景深。

光圈優先就是手動定義光圈的大小,然後利用相機的測光獲取相應的快門值。由於光圈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攝中此模式使用最為廣泛。在拍攝人像時,我們一般採用大光圈長焦距而達到虛化背景獲取較淺景深的作用,這樣可以突出主體。同時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較快的快門值,從而提高手持拍攝的穩定。在拍攝風景這一類的照片時,我們往往採用較小的光圈值,這樣景深的范圍比較廣,可以使遠處和近處的景物都清晰,同樣這一點在拍攝夜景時也適用。

與光圈優先相反,快門優先是在手動定義快門的情況下通過相機測光而獲取光圈值。快門優先多用於拍攝運動的物體上,特別是在體育運動拍攝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攝運動物體時發現,往往拍攝出來的主體是模糊的,這多半就是因為快門的速度不夠快。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使用快門優先模式,大概確定一個快門值,然後進行拍攝。並且物體的運行一般都是有規律的,那麼快門的數值也可以大概估計,例如拍攝行人,快門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攝下落的水滴則需要1/1000秒。

在光圈優先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光圈的大小來輕松地控制景深,而在快門優先的情況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對運動的物體能達到很好的拍攝效果。這兩者都要靈活運用,滿足我們不同情況下的拍攝要求。與傳統的相機一樣,數碼相機的光圈范圍與快門速度在拍攝時相當重要,但對於目前普通的商用及家用級的數碼相機,因為相機的全自動化,使得人們只關心如何選擇拍攝景物,而不太注意相機自動控制的光圈及快門速度。但如果您在購買數碼相機時,最好能夠對比一下各種數碼相機的光圈范圍及快門速度,因為光圈和快門將配合控制您的數碼相機的光線攝入量的總體范圍值,也就是說它將影響到您的相機是否能夠在各種光線情況下獲得很好的效果。同時快門速度也將直接影響到您在拍攝動態圖像時的效果,而光圈范圍將影響到您拍攝圖像的景深。

增加感光度可以提高快門速度,提高在較暗環境下拍出清晰照片的機會,但缺點是隨著感光度的提高,照片會出現噪點,影響成像質量。所以不是必須就不要隨便使用提高感光度增加曝光的辦法。

❿ 求地理位置對國家文化的影響。

這個比較多啊,例如地理位置會影響文明的形成,如大河文明(如中專國)會發展出封建專屬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儒家學派及三綱五常是最受歡迎的。海洋文明(如希臘)適宜產生民主制的國家,人民很早就有了經商貿易的傳統,人民的公民意識和私有財產意識普遍很強,於是資本主義盛行。
地理位置對文化的影響還體現在很多方面的,如建築風格,飲食文化,服飾習慣,宗教信仰,經濟政治等很多方面。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