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蘇中蘇南地理環境
Ⅰ 蘇南蘇北,江蘇為何還有「蘇中」這一劃分
蘇南、蘇中、蘇北,是省委省政府根據所處的區位丶階梯式發展狀況等條件,區別對待,採取優化發展支持政策,就目前來看,這種劃分能起到一定的政策區分。
如蘇南對口幫扶蘇北,而蘇中沒有列入其中,就拿建農村公路省財政補助也是不一樣的,扶貧等支持政策都偏重蘇北。這樣的均衡發展戰略還是行之有效的,促進蘇北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蘇中向蘇南看齊的歩伐。
最後不管是蘇北,蘇南還是蘇中,都是是一個經濟區域概念,並沒有正式行政劃分這一說,更沒有分屬不同陣營這一說。或許在省內這三個區域之間,有經濟上的競爭,但是當與外部省份比較時,這三個區域就是一個整體,這三個區域共同組成了江蘇省。這與山東的魯東、魯西,廣東的粵東、粵西,四川的川東川西概念是一樣的。
Ⅱ 江蘇的蘇南,蘇北,蘇中分別有哪些城市
截至2016年底,蘇南地區包括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5個地級市,蘇北地區包括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5個地級市,蘇中地區包括揚州、泰州、南通3個地級市。
1、蘇南地區
蘇南地區包括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總面積27872平方公里,占江蘇省土地總面積27.17%,其中平原面積占蘇南土地總面積50.45%,山丘面積佔28.4%,水域面積佔21.15%。
2、蘇北地區
蘇北地區包括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五個地級市。截止2016年,蘇北共有5個地級市(轄17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17個縣。
3、蘇中地區
蘇中地區包括揚州、泰州、南通3個地級市及高郵、儀征、靖江、興化、如皋、海門、海安、啟東、泰興9個縣級市,如東、寶應2個縣,廣陵區、邗江區、江都區、海陵區、高港區、姜堰區、港閘區、通州區、崇川區9個市轄區。
(2)蘇北蘇中蘇南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21世紀初,省委、省政府依據區域發展不平衡、梯度特徵明顯的省情實際,重新界定了蘇南、蘇中、蘇北三大經濟區域的范圍,提出了蘇南提升、蘇中崛起、蘇北振興的目標。
1949年-1952年,中共在華東大區下分別設立蘇南行署區(駐無錫)、蘇北行署區(駐揚州)和南京直轄市。1952年9月,蘇北、蘇南行署區以及直轄市南京市合並為江蘇省,南京降為省轄市。
2003年啟動實施沿江八市(蘇中地區的揚州、泰州、南通三市及蘇南地區的南京、鎮江、蘇州、無錫、常州五市)開發蘇中崛起戰略性工程。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沿江開發戰略決策以來,促進蘇中崛起取得顯著成效。
Ⅲ 與蘇南相比,蘇中蘇北區位優勢主要有什麼
資源
Ⅳ 江蘇省蘇北蘇中蘇南民俗差異
:「江蘇從地理位置上分為蘇南、蘇中、蘇北,蘇南以吳文化為主要特色,蘇中以古隋唐文化為主要特色,蘇北以江淮文化和古漢文化為主要特色。」「蘇中」是個有爭議的概念,其地理范圍大致有三種表述:一是把揚、泰、通作為蘇中;二是把寧、鎮、揚、泰、通作為蘇中;三是把長江以北、淮河以南作為蘇中。江蘇省政府在制定『十五』計劃時對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作出了新的界定:蘇南包括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五市,蘇中包括揚州、泰州、南通三市,蘇北包括徐州、鹽城、連雲港、淮安、宿遷五市。」「」 二分法和三分法實際上是以自然屏障來劃分區域文化。江蘇地區較大的河流是長江和淮河,這兩條河在歷史上常常成為南北朝廷長期對峙的前線。因此江南和江北、淮南和淮北確實存在比較明顯的文化差異。一般認為,長江和黃河是我國的兩條母親河,中華文明就是以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為標志。在江蘇境內,淮南主要受長江文明的影響,淮北主要受黃河文明的影響。蘇南蘇北以江為界,蘇南蘇北以錢為界。
蘇南人的品質使他們離錢的距離更近,做事精打細算,蘇北人則常常不計成本,蘇南人比起面子更愛錢,蘇北人死要面子錢受罪。
打個比方,如果蘇南人賺了10萬RMB,在此基礎上,他們會再向銀行 籌資10萬用於擴大再生產;換作蘇北人,很多時候是5萬RMB用於消費(無異於浪費的那種),另5 萬RMB留作銀行存款。根據貨幣也有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1塊錢對於富人的效用要比對窮人的效用大得多,故財政轉移支付(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向蘇北傾斜是一個很有效的劫富濟貧的有效方式。當然,監督與撥款同步走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情況下,起碼要做到大額款項的來龍去脈,嚴格落實到責任制(多年來蘇南一直對蘇北進行扶持,可蘇南人手中送出的大象到了蘇北竟成了小兔兔)。
春江水暖鴨先知,蘇南人對國家每一次大政方針的變動都相當敏感,從而適時調整做到因需生產。80-90年代蘇南人靠能力賺錢時,蘇北人在靠崗位賺錢(追求鐵飯碗);90年代以來,蘇北人靠能力賺錢時,蘇南人開始靠錢賺錢(利用外資,投資房地產,虛擬市場);蘇北人習慣了過安穩的日子,蘇南人則認為只要能賺錢不違法的事都能幹,當蘇北人意識到這一點時,蘇南人則更領先一步:能賺錢(無論大錢小錢)違法不被追究時也能幹。
我們被錯怪了
蘇北「重男輕女」的腐朽觀念常為蘇南人所不齒,蘇南則奉行「少生優生」原因是深層次的。首先,蘇北人更明白培養一個孩子的成本遠低於孩子成材後所帶來的回報。可以這樣理解,假如三個孩子中有一個成材的話,整個家庭都會得到解放(蘇南居民收入水平大概是蘇北的2倍,假如一單位的資源將一個孩子培養成材的概率是20%,那麼三個孩子中至少一個孩子成材的概率是48.8%,而蘇南人利用是蘇北人兩倍的資源培養一個孩子成材的概率是40%[20%+20%])。其次,蘇南人對經濟水平解放的要求並不向蘇北那麼迫切,因為即使自己的孩子不成材,由於他們已經積累了相當一部分財產完全可以養活自己和可能不成材的孩子(這是政策不公平所釀成的苦果)。養兒防老的觀念在蘇北深入人心,那裡農村的社保體系極不健全,絕大多數農村居民處於無保狀態,比起政府的政策他們更相信自己的兒女,而蘇南人比起兒女他們更傾向於利用政策(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工薪階層集中分布在大中城市,社保這張網的破裂就意味著國家形態的滅失,他們相信任何一屆政府都不敢冒這么大的風險)。
政府做是一回事(常常無作為),蘇北的大學生作為擺脫貧困的急先鋒,沒有必要叫著「報效祖國」的空洞口號,養活自己就是對江蘇經濟發展的 最 大貢獻。首先,要敢於承認自身與蘇南的差距,虛心向蘇南人學習,也請蘇南的兄弟市對蘇北不必求全責備,要有耐心,因為蘇北需要時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蘇北不能指望蘇南的救濟,重要的是將經濟發展與人文素質升級相結合。我認為,素質的提升與生活水平的進步應保持同步或略快於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蘇北人腦袋鼓起來應重於錢包鼓起來。試想,如果素質與收入差距過大,發達了的蘇北人會是這樣一種造型:21世紀的穿著,90年代的言談舉止外加80年代的保守思想(富裕使他們無所適從,沒有同等的素質與這樣的生活水平相匹配)。
總的來看,南北差距會進一步加大,蘇北的發展勢頭會領先全省平均水平(一個經濟實體當發展到一定水平時,憑著巨大的基數會穩步發展同時速度不斷放緩)。全省平均生活水平會穩步提高,但蘇北趕上或超過蘇南不是幾十年能做到的。
當然,蘇北也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對市場經濟的拋棄換來的是蘇北人重意氣,講信用,責任感強。這樣,他們會以最短的時間融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因為他們做人的方式更為社會所接受與推崇。舉例來說,蘇北的男孩常常是安全感的代名詞,當然,蘇南也是塊鍾靈毓秀的地方,例如那裡走出的女孩更顯得靈動可愛,小家碧玉,層出不窮。
Ⅳ 蘇南的地理環境
蘇南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中心,東靠上海,西連安徽,南接浙江,東北依長江(蘇中,蘇北)、東海。
蘇南地區土地總面積27872平方公里,占江蘇省土地總面積27.17%,其中平原面積占蘇南土地總面積50.45%,山丘面積佔28.4%,水域面積佔21.15%。 蘇南地區位於亞洲大陸東岸中緯度地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在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以及蘇南地區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徵的綜合影響下,氣候呈現四季分明、季風顯著、冬冷夏熱、春溫多變、秋高氣爽、雨熱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顯著、光熱充沛、氣象災害多發等特點。
蘇南地區降水量在1000mm以上,與同緯度地區相比,我省雨水充沛,年際變化小,年降水變率在12%~24%之間。夏季6月和7月間,受東亞季風的影響,蘇南地區進入梅雨期,梅雨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大部地區在250 mm左右,梅雨期內暴雨頻發,強降水集中。 蘇南地區大部分地方河道縱橫,尤其以東部太湖平原的河網最為密集。蘇南地區擁有眾多湖泊,包括太湖、陽澄湖、滆湖等,其中太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具有調蓄、航運、灌溉、養殖、供水、旅遊等多功能作用。長江東西橫貫境內,長432公里,沿江有南京、鎮江、江陰、張家港、太倉等港口,萬噸級海輪可直達。
Ⅵ 江蘇,分為蘇南、蘇中和蘇北的依據是什麼
江蘇的蘇南、蘇中和蘇北是按照地理位置進行劃分的,江蘇省北部的城市屬於蘇北,江蘇省中部的城市屬於蘇中,江蘇省南部的城市屬於蘇南。
1、蘇南地區
截至2018年,包括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 ,總面積27872平方公里,占江蘇省土地總面積27.17%。擁有廣袤的太湖平原,水網密集,長江東西橫貫境內。
2、蘇中地區
截至2018年,包括揚州、泰州、南通3個地級市及高郵、儀征、靖江、興化、如皋、海門、海安、啟東、泰興9個縣級市,如東、寶應2個縣,廣陵區、邗江區、江都區、海陵區、高港區、姜堰區、港閘區、通州區、崇川區9個市轄區。
3、蘇北地區
截至2018年,包括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五個地級市。蘇北共有5個地級市(轄17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17個縣。蘇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曾是一個省級行政區劃,包括江蘇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即今揚州、泰州、鹽城、淮安、南通、宿遷6個省轄市。
(6)蘇北蘇中蘇南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1、蘇南歷史沿革:
1927年3月,國民政府設上海特別市,從江蘇省劃出;同年5月,設南京特別市(首都特別市),從江蘇省劃出。
1929年到1949年江蘇省會設在鎮江,汪精衛政權時期,江蘇省省會遷往蘇州,但其實際管轄區域限於長江以南。
1949年-1952年,中共在華東大區下分別設立蘇南行署區(駐無錫)、蘇北行署區(駐揚州)和南京直轄市。
1952年9月,蘇北、蘇南行署區以及直轄市南京市合並為江蘇省,南京降為省轄市。
1958年,蘇南劃9縣,蘇中劃1縣(崇明縣)共10縣劃歸上海,江蘇省由此得來。
2、蘇中歷史沿革:
1949年4月21日設立蘇中行署區,駐泰州市。蘇中行署區轄5個專區(泰州、南通、淮陰、鹽城、揚州專區)、3個縣級市(泰州、南通、揚州)、35個縣
1950年蘇中行署區轄4個專區(1950年1月撤銷揚州專區)、1個地級市(南通市)、3個縣級市(揚州、泰州、清江市)、33個縣。
21世紀初,省委、省政府依據區域發展不平衡、梯度特徵明顯的省情實際,重新界定了蘇南、蘇中、蘇北三大經濟區域的范圍,提出了蘇南提升、蘇中崛起、蘇北振興的目標。
2003年啟動實施沿江八市(蘇中地區的揚州、泰州、南通三市及蘇南地區的南京、鎮江、蘇州、無錫、常州五市)開發這個戰略性工程。
3、蘇北歷史沿革:
1949年,江蘇全境獲得解放,由於蘇北是老解放區,蘇南是新解放區,兩地工作基礎、任務不同,為適應當時情況,江蘇劃分為蘇北、蘇南兩個省級行署區。
1949年4月21日設立蘇北行署區,駐泰州市。蘇北行署區轄5個專區(揚州、泰州、鹽城、淮陰、南通專區)、3個縣級市(揚州、泰州、南通市)、35個縣。
1950年蘇北行署區轄4個專區(1950年1月撤銷揚州專區並入泰州專區)、1個地級市(南通市)、3個縣級市(揚州、泰州、清江市)、33個縣。
1951年蘇北行署區轄4個專區、1個地級市、3個縣級市、33個縣、1個鹽區(淮北鹽區,縣級)。
1952年底江蘇省轄8個專區、4個地級市、7個縣級市、71個縣、27個市轄區、1個鹽區、1個辦事處。
Ⅶ 江蘇省蘇北、蘇中、蘇南、是怎麼區別的
江蘇省蘇北、蘇中、蘇南是按照現在江蘇省通行的行政區域劃分的。
(1)蘇北地區包括 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五個省轄市
(2)蘇中地區包括 南通、泰州、揚州3個省轄市
(3)蘇南地區包括 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五市
(7)蘇北蘇中蘇南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1953年1月,蘇北、蘇南行署區及南京市三個省級行政區合並,江蘇省轄6個省轄市(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8個專區(徐州、淮陰、鹽城、揚州、鎮江、蘇州、松江、南通),69個縣,6個縣級市。
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原江蘇省松江專區9縣(上海、嘉定、寶山、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9縣)和南通專區的崇明縣先後劃歸上海市管轄,松江專區撤銷。上海面積自此擴大了10倍。
1983年,江蘇實行市管縣體制,設立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連雲港、淮陰、鹽城、揚州、鎮江11個地級市。1996年,揚州、泰州分設,撤縣級泰州市,設地級泰州市;淮陰(今淮安)、宿遷分設,撤縣級宿遷市,設地級宿遷市。
截至2018年5月,江蘇省共轄13個地級市、22個縣級市、19個縣、55個市轄區,815個鄉鎮,縣(市)中包含崑山、泰興、沭陽3個江蘇試點省直管市(縣)。
Ⅷ 蘇南蘇北地理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介紹,不是百度百科上的啊,謝謝!
蘇錫常之地為吳文化區,徐連之地為漢文化區,鎮江不知,南京文化較為雜亂,為諸文化合雜之地,蘇北鹽城淮安合泰州揚州又屬江淮文化區,又稱淮揚文化,諸如中國六大菜系之淮揚菜,而南京由於大多蘇北人的遷移之故,再加上南京也有江北之地,故淮揚特徵濃重.
江蘇江南地方與蘇北之揚州又是經典的江南文化之區.
江南文化以小橋流水,風流才子佳人為主要意形特徵.江南文化概念源於隨唐,發展宋,明清時為之最.
隋唐時以江都和揚州為主,時揚州為中國四大都會之一,至宋時,由於宋室南遷,才造就了浙江杭州加入江南的行列.明時,太湖流域的繁榮成就了江南文化的發展,才子佳人更成為就一時期的特點.明四家,秦淮烈女亦功老不小.清時的揚州八怪,瘦西湖的風情萬鍾,讓揚州再次聲名舉起.
江北淮安與揚州,包括鹽城通泰,本為淮揚文化之發源地,與江南一樣,歷來是國家財稅的主要來源地.特別是鹽稅的收益.漢時的七國之亂,晉時的八王之變,諸國之所以能與中央一較高下,淮揚財稅的支持可見一般.由於揚州府的江南特徵.淮安地方似乎更多承擔了淮揚文化的重任.兩方隔閡較為嚴重.如淮劇的延生則將揚州排除在外.揚州通泰人的蘇中情結,使得原來淮揚文明有撕烈之憂.
漢楚文化主要在徐州,這也是徐州的城市名片.漢兵馬俑也是佐證,楚漢名人故里也大多在徐州.徐州位居五省交際之地,也是本地區的惟一集文化交通經濟人口為一體的大城市.然不知何故,嘴上叫得很歷害,又是打造這個,又是打造那個.但經濟卻難以成為江蘇一極,隨自命淮海經濟區的領袖,經濟確有被鹽城超越的危險.
鹽城,江蘇最大的地方,但城市確並不算大,比之徐州,難以相較,但經濟卻使得徐州有點害怕.屬於淮揚文化區的鹽城,淮劇是鹽城的首發,包括淮劇能夠在上海占劇一席之地,也多為鹽城人的功勞.且戲劇界之最高獎,不乏鹽城淮劇人.鹽城,顧名思義為鹽之城,中國海鹽文化的代表.有中國海鹽博物館.鹽城的生態是江蘇最大的資源.奇怪的是鹽城有一些可貴的標志資源.鹽城有國花牡丹(枯枝牡丹),國鳥丹頂鶴,有傳說中的四不象,東方神鹿糜鹿.有趣的是常看到洛陽和山東荷澤說自己是牡丹之城.而擁有牡丹一絕枯枝牡丹的鹽城確少而入境.黑龍江齊齊哈爾以丹頂鶴為城標,並因此,而顯露一翻,而鹽城確少而入境,而神鹿糜鹿曾一時從中國絕跡,整個中國也鹽城是最多的了.此三寶如下確未能帶給鹽城多大經濟文化效益,實為可惜.
Ⅸ 蘇南、蘇北、蘇中是怎麼劃分的
江蘇的蘇南、蘇中和蘇北是按照地理位置進行劃分的,江蘇省北部的城市屬於蘇北,江蘇省中部的城市屬於蘇中,江蘇省南部的城市屬於蘇南。
21世紀初,省委、省政府依據區域發展不平衡、梯度特徵明顯的省情實際,重新界定了蘇南、蘇中、蘇北三大經濟區域的范圍,提出了蘇南提升、蘇中崛起、蘇北振興的目標。
1949年-1952年,中共在華東大區下分別設立蘇南行署區(駐無錫)、蘇北行署區(駐揚州)和南京直轄市。1952年9月,蘇北、蘇南行署區以及直轄市南京市合並為江蘇省,南京降為省轄市。
2003年啟動實施沿江八市(蘇中地區的揚州、泰州、南通三市及蘇南地區的南京、鎮江、蘇州、無錫、常州五市)開發蘇中崛起戰略性工程。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沿江開發戰略決策以來,促進蘇中崛起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