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寧地理環境圖片
⑴ 這張圖片的地理位置是在哪裡
這張圖片山峰聳立,森林茂盛,鮮花點綴林間,遊人在陡立的石頭台階上艱難攀爬著,盡情的欣賞著大自然的美景。遠處的山峰上有一棵迎客松。這張圖片地理位置是安徽省黃山。
⑵ 找幾個有關地理圖片(超簡單)50分
山脈,你去網路圖庫里找找看,大概是有,建議你最好是去買一本地理圖冊
⑶ 保山的地理環境對保山文化的影響
地形地貌
保山市地處橫斷山脈滇西縱谷南端,境內地形復雜多樣,壩區佔8.21%,山區佔91.79%。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延伸傾斜,最低海拔535米,最高海拔3780.9米,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最高點為騰沖縣境內的高黎貢山大腦子峰,海拔3780.9米。最低點為龍陵縣西南與潞西市交界處的萬馬河口,海拔535米。在群山之間,鑲嵌著大小不一的78個山間盆地,最大的保山壩子,面積149.9平方千米。
水文特點
保山市河流分別屬於瀾滄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流域,均為國際河流。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大盈江和瑞麗江兩大水系幹流發源於保山市西北部,瀾滄江和怒江幹流為過境河流。保山市境內集水面積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6條,集水面積在100~1000km2之間的河流43條,主要支流中右甸河屬瀾滄江流域,勐波羅河和大勐統河屬怒江流域,檳榔江為大盈江上游,龍江(龍川江)為瑞麗江上游,疊水河大盈江左岸支流南底河上游。
氣候特徵
保山屬低緯山地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地處低緯高原,地形地貌復雜,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氣候類型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共7個氣候類型。其特點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年均氣溫為14—17°C;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年降雨量700—2100毫米。
保山是「春城」。保山城依山騎壩,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5°C,最冷月平均氣溫8.2°C,最熱月平均氣溫21°C,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由於保山的氣候類型的多樣化,造就的生物種類繁多。已知的植物有2200多種,其中高等植物1400多種。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尤為豐富,被譽為「天然植物園」和「稀有植物避難所」,騰沖的大樹杜鵑聞名中外。市內有動物獸類51種(屬國家保護的21種),有鳥類229種。保山市森林覆蓋率為42.44%。有林地面積78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7100多萬立方米,竹林面積1萬多公頃:主要樹種為松木,杉木和各類軟、硬雜木,每年木材產出量達30餘萬立方米。主要經濟林木有核桃、板栗、梅子、銀杏等,年產量10萬噸以上;芳香油資源儲量約200萬噸:野生葯材、菌類資源種類多,數量大。
礦產資源
已探明的主要礦產資源有鐵、鈦、鉛、鋅、錫、銅、鈹、硅藻土、硅灰石、硅石、高嶺土、大理石等27種。其中:龍陵勐糯鉛鋅礦儲量245萬噸;騰沖鐵礦儲量6585萬噸(低硫低磷,平均品位45—50%);騰沖硅藻土儲量4.7億多噸;騰沖硅灰石儲量1.3億噸;騰沖高嶺土儲量1700萬噸;龍陵硅石儲量1385萬噸;保山壩鈦鐵礦儲量528萬噸;龍陵鎮安煤礦儲量1.14億噸。
能源資源
保山的能源資源豐富,主要有水能、煤炭、地熱能、天然氣、太陽能五大資源,開發前景極為廣闊。
水能資源:保山市跨三大水系(瀾滄江、怒江、龍川江),境內段的支流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489萬千瓦,開發潛力較大。
煤炭資源:主要是低質褐煤,儲量超過1億噸的有龍陵鎮安煤礦,超過54萬噸的有昌寧紅星煤礦和保山羊邑煤礦。
地熱資源:全市有各種熱泉170餘處,圈定熱田10處,年流出熱水約1.6億立方米,熱水、熱氣年攜出熱量約23019億千卡,相當於燃燒33萬噸標煤,騰沖地熱受到國內外專家的極大關注,有5個較大的高溫地熱田。
天然氣:保山盆地兩類有效烴源岩分布面積為73平方公里,計算遠景資源量為259億立方米,已鑽三口井,保1#、保2#探明儲量為9.6億立方米,已開發民用。
太陽能:保山空氣清凈、光質好、日照時間長,太陽年均輻射量為5553.7——5959.8兆焦耳/平方米,相當於每平方米189.74——203.61千克標准煤燃燒的發熱量。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末,保山市全市總人口250.6萬[5],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57.2萬人,佔22.8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93.4萬人,佔77.18%。
民族
有少數民族36個。其中世居少數民族13個,少數民族人口24萬,按人口數依次為彝族(7.66萬人)、傣族(4.13萬人)、白族(3.91萬人)、傈僳族(2.88萬人)、回族(1.3萬人)、苗族、布朗族、佤族、阿昌族、滿族、景頗族、德昂族,佔全市總人口的9.68%。全市五縣區的70個鄉鎮均有少數民族分布。人口自然增長率6.94‰。
華僑
保山市還是雲南省華僑最多的一個政區,保山籍在國外的華僑、華人有28.9多萬人,分布於29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90%居住在緬甸和泰國,有歸僑、僑眷102760人,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168000人,港澳台同胞及眷屬19200人,是雲南省第一大僑鄉、中國著名的僑鄉。
交通運輸
概述
保山市位於祖國大陸西南角,且地處橫斷山脈,交通並不是十分的便利。主要的交通是通過航空和公路。
航空
保山雲瑞機場始建於1929年,屬軍用機場,是著名的「駝峰航線」的主要起降機場,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過重大貢獻。1958年4月1日,中國民航保山站正式成立,這是中國民航總局在全國設立的第一個地州級地方民用航空站。1990年5月,因機型淘汰,機場關閉並改、擴建。1994年6月復航,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級,可起降波音737-300型及以下飛機。開辟了保山至昆明航線,航程364km。除保證正常的航班外,航站還承擔了飛播造林、航空護林、航空攝影、航空測繪、飛行跳傘等飛行任務,截至2014年已安全飛行56年。
公路
國家高速G56杭瑞高速公路、S10保騰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交通便利。
保山是中外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南方絲綢之路」約在公元前四世紀左右,逐漸形成一條自即今四川成都,經保山通往緬甸、印度、尼泊爾、阿富汗等國的蜀·永昌·身毒道。一些專家認為這是中國最早的對外陸路交通線,也是中國西南與西歐、非洲、南亞諸國交通線中最短的一條線路。
保山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史迪威公路」即滇緬公路的要道,並有聯結大理、臨滄、德宏、怒江等地州和保山市內騰沖、龍陵、施甸、昌寧等縣的公路,以及保山到昆明的航空線,使它成為滇西交通一大樞紐。
保山迄今已初步形成了以320國道(滇緬公路)為主脈、以保雲線等數條省道為支脈、以諸多鄉間公路為葉脈的全方位公路交通新格局。其中320國道大理至保山已修建成高速公路。保山至龍陵高速公路也在修建之中,預計2008年8月份全程貫通。保山至騰沖高速公路已經立項。
內系騰沖、龍陵、施甸、昌寧、保山五縣市及各鄉鎮,並有著名的「史迪威公路」之騰密段可直達緬甸克欽邦首府密支那,新築的騰沖至克欽幫第一特區所在地板瓦的邊境公路也投入了使用。
鐵路
保山火車站正在建設中。作為鐵路末梢的雲南,由於泛亞鐵路的建設,使雲南變成了鐵路的前沿。該鐵路國內段昆明-大理-瑞麗是正在或即將改建及新建的泛亞鐵路西,昆明至大理既有鐵路長328公里,現正在進行提速復線改建,改建後速度將達到160-200公里/小時,大理至瑞麗鐵路長約336公里,可在2013年貫通。
按照原計劃,大理-保山施工工期為5年,先行開通進行臨運;保山至瑞麗段施工工期為6年(高黎貢山隧道Ⅰ線先通車),Ⅱ線延後一年通車。大理至保山段2011年年底通車。保山至瑞麗段鋪架2012年上半年全線開通(僅高黎貢山隧道Ⅰ線開通),2013年上半年高黎貢山隧道Ⅱ線通車。
大瑞鐵路建成後,將開辟中國通往印度洋的陸路通道,搭建起第三座歐亞非大陸橋。「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啟動中印鐵路建設(接大瑞鐵路經保山市騰沖縣、緬甸密支那到印度的雷多)。兩條鐵路建成連軌後,保山將成為滇西重要的物流中心、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這對加快保山政治、經濟、文化和旅遊業的發展,開創保山各項事業建設將起到重要作用。
經濟
綜述
2012年,保山市生產總值(GDP)389.96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2.92億元,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133.93億元,增長21.7%;第三產業增加值143.11億元,增長15.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1:32.1:36.9調整為29:34.3:36.7。
第一產業
2012年,保山市農業總產值184.91億元,比2011年增長7%;實現農業增加值112.92億元,增長6.5%;糧食總產量達133.67萬噸,增產4.21萬噸,增長3.3%;煙葉產量9.51萬噸,增長13.5%;烤煙產量8.13萬噸,增長14.9%;甘蔗產量197.69萬噸,增長7%;茶葉產量3.56萬噸,增長13.2%。
2012年末生豬存欄332.22萬頭,比上年末增長12.2%;牛存欄70.98萬頭,增長3.4%;羊存欄51.80萬只,增長9%;全年肉類總產量達42.26萬噸,增長18.3%。
2012年,保山市共完成人工造林63.56萬畝,森林面積達183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1.9%。
2012年末保山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70015.9萬瓦特,比上年末增長14.3%;大、中、小型拖拉機47663台,增加6155台;排灌動力機械8054台,增加1501台;擁有聯合收割機582台,增加122台;小型耕整地機械17631台,增加9053台;農產品初加工動力機械58219台,增加54679台。
2012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7.74萬畝,累計達177.99萬畝;2012年末擁有各種水庫289座,累計庫容達6.27億立方米。
第二產業
2012年,保山市工業總產值325.66億元,比上年增長41.4%。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產值151.84億元,增長54.7%;重工業產值173.82億元,增長31.6%。實現工業增加值100.06億元,增長20.2%。
2012年,保山規模以上工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實現利稅27.20億元,比2011年下降9.9%;利潤總額14.78億元,下降13.8%。
第三產業
2012年,保山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9.69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城鎮81.92億元,增長19.2%;農村37.77億元,增長15.3%。公有制經濟37.25億元,增長23.7%;非公制經濟82.44億元,增長15.5%。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102.19億元,增長18.5%;住宿餐飲業17.50億元,增長15.1%。
2012年,保山市外貿進出口總額14590萬美元,比2011年下降37.4%;其中:出口總額7791萬美元,下降39.6%;進口總額6799萬美元,下降34.8%。
2012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805.39萬人次,比2011年增長15.06%;實現旅遊業總收入51.15億元,增長27.88%。其中:旅遊外匯收入3362.56萬美元,增長17.69%;國內旅遊收入49.02億元,增長28.89%。
2012年末保山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83.19億元,比2011年增長16.2%。其中:單位存款余額185.53億元,增長12.6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85.48億元,增長19.68%。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12.23億元,比上年增長15.87%。其中:短期貸款91.17億元,增長46.38%;中長期貸款220.82億元,增長6.59%。
保山市保險公司保費收入9.08億元,比2011年增長13.55%。其中:財險保費收入4.1億元,增長13.75%;壽險保費收入4.98億元,增長13.38%;賠給付支出2.88億元,增長40.9%。
文化風俗
民族節日
端陽花街 傈僳族刀桿節 傣族的「潑水節」 彝族的「火把節」
阿昌族「窩羅節」 苗族「花山節」
風土人情
保山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漢族、彝族、白族、苗族、傣族、回族、佤族、滿族、傈僳族、景頗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等13種世居民族在這里生生不息。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了極為豐富的,具有濃郁特色的民族民間文化,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⑷ 高中地理這種圖怎麼看
LZ您好
這一題先注意題目,圍墾邊界和海洋,所以可以近似認為本圖是4個時間段版"海岸線"的變化
僅僅是這個權海岸沒有陡崖,沒有沙灘.也沒有美女.而是用來開墾農田的...
接下來來看看這一題下面問了什麼鬼東西...
第一題問的東西顯然和讀圖有關,第二題是說理...所以我們就按著第一題的詢問方式,來讀圖吧...
因為你的原題圖片模糊到我都以為我小小年紀就老花眼了,所以我找了網上和這題一樣的圖...
譬如,現在假設我要詢問大豐的變化情況...
我們取大豐區段的中點,作垂線(灰線),與4條曲線相交.
之後我們就得到了途中紅色,綠色,黑色的線段.
由此我們就可讀出大豐綠色的線段最長,所以大豐區域1991~2003年推進距離最大.
其他都一樣,不管是問S1,S2,S3...還是問東台,如東的推進情況,都可取他們的中點,做垂線,拿出你的尺子量到結果...
⑸ 我想知道一張圖片的地理位置
邁一步天堂,退一步家鄉
⑹ 民居的建築風格與當地理環境關系密切.讀下列我國四幅民居景觀圖片,回答22~23題.22.下列古詩可能描述
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切實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促回進遺產答保護立法嚴格遵守遺產保護法相關規定;不亂丟垃圾、不破壞文物,積極保護文化遺產,制止他人破壞遺產的行為;提高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加強宣傳,提高身邊人保護遺產的意識,故D項做法不正確,不利於遺產的保護.
故選:D.
⑺ 有關地理的圖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5%D8%C0%ED
⑻ 昌寧的人文地理介紹
昌寧縣位於雲南省西部,於1933年由保山永昌、順寧鳳慶析置設縣,取兩地名後一專字為縣名,屬保山市屬。地勢自西北向東南由高漸低,形成山壩南北縱列高山壩谷相間的地貌狀態,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有低熱、溫熱、溫涼、高寒4個氣候帶。境內年平均氣溫14.9℃,極端最高氣溫40.4℃,極端最低氣溫-6℃。年平均降雨1259毫米,無霜期253天,有右甸河、枯柯河、勐統河、更戛河、大田壩河、漭水河等八大水系。保山市隆陽區東南。
雲南省昌寧縣是一個年輕的多民族山區農業縣,地處滇西大理、臨滄、保山三地結合部,屬保山地區,山區面積97.05%。昌寧縣絕大部分地區適宜水稻、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生長。東部及中部約70%的溫涼山區、半山區適宜種植茶葉、嫁接核桃。南部及西部20%的低熱、溫熱河谷區適宜發展甘蔗、種植西瓜、香蕉、芒果等亞熱帶水果。全縣林地面積為總面積的71.4%。森林覆蓋率為39.42%。境內居住著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