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地理區域自然環境
⑴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自然環境差異很大,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影響也很大,如圖是中國地理區域資料組合示意圖
(1)C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四大區域中,南方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
(2)我國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具有顯著的不均衡性,具體表現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點.我國南部約佔全國總面積的40%,其徑流量卻佔全國總徑流量的80%以上;北部約佔全國總面積的60%,但不足全國總徑流量的20%.由於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有必要興建跨流域的調水工程.目前規劃上馬的南水北調工程,將把長江流域的水調入缺水的華北、西北地區.
(3)根據圖中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形圖,說明這里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全年降水少,乾旱成為西北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環境特點.民居具有圖③平頂、牆體厚、窗子小的特點.
(4)三江源地區過去水草肥美,生態環境良好.近年來,由於人類不合理的活動,這里天然草場沙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很多高原濕地已經消失了.保護濕地的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功效,已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同時高原上的藏羚羊、野氂牛一直棲息在青藏高原腹地的無人區.然而,近些年來,一些偷獵者的大肆捕獲,已使藏羚羊等珍稀動物瀕於滅絕.為了保護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動物,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5)在農田,人們種植莊稼;在牧場,人們放牧牲畜;在山野,人們植樹造林;在水域,人們撒網捕魚…這就是農業,一種直接利用土地、氣候和水資源所從事的生產活動,一種讓「土地奉獻」的產業.各地區應根據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經濟社會狀況,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
故答案為:(1)C;(2)大;興建跨流域的調水工程;(3)③;(4)A;(5)B.
⑵ 我國有那四大地理區域,請簡要分析各區域自然地理環境
西北地區地處內陸,氣溫冷熱變化劇烈,年降水量表現出由東向西逐漸減少的態勢.新疆的專東部和屬南部降水甚少,吐魯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遜年降水量僅5.9毫米,是全國降水最少的地方.總的來說,乾旱是本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徵.水源條件成為制約西北地區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高、氣溫低,最大的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南方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山地丘陵區大多植被繁茂,鬱郁蔥蔥,景色秀麗.北方地區的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間,這就決定了區內農業以旱作為主.本區盛產溫帶水果,比如蘋果、梨、桃、杏、柿、棗、葡萄等.地方特產也很豐富,著名的有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洛陽牡丹、蘭州白蘭瓜等.
故答案為:西北地區降水稀少--乾旱是本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徵.青藏地區海拔高--最大的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南方地區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北方地區平原廣闊,雨熱同期--農業發達,物產豐富.
⑶ 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自然環境特徵
平原,高山,草原,黃土高原
⑷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最好的區域是哪個並簡述其理由。(建議從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分類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高原地區。嗯,自然條件最好的是南方地區。
⑸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自然環境特徵高寒濕熱乾旱
青藏地區位於我國地勢第一階梯上,其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徵是高寒.
故選:C.
⑹ 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圖」,回答問題 (1)B地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徵是______,B地區屬於我國地勢三
讀圖來可知,(1)B地區自然環自境的主要特徵是高寒,B地區屬於我國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階梯.(2)「山青水碧,魚米之鄉」主要描述的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南方地區,「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所描述的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西北地區.(3)圖中①線與 400 毫米等降水量線的分布基本一致;②線大致是秦嶺和淮河分布的地區.根據題意. 故答案為:(1)高寒;一;(2)南方;西北;(3)400;秦嶺;淮河. |
⑺ 考點6描述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特徵,怎麼復習
名稱
位置范圍
主要省區
劃分依據
北方地區
大體位於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秦嶺—內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容、黃海
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肅省東南部和江蘇、安徽的北部
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北
南方地區
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南部臨東海、南海
包括長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區)
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南
西北地區
大體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
包括內蒙古、新疆、寧夏和甘肅西北部
非季風氣候區,深居內陸,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西
青藏地區
位於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
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海拔高,氣候寒冷
滿意請採納,謝謝!
⑻ 四大地區地理環境的異同
(抄1)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襲環境差異很大.A為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西北地區,該區域的自然特徵是乾旱; (2)四個區域內,降水最豐富的是南方地區;夏季氣溫最低的是青藏地區; (3)B地區與C地區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該界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 故答案為: (1)西北;乾旱; (2)C;D; (3)秦嶺、淮河.
⑼ 四大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行有那些影響
華北 東北 西北 東南
根據地理的差異和氣候的不同
名稱
位置范圍
主要省區
劃分依據
北方地區
大體位於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黃海
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肅省東南部和江蘇、安徽的北部
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北
南方地區
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南部臨東海、南海
包括長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區)
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南
西北地區
大體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
包括內蒙古、新疆、寧夏和甘肅西北部
非季風氣候區,深居內陸,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西
青藏地區
位於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
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海拔高,氣候寒冷
1.我國地域遼闊,跨經度和緯度都很大,由此直接引出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讀圖5.4「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首先通過界線A、界線B、界線C的具體分布,落實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
2.根據活動1的提示,觀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同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A,引導學生分析兩界線的相似性,說明這里區域劃分的主導因素是季風影響。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受不到季風影響,降水較少,體現出乾旱的區域特徵,而位於東部季風區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受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多,處於濕潤和半濕潤區。
3.根據活動2的提示,觀察界線B的位置,學生自己在1月等溫線分布圖和年降水量分布圖中尋找與其位置相應的1月等溫線和等降水量線。結果分別是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由此確定界線B劃分出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其主要區域差異表現在氣溫和降水綜合的氣候方面。最後再根據提示從地形和河流分布圖中落實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位於秦嶺—淮河一線。學生根據教材的問題提示,逐一尋找答案,速度可能會較慢,但教師應避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給學生的探究學習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4.根據活動3的提示,觀察界線C的位置與我國第一級階梯的界限的吻合情況。在學生發現界線C與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的界線十分吻合之後,再判斷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北方地區及西北地區劃分的主導因素是地形因素。
⑽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自然環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南方地區:多山地丘陵,河網密布,降水豐富,氣候炎熱,雨熱同期。因此多吃米飯;穿版絲綢;權住房高大寬闊、多窗,注意通風散熱,房頂坡度大便於泄水;出門選用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等水陸交通工具。
北方地區:多平原,夏季炎熱,冬季嚴寒,降水相對較少。多旱地,種小麥,以麵食為主;棉質服裝;住房矮小嚴密,注意防寒保暖,屋頂坡度小;以陸運為主。
西北地區:多高原盆地,氣候炎熱乾燥,晝夜溫差大,以放牧為生。那裡的手抓肉、烤全羊聞名遐邇。當然牧民們為方便遷徙,大多住在蒙古包里。
青藏地區:享有「世界屋脊」美譽的青藏高原由於海拔高氣溫低,高原高山上很難發展種植業,獨特的地形氣候為青藏發展畜牧業創造了良好的壞境。「好吃肉,好飲青稞酒的牧民騎在氂牛上,身穿左右不對稱的厚重藏袍,正趕回自己的帳篷里」這是高原上常有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