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環境如何影響西方的飲食

地理環境如何影響西方的飲食

發布時間: 2021-02-18 12:42:07

㈠ 歐洲人飲食習慣和自然環境的關系:歐洲地處 緯度大陸

先說說西歐的自然環境。西歐地處溫帶、亞歐大陸西岸、北大西洋東岸,大內部分地區為平原地形,氣候容上受中緯西風帶和北大西洋暖流影響顯著,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暖濕潤,冬夏溫差小,晝夜溫差小。受氣候和溫度帶影響,西歐部分土地適合生長小麥,但大部分地區更適合牧草的生長。歐洲陸地輪廓曲折,受海洋影響大,西北歐的北海漁場魚類豐富。西南歐地中海沿岸盛產亞熱帶水果。
西歐人的飲食、民族習俗、交通方式、對外擴張的文化與其地理環境有很大的關系。舉幾個例子:飲食上,歐洲人以麵包、肉、乳為主食,西北歐對海魚的依賴都收到其地理環境深遠影響;對外關繫上,歐洲地理環境單一,物產種類少,無法與天朝相比,歐洲一直希望通過與海外通商解決日常生活資料的供給,如香料、茶葉、瓷器等。

㈡ 地理環境對飲食文化的影響

因為不同的地理環境是具有不同的氣候,而不同的氣候就會使人的口味不一樣,也就造成了飲食文化的區別。你就像我們的東辣西酸南甜北咸。

㈢ 歐洲人的飲食結構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類型為溫帶海洋性氣侯,適合牧草生長,所以適合發展畜版牧業,所以他們權通常以牛羊肉為食.環境因素主要包括空氣,溫度,水等,與此有關的是氣候.如圖:

㈣ 飲食習慣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

飲食文化受地理因素影響,而地理環境分為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 ,它們對一個地域飲食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著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國幅員遼闊 ,地理環境的地域差異大 ,這是形成我國豐富的飲食文化和眾多各具特色地方菜系的重要原因。

1
主食差異
南米北面:我國南方氣候濕熱,盛產水稻,因此,以大米為主食;北方氣候相對乾冷,適宜小麥等作物生長,因此,以麵粉為主食。

2
口味差異
南甜北咸:南方多雨,光熱條件好,盛產甘蔗,比起北方來,蔬菜更是一年幾茬。南方人被糖類「包圍」,自然也就養成了吃甜的習慣。我國北方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和多雨,氣溫年較差大,在過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得過冬,同時又不捨得一時「揮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來慢慢「享用」,這樣一來,北方大多數人也養成了吃鹹的習慣。

東辣西酸:山西人能吃醋,可謂「西酸」之首。他們吃飯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過來,每人喝三調羹醋用以「解饞」。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愛吃酸?打開中國地圖,可知這些地區,特別是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及其周邊地區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鈣。因而他們的食物中鈣的含量也相應較多。這樣,通過飲食,易在體內引起鈣質淀積,形成結石。這一帶的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實踐經驗,發現多吃酸性食物有利於減少結石等疾病。久而久之,他們也就漸漸養成了愛吃酸的習慣。

我國流傳有「貴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說。喜辣的食俗多與氣候潮濕的地理環境有關。我國東部地處沿海,東北的朝鮮族當地氣候濕潤多雨,春天多陰濕寒冷,而四川雖不處於東部,但其地處盆地,更是潮濕多霧,一年四季少見太陽,因而有「蜀犬吠日」之說。這種氣候導致人的身體表面濕度與空氣飽和濕度相當,難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煩悶不安,時間久了,還易使人患風濕寒邪、脾胃虛弱等病症。經常吃辣可以驅寒祛濕,養脾健胃,對健康極為有利。

3
食材差異
晉朝張華在《博物志》中說:「東南之人食水產,西北之人食陸畜」道出了我國飲食文化因地理環境的影響產生差異的現象。我國東部瀕臨太平洋、受夏季風影響明顯,降水豐沛,水產養殖也發達,人們就地取材;久而久之形成了「東南之人食水產」;而西北內陸地區距海遙遠,降水稀少,畜牧業發達,久而久之形成「西北之人食陸畜".習俗。

4
飲品差異
東北人愛喝酒、南方人愛喝茶、青藏愛喝酥油茶、西北人愛喝磚茶等等這些也是與自然環境分不開的。

㈤ 地理環境影響人們的飲食習慣,也決定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讀「歐洲人的飲食結構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圖.完

從圖中得知,該地吃西餐、位於中緯度大陸西岸、地形以平原為主,畜牧業發達回,該答地為歐洲西部;歐洲的西部的主要氣候類型是溫帶海洋性氣侯,氣候冷濕,適合牧草生長,畜牧業發達,所以他們通常以牛羊肉、牛排、乳酪等為食.故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㈥ 地理環境對南北方飲食文化差異造成怎樣的影響

我國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南方人愛米飯,北方人喜麵食,其實這與南北方的農業生產結構不同有關。我國南方的氣候高溫多雨、耕地多以水田為主,所以當地的農民因地制宜種植生長習性喜高溫多雨的水稻。而我國北方降水較少,氣溫較低,耕地多為旱地,適合喜干耐寒的小麥生長。所謂「種啥吃啥」,長此以往,便養成了南米北面的飲食習慣。
從菜量來看,南方多數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豐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數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種相對還是少了些。尤其在農村可能差別更大。
北方的農作物主要是小麥和高粱,還伴有各種雜糧,一般以麵食為主,如饅頭、花捲、包子、餃子、餛鈍、烙餅、面條等,北方菜系比較粗獷且清淡,主要以醬(醬骨架之類的),紅燒(紅燒肉之流),燉(小雞燉蘑菇之類)等烹飪技巧為主,煎炸煮燜燴炒,樣樣俱全,講究一日三餐或稠或稀,或干或湯,粗細搭配,粗糧細作,細糧精製。
由於北方獨特的水土和地理環境,使得醋成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像山西的飲食文化,有著濃郁的黃土高原氣息和傳統的生活特色,山西人嗜好吃面,兼喜湯飯,湯料豐富而鮮美,構成了山西這個由雜麥王國到麵食王國的血脈淵源。
南方主要農作物為水稻,一般以米飯為主食。南方人對事物做工精細,如麵食,南方的饅頭包子等,是香嫩細滑,個頭不大。海南麵食種類繁多,做法也多樣,有湯粉,鹵面,炒麵,炒粉類。
由於沿海地區的環境因素,海南人愛吃海鮮,家家戶戶的飯桌上必有一條魚,蝦蟹貝類也是海南人的最愛。海南的吃法崇尚鮮嫩、清淡,很多食物為清蒸,水煮,做的過程中放極少的調料,吃的時候再配以調料蘸著吃。以海南的白切雞為例,做法獨特。就是把雞放在清水裡煮,加點鹽,大概於八分熟的雞口感最嫩滑,還有特別的調料,就是用雞湯拌上蔥蒜等作為調料,有的地方還有山茶油或香麻油調配姜絲、蒜茸、桔汁、精鹽等製成的佐料,別有一番風味。
南方的粥也與北方有很大的差別,北方的粥比較單一,但南方人,不僅粥里放菜,就連火腿、蛋,肉沫一鼓腦往裡放,甚至粽子都裹香腸、雞蛋等。據說由於天寒地凍的關系,北方人做菜都喜歡一鍋燉,就像吃火鍋,而南方喜歡把菜分開炒。這就形成了南方獨特的飲食文化。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任何地區的文化都是一定地域內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有著很深的社會根源和地理根源。在一定地理環境下食物資源和生產活動決定著人們的飲食方式的差異。
這深刻說明復雜多樣的地理形勢和氣候環境為中國飲食文化多樣化提供了空間條件和自然基礎。通過以上分析,也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了南北方的飲食文化特點和差異,南北差異的融會貫通,便形成了中華民族當今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並將流傳千古。

㈦ 世界飲食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水災、旱災、地震、台風、山崩、海嘯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態平衡破壞,稱為第一環境問題。人為因素是生態平衡失調的主要原因。由人為因素引起的生態平衡破壞,稱為第二環境問題。
人為因素造成的第二環境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使環境因素發生改變
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廢物,不斷排放到環境中,使環境質量惡化,產生近期或遠期效應,使生態平衡失調或破壞。此外,是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利用,譬如盲目開荒、濫砍森林、草原超載等。

使生物種類發生改變
在生態系統中,盲目增加一個物種,有可能使生態平衡遭受破壞。例如美國於1929年開鑿的韋蘭運河,把內陸水系與海洋溝通,導致八目鰻進入內陸水系,使鱒魚年產量由2000萬㎏減至5000㎏,嚴重地破壞了水產資源。在一個生態系統中減少一個物種,也有可能使生態平衡遭受破壞。中國大陸50年代曾大量捕殺過麻雀,致使一些地區蟲害嚴重。究其原因,就是由於害蟲的天敵麻雀被捕殺,害蟲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

信息系統的破壞
生物與生物之間彼此靠信息聯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為向環境中施放某種物質,干擾或破壞了生物間的信息聯系,就有可能使生態平衡失調或遭受破壞。例如自然界中有許多雌性昆蟲靠分泌釋放性外激素引誘同種雄性成蟲前來交尾,如果人們向大氣中排放的污染物能與之發生化學反應,則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誘雄蟲的生理活性,結果勢必影響昆蟲交尾和繁殖,最後導致種群數量下降甚至消失

㈧ 地理環境對我們的飲食習慣有哪些影響

俗話說靠山吃來山,靠海吃海。源首先是對原材料、農作物方面的影響,比如泰國是臨海國家,大部分以吃魚為主,那裡臨海有海洋性氣候,所以有時也可以吃小麥;法國也是臨海,法國土地肥沃,所以那裡種葡萄的很多,大量的海風使法國成為了溫帶海洋性氣候,那裡適合畜牧、種植,使它的園藝業及其發達!
其次是對氣候的影響,進而影響到我們的飲食習慣。我國東部地處沿海,東北的朝鮮族當地氣候濕潤多雨,春天多陰濕寒冷,四川地處盆地,潮濕多霧,一年四季少見太陽,這種氣候導致人的身體表面濕度與空氣飽和濕度相當,難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煩悶不安,時間久了,還易使人患風濕寒邪、脾胃虛弱等病症。吃辣椒渾身出汗,汗液當然能輕而易舉地排出,經常吃辣可以驅寒祛濕,養脾健胃,對健康極為有利(對當地人而言)。另外,東北地區吃辣還與寒冷的氣候有關,吃辣可以驅寒。所以這些地方的居民有了吃辣椒的習慣。

㈨ 世界飲食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喜食辣的地來方多與潮濕的地理環自境有關,如四川、湖南、湖北、江西、貴州等地,究其原因,可分析如下:潮濕的環境易使人患風濕症、脾胃虛弱症,而常吃辣的食品,可以驅寒祛濕,養脾健胃,對健康有利;

在黃土高原與雲貴高原地區生活的人多喜食醋, 究其原因與其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鈣元素有關。黃土高原與雲貴高原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鈣,常期生活在這里的人,通過飲食易在體內引起鈣質沉積,形成鈣結石,而多吃酸性食物有利於減少結石病的發生;

魯菜多以山珍海味為原料,風格華麗壯觀,講究氣勢與排場,究其原因與山東依山臨海,多山珍海味,且齊魯大邦乃禮儀之鄉,重孔孟之道,顯外觀華貴!!

川菜以辛辣香為特點,究其原因見上所析;

蘇菜系列濃淡別致,色、形、昧俱全,究其原因與其河湖眾多,海域遼闊、土肥水豐,果菜肥美,四季連綿上市,供應不絕,加之江南又歷來是文人墨客匯集之地,故有其色;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