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地理位置和交通
『壹』 琢州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涿州市位於北京市西南部。河北省中部,地處京、津、保三角地帶,城區距北京天安門廣場直線距離55公里,毗鄰北京大興區、房山區,東南距天津150公里,南距保定78公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地質構造屬太行山山洪沖擊扇,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擁有豐富的水利、地熱和沙石料資源,古有「幽燕沃壤」,「督亢膏腴」之稱。
中文名稱: 涿州
外文名稱: zhuō zhōu
別名: 天下第一州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所屬地區: 河北省保定市
下轄地區: 15個鄉鎮
政府駐地: 范陽西路51號
電話區號: 0312
郵政區碼: 072750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南部、河北省中部
面積: 742.5平方公里
人口: 64.55萬(2010年)
方言: 北京官話懷承片
著名景點: 涿州影視城、三義宮、張飛廟、酈道元故居、涿州雙塔、六祖景區等
車牌代碼: 冀FV
行政代碼: 130681
地理位置
涿州位於北京西南部,東經115°44′-116°15′、北緯39°21′-39°36′,西鄰淶水縣,東接固安縣,東北及北
涿州側與北京市大興區及房山區毗鄰,隸屬於河北保定市。東西橫距36.5千米,南北縱距25.5千米。截止至2010年12月,全市戶籍總人口約為64.55萬人,其中:城區人口為20.2萬。涿州城區距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直線距僅55公里。涿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經濟發達、文化燦爛、古跡眾多。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素有「天下第一州」美譽。清朝乾隆皇帝御筆親題「日邊沖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涿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自秦置涿縣,漢時設涿郡,三國魏時設范陽郡,唐時為范陽縣、
涿州,元時為涿州路、涿州,明清時期先後隸屬北平府、順天府,民國時稱涿縣、隸屬北平(今北京),現隸屬於河北保定市。
涿州市地理位置
涿州名人有2300多年建制史的涿州在歷史上共產生了257位有影響的名人,是全國縣級區劃中涌現名人最多的一個,其中盧姓歷史名人就佔了一半多:
涿州著名的三國期間蜀國國君漢昭烈帝劉備,漢桓侯張飛,宋太祖趙匡胤,東漢名臣盧植,六祖禪師惠能,北魏時期著名地理學家、文學家酈道元,唐朝著名詩人盧照鄰,賈島。易學大師邵雍,南宋著名抗元將領張世傑,水滸名將段景住、深受魯迅推崇的現代詩人、學者馮至,當代著名劇作家張天民,著名文學家、小說家史鐵生等皆出於此。近年來,涿州確立了「統籌建市、產業立市、借京強市、文化靚市」四大主體發展戰略,投資興建中央電視台涿州拍攝基地、京南高爾夫球場、京都高爾夫球場,修復了三義宮、酈道元故居、葯王廟大殿、乾隆清行宮、盧氏宗祠等,建造了誠信大廈、陽光大酒店、水岸花城酒店、物探局外賓賓館等眾多的接待場所,旅遊產業已初具規模。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被國家統計局列為全國最具有經濟發展活力的百強市(縣)之一。先後獲得「全國優質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千年古縣」「中國三國文化之鄉」和「中國最具魅力特色城市」[1]等諸多榮譽稱號。
氣候環境
涿州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北京市西南部,東經為115°44ˊ——116°15ˊ,
千年古郡—涿州風光(80張)
北緯為39°21ˊ——39°36ˊ。為首都北京的南大門。西鄰淶水縣,南連高碑店市,東接固安縣,東北及北側與北京市屬大興區及房山區毗鄰。東西橫距36.5公里,南北縱距25.5公里,面積742.5平方公里。由市中心南至河北省會石家莊210公里,至保定89公里,北界至北京廣安門42公里。市委、市政府駐地在城內范陽西路中段北側。相鄰各縣邊界線和相鄰北京市的邊界線約各佔一半,其中房山區則佔43%。由涿州市政府駐地,至房山區界9公里,至房山城關25公里。至固安縣界15公里,至固安城關30公里。至高碑店市界13.5公里至高碑店市區25公里。至淶水縣界18公里,至淶水城關25公里。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全境。涿州市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顯著,溫差變化大,四季分明。春季,日照時數逐漸延長,地面增溫快,內陸低氣壓活動頻繁。但北部乾冷空氣仍不斷南下,繼續對涿州產生影響,故多風、乾燥。 夏季,受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影響,海洋吹向大陸的夏季風盛行,濕熱多雨。 秋季,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中心東移,西風盛行,暑熱消退,氣溫逐漸下降,氣層比較穩定。故常出現「雲淡、風清、天高、氣爽」的天氣。 冬季,因受蒙古強大高氣壓的影響,自內陸吹向海洋的西北風盛行,雨雪稀少,寒冷乾燥。涿州市年平均溫度11.6°C。7月份溫度最高,月平均溫度為26.1°C。6月份極高溫度41.9°C。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溫度—5.4°C。年較差31.5°C。無霜期累年平均為178天。初霜最早在10月2日,最晚在10月27日。地面溫度累年平均為14.2°C。累年平均凍土深度為40厘米。凍土時間最早在12月3日,解凍在3月11日,最長連續凍結122天。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涿縣轄境,春秋戰國為燕之涿邑地。秦在廣陽郡置涿縣,縣治在今涿州城(戰國之涿邑)。西漢高帝6年(前201)置涿郡,治涿縣。三國魏黃初五年(224),涿郡改為范陽國,治所仍在涿縣。魏黃初七年(226),范陽國廢,改稱范陽郡,屬幽州,涿縣仍屬之。西晉武帝泰始元年(265),范陽郡復稱范陽國,涿縣仍屬之,仍為治所。南北朝時,北魏登國初年(386)范陽國改為范陽郡,涿縣屬之並為治所。唐武德七年(624)涿縣改為范陽縣;大歷四年(769)始置涿州,州治在范陽縣。遼代涿州隸屬中京道。元太宗八年(1236)涿州升為涿州路,中統四年(1263)又降為涿州。明洪武初年,范陽縣並入涿州,屬北平府;永樂元年(1403)改隸京師順天府。清代因之。1913年,涿州降為涿縣。1986年9月撤銷涿縣設立涿州市(縣級市)至今。環首都經濟圈
河北省政府10月21日出台的《關於加快河北省環首都經濟圈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明確
涿州提出:在緊鄰北京、交通便利、基礎較好、潛力較大的縣(市、區)打造「環首都經濟圈」。13縣:即涿州市、淶水縣、涿鹿縣、懷來縣、赤城縣、豐寧滿族自治縣、灤平縣、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廣陽區、安次區、固安縣。
1圈:即以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環首都經濟圈(全長999.5公里,面積27060平方公里,人口485.65萬人)。
4區:即在環首都經濟圈建設高層次人才創業園區、科技成果孵化園區、新興產業示範園區、現代物流園區。
6基地:即在環首都經濟圈內建設養老、健身、休閑度假、觀光農業、綠色有機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自北京天安門南行55 公里便可到達涿州。涿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河北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市總面積742 平方公里,轄14 個鄉鎮、辦事處、開發區(雙塔街道、桃園街道、清涼寺街道、松林店鎮、碼頭鎮、東城坊鎮、高官莊鎮、東仙坡鎮、百尺竿鎮、義合庄鄉、林家屯鄉、孫庄鄉、豆庄鄉、刁窩鄉)407 個行政村, 30 個社區,總人口 64.55萬。
石油物探之城
物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局)成立於1973年7月,勘探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承擔了陸上石油物探數據採集工作量的四分之一,為大慶、遼河、勝利、大港、中原、江漢、冀中、二連、長慶、吐哈、塔里木等15個油氣田的勘探與開發提供了大量物探資料,特別是為中原、冀中、二連油田的發現做出了貢獻。2002年改製成立「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英文縮寫BGP)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控股公司。總部設在河北涿州。
現今: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英文名稱:BGP)成立於2002年12月6日。目前,公司陸地地震勘探市場躍居全球第一位,綜合實力位居全球物探行業前三位。
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先後在涿州修建了13個職工生活小區,院區總面積占涿州市區面積的三分之一之多,涿州因此是名副其實的「物探之城」。
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京白路縱貫涿州。北京公共交通集團838路公交車往來京涿,如:(天橋、六里橋)--涿州市縣城、松林店和即將開通北京到涿州西部公交車,途徑孫庄鄉、東城坊、107國道將帶動整個西部地區快速發展。涿(涿州)密(密雲)高速涿州段、廊(廊坊)淶(淶水)路涿州段、北京七環路涿州段等公路建設項目正在建設,加速了京涿空間一體化進程。京廣鐵路客運專線在涿州境內設有涿州東站,大大縮短了北京和涿州的距離,25分鍾即可從涿州到達北京西客站。每天上行下行各12車次。極大的方便了涿州與外界連接。
涿州市境內現有:京港澳高速公路涿州段24.365公里;107國道涿州段26.3公里;廊涿高速公路涿州段25.463公里。
機場:
首都第二機場
建成後堪稱「世界最大的」佔地約43000畝擁有8條客運跑道總投資高達1000多億元的首都第二機場位於北京大興區榆垡鎮與涿州毗鄰,距涿州開發區直線距離僅17公里。首都第二機場必將在區域經濟發展中鑄就強力引擎 發揮重大經濟推動作用 拉動涿州及其周邊地區經濟的跨越式騰飛。
涿州城市主題文化精神為:忠義誠信,開明開放,創新務實。
『貳』 涿州在河北哪裡
涿州 zhuō zhōu
河北省涿州市位於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北部,東經115°44′-116°15′、北緯°21′-39°36′,西鄰淶水縣,南連高碑店市,東接固安縣,東北及北側與北京市大興區及房山區毗鄰。東西橫距36.5千米,南北縱距25.5千米,總面積742.5平方千米,總人口62.8萬(2008年),城區人口20.2萬。涿州城區距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直線距離僅六十二公里。
涿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經濟發達、文化燦爛、古跡眾多。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素有「天下第一州」美譽。清朝乾隆皇帝御筆親題「日邊沖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
涿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自秦置涿縣,漢時設涿郡,三國魏時設范陽郡,唐時為范陽縣、涿州,元時為涿州路、涿州,明清時期先後隸屬北平府、順天府,民國時稱涿縣、隸屬河北省。1986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並被列為河北省甲級開放城市,是河北省四大旅遊區之一。
古往今來,這里名流輩出、燦若群星:漢昭烈帝劉備,漢桓侯張飛,東漢名臣盧植,六祖禪師惠能,北魏時期著名地理學家、文學家酈道元,唐朝著名詩人盧照鄰、賈島,易學大師邵雍,南宋著名抗元將領張世傑,深受魯迅推崇的現代詩人、學者馮至,當代著名劇作家張天民等皆出於此。 直奉大戰時期,傅作義曾經在涿州縣城抵抗奉軍圍困長達兩個月之久,後因彈盡糧絕而被迫妥協,撤出涿州。
近年來,涿州確立了「工業立市,以城興市,借京強市」三大主體發展戰略,投資興建中央電視台涿州拍攝基地、京南高爾夫球場、京都高爾夫球場,修復了三義宮、酈道元故居、盧氏宗祠等,建造了誠信大廈、陽光大酒店等眾多的接待場所,旅遊產業已初具規模。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被河北省政府確定為25個特色經濟示範市(縣)之一,被國家統計局列為全國最具有經濟發展活力的百強市(縣)之一。http://ke..com/view/22470.htm
『叄』 涿州市又劃分幾個區,有那幾個區(急需)
涿州市轄3個街道、個鎮、6個鄉:雙塔街道、桃園街道、清涼寺街道、松林店鎮、碼頭鎮、東城坊鎮、高官莊鎮、東仙坡鎮、百尺竿鄉、義合庄鄉、林家屯鄉、孫庄鄉、豆庄鄉、刁窩鄉。
一、雙塔街道
雙塔街道位於涿州市區中部,面積17.13平方千米,轄14個社區居委會、9個村委會:明惠街、羊市街、尚公街、王字街、天橋街、文興街、文昌祠、游福街、營房街、甲秀路、東安、邱庄;北壇、永樂、史庄、東關、北關、下念頭、上念頭、大石橋、范蓮鄧。 古跡有建於遼代的雲居寺、智度寺雙塔。
二、桃源街道
桃園街道位於涿州市區西南部。京廣鐵路、京廣公路過境。古跡有張飛古井、葯王廟遺址,轄5個社區(桃園新村、南關、新安、華鋁、冠苑)、14個行政村。
三、清涼寺街道
清涼寺街道是涿州市中心的街道,緊鄰市開發區,總面積35平方公里,現轄22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有耕地25243畝,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通訊暢達、電力充足、京深高速公路、京廣鐵路貫穿全境,四座鐵路立交橋直通該處。
四、松林店鎮
松林店鎮是河北省涿州市下轄鎮,位於市境西南部,距市區10千米。京廣鐵路、107國道過境。鎮政府駐凌雲東路。面積66.9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32個行政村。
五、碼頭鎮
碼頭鎮是河北省涿州市下轄鎮,是涿州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組織部分,在市委提出的"3+1"發展模式中,碼頭鎮是四個發展重點區域之一。
鎮區位於涿州市東北部,東鄰義和庄鄉,西鄰東仙坡鎮,南接清涼寺辦事處和刁窩鄉,北部有11個村與北京市接壤。碼頭鎮人民政府駐地距涿州市中心17.5公里,距北京市中心僅為45公里。
『肆』 涿州地理理位置
涿州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北京市西南部。地處京、津、保三角地帶,城區距北京55公里,東南距天津150公里,南距保定78公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地質構造屬太行山山洪沖擊扇,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擁有豐富的水利、地熱和沙石料資源,古有「幽燕沃壤」,「督亢膏腴」之稱。
涿州位於北京西南部,東經115°44′-116°15′、北緯39°21′-39°36′,西鄰淶水縣,東接固安縣,東北及北側與北京市大興區及房山區毗鄰,隸屬於河北保定市。東西橫距36.5千米,南北縱距25.5千米。截止至2010年12月,全市戶籍總人口約為64.55萬人,其中:城區人口為20.2萬。涿州城區距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直線距僅55公里。
『伍』 涿州浪潮一覽雲山位置好么交通方便么
位於高新區核心位置,周邊是學校,距離京港澳高速開車五分鍾,交通非常便利,而且是浪潮開發的,後期浪潮的華北信息研發中心也會入駐,園區可容納900餘家企業,打造涿州市高精尖的重點產業園區
『陸』 涿州東站的地理位置
距北京西站61公里,具體位置在徐里營二村村南。 如圖。
公交為23路(107國道專汽車站—冠雲屬路—涿州東站),正常運營時間6:20—17:30,晚間按高鐵到站時間向市區單向發車;
駕車,沿范陽路向東,過高速東側第一個紅綠燈後(有指示牌)右轉進入潤禾街,沿潤禾街到頭左轉即是涿州東站,廣場駕車至東站約10多分鍾,電動車約20分鍾。
『柒』 涿州是怎樣的地方
涿州概況
涿州 zhuō zhōu 涿州市,位於北京南部,東經115°44′-116°15′、北緯39°21′-39°36′,西鄰淶水縣,東接固安縣,東北及北側與北京市大興區及房山區毗鄰。東西橫距36.5千米,南北縱距25.5千米,總面積742.5平方千米,總人口62.8萬(2008年),城區人口20.2萬。涿州城區距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直線距離僅六十二公里。 涿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經濟發達、文化燦爛、古跡眾多。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素有「天下第一州」美譽。清朝乾隆皇帝御筆親題「日邊沖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 涿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自秦置涿縣,漢時設涿郡,三國魏時設范陽郡,唐時為范陽縣、涿州,元時為涿州路、涿州,明清時期先後隸屬北平府、順天府,民國時稱涿縣、隸屬北京。1986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並被列為甲級開放城市。 古往今來,這里名流輩出、燦若群星:漢昭烈帝劉備,漢桓侯張飛,宋太祖趙匡胤,東漢名臣盧植,六祖禪師惠能,北魏時期著名地理學家、文學家酈道元,唐朝著名詩人盧照鄰、賈島,易學大師邵雍,南宋著名抗元將領張世傑,深受魯迅推崇的現代詩人、學者馮至,當代著名劇作家張天民等皆出於此。 近年來,涿州確立了「工業立市,以城興市,借京強市」三大主體發展戰略,投資興建中央電視台涿州拍攝基地、京南高爾夫球場、京都高爾夫球場,修復了三義宮、酈道元故居、盧氏宗祠等,建造了誠信大廈、陽光大酒店等眾多的接待場所,旅遊產業已初具規模。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被國家統計局列為全國最具有經濟發展活力的百強市(縣)之一。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涿州市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涿縣轄境,春秋戰國為燕之涿邑地。秦在廣陽郡置涿縣,縣治在今涿州城(戰國之涿邑)。西漢高帝6年(前201)置涿郡,治涿縣。三國魏黃初五年(224),涿郡改為范陽國,治所仍在涿縣。魏黃初七年(226),范陽國廢,改稱范陽郡,屬幽州,涿縣仍屬之。西晉武帝泰始元年(265),范陽郡復稱范陽國,涿縣仍屬之,仍為治所。南北朝時,北魏登國初年(386)范陽國改為范陽郡,涿縣屬之並為治所。唐武德七年(624)涿縣改為范陽縣;大歷四年(769)始置涿州,州治在范陽縣。元太宗八年(1236)涿州升為涿州路,中統四年(1263)又降為涿州。明洪武初年,范陽縣並入涿州,屬北平府;永樂元年(1403)改隸京師順天府。清代因之。1913年,涿州降為涿縣。1986年9月撤銷涿縣設立涿州市(縣級市)為保定市管轄的縣級市至今。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自北京天安門南行60 公里,有一座古老而文明的城市,這就是涿州。涿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 全市總面積 742 平方公里,轄 15 個鄉鎮、辦事處、開發區(雙塔街道、桃園街道、清涼寺街道、松林店鎮、碼頭鎮、東城坊鎮、高官莊鎮、東仙坡鎮、百尺竿鎮、義合庄鄉、林家屯鄉、孫庄鄉、豆庄鄉、刁窩鄉)407 個行政村, 30 個社區,總人口 62.8 萬(2008年)。
編輯本段城市交通
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涿州。北京917支4路公交車往來京涿。涿(涿州)、密(密雲)高速、京(北京)白(白溝)連接線、廊(廊坊)淶(淶水)路業主收費項目、北京七環路涿州段等公路建設項目年內開工建設,加速了京涿空間一體化進程。建設中的京石高鐵即將開通,大大縮短了北京和涿州的距離,12.5分鍾即可從涿州到達北京西客站。 涿州市境內現有: 京石高速24.365公里;107國道26.3公里;省道廊涿路25.463公里。縣道3條:涿淶路、涿新路和京白線。共計50.8公里。鄉道15條:荷花路、南孫路、涿碼路、涿豆路、松高路、松蘭路、義里路、幸福渠路、胡長路、向仙路、永碼路、涿長路、南史路、機大路、高爾夫專線。共計160公里。專用公路6條:影視城專線、京都高爾夫連接線、凌雲廠專線、九四專線、大寶日化專線、永定河大堤專線。共計46.4公里。村道74條,共計228公里。
編輯本段城市主題文化精神
涿州城市主題文化精神為:忠義誠信,開明開放,創新務實。
忠義誠信
「忠義誠信」作為涿州城市主題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傳承著涿州的歷史,是建設「誠信涿州」的寶貴精神財富。「忠義」,本義為「忠誠,講義氣」。「誠信」,本義為「誠實,守信用」。 「忠義誠信」總的內涵是:作為涿州市民,要愛國家、重氣節,要忠於人民,報效家鄉;要待人誠懇熱情,老實做人做事;要講信用,守規矩,說話算數,兌現承諾。
開明開放
「開明」,本義指「思想開通、不頑固保守」;「開放」,本義指「展開,解除封鎖、禁令、限制」。「開明」、「開放」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開明、開通、包容,才能開放、搞活;而「開放」又能促進進一步「開明」。 「開明開放」總的含義是:要思想開通、眼界寬廣、胸懷博大,做到大度包容、擴大開放交往、招商引資、廣納人才、不封閉、不保守。
創新務實
「創新」,本義為「拋開舊的,創造新的」,指「創造性」、「新意」;「務實」,本義為「講求實際,不求浮華」。「創新」與「務實」二者相輔相承:「創新」是在「務實」基礎上的創新,沒有「創新」,事物就不能發展;「務實」是「創新」前提下的務實,既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又體現了正確的政績觀。「務實」,才能不脫離實際,不脫離群眾,把工作做到實處,做到細處。 「創新務實」總的含義是,要思想解放、實事求是,不斷進行思想創新、理論創新、體制創新,作風扎實,聯系實際、聯系群眾,把工作往實里做,力戒思想浮躁,作風飄浮。
綜述
「忠義誠信」、「開明開放」、「創新務實」三者各有側重,又聯系密切。「忠義誠信」是展示涿州城市特色的內在表現和本質特點,是區別於其它城市的關節點,是「開明開放」和「創新務實」的基礎和核心。「開明開放」是實施涿州「三大主體戰略」和「三大規劃」,建設「京南保北現代化中等城市」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障,是展示涿州城市特色的外在表現和發展方向。「創新務實」是弘揚「忠義誠信」和「開明開放」精神的源頭活水,是建設「京南保北現代化中等城市」強勁動力。它們相互依存,互相促進,將有力推動涿州經濟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編輯本段涿州歷史
涿州人傑地靈,漢昭烈帝劉備、漢桓侯張飛、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苦吟詩人賈島皆出於此,是三國時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地,中央電視台涿州影視基地、劉備故里、張飛古井、酈道元紀念館、京都和京南兩個高爾夫球場等景點對外開放,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投資八億元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將使涿州構成集旅遊、文化、商貿於一體的京郊型經濟新格局,進一步豐富旅遊資源,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250 多年前,清乾隆皇帝南巡路過涿州這塊京畿重地時寫下了「日邊沖要無雙地,天下繁難(音「南」)第一州」的詩句。如今的涿州,正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承接著難得的發展機遇。特是 2005 年,涿州市被確定為擴權縣(市),被賦予與設區市相同的經濟和社會管理許可權,這為涿州的騰飛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涿州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北京周邊文化底蘊最深厚的縣(市)之一。在 2300 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了漢昭烈帝劉備、漢桓侯張飛、東漢政治家盧植、北宋哲學家邵雍、禪宗六祖慧能等一大批歷史名人,使這座擁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的古城更加顯得厚重、輝煌。 涿州是「三國文化」的發祥地。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廣為流傳。「三國文化」在涿州產生著重要影響,至今,漫步街頭還隨處可見三國文化的遺跡。桃園飯店、桃園大街、三義小學、三義宮、張飛廟無不展示著涿州人對先祖的仰慕和對忠義、誠信思想的崇尚。 以東漢政治家盧植為代表的盧氏,望出涿郡,名人輩出,千百年來,「文武兼備,詩禮傳家」,成為在中國大陸除孔氏家族之外的另一支經久不衰的家族文化。 與歷史文化遙相呼應的是這些珍貴的古城遺跡。經專家認定的中國第一長石拱橋——永濟橋;國家級重點文物——遼代雙塔;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古建築都將按照《涿州歷史文化資源挖掘、保護與利用》整體規劃得到全面挖掘和修復。 一座歷史文化資源集中、特色鮮明的涿州古城將以嶄新的風貌重現在世人面前,成為「人文涿州」的精品名片。不同於北京的「皇城文化」,涿州在京郊正以無法克隆的歷史文化優勢搶占著旅遊與文化產業發展的先機。 如果說,歷史文化是城市文化環境與文化品位的重要內涵,是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那麼,在省級旅遊度假區內具有國際水準的高爾夫球場和北方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為涿州現代文化品味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成為京南獨具特色的旅遊熱線。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該市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編輯本段涿州八景
涿州自古名人輩出,漢昭烈帝劉備,漢桓候張飛,東漢文學大家盧植,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易學大師邵康節,苦吟詩人賈島等等皆出於涿州.同時,這里還是唐宋時期天下第一望族盧氏宗祠所在,子孫後代遍布世界各地,韓國前總統盧泰愚,現總統盧武炫均曾前往涿州盧氏宗祠認祖.與此同時,涿州風光更是引人入勝,其中最著名的就要屬涿州八景了,有詩為證: 通會燈市似火龍,雙塔晴煙報主凶。 拒馬長虹行逆水,胡良曉月除夕明。 邵村花田景優美,督亢秋成退肖兵 樓桑春社松齊頂,盤坡積雪不易融。 涿州八景之一 ——通會燈市 指正月十五元宵節鬧花燈的場面。原城中有夾城,門名「通會」,夾城上有重樓三間,名「通會樓」。俗稱鼓樓。樓上左鼓右鍾,樓高四丈。二十里外即遙遙在目。每年正月十五是鬧花燈之日,從通會樓至南門置72架木製等牌樓,十字路口置燈棚7座。每到此日,大街小巷,張燈結綵,耍龍燈、獅子、踩高蹺、放鞭炮,真是火樹齊開,星球碎掛,千家萬戶,燃燭通宵。元宵之夜,登上鼓樓,遠眺長街,龍飛鳳舞,頗為壯觀。這一景象稱為「通會燈市」。有詩為證:「春風初到月初圓,不夜城中沸管弦,萬盞燈光雙塔影,一時輝映鼓樓前」。 涿州的元宵燈會,始於漢、興於唐、盛於明清,是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古人曾雲「南有揚州,北有涿州」,將涿州的花燈與聞名天下的揚州花燈相媲美。如今,傳續千年的涿州燈會被更名為「中國涿州花燈節」,引來了北京、天津以及海內外幾十萬中外客商和遊人一睹「千年燈節」的風采,人們在紅紅火火的元宵花燈節上感受著濃濃的新春氣息。 -「通會燈市」曾引來皇帝、親王 自古以來,在我國的許多地方都盛行在元宵節前後張掛花燈,喜慶新春。在涿州,元宵燈會又被稱作「通會燈市」,並被譽為古涿州八景之首。所謂「通會」,即指通會樓,是涿州鍾鼓樓的「學名」。這座樓建在城內南北中軸線的三分之二處,地勢最高,在舊時是除雙塔外的最高建築,因而是全城的制高點。歷史上,這里是最繁華熱鬧處。元宵燈會正是以此為中心,沿南北大街延伸開來,向東西巷陌輻射而去。 從前每逢元宵佳節,涿州通會樓都要張燈結綵,裝扮一新。樓南樓北的大街小巷裡聚集著載歌載舞的花會表演者和擁擠的觀燈人群。入夜,明月高懸、焰火升騰,千家萬戶燃燭通宵,好熱鬧。 涿州城裡的老人們至今還對通會燈市充滿了回憶。當時,在鼓樓南北大街的各個十字路口,都有搭建的燈棚,棚內懸掛著千變萬化、千奇百怪的花燈,有活動的花燈、循環追逐的走馬燈、玻璃製成的八卦九蓮燈,等等。大人帶著孩子,仰著頭爭先猜著燈謎,猜對了馬上就能得到小獎品,拿到獎品的孩子高興得又蹦又跳…… 相傳,通會燈市還曾引起京城裡達官顯貴的注意,紛紛前來觀賞。傳說咸豐年間慶親王在涿州觀燈,因為人多擁擠,碰壞了一架牌樓燈,結果他賠償給涿州三架牌樓燈,全是四柱三樓,黃瓦覆頂,因而被稱為「金牌樓」。 最令涿州人引以為豪的是,當年乾隆皇帝不但曾到涿州觀燈,並且賦有詩作。 後來通會樓在「文革」期間被毀,但傳統的通會燈市依然保存了下來。每年元宵節,人們都會在原先通會樓前的鼓樓大街上掛起一串串紅紅的「南瓜燈」,在窄窄的街面上方懸掛半月形彩燈,孩子們一手拿著糖葫蘆,一手牽著大人的手,見到漂亮花燈,不時高興地叫好。 -"南有揚州,北有涿州"的傳說 涿州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劉桂郁向記者講起了"南有揚州,北有涿州"的傳說。 據說,元宵節的花燈從西漢時期就點燃了,唐代宮廷元宵節則更為熱鬧。據史書記載,當時花燈的製作在各地形成了相互攀比之勢。燈匠藝人們挖空心思,大展奇能,花樣越來越新鮮,製作越來越精巧,由此形成全國花燈的空前盛況。據傳說,當時揚州花燈領先全國,為天下之最,引得玄宗皇帝微服前去揚州觀燈。揚州燈匠為了保持當地花燈的聲譽,製作技巧概不外傳。誰知,當地巧匠中竟有一名涿州籍人士,名叫王興,涿州為了與揚州爭雄,便不惜重金、千方百計召回了王興。這樣一來,涿州花燈大放異彩,一躍而與揚州花燈並駕齊驅、聞名天下了。因此,當時人們稱道民間花燈之盛,就有了"南有揚州,北有涿州"的說法。 1992年,揚州花燈來到建於涿州的中國影視城,成功地舉辦了一屆燈會。歷史上的兩個燈壇巨擘,經過千百年的競爭,終於走到了一起。 -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掛花燈 在千百年的花燈文化的熏陶下,涿州尋常百姓家也都有張掛花燈的習俗。 在幾十年前,涿州的花燈並非只在「通會燈市」上才可以看到,到了春節,幾乎每家門前都掛著自製的花燈。涿州一位年近六旬的花燈老藝人回憶說,農閑時候,人們用秸稈、竹皮等隨處可見的材料,彎折幾下再糊上紅蠟紙就能做出一個喜慶的「南瓜燈」。手巧的人家還會在花燈上描畫出梅花、牡丹等圖案,讓自家的花燈與眾不同,有的還用玻璃等比較先進的材料製作花燈。 正月里,街道兩側的店鋪也會掛出各式各樣的奇巧花燈。如糕點鋪的大壽桃燈、鞋帽店的「鞋燈」「帽燈」、羊肉鋪的羊頭燈、煙店的煙袋燈、酒店的「武松打虎燈」,可謂千姿百態、各具匠心。如今這些自製的小型花燈已經見不到了,住進樓房的人們將買來的微型紅燈籠懸掛在房間內,繼續著對花燈的喜愛。 涿州八景之二 ——雙塔晴煙 指矗立在城內東北的雙塔。此雙塔建於遼代,這兩座塔的建成,民間有著動人的傳說。說是有兩位巧手的姑嫂,一夜之間建成,實際上是佛教文化產物。所謂「雙塔晴煙」,一是說:在風和日麗的天氣里,遠看雙塔正象幾縷青煙在蔚藍的天幕上裊裊升起。二是說:在晴朗的天日,雙塔頂部周圍能看到幾縷青煙。有詩記:「豐碑猶自紀金遼,雙塔凌增逼九霄,佛火不明鈴語寂,晴煙幾縷逐飄」。 涿州八景之三 ——拒馬長虹 城北拒馬河上的永濟橋,拱跨度大,形狀優美,飛跨拒馬河兩岸。橋的倒影映在河水中,宛如一道彩虹,因此,被稱為「拒馬長虹」。 涿州八景之四 ——胡良曉月 城北十里胡良河橫跨一座石橋,南來北往的行人登上這座石橋,都免不了停步,欣賞這里的景色。尤其是將近黎明時,當雄雞報曉,天色微明,在晨光熹微中,靜靜的河水流著,水中映出一片殘月,波光橋影,景情交融,引人入勝。故曰:「破曉事行役,去去之胡良。殘月淡如水,天寒知欲霜。鍾聲逗曙色,宿火明漁庄。晨雞時一鳴,隱隱騰朝陽」。 涿州八景之五 ——邵村花田 城西北稻田區的百尺竿鄉大、小邵村一帶,地處胡良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小橋流水,溝渠縱橫,譽為「小江南」。也是易學大家邵康節的故里.「邵村花田」是指這一帶農田景色。每當稻田插秧後,方田披上新裝,一塊塊蓮花點綴,又有遠處青山相襯,確實把人帶入了「山光潑翠水托藍,獲稻分秧事事諳,十頃荷花萬株柳,卜居須住小江南」的詩意中。 涿州八景之六 ——督亢秋成 戰國時期涿邑隸屬燕國。督亢,即指當時涿州東南部大面積肥沃地帶。荊軻刺秦王,奉督亢圖入秦,因身單力薄,大功未成,被秦王殺死,空留下一個「圖窮匕首見」的故事。有詩雲:荊卿圖督亢,獻地秦人喜。風蕭自古傳,黃雲復萬里。豐年禾黍多,百室歌盈止。壯士何處尋,西風吹易水。「黃雲復萬里,豐年禾黍多」兩句描述了督亢一帶原野莊稼豐收的景象。 涿州八景之七 ——樓桑春社 樓桑村在涿州城南十五里,為漢昭烈帝劉備故里。漢昭烈帝廟,廟宇宏廣壯麗,工程浩大,廟貌巍然。主要神像,均為木製,尤為壯觀。院中古柏參天,碑碣林立,花木繁茂,往來遊人驅車過此徘徊瞻眺,流連忘返。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在這里舉行盛大廟會,方圓數十里的鄉鄰,扶老攜幼,紛紛到此趕廟,各家商號,爭相開業,小商小販,江湖藝人蜂擁而至。「父老相攜載酒游,果然春社勝於秋」等前賢詩句,即當年寫照。 涿州八景之八 ——盤坡積雪 盤坡又稱三坡,距涿州城二百里,涿州的「飛地」,前人對此有過「連雲一白接天涯,積雪猶堆六齣花,十丈紅塵飛不到,玉山深處有人家」的吟詠。盤坡現為野三坡,隸屬淶水縣。 另外,由於涿州的歷史太過悠久,在這么多年裡建制和屬地等有很多次巨大變化,所以對於涿州八景也有許多不同的分類,現試舉一例: 涿州古八景 通針疏雨 通會在州城之中,其上有庭堂幕次,左鼓右鍾,晝有盤詰之卒,夜有擊柝之人,警盜安民賴乎是矣.春秋降雨,郊原隴畝,濃雲深鎖,密靄不分,此門之上,蒙蒙,如絲,真城中之佳景也. 樓桑春暮 樓桑在城西南十五里,是漢昭烈故里,廟貌巍然,風雲慘淡,碑多名賢之題詠,殿有袞冕之庄嚴.方其春日暄妍,草木菁蔥,高桑則童童羽葆,古柏則鬱郁堅貞.加以禽聲和鳴,煙雲飛劍,蓋一方之靈秀,鍾於是矣. 月池秋風 月池在城丁南二十里,約數十源.泓以成溪,灣以成池,斗折蛇曲,觳回輪轉,清瑩洞乇,鏘金鳴玉,台珠璣之錯落,清秋氣爽,芰荷盛開,一川錦綺,十里清香.更以鷗鷺浮沉,錦鱗游泳,可謂游觀之盛所矣! 胡良曉月 湖梁在城北十里,垂楊樹堤,蒲葦夾岸,若當曉月初升,則漁榔艤舟,歌聲矣乃,樵夫子,逍遙於洄塘之側,徜徉於曲渚之邊,豈非佳致歟? 龍安疊翠 龍安在城西四十里,回巒繚繞,深谷逶迤,自下而上,有記有堂.雨過則風光絢爛,洗滌如圖. 堊峪生雲 堊峪在城西北五十里,風煙不減,黛色橫空,草榮木茂,鹿呦鳥嚶,初夏一臨,祥雲密布,有形觸石,無心出岫,奇峰律萃,一舉成霖,景乎佳哉! 盤坡夕照 盤坡在城西北三百餘里,有上,中,下之分,西為表而東為里,儼若畫屏,寸碧疑在端,堆螺又如水上,太陽西墜,紫綠萬狀,米南宮為之擱筆者也.(現淶水野三坡) 房山晴雪 房山在城西 北五十里,北接居庸,東抵漁陽,西邊紫荊,所謂"幽燕奧室"也,降冬冱寒,雪楓霰集,日光朋影,炫耀爭輝,尋梅之興,因之愈鼓,訪戴之舟可以不回矣!(現北京房山區) 涿 州 (宋) 王安石 涿州沙上飲盤桓,看舞《春風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淚落,蒙蒙吹濕漢衣冠。 范 陽 (宋)文天祥 督亢陂前草沒沙,武安廟下客思家。 西風落日猶驅馬,北地秋陰亦見蛇。 不老鄒衍重吹律,安得張騫獨泛槎。 從此南征思何限,象林銅柱更天涯。 范陽驛 (宋)范成大 郵亭逼仄但宜冬,恰似披裘坐土空。 枕上驚回丹闕夢,屋頭白塔滿鈴風。 樓桑村 (明) 屠隆 先主龍興此故鄉,桑柯五丈葉函光。 故宮水繞燕山近,古殿雲飛蜀道長。 細草籠煙含晚翠,好花映日散初香。 年年飲社鄉人集,醉倚東風樂未央。 慧化僧房 (明)頓銳 蕭齋西巷寺,開近祖師堂。 鳥語驚禪定,僧閑續佛香。 幽花燃細雨,高樹影斜陽。 竹院題詩遍,吾生本不忙。 張將軍墓 (明)頓悅 清河原廟在,涿鹿郡城東。 石馬嘶秋月,雲氣動晚風。 猶存一掊土,如見萬人雄。 簫鼓神州近,千秋屏翰功。 過張桓侯故里 (明)陳璋 漢鼎三分日,桓侯戰績高。 心猶輕馬趙,氣已奪孫曹。 鹵莽生何惜,精靈死亦豪。 英風留涿鹿,不剪舊蓬蒿。 過督亢 (明)袁中道 斷橋流水卧枯楊,千里飛沙草木黃。 督亢如何稱沃美,荊軻圖去致秦王。 涿州道中雜詠范陽舊事 (清) 紀昀 一 荒原盡處亂山青,一片風沙接酈亭。 誰信尚書曾住此,當年此士總談經。 二 慷慨橫戈百戰余,桓侯筆札定然疏。 那知榻本磨崖字,車騎將軍手自書。 三 一片新秋畫不成,芙蓉楊柳夜深情。 盧郎不解蕭郎語,可是吳儂笑北傖。 四 金碗溫休事有無,稗官猶記范陽盧。 行人棖觸梨花夢,剩粉殘香憶畫圖。 涿州行宮 (清) 乾隆 千山遠作屏,一水清而抱。 階墀足松石,節梲無山藻。 省方活靜憩,汲古資幽討。 不獨客滕安,已覺悅心好。 涿鹿正南面,塔影秋雲表。 桓侯廟 (清)馮銓 忠臣寺廟儼朱門,車騎曾扶漢室存。 馬向秋原嘶白草,人從亦路轉孤村。 桃園早灑憂天淚,殿閣常留報主魂。 父老凄涼談往事,樓桑落日一黃昏。 清涼寺 (清)蕭珍 舊蓄登臨興,攜游情倍殷。 雙台收地窘,一塔傍成分。 樹老疑成佛,鍾微乍出雲。 開園為鄰圃,歸路夕陽曛。 題樓桑廟(右摸魚子) (金)元好問 訪樓桑,故居無處,青林留在祠宇。荒壇社散鳥聲樂,寂寞漢家簫鼓。春色暮, 君不見。錦宮花重驚風雨。劉郎良苦。盡玉壘青雲,岷江秀色,辦作一丘土。 西風好,滿意龍蟠,處踞。登臨感愴千古。當年諸葛成何事,伯仲果誰伊呂。還自語。 緣底事,十年來往燕南路。往鞍且駐。就老瓦盆邊,田翁共飲,攜手醉鄉去。
『捌』 涿州新和成地理位置
涿州市地處華北平原西北部,北京西南部,京畿南大門。東經115°44′-116°15′、北緯39°21′-39°36′,回東臨固安,西接淶水,北通答北京,南到高碑店。東西橫距36.5千米,南北縱距25.5千米。涿州市總面積742.5平方千米。涿州臨近北京,地處北京大經濟圈緊密層,位於京、津、保三角區中心地帶。
『玖』 涿州和北京。。。。
這個應該不算問題吧,首先你說的這兩地距離很近,直線距離僅六十公里。版有北京838路公交車往來京權涿,平均五分鍾一班,現在還有高鐵可以坐,三十元的票價半個小時就可以從涿州東站到北京西站,非常方便的。而且很多人在涿州住在北京上班,早晨去晚上回來,特別方便!
『拾』 涿州市在哪
涿州 zhuō zhōu
河北省涿州市位於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北部,東經115°44′-116°15′、北緯39°21′-39°36′,西鄰淶水縣,南連高碑店市,東接固安縣,東北及北側與北京市大興區及房山區毗鄰。東西橫距36.5千米,南北縱距25.5千米,總面積742.5平方千米,人口59.4萬。涿州城區距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直線距離僅六十二公里。
涿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經濟發達、文化燦爛、古跡眾多。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素有「天下第一州」美譽。清朝乾隆皇帝御筆親題「日邊沖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
涿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自秦置涿縣,漢時設涿郡,三國魏時設范陽郡,唐時為范陽縣、涿州,元時為涿州路、涿州,明清時期先後隸屬北平府、順天府,民國時稱涿縣、隸屬河北省。1986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並被列為河北省甲級開放城市,是河北省四大旅遊區之一。
古往今來,這里名流輩出、燦若群星:中國戰國時期著名刺客荊軻漢昭烈帝劉備、宋太祖趙匡胤、漢桓侯張飛、東漢名臣盧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六祖禪師惠能、易學大師邵雍、深受魯迅推崇的現代詩人、學者馮至,當代著名劇作家張天民等皆出於此。 直奉大戰時期,傅作義曾經在涿州縣城抵抗奉軍圍困長達兩個月之久,後因彈盡糧絕而被迫妥協,撤出涿州。
近年來,涿州確立了「工業立市,以城興市,借京強市」三大主體發展戰略,投資興建中央電視台涿州拍攝基地、京南高爾夫球場、京都高爾夫球場,修復了三義宮、酈道元故居、盧氏宗祠等,建造了誠信大廈、陽光大酒店等眾多的接待場所,旅遊產業已初具規模。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被河北省政府確定為25個特色經濟示範市(縣)之一,被國家統計局列為全國最具有經濟發展活力的百強市(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