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東北三省的工業知識點

地理東北三省的工業知識點

發布時間: 2021-02-18 07:59:57

㈠ 東北地區地理概況

東北地區包括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主要的地形區有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專、長白山地和東北平原屬,自然特徵可以概括為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東北地區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畜牧業基地、林業基地和重工業基地。
1、東北區組成:黑吉遼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 。
2、氣候與主要農作物: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水熱條件滿足一年一熟,南部暖溫帶、種植冬小麥、棉花;中部中溫帶生長小麥、大豆、玉米、高梁、水稻、甜菜、亞麻、北部春小麥、大豆為主。
3、地形:山環水繞、沃野千里。西、北、東分別被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環繞,森林居三大林區之首。由松嫩平原、遼河平原、三江平原組成的東北平原面積居全國之首 。

㈡ 影響東北三省工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氣候條件:冬季來較長自,溫度較低,農業基本一年一熟
人口因素:東北地區人口總量約1億人左右,市場需要較小,且人才外流嚴重
地理因素:偏居東北一隅,產品大部需運送至關內銷售,或通過大連港出口,增加運輸成本
創新意識:東北老工業基本,設備陳舊,工藝落後,更新換代成本較大,不如新建新設
全國招商競爭大潮,更不利於東北振興

㈢ 東北在發展工業方面有何地理優勢

1、位置:

⑴緯度位置:較高,大約40°N ~54°N 氣溫低

⑵海陸位置:我國東北部、南臨渤海、黃海,東臨日本海

2、自然條件

⑴氣候條件——農業生產中最難以改造的自然條件。

①氣候條件制約著一個區域農業的生產品種、耕作制度和生產季節等。

②東北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熱量和水分條件基本上可滿足作物一年一熟的需求,但是農作物生長容易受到低溫冷害的影響。

⑵地形、土壤條件

①地形條件往往影響區域農業生產的類型。

②一般來說,平原地區適宜發展種植業,而山地丘陵地區適宜發展林牧業。

西部高原地勢平坦,降水較多,是優質草原牧場——牧業

中部和東北部平原廣闊,面積佔全國平原總面積的1/3——種植業

周圍山地環繞,森林資源豐富,木材蓄積量佔全國總量的31%——林業

③土壤肥沃——廣泛分布黑土、黑鈣土,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

⑶社會、經濟條件

①工業特別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工業,如亞麻紡織、毛紡織、乳品加工等對原料的需求,有利於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重工業基地,為大規模機械化農業提供機械設備。

②東北地區交通發達,對外聯系方便;農產品、農業種植技術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為拉動本區發展外向型農業提供了重要機遇。

③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於農業經營規模化,且利於綠色農業和大農業的發展。

㈣ 地理,東北三省 謝謝啦

緯度高,冬季風源地
始期最早漠河,最晚沈陽
終期最早沈陽,最晚漠河
差異原因:緯度差異
厚度較大的是漠河、延吉;較小的是長春、長春
第一個原因是緯度差異,第二個是海陸位置差異
是三江平原,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一年收獲一次
條件是:緯度不太高,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有效積溫足夠大;季風能為該地區帶來足夠的降水;地形較平坦且河流較多;廣泛分布有肥沃的黑土
三江平原地區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
建立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主要對象是濕地生態系統

㈤ 誰可以和我說一下東北三省的知識點啊初二下冊

(1)地理概況抄
東北三大襲省,黑吉遼簡稱。
黑北漠河鎮,「極村」「不夜城」。
地形之特徵,外山平原中。
大小興安嶺,西北「人字形。
東部長白山,天池綺麗景。
東北大平原,松遼三組成①。
肥厚耕地闊,「沃野千里」平。
(2)氣候與農業
氣候之特徵,冬長又寒冷;
河冰堅且厚,航運半年通。
積雪和凍土,水豐好墒情。
夏季短且暖,七八月為盛。
農作物玉米,大豆最著名;
春小麥甜菜,蘋果產遼東。
一年一熟主,農業基地重。
(3)自然資源
木材基地重,長白興安嶺;
紅松木優質,落葉松有名。
貂皮鹿茸參,東北「三寶」稱。
東北之水庫,最大松花湖。
河流流量大,水能亦豐富;
白山水電站,豐滿須記住。
本區礦產多種,石油煤鐵為重。
遼河吉林油田,最重須記大慶;
鞍山本溪鐵礦,阜雞鶴煤著名②;
露天採煤撫順,礦產綜合利用。
(4)城市、工業、交通
東北三大省,工業類型重。
哈爾濱機電,長春「汽車城」;
沈陽屬機械,鞍鋼最著名。
鐵路稠密網,骨架「丁」字形;
哈爾濱沈陽,南北樞紐重。
大連不凍港,航線八方通。
①松遼,松遼平原。三,三江平原。
②阜,阜新。雞,雞西。鶴,鶴崗

㈥ 東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1.位置:東北地區包括黑、吉、遼三省,位於我國東北部,與朝鮮和俄羅斯兩國接壤,大部分處在中溫帶。
2.地形和氣候: 山環水繞、平原遼闊的地形特徵。氣候特點是: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溫暖。冬季大面積分布的積雪和凍土改變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證了土壤有較好的墒情,有利於農業生產。但熱量條件不足,早霜冷害影響農業收成。
3.重要的農林生產基地: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麥,雜糧,春小麥產量居全國第一位。主要經濟作物有:大豆、甜菜、亞麻,東北甜菜產量佔全國的一半以上。遼東半島是國內外著名的蘋果產地。東北平原西部的防護林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防護林,長達800千米,被譽為「綠色長城」。東北山地有『凍北林海」之稱,森林資源豐富,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森林採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紅松林區。林區出產的貂皮、鹿茸、人參素稱東北「三寶」。
4.礦產資源:豐富的石油、煤、鐵資源東北是全國生產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油田有大慶、吉林、遼河。大慶油田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原油供應基地。著名的大煤礦有撫順、雞西、鶴崗。聞名全國的鐵礦有遼寧的鞍山和本溪。
5.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東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煤炭、化學等重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6.稠密的鐵路網:主要鐵路干線有濱洲線、濱綏線、哈大線。沈陽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城市。大連港是東北最大的海港。松花江是東北最主要的內河航線。現在已建成我國最長的沈陽至大連的高速公路。

㈦ 地理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白山黑水東北三省的工業特點

白山黑水指的是長白山和黑龍江。泛指中國東北地區。《金史·世紀》:「生女真之地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

㈧ 東北地區成為重工業基地的原因

1、東北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如煤、鐵等。而且地區內的松花江、專嫩江、遼河等河流提供了足屬夠工業用水,況且遼寧南部靠近渤海,海運也十分便利;
2、當時我國建國初期百廢待興,面對的是國民黨政府留下的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在冷戰初期與蘇聯建立了互助同盟關系,重工業大多要依靠蘇聯方面的援助,而東北在地理上靠近蘇聯遠東地區,交通便利(那個時候國內為數不多的鐵路線有不少在東北);
3、重工業當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命脈,涉及到國防大計,亟需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而東北是解放戰爭時期最早解放的區域,革命基礎好,群眾積極性高,況且東北靠近北京,便於管理。

同時東北地區三大區位優勢明顯:
地理位置:瀕臨渤海、黃海;靠近俄羅斯、朝鮮、韓國;地理位置優越。
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遼河為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農業資源支持;國家政策支持;國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這些都是東北成為重工業基地的原因。

㈨ 東北三省的工業有什麼特點八下地理

根據東北三省三個城市的工業結構圖,可知,東北三省以重工業為主,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㈩ 我想知道東北三省的地理位置 氣候 變化 歷史 政治 經濟 科教

東北,古稱遼東、關東、關外、滿洲,是中國東北方向國土的統稱,以山海關和烏蘭察布盟市為分界,包括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東部(即「東四盟市」,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土地面積為14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3%,2004年GDP總量1.6萬億元,佔全國的11.76%,人口1.2億,佔全國總人口的9.18%,是我國東北邊疆地區自然地理單元完整、自然資源豐富、多民族深度融合、開發歷史近似、經濟聯系密切、經濟實力雄厚的大經濟區域,在全國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中國東北一詞源於近代。辛亥革命後,特別是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後,中華民國開始用東北來取代清朝發祥地的原有名稱。由於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在中國一般用東北或者東三省、東北三省來稱呼滿洲地區的遼寧、吉林和黑龍江這三個省份。後來東三省的西部劃入內蒙古自治區,因此內蒙古東部(東四盟市)也屬於東北地區。
東北和遼東、關東、關外、滿洲具有前後相繼的承接關系,只不過具體所指的地域范圍有很大差別。春秋時期燕國在東北建有遼東郡、遼西郡,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燕國故土建立遼東郡,大體范圍即今天遼寧省和吉林東南部,秦代長城東起點即為遼東。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將徐達修建山海關,從此東北方向領土即以關東、關外來指代。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極發布改族名為滿洲的命令,滿洲既是族稱,也是地理概念,從此東北方向領土即以滿洲稱謂。站在歷史學角度來看,東北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東北指代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之前大清朝在東北方向上的全部領土。大致上西迄貝加爾湖、葉尼賽河、勒拿河一線,南至山海關,東臨太平洋,北抵北冰洋沿岸,囊括整個亞洲東北部海岸線,包括楚克奇半島、堪察加半島、庫頁島、千島群島。遼東是東北南部的地理概念,一度用來指代廣闊的東北地區。歷史上的遼東一度包括漢四郡(朝鮮半島漢江流域以北大部地區)。狹義的東北指代東北三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或說東北四省區(包括內蒙古東部)。
地理及氣候
東北地域廣闊,氣候類型多樣。冬季長達半年以上,雨量集中於夏季。森林的覆蓋率大,可拉長冰雪消融時間,且森林貯雪有助於發展農業及林業。
東北資源
煤礦、石油、金剛石、金礦
森林資源、草原資源、淡水及海水魚類
水繞山環、沃野千里是東北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徵,土質以黑土為主,是形成大經濟區的自然基礎。南面是黃、渤二海,東和北面有鴨綠江、圖們江、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環繞,僅西面為陸界。內側是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遼闊的松遼大平原和渤海凹陷。東北區平原面積高於全國平原面積的比重,松遼平原、三江平原、呼倫貝爾高平原以及山間平地面積合計,和山地面積幾乎相等;東北擁有宜墾荒地約1億畝,潛力之大國內少有。廣大的山區,蘊育著豐富的森林,總蓄積量約佔全國的1/3,目前仍是全國最主要的採伐基地,1995年木材產量佔全國38.4%。 受緯度、海陸位置、地勢等因素的影響,東北區屬大陸性季風型氣候。自南而北跨暖溫帶、中溫帶與寒溫帶,熱量顯著不同,大於等於10℃的積溫,南部可達3600℃,北部則僅有1000℃。冬小麥、棉花、暖溫帶水果在遼南各地可正常生長;中部可以生長春小麥、大豆、玉米、高粱、穀子、水稻、甜菜、向日葵、亞麻等春播作物;北部則以春小麥、馬鈴薯、大豆為主。自東而西,降水量自 1000毫米降至300毫米以下,氣候上從濕潤區、半濕潤區過渡到半乾旱區,農業上從農林區、農耕區、半農半牧區過渡到純牧區。水熱條件的縱橫交叉,形成東北區農業體系和農業地域分異的基本格局,是綜合性大農業基地的自然基礎。 東北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種比較齊全。主要金屬礦產有鐵、錳、銅、鉬、鉛、鋅、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屬礦產有煤、石油、油頁岩、石墨、菱鎂礦、白雲石、滑石、石棉等。這些資源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分布在鞍山、本溪一帶的鐵礦,儲量約佔全國的1/4,目前仍是全國最大的探明礦區之一。松遼平原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探明儲量佔全國50%左右。大慶油田是目前中國的最大油田,遼河油田為中國第四大油田,此外還有吉林油田,是東北區能源工業、化學工業、輕紡工業的重要基礎。東北區煤炭資源的保有儲量約723億噸,煤種雖比較齊全,但總量不足,而且分布不均勻,60%在內蒙古東部,27%在黑龍江,13%在遼吉兩省,產銷地結合不理想。東北油頁岩儲量佔全國第一位,3省都有分布,具有開發潛力。南部沿海的海鹽,東部山地的石灰石也極其豐富,發展化學工業和水泥工業條件有利。東北區的資源對建立冶金、燃料動力、化學、建材等基礎工業有比較充分的保證。 東北區水資源比較豐富,地表徑流總量約為1500億立方米,但分布不理想,東部多於西部,北部多於南部,需進行區域性調水,才能根本保證本區發展的需要。本區可供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約有1200萬千瓦,充分利用後不僅可以節約煤炭和石油資源,而且對東北電網的調峰、調頻將起重大作用。 東北區南部瀕臨黃海與渤海,沿海漁場面積為5.6萬平方海里。另外,還有水庫、湖泊淡水面積1358萬畝,為發展海運和水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總之,東北區除礦產與工業外,其土地、熱量、水分、海洋、植物資源等條件,對建成為全國性的大型農業(糧豆、甜菜等)基地、林業基地、牧業基地以及漁業基地、特產基地提供了可能。
東北主要姓氏
漢族
殷、劉、張、王、李、趙、周、吳、鄭、矯、肇、金、羅、 佟 德、洪、依、沈、楊、海、關、白、汪、鮑 徐、舒、萬、宋、那、南、姚、董、何、郝、叢、葆、范、蘇、陶、龍、郭、白、葉、謝、陳、辛、門、曾、益、常、千、梁、閻、倪、韓、孟、恆、秀、黃、鄂、朱、葛、盧、胡(依蘭舊名「三姓」,就是葛盧胡三個姓氏)、林、耿、申、熊、喬、尹、尚、夏、哈、曹、曲、皇、於、時、項、代、蔡、卜、梅、錢、冮、魏、敖、安、聶、賈、仲、袁、邰、信、巴、邢、杜、艾、孫、龔、單、石、羅、費、奚、毛、馮、俞 、包、顧、穆、呂、程、祥、榮、廣、章、聞、任、塔、丁、鄧、房、產、彥、兆、譚、祁、賀、禮、英、公、崔、年、翁、業、商、車、韻、竇、庄、果、邊、史、廉、邱、查、佘、宛、姜、冠、沈、尤、解、蘭、蒼、鍾、滿、井、刑、孔、湯、柳、向、詹、霍、許、蔣、武、溫、鞠、龐、阿、岳、官、毋、雙、黨、潘、興、里、巴、衡、明、秦、西、樊、鄔、侯、供、苑、敦、鄒、鮑、柏、戚、喜、老、管
少數民族
完顏、愛新覺羅、葉赫那拉、赫舍里、耶律、愛新覺羅(肇、金、羅、德、洪、依、海、艾、鐵)、依爾根覺羅(趙)、佟佳(佟)、瓜爾嘉(關、白、汪、鮑)、馬佳(麻、馬)、盛佳(沈)、兀扎喇(吳、烏)、委赫(石)、富察(富、傅)、索卓羅(索)、納喇(那、南)、寧古塔(寧、劉)、赫葉勒(何、赫)、尼瑪察(楊)、良嘉(粱)、果爾勒斯(高)、舒穆祿(舒、宿)、鈕咕嚕(紐、郎)、齊佳(齊)、喜塔拉(祖、圖、希)、他塔喇(唐)、完顏(汪、王、完)、西林覺羅(鄂)、鄂佳(鄂)、扎庫塔(張)、庫雅喇(胡)、阿克占(雷)、扎思乎里(賈)、薩科達(倉)、徒薩(徒)、宏佳(宏)、鎖吉(鎖)、鄂托(曹)、沙垃(沙)、庫奔(庫)、惠何(惠)、英佳(英)、洪額奇(洪)、伊喇厘(李)、墨爾迪勒(孟)、白額吉吉特(白)、文扎(文)、巴約特(高、巴)、萬琉哈(萬)、朱舍狸(朱)、郭洛奔(郭)、烏蘇里(武)、伊圖瑪(伊)、余乎魯(余)、尼瑪哈(於、俞)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