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歷史上的亳州的地理位置

歷史上的亳州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8 06:21:34

① 亳州市的介紹是什麼

依華倫之靈氣,靠土地之肥沃,憑舟棒之便利,亳州種植、經營葯材代不絕人、經久不衰,終於鑄就亳州「中華葯都」這一盛名。走近亳州,你會親身體驗到深厚的中醫葯文化底蘊。
全國最大的中葯材交易中心--亳州中國中葯材交易中心

在這里,從咿呀學語的孩童到鶴發童顏的老人,人人都能講出幾味葯,戶戶都能與葯聯上姻。這里有全國規模最大的中葯材交易中心和現代化中葯飲片物流中心,有龐大的營銷隊伍和健全的銷售網路,有全國密度最高的中葯飲片生產集群,有家家種花去口桑麻的傳統優勢,有豐富的植物葯材資源。更重要的是,這里還有著數代人苦心經營並被擦亮的金子招牌--中華葯都。

據1985年全國中葯材資源普查統計,亳州市共有中葯材141科、470餘種,地產葯材130種。其中《中國葯典》冠以「毫」字的葯材就有毫巧、毫菊、毫桑皮、毫花粉四種。亳州也是桔梗、丹參、板藍根、薄荷的主產區。

勤勞、朴實、守信的幾十萬亳州葯商,足跡遍及全國,可以說只要有中醫院的地方就有亳州人推銷的中葯,只要有中葯廠的地方就有亳州人送去的葯材,只要產中葯材的地方就有亳州人去收購,只要有中葯材市場的地方就有亳州人在經營,形成了亳州葯商「買全國、賣全國」的營銷格局。

亳州是全國最大的中葯材集散地,建有全國規模最大、硬體設施最好、從業人員和攤位最多的中葯材專業市場――亳州中國中葯材交易中心。為保證葯都市場中葯材的「地道」,亳州從打造「誠信葯都」入手,在對葯商進行誠信教育的同時,加強了制度建設。建立了「三級」質量保障體系,成立了質量保證協會,,實行嚴格的市場准入制度,在市場內執行「質量問題先期賠付」制度,確保交易中心內無假冒偽劣葯材出現。

在加強傳統中葯材專業市場建設的同時,亳州又在中葯飲片的經營上邁出劃時代的一步,建成了華毫中葯飲片物流中心。現在,亳州中葯飲片生產品種2000多個,年產中葯飲片5萬余噸,年處理中葯材提取物2萬余噸,可以說全國中葯飲片三分天下毫川有其一。另外,還開展了中葯材標准化種植,投資擴建了中葯材種苗繁育和脫毒培養中心。現在,中葯材種苗繁育和脫毒培養中心已成為優質脫毒種苗的快繁生產、良種配送、研究開發、人才培養和生態觀光為一體的生態農業高科技產業化示範基地和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單位。

華倫故里,葯材之鄉。葯都毫州已繪就葯業經濟的宏偉藍圖,國內外有卓識遠見的技資商紛紛牽手亳州,一個全方位投資亳州葯業發展的格局正在形成,亳州這塊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將「唱響華倫牌,做好葯文章」,不斷推進中葯產業化、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讓傳統的中醫葯瑰寶在葯都亳州大地上煥發生機,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② 在中國地圖上亳州在哪兒

亳州市是安徽來省省轄市,位源於皖西北邊陲,黃淮平原南端,西北與河南省接壤,西南與阜陽市毗連,東與淮北市、蚌埠市相倚,東南與淮南市為鄰。亳州市是皖北地區的老工業基地,擁有機械製造、釀酒、卷煙、醫葯、紡織、食品、化工、建築建材、印刷等十幾大門類。亳州市全國重要的葯材、商品糧、優質棉、優質煙、優質繭生產基地,擁有葯材、釀酒、果蔬、烤煙、畜禽、蠶桑等資源和經濟優勢,地方名特優產品較多。從商城王建都開始,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1986年撤縣建市,同年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亳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③ 歷史上,安徽亳州是如何從阜陽劃出去的

1996年,經過國務院批復,亳州市(縣級)脫離阜陽管轄,開始由安徽省直轄。但一直到1998年安徽省正式直轄亳州,期間亳州都是由阜陽代管。

其次,雖然亳州的經濟發展水平比不上北邊的商丘市,但與同屬於阜陽市的其他區縣相比,亳州還是有一定發展優勢的。

自1986年撤縣建市到1996年直轄安徽省,十年間毫州因地制宜,利用本地的釀酒技藝和葯材,形成了相關的四大支柱產業。交通上,除了逐步形成較為完備的鄉鎮公路網,亳州還爭取到了京九線的站點以及建立自己的機場。

所以亳州本身也是有成為省直轄市的基本實力,當然最終的成功還是安徽省、阜陽市和亳州市三方合力的結果。

④ 安徽省亳州市的歷史為多少年

亳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上古時,「亳」地屬古豫州,成湯為諸侯時即居於此。「亳」當時寫作「薄」。《漢書·地理志》有注雲:「亳同薄」。《史記》載:「自契至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商曾幾度遷都,人們將湯所都之地統稱為「亳」,包括南亳(今河南商丘以南,安徽亳州以北),北亳(今山東曹縣一帶),西亳(今河南偃師一帶)。現在的亳州,系南亳故城域。周代,此地稱「焦」。秦統一中國,推行郡縣制,在此置譙縣,隸屬碭郡。秦末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後,由於一時難以取北面的彭城,便占據譙縣。西漢,譙縣隸屬豫州刺史部所轄之沛郡。東漢時,沛郡改為沛國。建安末年,析沛國之一部置譙郡,曹操以譙郡一帶為基地,不斷在軍事和經濟上擴充自己的力量。曹操在譙郡等地實行屯田,大力開展「軍屯」、「民屯」,促進了譙郡地區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長。魏文帝皇初二年(22l年),譙被封為「陪都」,與許昌、長安、洛陽、鄴並稱為五都。北魏正始四年(507年)置南兗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 因南兗州地處古南亳近臨,故「遙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改南兗州為亳州,亳州之名,始見於此。 隋唐時期,幾次更名,或亳州,或譙郡。明初,亳州降州為縣,隸屬潁州。弘治九年(1496年),亳縣又升為州。清初,亳州隸屬江南省鳳陽府。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劃為江蘇、安徽兩個布政使司。民國元年(1912年)亳州改為亳縣。民國37年(1948年)8月成立亳州市,1949年2月市、縣合並,恢復亳縣建制,隸阜陽行政公署。1986年3月撤亳縣建亳州市,其隸屬關系和轄區不變。1998年2月歸省直接管轄。2000年5月設立地級亳州市。

⑤ 亳州位置

離商丘管轄內的鹿邑縣最近。亳州是個好地方啊,華佗故里,葯材之鄉。

⑥ 亳州有多少年的歷史

州市是安徽省省轄市,位於皖西北邊陲,黃淮平原南端,西北與河南省接壤,西專南與阜陽市屬毗連,東與淮北市、蚌埠市相倚,東南與淮南市為鄰。亳州市是皖北地區的老工業基地,擁有機械製造、釀酒、卷煙、醫葯、紡織、食品、化工、建築建材、印刷等十幾大門類。亳州市是全國重要的葯材、商品糧、優質棉、優質煙、優質繭生產基地,擁有葯材、釀酒、果蔬、烤煙、畜禽、蠶桑等資源和經濟優勢,地方名特優產品較多。從商城王建都開始,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1986年撤縣建市,同年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亳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可以看這個,非常全,而且權威http://ke..com/view/63589.htm?fr=ala0_1_1

⑦ 亳州在哪裡

安徽省亳州市
亳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歷代人才輩出:商朝開國聖君成湯,道家始祖老子、莊子,外科鼻祖華佗,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詩人曹植、巾幗英雄花木蘭……如璀璨的明星閃爍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留下的遺址、景觀,歷數起來猶如串珠,令人留連忘返。亳州古為南亳故地,公元前16世紀,商湯在此建都,後世稱為"南亳";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改稱譙郡,唐武德七年(624年)譙郡復改稱亳州,為唐代十望州府之一。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劉復通擁韓山童之子朝林兒於亳州稱帝,國號大宋,改元龍鳳,稱小明王。明洪武初(1368年)降州為縣。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又復稱亳州。1912年州改為縣。解放初期設亳州市之後又改為縣。1986年5月撤縣設市(縣級,隸屬阜陽地區),同年1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省直轄市,由阜陽市代管,1998年2月省委、省政府決定亳州市由省直接管轄,同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為省轄市。
亳州鍾靈毓秀,英才輩出。千百年來,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蘊育出無數文治武功、彪炳史冊的先哲名流。道教鼻祖老子以特有的宇宙觀、行知論給後人留下經典著作《道德經》,雖只有五千言,卻文約辭要,博大精深,提出一個非常完整的哲學體系,被譽為"萬經之王";一代聖哲莊子,曾為漆園吏,他"喻牛辭相"的故事及王安石"吏無田甲當時氣,民有莊周後世風"的詩句,至今仍在民間廣為傳誦;魏武帝曹操"煮酒論英雄"、"橫槊賦詩"的英雄氣概,使天下多少有識之士為之傾倒;陳思王曹植的"七步?quot;,至今讀來仍令人盪氣回腸;神醫華佗的"麻沸散"是醫學史上全身麻醉的"世界之最",首創的"五禽戲"現在依然有不少人在天天習練;巾幗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膽識、謀略與風采著實令人敬仰,其故事更是婦孺皆知;一代聖君商成湯、道教至尊陳摶、憫農詩人李紳、捻軍首領張樂行幗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膽識、謀略與風采著等,都是這塊蘊才積盛之地的驕子。他們為創造輝煌的中華古代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火的貢獻。

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給亳州大地留下眾多的古跡和寶貴的文化遺產。亳州現存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餘處;其中省以上保護單位22家,佔全省的l/3。這些古跡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體,處處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花戲樓,戲文遍布,彩繪艷麗,大殿威嚴,戲樓、鼓樓輔襯,磚木鏤雕雙絕,其建築巧奪天工聞名於世,令人贊嘆不止。全國道教第一大殿--太清官,又名太靜宮,俗稱老子廟,規模宏大,建築輝煌,碧瓦紅牆,紫氣縈回,庄嚴肅穆,氣勢非凡。湯陵丘埠巍然,古木虯枝盤空,蒼碑夾道聳立,置身園中,憑吊先賢,景仰之情油然而生。被譽為"地下長城"的古運兵道,雙道並行,縱橫交錯,互相連通,工程巨大,建築宏偉,相傳為曹操所建,堪稱古代軍事史上的奇跡。當代文史大家郭沫若親題館名的華祖庵,包括有"草堂經聲"、"葯圃流香"、"五禽鳴壽"等八大景觀,廟祠完整,古樸典雅,實為亳州一大勝跡。其它名勝古跡較為著名的有佔地十多平分公里,建築考究上程浩大的曹氏宗族墓群;有金碧輝煌,殿宇寬敞,孔子問禮處的道德中宮;有造型美觀,高聳雲霄,朝山進香人群如潮的薛閣塔和萬佛塔;有建築巍峨,清幽雅靜的白衣律院及清真石寺;有嵇山之巔,古風依然的嵇康故居;有方丈凸石,平滑如砥,印有巨人所壓之痕的陳摶卧跡;還有市區內明清風格猶存、古貌依舊的36條老街、72條古巷等等,名勝遍布,古韻悠然。亳州的歷史人文景觀,與黃山的自然景觀遙相呼應,素有"南黃山,北亳州"之說。1986年被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優秀旅遊城"。

亳州是「神醫」華佗的故鄉,也是我國歷史上的四大葯都之一,盛產中葯材,葯材市場由來已久。1994年,亳州建成了全國最大的中葯材交易中心。在交易中心上市的葯材品種多達2000餘種,上市量4000萬公斤。年成交額達20多億元。同時,與葯材中心相配套的中國中葯材期貨交易所、中國中葯材信息中心也在亳州陸續建立起來了。1995年,江總書記欣然為亳州題詞:「華佗故里,葯材之鄉」。

亳州所產的國宴用酒「古井貢酒」享譽九州,馳名中外。近年還建成了中國酒文化博物館,展品豐富,陳列考究,充分表現出中國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⑧ 安徽的毫州在古代是那個國家,叫什麼名字

1、商時,亳州境內建有嵇方國。

2、西周,周武王封神農之後建立的姜姓焦國,由河南陝縣遷都於此,並修築焦城。

3、春秋初期,焦國被陳國所滅,焦城屬陳國。魯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楚國伐陳國,奪取境內的焦城、夷邑(今城父鎮)。

4、秦時,置譙縣、城父縣,屬泗水郡。譙縣後隸屬碭郡。

5、西漢時,屬沛郡。

6、漢時,東漢建武十八年,(公元42)在譙縣治豫州刺史部。

7、三國時期,魏皇初二年(221年),封譙郡為 「陪都」

8、西晉時,在此置譙國,後又為譙郡,治譙縣。

9、北魏正始四年(507年),為南兗州治所。

10、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滅北齊,南兗州屬於北周。鑒於譙城為軍政重鎮,北周在譙縣設置總管府,統轄數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周靜帝將南兗州改稱亳州。

11、隋大業三年(607年),又改亳州為譙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譙郡更名為亳州,下轄譙縣(今譙城區)、山桑縣(今蒙城縣)、城父縣12、(今譙城區城父鎮)

臨渙縣(今安徽濉溪臨渙鎮)、酇縣(今河南永城酇城鎮)、鹿邑縣(今河南鹿邑縣西南)、永城縣(今河南永城)、真源縣(今鹿邑縣)8縣。

13、宋時,亳州屬淮南路,宋真宗升亳州為集慶軍,置節度使,統縣七。

14、金時,屬南京路,下轄6縣5鎮。

15、元時,亳州屬汴梁路,下轄6縣。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劉福通起兵反元,擁韓林兒於亳州稱帝,建 「韓宋」政權,以亳州為都城三年。

16、明朝初年,亳州一度為縣,屬南直隸鳳陽府。弘治九年(1496年),又升縣為州,境內設義門巡檢司。

17、清初,亳州屬安徽布政使司直轄。雍正二年,亳州轄譙縣、太和縣、蒙城縣(今蒙城、渦陽和利辛部分地區)

(8)歷史上的亳州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地形地貌:

亳州市全境呈東南西北向斜長形,整個亳州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以1/9000地面自然坡降向東南微傾。西北部譙城區詹樓地勢最高,海拔42.5米;東南以利辛縣展溝南部最低,海拔22米,相對落差20.5米。

由於受河流蜿蜒切割變遷和黃河歷次南泛的影響,形成平原中崗、坡、碟形窪地相間分布,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徵。

亳州市轄境與黃河決口扇形地相連,屬平原地帶,地勢平坦,僅東部有龍山、石弓山、齊山、狼山、雙鎖山等10餘處石灰岩殘丘分布。

除蒙城和渦陽零星分布的剝蝕殘丘以外總體為典型的黃淮堆積型地貌,為近代黃河泛濫沉積區域,微地貌分為河漫灘、泛濫微高地、泛濫坡平地、決口扇形地、河間窪地、河間平地、低丘7種類型。

土壤:

亳州市土壤類型主要有砂礓黑土、潮土、棕壤土和石灰土。其中砂礓黑土(又叫青黑土)是一種具有腐泥狀黑土層和淺育性砂礓層的暗色土壤,是古老的農業區耕作土壤之一,分布面積最大,約佔全區總面積的71.6%;潮土系黃泛沉積物發育而成,約占總面積的23.2%。

棕壤土系老的黃土性沖擊母質所形成,分布於河流中游沿岸,呈帶狀分布,占土地總面積的1.5%。石灰土系以石灰岩為主的風化積物發育而成,均集中在小山丘周圍,約占土地面積的3.7%。

氣候:

亳州市氣候處在暖溫帶南緣,屬於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有明顯的過渡性特徵,主要表現為季風明顯,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適中,無霜期長,四季分明,春溫多變,夏雨集中,秋高氣爽,冬長且干。

因氣候的過渡性,造成冷暖氣團交鋒頻繁,天氣多變,年際降水變化大,全市歷年平均氣溫14.9℃,平均日照2184小時,平均無霜期213天,平均年降水量831毫米。

⑨ 誰知道安徽亳州的地理位置啊

來亳州市位於皖西北這陲,蘇自、魯、豫、皖四省結合部,南襟江淮,北望黃河,轄渦陽、蒙城、利辛三縣和譙城區,107個鄉鎮(場)和鄉級辦事處,國土面積8394平方公里,人口521萬人。2000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是全省建制較晚的地級市。

亳州,泱泱大地,處處閃耀著文明的光輝。

譙城區 利辛 渦陽 蒙城

亳州,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信便捷。亳州地處華東腹地,自古就是東進西進的橋頭堡,南來北往的集散地。優越的區位,並承千古靈脈,如今,亳州又是大京九鐵路進入安徽的第一站;國有家庭西部大開發以來,東進西出的優勢更為突出。亳州北倚歐亞大陸橋,交通網路十分發達,北距商丘機場、南距阜陽機場分別為60公里和120公里;京九鐵路、徐阜鐵路縱貫南北;311、105國道,202、305、307省道,以及501、502、506公路和即將建成的界阜蚌高速公路、商阜高速公路在境內縱橫交叉穿行;渦河、茨淮新灑航運可直接通江入海。
全市的郵電通信網遍城鄉,信息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設,亳州與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聯系更為方便,快捷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