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數據採集處理
㈠ 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如何採集
主要有三種途徑
一種是數字化,就是把野外測量好的數據或者地圖數字化後版的數據利權用手工輸入的辦法錄入,是現在精確度最高的建庫方法
第二種是從老MIS系統掛接,但這只限於屬性數據
第三種是通過遙感影像,這是最廉價最高效的採集方式,但是由於現在地物識別技術有待發展,所以准確度有限,比如管線地理信息系統,裡面的水管啊,氣管啊就不能有遙感來實現入庫
㈡ 地理信息數據處理員是什麼工作,請指教
地理信息數據處理員,每天打交道的都是矢量數據、柵格數據,都是一些軟體操作處理(CAD、ArcGIS...),屬於技巧性工作不是技術性工作。具體前途嘛,個人認為一般。經過經驗積累可以向管理型人才轉型。
㈢ 二維地理信息系統用什麼採集數據信息系統
地圖數據
測量數據
遙感數據
GPS數據等
㈣ 地理信息系統有哪些採集數據的方式
應該說主要有幾種途徑,一是對原始紙質數據、電子數據(表格、圖形文件、遙感影像、航片等)的矢量化,二是利用衛星、飛機、各種採集儀器(全站儀、GPS數據採集車等)直接採集數字化的數據。
㈤ 基於ArcGis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採集處理方法研究
1 引言
為專題或應用型GIS(如電力GIS、電信GIS和城市網格化管理系統等)採集數據是目前測繪技術應用的主要領域。與GIS數據採集最密切的測繪技術是數字化測圖技術,它們的最大區別是,前者在採集地理實體幾何數據的同時,還要調查其屬性信息。 另外,為了保證採集數據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為GIS採集的數據必須經過檢驗和進一步的處理才能進入GIS,一方面地理實體的空間位置、幾何形狀和一些屬性信息等需要參照地理底圖才能檢驗其正確性,例如某些地理實體與周圍地理要素的相對位置關系是否正確等;另一方面有些地理實體的幾何圖形和屬性信息需要參照地理底圖才能確定,例如一些地理實體的幾何圖形需要參照周圍地理要素才能繪制完整,有些地理實體的位置描述等不便編碼的屬性信息需要參照地理底圖才能較好地確定;有些地理信息則需要直接從地理底圖上採集。可見,GIS數據採集是一項遠比數字化測圖技術復雜的工作,因此,根據專題或應用型GIS的特點和要求,研究其數據採集技術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為電力GIS、電信GIS和城市網格化管理系統等GIS採集數據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全站儀或GPS採集地理實體的空間數據,同時填寫地理實體的屬性信息表,這種方法速度慢且容易出錯,所以工作效率低下。另外,考慮到AUTO CAD具有較強的圖形繪制和編輯功能,目前大部分數字化測圖內業處理工作都是在基於AUTO CAD開發的軟體下進行的,本文參照數字化測圖技術提出了基於AUTO CAD數字化採集GIS數據的方法。其工作流程如表1所示:
表1:基於AUTO CAD數字化採集GIS數據的工作流程
第一步
外業採集數據
外業採集
第二步
數據轉入AUTO CAD
內業處理
第三步
檢查與處理數據
第四步
數據轉出AUTO CAD
該方法需要解決以下3個問題:一是地理實體屬性信息的編碼,二是實體信息在AUTO CAD圖形資料庫中的存放方法,三是數據從AUTO CAD轉入GIS的方法。
2 屬性編碼
地理實體的屬性信息是用來描述地理實體的屬性(如名稱、質量、數量和等級等)特徵的信息[1],這些屬性信息可以分為數字的(如描述實體各種數量屬性的面積、長度等)和文字的(如實體的名稱、性質等),其中文字的屬性信息又可分為可編碼的(如實體的性質和質量)與不可編碼的(如宗地的四至等實體的位置描述信息),在文字形式的屬性信息中,可編碼的屬性信息佔大多數。
在為GIS採集數據時,為了避免填寫實體屬性信息調查表,便於進行數字化調查,需要把實體可編碼的屬性信息進行編碼(不可編碼的屬性信息可在內業處理時參照地理底圖和已調查的屬性信息確定),這也是GIS管理地理信息的要求。編碼的實質就是把文字形式的屬性信息轉換成數字編碼(代碼)以便於計算機處理,也是GIS定性查詢信息的主要依據和手段[1]。
本文以城市部件調查為例介紹實體屬性信息編碼的方法。屬性編碼除了遵循「科學性、唯一性、完整性、可擴充性、適用性和規范性」等一般的原則外,應該盡可能減少代碼的位數,以便於記憶和外業使用。例如,城市部件的歸屬或管理部門可參照表1進行編碼。
表2 城市部件歸屬部門代碼表
序號
單位類別
大類
單位編碼
專業部門名稱
1
行政機關
1
01
城管大隊
…
…
2
事業單位
2
01
園林綠化局
…
…
3
企業單位
3
01
自來水公司
…
…
為了節省計算機空間,有時可將兩個屬性聯合起來進行編碼,用一位數字表示兩個屬性。例如,部件的狀態和現勢性是指現狀使用情況,分完好、破損、佔用、丟失四種情況填寫。現勢性則是指部件在使用還是廢棄了,可參照下表編制代碼。
表3 部件現勢性與狀態代碼表
現勢性
狀態
編碼
顏色
在用
完好
1
紅色
在用
破損
2
黃色
在用
丟失
4
青色
在用
佔用
6
紫色
作廢
破損
3
綠色
作廢
丟失
5
藍色
作廢
佔用
7
白色
作廢
完好
8
灰色
外業調查時在測量部件位置的同時,可用如下代碼格式確定其屬性信息
㈥ 地理信息系統功能的數據採集與編輯
數據採集與編輯是GIS的基本功能,主要用於獲取數據,保證地理信息系統資料庫中的數專據在內容屬與空間上的完整性、數值邏輯一致性與正確性等。
可用於地理信息系統數據採集的方法與技術很多。大多數GIS的地理數據來源於紙質地圖,常用的方法是數字化掃描,如手扶跟蹤數字化儀。隨著技術的發展,信息共享與自動化數據輸入成為地理信息系統研究的重要內容。自動化掃描輸入與遙感數據集成最為人們所關注。隨著掃描技術的應用與改進,實現掃描數據的自動化編輯與處理仍是地理信息系統數據獲取研究的主要技術關鍵。互動式地圖識別是自動化掃描輸入方法的一種較為現實的途徑。
遙感數據集成是另外一種新型數據採集方式。遙感數據已經成為GIS的重要數據來源,與地圖數據不同的是,遙感數據輸入到GIS較為容易,但如果通過對遙感圖像的解釋來採集和編譯地理信息則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因此,GIS中開始大量融入圖像處理技術,許多成熟的GIS產品(如MAPGIS)中都具有功能齊全的圖像處理子系統。
地理數據採集的另一項主要技術進展是GPS技術在測繪中的應用。GPS可以准確、快速地確定人或物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因此,可以利用GPS輔助原始地理信息的採集。
㈦ 請問:我是學地理信息數據採集與處理的,大專學歷,干測繪工作8年,已經評的助工,什麼時候可以評工程師
國家規定,助理工程師滿四年就可申請評任工程師。但必須通過相應的英語考試和計算機考試,還必須有學術論文等相應技術文章才夠資格。
㈧ GPS在數據採集中的應用和處理參考文獻
GPS在空間數據獲取中的作用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是美國第二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第一代衛星導航系統是美國的子午衛星導航系統,即多普勒定位系統),它是以衛星為基礎的無線電測時定位導航系統,可為航空、航天、陸地、海洋等方面的用戶提供不同精度的在線或離線的空間定位數據。
空間信息系統(spatialinformationsystem,簡稱SIS)的根本任務,是採集、存貯、管理、分析和應用空間數據,其中空間定位數據是基礎。而GPS正具有提供空間定位數據的功能。主要用於實時、快速地提供目標,包括各類感測器和運載平台(車、船、飛機、衛星等)的空間位置。
SIS(或GIS)中存貯和管理的信息,是能進行空間定位且反映分布特徵的地理信息,各種地理目標(對象)的質量和數量特徵信息是載入在目標的空間位置信息上的,而且地理信息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變化,因此,GIS中的地理信息的現勢性和精確性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GPS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即直接採用GPS方法對SIS中的數據進行更新,這是一種較實用、簡便、快速和低廉的空間數據更新方法。
已於前述(第五章),遙感(RS)是SIS的重要數據源,也是SIS數據更新的重要手段。而RS中的目標定位一直依賴於地面控制點,如果要實時地實現無地面控制的遙感目標定位,就需要將遙感影像獲取瞬間的空間位置(X,y,Z)和感測器姿態(p,<u,x)用GPS/INS(慣性定位系統)方法記錄下來。對於中低精度定位,採用偽距法;而對於高精度定位,則要採用相位差分法。這也是GPS在空間數據獲取中的應用。
GPS的構成
GPS由三大部分構成,即空間衛星部分、地面監控部分和用戶接收機部分。
一、空間衛星部分
如圖6.1所示,GPS由24顆衛星組成,其中有3顆備用衛星,這就是21+3模式,它們分布在6個軌道面上,每個相鄰軌道的升交點赤經相差60』,軌道傾角i=55』,軌道形狀近似圓形,衛星距地面高度約20200km,運行周期了』11h58~,每天運行兩周多一點。衛星分布能保證地面上任何位置和任何時間都可觀測到4顆以上的星,最多可觀測到11顆星。這就提供了在時間上連續的全球導航能力。
衛星發播兩個載波信號,L1』1575.42MHz,L2=1227.60 MHz。在載波Ll上調制有兩種測距碼及每秒50比特的航導電文,碼頻率為1.023MHz的偽隨機雜訊碼稱為粗碼(C/A碼);另一種為精密測距碼稱為精碼(P碼),它是碼頻率為10.23MHz的偽隨機
㈨ 什麼是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數據採集與處理
空間數據的採集可以通過:實地調查,測量,現有地圖,航空影像,遙感影像圖專片以及過去的資料獲取屬。
處理手段主要有:誤差修正(設定容許值,連接接點,重建拓撲關系)邊界匹配,數據格式的轉換,投影變化,坐標變換,圖像糾正,圖象解譯,精度評價。這些是主要流程
㈩ GIS數據處理的前途必須學會的技術
就業前景最好的朝陽專業——地理信息系統
經典學科 悠久歷史
地理信息系統脫胎於經典的地理學專業,如今已是一個集空間衛星遙測、遙感、空位技術,地面自動化測量技術,計算機圖形圖像信息處理技術與地球科學完美結合於一體的現代高新科學技術體系。
地理信息系統一直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基礎性的手段和技術方法體系。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將當地的地形做成類似今天的河盤的模型,用來指導他們的狩獵,農業社會洪水泛濫後土地的再劃分形成了地理信息系統雛形,工業社會則更把土地和不動產的精準管理交給了地理信息系統;現代管理信息社會中,地理信息系統作為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滲透到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國防事業,任命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不可或缺的專業。
北京林業大學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建校就開設立測量學的課程,並緊隨時代科技發展的步伐相繼開設了航空攝影測量,遙感,GIS GPS 等課程,招收了博士,碩士研究生和訪問學者,2002年設置了地理信息系統本科專業,2003年獲准招收了地圖學與地理系統碩士生,2004年獲准林業裝備工程博士點授予權,可在三個一級學科中培養博士後流動人員。
全新的課程 精良的裝備
本專業關注國內外GIS 學術和技術前沿,開設基礎性,前沿性,能力性培養課程,把學生的就業與發展看成是最大的事情,除開設一般數、理、外、地學課程外、測重在測量學、GPS、GIS、遙感等方面打好專業基礎,通過北京市、教育部、國家林業局重點開放實驗室的先進設備,指導學生具備良好的地理數據的採集的能力、圖形圖像的數據處理能力、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分析的能力。另外長期堅持用中科院遙感所、地理所、林科院資信所、測科院GIS所、RS所、GPS所聯合辦學,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成熟的師資 豐碩的成果
盡管地理信息系統在北林是全新的專業(任何高校招生不超過七屆),但北林大在地理信息系統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中一直處於帶頭地位。師資隊伍平均年齡40歲,80%具有博士後經歷和博士學位,100%為教授或副教授。近年來堅持國家863計劃,中國生態環境重大計劃,國家生態科學基金,968等項目十餘項,科研經費達1000餘萬元,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省部級獎勵七項。
多源的就業 美好的前景
2004年英國自然雜志發表文章稱納米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生物技術將是新世紀最有統治力的技術,因此,選擇地理信息技術就是選擇時修,就是選擇IT。畢業生除大半考取研究生外,其餘可以在國土資源、房地產管理、農業、林業、水利、交通、解放軍、武警、公安、石油、礦業、地質、防火、信息測繪等設計、研究、生產、規劃、教學部門找到待遇不錯的職業。近兩年,國家信息化發展的戰略把地理信息系統專業人才的需求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每一個獻身地信專業的年輕人都會把個人理想建立於國家事業的基礎上,選擇你熱愛的,熱愛你選擇的。有人估計,中國地理信息系統人才的飽和要到2005年之後,這對你來說還不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