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美國農業帶初中地理知識點

美國農業帶初中地理知識點

發布時間: 2021-02-18 04:45:29

Ⅰ 美國不同農業帶的地理特徵

1、 美國農業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用現代最新科學技術裝備起來的高效率的大農業。

①農業生產總值、許多重要農產品產量以及出口總量都佔世界首位。

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量佔全球20%,排名第一;穀物出口佔全球40%,排名第一;玉米出口佔全球70%,排名第一;大豆出口佔全球67%,排名第一;棉花出口佔全球26%,排名第一;小麥出口佔全球37%,排名第一;肉類出口佔全球7.4,排名第一。

②整個農業實現了全盤機械化,勞動生產率是世界上最高的。

20世紀60年代,西紅柿、棉花、櫻桃採摘就實現了機械化。美國農業人口1993年約占總人口的1.9%,農業勞動力佔全國就業勞動力總數的2.1%,平均每個勞動力生產的農產品可以供近100個人消費。美國農業不僅能滿足本國需要,還有1/3~2/5的農產品用於出口,農產品出口約占外匯總收入的20%,在改善美國的國際收支和外貿平衡中起了很大作用。

③生物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普遍應用。

美國生物工程研究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展迅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從事生物技術開發的企業已逾200家,當前正致力於把許多實驗室研究成果轉化為應用技術。在種植業方面,它們通過改變基因培養出各種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品種,如耐寒、耐旱、耐鹼、抗除草劑、抗病蟲害、便於管理和收獲加工、能「固氮」、蛋白質豐富以及具有特殊風味等等。

電腦已成為美國農業生產和經營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1983年,美國已有6.5萬家農場使用了電腦,近年來發展更快。農場主通過電腦來尋找最佳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用電腦來管理財務,通過地區的信息網路來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安裝微處理器的農機可大大節省燃料,提高工作效率。全自動的、電腦遙控的無人操作農機也在研製中。電腦和電子感測器的結合使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生產管理技術起了根本變化。為農業服務的電腦軟體公司已有200多家,並正在發展。

2、 美國農業生產和資本日趨集中,壟斷資本對農業的控制愈益加強。

美國農場總數已經由19世紀30年代的600萬多個減少到1997年的205.8萬個。大批中小農戶紛紛破產。目前,約占農場總數的不到1/10的大農場,生產了商品性農產品的60%以上。許多工業、金融商業壟斷公司越來越多地插手農業生產和農產品的加工、貯藏和銷售,形成了不少大型的「農工聯合企業」,控制了大部分農場。

3、農產品的命運和不穩定的市場緊密聯系。美國農業最嚴重問題是生產過剩,生產和價格極不穩定。

美國農業商品性很高,農場的產品幾乎全部投入市場,而所需要的農機具、化肥、農葯、飼料、種子、食品幾乎都要購入。在歷史上美國農業的發展就同國外市場密不可分,近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農產品市場競爭激烈,除戰爭期間和戰後需求旺盛的少數年份及個別世界性歉收年份以外,美國農產品經常大量「剩餘」,造成價格波動,使大量小農破產。

4、 美國農業部門結構比較全面,作為農業基本部門的種植業得到充分發展。

美國有耕地1.87億公頃,牧場草地2.4億公頃,近年美國農業產值中種植業和畜牧業所佔比重相近(1996年種植業佔54%,畜牧業佔46%)。美國農業吸收了世界上許多地方的先進技術,除英國移民帶來的西歐傳統農業(種植麥類、牧草和養畜)外,又向印第安人學來了玉米的種植,西班牙人則傳入了放牧業和柑橘種植技術。美國的穀物上產中以玉米和小麥最重要。經濟作物以大豆、棉花、煙草為主。在種植業中,牧草也占重要地位,蔬菜、水果的生產也很發達。畜牧業以飼養牛、豬、雞為主。

5、 美國的農業高度專業化。

包括個別農場專業化和明顯的分區專業化。農業分區專業化在發達國家是普遍現象,但在美國表現得更為突出。美國農業分區專業化一方面表現為個別農業部門和個別農產品的地區分布上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是各地區部門結構中主要專業化部門的比重很高。二戰後,農業化分區明顯加深。不僅小麥、玉米、棉花、煙草、水稻、養畜業和放牧業都分別集中到自然和社會條件最有利的地方,連原來各農戶都要從事生產以滿足自己消費的奶牛和雞的飼養,以及蔬菜和馬鈴薯的種植等,也改由個別地區專業農場大規模經營。美國擁有明顯的9個農業專業化區。

6、 美國農業正在給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農業帶來的最大污染是水污染,包括沉渣、鹽、化肥、除蟲劑和農家肥料,多種污染源估計要佔表面水污染的50%;土壤鹽鹼化和農業灌溉已經成為西部乾旱區日益嚴重的問題。至少在26個州,現在的種田方法已經使某些除蟲劑滲透到地下水中。在加州發現,傳統的農作法已經使22種不同的除蟲劑流進了地下水。在飲用水中已經發現由農業帶來的硝酸鹽(主要是農家肥料和合成化肥),在好幾個州中其水平已經超過了安全標准。

7、 美國農業生產的組織形式主要是家庭農場,另一種形式是農業合作社。

美國農業生產歷來以家庭農場為主,盡管隨生產力的發展,美國也存在農場數目減少、規模增大趨勢,但並未改變生產組織形式以家庭農場為主的根本特徵。農業合作社迄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它是由家庭農場為主在自願的基礎上組織起來的,具有集體所有制性質,在維護農業勞動者利益、推動農業現代化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農業合作社可以分成供銷合作社、服務合作社、生產合作社三類,其中前兩類占絕大部分。

二、農業部門構成

美國農業主要由種植業和畜牧業構成。

種植業:

穀物生產包括:玉米種植、小麥種植、高粱種植、燕麥種植、大麥種植、稻米種植。

經濟作物生產包括:大豆種植、棉花種植、煙草種植、牧草種植、蔬菜和水果種植。

畜牧業:

飼養牛、豬、雞為主。

三、專業化農業區的構成和分布

1、乳酪帶:五大湖以南和東北部地區

2、玉米帶:美國中部乳酪帶以南

3、 小麥帶:大平原中部(冬小麥)和北部地區(春小麥)

4、 棉花區:北緯35°以南地區

5、 混合農業區:棉花帶和玉米帶之間

6、 山地放牧和灌溉農業區:西部落基山地和高原、盆地廣大地區

7、 太平洋北部小麥和林牧業區:北緯40°以北

8、 太平洋南部水果、蔬菜和灌溉農業區:加利福尼亞州

9、 亞熱帶作物帶:墨西哥灣沿岸和佛羅里達州

Ⅱ 美國的農業帶的分布地區和原因

1.乳畜帶---分布在五大湖及東北地區,自然條件是氣候冷濕適宜牧草生長,土地貧瘠,不宜耕種,適合發展畜牧業。社會條件城市人口集中,畜產品市場廣闊。

2.小麥區---分布在中央大平原的中,北部。北部春小麥,中部冬小麥,由氣候決定。發展的自然原因是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雨熱同期,水源充足。

3.棉花帶---分布在南部,大概35°N以南。自然條件是熱量充足,無霜期長,春夏降水多,秋季降水少,適宜棉花成熟。社會條件是不利的:因為長期不合理開墾,以導致土壤肥力下降,植棉業已衰落,現在已發展為畜牧業為主的多種作物區。

4.玉米帶---分布在小麥區之間,自然條件是地勢低平,土層深厚,氣候溫和,雨量適中。

分布規律與地形的關系

1、美國農業專門化地區的劃分充分考慮市場需要,如乳畜帶分布在五大湖沿岸和東北部沿海地區,這里有美國最大的工業區,城市密集,人口眾多,對乳、肉等產品的需求量。

2、美國西部地勢較高且少雨,適合發展畜牧業。

3、西南部為地中海氣候、東南部和亞熱帶氣候類似,所以種植對應的農作物。

4、春小麥和冬小麥的分布是根據緯度決定的;東部地勢平坦多雨,適合棉花生長。

(2)美國農業帶初中地理知識點擴展閱讀

美國大部分地區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其地理位置三面環海,東岸常年受拉布拉多寒流和西格陵蘭暖流的影響,呈極地氣候。故農業分布較少。西海岸受阿拉斯加暖流及加利福尼亞寒流的影響,呈溫帶海洋性氣候。農產業多為灌溉農業。

美國是當今世界農業最發達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糧食年產量超過1噸的國家,是最大的糧食出口國。除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外,「以農立國」的傳統和完備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是促進美國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

⑴中部平原廣闊,土地平坦連片,適合大型農機耕種,利於農業地區專門化布局。

⑵北部冬季長、氣溫低,只適合春小麥種植;中部冬季氣溫相對較高,能夠滿足冬小麥越冬。

⑶生長期長,夏季氣溫高,光照強,降水較充沛,且有密西西比河水灌溉之利。

美國農業生產專門化,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區,乳畜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區等,提高了農業機械化程度,增加了產量,減少了從事農業的人口數量。

Ⅲ [初一地理]美國農業生產特點是什麼

農業地區專門化,農業生產專門化,農業機械化特點顯著。美國農業十分依賴於國際市場,經常面臨產品過剩的問題。

Ⅳ 美國地理特點對農業和工業的影響。要詳細

美國的地理特點:1、地形:中部為中央大平原,西側為落基山脈,東側為阿巴拉契亞山脈。
2、氣候特點:阿巴拉契亞山脈東側及弗羅里達半島與中央大平原南部為壓韌帶季風氣候區;整個中部區域包括五大湖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西部位高原高山氣候區;西海岸南部依次向上為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水資源分布狀況:中部有密西西比河,中北部有五大湖流域。
4、礦產資源分布:五大湖地區及阿巴拉契亞半島有豐富的鐵礦、煤礦資源。墨西哥灣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有以上特點分析美國地理特點對農業和工業的影響。
1、對農業的影響:1、中部平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是和發展種植業,是美國傳統的小麥及玉米的種植區域;
2、西北高原高山地帶,水資源相對較為匱乏,且受地形限制適宜發展畜牧業;
3、東部距離美國大城市較近,切水資源豐富適宜發展園藝及乳畜業;
4、南部墨西哥灣地區地區亞熱帶,降雨充沛,熱量充足,適宜發展亞熱帶經濟作物種植。
2、對工業的影響:1、五大湖及東北阿巴拉契亞半島地區資源豐富切水源充足是美國傳統的重工業基地;
2、墨西哥灣沿岸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且有著天然優良的出海口交通便利,適宜發展石油化工業;
3、西海岸,溫帶海洋性氣候,海運交通便利,且有美國高等學府斯坦福大學,科技相對較為發達,為美國的高新科技產業區。(舊金山矽谷)

Ⅳ 美國地理方面的知識

自然地理
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中部,位於西半球,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等。其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海岸線22,680公里。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西部沿海地區分布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中北部平原(中央大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全國最低點為死亡谷(Death Valley,-86 米),最高點為麥金利山(Mount Mckinley,6,198 米)。
氣候
美國幾乎有著世界上所有的氣候類型(地跨寒、溫、熱三帶,本土處於溫帶),在主要農業地帶少有嚴重的乾旱發生、洪水泛濫也並不常見,並且有著溫和而又能取得足夠降雨量的氣溫。 影響美國氣候的主要是北極氣流,每年從太平洋帶來了大規模的低氣壓,這些低氣壓在通過內華達山脈、洛磯山脈、和喀斯喀特山脈時夾帶了大量水分,當這些氣壓到達中部大平原時便能進行重組,導致主要的氣團相遇而帶來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時這些暴雨可能與其他的低氣壓會合,繼續前往東海岸和大西洋,並會演變為更激烈的東北風暴(Nor'easter),在美國東北的中大西洋區域和新英格蘭形成廣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廣闊無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許多世界上最極端的氣候轉變現象。
水系
從芝加哥約翰·漢考克中心俯瞰密歇根湖
美國從總體上可分為三大水系:凡位於落基山以東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稱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長6020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稱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東部的大湖群——五大湖。包括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屬冰川湖,總面積24.5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稱,其中密歇根湖屬美國,其餘4湖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蘇必利爾湖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積在世界湖泊中僅次於裏海而居世界第二位。五大湖湖水匯入聖勞倫斯河,流入大西洋。
生物
美國有超過17,000種本土的植物和樹種,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同時,數千種非本土的外來物種有時也會影響到本土的動植物。美國本土有超過400種哺乳類、700種鳥類、500種爬蟲類和兩棲類、以及90,000種已經被發現的昆蟲。美國也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重視環境保護的國家之一,在1872年聯邦政府建立了黃石國家公園以保護當地環境,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
資源地理
自然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戰略礦物資源鈦、錳、鈷、鉻等主要靠進口。探明煤儲量35,966億噸。探明原油儲量270億桶。探明天然氣儲量56,034億立方米。森林面積約44億畝,覆蓋率達33%。
政區地理
美國第一級行政區劃為州,正確來說,州並不是國家下設的區劃,而是由這些州聯合組成國家,因為美國為聯邦制,跟其他聯邦制國家一樣,其一級行政區擁有很大的主權。根據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多項裁定,各州與中央聯邦政府均有司法主權,但中央聯邦政府受到美國憲法的約束,而各州則有相當大的司法主權,但前提是不違反兩項原則:
一、其主權不能凌駕於中央聯邦政府及美國憲法;
二、其自行制定的州憲法許可權不能超過國家整體主權。
各州行政區劃多分為州直屬及地方所屬,而在層級方面有三級區劃也有二級區劃。州直屬的機構如統計局、監理所及公共衛生所等單位,地方政府則為郡,相當於部份國家的縣,通常各郡會在下設不同層級的區劃,在中西部最常見的是設鎮區。
在某些州,如在密歇根州,其州立大學擁有一定自治許可權,有時州立大學獲得的自治權過於誇張,使得其地位在行政與立法方面相當於一個郡,甚至於超過。在某些州,市獨立於鄉鎮,且有時也獨立於郡,如弗吉尼亞州全部為市。市是半自治體,其本質類似古時的城市國家架構。
今天,美國共分10大地區、50個州和1個直轄特區(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共有3042個縣或郡(county,路易斯安那州的郡為parish)。
地區:新英格蘭地區、中央地區、中大西洋地區、西南地區、阿巴拉契亞山地區、高山地區、東南地區、太平洋沿岸地區、大湖地區、阿拉斯加與夏威夷。
州: 美國各州州名及首府 中文州名 英文州名 縮寫 中文首府名 英文首府名
亞拉巴馬州 Alabama AL 蒙哥馬利 Montgomery
阿拉斯加州 Alaska AK 朱諾 Juneau
亞利桑那州 Arizona AZ 菲尼克斯 Phoenix
阿肯色州 Arkansas AR 小石城 Little rock
加利福尼亞州 California CA 薩克拉門托 Sacramento
科羅拉多州 Colorado CO 丹佛 Denver
康涅狄格州 Connecticut CT 哈特福德 Hartford
特拉華州 Delaware DE 多佛 Dover
佛羅里達州 Florida FL 塔拉哈西 Tallahassee
喬治亞州 Georgia GA 亞特蘭大 Atlanta
夏威夷州 Hawaii HI 火奴魯魯 Honolulu
愛達荷州 Idaho ID 博伊西 Boise
伊利諾伊州 Illinois IL 斯普林菲爾德 Springfield
印第安納州 Indiana IN 印第安納波利斯 Indianapolis
艾奧瓦州 Iowa IA 得梅因 Des Moines
堪薩斯州 Kansas KS 托皮卡 Topeka
肯塔基州 Kentucky KY 法蘭克福 Frankfort
路易斯安那州 Louisiana LA 巴吞魯日 Baton Rouge
緬因州 Maine ME 奧古斯塔 Augusta
馬里蘭州 Maryland MD 安納波利斯 Annapolis
馬薩諸塞州 Massachusetts MA 波士頓 Boston
密歇根州 Michigan MI 蘭辛 Lansing
明尼蘇達州 Minnesota MN 聖保羅 St. Paul
密西西比州 Mississippi MS 傑克遜 Jackson
密蘇里州 Missouri MO 傑斐遜城 Jefferson City
蒙大拿州 Montana MT 海倫娜 Helena
內布拉斯加州 Nebraska NE 林肯 Lincoln
內華達州 Nevada NV 卡森城 Carson City
新罕布希爾州 New Hampshire NH 康科德 Concord
新澤西州 New Jersey NJ 特倫頓 Trenton
新墨西哥州 New Mexico NM 聖菲 Santa Fe
紐約州 New York NY 奧爾巴尼 Albany
北卡羅來納州 North Carolina NC 納羅利 Raleigh
北達科他州 North Dakota ND 俾斯麥 Bismarck
俄亥俄州 Ohio OH 哥倫布 Columbus
俄克拉何馬州 Oklahoma OK 俄克拉何馬城 Oklahoma City
俄勒岡州 Oregon OR 塞勒姆 Salem
賓夕法尼亞州 Pennsylvania PA 哈里斯堡 Harrisburg
羅得島州 Rhode Island RL 普羅維登斯 Providence
南卡羅來納州 South Carolina SC 哥倫比亞 Columbia
南達科他州 South Dakota SD 皮爾 Pierre
田納西州 Tennessee TN 納什維爾 Nashville
德克薩斯州 Texas TX 奧斯汀 Austin
猶他州 Utah UT 鹽湖城 Salt Lake City
佛蒙特州 Vermont VT 蒙彼利埃 Montpelier
弗吉尼亞州 Virginia VA 里士滿 Richmond
華盛頓州 Washington WA 奧林匹亞 Olympia
西弗吉尼亞州 West Virginia WV 查爾斯頓 Charleston
威斯康星州 Wisconsin WI 麥迪遜 Madison
懷俄明州 Wyoming WY 夏延 Cheyenne
聯邦領地波多黎各自由聯邦、北馬里亞納。 海外領地 有人居住:美屬薩摩亞、關島、中途島、約翰斯頓島、美屬維爾京群島; 無人居住:貝克島、豪蘭島、賈維斯島、金曼礁、納弗沙島、帕爾米爾島、威克島。
城市
全美國有大約77%的人口居住於城市地區,其中又有半數以上集中於37座主要的大城市。這些城市也形塑了美國的文化、傳統和經濟。在2004年,全美共有251個超過十萬人的都市,以及9個超過百萬人的大都市,包括了許多重要的全球城市,例如紐約市、洛杉磯和芝加哥。若將市中心外的都會區域也算進去的話,美國有50個超過了百萬人的大都會。此外,美國也是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國內城市上榜最多的國家。[3] 2010年美國都會區人口排名 都會區排名 中心城市 市名 都會區人口 地區
1 紐約市 New York City 18,897,109 東北部
2 洛杉磯 Los Angeles 12,828,837 西部
3 芝加哥 Chicago 9,461,105 中西部
4 達拉斯 Dallas 6,371,773 南部
5 費城 Philadelphia 5,965,343 東北部
6 休斯敦 Houston 5,946,800 南部
7 華盛頓 Washington, D.C. 5,582,170 南部
8 邁阿密 Miami 5,564,635 南部
9 亞特蘭大 Atlanta 5,268,860 南部
10 波士頓 Boston 4,552,402 東北部

Ⅵ 概括美國地理知識(初二地理)

(1)地理概況:

美利堅合眾國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幾乎橫跨整個北美洲大陸,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排名第四。它的領土還包括北極邊緣的阿拉斯加以及遠在太平洋赤道地區的夏威夷。美國廣大土地上包含各種自然景觀。從佛羅里達溫暖的海灘到阿拉斯加寒冷的北國地帶;從中西部平坦廣闊的大草原到終年為冰雪覆蓋的落磯山脈,其中尤其享譽全球的是壯觀的大峽谷、偉大的密西西比河,及聲如雷鳴的尼加拉大瀑布。 共有50個洲和一個首都所在地的哥倫比亞特區,有兩個洲不在本土,是夏威夷和阿拉斯加。

(2)山河湖海:

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灣。全境由東向西可分為五個地理區:東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兩部分。這一地帶海拔在 200 米 以下,多數由河川沖積而成,特別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乃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質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澤地。位於這一地理區的佛羅里達半島是美國最大的半島。

阿帕拉契山脈位於大西洋沿岸平原西側,基本與海岸平行,長約 2300 多公里,一般海拔 1000 ~ 1500 米,由幾條平行山脈組成。內地平原呈倒三角形,北起漫長的美國與加拿大邊界,南達大西洋沿岸平原的格蘭德河一帶。西部山系由西部兩條山脈所組成,東邊為落磯山脈,西邊為內華達山脈和喀斯喀特山脈,乃舊褶曲運動後的產物。內華達山脈的惠特尼峰海拔 4418 米 ,為美國大陸最高點,喀斯喀特山脈的雷尼爾山海拔 4392 米 ,僅次於惠特尼峰。西部山間高原由科羅拉多高原、懷俄明高原、哥倫比亞高原與大峽谷組成,為美國西部地質構造最復雜的地區。大峽谷位於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由一系列迂迴曲折、錯綜復雜的山峽和深谷組成,氣勢雄偉,岩壁陡峭,為世界上罕見的自然景觀。美國河流湖泊眾多,水系復雜,從總體上可分為三大水系:凡位於落磯山以東,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稱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乃迪克河和哈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長 6020 公里 ,居世界第三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稱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東部的大湖群,包括蘇必略湖、密西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總面積 24.5 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 「 北美地中海 」 之稱,其中密西根湖屬美國,其餘四湖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蘇必略湖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積在世界湖泊中僅次於裏海而居世界第二位。

(3)氣候天氣:

美國的氣候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和亞熱帶氣候,僅佛羅里達半島南端屬熱帶。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緯 60 至 70 度之間,屬北極圈內的寒冷氣候區;夏威夷州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氣候區。但由於美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各地氣候差異較大,大體可分為五個氣候區。東北部沿海的溫帶氣候區,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和北方冷空氣的影響,冬季寒冷, 1 月份平均溫度為 -6℃ 左右,夏季溫和多雨, 7 月份平均溫度為 16℃ 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 1000 公釐左右。東南部亞熱帶氣候區,因受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氣候溫暖濕潤, 1 月份平均溫度為 16℃ , 7 月份平均溫度為 24 ~ 27℃ ,年平均降雨量為 1500 公釐。中央平原的大陸性氣候區呈大陸性氣候特徵,冬季寒冷, 1 月份平均溫度為 -14℃ 左右,夏季炎熱, 7 月份平均氣溫高達 27 ~ 32℃ 。年平均降雨量為 1000 ~ 1500 公釐。西部高原乾燥氣候區為內陸性氣候,高原上年溫差較大,科羅拉多高原的年溫差高達 25℃ ,年平均降雨量在 500 公釐以下,高原荒漠地帶降雨量不到 250 公釐。太平洋沿岸的海洋性氣候區冬暖夏涼,雨量充沛。 1 月份平均氣溫在 4℃ 以上, 7 月份平均氣溫在 20 ~ 22℃ 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 1500 公釐左右。

(4)自然資源:

美國的農業、礦產和森林資源豐富,在世界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農業用地 ( 耕地和牧地 ) 約為 4. 3 億公頃 ,佔地球全部農業用地的10% 左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糧食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 1/5 ,主要農畜產品如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肉類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礦產方面,鐵礦石、煤炭、天然氣、鉛、鋅、銀、鈾、鉬、鋯等產量均居世界前列,但戰略資源如鈦、錳、錫、鈷、鉻、鎳等則主要依賴進口。煤炭的總儲量為 35996 億噸,石油總儲量為 240 多億噸,天然氣儲量為 56034 億立方米。美國擁有 18 億公頃的森林,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 31.5% 左右,主要樹種有美洲松、黃松、白松和橡樹類。

(5)人文地理

17 世紀以前,北美廣大原野僅有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居住,但經過百餘年的移民,這里已成為歐洲人的新家園,而其中最主要的為英國人所建立的 13 州殖民地。 1776 年 13 州宣布脫離英國而獨立, 1783 年美英簽定巴黎條約,結束了獨立戰爭。之後幾經協商與改革,聯邦體制的美國於法國大革命前夕,正式登上世界舞台。 19 世紀初的西拓運動和 1861 年的南北戰爭,不但拓展了疆土,也鞏固了聯邦政府的中央領導。

Ⅶ 初中地理 美國農業 急

根據問題來選擇。問題涉及機械生產,高效率等,一般是機械化專業化;遇到區域對比,生產水平對比的時候,一般選擇回答地區專業化
生產專業化
。我做題的時候一點點感受。

Ⅷ 地理題目,美國農業帶及其分布情況

美國農業帶及其分布:
美國農作形成帶,中部冬麥北春麥。五大湖區及東北,典型乳肉畜牧帶。南部地區條件好,成為集中玉米帶。密河下游平原區,棉花似海處處白。西部山地高原區,牧業農業需灌溉。

Ⅸ 七年級下冊地理巴西和美國知識點

我的個人總結(看完照做後,美國和巴西就不成問題了……)
巴西
【巴西高原】
巴西的二分之三是巴西高原,巴西高原主要是熱帶草原氣候(這點要注意),
運動員們常在巴西高原訓練,(結合生物的一些知識點得知在缺氧的高原訓練可以增多紅細胞與血紅蛋白的含量,故運動遠們體質優秀)所以巴西足球不錯,有「足球王國」的美稱;
在巴西高原上可以發展優秀的畜牧業,因此巴西還出口牛肉;
在巴西高原上鐵礦豐富,利於發展工農業,所以巴西高原上工業部門全,發展快、機械化程度高;
而巴西為了保護亞馬孫平原的熱帶雨林,而不在亞馬孫平原發展農業,只在巴西高原上發展農業,種咖啡、香蕉、甘蔗、劍麻;
結合以上知識點,又可推出巴西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和澳大利亞一樣)
【亞馬孫平原】
巴西的三分之一是亞馬孫平原,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廣,有「動植物王國」的美稱,且熱帶雨林區還分布著較稀疏的印第安人(黃種人)
亞馬孫河和是全世界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注意:最長的河流是非洲的尼羅河!),有「河海」之稱,河口為喇叭狀注入大西洋(注意:巴西最大,世界第二的伊泰普水電站不在亞馬孫河,因為亞馬孫河流經的幾乎都是平原,落差不大,不利於用來發電!)
【人口&城市】
巴西使用葡萄牙語(注意:拉丁美洲使用西班牙語的國家最多)、主要以白人為主。
巴西利亞巴西首都,但是最大的城市還是聖保羅(前首都),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城市,最大港口城市。
選擇題必考知識點:巴西是南美洲最發達的國家,卻不是發達國家(南美洲無發達國家!真可憐)

美國
(知識點忒多,我簡單總結)課本上只重點講了本土,所以我也只總結本土地理
1.美國跨三個溫度帶(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兩個大洲(北美洲、大洋洲)
2.地勢特點:(本土)東、西高,中部低(又是和澳大利亞一樣)
3.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灣
4.略微記一下美國本土農業代分布(生產專業化、地區專業化),美國是農業大國,但因熱帶面積不足,所以要進口熱帶作物
5.美國工業分布是重、難點(發展早:東北部、陽光地帶:西部和南部)
6.城市就稍稍鞏固一下

哈哈哈哈哈
祝你取得好成績!
以後有什麼地理的問題記得找我哦……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