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吉林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吉林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18 04:40:14

Ⅰ 吉林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

地理位置:來122°E—131°E、源41°N—46°N
自然狀況:地形地貌大致是東南部高,西北部低,由東南向西北沉降 ,形成了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類型。分為四個區域——東部長白山區,東部低山丘陵區,中部沖積、洪積台地平原,西部沙丘覆蓋的沖積平原。吉林省河流眾多,主要的河流是松花江、遼河、鴨綠江、圖們江、綏芬河。為溫帶季風氣候。

Ⅱ 吉林省的自然地理特徵

地形
吉林省地貌形態差異明顯。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呈現明顯的東專南高、西北低屬的特徵。以中部大黑山為界,可分為東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兩大地貌區。東部山地分為長白山中山低山區和低山丘陵區,中西部平原分為中部台地平原區和西部草甸、湖泊、濕地、沙地區。地貌類型種類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蝕剝蝕地貌、沖洪積地貌和沖積平原地貌構成。
水文
吉林省河流眾多,主要為五大水系。東部延邊州主要為圖們江水系,包括布爾哈通河、嘎呀河、海蘭江和琿春河等;東南部鴨綠江水系,渾江流經白山和通化;西南部四平遼源一帶為遼河水系,主要為東遼河和西遼河;延邊州汪清和敦化一小部分是綏芬河水系;其餘均為松花江水系,支流有輝發河、伊通河、牡丹江,拉林河、飲馬河、洮兒河、嫩江等。
氣候
吉林省位於中緯度歐亞大陸的東側,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春季乾燥風大,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漫長。從東南向西北由濕潤氣候過渡到半濕潤氣候再到半乾旱氣候。

Ⅲ 從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吉林省的主要氣候特徵,急需謝謝了喲!

吉林省地形地貌大致是東南部高,西北部低,由東南向西北沉降 ,形成了山地丘-陵 -平原三回大地貌類型。分為四答個區域:東部長白山區,東部低山丘陵區,中部沖積、洪積台地平原,西部沙丘覆蓋的沖積平原。吉林河流眾多,流域面積在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河流有18條,主要大河是松花江、遼河、鴨綠江、圖們江、綏芬河,較大的湖泊有長白山天池、松花湖、月亮湖、大布蘇泡、查干湖、波羅泡。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1月均溫約-18℃,7月均溫20℃。全年降水量大致是從東南向西北依次遞減,全省平均400~900毫米

Ⅳ 吉林的自然環境

吉林省地貌形態差異明顯。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呈現明顯的東南高、西北低的特徵。以中部大黑山為界,可分為東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兩大地貌區。東部山地分為長白山中山低山區和低山丘陵區,中西部平原分為中部台地平原區和西部草甸、湖泊、濕地、沙地區。地貌類型種類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蝕剝蝕地貌、沖洪積地貌和沖積平原地貌構成。
吉林省主要山脈有大黑山、張廣才嶺、吉林哈達嶺、老嶺、牡丹嶺等。主要平原以松遼分水嶺為界,以北為松嫩平原,以南為遼河平原。吉林省海拔最高點是長白山的白雲峰(2691米)。
吉林省地貌形成的外應力以冰川、流水、風和其他氣候氣象因素的作用為主。第四紀冰川在長白山的冰川剝蝕遺跡至今仍然可見。現代流水侵蝕作用對地貌的影響很廣泛,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谷地多受侵蝕、剝蝕、堆積、沖積等綜合作用,形成了各種流水地貌,如河漫灘、沖積洪積平原、沖溝等。火山地貌占吉林省總面積的8.6%,流水地貌佔83.5%,湖成地貌佔2.6%,風沙地貌約佔5.2%。 吉林省河流眾多,主要為五大水系。東部延邊州主要為圖們江水系,包括布爾哈通河、嘎呀河、海蘭江和琿春河等;東南部鴨綠江水系,渾江流經白山和通化;西南部四平遼源一帶為遼河水系,主要為東遼河和西遼河;延邊州汪清和敦化一小部分是綏芬河水系;其餘均為松花江水系,支流有輝發河、伊通河、牡丹江,拉林河、飲馬河、洮兒河、嫩江等。
吉林省河流和湖泊水面26.55萬公頃,省內流域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648條。 主要的湖泊有:長白山天池、松花湖(最大的人工湖泊)、雁鳴湖(鏡泊湖的一部分)、查干湖和月亮泡。
吉林省東部水能資源豐富,有13座大型水庫,水能資源98%分布在東部山區,有白山、紅石、雲峰、豐滿等較大的水電站 。西北部松原白城一帶多沼澤濕地。吉林省水產豐富,擁有多種優質的食用魚類。 吉林省位於中緯度歐亞大陸的東側,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春季乾燥風大,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漫長。從東南向西北由濕潤氣候過渡到半濕潤氣候再到半乾旱氣候。
吉林省氣溫、降水、溫度、風以及氣象災害等都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和地域差異。冬季平均氣溫在-11℃以下。夏季平原平均氣溫在23℃以上。吉林省氣溫年較差在35~42℃,日較差一般為10~14℃。2015年無霜期一般為100~160天。吉林省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259~3016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400~600毫米,但季節和區域差異較大,80%集中在夏季,以東部降雨量最為豐沛。正常年份,光、熱、水分條件可以滿足作物生長需要。

Ⅳ 吉林省主要自然環境

卮太陽能陝懦增至緯

Ⅵ 吉林地理概況有哪些

地理位置:

吉林省簡稱「吉」,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地區的中部,地處北溫帶,在東經121°~131°、北緯41°~46°之間。全境東西長650公里,南北寬300公里,總面積18.7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2%。南鄰遼寧省,西接內蒙古自治區,北與黑龍江省為鄰。吉林省是邊疆近海省,處於日本、俄羅斯、朝鮮、韓國、蒙古與中國東北部組成的東北亞的腹心地帶,東部與俄羅斯接壤,東南部以圖們江、鴨綠江為界,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望,邊境線總長1438.7公里,其中中俄邊境線232.7公里,中朝邊境線1206公里。

東部琿春市處於東北亞地理位置的幾何中心,距日本海15公里,距俄羅斯的波謝特灣僅4公里。省會長春市位於東北亞十字交通線的交匯點上。

自然狀況:

東部山區吉林省是中國六大林區之一。長白山脈連綿千里,素有「長白林海」之稱。全省林業用地面積982.86萬公頃,佔全省土地面積的52.03%,列全國第12位;其中林地面積788.25萬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80.19%,列全國第8位。全省活立木總蓄積量為8.18億立方米,列全國第6位;林木年均生長量2324.36萬立方米,生產率2.88%;森林覆蓋率為42.1%。全省最高點為長白山白雲峰,海拔2691米。礦產資源豐富,發現的礦藏136種。已探明有儲量的礦產78種。有22種礦產保有儲量居全國前五位。石油、天然氣、煤炭的儲量也很豐富。吉林省山地資源豐富,尤以長白山區野生動植物資源為最。吉林省是聞名中外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的故鄉。靈芝、天麻、不老草、北芪及松茸、猴頭蘑、田雞油等都在國內外很有影響。長白山脈,森林、水利、礦產、動植物、葯物等特產資源豐富。

中部平原松遼平原平均海拔在110米-200米之間。吉林省土質肥沃,氣候條件優越,平均年降水500~600毫米,日照2200~3000小時,無霜期120~160天,具有雨熱同季特點,對各種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特別適宜種植糧豆、油料、甜菜、煙、麻、薯類、人參、葯材、水果等各種作物。播種面積為395.9萬公頃。

糧食人均佔有量、糧食商品率、糧食調出量、玉米出口量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

吉林省是中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盛產玉米,大豆,水稻等。松遼平原土地肥沃,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世界著名的玉米帶。

西部草原西部地處松嫩草原中心,是我國著名的草原之一,以盛產羊草而馳名中外,生長以多年生根莖禾草和叢生禾草占優勢,覆蓋率達50%?70%,屬平原草甸草場類。也是國家北方商品牛、細毛羊主要產地之一。

吉林省草原可利用面積達437.9萬公頃,主要集中於西部和東部地區。

吉林西部是歐亞草原的最東端,水源豐富,草質良好,是科爾沁草原的一部分,是我省畜牧業發展基地。

氣候:

吉林省處於北半球的中緯地帶,歐亞大陸的東部,相當於我國溫帶的最北部,接近亞寒帶。東部距黃海、日本海較近,氣候濕潤多雨;西部遠離海洋而接近乾燥的蒙古高原,氣候乾燥,全省形成了顯著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並有明顯的四季更替。全省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為3~5℃,全年日照2200~3000小時,年活動積溫平均在2700~3600℃,可以滿足一季作物生長的需要。全省年降水量在550~910毫米,自東部向西部有明顯的濕潤、半濕潤和半乾旱的差異。全省無霜期中部以西160天左右,東部山區120天左右。初霜期在9月下旬,終霜在4月末5月初。

民族:

吉林省是個多民族的省份。全省共有44個民族,除漢族外,在43個少數民族中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和錫伯族為世居民族。1999年末,少數民族人口251.7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0.21%,其中朝鮮族118.2萬人,滿族104.8萬人,蒙古族15.7萬人,回族12.3萬人,錫伯族3476人,壯族1293人,苗族478人,達斡爾族396人,土家族376人,白族293人,維吾爾族253人,赫哲族232人,彝族185人,瑤族143人,侗族121人,布依族103人,藏族100人,其他少數民族都在百人以下。

在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中,朝鮮族主要分布在東部的延邊、吉林、通化、白山等市;蒙古族和錫伯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和松原市;滿族、回族以長春、吉林、通化、四平市居多。

全省有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伊通滿族自治縣4個民族自治地方。有34個民族鄉(鎮),其中蒙古族鄉10個,滿族鄉(鎮)10個,朝鮮族鄉(鎮)7個,回族鄉2個,滿族朝鮮族鄉3個,朝鮮族滿族鄉2個。全省少數民族人口數和占總人口比例,分別位於全國第9位和第11位。

Ⅶ 吉林的地理環境

吉林市位於長白山區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自然環境優越,地貌類型復雜,有「遠迎長白,近繞松花」之勢。由於不同時期的大地構造運動,以及江河的侵蝕、剝蝕和堆積形成的流水地貌,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形成中山山區—低山丘陵區—峽谷湖泊區—河谷平原區四大地貌景觀。中心城市四面環山,三面環水,松花江呈倒「S」形穿城而過,整個城市由江而來,沿江而走,依江而展,為江而美,具有山水園林城市特有的魅力。平均海拔196米,海拔高度依次遞減的地理景觀。
中山山區,在位於吉林地區中、東部和東南部。南有長白山地龍崗山脈,東南有龍崗山脈的余脈富爾嶺。東北部有呼蘭嶺。松花湖有老爺嶺,湖西有摩天嶺、南樓山、肇大雞山,皆為中山山群。中山山區中有1 000米以上高峰110座。中山山區是全市主要林區和特產區域。
低山丘陵區、分布在蛟河、樺甸盆地和舒蘭、永吉縣的中部。山嶺海拔300~400米,少數山峰高達600~700米。峽谷湖泊區,從豐滿大壩到白山水庫上游金銀別,沿湖、沿江區域,是豐滿、紅石、白山三大梯級電站興建後形成的人為地貌區域。河谷平原區,分布在松花江中游、永吉縣北部、舒蘭市中部及松花江支流的局部地段,是全市重要的農業經濟區。 吉林市資源豐富,物產豐饒。土地、水利、礦產、森林、野生動植物資源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特別是水利資源蘊藏量較大,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8倍。
源於長白山天池的松花江,自東南而西北斜貫整個吉林地區,曲折流經400多公里。除此之外,轄區內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以上、流長10公里以上的干支河流374條,河網配置和發育良好,僅松花湖面積就達554平方公里。地表水資源16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7億立方米。白山、紅石、豐滿三大水電站均在市轄區之內。
吉林市東部山區素有「林海」之稱。也是聞名中外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的故鄉,其中人參和鹿茸產量居全國之首。

Ⅷ 吉林市城市定位

前兩個部分我覺得是廢話.第3部分還好.

一、城市形象定位的意義

塑造城市形象,首要提到的就是要塑造一個什麼樣的形象,也就是形象定位的問題。城市形象定位以塑造自身形象或強化現有形象為目的,它有優化、傳播、溝通、順應社會大眾的接受心理,有利於城市優勢地位的確定,使城市形象在人們心目中佔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城市形象定位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關鍵一步,定位是否准確是形象塑造成敗的關鍵所在。城市的內核、風格都必須通過准確的定位來確定,而准確的定位有賴於對城市個性的把握,有賴於對城市文明的深層次理解。

二、城市形象定位所涉及要素及相互關系

城市形象定位主要涉及與城市性質、城市特色等要素的關系問題,同時也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城市性質是指城市在國內外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活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指各大城市在全國城市網路中的分工和職能。它反映城市最基本的特徵,反映其所在區域的政治、經濟、社會、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點;是城市主要職能的反映,而不是全部職能的羅列;是城市歷史的總結,但更重要的是未來城市建設的總綱;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將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而變化。

城市特色是一個城市的內容和形式明顯區別於其它城市的個性特徵。城市特色首先反映城市功能與市民生活的多樣性,其次表現於城市形態與自然環境、人文景觀協調的獨特性。城市特色的形成取決於兩者的完美結合。鮮明的城市特色同時能引起人們的強烈印象,形成獨特的城市形象。城市特色表現在城市空間、形象、格局與生活內涵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穩定性,並獲得一定的歷史地位和社會公認。

城市形象定位與城市性質和城市特色有著密切的聯系。首先,城市形象定位離不開城市性質。它以城市性質為基礎,但城市性質又不能代替城市形象定位。城市性質是主要職能的反映,而城市形象定位主要是城市給人們的綜合印象和感知,主要是人們的心理感受和認同。所以說形象定位不能完全將城市性質羅列其中,而是主要優勢的反映。

其次,城市特色強調的是城市的個性,區別於其它城市的獨特魁力。如海南的熱帶濱海城市、深圳的經濟特區區別於其它城市而自己獨有的個性特徵。但城市的個性特徵可能不只一種,比如吉林市既是少數民族滿族的發祥地之一,又是自然環境優美的山水城市。所以城市形象定位既要把握城市的優勢,又要抓住城市的個性所在,城市特色是城市形象定位的基礎。由此可見,城市形象是對城市的一個綜合印象,這個綜合印象既包含了城市特色的內容,同時也涵蓋了城市性質的主要部分。因此,城市形象定位既要遵循於城市自身實體的潛力,不能脫離本市實際的准確性原則,又要遵循抓住城市主流,體現城市主要特徵的唯一性原則。

三、吉林市城市形象定位的依據

吉林市城市形象如何定位,我們從我市城市發展、城市性質、城市特色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論證,認為吉林市城市形象應定位在北國山水城市上,其依據是:

首先,從城市自身發展情況來看。城市的定位也必須考慮到各個歷史時期城市發展的狀況,只有這樣,形象才會完美,才會有深層的文化內涵。

吉林市城市形象的演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從時間的順序和城市性質的轉變來看,城市形象的演變經過三個主要歷程:

一是古船廠時期。明朝開始在吉林設廠造船,史稱船廠。為進一步鞏固邊防,清朝也在吉林設廠造船。古代在吉林設廠造船有許多原因,但最重要是由於吉林的自然、地理條件決定的。一是水域開闊,松花江與黑龍江、大風門河、樣樹林子河等23條河流相通。二是交通便利。三是資源豐富。四是地勢優越,古城址群山環抱,地勢險固,有「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之說,三面環山一面傍水,易守難攻。由此可見船廠形象的由來是與吉林的地理條件密不可分的。

二是近代工業發展期。近代工業城市形象是從日偽統治時期逐漸發展起來的,日本侵略者為了達到掠奪吉林市自然資源的目的,先後建成了豐滿發電廠、哈達灣和江北工業區等。日本投降後,由於受到蘇聯城市的建設模式的影響,國家確定吉林市以發展大型重工業為主,國家一些重點項目如染料、化肥、電石、鐵合金、熱電廠等新的項目在吉林市安家落戶,城市性質改變為以化學工業為主的重工業城市。以化學工業為主的重工業城市的確定,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吉林市優越的自然條件。三是現代發展期。進人80年代,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和城市的不斷發展,城市性質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吉林市已由過去單一的工業城市逐步發展成現代化的以旅遊資源為優勢、工業基礎雄厚的歷史文化名城。從吉林市300多年的歷史演變發展歷程來看,不變的是其優越的自然景觀資源。

其次,從順應人們已有的認同心理來看。吉林市的優勢在哪裡,通過對市民的調查來看,無論是本市市民,還是外來人員都認為吉林市可以引以自豪、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其真山真水的自然環境。

第三,從與周邊地區的比較來看。吉林市東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西鄰長春市、南連通化市、白山市,北靠黑龍江省。如果同南方城市相比,吉林市雖不及蘇州、杭州、南京等城市有名,但是她卻真有南方城市無法相比的優勢,那就是一年四季具有不同的景象,春夏秋三季形成以松花江為主的百里長堤百里綠,碧水、藍天、金沙灘的北國避署勝地;冬季形成松針、雪柳、不凍江的北國冰雪勝地。單從東三省來講,具有吉林市這樣條件的城市還沒有。哈爾濱有美麗的太陽島,但她卻不具備吉林市真山這一自然條件。鞍山有千山,但卻不具備真水這一自然條件。所以說無論是與南方城市,還是與北方城市相比,吉林市都有其它城市無可相比的優勢,就是她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資源。這也是我市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

第四,從城市性質來看。吉林市在新一輪總體規劃調整中,將城市性質確定為以化學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東北地區和吉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北方特色的旅遊城市。這充分說明吉林市在全國范圍內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吉林市形象定位離不開城市性質、城市特色等幾個方面,但如果形象定位將這幾個方面都包含在內,那麼就失去了定位的意義,我們認為應將代表吉林市主要優勢提出來作為定位的基礎。從工業城市這個問題來看,吉林市可以說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工業城市,這在城市發展建設中足以得到論證,同時吉林市的工業也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這是公認的。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吉林市工業污染的嚴重性,將城市形象定位在工業城市上就不能發揮我們的自然環境優勢。如果將形象定位在山水城市上,就能限制工業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另外山水城市與歷史文化名城之間也是不矛盾的,山水城市意味著城市的發展有歷史的痕跡,同時也有文化的內涵。所以說山水城市也包含了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

第五,從吉林市城市特色來看,吉林市的特色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悠久的歷史文化。市區有馳名中外的西團山文化遺址和近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小白山、龍潭山、北山、文廟、天主教堂等都是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是多民族聚居地。吉林市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同時又是滿族發祥地之一。市區內居住著漢、滿、朝、回等30多個民族,形成了城市生活的多樣性。三是優美的自然環境。被稱為「銅幫鐵底」的松花江,與兩岸的青山綠樹構成了一條42公里的沿江風光帶,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有被稱為「避署天堂」的全國最大人工湖泊——松花湖風景名勝區,被稱為「大陸一奇」獨有的霧排景觀與長江三峽、桂林山水、雲南石林並稱中國四大自然奇觀。從城市特色來看,最能代表吉林市特色的首推優美的自然環境。

第六,借鑒其他城市形象定位的經驗。國內一些城市率先在全國開展了城市形象建設,這些城市通過形象的建設,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改善了城市的環境。從一些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城市的形象定位主要是抓住城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優勢。如廣州市的城市性質是廣東省的行政中心,也是交通樞紐、商業都會和歷史文化名城等。但是根據廣交會的傳統及實行市場經濟以來所展示的經濟活動,其最大的優勢和特色要推其十分繁榮的商業活動,因此廣州的形象定位在南國商城上。

通過以上的分析論證,我們認為吉林市的形象宜定位於北國山水城市上。其相應的行為識別和景觀識別也都要與「北國山水城」的理論相對應,如在行為識別上,更應提高市民自身素質,使其有更高的道德行為,更高的文化素養,更文明的社會風尚。在城市景觀識別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資源,城市建設在保護山水資源的同時,要強調與山水有機結合,體現北國特有的熱烈、明快的風格。

城市形象建設是我市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條件,是以城市發展戰略為基礎的推動城市的前導性戰略。我們堅信,通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必將樹立吉林市現代文明的城市新形象,促進我市兩個文明建設向新世紀的成功跨越。

Ⅸ 吉林省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

吉林省簡稱「吉」,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中部。面積18.7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1.95%;2012年人口2750.4萬人專,佔全國的2.03%;2012年末屬GDP達到11937.82億元,佔全國的2.31%。吉林省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有比較明顯的大陸性。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植被類型以中溫帶針葉落葉闊葉混交林為主。吉林省地貌形態差異明顯。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呈現明顯的東南高、西北低的特徵。吉林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加工製造業比較發達,汽車與石化、農產品加工為三大支柱產業,裝備製造、光電子信息、醫葯、冶金建材、輕工紡織具有自身優勢特色。吉林省的鐵路網大體可分為西北-東南和西南-東北兩個走向。全國主要鐵路干線京哈線貫穿吉林南北。吉林省主要通航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圖們江和鴨綠江。

Ⅹ 吉林省的地理位置

柳州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北部,地形為「三江四合,抱城如壺」,故稱「壺城」。又叫龍城,龍城的名字源於南朝梁。柳州是以工業為主、綜合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是山水景觀獨特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建城至今已有兩千一百多年的歷史。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