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亞的地理位置和范圍
❶ 北亞的地域定義
「北亞」有兩個定義:
其中一個定義,是指俄羅斯亞洲部分,主要是指西伯利亞、以及阿爾泰山脈以北的地區,占亞洲面積的三分之一。過去亦有將蒙古包括入北亞的范圍內。
另一個定義,是指東北亞,即大中華圈加上日本和韓國,甚至蒙古。這是一個商業上相對東南亞的地理劃分。
一般來說,以前者比較普遍。
北亞地區包括了亞俄和蒙古利亞兩個地區。 舊北亞區
在北界之內,屬於全北區的動物地理亞區之一。除熱帶東南亞和北極地方外,包括歐亞大陸,撒哈拉大沙漠以北的非洲地區。本亞區地域廣闊,棲息地每多變化,生物趨向於多樣性分化。有鼠類、山、駱駝、綿羊、山羊、貛、狸、野豬、雉、等固有種的存在,可作為該亞區動物區系的特徵。在新北區起源和絕滅的馬和駱駝,現還在本亞區存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本亞區起源的羚羊類在新北區則沒有分布。華萊士(A.R.Wallace)主張將全北區分為舊北區和新北區,但由於兩區之間的動物區系存在著許多共同之處,因而又把兩者統一為全北區。把舊北區、新北區作為它的亞區。日本在動物地理學上處於本亞區的東南端,動物區系從北海道以南主要屬中國東北地區的類群,北海道直到庫頁島包括有西伯利亞地區的主要類群。曾有人倡議以八田線或福來基斯敦線為這兩個地區的分界線。此外還有以屋久島和奄美大島之間劃分的渡瀨線為舊北亞區和舊熱帶區與東洋亞區的分界線。
新北亞區
Nearctic subregion
在北陸界中屬於全北區的動物地理亞區之一,包括北美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南面在墨西哥高原與加勒比亞區相接,北面在北緯50°附近與北極亞區相接,動物區系中叉角羚(Antilocapra)和岩狸科是固有的種類,而馬、駱駝也認為是本亞區出現的,但後來卻沒有了。
哺乳類和鳥類有2/3是固有種,爬行類的毒蜥屬,兩棲類的無肺螈科(Plethodontidae)鈍口螈科(Ambystomidae)都是特有種類;而淡水魚的弓鰭魚(Amia)和雀鱔目(Lepisosteus)是作為全骨類現存的二個科而殘存在本亞區中的。
新北亞區還可進一步分為加拿大(Canadian provinice)、阿帕拉契亞(Appalachian province)、西亞美利加(West American province)和索諾拉(Sono-ran province)等區。
❷ 歐洲東部及北亞的概述
北亞
北亞有兩個定義。其中一個定義,是指俄羅斯亞洲部分,主要是指西伯利亞、以及阿爾泰山脈以北的地區,占亞洲面積的三分之一。過去亦有將蒙古包括入北亞的范圍內。另一個定義,是指東北亞,即大中華圈加上日本和韓國,甚至蒙古。這是一個商業上相對東南亞的地理劃分。一般來說,以前者比較普遍。
亞俄和蒙古利亞
北亞地區包括了亞俄和蒙古利亞兩個地區。
匈奴民族在古代建了匈奴王國。匈奴王國之後分裂成北匈奴和南匈奴。此外,柔然王國也被認為是由匈奴民族所建立。這四個國家先後在蒙古利亞(簡稱蒙古)稱王稱霸。在6-13世紀,先後出現了突厥王國、薛延陀王國、回紇王國(後改稱回鶻王國)和黠戛斯王國等國,稱霸中亞和蒙古。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建立北至吉爾吉斯,西至敘利亞,東至太平洋,南至波斯的蒙古帝國。其後只保有北亞東部;忽必烈將國名改成元帝國,並稱霸中國。在西伯利亞,則有白帳{術赤王朝}和藍帳{術赤王朝}兩個蒙古帝國的封國;白帳在14世紀滅藍帳,改稱金帳。在2千紀中,也先後出現過蒙古王國,西伯利亞王國和土爾扈特王國(俄羅斯的附庸國),但分別被後金,俄羅斯和清帝國滅。從1771至1911,北亞一直由俄羅斯,清帝國和中國統治。
在1911年,俄羅斯幫蒙古王國獨立,蒙古王國成其附庸國;1915年成中國的自治領;1921年,俄羅斯助此獨立,蒙古王國照樣成其附庸國;1924年,蒙古王國成為蘇維埃共和國(蒙古人民共和國);1990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民主化,並在1992改國名為蒙古國至今。
東歐
東歐,習慣上是指東起烏拉山和高加索山,西至隨意決定的界限的,歐洲東部。至少包括曾是蘇聯附屬的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摩爾多瓦、俄羅斯、烏克蘭。這也是地理學上的分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劃入中歐,如地理學名詞:「中歐平原」;僅僅把蘇聯的歐洲部分稱做東歐,如「東歐平原」、「東歐丘陵」。
冷戰時期,特別是在中國的長期國際政治、外交實踐中,東歐特指民主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分裂後的捷克與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以及分裂後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塞黑、馬其頓)、阿爾巴尼亞,是為東歐八國。冷戰後,東德與
西德統一後的德國一般列為中歐國家。如:蘇聯東歐國家、《蘇聯東歐研究》、外交部蘇聯東歐司。
聯合國統計局將東歐定義為以下國家:
白俄羅斯
保加利亞
捷克共和國
匈牙利
波蘭
摩爾多瓦
羅馬尼亞
俄羅斯聯邦(聯合國統計局僅將地跨歐亞的俄國列為東歐國家,沒有分別列為亞洲國家)
斯洛伐克
烏克蘭
補充
東歐 歐洲東部地區。在自然地理上指東歐平原,是世界著名大平原之一。東界烏拉爾山,西濱波羅的海,北臨白海、巴倫支海,南毗黑海、亞速海和高加索山,平均海拔僅170米。參見「東歐平原」。政治地理上的東歐,指原蘇聯、波蘭、原民主德國、原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國。
❸ 東歐和北亞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及地形
東歐復是指歐洲的東部地區。東歐國家包制括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摩爾多瓦、俄羅斯、烏克蘭。即位於東歐平原區的國家范圍和地區。東歐地區地貌比較單一,以東歐平原為主。氣候復雜多樣,以溫帶大陸隆氣候為主。自然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分布在東歐平原上。民族以俄羅斯族為主。經濟發展差異懸殊。
北亞是指俄羅斯的亞洲部分,主要是指烏拉爾山以東、西伯利亞的廣大地區、阿爾泰山脈以北、哈薩克以北、蒙古國以北、中國以北日本以北、白令海峽以西的地區,占亞洲面積的三分之一。地形多為高原台地和山地.極端大陸性的冷溫氣候 高緯的地理位置、冰洋冷海的深刻影響、完整的陸地輪廓以及多山地高原且向北暢開的地形,使北亞氣候具有明顯的極端寒冷的大陸性氣候特徵。
❹ 北亞占亞洲面積的
北亞是指俄羅斯的亞洲部分,主要是指烏拉爾山以東、西伯利亞的廣大地區、阿爾內泰山脈以北容、哈薩克以北、蒙古國以北、中國以北日本以北、白令海峽以西的地區,占亞洲面積的三分之一。東西長約7000多公里,南北寬約4000公里,面積約1300萬平方公里。海岸線全長近3萬公里。地形多為高原台地和山地.極端大陸性的冷溫氣候高緯的地理位置、冰洋冷海的深刻影響、完整的陸地輪廓以及多山地高原且向北暢開的地形,使北亞氣候具有明顯的極端寒冷的大陸性氣候特徵。本區自然資源豐富,交通發展迅速,以鐵路為主。本區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此基礎上,石油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屬開采、冶金工業也很發達,鋼鐵工業已初具規模,機械工業有發展,但不配套,仍較薄弱。農業以西西伯利亞南部較發達,小麥和乳、肉用畜牧業為主要部門。
❺ 求地理達人:西伯利亞與北亞有何區別
西伯利亞來和北亞所指代的區自域基本重合。這兩個詞都是地域概念,不是國家名稱,不存在主權問題,所以都沒有明確的邊界,不需要把邊界搞得很清晰。更何況這片地區人煙稀少,遍布荒野,更沒有明晰邊界的必要了。需要准確表達某個具體地點時,有具體的小地名,不需要依靠這個寬泛的地域概念。就好比我們國家現在說西部,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唯一的界線劃定方法。
北亞著重強調了它是亞洲的北部區域。但現在通常認定中國、蒙古、日本、朝鮮、韓國5國是東亞,而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5國是中亞。這樣一來,北亞也就可以明確為俄羅斯的亞洲部分了。近年來各國邊界變化很小,但從歷史來看各國疆域變化很大,未來還很長,地球還有幾十億年壽命呢,所以今後北亞這個概念指代的區域肯定還會有變化。
西伯利亞是一個地名譯音,裡面的「亞」不是指代亞洲。西伯利亞是對亞洲北部廣大地區的泛稱。但在蘇聯時期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專指蘇聯境內的一部分土地,而不再指代蘇聯以南的一些國家的鄰近地區。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西伯利亞的大部分歸屬俄羅斯,一小部分歸屬中亞的哈薩克。
❻ 亞洲地理位置和范圍
亞洲的地理位置:
亞洲地理經緯度位置
1、緯度位置
亞洲最北端的北地群島,地處北緯80。最南端努沙登加拉群島,地處南緯10°,南北跨緯度約90°,且跨寒、溫、熱帶。
2、經度位置
亞洲最東端白令海峽,地處西經170。,最西端地中海海濱,地處東經25°東西跨度165°左右。亞洲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亞洲地理海陸位置
1、相鄰的大洋:亞洲東臨太平洋,北f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洋洲相望。
亞洲地理半球位置
主要分布於東半球和北半球。
亞洲地理范圍:
亞洲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東瀕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濱北冰洋,西達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
大陸東至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皮艾角(東經103度30分,北緯1度17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
在各洲中所跨緯度最廣,具有從赤道帶到北極帶幾乎所有的氣候帶和自然帶。所跨經度亦最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
西北部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同歐洲分界;西南隔蘇伊士運河、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隔寬僅86千米的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對。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包括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亞洲大陸與歐洲大陸毗連,形成全球最大的陸塊——亞歐大陸,總面積約5071萬平方千米,其中亞洲大陸約佔4/5。
(6)北亞的地理位置和范圍擴展閱讀
亞洲的面積和地區劃分
亞洲地理面積
亞洲的面積4 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亞洲地理地區劃分
按地理方位,可把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弧和中業6個地區。中困位於東亞,其他的東業國家還有蒙古、朝鮮、韓國和日本四圍。中國北鄰北業,西臨中業和西亞,西南有南業,南臨東南亞。
❼ 北亞地形區有哪些
多為高原台地和山地,主要包括中西伯利亞高原、南西伯利亞山地和遠東山地。北亞西有烏拉爾山,東為遠東山地,南緣為南西伯利亞山地,整個地勢向北降低,有利於冰洋氣團的南侵和停滯。平原地形較少,主要有西西伯利亞平原、北西伯利亞平原和科累馬平原等。
滿意請採納
❽ 東亞,南亞,東南亞,中亞,西亞,北亞,分別指哪裡
1、東亞
東亞(East Asia),亞洲東部的簡稱,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朝鮮和蒙古等五個國家。東亞地勢西高東低,河流多自西向東流入太平洋,主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鴨綠江等。
2、南亞
南亞指位於亞洲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它東瀕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
位於0°-37°N,60°E―97°E之間,非島嶼基本在10°N―30°N之間,南北和東西距離各約3100千米。南亞共7個國家,尼泊爾、不丹為內陸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為臨海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為島國。
3、東南亞
東南亞(SEA)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因位於中國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細長部分叫馬來半島。
馬來群島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共有兩萬多個島嶼,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帝汶、汶萊和菲律賓等國。
4、中亞
中亞即亞洲中部地區,地處亞歐大陸的結合部,位於俄羅斯、中國、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大國或地區性大國中間的地理位置,是貫通亞歐大陸的交通樞紐,歷來是東進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古代的絲綢之路途經此地。
5、西亞
西亞(Western Asia),亞洲西部,自伊朗至土耳其,是聯系亞、歐、非三大洲和溝通大西洋、印度洋的樞紐。經緯度定位為12°35′N~43°34′N,26°16′E~74°56′E。
6、北亞
北亞包括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兩大部分,平方公里,是亞洲最大的自然地理大區。
北西界是亞洲和歐洲之間的洲界,南界西段為哈薩克高地北麓,東段以俄羅斯與蒙古和中國的國境線為界,大部位於北緯50°以北,有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地帶伸入北極圈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南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亞
❾ 北亞指哪些國家
北亞
北亞有兩個定義。其中一個定義,是指俄羅斯亞洲部分,主要是指西伯利亞、以及阿爾泰山脈以北的地區,占亞洲面積的三分之一。過去亦有將蒙古包括入北亞的范圍內。另一個定義,是指東北亞,即大中華圈加上日本和韓國,甚至蒙古。這是一個商業上相對東南亞的地理劃分。一般來說,以前者比較普遍。
亞俄和蒙古利亞
北亞地區包括了亞俄和蒙古利亞兩個地區。
匈奴民族在古代建了匈奴王國。匈奴王國之後分裂成北匈奴和南匈奴。此外,柔然王國也被認為是由匈奴民族所建立。這四個國家先後在蒙古利亞(簡稱蒙古)稱王稱霸。在6-13世紀,先後出現了突厥王國、薛延陀王國、回紇王國(後改稱回鶻王國)和黠戛斯王國等國,稱霸中亞和蒙古。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建立北至吉爾吉斯,西至敘利亞,東至太平洋,南至波斯的蒙古帝國。其後只保有北亞東部;忽必烈將國名改成元帝國,並稱霸中國。在西伯利亞,則有白帳{術赤王朝}和藍帳{術赤王朝}兩個蒙古帝國的封國;白帳在14世紀滅藍帳,改稱金帳。在2千紀中,也先後出現過蒙古王國,西伯利亞王國和土爾扈特王國(俄羅斯的附庸國),但分別被後金,俄羅斯和清帝國滅。從1771至1911,北亞一直由俄羅斯,清帝國和中國統治。
在1911年,俄羅斯幫蒙古王國獨立,蒙古王國成其附庸國;1915年成中國的自治領;1921年,俄羅斯助此獨立,蒙古王國照樣成其附庸國;1924年,蒙古王國成為蘇維埃共和國(蒙古人民共和國);1990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民主化,並在1992改國名為蒙古國至今。
❿ 北亞地形區有哪些北亞主要地形區有哪些
北亞地形多為高原來台地和山源地,主要包括中西伯利亞高原、南西伯利亞山地和遠東山地。
(北亞地形圖)
北亞西有烏拉爾山,東為遠東山地,南緣為南西伯利亞山地,整個地勢向北降低,有利於冰洋氣團的南侵和停滯。平原地形較少,主要有西西伯利亞平原、北西伯利亞平原和科累馬平原等。極端大陸性的冷溫氣候、高緯的地理位置、冰洋冷海的深刻影響、完整的陸地輪廓以及多山地高原且向北暢開的地形,使北亞氣候具有明顯的極端寒冷的大陸性氣候特徵,這是形成北亞自然綜合體的主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