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歐洲西部地理位置特點
㈠ 歐洲西部的地理位置
歐洲西部地區。狹義的西歐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面積500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41億多(1958)。地形以平原為主,次為高原;山地面積較小,主要分布於英國西北和法國東南。有世界最繁忙的海運通道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以及萊茵河、塞納河、盧瓦爾河、泰晤士河等河流。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地處西風帶內,氣候溫和濕潤,降水豐沛且均勻。是近代科學技術發展最早的地區,也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發達的工業、農業和對外貿易。有煤、石油、天然氣、鐵、鉀鹽等礦產。重要海港有倫敦、利物浦(英),馬賽(法),布魯塞爾(比),鹿特丹、阿姆斯特丹(荷)等。有倫敦、巴黎、鹿特丹、安特衛普、布魯塞爾、馬賽等著名城市。除摩納哥外,其餘6國都是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廣義的西歐指歐洲所有資本主義國家。位於歐洲西部、中部和北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人口5億多(1988)。歐洲最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橫亘南部,其主幹向東伸展為喀爾巴阡山脈,向東南延伸為狹那裡克阿爾卑斯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西南延伸為比利牛斯山脈。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中部主要分布平原。南部和冰島多火山地震。地中海沿岸屬亞熱帶夏干冬濕氣候,其餘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濕潤氣候。有煤、鐵、石油等礦藏。大多數國家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農業、對外貿易和交通運輸均十分發達,形成以歐洲經濟共同體為中心的經濟體系。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有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愛爾蘭、盧森堡、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麥。
歐洲西部的農業,地形
歐洲西部多數平原地形,地勢低平,平坦開闊。同時由於海岸線支離破碎,山地少且東西走向,氣候海洋性特徵明顯。
平原地形適宜發展畜牧業和種植業。由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溫暖濕潤,西歐適宜多汁牧草生長,因此乳畜業發達。大多數地方發展混合農業,種植小麥的同時發展乳畜業,形成互補。法國是歐洲西部農業發達的國家。
歐洲人飲食以小麥、乳肉產品為主,也是跟農業結構有關
㈡ 簡述歐洲西部的氣候特點
歐洲西部氣候特點:冬暖夏涼,年較差小。全年濕潤有雨,多冬雨。全年無乾季。成因:終年盛行來自海洋的西風,西岸常有暖流影響,增溫增濕,西風從暖洋面吹來,降水頗多。冬季常有溫帶鋒面氣旋來襲。
㈢ 歐洲地理位置的特點
歐洲 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共45個國家和地區。西臨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 ,東與亞洲大陸相連。地形以平原為主,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整個歐洲地勢的平均高度為330米,地形以平原為主,南部聳立著一系列山脈,總稱阿爾卑斯山系,其中勃朗峰海拔4807米,勃朗峰屬法國境內,成為西歐第一高峰。歐洲四個極點的位置分別是:東為北烏拉爾(東經66°10』);最西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羅卡角(西經9°31』);最北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諾爾辰角(北緯71°8』);最南伊比利亞半島上的馬羅基角(北緯36°)。 水平輪廓破碎是歐洲自然地理的一個顯著特點。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屬於半島和島嶼,其中半島面積又佔全洲面積的27%,這在世界各大洲中是罕見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歐洲最大的半島,次大的半島有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科拉半島、日德蘭半島,克里木半島和布列塔尼半島等等。
地形基本特徵
歐洲的地形具有許多獨特性。 首先,歐洲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一洲,平均高度只有340米。歐洲山地所佔面積不大,高山更少,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僅佔全洲總面積的2%。 第二,歐洲的地形,大體上可以以波羅的海東岸至黑海西岸一線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以平原占絕對優勢,地形比較單一,西部則山地和平原互相交錯,地形比較復雜。地形的分布與地質構造基礎有著密切聯系。 第三,在第四紀冰期時,歐洲存在著兩個大的冰川中心,一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大陸冰川中心,一為阿爾卑斯山脈的山地冰川中心,前者對歐洲的影響很大,由於它的作用,歐洲北半部遍布冰川地貌。 西歐地勢較為平坦,為平原;中歐有阿爾卑斯山,氣溫較低;歐洲有四大半島(伊比利亞;亞平寧;巴爾干;斯堪的那維亞)三大平原(東歐、波德、西歐)氣溫與同緯度相比更暖和,這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
望採納
㈣ 歐洲西部地理特徵
首先講一下區域特徵分析的方法
在某一特定的區域背景中提供區域圖和相關資料,進行空間定位,概括區域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徵,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徵之間的關系,得出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反思人類活動是否合理,確定當地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
一、區域特徵分析的內容和思路
1. 區域特徵分析的內容
區域地理特徵內容繁多,但歸納起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區域自然地理特徵(地形、土壤、氣候、河流、湖泊、自然帶、自然資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徵、成因及其描述)和區域社會經濟特徵(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旅遊業、人口、聚落、文化等活動的基本特徵及其主要成因)。要運用基本原理來重新梳理知識內容,理解自然環境要素的時空演變規律,解釋各種地理現象的成因,包括氣候的特點、成因;地貌的特點、成因;水文特徵;土壤、生物與自然帶分布原因;主要自然災害的成因、時空變化等。關注人文要素的整體分析和典型案例的應用,包括資源和能源分布特點;工業、農業的地域類型和區位因素;交通運輸方式和發展趨勢;城市和城市化發展;文化景觀與文化擴散類型;旅遊資源特徵與旅遊業發展;人口與環境問題;國土整治與可持續發展對策等。
2. 區域特徵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個地區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該地區特定的水熱組合,即氣候特徵。氣候進而影響水文、生物、土壤等,這些要素便構成了區域自然特徵。人類從自然環境中開發和利用資源,發展農業生產、工業生產、城市建設、交通運輸、商業貿易等經濟活動,從而構成區域人文地理特徵。①位置特徵: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溫度帶位置、海陸位置、相鄰位置、交通位置。②地形特徵:地形類型、地勢高低、主要地形區。③氣候特徵:氣溫和降水的數值特徵、氣候類型、氣候特點。④水文特徵:河流汛期、流量、冰期、含沙量、落差等。⑤人口特徵:人口數量、年齡結構、人口遷移、人口分布。⑥經濟特徵:產業結構、技術水平、農業區和工業區分布、主要產品和部門等。⑦環境特徵:現狀、成因、危害及解決辦法等。
這些內容只是區域特徵分析的一般思路,並不是每個區域特徵的分析和比較都要考慮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據區域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按照上面的方法,從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來分析西歐的區域特徵。
1.區域自然地理特徵
地形:歐洲西部地形平坦,主要以平原為主(西歐平原);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河流:眾多,主要有萊茵河,多瑙河。……(其他方面煩請自己總結,學習要有主動性哈)
2.區域社會經濟特徵
工業:
農業:
交通運輸及旅遊業
文化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㈤ 寫歐洲西部的地理環境特徵和人文環境特徵
地理位置:大西洋東岸,歐洲西部。緯度和經度自己查吧,大致北緯30度到內70度,西經10度到東經約50度吧。容
氣候:海洋性特徵突出。主要氣候類型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地形:海岸線曲折。地形以平原為主。
河流:河流眾多,水量豐富。
農業:法國的巴黎盆地等
工業:德國魯爾區,英國中部區等。
經濟:發達。
礦產資源:煤鐵等資源豐富,北海油田。
城市:眾多,人口稠密。
簡單就這些吧,詳細就太麻煩了,其他自己查地圖吧(那種大16開本的地圖上有詳細文字說明)
㈥ 描述歐洲西部的地理位置
歐洲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濱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內。大陸東至極容地烏拉爾山脈(66°10′E,67°46′N),南至馬羅基角(西經5度36分,北緯36度) ,西至羅卡角(9°31′W,38°47′N),北至諾爾辰角(27°42′E,71°08′N)。
㈦ 歐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特點與地勢及地形特點
歐洲西部平原廣布,地勢低平,平坦開闊。海岸線支離破碎,山地少且東西走向。
地理老師講的,我是地理課代表
㈧ 歐洲西部的地理特徵
A冰川地貌分布較廣 B氣候南北向差異大,東西向無明顯差異
C 河網稀疏,水量充沛 D 人口密度自西向東銳減
---A冰川地貌分布較廣 B氣候南北向差異大,
㈨ 分析歐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特點、地形地勢,並說出其對氣候的影響
歐洲西部的地形以平原和山地為主,平原分布在中部,面積廣大,地勢低平版,山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權,地勢南高北低。 地形特點對氣候產生的影響:南北多山地,且東西走向,中部平原廣大,可使由大西洋吹來的暖濕氣流長驅直入,深入內陸從而形成全年溫和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西部的草場面積廣大,法國、英國的草場面積分別占本國面積的1/2、1/4。草場的分布與地形有什麼關系 草場的分布與地形的關系:歐洲西部的地形以平原和山地為主,平原分布在中部,面積廣大,地勢低
㈩ 歐洲西部區域特徵
首先講一下區域特徵分析的方法
在某一特定的區域背景中提供區域圖和相關資料,進行空間定位,概括區域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徵,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徵之間的關系,得出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反思人類活動是否合理,確定當地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
一、區域特徵分析的內容和思路
1. 區域特徵分析的內容
區域地理特徵內容繁多,但歸納起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區域自然地理特徵(地形、土壤、氣候、河流、湖泊、自然帶、自然資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徵、成因及其描述)和區域社會經濟特徵(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旅遊業、人口、聚落、文化等活動的基本特徵及其主要成因)。要運用基本原理來重新梳理知識內容,理解自然環境要素的時空演變規律,解釋各種地理現象的成因,包括氣候的特點、成因;地貌的特點、成因;水文特徵;土壤、生物與自然帶分布原因;主要自然災害的成因、時空變化等。關注人文要素的整體分析和典型案例的應用,包括資源和能源分布特點;工業、農業的地域類型和區位因素;交通運輸方式和發展趨勢;城市和城市化發展;文化景觀與文化擴散類型;旅遊資源特徵與旅遊業發展;人口與環境問題;國土整治與可持續發展對策等。
2. 區域特徵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個地區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該地區特定的水熱組合,即氣候特徵。氣候進而影響水文、生物、土壤等,這些要素便構成了區域自然特徵。人類從自然環境中開發和利用資源,發展農業生產、工業生產、城市建設、交通運輸、商業貿易等經濟活動,從而構成區域人文地理特徵。①位置特徵: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溫度帶位置、海陸位置、相鄰位置、交通位置。②地形特徵:地形類型、地勢高低、主要地形區。③氣候特徵:氣溫和降水的數值特徵、氣候類型、氣候特點。④水文特徵:河流汛期、流量、冰期、含沙量、落差等。⑤人口特徵:人口數量、年齡結構、人口遷移、人口分布。⑥經濟特徵:產業結構、技術水平、農業區和工業區分布、主要產品和部門等。⑦環境特徵:現狀、成因、危害及解決辦法等。
這些內容只是區域特徵分析的一般思路,並不是每個區域特徵的分析和比較都要考慮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據區域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按照上面的方法,從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來分析西歐的區域特徵。
1.區域自然地理特徵
地形:歐洲西部地形平坦,主要以平原為主(西歐平原);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河流:眾多,主要有萊茵河,多瑙河。……(其他方面煩請自己總結,學習要有主動性哈)
2.區域社會經濟特徵
工業:
農業:
交通運輸及旅遊業
文化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