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地理環境保護突破專題
『壹』 高中地理選修《城鄉規劃》和《環境保護》的知識點總結
環境與環境問題:
人類與環境的相互關系 環境問題的特點 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內境問題
資源容問題與資源的利用、保護:
主要資源問題 非可再生資源耗竭對人類的影響及相應措施 非可再生資源開發過程中採取的環境保護措施 可再生資源
生態環境問題與生態環境保護:
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某一區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對其他區域的影響 中國不同區域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措施 生態環境保護的作用
環境污染與防治:
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 環境污染事件 防治環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環境管理:
環境管理的基本內容 環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當前全球環境問題的管理 當前全球環境問題的國際行動 個人在環境保護中應具備的態度、責任和行為准則
『貳』 高中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的復習 知識要點 要每章每節的具體重點內容 謝謝啦
環境來與環境問題:
人類與環境的源相互關系 環境問題的特點 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資源問題與資源的利用、保護:
主要資源問題 非可再生資源耗竭對人類的影響及相應措施 非可再生資源開發過程中採取的環境保護措施 可再生資源
生態環境問題與生態環境保護:
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某一區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對其他區域的影響 中國不同區域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措施 生態環境保護的作用
環境污染與防治:
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 環境污染事件 防治環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環境管理:
環境管理的基本內容 環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當前全球環境問題的管理 當前全球環境問題的國際行動 個人在環境保護中應具備的態度、責任和行為准則
『叄』 高中地理環境問題專題復習
看看一下是不是你要找的:
環境與環境問題
首先要從總體上認識人類生存的環境,以及日趨嚴重並難以擺脫的各種環境問題,並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正確的人地觀,從而形成正確的環境觀和發展觀,本章學習的目的在於轉變觀念。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我們周圍的環境」,地理環境的范疇是重點也是難點,對於地理環境的范疇,在不同的書上有不同的定義,本教材選用的是我國環境法中的環境概念,同學們也可參照其他的資料以便對地理環境做深入的理解。
·第二節「當代環境問題的產生及特點」,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教材列舉了4項基本成因,闡述了四對基本矛盾,其中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是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本性原因,成因2是直接原因,並與成因1具有關聯性,成因3和4是包含社會道德倫理問題,要引導學生明辨是非。環境問題的表現在以後的章節要具體講述,至於特點則一般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自己總結完善。
·第三節「解決環境問題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新的環境觀和發展觀。新環境觀的表述是:人類只有同環境保持協調與平衡,才能實現生存與發展的雙贏,並稱之為「天人合一」或「人地歸一」的環境觀。新的發展觀即可持續發展觀,在高中地理必修課和政治課中均出現,此處就內涵和本質作進一步強調。
第二章 環境污染與防治
本章需要了解各類污染及其對污染的防與治。本章的目的在於學習某幾類環境問題發生的機制、危害和人類目前採取的種種措施。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水污染及其成因」,天然水的自凈作用是重點也是難點,自凈作用是環境遭受污染之後的一種本能反應,人類社會早期沒有發生嚴重的污染危害事件,得益於環境的自凈能力,這種能力也是環境容量的一種標志,也是環境污染發生的底線。自然界的凈化作用發生的范圍很廣,但限於篇幅,本單元只側重於水的自凈作用,至於大氣、固體廢棄物的自凈作用教材中沒有出現,但並不是不存在。本節的第二個重點是水體污染物,三則案例講述了三類污染物:重金屬、植物營養素、石油。
·第二節「固體廢棄物污染及其危害」,其重點在固體廢棄物的污染途徑及危害,固體廢棄物污染途徑廣,危害具有隱蔽性、長
期性的特點,一經發現,污染早已擴散,治理難度大,尤其要關注有害垃圾的收集與處理引發的社會道德問題。
·第三節「大氣污染及其防治」,重點在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上,尤其要認識能源消費結構對大氣污染防治的積極意義。
第三章 自然資源地利用與保護
資源地有限性和人類需求地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是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這個矛盾的突出表現在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它直接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劇,與此同時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又進一步加快了資源的短缺,所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是改善環境問題的核心。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人類面臨的主要資源問題」,重點學習資源枯竭的危害和原因,不同資源側重點不同。水資源短缺的危害是重點之一,耕地問題重點在中國耕地面臨的壓力,分析我國人口、土地分布、城市建設、耕地質量與耕地問題之間的關系。礦產資源的枯竭不必面面俱到。
·第二節「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重點內容在化石燃料耗竭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類採取的相應措施上。
·第三節「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重點依然在人類面對資源問題時所採取的態度與措施。關於水資源的對策,主要從開源、節流兩方面人手,並把水資源利用與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結合起來。對土地資源的保護是從兩方面展開,一是總體上說明中國保護耕地的具體措施,注意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加以理解,或者以本縣、本鄉的耕地保護措施為案例,進行分析和歸納。二是對土壤侵蝕的具體保護措施,主要側重水土流失區。荒漠化問題出現在下一章。
第四章 生態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與地理環境的概念是有區別的,在地球表層系統中,對生物生命活動起直接影響和作用的要素或因子的總合,稱為生態環境。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森林及其保護」,森林強大的生態功能是教材的重點之一,只有理解森林的生態功能,才能通過各種案例和數據體會濫伐森林帶來的生態災難。
·第二節「草原退化及其防治」,產生草原退化的原因是重點
·第三節「濕地乾涸及其恢復」,要強調對濕地概念的理解,濕地消失的人為原因是本節的重點,濕地的保護措施是另一個重點,有些是具體的工程措施,可以通過討論來明晰其中的原理。
·第四節「生物多樣性保護」。關於生物多樣性問題,生物必修教材中已有詳細講解。作為地理學科,此處著重明確前三節的內容與本節內容的因果關系,即生態系統破壞會引發物種的滅絕,並加速其滅絕。
·第五節「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途徑」,重點是在中國生態環境脆弱區圖上明確自然環境的差異和人類活動方式的差異,是形成不同生態環境問題的原因,在講中國生態環境問題防治措施時,主要掌握我國的幾個大的舉措,例如生態工程、重點保護區、重點防治工程等,並充分聯系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和防治工程措施。
第五章 環境管理及公眾參與
作為結尾,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把觀念、認識落實在行動上。環境管理的概念是比較陌生的,早在1972年聯合國環境計劃署就一直堅持這樣的觀點:解決環境問題首先要研究人類的社會活動(主要是經濟活動)與環境相互影響的原理。運用這些原理在發展過程的每一階段(制定規劃、執行規劃、評價、調整規劃的整個過程中)始終重視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不僅考慮經濟效果,也重視環境效果,通過全面規劃使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認識環境管理」,其重點是環境管理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手段,明確環境保護課程本身就是一種宣傳教育手段。
·第二節「環境管理的國際合作」,重點是掌握全球對環境問題的管理與國際行動,明確我國的立場、態度與採取的行動。
·第三節「公眾參與」,重點在於落實每個人在環境保護中應具備的態度、責任和行為准則,即知與行的統一,建議要在「知」的基礎上,開展一次關於「行」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