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資源地理環境特點
Ⅰ 鄭州的地理環境
鄭州位於東經112°42'-114°13' 、北緯34°16'-34°58',東西寬166公里,南北長75公里,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東面是七朝古都東京開封市,西面為十三朝古都洛陽市,南面是許昌市,北面為焦作市和新鄉市。
鄭州市橫跨中國二、三級地貌台階,西南部嵩山屬第二級地貌台階前緣,東部平原為第三級地貌台階的組成部分,山地與平原之間是低山丘陵地帶。鄭州最高點位於登封市的少室山,連天峰海拔約1512.4米;最低點位於中牟縣韓寺鎮胡辛庄,海拔73米。鄭州山地面積約2377平方公里。 鄭州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適中、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雪。鄭州市冬季最長,夏季次之,春季較短。處於西部淺山丘陵區的滎陽、鞏義、新密和登封四市,年平均氣溫在14~14.3℃之間。鄭州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小時。
統計資料表明鄭州市的平原和丘陵地區春季開始的時間大致在每年3月27日,終止於5月20日,歷時55天;夏季開始於5月21日,終止於9月7日,歷時110天;秋季開始於9月8日,終止於11月9日,歷時63天;11月10日至次年的3月26日為冬季,長達137天。 鄭州境內有大小河流124條,流域面積較大的河流有29條,分屬於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黃河是鄭州市主要的生活用水水源地,黃河水從邙山乾渠流入西流湖,經過柿園水廠的提灌站,將水提升至尖崗水庫。鄭州水面面積約11.4平方公里。
鄭州市境內的汜水河和枯河是黃河的支流。汜水河分為兩支,東支發源於新密市尖山鄉田種灣村五指嶺北坡,西支發源於新密市尖山鄉鞏密關村以北五指嶺東牛旦山,汜水河上游東支建有仙鶴湖水庫,西支建有峽峪水庫。枯河古稱「旃然河」。金水河為西南至東北流向,金水經郭家嘴水庫和帝湖水庫(原金海水庫)進入鄭州市區。鄭州市區的主要河流有:索須河、魏河、賈魯河、東風渠、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等
Ⅱ 有哪些地理環境特色河南的自然地理環
河南古時稱為豫州,固簡稱「豫」。河南省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界於北緯31°23′-36°22′,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臨河北、山西, 西接陝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
河南省東西長約580公里,南北跨約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居第17位。河南在全國的版圖上,從政區和交通地位來看,占著居中的地位。以河南為中心,北至黑龍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到天山腳下,東抵東海之濱,大都跨越兩至三個省區。以省會鄭州為中心,北距京津唐,南下武漢三鎮,西入關中平原,東 至滬、寧、杭等經濟發達地區,其直線距離大都在600—800公里之內。
河南地理位置優越,古時即為驛道、漕運必經之地,商貿雲集之所。今天,河南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我國經濟由東向西推進梯次發展的中間地帶,境內京廣、京九、焦柳與隴海、湯濮、新菏、漯阜在境內交匯,形成三縱四橫的鐵路網,國道干線五縱五橫,國家兩縱兩橫高速公路中,京深和連霍一縱一橫經過河南,全國光纜干線「八縱八橫」中有「三縱三橫」經過河南,是全國重要的鐵路、公路大通道和通信樞紐。根據生物、氣候、水文、地貌、土壤五大自然地理要素,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況可分為五個方面:
生物要素
河南有林業用地7053.03萬畝,森林覆蓋率17.32%,林木覆蓋率23.77%。全省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35個,總面積1135.4萬畝。
河南省因南北氣候不同,東西地勢高差懸殊,因而動植物資源具有種類多、地域差異性較明顯的特點。在中國綜合自然區劃中,全省分別隸屬於3 個自然地理區:
(1)華北平原 半旱生落葉闊葉林區
(2)冀晉山地半旱生落葉闊葉林、 森林草原區 (3)北亞熱帶秦嶺、大巴山混交林區 。
據統計, 河南全省植物種類約4200 種,其中樹木約400 余種;高等植物 約有197 科,3600 種,其中草本植物約佔三分之二,木本 植物佔三分之一。自然植物資源中主要用材樹種有15 個, 木本油料樹種有7 個,澱粉植物樹種5 個,葯用植物約800 多種。栽培植物資源中主要糧食作物有7 個,經濟作物有7 個,果樹資源有20 余個。
河南省各類陸棲脊椎動物共有400 余種,佔全國動物 種的20 % 。其中哺乳類60 余種,鳥300 種,爬行類35 種, 兩棲類23 種。氣候要素
河南省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屬於濕潤-半濕潤季風氣
候。其季候特點為春季乾旱而風沙較多,夏季炎熱且降雨大,秋季晴天多日照充足,冬季寒冷且雨雪較少。全省年平均氣溫一般在12℃到16℃之間。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均較大,極端最低氣溫發生在1951年1月12日的安陽,溫度低至-21.7℃;極端最高氣溫發生在1966年6月20日的洛陽,
高達44.2℃。
全省氣溫分布大體是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與平原間差異比較明顯。全年無霜期從北往南為180至240天。年平均降水量約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較多,大別山區可達1100毫米以上。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水文要素
河南橫跨黃河、淮河、海河、長江四大水系,境內1500多條河流縱橫交織,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條。黃河橫貫中部,境內幹流711公里,流域面積3.62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面積的1/5。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支流眾多,水量豐沛,幹流長340公里,流域面積8.83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面積的1/2。北部的衛河、漳河流入海河。
Ⅲ 鄭州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一、地理環境:
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呈階梯狀下降;鄭州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傳承人4人;鄭州市區方言內部略有差異,大致可分為新老兩派。
鄭州市位於秦嶺東段余脈、中國第二級地貌台階與第三級地貌台階的交接過渡地帶。
總的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呈階梯狀下降,由西部、西南部構造侵蝕中低山,逐漸下降過渡為構造剝蝕丘陵、黃土丘陵、傾斜(崗)平原和沖積平原,形成較為完整的地貌序列。
二、歷史文化:
鄭州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傳承人4人;省級非遺59項,傳承人26人;市級非遺185項,傳承人149人。
已公布五批市級項目,三批市級傳承人。其中,少林功夫、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超化吹歌、鞏義小相獅舞為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三、風土人情:
鄭州方言屬於中原官話鄭開片,是居住在市區的大多數人中通行的地方話。鄭州市區方言內部略有差異,大致可分為新老兩派。
老派分尖團,口語中兒化音、u化音較多,新派不分尖團,兒化音向北京音靠攏,u化音明顯減少。
(3)鄭州資源地理環境特點擴展閱讀:
風景名勝:
旅遊資源
鄭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擁有歷史人文景觀眾多,自然山水資源豐富。
有世界文化遺產2處15項(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大運河)、有「天下第一名剎」禪宗祖庭少林寺;有聞名全球的少林功夫;
有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中嶽嵩山;有海內外華人的精神家園軒轅黃帝故里;有我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觀星台;有最古老的道教廟宇中嶽廟;有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等眾多旅遊勝地。
2017年,鄭州旅遊總收入1195億元,來鄭旅遊人數10092萬人次。年末共有旅行社301家,星級酒店84個,4A級以上景區16個(其中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15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鄭州
Ⅳ 鄭州有什麼特點
鄭州市是河南省省會,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北,東經112° 42' -- 114° 14' ,北緯34° 16' - 34° 58' ,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
鄭州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4° C 。7月最熱,平均27.3°C ;1月最冷,平均0.2°C ;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小時。境內大小河流35條,分屬於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流經鄭州段的黃河150.4公里。
鄭州市是河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轄12個縣(市)、區,其中縣1個、縣級市5個、區6個。據2005年的統計資料,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0.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62平方公里;2005年末全市總人口 71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24.1萬人,鄉村人口297.1萬人。非農業人口257.6萬人。鄭州地處中原腹地,「雄峙中樞,控御險要」,為全國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是新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城市,是國家開放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八大古都之首。
悠久的歷史給鄭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積淀,全市有各類文物古跡1400多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腳下,威震海內外的少林功夫從這里走向世界。這里還有我國最早的天文建築周公測景台和元代觀星台、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建築群中嶽廟等。在鄭州周圍,還有星羅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築、古關隘和古戰場遺址,中華人文始祖黃帝,著名歷史人物列子、子產、杜甫、白居易、高拱等就出生在鄭州。
鄭州交通、通訊發達,處於我國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隴海、京廣鐵路在這里交匯,107、310國道,京珠、連霍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被命名為全國文明機場的新鄭國際機場與國內外30多個城市通航。擁有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和全國最大的零擔貨物轉運站,一類航空、鐵路口岸和公路二類口岸各1個,貨物可在鄭州聯檢封關直通國外。郵政電信業務量位居全國前列。已經成為一個鐵路、公路、航空、郵電通信兼具的綜合性重要交通通訊樞紐。
鄭州商貿發達,是國務院確定的3個商貿中心試點城市之一。擁有一大批高檔次、多功能的大型商貿設施和輻射全國的商品集散市場,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就有30多家;每年在鄭舉辦的各類全國性、區域性、專業性交易會、博覽會、洽談會上百次;國內外萬余家商貿機構在鄭州設有辦事處或經營場所。
圍繞拉大城市框架,高起點、高品位地規劃建設鄭東新區。鄭東新區規劃范圍西起107國道,東至擬建的京珠高速公路,北起連霍高速公路,南至機場快速路,總面積約150平方公里,預計人口150萬,融「共生城市」、「新陳代謝城市」、「環形城市」等眾多先進理念於一體。同時,還將本著老城區改造和新城區開發並重、協調發展、共生共榮、以人為本、規劃先行的原則,改善老城區面貌,提高人居環境質量,逐步把鄭州建設成為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商貿城市和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
鄭東新區建設「三年出形象」目標基本實現。累計完成投資232億元,引進項目170個,開工項目120個。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續建和新建道路137條(段),其中96條(段)基本具備通車條件,通車里程達到102公里。新區熱源站開始供暖,中心湖噴泉景觀及水幕電影投入使用。中央商務區形象基本顯現,入駐項目59個,其中52個開工建設,內、外環正在建設的47棟高層中31棟已結頂;河南藝術中心的美術館、藝術館主體已封頂,會展賓館項目已與上海綠地集團簽約。龍湖南區、商住物流區、龍子湖區、科技園區建設取得新進展。
2005年,初步統計,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650億元,增長15.8%,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850美元;地方財政收入151億元,增長3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20億元,增長2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6.7億元,增長14.5%;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875億元,增長22%,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640元,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74元,增長14.1%。
http://www.zhengzhou.gov.cn/html/0101/060927190034.html
鄭州的宣傳片
Ⅳ 新鄭的地理環境
新鄭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地處北緯34°16′至34°39′,東經113°30′至113°54′之間。北靠省會鄭州,東鄰中牟縣、尉氏縣,南連長葛市、禹州市,西與新密市接壤。北距鄭州市區38公里;東北距中牟縣城45.6公里、開封市區120公里;東至尉氏縣城42.6公里;南至長葛市區20.4公里、許昌市區40公里;西南至禹州市區36.5公里、平頂山市區84公里;西至新密市區34.5公里。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36公里,總面積873平方公里。 新鄭市位於北溫帶向亞熱帶,豫西山地向豫東平原過渡地帶,氣候多樣,地貌多變,因而生物資源豐富,且具多樣性。
植物:芳香植物主要有花椒、小茴香、芫荽、香椿、藿香、薄荷等;葯用植物主要有半夏、遠志、柴胡、桔梗、蘆根、白茅根、白頭翁、馬蹄香、地丁、香附、何首烏、葛根、木頭回、田三七、車前、忍冬、葦根、地骨皮、酸棗、荊子、野菊花、艾、白蒿、亮帽英、販醬草、曲曲菜、薺薺芽、小蟲卧單、伸筋草、馬齒莧、老飯蛋、魚腥草、復古草、浮萍草、野扁豆、瓦松、山蔥、卧沿草、星星草、節節草、豬毛菜、猴頭草、拐子草、馬鞭草、天地豆、翻白草、活各草、芫花根草、黑白丑、丹參、沙參、防風、木瓜、瓜蔞、紅花、地黃、牛夕、芍葯、白芷、金銀花、蒼耳子、元參、苟杞、蒲公英、牽牛子等;其它野草植物主要有灰灰草、龍須草、茅草、莠子草、稗子草、苜蓿、茭草、蒺藜、行義草、澀格澇秧、吉祥草、書帶草、抓地秧、面條菜、兔絲子、驢尾巴蒿、毛妞菜、老驢蒿、麥濫棵、狗秧、燈籠棵、浮萍、蓼草、水紅花、雜草、山白草、黃白草、黑輪葉藻等。
動物:環節動物類主要有蚯蚓、蛭等;軟體動物類主要蝸牛、田螺、河蚌等;節肢動物類主要有瓢蟲、赤眼蜂、食蚜蠅、胡蜂、蜜蜂、小蠶蜂、草蛉、蚜小蜂、螳螂、食蟲虻、食蟲椿象、泥蜂、步行蟲、蠅子虎、螢火蟲等;葯物類動物主要有蠍子、蜈蚣、土元等。脊椎動物類:兩棲類有青蛙、蟾蜍等;爬行類有鱉、壁虎、蛇、蜥蜴等。鳥類有野雞、雀鷹、蒼鷹、白肩雕、大鴇、小鴇、小鴉鵑、貓頭鷹、灰林鵠、長耳鵠、喙木鳥、雲雀、燕子鷗、鸚鵡、鵜鶘、花喜鵲、灰喜鵲、麻雀、老鷹、鷂鷹、斑鳩、大雁、夏鳥、山雀、黃鶯、鵓鴣鳥、百舌、鸕鶿、烏鴉、水鴨等;哺乳類有狼、狐、狸貓、野兔、獾、蝙蝠、刺蝟、老鼠、松鼠、黃鼠狼等,其中狼、狐、狸貓、獾已很少見。 新鄭市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發現各類礦種有12種,礦產地37處。區內固定礦產以沉積礦產為主,包括煤、粘土礦、石灰岩、紅硅石、硅石等及部分沉積、變質礦產:鐵礦、磷礦、白雲岩礦、建築石料等,還賦存著豐富的地熱、礦泉水資源。新鄭市資源格局以煤為主,煤區佔全市總面積約41%,已探明儲量134610.3萬噸,占鄭州市煤炭總量的20.5%。轄區內目前有勘查項目1個:河南省新鄭市李糧店——長葛市煤詳查。
新鄭市現有煤礦5家,龍湖鎮張溝地區3家,辛店地區2家。其中龍湖鎮張溝地區分布2家鄉鎮煤礦和1家地方國有礦(隸屬於鄭煤集團),年設計生產能力均為15萬噸/年。辛店鎮地區的王行庄煤礦年設計生產能力為120萬噸/年,趙家寨煤礦年設計生產能力為300萬噸/年,均已投入正常生產。
Ⅵ 鄭州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鄭州市地處華北平原南部、黃河下游,居河南省中部偏北,東接開封,西依洛陽,北臨黃河與新鄉、焦作相望,南部與許昌、平頂山接壤,全市東西長135-143公里,南北寬70-78公里,版圖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介於東經112°42′-114°14′,北緯34°16′-34°58′之間。
鄭州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氣團交替頻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漫長而乾冷,雨雪稀少;春季乾燥少雨多春旱,冷暖多變大風多;夏季比較炎熱,降水高度集中;秋季氣候涼爽,時間短促。全年平均氣溫15.6℃;8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5.9℃;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2.15℃。全年平均降雨量542.15毫米,無霜期209天。全年日照時間約1869.7小時。[37]
鄭州市境內有大小河流124條,流域面積較大的河流有29條,
金水河分屬於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鄭州市境內的伊洛河、汜水河和枯河是黃河的支流。伊洛河由洛河和伊河交匯後形成,總長447公里。汜水河分為兩支,東支發源於新密市尖山鄉田種灣村五指嶺北坡,西支發源於新密市尖山鄉鞏密關村以北五指嶺東牛旦山,汜水河上游東支建有仙鶴湖水庫,西支建有峽峪水庫。枯河古稱「旃然河」。金水河為西南至東北流向,金水經郭家嘴水庫和帝湖水庫(原金海水庫)進入鄭州市區。
Ⅶ 地理環境對鄭州旅遊資源的影響
根據旅遊資源的本質屬性,一般將旅遊資源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內資源,其中許多旅遊資源容的形成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緊密相關。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地、盆地、高原、丘陵、平原等類型齊全;氣候變化類型較多,即有濕潤的季風氣候,又有乾旱的大陸氣候,還有典型的高原山地氣候,呈現多種氣溫、降水、風的組合狀態;水文特徵變化多端,即有常見水文特徵,也具備多種特殊水文現象,形成瀑布、冰汛等多種景觀;土壤種類繁多,變化多樣;生物種類多,具有多種特有動植物資源,如熊貓、揚子鱷等。
總之,我國各個自然要素變化多端,不同自然要素會形成不同獨特組合,加強了我國旅遊資源的多樣性、非凡性等特點,使我國具有多種獨特的旅遊資源。如果考慮到我國獨特的人文底蘊,那麼旅遊資源的這些特性將更加明顯
Ⅷ 鄭州的自然環境
鄭州市的自然環境總概括、屬於四季分明的城市,適合居住、、
《《鄭州市屬北內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容候。在太陽輻射、地形地質、大氣環流等因素的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冷暖適中、四季分明、雨熱同期、乾冷同季等特徵的氣候。隨著四季的明顯交替,依次呈現為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雨的特點。鄭州市的冬季最長,夏季次之,春季較短。統計資料表明鄭州市的平原和丘陵地區春季開始的時間大致在3月27日,終止於5月20日,歷時55天;夏季開始於5月21日,終止於9月7日,歷時110天;秋季開始於9月8日,終止於11月9日,歷時63天;11月10日至次年的3月26日為冬季,長達137天。鄭州各縣(市)的氣溫(除嵩山外),隨著自東北向西南地勢的逐漸增高而增高或持平。處於西部淺山丘陵區的滎陽、鞏義、新密和登封四市,年平均氣溫在14~14.3℃之間。鄭州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小時》》
Ⅸ 鄭州的礦產等自然資源是怎樣的
鄭州市已探明的礦藏有煤、鋁礬土、耐火粘土、油石等種,其中,煤炭探明儲量63.6億噸,鋁土礦儲量2億噸,耐火粘土礦、水泥用灰岩等為優勢礦產。全市煤礦累計探明儲量55.26億噸,保有儲量50.66億噸;鋁土礦累計探明儲量14209.7萬噸,保有儲量12825.6萬噸;耐火黏土礦累計探明儲量12080.1萬噸,保有儲量11504.1萬噸;溶劑用灰岩累計探明儲量13429萬噸,保有儲量12168.9萬噸;金屬鋰累計探明儲量和保存儲量均為5617噸;金屬鎵累計探明儲量和保有儲量均為6932噸。
鄭州市境內發現有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6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9種,分別是白鸛、黑鸛、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頭鶴、丹頂鶴、白鶴、大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7種,如大鯢、虎紋蛙、白琵鷺、水獺、大天鵝、小天鵝、鴛鴦、鶯、蒼鷹、雀鷹、松雀鷹等等。省級重點保護動物有19種,如青蛙、蒼鷺、草鷺、大白鷺、鴻雁、灰雁、紅腳隼、夜鷹等等。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共計206種(不含昆蟲綱),其中獸綱23種、鳥綱169種、兩棲綱6種、爬行綱8種。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在鄭州地區沿黃區域、山區、平原。
Ⅹ 從地理學的角度分析一下鄭州市的地理環境
鄭州位於黃河南岸,京廣鐵路與隴海鐵路的交匯處,地處中原大地,交通極其便利,鄭州北站為全亞洲最大的鐵路貨運編組站。位於華北平原,地勢平坦。礦產資源豐富。附近有中原油田,平頂山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