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張家界地理環境與氣候

張家界地理環境與氣候

發布時間: 2021-02-18 00:04:37

㈠ 張家界的地理風貌

張家界位於湖南省西北部,這里的少數民族人口佔了總人口的69%,主要有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張家界的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風景區、天子山風景區和楊家界風景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面積達264平方公里,於1992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景區內三千奇峰拔地而起,八百溪流蜿蜒縱橫,景色奇、秀、幽、險,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原本」。普光禪寺、玉皇洞石窟等名勝古跡,賀龍、杜心五等名人故居構成了當地的人文旅遊資源;而古樸的少數民族風情和民間武術硬氣功,更為當地的旅遊資源錦上添花。

節日
土家三過年
土家人每年要過三次年,臘月二十九(或二十八)"過趕年",農歷六月二十五過"六月年",十月初一過"十月年"。"過趕年"的晚上,寨中空場燃起篝火,土家人圍著篝火跳擺手舞,唱調年歌。"六月年"是因土家人歷史一次重要的遷移,完成遷移的這一天是農歷六月二十五,土家人在這天宰牛祭神,慢慢形成過"六月年"的習俗。"十月年"是土家人在遷移後為迎接新家園第一個豐收季節而進行的,十月初一,土家人組織起慶祝活動,互相拜年,共慶"十月年"。
白族火把節
張家界市區域內的白族人舉行的火把節與消滅害蟲、保護莊稼有關。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五這天晚上,各家都要點火把,全村的火把集中起來後,人們從火堆上來回跨越,以祈求火神祛邪避災。
此外,張家界地區有特色的節日還有:
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作土地會。
二月十五日,為花朝大期,幼女穿耳;男女多於此時婚配。
三月三日,這天吃蒿子粑粑,叫「蒿子節」。
清明插柳葉於門,謂之「清門」,取一年合家清吉之兆。又以絲棉五色紙制彩幡,掛於祖墳頂,親族為死者祭掃墳墓,叫「插青」或「掛青」,意為掛念親人。
四月初八「浴佛節」。此日,農夫俱休息一日,是鄉間古老勞動節。
端午節,凡附近寺觀,必印送張真人圖像,至節日必懸掛堂中,小兒輩則以雄黃塗額,以避「邪毒」。當日則食棕子飲菖蒲,系艾蒿懸於門楣。永定及慈利九溪等地,喜於澧水賽龍舟。端午節有大小之分,五月初五為小端午,十五為大端午。
六月初六日,土家人曬衣服,謂之「覃後曬皮」,傳說這天是明初土家首領覃後王殉難忌日,為土家族一大民族節日。
七月七夕,婦女結綵綢對月穿織,陳瓜果於道以祀牛郎織女。
中秋節,土家族不興賞月,吃月餅則是土漢共有的習俗。土家人過中秋別有特色,他們披著皎潔的月光,去冬瓜園里偷瓜,給無生育之夫婦「送子」。
十一月十九日,為太陽神生辰,各家皆晨起焚香,極恭敬。

住宿
一般到張家界旅遊最好是住在風景區內,盡管那裡的住宿價格要比市區貴些,但可以省卻來回奔波之累,還節省了時間。市內有四星級的祥龍國際酒店、張家界國際大酒店,還有金都大酒店、南航富麗來大酒店等都是理想的住處。景區內有天子國際大酒店、亘立國際大酒店、江漢山莊、湘水賓館等,條件都還不錯。提醒:背包族也許會覺得住賓館比較奢侈,那也可住單位招待所或私人旅館,服務熱情,價格低廉,如果想衛生些,自己帶上一個睡袋就有備無患了。

餐飲
張家界的土家族飲食既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又融合了湘菜的精華。辣,是湖南菜的特色,土家菜也不例外,除了辣以外,土家人還特別鍾愛臘、酸、腌制菜食,風味獨特,建議品嘗一下。在張家界景區內用餐是非常貴的,帶肉的菜每份30元以上,野味菜80元以上,有野豬、竹雞、樅菌、野木耳等,蔬菜15元以上。到市內就很便宜,晚上滿街都是大排檔,50元錢可以讓四個人吃得很不錯, 張家界特色菜有臘豬頭、"團年菜"、血豆腐、合渣、酸魚肉、泥鰍鑽豆腐、烏雞天麻湯等;風味小吃有社飯、豬血稀飯、桑植鹽豆腐乾、獼猴桃汁等。提醒:1、在張家界景區內可以吃到大城市難得吃到的香甜可口的玉米棒以及野生獼猴桃。2、在景區內當地人開的小飯館里可以吃到被炭火烤得烏黑的香噴噴的臘肉,只要把外層洗掉就行了。這種臘肉是在農家的灶上慢慢烤出來的,在城裡是不可能吃得到的。

娛樂
作為著名的旅遊城市,張家界市的現代娛樂設施十分完備。康樂球、網球、保齡球、高爾夫球、桑那浴等娛樂項目隨處可見。在張家界還是參與一些當地的民間娛樂活動才有意思,張家界土家毛古斯舞、土家擺手舞、土家武術硬氣功、土家織錦(西蘭卡普)、土家陽戲等,至今仍保留著鮮明的傳統特點,是民族風情的精華。留意一下當天的報紙廣告欄,可以發現在當地劇院、文化館中有不少精彩的民族表演,如旅遊期間恰巧遇到節慶活動日,甚至可與少數民族兄弟姐妹一起載歌載舞。在張家界景區內一路上有不少聽山歌的點,每個點有七八個土家族姑娘。你可照歌單點唱,也可讓她們唱拿手的,花10元錢就行了。「烏龍寨」景點的「山歌亭」是聽山歌最好的地方,這里地處半山腰,面對著空曠的山谷,對面的山峰形成天然的迴音屏,你一定要站著面向山谷聽,那樣才會真正地感受到空谷傳音的原汁原味的山歌妙韻。感覺中那裡的幾位土家族姑娘的嗓音也要特別亮一點。

購物
與大都市相比,張家界的商業雖然尚欠發達,但這兒的土特產特多,尤以獼猴桃、青岩茗翠茶、龍蝦花茶、松菌等較為著名,原汁原味,價廉物美;桑植鹽豆腐乾是清朝貢品,「葛根寶」純天然綠色系列飲品,集保健益壽於一體,茅坪毛尖茶清香撲鼻,味醇色美,飲後潤肺提神,都是不錯的特產;此外還可以買些土家風味的「辣妹子辣臘」系列食品帶回家去。
交通
外部交通
航空
張家界荷花機場位於張家界市永定區官黎坪辦事處荷花村,距離市區5公里,目前以開通了往返全國20多個城市的航班,但除了上海、北京、廣州、成都、長沙之外,其他城市並不是每天都有航班,航空時刻表經常變化,因此要以當地售票處電腦上顯示的班次為准。
鐵路
張家界鐵路線路四通八達,通過石長線與京廣鐵路相通,目前已與國內10多個大、中城市開通了旅客列車。張家界至廣州、長沙、湛江的列車為始發站,乘坐方便。
如果只想游覽張家界,就不要乘坐從廣州到張家界的K502次車和長沙至張家界的K525次,因為這兩班車均要繞道吉首、懷化等地,比較浪費時間,當然如果想去鳳凰玩,就可以乘這兩班到吉首下車。
從火車站到張家界市有24小時營運的公交車,票價2元。
公路
從長沙往返張家界市或武陵源景區,可以乘坐長途卧鋪汽車,每天早上7:00發車,車票100元左右。鳳凰到張家界,每天早上8:30有一班汽車,票價40元/人。
內部交通
公路
張家界汽車站在人民路盡頭處。張家界市至武陵源景區約30公里,每天中巴來往頻繁,約30分鍾一輛,車票價10元,1小時左右就可以到達。
登山索道
進山後如果想玩得逍遙一些,可以坐登山索道,天子山索道的價格為上行52元/人,下行42元/人;黃獅寨索道的價格是上行48元/人,下行38元/人。
滑竿
滑竿價格要比索道貴,一般平地上為100元,上山要200-300元,不過可以試著還價。
觀光車
天子山、楊家界環保車15元/人;十里畫廊觀光小火車往返 29元/人。
漂流
茅岩河漂流,人力橡皮舟114元/人,約3-4小時到達終點;機動橡皮舟124元/人,約2小時到達終點。
張家界市區至各景點距離
索溪峪 32公里 黃龍洞 40公里
張家界公園 32公里 天子山 102公里
茅岩河 35公里 九天洞 80公里

㈡ 張家界地貌的特點

在市域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由於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張家界市澧水源頭、婁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這種河谷地貌。
地理上,張家界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地圖坐標介於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臨近的縣(市):東鄰石門縣、桃源縣,南接沅陵縣,北界湖北省的鶴峰縣、宣恩縣。全市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
地貌上張家界有山地、岩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6%,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中部沿澧水兩岸呈北東向緩低,南部山地向沅水遞降。武陵山脈自貴州雲霧山分支進入本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來鳳龍山入本市的桑植縣歷山,、桂英山、青龍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岩山和茅花界。南支行於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本區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城區平均海拔183米,景區平均海拔1000米。
張家界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歷年平均日照為1440小時、平均氣溫16度、年均降水量約為1400毫米、歷年平均無霜期在216天至269天。由於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境內氣候復雜多變,乾旱與洪澇、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也比較頻繁。
近年來學術界也稱岩溶地貌,也是張家界地貌的另一突出的特點。約佔全市面積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種類,不論地表、地干,其堆積物均發育齊全,是我國湘西北喀斯特地形發育地區的一個組成部分。桑植縣、慈利縣大部,武陵源區、永定區東南部是這一地形發育的地區。地表喀斯特地形的溶溝、溶槽、石芽、干谷、石丘、石陵市內各地可見,唯石林在市區少見,在天門山風景區能見到一些單個石柱,但很少成林。湘西北地區只有在自治州花垣縣小排吾一地,有一片石林,俗稱「石欄柵」,頗引人注意, 也吸引了不少遊人學者觀光考察。
張家界市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武陵山脈自貴州雲霧山分支 入張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來鳳龍山入市轄桑植縣歷山,桂英山,青龍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岩山,茅花界。南支行於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張家界市境內山巒重疊,地表起伏很大,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
盤踞湖南的西北角,屬雲貴高原雲霧山的東延部分,山系呈北東向延伸,弧頂突向北西,新華夏構造帶之隆起,海拔在1000米左右,峰頂保持著一定平坦面,山體形態呈現出頂平,坡陡,谷深的特點,最高峰壺瓶山海拔2098.7米。武陵山脈山原土地地貌發育自關向南分為3支。北支:分布於湘、川、鄂邊境的八面山、八大公山、青龍山、東山峰、壺瓶山;中支:沿澧水幹流北側,有天星山、紅星山、朝天山、張家界、白雲山等;南支,從貴州省境延伸過來,進入湖南省有臘爾山、羊峰山、天門山、大龍山、六台山等,為武陵山脈的主脈,是澧水與沅水的分水嶺。上述三支山脈均消失於洞庭湖平原。武陵山脈縱貫湖南省西部,成為東西交通的屏障,但局部地段有較低的山隘、如洞口等地,構成東西交通的通道。

㈢ 湖南張家界那的氣候條件怎麼樣要詳細答案

張家界冬無嚴寒(溫度在攝氏零度左右)、夏無酷暑(溫度在攝氏30度左右),旅遊張家界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4月和10月。此時,張家界的自然風光最美,此間氣溫在攝氏20度上下。,

在張家界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上氣溫較山下低3-5度。
建議別在雨天去爬山,一則路滑,二則山頂會有大霧,什麼也看不見,應該是雨後的1、2個小時內去山頂觀景最好;也不要在天氣炎熱的時候去爬山,一則體力消耗太大,二則幾處山頂均無綠蔭遮陽,人會被曬得很暈。

每年的七月份,是張家界的雨季,猛洞河常有不能漂流的情形,若下定決心打算漂流的遊客一定要提前在咨詢好。

冬天的張家界會下雪,為冬遊的遊客增添不少情趣,但大雪不會封山。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西北部,距省會長沙398公里(以市政府所在地永定區計算)。東與常德市的石門縣與桃源縣交界,南與沅陵縣毗連,西與永順縣、龍山縣接壤,北與湖北省的鶴峰縣與宣恩縣為鄰,總面積9563平方公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總人口達150萬人(其中苗族、土家族、白族等少數民族近60萬人)。 張家界市位於武陵山脈腹地之中。全國著名的自然保護區與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梵凈山便是它的主峰。武陵山脈由梵凈山分支進入湘西與鄂西,然後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省的來鳳縣與湖南省的龍山縣進入歷山、桂英山與青龍山;中支則進入澧水以北的天星山、朝天山、金龍山與白雲山;南支進入石柱山、羊峰山、天門山、大龍山與天台山。這三支山脈經過市轄兩區、兩縣後,其走向由西向東,由慈利、石門向洞庭湖沉沒並自然消失。所以,張家界市的東北部實際上是處在山峰與湖區的交接處(或叫接合部)。 張家界的氣候適中,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因此,雨量豐沛(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16℃左右。夏季最熱月氣溫27℃ ,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3 ℃(以1月最冷,極端氣溫在零度左右到4℃)。這樣的氣候,不僅適合動物的繁衍與植物的生長,更適合觀光旅遊。

㈣ 張家界的地形,氣候,手紋,土壤,植被等地理要素

張家界市抄的地層復雜多樣,造化了當地的特色景觀。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為世界罕見。城市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
張家界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四季分明,歷年平均日照、氣溫和降水量分別為1440小時、16度和1400毫米左右,歷年平均無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間。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境內氣候復雜多變,乾旱洪澇、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也比較頻繁。年均氣溫17℃,1月平均氣溫5.1℃,7月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400毫米。

㈤ 張家界的具體方位地理位置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西北部,距省會長沙398公里(以市政府所在地永定區計算)。它的地理位置坐標是:北緯28°52′至29°48′,東經109°40′至111°20′。東與常德市的石門縣與桃源縣交界,南與沅陵縣毗連,西與永順縣、龍山縣接壤,北與湖北省的鶴峰縣與宣恩縣為鄰,總面積9563平方公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總人口達150萬人(其中苗族、土家族、白族等少數民族近60萬人)。
張家界市屬湖南省直轄市(地級) 轄永定、武陵源兩區(縣級)和慈利、桑植兩縣。全市有四個街道辦事處,2個城關鎮,18 個農村建制鎮,97個鄉,1650個村(居)委會,15377個村民小組。

?張家界市位於武陵山脈腹地之中。全國著名的自然保護區與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梵凈山便是它的主峰。武陵山脈由梵凈山分支進入湘西與鄂西,然後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省的來鳳縣與湖南省的龍山縣進入歷山、桂英山與青龍山;中支則進入澧水以北的天星山、朝天山、金龍山與白雲山;南支進入石柱山、羊峰山、天門山、大龍山與天台山。這三支山脈經過市轄兩區、兩縣後,其走向由西向東,由慈利、石門向洞庭湖沉沒並自然消失。所以,張家界市的東北部實際上是處在山峰與湖區的交接處(或叫接合部)。

張家界的氣候適中,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因此,雨量豐沛(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16℃ 左右。夏季最熱月氣溫27℃ ,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3 ℃(以1月最冷,極端氣溫在零度左右到4℃ )。這樣的氣候,不僅適合動物的繁衍與植物的生長,更適合觀光旅遊。

由於張家界市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東臨魚米之鄉八百里洞庭湖,西頻湘、鄂、川、黔四省邊界地區,所以歷史上就是著名的物資集散地,據地方誌書記載,早在明代,這里就商賈雲集的地方,不僅周邊貿易發達,同時,還有來自福建、浙江、江蘇、廣東等地的客商到這里經商辦企業。今天,這里的公路,鐵路四通八達,民航也已開通可以肯定,一個朝氣蓬勃,現代化的旅遊新城正以她的嶄新面貌崛起在世人面前!

http://www.zjj-trip.com/scenes/diwzyqh.aspx

㈥ 張家界一年四季氣溫是如何呢

有很抄多遊客朋友出門之前都會關襲注一下旅遊地的天氣,這是很正常的必須的。張家界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因此,雨量豐沛(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16℃左右。夏季最熱月氣溫27℃ ,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3 ℃ (以1月最冷,極端氣溫在零度左右到4℃)。這樣的氣候,不僅適合動物的繁衍與植物的生長,更適合觀光旅遊。張家界驢友驛站陳方祥

㈦ 張家界和長沙的氣候有什麼區別

1、首先地來理位置原因,張家界在源北,長沙在南,張家界的氣候稍微偏冷,尤其是早晚間,氣溫較低,一年四季都是這樣。
2、個人生活經驗總結:本人張家界人士,在長沙工作。這么說吧,長沙是只有夏季與冬季的地方,春秋不明顯,有時候一天之內可以體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夏季由於是省會城市,地處內陸,乾燥悶熱,可以用汗蒸來形容,冬天風比較大,下大雪的幾率相對比張家界小;張家界的春秋早晚間較冷,夏季午間偏熱,因為地形和植被較多,早晚氣溫適宜,冬季比較冷,但是每年都有大雪哦。

㈧ 張家界的地理環境

張家界市,地處北緯28°52′—29°48′、東經109°40′—111°20′之間,是湖南省西北部一個正在開發、建設,以發展張家界旅遊業為特徵的新興省轄地級市,北鄰湖北省。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介於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張家界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占湖南省面積的4.5%。 張家界市的地層復雜多樣,造化了當地的特色景觀。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為世界罕見。城市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
在市域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由於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張家界市澧水源頭、婁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這種河谷地貌。 張家界市境內溪河縱橫,水系以澧水和溇水為主,澧水幹流在桑植縣南岔以上有北、中、南三源。北源為主幹,發源於桑植縣杉木界;中源出八大公山東麓;南源出永順縣龍家寨,三源在龍江口匯合後往南經桑植縣、永定區、慈利縣等河流最後流入洞庭湖,幹流流貫張家界市的長度是313公里,流域面積8135平方公里。
溇水是澧水的最大支流,發源與湖北鶴峰,向東南流經桑植、慈利注入澧水,幹流全長250公里,在張家界市境內的流域面積為2565平方公里河流穿行與石灰岩高山深谷之中,此外鏡內還有一部分河流流向沅水,流域面積1428平方公里。市境內大於5平方公里的河流212條,其中一級支流48條,二級支流101條,三級支流54條,四級支流8條。
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流域跨湘鄂兩省。澧水幹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為主,北源源於湖南省桑植縣杉木界,中源源於桑植縣八大公山東麓,南源源於湖南永順縣龍家寨,三源於桑植縣南岔匯合後東流。沿途接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澧縣小渡囗注入洞庭湖。幹流全長407公里,流域面積18496平方公里(湖南境內157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31.2億立方米。 張家界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四季分明,歷年平均日照、氣溫和降水量分別為1440小時、16度和1400毫米左右,歷年平均無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間。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境內氣候復雜多變,乾旱洪澇、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也比較頻繁。年均氣溫17℃,1月平均氣溫5.1℃,7月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400毫米。
張家界氣候適中,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因此,雨量豐沛(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16.6℃左右。夏季8月極端氣溫在37.2℃左右 ,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3 ℃(以1月最冷,極端氣溫在零度左右到4.5℃)。張家界市區海拔183米,景區平均海拔1000米,由於此差異,晝夜溫差可達10℃。

㈨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地理環境

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1月平均氣溫5.1℃,7月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400毫米。枝柳鐵路縱貫境內,干線公路縱橫過境,有張家界機場。旅遊景點有: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桑植縣九天洞、八大公山,永定區茅岩河漂流、天門山,慈利縣五雷山,永定區玉皇洞石窟、普光禪寺等。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紀念地有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賀龍故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省軍區舊址等。美國好萊塢曾到張家界來拍照取景,照片被卡梅隆導演看上,用在了電影《阿凡達》上了。
公園有奇峰3000多座,森林植物和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8%,被稱為「自然博物館和天然植物園」,形成完美的自然生態系統。
公園屬於中亞熱帶氣候區,高山峽谷,茂密的森林,使公園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2.8℃,夏天平均最高氣溫16.8℃,冬天平均最低氣溫9.6℃,公園空氣清新,含負氧離子高,身臨其中,人體感覺特別舒適,是休閑避暑的理想之地。 張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是一種獨特的地貌形態和自然地理特徵,發育於泥盆系雲台觀組和黃家磴組,峰林集中分布區面積86平方公里。它是在特定的地質構造部位、特定的新構造運動和外力作用條件下形成的一種舉世罕見的獨特地貌。在園內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涯,其中高度超過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岩竟高達350米,個體形態有方山、台地、峰牆、峰叢、峰林、石門、天生橋及峽谷、嶂谷等。公園以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觀為核心、以岩溶地貌景觀為襯托,兼有成型地質剖面、特殊化石產地等大量地質遺跡,構成獨具特色的砂岩峰林地貌組合景觀。

㈩ 張家界氣候

張家界的氣候適中,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因此,雨量豐沛(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16℃左右。夏季最熱月氣溫27℃ ,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3 ℃(以1月最冷,極端氣溫在零度左右到4℃)。這樣的氣候,不僅適合動物的繁衍與植物的生長,更適合觀光旅遊。
張家界特產

葛粉 是從藤本植物葛根中提取出來的一種純天然營養佳品,它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補腎健脾、益胃安神、清心明目、潤腸道便及醒酒等功能。臨床表明,對防止動脈硬化和降血壓、抗老、治冠心病、健美皮膚、增加腦及冠狀血管血流量、增強記憶力、提高兒童智商等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國鴿子花--書名珙桐,又名空桐。是我國特有的單科種的古老,孑遺的珍貴樹種,屬珙桐科珙桐屬, 為落葉喬木,胸徑一般為50厘米,高十五米至三十米。其木材為淺黃色,結構均勻,輕軟,是製作儀器、樂器,傢具的好材料。「物以稀為貴」。珙桐這一珍貴樹種,在世界稀有,引起很多專家學者的重視。他們不畏艱險,遠涉重洋,來我國實地考察,引進苗木,進行栽培並獲得成功。一 九七五年,國家規定珙桐為國家一類保護樹種。

龜紋彩石--- 在天子山頂一帶,有種石頭其紋路恰似烏龜紋,當地人稱「龜岩」,這里的工匠們以它為原料進行手工雕琢.鏤刻成石龜、石牛、石馬、石龍、石香爐、石硯等工藝品,其形態之逼真、藝術之精湛、栩栩如生,深得遊客的喜愛。現不僅在本地區銷售,而且還遠銷日本、台灣、香港、以及東南亞一帶國家。

土家織錦--- 土家族又名「西藍卡譜」,是用一種古老的「木腰機」為機器,以棉紗為經、以五彩絲線或棉線為緯,完全用手工做成的工藝美術品。它色彩鮮明、跳躍、

對比強烈、線條對稱。其品種有:壁掛、香袋、服飾、旅遊袋 、沙發套、坐墊、室內裝飾等多種,上面一般都表現的有山水、人物、樹木、花卉、飛禽走獸等,形象十分逼真。

密桔---盛產於武陵源索溪兩岸和武陵源鄰近的九溪、江椏一帶,成熟季節在9-10份,大的重達400克,含糖適中,清甜爽口。?鞠?渡至索溪口,公路 兩側,連綿數十里,時斷時續,散布著大片的桔林。春花秋實,給旅遊者增添了不少游興。武陵源區為滿足遊客的需要,近年來不斷擴大種植,且精心管理,產量成倍增加,並不斷改進保管方法,直到次年春夏,尚有源源不斷的密桔上市。

岩耳--- 又名石耳,生長在張家界的絕壁之上,岩耳是岩石的苔衣,體呈葉狀,背面大都為灰色或黃褐色,它營養豐富,並有消炎滋補的特殊功能,既是食品,又是葯品,《本草綱目》記載:「石耳氣味益精。」 岩耳為張家界山珍,它不僅是山民餐桌上的上等菜,而且是國宴的佳餚。由於岩耳得來不易,連那些長住名山寶剎的和尚,都把它當作佛家珍物,如果偶然得到岩耳,便「寶而藏之」,用來饋贈教友和親朋。吃岩耳必須得法,先將干岩耳放在30-70℃的溫水中浸泡七八個小時,等岩耳舒展以後,再用淘米水輕輕揉搓,將沙與灰塵洗凈,再濾干食用。岩耳燉雞湯,其味鮮美,但必須等雞肉基本燉熟以後,再放入岩耳,切忌同雞肉一起炒燉。岩耳燉排骨與豬蹄,也是上品,做法同上。您來到張家界欣賞風光秀麗的山水,一飽眼福;再喝上一碗好客的主人用白沙泉水熬制的香味濃郁的岩耳雞湯,又可一享口福。

土家粘貼畫--- 一種粘貼在三夾板上的畫,其畫做工之獨特,藝術性之高,都堪一絕。作此畫一不用紙、二不用油彩、三不用毛筆、也不用墨汁。原料卻是沙石、樹皮、芭茅桿、竹筍殼、或碎布片。用此材料作畫所表現的武陵山水風光、湘西的古寨風情,栩栩如生 ,即有山水的效果,又有國畫的神韻,因此它一被推出便引起轟動,受到國內外眾人所注。如今此畫已獲國家專利。在99昆明世博園湖南館就有張家界民間粘貼畫大師李軍深的作品,深得中外遊人稱贊

土家人主食以苞谷、大米、高梁、紅薯、雜豆、洋芋為主。加工花樣頗多,吃法也銀講究。菜餚講究酸、辣、香味。這是土家飲食的又一大特點。"辣、酸、香三字,土家婦女做出了許多妙文章。腌制泡辣子,吃起來又辣又麻,別有滋味。酸辣子,既可油煎,又是上等佐料。糯米酸辣子、苞谷酸辣子,可算是土家族婦女的絕技。秋冬後,每家都要製作幾壇各種辣品,以備冰封時節、農忙時節、蔬菜淡季吃。夏天,天氣炎熱,不宜吃葷腥,魚、豬肉又易腐,拌上糯米粉子,腌製成酸魚肉,既不油膩、腥臭。又防腐、上口,是招待賓客的佳品。合渣也是土家極喜歡的菜餚。 以黃豆粉摻青菜葉溫火煮,味美易咽,營養豐富。豪飲品茗, 也是土家人的一大嗜好。飲灑煮灑,由來已久,古代巴入就已豪飲成習,這些傳統土家人繼承下來。土家釀灑工藝精道且種類繁多,如五穀雜糧灑,葛根灑、葯材灑、可釀灑。飲灑亦有講究,明清時期,土家族有特殊飲灑習俗,謂之"咂灑"。據傳"咂灑"始於明代土兵按時奔赴 抗倭前線,將灑壇置於道旁,內插竹管,每過一人咂灑一口,以此傳習成俗。

茶,是土家族生活必需品。孫雲夢記九,永風俗:"人啜茗粥,著山屐。"茶,有涼水甜灑茶,涼水蜂蜜茶、糊米茶、姜湯茶、鍋巴茶、綠茶、燈籠果茶、老葉茶、茶果茶,還有炒米茶、蛋茶等等。凡來人、來客、主婦必視其對象篩茶,層次級別頗有講究。常客篩一般茶,貴客篩蛋茶、甜灑茶。夏天,天熱口渴,山民用葫蘆,竹筒提來沁涼清冽山泉,沖糯米、高梁甜灑,連灑糟一起喝。土家族喜養蜂,蜂蜜為居家珍藏,客來茶中加放蜂蜜,這是客人的口福。冬天,喜喝熬茶。茶用大瓦罐置火坑間熬煮,常年不離,是土家火坑中的"不倒翁"。熬茶多用老茶葉或茶果,湯色深紅,香氣撲鼻。糊米茶是將米炒成焦塊,用布扎緊,放至開水中,待冷卻後喝,有止渴解暑之功能。"住山靠山,靠山吃山。"這是土家族生活經驗之談。清代土家族詩人彭勇行曾作"竹枝詞":

三月出蕨初茁芽,

樅林九月菌生椏,

秋嶺紅熟累累果,

玉湎狸肥味更佳。

胡蔥、椿芽、蕨筍、葛粉、樅菌、野木耳、燉肉煮湯鮮美至極。若用油烹炸,謂;菌油",香純味鮮。武陵山裡多野蜂,巢於樹洞土窟之中。蜂卵化取卵蛹,油炸酥脆,堪稱土菜一絕。 過年饌餚,風味獨特,尤其講究腌制臘野味。山民將野豬、鹿子、白麵包湎鹵腌缸中半月,取出掛於火炕煙熏火烤,作成宴賓上等佳餚。"血豆腐"即將豆腐合豬血,豬肉及花椒、辣椒等佐料拌成泥狀,捋成卵形,以竹篩置火炕上,煙熏烤成臘黃,吃起來耐嚼味香,堪稱佐酒上品,亦為土家特色菜。

"合菜"俗稱"團年菜"。是土家族過年家家必制的民族菜。相傳明嘉靖年間,土司出兵抗倭,為不誤軍機,士兵煮合菜提前過年。其製作是將蘿卜、豆腐、白菜、火蔥、豬肉、紅辣椒條等合成一鼎鍋熬煮,即?quot;合菜"。除味道佳美,還別有深意。它象徵五穀豐登,合家團聚,又反映土家人不忘先民的光榮傳統。

"社飯"是土家人每年二月"社日"必食的"佳節飯"。其作法是先於節日前上山扯來野蔥、社菜,洗凈剁碎,放於鍋中焙於。煮飯時,先將肥臘肉炒香,鏟出待用。煮飯時以三分糯米和一分粘米混煮,粘米半熟後方下糯米,然後將米湯潷凈,放進社菜、胡蔥和臘肉,攪拌均勻,陰火燜熟。揭開鍋蓋,香氣盈室,其味妙不可言。

"豬血稀飯":每年三月是"白蒂天王"的生日。土家人殺豬祭祀。廟祝時煮"豬血稀飯"祭於神前。凡祭祀之人,都要分吃豬血稀飯一碗。此外,過年殺年豬祭祖,也煮豬血稀飯。寨子里逢人都可舀一碗吃。有遠道來客,更要請一碗"豬血稀飯",甚至有相強之意。

白族飲食與土家族有相通之處,仍以苞谷、大米、高梁、紅薯、洋芋及雜豆為食。他們喜吃酸冷辣味食品,亦喜喝茶嗜酒。凡貴賓上門,必篩一碗"三蛋茶"並待之以酒。白族人民喜制包苞谷酒、高梁酒。待客時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很有股豪氣。白族尤以待客大方而為人稱道。

[3]金香柚:產於江埡九溪村,《九溪衛志》載:「衛城產柑、桔、柚,他處者不及也。」果呈長圓頭形,易剝離,油泡具特異香味,果肉米黃色,汁液豐溢,落口消融,香甜爽氣,其品質可與沙田名柚媲美。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