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依據地理環境而生的特色小吃

依據地理環境而生的特色小吃

發布時間: 2021-02-17 21:54:47

Ⅰ 魯菜與地理環境的關系詳細的。

魯菜發端於春秋戰國時的齊國和魯國(今山東省),形成於秦漢。宋代後,魯菜就成為"北食"的代表,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魯菜是我國覆蓋面最廣的地方風味菜系,遍及京津塘及東北三省。

派別:沿海的膠東菜(以海鮮為主)和內陸的濟南菜以及自成體系的孔府菜。

特色:魯菜講究調味純正,口味偏於咸鮮,具有鮮、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講究清湯和奶湯的調制,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

絕活:魯菜常用的烹調技法有30種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獨特而專長.爆法講究急火快炒;扒技法為魯菜獨創,原料腌漬粘粉,油煎黃兩面,慢火盡收汁;扒法成品整齊成型,味濃質爛,汁緊稠濃。

八大菜系之首當推魯菜。魯菜的形成和發展與由山東地區的文化歷史、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和習俗尚好有關。山東是我國古文化發祥地之一。地處黃河下游,氣候溫和,膠東半島突出於渤海和黃海之間。境內山川縱橫,河湖交錯,沃野千里,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文化發達。其糧食產量居全國第三位;蔬菜種類繁多,品質優良,是號稱「世界三大菜園」之一。如膠州大白菜、章邱大蔥、蒼山大蒜、萊蕪生薑都蜚聲海內外。

水果產量居全國之首,僅蘋果就佔全國總產量40%以上。豬、羊、禽、蛋等產量也是極為可觀。水產品產量也是全國第三,其中名貴海產品有魚翅、海參、大對蝦、加吉魚、比目魚、鮑魚、天鵝蛋、西施舌、扇貝、紅螺、紫菜等馳名中外。釀造業歷史悠久,品種多,質量優,諸如洛口食醋、濟南醬油、即墨老酒等,都是久負盛名的佳品。如此豐富的物產,為魯菜系的發展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原料資源。

魯菜歷史極其久遠。《尚書·禹貢》中載有「青州貢鹽」,說明至少在夏代,山東已經用鹽調味;遠在周朝的《詩經》中已有食用黃河的魴魚和鯉魚的記載,而今糖醋黃河鯉魚仍然是魯菜中的佼佼者,可見其淵遠流長。魯菜系的雛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齊魯兩國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尤其傍山靠海的齊國,憑借魚鹽鐵之利,使齊桓公首成霸業。

傳說中將自己的兒子蒸熟了獻給齊王吃的易牙,實際上是當時善於調味的烹飪大師。魯菜中的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獨具風味,可能是繼承古代善於做羹的傳統;而膠東菜以海鮮見長,則是承襲海濱先民食魚的習俗。而「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孔夫子,還有一系列「不食」的主張,如「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餒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說明當時的魯菜已經相當講究科學、注意衛生,還追求刀工和調料的藝術性,已到日臻精美的地步。

秦漢時期,山東的經濟空前繁榮,地主、富豪出則車馬交錯,居則瓊台樓閣,過著「鍾鳴鼎食,征歌選舞」的奢糜生活。根據「諸城前涼台庖廚畫像」,可以看到上面掛滿豬頭、豬腿、雞、兔、魚等各種畜類、禽類、野味,下面有汲水、燒灶、劈柴、宰羊、殺豬、殺雞、屠狗、切魚、切肉、洗滌、攪拌、烤餅、烤肉串等,各種忙碌烹調操作的人們。這幅畫所描繪的場面之復雜,分工之精細,不啻烹飪操作的全過程,真可以和現代烹飪加工相媲美。北魏的《齊民要術》對黃河流域,主要是山東地區的烹調技術作了較為全面的總結。不但詳細闡述了煎、燒、炒、煮、烤、蒸、腌、臘、燉、糟等烹調方法,還記載了「烤鴨」、「烤乳豬」等名菜的製作方法。此書對魯菜系的形成、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歷經隋、唐、宋、金各代的提高和錘煉,魯菜逐漸成為北方菜的代表,以至宋代山東的「北食店」久興不衰。

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吳苞、崔浩、段文昌、段成式、公都或等,都是著名的烹飪高手或美食家,他們對魯菜的發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到元、明、清時期,魯菜又有了新的發展。此時魯菜大量進入宮廷,成為御膳的珍品,並在北方各地廣泛流傳。清高宗弘歷曾八次駕臨孔府,並在1771年第五次駕臨孔府時,將女兒下嫁給孔子第72代孫孔憲培,同時賞賜一套「滿漢宴·銀質點銅錫仿古象形水火餐具」給孔府。這更促使魯菜系中的奇葩「孔府菜」向高、精、尖方向發展。

經過期的發展和演變,魯菜系逐漸形成包括青島在內,以福山幫為代表的膠東派,以及包括德州、泰安在內的濟南派兩個流派。並有堪稱「陽春白雪」的典雅華貴的孔府菜,還有星羅棋布的各種地方菜和風味小吃。膠東菜擅長爆、炸、扒、熘、蒸;口味以鮮奪人,偏於清淡;選料則多為明蝦、海螺、鮑魚、蠣黃、海帶等海鮮。其中名菜有「扒原殼鮑魚」,主料為長山列島海珍鮑魚,以魯菜傳統技法烹調,鮮美滑嫩,催人食慾。其他名菜還有蟹黃魚翅、芙蓉干貝、燒海參、烤大蝦、炸蠣黃和清蒸加吉魚等。

濟南派則以湯著稱,輔以爆、炒、燒、炸,菜餚以清、鮮、脆、嫩見長。其中名餚有清湯什錦、奶湯蒲菜,清鮮淡雅,別具一格。而里嫩外焦的糖醋黃河鯉魚、脆嫩爽口的油爆雙脆、素菜之珍的鍋豆腐,則顯示了濟南派的火候功力。清代光緒年間,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將豬大腸洗涮後,加香料開水煮至軟酥取出,切成段後,加醬油、糖、香料等製成又香又肥的紅燒大腸,聞名於市。後來在製作上又有所改進,將洗凈的大腸入開水煮熟後,入油鍋炸,再加入調味和香料烹制,此菜味道更鮮美。文人雅士根據其製作精細如道家「九煉金丹」一般,將其取名為「九轉大腸」。

「八仙過海鬧羅漢」是孔府喜壽宴第一道菜,選用魚翅、海參、鮑魚、魚骨、魚肚、蝦、蘆筍、火腿為「八仙」。將雞脯肉剁成泥,在碗底做成羅漢錢狀,稱為「羅漢」。製成後放在圓瓷罐里,擺成八方,中間放羅漢雞,上撒火腿片、薑片及氽好的青菜葉,再將燒開的雞湯澆上即成。舊時此菜上席即開鑼唱戲,在品嘗美味的同時聽戲,熱鬧非凡,也奢侈至極。

Ⅱ 觀看舌尖上的中國,寫一份關於某地區地理環境下形成的美食簡介

中國地勢復雜多樣,境內截然不同的地理環境(如海洋,草原,山林,盆地,回湖泊答)造就不同的生活習俗,也形成不同的飲食習慣。舌尖上的中國帶我們走遍大江南北,品味到不同地區不同的美食。我覺得最有趣的是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由於南北方降水量、太陽輻射等自然條件不同,讓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們,享受到截然不同的豐富主食。像陝北地區氣候乾燥,糜子,成為當地人最愛的主食。南方地區適合種水稻,水稻成為我們餐桌上不可少的事物。 一番水土養一番人,東辣西酸,南甜北咸。舌尖上的中國為我們帶來視覺的美味享受,讓我們感受到不同地域的生活氣息,更展現人們利用不同自然條件,創造出各種美食所展現的智慧。

Ⅲ 梁弄的名山大川、地理環境、旅遊勝地、特色小吃有哪些

梁弄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浙江省和寧波市的中心鎮,位於浙東四明山北麓,姚江之南。全鎮轄個行政村,1個社區,區域面積94.5平方公里,人口 3.3萬。梁弄鎮深入實施「生態立鎮、工業穩鎮、商貿活鎮、旅遊興鎮、文化名鎮 」五鎮聯動發展戰略,加快了以革命文化為特色的旅遊型山水生態城鎮的發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
抗日戰爭時期,梁弄是浙東根據地的領導中心,有「浙東小延安」的美譽,浙東區黨委、浙東游擊縱隊司令部、浙東行政公署等都駐在這里。 2005年初,梁弄鎮被確定為全國百個紅色經典景區之一。境內以四明湖、白水沖瀑布為代表的山水風光與五桂樓、孫子秀墓、羊額古道、四明湖革命烈士紀念碑、浙東區黨委舊址、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懷念舊址等一批人文景觀交相輝映。鄉村游、果園認知採摘和山野風光等農家樂特色休閑旅遊成為梁弄旅遊的新亮點。
梁弄鎮家業產業化初具規模和特色,現已形成了以中國家業博覽會金獎名茶「瀑布仙茗」為龍頭以及美人梅、紅楓等花三大主導產業。燈具塊狀特色經濟明顯,全鎮共有工商注冊燈具企業445家,在全國開設燈具門市部1400餘家,產品遠銷國內外市場,是全國最大的室外照明燈具生產基地。2001年被命名為「中國燈具之鄉」,2005年又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命名為「中國燈具製造基地」。
梁弄鎮是浙江省餘姚市轄鎮。位於浙東四明山麓,姚江之南,環四明湖畔,東南鄰鹿亭鄉,大嵐鎮,西接上虞市區。省道滸溪線縱貫全鏡,南連奉化溪口風景區,北出十多公里與滬杭甬高速公路相連,距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為80公里,距寧波國際機場僅40公里。面積94.5平方千米。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底總人口30297人。轄行政村17個、社區1個。鎮政府駐:鎮中路78號,郵編:315430。梁弄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浙江省和寧波市的中心鎮,位於浙東四明山麓,姚江之南,是杭州——紹興——寧波——舟山黃金旅遊線上的一個頗有特色的城鎮。梁弄歷史悠久,秦時屬會稽郡,相傳原以梁、馮二姓聚居而名為「梁馮」,至後唐已「人煙輳集,亦一巨鎮」,由於街弄多,遂諧音為「梁弄」,並素有「第九洞天」、「洞天福地」等美譽。
白水沖
在梁弄鎮南四公里的白水山上。白水山又名白山,因有白公在此修煉得道而名,山上有冶山、屏風、石屋、雲根四峰,石屋峰怪石嶙峋,峭壁懸崖;雲根峰蒼翠奪目,流泉生輝。兩峰之間,一簾飛瀑從53米的高處飛瀉而下,形若白龍飛天,聲若沉雷震地,蔚為壯觀,這就是白水飛瀑,俗稱白水沖。歷代詩人對此瀑歌吟甚多,描繪都非常形象生動,如元代趙澹山稱之為:「玉龍吼山山為開,懸濤迸出翻崔嵬。回風便可作飛雨,共聽萬壑鳴驚雷。」明代沈明臣也留下了「潺湲吹古雪,倒捲入銀河」的詩句。 瀑布的源頭在道士山,山亦因白道人修煉成仙的傳說而得名。在道士山的澗邊岩灘叢中,生長著一叢叢的茶樹。相傳古代有位叫虞洪的餘姚人,入山采茗,遇仙人丹丘子,贈以山中大茗,後取名為「瀑布仙茗」,意為仙人所賜。這里就是它的原生地,旁邊還有虞洪為紀念丹丘子而建立的茶祠遺址。
道士山附近的四十二條澗水匯集到白水山頂,直瀉龍湫,在瀑布的出水處,有一岩洞,叫潺湲洞,又叫白水宮,相傳是白道人誦經修煉的地方。元代,道士毛永貞主持祠宇觀,他在瀑布下開荒種地,擴建石田山房,還在觀旁建清暉亭,作為觀賞瀑布之所。白水沖瀑布下瀉成潭,流出潭口,在巨石間奔流成溪。傳說中隨白公學道的劉綱、樊雲翹夫婦為普濟眾生,采葯煉丹,每天在溪中洗草葯,把溪水染成了紫色,故稱紫溪,又稱洗葯溪。因這一帶終年雲霧繚繞,形成數里長的雲帶,人們南北往來,彷彿飄浮在雲海之中,故稱「過雲」,附近尚有過雲岩、過雲橋。
四明湖
位於餘姚市南部,面積是杭州西湖的2倍,湖中大小島嶼點綴其間,四周峰巒疊嶂,環湖古跡眾多,度假村由娛樂、游覽、客房、餐飲四部分組成,以原始、秀麗、自然的風姿,驚奇、刺激、新穎的娛樂設施和一流的服務,成為久居都市的人們嚮往的勝地。
東明古剎
坐落於東明山東麓。初名悟法院,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創建。唐武宗會昌年間廢天下庵院寺廟,發放僧尼還俗。唐大中元年重建,號四明寺。天佑八年吳越王錢鏐改東明禪院。宋真宗祥符元年賜名東明寺,明崇禎間毀於台風,高僧那摩生移建梁弄水口。
白雲禪寺
在鎮東南白雲山上。唐巘雲和尚隱於此山,常有白雲覆蓋屋上,因名白雲山。五代後晉開運二年(945)建白雲院,宋治平(1066)改名白雲教寺,俗稱白雲寺。經北宋末年戰亂,寺廢。南宋孝宗年間,有天台山僧遠覺法師雲游到此,見白雲山前有大路,後有奇峰,兩邊小山頭皆匐伏拱拜,山嶴深幽,流泉清澈,十坑九灣安排得體。寺後東麓有唐樂安侯孫隆光墓地,氣派非凡。遂暫時在後山搭草庵定居,暗中籌劃重建白雲禪寺。 白雲禪寺規模宏大,共四進及兩廂僧舍,號稱九十九間。旁有茶地竹園,供僧人種植蔬菜瓜果。遠覺法師自任方丈,招收門徒,弘揚天台宗教義,十方善男子善女人朝山禮佛,獻花進香,盛極一時。法師涅盤後,殯葬於寺外饅頭山上,至今只剩留和尚墳名稱了。白雲禪寺歷時四朝,共八百餘年。民間流傳「九里十三庵,香火不斷煙」、「四明大地何處有?東明遙對白雲洲。」是當時盛況遺蹤也。
鴉片戰爭後,佛事蕭條。光緒初年,雖有靜春法師主持寺務,但已香火冷落,不成體統。解放前,唯留斷垣殘壁,殘缺佛像。至今放生池尚在,屋基也改為菜地,還依稀可以辯認當年寺院規模。
東山石洞
面臨大溪,屈曲如羊腸小道,相傳洞底與東海相通。曾有一位遊客不慎草帽失落洞內,事後被舟山漁民在海上拾起,見草帽上寫著四明山某某字樣,甚覺新奇,特地進山送還原主,被時人傳為美談。石洞上有巨石像懸岩矗立,岩下又有巨石像頭戴鐵帽的將軍威武地把守洞口,注視著廣闊的原野,望之有千載寂寞之意。後人在洞口建石洞廟,保護石洞並成為祭神祈求豐收的場所。
附近有玉兔山,本名玉兔望月,山巔有凹形大石,名石臼山崗,蓋以玉兔在廣寒宮為嫦娥搗葯之神話而命名。山高五十二米,廣二百七十畝。間有竹林茶園水果場等設施,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竹籬茅舍古樸清幽,現已成為旅遊勝地。

Ⅳ 長沙地理與小吃有何關系

1,地復理環境影響當地的物產,俗話制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地理環境影響人們的口味
3,地理環境影響人們對食物的製作和烹調方法

由於地理、氣候等方面的原因,長沙種植水稻為主,人們日常飲食以大米為主食。因此有小吃糖油粑粑,米粉等
長沙氣候溫和濕潤,故人們多喜食辣椒,用以提神去濕。用酸泡菜作調料,佐以辣椒烹制出來的菜餚,開胃爽口,深受青睞,成為獨具特色的地方飲食習俗。
長沙人愛吃苦味,受楚文化影響,湖南地處亞熱帶,暑熱時間較長。祖國傳統醫學解釋暑的含義是:天氣主熱,地氣主濕,濕熱交蒸謂之暑;人在氣交之中,感而為病,則為暑病。而「苦能瀉火」、「苦能燥濕」、「苦能健胃」。所以人們適當地吃些帶苦味的食物,有助於清熱、除濕、和胃,於衛生保健大有益處
長沙處於洞庭湖和長江交界,因此小吃也以烹制河鮮、家禽和家畜見長,有小吃口味蝦,口味蟹,口味鴨,嗦螺
長沙處於湘江流域是湖南菜系的主要代表。它製作精細,用料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其特點是:油重色濃,講求實惠,在品味上注重酸辣、香鮮、軟嫩。著名代表菜有:「海參盆蒸」、「臘味合蒸」、「走油豆豉扣肉」、「麻辣仔雞」等,都是名菜佳餚

Ⅳ 請以「潮汕美食與地理環境之間的聯系」為主題,選擇一種或幾種潮汕美食為代表寫一篇調查研究小報告。

潮汕飲食文化作為嶺南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以豐富多樣,無所不食而名震南粵,享譽全國。它的形成既有歷史文化的影響,也與獨特的地理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濕熱的氣候、瀕臨大海、水網密布、人多地少和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百越之族與中原文化的碰撞交融等孕育了獨特的潮汕飲食文化。
潮汕地區位於中國大陸的東南端,廣東省的最東端,素有「省尾國角」之稱。地理上背山面海,形成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也正因如此,潮汕地區至今仍很完整的保留著一整套的地區文化,有自己的語言—潮汕話,自己的戲劇—潮劇,自己的音樂—潮樂,自己的佳餚—潮州菜,還有自己的建築文化,自己的圖騰文化等,被稱為中國「第57個少數民族」。其中潮汕飲食文化作為嶺南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以品種多樣、用料講究、製作精細、配料獨特而聞名中外。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
潮汕人有別具一格的食俗,例如日常特別喜愛吃粥、有以大米粉製作的名目繁多的食品、喜愛以腌製品為主的佐餐小菜(鹹菜、菜脯)以及製作精緻的特色小食(蚝烙、肉丸等)。除了這些日常食俗,潮汕地區還有很多獨特的節日食俗。
每年的正月初七這一天,潮汕的舊俗是要食七樣菜,也叫七羹湯。所謂七樣菜就是將大芥菜、厚瓣菜、芹菜、蒜、春芹、韭菜、芥菜這七樣菜放在一起煮來食,它的意思是「發大財,人長久」。此外,七樣菜的現實意義在於,這七種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對於過年期間大量吃食肉類的人來說,猶如人體內的清道夫,能起到消化開胃,清腸通便的作用。
農歷五月初五吃粽子的習俗是從中原傳下來的。這一天,潮汕人家普遍吃粽子、梔粽,有的地方還吃涼粉粽,潮州鳳凰山則習慣吃「枕頭粽」。除了吃粽子外,潮汕不少地方還用伸骨節、使君子葉、真珠花菜、雞蛋、豬肉等一起煮湯吃,能起明目、去熱毒、驅腹蟲的作用。
中秋佳節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特色的應節食品就是芋頭。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此外還有芋頭加工而
成的如雪如冰,觀之令人悅目,食之香脆得連舌頭都咽下的翻砂芋。
冬至節的一種特色食品是冬節圓,很有講究,一般冬至前幾天便做好,要捏得大小不一,名為「公孫父子圓」寓意一家大小團圓之意。拜神後,一家人圍台而食湯圓,潮汕民間都有這種說法,那就是:吃了冬節丸,便算長一歲了。這點風俗與廣府人所講的「冬大過年」的理念可能是相吻合的。

Ⅵ 靖遠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地形氣候,河流資源植被,歷史文化,外貌特徵,特色小吃

網路《靖遠縣》有詳細介紹。回網址答
http://ke..com/view/163258.htm

Ⅶ 福清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怎樣,有什麼特色小吃。

鹵中仙熟食店不錯!比其他的任何一家熟食加盟店都正規有優勢從來內不做虛假廣告,而容且都是後期服務最好的,做鹵菜熟食這行關鍵是看師傅的技術跟口味,可以這樣說沒有哪家除了鹵中仙敢帶你即到店裡嘗又在公司嘗的,都是實打實的!而且其他好多都是你交過加盟費後就不在管你了,鹵中仙不是,教過加盟費後會手把手的把你教會,完全學會後才會放你回去,否則做不會的話也會讓鹵中仙這個品牌損失一方市場!而且鹵中仙會下店幫你扶持,開業這是其他熟食加盟公司不能比擬的項目,有技術這塊的老師傅專業的幫你教你如何做生意。

Ⅷ 開封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地形氣候,河流資源植被,歷史文化,外貌特徵,特色小吃是怎樣的

(摘自網路,具體的可以去看,這種問題完全不用提,很容易找到的)
地理位置

開封界於東經113°51′51〃—115°15′42〃,北緯34°11′43〃—35°11′43〃。位於河南省中部偏東,是黃河沖積扇平原的尖端。海拔69米至78米。東臨商丘市,西連省會鄭州市,南接許昌市、周口地區,北靠黃河,與中原油田隔河相望。總面積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62平方公里。南北寬約92公里,東西長約126公里。東距亞歐大陸橋東端的港口城市連雲港500公里,西距省會鄭州72公里,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氣候環境
開封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最佳旅遊時間:9、10月間,此時天氣溫和,降水量適中,還能觀賞盛開的菊花。
開封坐落於廣袤的豫東平原之上,境內無山,河流、湖泊較多,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地上地下水資源豐富,自然生態環境較好。開封的河流分屬黃河、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流域面積在10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黃河、渦河、惠濟河、賈魯河等32條。城區擁有龍亭、鐵塔、禹王台三大園林風景區,包公湖、龍亭湖、鐵塔湖有水系相通,湖水面積占城區面積的四分之一,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譽。據1999年統計資料,城區綠化覆蓋率為34.4%,境內森林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噪音平均值為57.2分貝,空氣污染綜合指數為88.7,飲用水質達標率大於95%,均控制在國家標准之內。樹木以桐樹、柳樹、槐樹為主。黃河灘區、柳園口濕地自然保護區是眾多鳥類的天然棲息地。農作物以小麥、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為主。石油、天然氣、地下礦泉水資源儲量也比較豐富。

開封經濟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發以來,開封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迅猛,城市建設、工業、農業、交通、通訊、商業、旅遊業均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開封十分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創造對外開放的良好環境,在保護和完善老城區的基礎上,努力向新興的現代化城市邁進。位於老城西側的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8平方公里,己初步建成集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的新城區。開封工業門類比較齊全。全市現有工業企業3580家,形成了以化工、 機械、輕紡、食品、醫葯等為支柱的產業體系。開封地處豫東平原,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水利發達,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發展農、林、牧、漁業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所屬五縣均是全國商品糧和小麥生產基地,也是全省小麥、棉花、花生、大豆的重要產區。開封商業同古都悠久的歷史一樣源遠流長,具有鮮明的消費性、服務性、集散性。目前,全市共有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經營網點4萬多個,各類市場315個。開封地處內陸與沿海之間,境內交通、通訊便利。

自然資源
開封市土地總面積為628,240.2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34,732.1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9.20%;園地面積10,456.84公頃,佔1.66%;林地面積24,026.26公頃,佔3.82%;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3,750.85公頃,佔13.33%;交通用地17,822.06公頃,佔2.84%;水域46,964.21公頃,佔7.48%;未利用土地10,487.90公頃,佔1.67%。
開封所轄區域地下資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預計石油總生成量為5.6億噸,天然氣儲量為485億立方米, 現已大量開采利用。煤炭資源埋藏較深,預測可靠儲量為77.9億噸。此外,地下還有豐富的石灰岩、岩鹽、石膏等礦藏。
開封市境水資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8.35億立方米(不含過境水)。其中地表水為3.51億立方米,占資源總量的42%,地下水4.84億立方米(允許開采量),占資源總量的58%。

交通狀況
開封地處中原,交通便利,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隴海鐵路從市內穿過,京廣鐵路和京九鐵路左右為鄰,北京至廣州的106國道和天水至連雲港的310國道在此交匯,開(封)洛(洛)、開(封)商(丘)高速公路成為橫穿河南的黃金通道,黃河公路大橋使得天塹變為坦途,全市公路密度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開封北距北京580公里,東至連雲港530公里,鄭汴洛高速公路距鄭州國際機場和鄭州海關50多公里。開封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北上南下、西進東出的樞紐城市,同時又是沿亞歐大陸橋東西雙向開放、外引內聯的對外開放中心城市,具有發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進行大規模經濟開發的廣闊前景。

歷史文化
開封是河南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稱汴梁、汴京、東京,簡稱汴,七朝古都,迄今已有2700餘年的歷史。開封之名源於春秋時期,因鄭國庄公選此地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漢代景帝時(公元前156年),為避漢景帝劉啟之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後有戰國時期的魏,五代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七個王朝在此建都,歷經千年夢華。北宋時期,開封(史稱東京)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歷經九代帝王。東京城周闊30餘公里,由外城、內城、皇城三座城池組成,人口達到150餘萬,是一座氣勢雄偉,規模宏大,富麗輝煌的都城。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繁華的世界大都會,而顯赫於世。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東京開封城的繁華景象。北宋也是繼唐代以後科技、文化、藝術發展的又一鼎盛時期,創造了一代燦爛輝煌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宋文化。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圖強變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飛等歷史名人,都曾在開封留下光輝的足跡,他們的豐功偉績,作為民族文化,至今仍在海內外廣為傳頌。
開封還是中國最早有猶太人定居的城市。北宋時,一批猶太移民經天竺(印度)遷徙到當時繁華宋都東京,宋皇帝御旨:「歸我仲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古代開封猶太人同漢、回民族保持著和睦的關系,按照本民族習俗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綿延700餘年。由於歷史、文化和自然等因素,開封猶太人逐漸與當地民族融合,留下了一段獨特令人回味悠長的歷史。右下圖為開封龍亭。
kflt遠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開封一帶就有人類活動。夏朝(公元前21世紀至前16世紀),夏第七世帝杼遷都於老丘(今開封市東約22公里),至第十二世胤,歷經六世約157年。春秋時期,公元前743年至前701年,鄭庄公在開封城南朱仙鎮古城村築「啟封」城。戰國時期,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山西安邑遷都今開封市所在地,時稱大梁。公元前225年,秦滅魏,置碭郡,立浚儀(大梁)、啟封兩縣。兩漢景帝元年(前156年),因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啟封縣為開封縣。東魏在開封設置梁州。北周滅北齊後改梁州為汴州。公元712年,開封縣治移置汴州城內與浚儀縣同廓。公元907年,後梁建都開封,升汴州為開封府,號稱東都。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建都開封。公元938年稱開封為東京。公元960年,後周禁軍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定都開封,建立北宋。北宋開封人口達150萬,不僅是國內經濟、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萬國咸通」的國際大都市。公元1126年金攻陷開封,改開封為汴京。公元1214年金朝遷都開封。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設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於開封。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橚為周王駐藩開封。明代,開封經濟繁榮,號稱「八省通衢」、「勢若兩京」。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開封,明軍扒開黃河,開封城遭破壞,城中37萬人,僅剩3萬餘人。清代設開封府,清末開封辟為商埠,民族資本工業興起,先後創辦了機械、兵器、麵粉、火柴、煙草等工廠。民國期間,開封為河南省會。
1948年10月24日開封解放,同年11月6日成立開封特別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稱開封市人民民主市政府。建國初期,開封為河南省會;1954年10月省會遷鄭州,開封為省轄市。1982年開封被國務院首批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悠悠文化宋都情
河南開封。這座古城的歷史文化時常讓人品味不盡。漢代文學家司馬遷,唐代的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文豪蘇軾等都寫過贊美開封的詩賦。其中白居易在《隋堤柳》詩中寫道:「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自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里。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從中能夠想像那時的開封是何等的壯觀美麗。
日月如梭,歲月留痕,歷史上在開封建過都的有七個朝代。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後來的北宋和金。據考證,五千多年前開封城附近就有先民居住,當時在這里生活的人主要以農牧為主,過著原始公社制的生活。到了夏商時代,這里居住的人進入奴隸社會。春秋時代,這里是鄭國的地方,鄭國公在此築城,取開拓封疆的意思,命名開封。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兵變,建立了宋王朝,定都開封,稱為東京。此後,趙匡胤、趙光義兄弟用了二十年的時間,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封建割據局面,開封成為全國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的中心。那時的開封水運十分興隆,貫穿全城的水道有四條,即汴河、惠民河、五丈河、金水河。當時汴河一路,每年從江南運往京城的糧食就有五百萬石到七百萬石之多。宋神宗時,由於宋朝開始導洛入汴水利工程,從汴口往西開渠五十里,引伊洛河水入汴河,水深一丈,使汴河與伊洛河相互溝通,東西橫貫全河南省境內,成為當時最重要的交通大動脈。從開封向北,可通遼國的南京(今北京);從開封往西,經鄭州、西京、陝西的京兆府(西安);向西南,經許呂、鄧州、襄陽、江陵,直達湖南和兩廣;往東可達山東沿海各地。那時的開封是一個開放的都市,宗教文化門類多、規模大、知名度高。久負盛名的歷代皇家寺院大相國寺、建於北宋供奉佛舍利的開寶寺鐵塔、天清寺繁塔、三大道觀之一的延慶觀、自春秋保存至今的禹王台、興國寺塔、大雲寺塔、東大寺、古觀音寺、天主教河南總修院以及建於民國初年的全省首家女子寺院寶珠寺等,宗教門類齊全。尤其是相國寺是開封歷史上一座有名的寺院,中國許多優秀的古典小說,如《水滸》、《西遊記》等,都曾編寫過有關相國寺的故事,歷經千年,至今香火不斷。
北宋開封的繁華盛景,除了文字記載外,最著名的就是《清明上河圖》。它像一部紀錄片,真實生動地展現了八百年前北宋東京的生活情景和社會風貌,成為後人研究北宋時各種社會風情和人文歷史的珍貴史料。在開封的歷史鏈條中,名人眾多,如蔡邕、蔡文姬、蔡漠、阮籍、崔顥、鍾嗣成、王延相等在開封寫下了各自的一頁。「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的唱詞唱響了大江南北,一代清官包拯為民申冤的故事家喻戶曉。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民族英雄岳飛、圖強變法的王安石、一代清官張伯行、虎門銷煙林則徐等膾炙人口的故事流傳至今。近代又哺育了範文瀾、馮友蘭、尹達、鄧拓、姚雪垠、穆青等,令人敬仰。
古都開封經歷了兵、火、水患,曾經失去了燦爛的色彩。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開封,明軍扒開黃河,開封城遭破壞,城中37萬人,僅剩3萬餘人。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河南因地處上海、天津、漢口三個帝國主義侵略據點勢力范圍的交叉地帶,成為這三大據點的原料供給基地和外國商品傾銷的市場。開封是當時河南省的省會,首當其沖受到這種影響。抗日戰爭時期,開封被日軍佔領,淪陷達七年之久,受到了嚴重破壞。現在開封城下13米共埋藏著6座古城,其「城摞城」奇觀具有重大的考古價值。開封一度沉寂過,她累了,躺在中原的腹地上沉睡了很長時間,幾乎被人們忘卻。但時代的步伐也把開封驚醒了,這個歷史古都展現出了新的風采。開封水資源豐富,素有「北方水城」之稱,包公湖、楊家湖等許多湖泊留下的富有文化氣息的動人傳說又開始在人們心中盪漾起來。古代巍峨雄偉的宮宇殿堂經過精心修繕,形成了獨特的宋代特色。走進開封,耳邊是那高亢激越、古樸醇厚、委婉明麗的汴梁音韻,朱仙鎮的年畫,在明清時最盛,與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齊名。內容豐富,風格獨特,線條流暢,粗獷簡練,是中國木版套印藝術的珍品。開封的汴綉獨樹一幟,山水人物、樓台花鳥,針線細密,不露邊縫,絨彩奪目,豐神宛然,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立體感強,成為國內外遊人必買的佳品。開封種植菊花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唐宋時期就已經馳名全國,明清尤盛,綿延至今。「黃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清乾隆皇帝來開封賞菊時親賦詩詞,留下「風葉梧青落,霜花菊百堆」的美句。在開封禹王台,至今還留有乾隆的詠菊詩碑。每到秋季,古城開封,秋風送爽,菊花飄香,到處繁花似錦,蔚為壯觀。「花以景襯,景以花容」,人們置身於菊花的海洋里,如痴如狂,真是「十月花潮人影亂,香風十里動菊城。」如今煥發出新活力的開封享有「戲曲之鄉」、「木版年畫之鄉」、「汴綉之鄉」、「菊花之鄉」等美譽之稱。
在開封,能看到舞獅、盤鼓、高蹺、旱船、嗩吶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徜徉在開發一新的包公祠、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園、翰園碑林、天波楊府、開封府、大梁門,龍亭湖、包公湖、繁塔、禹王台等景區。流連於燈火輝煌的夜市,身邊是國內外如織的遊人,耳邊是「中不中」、「得勁的很」醇厚的鄉音,讓心不禁熱起來,七朝古都開封在時代的浪濤里,再譜寫出新的篇章,煥發出璀璨的光彩。

地方特色
民風民俗
廟會、燈會、鳥市、菊花、夜市、風箏、斗雞、 盤鼓
特色景觀
龍亭、包公祠、清明上河園、鐵塔、大相國寺、翰園碑林、開封府等。
傳統名菜
開封小籠包子、鯉魚焙面、套四寶、清湯東坡肉、白扒豆腐等。
風味小吃
小籠包子、桶子雞、第一樓包子、馬豫興桶子雞 、三鮮蓮花酥、五香兔肉、開封套四寶、鯉魚焙面、菊花火鍋、大京棗、燴面、雙麻火燒 、芝麻翅中翅 、紅薯泥 、花生糕、 五香風干兔肉、黃燜魚、鍋貼 、羊肉炕饃、炒涼粉、冰糖熟梨 、 杏仁茶、江米切糕等。

土 特 產
汴梁西瓜、杞縣醬菜、五香豆腐乾、花生糕 。
民間藝術
汴綉、官瓷、木板年畫等。

Ⅸ 溫州的.地理.環境.特色小吃.風俗文化是什麼

農歷月24 叫做24 夜要吃芋頭農歷7月7,七夕節要吃巧食農歷7月30 要坐夜正月要祭祀,上墳端午節,中秋節的習俗根外地一樣現代版的溫州人風俗習慣氣候是溫和的,冬天是不下雪的,夏天是經常刮台風的。 人情是很貴的,伴娘是有一桌的,酒席是要提前一年定的。 房價是不跌的,嫁人是要趁年輕的,老婆是娶不起的。 搬家要選吉時的,鞭炮要打很響的。 年輕夫妻家裡很少開伙的,飯攤生意很火的。 拜年中華搭五糧液的,年前都會漲價的,禮品回收生意很好的。 酒是要勸的,買單是要搶的,關系是很重要的,朋友多是可以挈挈籃子的。 電視頻道是不多的,百曉是講新聞的。 招工廣告是很多的,工人是很難找的,人人都想自己當老闆的。 川菜是流行的,餐館是遍地的,吃飯要預定的,晚了沒位置的。 雨傘是海螺的,降火吃左金丸的,買葯認蔡利濟的。 書吧是開不久的,看書的人不多的,演出要贈票的,掏錢基本很少的。 孩子是三醫出生的,月里姆是要預定的。 名校爭著往裡擠的,大學拚命往外考的。 車牌是不要4的,房子是不住13層的,電話號碼里的8是多多益善的。 男人是要扎台型的,面子是看很大的,皮鞋佬是很有錢的。 媛子兒很愛美的,化妝品銷量節節高的。 老娘客是無敵的,上街是穿睡衣的,講話是像吵架的。 乞丐滿街都是的,寫字磕頭會賣藝的,唱歌還會假唱的。 天不怕地不怕,最怕溫州人講普通話的。 小巷信河街找的,鼓樓是賣毛線的,書畫淘滄河巷的。 瓦市巷很多好吃的,散講要選松台山的,跳舞在廣場上的。 綠化是不怎麼的,樓間距是很窄的,自家客廳又是很大的。 裝機有數碼城,建材有裝飾城,百貨在小商品城,生活便利還有當家人。 馬路是不寬的,大燈是基本不關的。賓士寶馬是滿城跑的,卡宴和悍馬還是不少的。 堵車是經常的,停車會被亂收費的,管理也管不了的。 開車經常亂調頭的,轎車都怕計程車的,計程車敵不過巴士的。 機場沒有國家撥款的,上機要靠自己走的,鐵路也是自己建的。 溫州商會遍布全球的,溫州人開過世界大會的。 酒店是自己入住的,賓館是打雙扣的,撲克是打敦煌的(敦煌牌撲克)。 游戲打茶苑的,電影看0577的,現在出了通吃的,打牌還說溫州話的。 羽毛球場地很難打的,元旦要跑馬拉松的。 腐敗要去江濱路的,情調選塑門街的。 有錢去華僑的,工薪逛時代的,省錢走走紗帽河的,沒錢只能去洞里頭的。 咖啡是喝券的,咖啡廳有炒螺螄的,酒吧會賣水煮的,拉芳舍開到了西藏的。快餐還有多美麗的。 柿子是東皋的,板栗是荊州的,海鮮是炎亭的,四季柚是馬站的,半山腰還長荔枝的,番薯棗是茗嶴的,春天還能看油菜花的。 平陽有黃牛骨的,鯊魚宴要去蒲岐吃的。 雁盪是有四個的,農家樂是無數的。 牛奶是一鳴的,啤酒是雙鹿的,西點是桂香村的。 冰淇淋難忘九山湖的,香煙抽中華的,白酒是五糧液的。 鴨舌吃初旭的,熏雞買騰橋的,松糕是矮人的,魚丸是強能的,雙炊糕是李大同的,醬油肉是自己曬的。 海鮮暴好吃的,麥餅是永嘉的。 楊梅是茶山的,王老吉是很火的,洋酒摻著飲料喝的。 Twins是森馬的,周傑倫是邦威的,蔡依林是高邦的。 西服是很多品牌的,打火機是走向世界的。 電器城是樂清的,汽摩配是瑞安的,永嘉很多皮鞋廠的,發廊是遍天下的。 模式這兒創建的(溫州模式),經商這里第一人的(溫州人是領取全國個體工商執照第一人), 反傾銷敢打官司的,品牌武林門燒出來的,生意人是滿世界跑的,炒房團這里出發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