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春秋各國地理位置

春秋各國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7 19:07:58

『壹』 春秋戰國各國現在的地理位置

趙在山西,內蒙,魏在河南,周和秦在陝西,甘肅韓在河南與湖北交界,齊在山東

希望採納

『貳』 求春秋各國的地理位置

一提起春秋時期,就令人想到諸子百家。的確,春秋時期是中國古代史上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而且也是中國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化的重要時期。
中國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曾經編了一部記載當時魯國歷史的史書名叫《春秋》,而這部史書中記載的時間跨度與構成一個歷史階段的春秋時代大體相當,所以後人就將這一歷史階段稱為春秋時期,指的是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東周的前半期。
東周一開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權旁落,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戰爭頻仍。小的諸侯國紛紛被吞並,強大的諸侯國在局部地區實現了統一。而實力最強的諸侯國就可以稱霸,先後出現過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秦穆公5個霸主,史稱「春秋五霸」。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現了一個比較和平的時期,原因是各國都被戰爭搞得十分疲憊,需要休整,於是通過公元前546年由14國參加的第二次「弭兵之會」達成協議,戰火暫時得以平息。可是,這期間在長江流域,吳、楚、越三國之間卻多次爆發霸權之爭。春秋時代的中後期,隨著牛耕的普及和鐵制農具的應用,經濟有了迅速發展,出現了私田的開發和井田制的瓦解這一深刻的社會變化。在一些諸侯國的內部,貴族勢力強大起來,開始向國君爭奪權力。公元前453年晉國出現了韓、趙、魏三家大戶,將晉國進行了瓜分,自己分別建立了國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晉」。於是,七雄並立,互相爭霸的時代逐步到來,春秋時期走向了戰國時期。

『叄』 春秋時代各國的地理位置該怎麼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找到適合自己

『肆』 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地圖及各國城市分布情況

戰國時期的形式是,楚國在南,趙國在北,燕國在東北,齊國在東,秦國在西,韓國、版魏國在中間權。在這七個大國中,沿黃河流域從西到東的三個大國——秦、魏、齊,具有左右局勢的力量。

公元前403年,東周共主之周威烈王冊命了韓、趙、魏三家列位諸侯,由此戰國七雄局面正式形成。

從春秋時代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諸侯,經過三百六十多年的兼並,到戰國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餘家。其中又以西嬴姓秦國,東姜姓齊國,中原姬姓三晉(趙國、魏國、韓國),南羋姓楚國,北姬姓燕國此七國最強。史稱「戰國七雄」。

(4)春秋各國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七雄疆域:

秦:約佔有今陝西關中、漢中,甘肅東南部,四川中東部。

戰國中原地區形勢

魏:約佔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東部。

趙:約佔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部,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韓:約佔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東南部。

齊:約佔有今山東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東南部。

楚:約佔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蘇,浙江的一部分。

燕:約佔有今河北北部,遼寧,吉林的一部分。

『伍』 春秋戰國地圖

呆若木雞
紀渻子是春秋時訓練斗雞的行家,由於他的名聲太響亮了,於是齊王也把他找來訓練斗雞。
十天之後,齊王問他:「斗雞現在訓練得怎樣了?」紀渻子回答說:「雞的性情高傲,時候還不到。」十天後齊王又來問他:「這回斗雞該訓練好了吧?」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它現在還不能沉住氣呢。」一個月後齊王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可是紀渻子還是搖頭說不行。又過了十天後,紀渻子告訴齊王斗雞訓練好了,那隻斗雞非常厲害,別的雞一見到它就嚇得像木頭一樣呆住,可見它真是天下無敵的斗雞!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三令五申: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鬨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據《戰國策·趙策一》記載,春秋末年,晉國的大權落到智、趙、魏、韓四卿手中,晉定公實際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進戰國時期),晉定公派使者去請求齊、魯兩國出兵討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後,聯合出兵攻打晉定公。定公無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結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後,宗室姬驕被立為國君,史稱晉哀公。智卿智伯獨攬了朝政大權,成為晉國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別向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了土地。當他要求趙襄子割地時,遭到了嚴厲拒絕。智伯非常惱怒,立即派人傳令給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他們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趙襄子。
趙襄子估計智伯會攻打他,忙找謀臣張孟談商量。張孟談建議到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晉陽,趙襄子發現能夠打仗的武器很少。張孟談勸道:「這里的圍牆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銅鑄的,這些都是製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韓兩家攻打晉陽,由於魏、韓不願為智伯賣命,智伯無法取勝。
晉陽被被智伯水淹,圍困了整整三年,由於地面積水,老百姓都在樹上搭起棚子來居住,城裡糧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凍餓成病,軍心也開始動搖了。一天,張孟談面見趙襄子,說:「魏、韓兩家是被迫的,我准備去向他們說明利害,動員他們反戈聯趙,共同消滅智伯。」趙襄子聽了非常高興,連連拱手錶示感謝。
當天夜晚,張孟談潛入魏、韓營中,說服了魏桓子和韓康子,決定三家聯合起來消滅智伯,事成之後平分智氏之領地。到了約定的那一天,趙、魏、韓三家聯合進攻,殺得智軍四散逃竄,智伯被擒。從此,晉國成了趙、魏、韓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張孟談向趙襄子告別。趙襄子急忙挽留。張孟談說:「你想的是報答我的功勞,我想的是治國的道理,正因為我的功勞大,名聲甚至還會超過你,所以才決心離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君臣權勢相同而永遠和好相處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請你讓我走吧。」趙襄子只好惋惜地答應了。張孟談辭去官職,退還封地,隱居到負親丘去,在那裡平安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後人將「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改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作成語,提醒人們記住過去的教訓,以作後來的借鑒。

戰國時代,魏國老是受到秦國的侵略。魏國的安厘王即位後,秦國加緊了進攻,魏國連連戰敗。安厘王元年,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失去了兩個城鎮;第二年,魏國又失去了三個城鎮,不僅如此,秦國的軍隊當時還直逼魏國的都城,形勢十分危急。韓國派兵來救,但也被秦軍打敗。魏國沒有辦法,只得割讓了土地,才算了結了戰爭;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國又發動進攻,強佔了魏國的兩個城鎮,並殺死了數萬人。第四年,秦國更把魏、韓、趙三國的軍隊,一起打得大敗,殺死兵士十五萬人;魏國的大將芒卯也因此失蹤。

魏國軍隊的接連敗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此時,魏國軍隊的另一位大將段乾子也十分恐懼,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議,把南陽割給秦國,請求罷兵議和,安厘王本來就對秦軍的進攻十分害怕,以為割讓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著段乾子的話做了。

當時有個叫蘇代的,是一貫主張"合縱抗秦"的蘇秦的弟弟,他也極力主張各諸侯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蘇代得知魏國割地求和的事後,就對安厘王說:"侵略者貪得無厭,你這樣用領土、主權,想換取和平,是辦不到的,只要你國土還在,就無法滿足侵略者的慾望。這好比抱著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麼能撲滅呢?柴草一天不燒完,火是一天不會熄滅的。"但是,安厘王不肯聽從蘇代的話,仍然一味屈膝求和,這樣過了沒多少年,魏國終於被秦國滅亡。

毛遂自薦:在戰國的時候,有權有錢的人很喜歡供養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強自己的勢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見的時候,就讓他們策劃謀略,替自己解決問題。這樣的人被稱做食客,也叫門下客。
趙國的宰相平原君勢力龐大,家中養了幾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沒有什麼別的貢獻,平原君雖然覺得很奇怪,卻也沒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後來,趙國的國都邯鄲被秦軍包圍,情勢非常危急。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勸說楚王和趙國合作,共同出兵對抗秦國。平原君回家後,准備從食客中選出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選來選去只有十九人合格,還差一個人。平原君正傷腦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對平原君說:「我是最適合的人選,願意跟從公子前往。」平原君說:「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鋒利的錐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會穿破袋子,顯露鋒芒。而你在我這三年,卻沒有傑出的表現,我看你還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現在才要進入袋子里,不然我這把錐子早就穿破袋子,顯露出它的鋒利,而且連錐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平原君心想,反正一時之間也找不到適合的人選,於是平原君就帶著毛遂等二十人趕往楚國。
見到楚王,平原君說明了局勢和利害得失,費盡口舌,卻都無法說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沒有辦法、想不出好點子。正當大家不知到該怎麼辦才好,毛遂這時候手按寶劍,走到楚王前面說:「大王的性命現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國有幾百萬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戰役中卻被秦國幾萬人的軍隊打敗,奪去了許多城池與土地,連我們趙國都替你們感到羞憤。趙國提議兩國聯合抗秦,是在替你們楚國報仇。」楚王聽了覺得毛遂說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著寶劍威脅,就同意結盟,訂下和約。並立刻發兵支持趙國,解了邯鄲之圍。
從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當作上賓招持。

『陸』 春秋時期各國對應現在的地理位置

齊 首都今淄博 領土是山東一帶
楚 首都今荊洲 湖南湖北地區
燕 首都今北京 北京天津內一帶
韓 首都今開封 河南北部容,山西一部分
趙 首都今邯鄲 河北南部,山西中部
魏 首都忘了 在山西鄰近 韓國,趙國
秦 首都今咸陽 陝西省加臨近地區

『柒』 春秋戰國,七國分別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1、齊國:臨淄 山東淄博東北山東、河北的一部分。

2.、楚國:鄢郢 湖北荊州版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權河南一帶,後發展至江蘇、重慶、廣西等地。

3、燕國: 薊 北京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的一部分。

4.、韓國: 新鄭 今河南新鄭河南、山西一部分。

5、 魏國 :大梁 今河南開封陝西、河南一帶,極盛時地跨陝、豫、冀、晉、魯、宛六省。

6、趙國: 邯鄲 河北邯鄲山西、內蒙古、河北的一部分。

7.、秦國 :咸陽 陝西咸陽陝西、甘肅、後發展至四川、重慶一帶。

(7)春秋各國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捌』 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國方位及都城

春秋戰國時期各主要諸侯國都城的概況
(一)魯都曲阜
魯城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除南垣較直外,其他三面均呈弧形。城垣四角成圓角,總面積約 10平方公里,總周長11771米。其東垣長2531米,南垣長3250米。西垣長2430米,北垣長3560米。除西垣基寬為30~33米外,其餘三面城垣基寬均在40米左右。
(二)晉都新田
新田作為晉的都城,從晉獻公十五年至晉桓公二十年,共217年。
城址位於今山西侯馬市西北,正臨汾、澮之交。已發現有大小古城遺址8座。
(三)鄭韓故城——新鄭
新鄭本是春秋時期的鄭國都城,公元前375年韓襄侯滅鄭後遷都於此。因為鄭、韓兩國先後在這里建都,所以被稱為「鄭韓故城」。城址位於雙洎河與黃水河交會的地方,現存城垣殘高15~18米,牆基夯土殘跡范圍40米以上,是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夯築的。城的平面很不規則,東西最長5公里,南北最寬4.5公里 ,又有南北向的隔牆將其分成東西兩半,所以其形制與燕下都武陽相似,但東西城的性質差別更近於臨淄。
(四)魏都安邑
安邑作為都城,從晉悼公十一年至魏惠王六年,前後共有約200年的都城史。據勘探可知,安邑城址分大城、中城和小城。大城平面略呈梯形,北窄南寬,總面積約13平 方公里。其北垣長2100米,基寬22米,殘高2~5米;西垣長約4980米,基寬18.5米,北段 外側有護城河遺跡;南垣現長約3565米,基寬11.5米;東垣北段現長約1530米,基寬17米。城角均呈弧形,比城牆其他地段要寬,西北城角寬達32米。
(五)楚都郢
郢作為楚都,自文王徙郢至白起拔郢,前後達400餘年。因位於紀山之南,後世稱郢都為紀南城。
(六)齊都臨淄
臨淄故城,位於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南有牛山、稷山,東、北面是遼闊的原野,距 渤海僅百餘里,西依系水,東臨淄水。臨淄就是因臨淄水而得名。
臨淄交通極為便利,東至海,西至中原諸國,北至燕,東北至萊,東南至即墨,南至莒,西 南至魯等,均有大路可通[10]。
(七)燕下都武陽
燕下都,位於今河北易縣東南2.5公里,介於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間,迄今地面上還有部分城牆及高台建築台基等,是諸侯國都城遺址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建於燕昭王時期。
(八)趙都邯鄲
邯鄲作為都城從趙敬侯元年開始,直到趙王遷八年被秦滅亡,共159年。趙都邯鄲城址位於今邯鄲市區及西部。
(九)秦都咸陽
秦的都城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即雍城以前,雍城、涇陽和櫟陽、咸陽。雍城以前,其都城 包括天水附近的秦邑和西垂、關中西部的汧、汧渭之會、平陽。

另外,吳國都城姑蘇(今蘇州),越國都城會稽(今紹興),宋國都城睢陽(今商丘),周王室都城成周(今洛陽)。

『玖』 春秋戰國時各各國家的地圖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到公元前476年(《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為前 477年,《史記·周本紀》為前478年)周敬王卒的中國歷史時期,因魯史《春秋》記錄了這一階段的歷史而得名。由於周的東遷,前人也稱這時期為東周。

周東遷後,實力大為削弱。全國處於分裂割據的狀態。見於《左傳》的大小國家約有一百二十多個。其中以姬姓者為最多,有晉(在今山西侯馬)、魯(在今山東曲阜)、曹(在今山東定陶)、衛(先在今河南淇縣,後遷至今河南濮陽)、鄭(在今河南新鄭)、燕(在今北京)、滕(在今山東滕縣)、虞(在今山西平陸)、虢(在今河南陝縣)、邢(初在今河北邢台,後遷山東聊城)等國;姜姓國有齊(在今山東臨淄)、許(原在今河南許昌)、申(在今河南南陽)、紀(在今山東壽光);嬴姓有秦(在今陝西鳳翔)、江(在今河南羅山西北)、黃(在今河南潢川)、徐(在今江蘇泗洪);羋姓有楚(在今湖北江陵);子姓有宋(在今河南商丘)、戴(在今河南蘭考);姒姓有杞(原在今河南杞縣,後遷到今山東濰坊);媯姓有陳(在今河南淮陽);曹姓有邾(在今山東鄒縣)、小邾(在今山東滕縣);任姓有薛(在今山東滕縣);曼姓有鄧(在今湖北襄樊)。另外還有屬於風姓、己姓、姞姓、偃姓等小國。各國之中最強大者為晉、楚,其次為齊、秦,再次則為鄭、宋、魯、衛、曹、邾等國。春秋末崛起者為吳、越兩國。除以華夏族為主的大大小小國家之外,還有不少的戎、狄、蠻、夷交錯其間。在長期的相互混戰之中,不少小國被強國所吞並。見於《左傳》的一百二十餘國,到春秋末只剩下原來的三分之一了。

『拾』 春秋時期七國的位置

春秋時期七國相對於現在的位置如下:

  1. 齊國:在今山東省東北部,面臨大海,是周王朝開國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國。都城設在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

  2. 楚國:考古專家介紹,戰國時期,湖南屬於楚國的地域,楚國都城在今天湖北的荊州,但楚國疆域的最南端在哪裡,歷史學界和考古學界一直爭論不休。近幾年來,湘鄉、衡陽、湘潭、長沙、益陽等地陸續發現戰國時期楚國墓葬。由此可以證明,我國古代楚國最南端應到了湘潭和衡陽境內。其實,作為楚文化的組成部分,也絕對不是湖北湖南的專利,因為綜合楚國悠久的歷史來看,楚國在全盛期,其地域覆蓋過很多的省份,河南、陝西、重慶局部,湖北、湖南、安徽全部,浙江、江蘇大部,當時都在楚國的統治之下。

  3. 燕國:現在的北京一帶。

  4. 韓國:韓自三家分晉後定都陽翟(今河南禹縣),後韓於公元前375年滅鄭後,遷都至鄭故都新鄭,直至公元前230年韓被秦所滅為止。

  5. 趙:趙自三家分晉後定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後遷都邯鄲,一直至公元前228年秦滅趙為止。

  6. 魏:魏自三家分晉後定都安邑(位於今山西西南部),但因安邑太接近秦國邊境及難以控制魏國東部較富庶的地區,於公元前362年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一直至公元前225年魏被秦滅為止。

  7. 秦:商鞅變法前秦的國都為雍城(今陝西鳳翔西南),至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二十年)遷都咸陽,一直至秦滅六國仍以咸陽為都。

    詳細內容參見:

    http://wenku..com/link?url=aTbKuSie3FYq3xYKXUV2rX-fIH2CFeX_iGsijo4VSA9ADfgPZvz1-qGSZ8z8cvWq13uR-wgU4wevYcKilSaaoF-_P08ZdW7YAfrJXWi1xCK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