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月考重點知識
㈠ 高一地理月考應該注意哪些東西
我們學校剛剛考過
我先說說我們考了哪些類容吧:
1
太陽系行星的類似性
小行星帶什麼的內
2
時差的演算法
地球自容轉方向的判別(如:在南極俯視和在北極俯視的時候)
3
地球公轉時的季節劃分還有日期
4
黃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度數
5
給你一個圖
讓你區分上面ABCD點的具體位置和算出它們的地方時
6
地球的圈層
還有橫波縱波和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大概就這些了
希望能幫到你。我們考試時
關於計算時間是考得最多的。
㈡ 地理月考什麼是重點
你們學到哪裡了,重點一般都側重實際問題,理論聯系實際
㈢ 高中地理必修考試的重點內容是什麼該重點復習哪些啊
以前我地抄理很好。個襲人覺得木有什麼重點非重點,每一題每一分都不要錯過。
我復習地理是把老師的筆記仔細看了很多遍,又按自己的理解整理了很多遍,就是把老師說的知識轉化成自己容易理解的知識來記憶。只要你記住了這些筆記,考試不成問題。
㈣ 地理考試知識點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15、世界氣溫的分布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 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19、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23、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是4400萬km2,該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2. 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3.日本的國土面積是37.8萬km2,人口有1.27億(2000),首都是東京,經濟:由於該國缺乏礦產資源,因此需要大量進口工業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業製成品,發展成了加工貿易型的經濟。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語。
5.歐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區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納維亞山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歐平原和波德平原為主的平原區,南部是阿爾卑斯山系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島。
6. 巴西的傳統節日是狂歡節,節日期間人們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7.東南亞的氣候主要有兩種: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分; 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
8.美國共有50個州和一個首都所在的哥倫比亞特區,其中的兩個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億(2000), 面積是937萬km2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
9.世界上著名的工業密集地帶是自英國向東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向南到義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現已建成最大的水電站是伊泰普水電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兩國合建的。
11. 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僅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分為三大地形區,東部:大分水嶺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亞大盆地為主的平原;西部:寬廣平坦的高原。
12.俄羅斯的交通以鐵路運輸為主。北美國家通用的語言是英語。拉丁美洲的人種以混血人種為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貝加爾湖。屬於(淡、咸)淡水湖。
13.南極特有的鳥類是企鵝。個體數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蝦。北極的主要動物有北極熊。俄羅斯的氣候主要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涼爽。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是溫帶季風氣候。其中歐洲部分鐵路網非常稠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主要承擔內河航運的河流是伏爾加河。
14. 美國農業的特點是實現了農業地區專門化和農業生產專門化。
15.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剛果盆地。該盆地所在的大洲號稱「高原大陸」「熱帶大陸」。該盆地內部的氣候類型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俄羅斯管道運輸的主要對象是石油和天然氣。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其中東南沿海最為稠密。人口有 1.70億(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17.東南亞的主要物產:稻米:緬(甸)、越(南)、泰(國)。橡(膠)油(棕):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椰子: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18.南亞有兩條河流,位於印度境內的是恆河,另一條是印度河,位於巴基斯坦國境內。南亞的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三季:3~5月為熱季,西南季風尚未來臨,高溫少雨;6~10月為雨季,西南季風帶來大量降水,佔全年降水總量的80%~90%,濕熱多雨;從11月~次年2月為涼季,盛行乾燥的東北季風,氣候涼爽宜人。
19.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國是印度,2000年人口已達到10億。 南亞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把伊斯蘭教定為國教,97%以上的人口為穆斯林。
20. 世界最大的內陸國是哈薩克。被譽為「白金之國」的國家是烏茲別克。
21. 馬來西亞的錫礦產量居世界首位。被稱為「花園城市」的國家是新加坡。
22. 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是中東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沿岸地區。中東地區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的發源地,三大宗教的「聖城」是耶路撒冷。
23. 東南亞最大的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南亞的范圍由兩部分組成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4.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是多瑙河,歐洲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是乾燥、嚴寒、烈風。
拉美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巴西。該國的首都是巴西利亞。世界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有鴯鶓、袋鼠、鴨嘴獸、樹袋熊、針鼴。
26.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騎在羊背上」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是澳大利亞。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裏海。
27.南極的主人是企鵝。 南極地區素有「冰雪高原」之稱,大部分地區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冰層的厚度多1720米。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個大洲。
28.南極科學考察的最好時間是南極的暖季,即每年11月~次年3月。這時正是南極的極晝(極晝、極夜)。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面積是1708萬km2 。
29.被譽為「美洲大陸的地中海」的是「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蘇必利爾湖。北美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北美的氣候主要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30.印度尼西亞的首都是雅加達。世界最大的半島是 阿拉伯半島。 世界最大的群島是馬來群島。
31. 巴西是世界上著名的熱帶面積最廣大的國家。巴西有三種熱帶經濟作物的產 量居世界首位,是咖啡、劍麻、香蕉、蔗糖。
32. 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 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中東地區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
33 .世界上佔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美國有世界第四長河是密西西比河。 日本的海岸線曲折。
34.印度紡織工業中心中,麻紡工業中心 是加爾各答; 棉紡工業中心孟買。俄羅斯的首都是莫斯科。
35. 歐洲西部的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的70%以上,兩個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國」是荷蘭和丹麥。
36.世界最高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生活在美洲地區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屬於黃色人種。他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瑪雅文化。
37. 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東南沿海地區。首都是 堪培拉。最大的城市是悉尼。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38.亞洲的南面隔海與大洋州相望。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度。目前人口已達到10億。
39. 日本的首都是東京。日本的地形多山,山地、丘陵眾多,火山、地震頻繁。氣候以溫帶海洋性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森林、水能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貧乏。
40.日本的領土由四個島嶼組成,是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日本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位於本州島上。
41. 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國家是俄羅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伏爾加河注入裏海。
42.印度從氣象災害看,旱澇災害頻繁,原因是該國的氣候主要以為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亞洲地勢特點是中間高、四周低。亞洲的氣候復雜多樣,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43.歐洲共有四個大的半島,地中海沿岸有著名的三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北部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義大利所在的半島是亞平寧半島。
44.非洲最大的島嶼是馬達加斯加島。日本最高的山是富士山,屬於活火山。
45.我國已在南極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是長城站和中山站。
46.俄羅斯有俄羅斯位於北極圈以內但終年不凍的港口是摩爾曼斯克。終年不凍的原因是受惠於北大西洋暖流。該國有豐富的資源:淡水資源(貝加爾湖)、森林資源(亞寒帶針葉林世界最廣)、礦產資源(石油、黃金、有色金屬)。
47.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分布在亞馬孫河流域。 世界上熱帶雨林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
48.俄羅斯最大的海港是聖彼得堡,位於波羅的海沿岸。太平洋沿岸的海港是符拉迪沃斯托克。
49.世界上東西跨度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達1萬多千米。俄羅斯的兩個農業區是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俄羅斯地形對河流分布的影響:西部平原廣大,河網密布;東部山高谷深,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50.衡量一個國家人口增長的重要指標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人口增長速度快(快、慢),居世界第一。
撒哈拉以南的經濟屬於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人口、環境、糧食三者成為 當地發展經濟重點考慮的問題。 美國的耕地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平原佔全國的一半以上。
52.歐洲西部的面積是500萬km2 。從經濟發展水平看,絕大部分屬於發達國家。
53. 中東地區的地形以高原為主,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埃及的首都是開羅。長絨棉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農業集中於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
54. 歐洲有世界上最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沿岸的氣候屬於地中海氣候。
55. 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其中印第安人屬於 黃色人種。通常所說的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是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56..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的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 日本的四大島中,位於最南邊的是九州。
57.世界最高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黑種人的故鄉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58.拉丁美洲的糧食作物主要是玉米。是三種熱帶經濟作物咖啡、甘蔗、香蕉的「王國」。拉丁美洲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如巴西佔到全國人口的40%。 縱貫南美洲西部的山脈是安第斯山。
59.德國首都是柏林。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亞。英國首都倫敦。法國首都巴黎。美國首都華盛頓。
60.歐洲西部的工業屬於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在發達國家中佔主導地位。
61.俄羅斯位於兩個平原之間的地形是烏拉爾山。位於高原和山地之間的河流是勒拿河。
62.與我國相鄰,而且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 如果在地球上選一個地點,要求四面朝北,應應選在南極極點。
63.按照板塊構造學說,澳大利亞位於印度洋板塊。中東地區最匱乏的自然資源是 水資源。最豐富的資源是石油資源。
64.青藏高原氣候以高原山地氣候為主。日本的氣候具有什麼特點季風性、海洋性。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亞、北非(或中東地區)。
65.日本的四大島中,最大的島嶼是本州。日本以哪種經濟為主加工貿易型經濟。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溝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洋。
66.中亞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是以溫帶草原氣候為主。中東地區的主要人種是白種 人。
67.世界上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是 南非。被稱為美國「黃金水道」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68. 世界上針葉林分布最廣的國家是俄羅斯。美國人口稠密的地區是東北部的五大湖地區。 造成北美溫帶大陸性氣候范圍廣的主要因素是西部高山的阻擋。
69.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兩側有許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峽灣,形成原因是冰川作用。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
70.世界上目前無人定居的大洲是南極洲。日本是一個火山、地震等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是因為日本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俄羅斯是地跨歐、亞兩大洲的國家。
71.地形以平原為主的大洲是歐洲。 有「冰雪高原」之稱的大洲是南極洲。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極洲。
72. 南亞的地形分為三大地形區,北部:喜馬拉雅山為主的山地;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恆河平原為主的平原區;南部:德干高原為主的高原。
73. 東南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馬來群島的氣候特點是終年高溫多雨。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沙漠分布於:非洲北部 。
74. 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自然增長率是1.3%,亞洲是1.4%,2000年世界總人口是60.55億,亞洲的總人口是36.8億。如果2001年世界增加100人,則亞洲增加的人口數量是66人。
75.在撒哈拉以南地區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尼羅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其長度是6600km。當北京時間(東8區)是14:00時,莫斯科(東3 區)應該是:9:00 。
76. 將澳大利亞三大地形區逆時針旋轉900 ,與印度國家地形最為相似。印度最大的工業區分布在 東北部。
77. 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汽車城」是指底特律,鋼都是匹茲堡。飛機製造中心是西雅圖。
78.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州、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位於馬來半島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亞、東南亞各港口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最短海上通道。
79. 被譽為俄羅斯人「母親伏爾加」的河流是伏爾加河,全長3600千米,是歐洲第一長河。航運價值很高。通過運河,該河與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裏海相通,稱為「五海通航」。
80. 為了進一步加強聯系在歐洲西部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叫做歐洲聯盟(簡稱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81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從紅海經地中海再到黑海依次經過的運河和海峽是: 蘇伊士運河和土耳其海峽。
82. 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農業發展的條件是:耕地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平原佔全國一半以上;河流較多,湖泊集中,平原地區有豐富的水資源;東部降水多,光熱條件好。
83. 在美國,被稱為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是位於舊金山東南部的「矽谷」。世界唯一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是:澳大利亞。
84. 北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 。淡水儲量最多的水體南極冰川。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法國發電量中核電的比重高達70%以上。
85.法國的工業很發達,重要工業資源煤、鐵等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以汽車、飛機製造為主體的工業在世界上佔有突出地位,服裝、食品、醫葯等工業部門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86.美國的三大地形為,東部:阿巴拉契亞山為主的山地,中部:中央大平原,西部:落基山等為主體的山地。
87. 北美外來移民中80%以上的是歐洲人及後裔。 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是法國。俄羅斯森林資源豐富,有世界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 。
88.世界上被稱為「火山國」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由於該國地處三大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這三大板塊是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
89.從大洲與地區看,玉米的原產地是北美洲。南北美洲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 。埃及是一個地跨哪兩大洲的國家:亞洲和非洲 。
90.法國巴黎的象徵: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羅浮宮。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區: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區。
91美國城市的籃球隊芝加哥公牛隊,休斯頓火箭隊,西雅圖超音速隊,底特律活塞隊。世界陸地最低窪的地方是:死海沿岸。
92.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各大洲地形特點各異,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歐洲 。造成北美溫帶大陸性氣候范圍廣的主要原因是:緯度和地形。
93.南極地區是科學考察的寶地,我國在那裡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是:長城站。同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教徒奉為聖城的是:耶路撒冷。
94.習慣上,被我國稱為「南洋群島」的是指東南亞地區的:馬來群島 。各大洲中經濟最發達的大洲是:歐洲。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 。
95.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兩側有許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峽灣,形成原因是 :冰川作用而成。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印度尼西亞 。
96.通常所說的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拉脫維亞、立陶宛 、愛沙尼亞 。
97.美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是 :東北部地區。北極地區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
㈤ 地理要月考了,我是高一,請大家幫我整理下到板塊運動前的知識點。。 有例題最好。
高一板塊運動的章節也不算多吧,把書本上關於這方面的知識看了,應該就沒專什麼問題吧;知屬識點的話:基本的六大板塊有哪些;各板塊都是怎樣運動,生長邊緣和消亡邊緣會有什麼例子或現象(生長邊緣:東非大裂谷等;消亡邊緣:多火山地震等);各板塊包括的范圍等等。
㈥ 高一地一次月考地理復習提綱
1.1 地球的宇宙環境 天體系統:天體之間因萬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結構層次(略) 可見宇宙:也稱為「已知宇宙」,是指人類已經觀測到的有限宇宙,半徑約為140億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 外部條件:穩定的太陽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處於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中 內部條件:日地距離適中(1.5億千米)——適宜的溫度 地球體積質量適中且原始大氣經長期演化—適於生物呼吸的大氣 地球內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的能量。 1能量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反應(4個氫原子核聚變成氦原子核,並放出大量能量); 2特點: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長較短的可見光部分; 3意義:維持地表溫度,地球上大氣運動、水循環和生命活動等運動的主要動力,人類生產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陽常數:表示太陽輻射能到達大氣層上界的能量指標,大小為8.24焦/cm.分。 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 太陽的外部結構:指太陽的大氣結構,從里到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 2 對地球的影響:(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周期約為11年) 1.31.3 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公轉和自轉的基本特徵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周期為一個太陽日(24h)。晨線和昏線的判讀。 (2)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時刻。東早西遲。 (3)地轉偏向: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運動方向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 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讀)三、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 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約為23.5
㈦ 高中地理的第一次月考考什麼
多看地圖冊,,才學1個月的月考嘛`文字知識點不會太多
數字要記得多,其他的知識專點不會有屬`
空間想像力不夠,就會覺得地理難,掌握基本知識你空間想像力強,只要聽了課,把知識點的數字記准90+分是沒問題
我高中上地理最強,上課還常睡覺,不過就是喜歡看地圖冊和書上的圖片每次都考個70-80,不睡覺可能可以到95
秘訣嘛`沒別的,對圖的認識和理解還有聯想,這些你認為可以,及格是覺得沒問題拉``
㈧ 高一年地理第一次月考知識點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節地球在宇宙中一、 宇宙定義:「宇」是無限的空間,「宙」是無限的時間,宇宙是天地萬事萬物的總稱。特性 物質性:宇宙由天體組成天體定義:構成宇宙的不同形態的物質分類:按照天體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星際物質基本天體:恆星和星雲,是構成宇宙的主要物質形態運動性:宇宙中天體是運動的 天體系統 定義:鄰近的天體相互吸引,以質量大的天體(公共質心)為中心旋轉的天體「集團」分層:地月系 太陽系 銀河系 總星系其他行星系 其他恆星系 河外星系[思考](1)必須離開地球大氣飛行方可稱天體,例如:北極星、星際空間的氣體、運行的人造衛星。待發的人造衛星、空中飛行的飛機、課桌、隕石不是天體。(2)哪些天體系統不包括地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恆星系、河外星系(簡稱星系)(3)總星系是宇宙(×)總星系是人類所觀測到的宇宙。河外星系是天體(×)河外星系是天體系統。二、太陽系組成:太陽、八大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際物質中心天體:太陽質量大,其他圍繞其運轉八大行星分類:按照距日遠近、質量、體積等 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肉眼可見巨行星(木星、土星)(由近及遠: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遠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天文望遠鏡可見[思考](1)冥王星降為「矮行星」的原因:軌道與海王星相交;不能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其他物體(2)運行方向 :八大行星為自西向東,逆時針,彗星為順時針(3)小行星帶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火燒木頭灰燼多,有光環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離太陽距離逐漸增大,溫度逐漸降低、公轉速度逐漸降低、公轉周期逐漸增大(5)離地球最近的是金星,衛星數最多的是木星(質量、體積最大),沒有衛星的是水星和金星(距離太陽太近),逆向自轉的是金星(太陽從西邊出)和天王星(躺著的姿勢繞太陽運轉)(6)在太陽系中,與地月系並列的天體系統還有5個,即有衛星的行星還有5個(7)三類行星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是巨行星,最小的是類地行星,居中的是遠日行星。三、地球(行星本身不發射可見光,以表面反射太陽光而發亮)特性普通性:與其他行星比,地球質量、體積、密度和自轉、公轉等都很普通特殊性: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別是高級智慧生物的天體存在生命的條件自身條件適宜溫度日地距離適中,自轉周期適中大氣的保溫作用適宜大氣質量、體積適中液態水日地距離適中宇宙環境安全八大行星互不幹擾運行特點:共面性、近圓性、同向性(外部條件)太陽光照穩定,生命從低級向高級的演化沒有中斷第二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一、 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主要是利)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恆星,是一個巨大熾熱的氣體球,主要成分是氫和氦太陽輻射 定義: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紫外區、紅外區宇宙放射能量和傳遞能量 電磁波 可見光區(太陽輻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見光區)來源:太陽內部高溫、高壓狀態下的核聚變反應對地球的影響為地球提供光和熱(能量):煤、石油是地質時期儲存的太陽能維持地表溫度,推動地球上水、大氣循環和生物活動、變化的主要動力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主要是弊)1、太陽大氣層分層:從里向外分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2、太陽活動的類型和分布:主要是黑子和耀斑2種分層 特徵 周期 相互關系 與太陽活動的關系黑子 光球層 溫度比周圍低,所以顯得暗一些 11年 時間、區域相關性:黑子變多的時候和區域,耀斑也頻繁暴發 太陽活動強弱的主要標志耀斑 色球層 突然爆發並增亮,釋放能量 11年 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另外還有,日珥:色球層,巨大火焰噴射物,太陽風:日冕層,高能帶電粒子流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①對地球氣候的影響: 黑子高峰年,反常氣候多11頁的探索要會讀圖並總結規律黑子低峰年,氣候比較穩定②對地球電離層的影響:耀斑爆發的電磁波干擾電離層,影響無線電通信③對地球磁場的影響:太陽風干擾地球磁場,產生「磁暴」(指南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現象[極光出現在極地(例:加拿大)夜空,低緯地區或極地極晝時看不見]第三節地球的運動一、 自轉與公轉運動形式 旋轉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角速度 線速度自轉 地軸,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 恆星日(23時56 分4秒,自轉360°,真正周期)、太陽日(24時,自轉360°59′,晝夜更替周期) 單位時間內所轉過的角度,南北極點為0,其他均為15°/小時 單位時間內所轉過的弧長,由赤道向兩極遞減,南北極點為0公轉 太陽 同上 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真正周期)、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1°/日 30km/s公轉軌道為近似正圓的橢圓,會讀17頁圖1-3-4,地球公轉示意圖1月初,近日點,速度快;7月初,遠日點,速度慢[思考]「右手定則」判斷南、北極和自轉方向:右手拇指指向北極,四手指彎曲方向為自轉方向。二、公轉和自轉的關系自轉 赤道面 夾角為黃赤交角,23°26′ 地軸和黃道面斜交角度為66°34′公轉 黃道面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回歸年:會讀19頁圖1-3-6,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示意圖,會填19頁表.[思考](1)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和移動方向 位置 從春分到秋分,在北半球從秋分到春分,在南半球移動方向 從冬至到夏至,向北移動從夏至到冬至,向南移動(2)春、秋分時黃赤交角為0(×)三、自轉的地理意義1、晝夜更替 晝夜現象形成原因:地球不發光,不透明,在同一時間 向著太陽的半球為晝半球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背著太陽的半球為夜半球晝夜更替形成原因:晝夜現象和地球自轉,周期為24時晨昏線 定義:晝、夜半球的分界線叫晨昏線(圈)特點 垂直於太陽光線所在平面過地心:是地球上的一個大圓,在任何時候平分地球[思考](1)晨昏線的畫法 ①過地心 ②與太陽光線垂直(直射南、北回歸線時注意極晝和極夜)③畫上夜半球注意:會分析太陽回歸運動晨昏線的變化。(2)晨線和昏線的判斷 晨線:自西向東由夜半球變為晝半球的分界線昏線:自西向東由晝半球變為夜半球的分界線2、地方時(1)回憶 緯線: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經線: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條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東西經劃分: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本初子午線以西為西經東西半球劃分:西經20°—東經160°為東半球,其餘為西半球(2)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不同的時刻,同一經度處地方時一樣[思考] 東邊比西邊地方時要早,15°相差一個小時,即1°相差4分鍾。我國最東端約在東經135°,最西端約在東經73°,當最東端地方時為12時,最西端地方時是幾時?(7時52分)(3)時區和區時(20頁圖1-3-8,時區的劃分)①每隔經度15°劃一個時區,共24個時區,每個時區以本區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的時間,即區時②中時區以0°經線作為中央經線,中時區的區時為0°經線的地方時③中時區以東、以西各分12個時區,東、西十二區合二為一[計算]① 經度判時區某地所在時區=某地經度/15 余數〉7.5,則+1餘數≤7.5,捨去若是東經則為東時區,若是西經則為西時區。例:東經40°(東三區),西經31°(西二區)②中央經線度數=15°×時區序號,西時區為西經,東時區為東經。例:東八區:15°×8=120°,即東經120°。③時區范圍:中央經線度數±7.5例:東八區范圍:東經112.5°~東經127.5°,東西十二區范圍:東經172.5°~西經172.5°④已知一地區時,求另一地區時,有兩種方法:用下面的公式計算,直接用20頁圖數不過國際日期變更線:B地區時=A地區時±兩地時區差 ①±號:東加西減(B位於A東,則+)②時區差:同減異加(AB均為東或西時區則大—小,若一東一西,則兩個時區數相加)過國際日期變更線:自西向東過日界線(180°經線),減一天,自東向西過日界線,加一天。例:東八區時間為5月1日8時35分,問西九區是什麼時間?(4月30日15時35分)⑤常用時區:北京、山東(東八區)、倫敦(中時區)、紐約、華盛頓(西五區)、悉尼(東十區)、烏魯木齊(東六區)、東京(東九區)(3)各國實際使用的時間中國「北京時間」:即東八區的區時,120°經線的地方時 區時:一個時區採用同一時間北京地方時:116°E經線的地方時 地方時:經度不同而不同例:(1)北京時間正午12時,天安門上遊人看太陽在哪個方向?(東南)(2)我國新疆、西藏學生為什麼上午10點才去上學?(東六區,時間比北京時間晚2時)3、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發生偏轉 地轉偏向力:因地球自轉而導致水平運動的物體運動方向發生偏轉偏轉規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無偏轉4、地球形狀的形成:赤道略凸,兩極稍扁[練習](1)判斷某地地方時①晝半球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是12時,夜半球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是24時或0時。②晨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8時。③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正午12時,與直射點所在經線相對的經線(同一經線圈的另一半)的地方時為午夜0時。(2)判斷日出、日落時刻①某地的日出時刻就是該地所在緯線與晨線交點的時刻,某地的日落時刻就是該地所在緯線與昏線交點的時刻。②在春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即6時日出,18時日落,赤道上全年為6時日出,18時日落。(3)日期范圍的確定:180°和0時所在經線是地球上兩個不同日期的分界線0時經線以東為今日,以西為昨日,180°經線以西為今日,以東為昨日當二者重合時,全球處於同一天四、自轉與公轉共同產生的地理意義1、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1)某地太陽高度角的日變化示意圖白晝,角>0° 晝半球上,角>0°晚上,角<0° 夜半球上,角<0°早晨和黃昏,角=0° 晨昏線上,角=0°(2)規律: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正午太陽高度角=90°,距離直射點所在的緯度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反之,越小。只有南北回歸線之間正午太陽高度角可以達到90°。(3)兩分兩至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節氣 直射點位置 正午太陽高度角緯度分布 達全年最大值處 達全年最小值處春秋分日 赤道 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赤道 ——夏至日 北回歸線 由北回歸線向南北遞減 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 南半球冬至日 南回歸線 由南回歸線向南北遞減 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 北半球2、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晝弧所跨經度越大,則晝越長,夜弧所跨經度越大,則夜越長。(1)晝夜等長 春秋分日,全球晝夜等長赤道上,全年晝夜等長(2)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晝夜相差越大,出現極晝、極夜天數越多(3)太陽直射點位置與晝夜長短狀況(北半球為例,南半球正好相反)日期 太陽直射點 晝夜長短 北極夏半年(春分-秋分) 北半球 晝>夜,緯度越高,晝越長 北極點周圍極晝冬半年(秋分-春分) 南半球 晝<夜,緯度越高,晝越短 北極點周圍極夜夏至 北回歸線 晝最長,夜最短 北極圈以北極晝冬至 南回歸線 晝最短,夜最長 北極圈以北極夜兩分 赤道 晝夜等長 晝夜等長3、季節更替(1)季節更替的緯度差異地區 晝夜長短 正午太陽高度角 季節更替特點赤道 變化不大 數值大,變化小 全年皆夏,季節更替不明顯中緯地區 變化大 變化大 季節更替明顯極地等高緯地區 變化最大,有極晝和極夜 數值小,變化大 全年皆冬,季節更替不明顯(2)四季 形成原因:正午太陽高度角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含義:夏(冬)季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短),太陽高度角最大(小)的季節劃分:我國以四立為起點,歐美以兩分兩至為起點劃分,氣象統計:12、1、2為冬季4、五帶的劃分第四節地球的圈層結構一、 地球的內部圈層類型 傳播速度 媒介特徵縱波(P波) 較快 可以在固、液、氣中傳播橫波(S波) 較慢 只可通過固體傳播1、地震波2、內部圈層結構:自上而下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以莫霍面為界地殼:厚度不一,大洋較薄,大陸較厚(平均厚度為17千米)地幔:分為上地幔(17-1000千米)和下地幔(1000-2900千米)以古登堡面為界地核:分為內地核(固態)和外地核(熔融狀態)[思考]軟流層:上地幔上部,熔融狀態,認為是岩漿的發源地岩石圈:地殼+軟流層以上的上地幔二、地球的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1、大氣圈(1)組成成分干潔空氣 氮氣(78%):含量最大,生命體的基本成分氧氣(21%):第二大氣體,維持生命活動的成分臭氧:地球生命保護傘,吸收紫外線二氧化碳:光和所用,地面保溫水汽:成雲致雨的原料固體雜質:降水的凝結核(2)垂直分層厚度 直接熱源 溫度變化 大氣運動 天氣現象,與人類關系高層大氣 平流層頂-3000km—— 隨高度升高先降低後升高 先垂直運動後向外散逸 電離層,無線電通訊,航天飛行平流層 對流層頂-50、55km 臭氧吸收太陽紫外輻射 隨高度升高而升高 上熱下冷,大氣穩定,水平運動 航空飛行對流層 低緯17-18km中緯12km高緯8-9km 地面 每上升100m,溫度下降0.6℃ 上冷下熱,對流顯著 最密切,天氣現象,集中了大部分大氣、水氣和雜質[思考]對流層厚度分布規律:緯度:低緯〉中緯〉高緯;季節:夏季〉春秋〉冬季2、水圈:水圈的主體是海洋水,淡水的主體是冰川水3、生物圈 不單獨佔有空間,分別存在於整個水圈、大氣圈下層和地殼表層最活躍的圈層
㈨ 我馬上要進行月考了,地理完全不懂該怎麼復習啊,某人在此跪求!
小朋友 這些真的都是基本啊 地理知識的基本啊。。。。。
真的是只能意會 不懂也沒辦內法了容,去找老師問問吧 或者去買本輔導書 自己啃啃
至於你問的問題 你要知道 同一條經線的地方時是相同的 不同經線上東早西晚。。。
給你個文檔:
http://wenku..com/view/7453aed276a20029bd642dd7.html
好好研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