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知識分析塔爾沙漠成因

地理知識分析塔爾沙漠成因

發布時間: 2021-02-17 13:10:55

『壹』 求塔爾沙漠形成演化通史。

據統計,地球上沙漠面積1535萬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的. 3%,我國沙漠面積11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2.1%。而且這個數字似乎還在不斷增大。那麼,面積如此廣大的沙漠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傳統的觀念認為,沙漠是地球上乾旱氣候的產物。從地球上沙漠分布來看,也證實了這一觀點。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沙漠都集中在赤道北緯15°〜35°間,如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大沙漠、南亞的塔爾沙漠、阿拉伯半島魯卜哈里沙漠,等等。這是因為地球自轉使得這些地帶長期籠罩在大氣環流的下沉氣流之中,氣流下沉破壞了成雨的過程,形成了乾旱的氣候,造成了茫茫的瀚海大漠。

然而,這一理論並不能解釋所有沙漠的成因,比如塔爾沙漠,它的上空濕潤多水,而且當西南季風來臨時,那裡的空氣中,水汽含量幾乎可與熱帶雨林區相比,但它的地上卻是沙漠遍野。美國的科研人員經過研究,認為塵埃是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

科學家們發現,塔爾沙漠上空混濁不堪, 塵埃密度可超過芝加哥上空幾倍,每平方公里上空平均飄浮塵埃達1噸半多,分布高度比城市上空要高。塵埃白天遮住了陽光,大氣呈灰濛蒙的,有些暗紅色,夜間也不見群星。塵埃一方面反射一部分陽光,另一方面吸收一部分陽光,使本身增溫而散熱。白天因為塵層增溫而地面缺少加熱,空氣就不能上升。夜間,塵埃以散熱冷卻為主,空氣下沉,同時也減弱地面的散熱。於是此地既無降雨條件,又無成露可能。塵埃在這里竟制服了濕氣,使地面只能形成沙漠。

『貳』 塔爾沙漠成因

塔爾沙漠的成因很獨特。第一是因為它處在印度低壓的中心位置,西南季風圍著它轉就是不進去。第二就是因為歷史上對當地的森林破壞很嚴重。

『叄』 請教:南亞塔爾沙漠的成因

印度半島一來帶夏季西南季自風的來源為索馬里赤道氣流,本身就是從南印度洋海域的低緯度信風變來的,再加上流經北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南部,空氣吸納了大量水汽,因此雨季降水充沛。南亞的西南季風運行路線有兩條,第一條是從阿拉伯海直接向恆河平原運動,在西高止山脈就被阻擋,過了西高止山脈就沒什麼水汽了。第二條是從孟加拉灣向東北運動,被喜馬拉雅山阻擋而改道向西北,由於在恆河平原上長途跋涉,到達印度河流域後便勢力衰微了。塔爾沙漠正好在兩支西南季風都到不了的地方。簡而言之,就是塔爾沙漠受地形阻隔印度洋水汽形成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樓主!

『肆』 高中地理知識(荒漠化成因)(熱帶雨林)

1、世界上的荒漠主要分布在南北緯15°~50°之間的地帶。其中,15°~內35°之間為副熱帶,是由高容氣壓帶引起的乾旱荒漠帶(也就是你所說的受高壓控制的);如撒哈拉沙漠。——緯度因素
北緯35°~50°之間為溫帶、暖溫帶,是大陸內部的乾旱荒漠區(及溫帶荒漠)。如亞洲內部的荒漠,包括我國西北地區及中亞、西亞地區。——海陸因素
位於南北緯30°附近的大陸西岸(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撒哈拉沙漠及智利等),則是由於寒流的影響。——洋流因素
位於山脈的背風坡,降水極少,且暖濕氣流受山脈阻隔難以到達,經常形成荒漠(如喜馬拉雅山北坡)——山脈阻隔
事實上,每一處荒漠的形成都是幾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分析時應綜合考慮。
2、巴西熱帶雨林的成因
緯度:位於赤道低壓帶附近,全年高溫多雨,為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洋流:受巴西暖流的影響,降水豐富
地形,巴西高原呈喇叭形,喇叭口面向大海,受來自海上的暖濕氣流影響,降水十分豐富
信風:東南信風從海上來,帶來大量水汽

『伍』 塔爾沙漠的形成原因

歷史上,這塊地方不是沙漠,那麼這沙漠是怎麼來的呢?於是有人認為,塵埃是形成塔爾沙漠的主要原因。科學家們發現,塔爾沙漠上空的空氣渾濁不堪,塵埃密度超過美國芝加哥上空幾倍,白天遮住了陽光,大氣灰濛蒙的,略呈暗紅色,夜間也不見群星。塵埃一方面反射一部分陽光,另一方面又吸收一部分陽光,使其本身增溫而散熱。白天,因為塵埃彌漫使得地面不被加熱,空氣就不能上升。夜間,塵埃以散熱冷卻為主,空氣下沉,同時也減弱了地面的散熱。於是此地既無降雨條件,又無成露的可能。塵埃在這里竟制服了濕氣,使地面只能形成沙漠。那麼,這么多的塵埃又源於何處呢?有的學者指出,塔爾沙漠的塵埃最初是人類製造的,人類是破壞生態環境,製造沙漠的真正兇手。
王樹聲地理教學研究室編著,山東省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區域地理》30頁(2009年1月第二版)提到:塔爾沙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1、冬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少;
2、夏季風西南風無法到達;
3、歷史上對印度河流域的過度開發導致對森林植被的破壞。
1、3點都沒什麼太多爭議,而2里提到西南風無法到達,讓人難以理解。我怎麼覺得反而是因為印度河平原地勢低平,沒有對西南風起到抬升作用,導致西南風長驅直入,到達喜馬拉雅山南坡形成降水,而沿途是雁過無痕。

『陸』 塔爾沙漠的成因是什麼 介紹詳細一點

塔爾沙漠 (Thar Desert)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的沙漠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亦稱為大印度沙漠,位於印度西部拉賈斯坦邦。夏季季風的濕潤氣流在它的東邊不遠經過,但是卻沒有一滴雨水降落到這個沙漠來。
歷史上,這塊地方不是沙漠,那麼這沙漠是怎麼來的呢?於是有人認為,塵埃是形成塔爾沙漠的主要原因。科學家們發現,塔爾沙漠上空的空氣渾濁不堪,塵埃密度超過美國芝加哥上空幾倍,白天遮住了陽光,大氣灰濛蒙的,略呈暗紅色,夜間也不見群星。塵埃一方面反射一部分陽光,另一方面又吸收一部分陽光,使其本身增溫而散熱。白天,因為塵埃彌漫使得地面不被加熱,空氣就不能上升。夜間,塵埃以散熱冷卻為主,空氣下沉,同時也減弱了地面的散熱。於是此地既無降雨條件,又無成露的可能。塵埃在這里竟制服了濕氣,使地面只能形成沙漠。那麼,這么多的塵埃又源於何處呢?有的學者指出,塔爾沙漠的塵埃最初是人類製造的,人類是破壞生態環境,製造沙漠的真正兇手。
王樹聲地理教學研究室編著,山東省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區域地理》30頁(2009年1月第二版)提到:塔爾沙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1、冬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少;
2、夏季風西南風無法到達;
3、歷史上對印度河流域的過度開發導致對森林植被的破壞。

『柒』 塔爾沙漠、亞歐陸塊北緯沙漠,在成因上有沒有區別

塔爾沙漠 (Thar Desert)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的沙漠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亦稱為印度大沙漠,位於印度西部拉賈斯坦邦。夏季季風的濕潤氣流在它的東邊不遠經過,但是卻沒有一滴雨水降落到這個沙漠來。
科學家們發現,塔爾沙漠上空的空氣渾濁不堪,塵埃密度超過美國芝加哥上空幾倍,白天遮住了陽光,大氣灰濛蒙的,略呈暗紅色,夜間也不見群星。塵埃一方面反射一部分陽光,另一方面又吸收一部分陽光,使其本身增溫而散熱。白天,因為塵埃彌漫使得地面不被加熱,空氣就不能上升。夜間,塵埃以散熱冷卻為主,空氣下沉,同時也減弱了地面的散熱。於是此地既無降雨條件,又無成露的可能。塵埃在這里竟制服了濕氣,使地面只能形成沙漠。那麼,這么多的塵埃又源於何處呢?有的學者指出,塔爾沙漠的塵埃最初是人類製造的,人類是破壞生態環境,製造沙漠的真正兇手。
塔爾沙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1、冬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少;
2、夏季風西南風無法到達;
3、歷史上對印度河流域的過度開發導致對森林植被的破壞。
亞歐陸塊北緯沙漠形成的兩個主要原因,就是乾旱和風。加上人們濫伐森林樹木,破壞草原,令土地表面我去了植物的覆蓋,沙漠便因而形成。沙漠的形成,除了乾旱氣候條件與濫伐森林樹木,破壞草原外,還要有豐富的沙漠物質來源,風是製造沙漠的動力,沙是形成沙漠的物質基礎, 而乾旱則是出現沙漠的必要條件。風吹跑了地面的泥沙, 使大地裸露出岩石的外殼,或者僅僅剩下些礫石,成為荒涼的戈壁。 那些被吹跑的砂粒在風力減弱或遇到障礙時堆成許多沙丘,掩蓋在地面上,形成了沙漠。地球上南北緯15°~35°之間的信風帶,氣壓較高,天氣穩定,雨量較少,空氣乾燥,是容易形成沙漠的場所。就社會原因來說,有濫伐森林、 破壞草原、 戰爭或其他原因破壞了乾旱地區的水利工程等等。

『捌』 塔爾沙漠的成因

塔爾沙漠系因副熱帶高壓所籠罩,空氣多下沈增溫,使地表對流作用受阻,不易致雨。另外來自沙漠西部的風,氣流先經過阿富汗和俾路支的乾旱高原,下降到本區時不能造成雨澤,自東部溯恆河而上的季風沿途失去水汽,然後下降至旁遮普,空氣下沈增溫,無法致雨。

那麼,這么多的塵埃又源於何處呢?

有的學者指出,塔爾沙漠的塵埃最初是人類造成的,後來沙漠又加劇了它的密度。於是有人提出:人類才是破壞生態環境,製造沙漠的真正兇手!正如200年前法國哲學家夏托·布賴恩的預言一樣:

「野蠻時期是森林、草原,到了文明時期卻成了沙漠。」持這一觀點的人還以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演變為證據來進一步說明。

撒哈拉沙漠的大部分地區在遠古時代曾是一片植物茂盛的肥沃土地,綠葉蔥翠,百花艷麗,禽獸成群,萬木竟榮……1957年考古學家在撒哈拉沙漠找到的8000年前的岩壁畫,以及後來找到的闊葉樹種和化石,都為其提供了證據。後來,由於人類破壞了原有生態,才「製造」了沙漠,乾旱的氣候不是元兇,它只是提供了形成沙漠的適宜條件。

但也有人不完全同意上述觀點,認為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最初是很緩慢的,直至公元前5000年,不知從什麼地方飛來鋪天蓋地的黃沙,才使此地變成了遼闊無邊的沙漠瀚海。然而若問這不期而至、突如其來的黃沙又是從哪個天國飛來的呢?遺憾的是,沒有人能確切地回答出來。

『玖』 塔爾沙漠形成的原因

王樹聲地理教學研究室編著,山東省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區域地理》37頁提到:塔爾內沙漠形成的原因主要容有三個方面:
1、夏季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少;
2、夏季風西南風無法到達;
3、歷史上對印度河流域的過度開發導致對森林植被的破壞。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