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環境對文明發展的影響並且舉例說明

地理環境對文明發展的影響並且舉例說明

發布時間: 2021-02-17 09:50:53

1. 以尼羅河為例,談地理環境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影響

增長復在古埃及文明中起了一個制關鍵作用,而尼羅河則是不停增長的源泉。每年的大水使得尼羅河沿岸非常富饒,而且這個富饒綿綿不絕。埃及人在尼羅河畔種植小麥、棉花、水稻、椰棗和穀物,為其居民提供食物。尼羅河畔還有許多野生動物,比如水牛。前7世紀亞述人引入了駱駝。這些動物提供了肉,也可以被馴服,用來耕地,駱駝則可以運輸貨物。尼羅河水對於人和畜一樣是生命的基礎。尼羅河本身也是一條方便和有效的水道。

埃及在歷史上有非常長的時間非常穩定。這個穩定的保障之一是尼羅河的富饒。埃及生產的小麥是經常爆發飢荒的中東的關鍵食品。除此之外亞麻也是埃及的重要貿易產品。這些貿易保障了埃及與其周邊國家的外交關系和埃及本身的經濟穩定。尼羅河畔的貿易可能很早就產生了,在今天的尼羅河源剛果民主共和國東方邊界的愛德華湖附近發現的伊珊郭骨可能是最早的埃及乘法的證明,其碳14定時獲得的結果為前兩萬年。

2. 地理環境對歷史發展的影響

這個問題問的很寬泛。大致給你說說吧
1.人類歷史發展至今,因為地理環境的因素內,造成容了人種的差異,世界上有黃、白、黑三大人種。
2.古代世界人們從事的主要是農業,而農業就必然要求水力資源,人類也因此偏於聚居在靠河流、海洋的地方,所以東方的歷史文明主要為大河文明,像四大文明古國,黃河流域的古中國、印度河和恆河流域的古印度、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西方的古歷史文明突出的是海洋文明,靠海便於商業貿易,典型的文明有雅典文明、羅馬文明。
3.不同的地理環境有不同的資源,新航路開辟之後,人類證實世界是圓形的,也刺激了西方國家開始了殖民掠奪之路。像英國把印度、北美等許多國家變成它的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資源並投資於本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使英國當時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其它像法、美等國家也是如此,最終導致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你看中國百年的凌辱就知道了。
不多寫了哈,敬請採納!

3. 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是什麼(人類社會的多樣性和獨特性)

地理決定論。
理決定論是指認為人物的生活習慣及其文化特點由其地理條件而形成內的理論容。地理決定論是由Ellsworth
Huntington提出的,他以羅馬帝國在400-500年期間的興衰為例,在這段期間,由於羅馬帝國大部分地區出現乾旱,導致土地生產力的下降與農業
產值的減少。食糧的緊缺使得帝國陷入緊張局面並使得其政治形勢濱臨崩潰。Jared Diamond在其獲得普利策獎的著作Guns, Germs,
and Steel中提出了這一理論。
該理論後來發展到地理環境會對社會、政治、經濟等領域都發生影響。只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才能降低地理對社會所產生的風險。
舉例說明就是美國和中國的發展,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州的一個多文化平台,所以美國的第一重要觀念是平等。中國是以農業文明發展起來的國家,所以第一重要的觀念是傳承。

4. 談地理環境對東西方文明發展的影響

古代的生產力是十分落後的,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選擇在哪個地方生版存、繁衍權是十分重要的,一種文明一方面可能因為選擇了自然條件比較好的繁衍地就可以興盛起來,另一方面也可能自然條件的變化使文明毀掉。
西方一希臘為例
希臘半島上沒有大平原,也沒有利於農業灌溉和交通的大河,農業不是很發達。希臘的海岸線比較曲折,幾乎所有的城邦離海岸線都不超過四十公里。所以希臘以商品貿易為主。
東方以埃及為例
尼羅河的定期泛濫為河谷帶來了大量的沃土,使之成為古代埃及人的樂園。由於河水在大多數的時候都定期泛濫,及時帶來天然化肥,使得這個地區的農業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埃及以農業生產為主。

5. 地理環境對中華文明的影響。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何在? 地理環境因素對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的影響,{一}首先我們的華夏文明屬於大河文明,這種文明區別與希臘的海洋文明(以對外貿易為主講究民主與公平).而大河文明以農耕(農耕的實用也使得中國古代科學帶有明顯的實用性)見長,出於防範自然災害(我國獨特季風氣候導致旱澇災害頻繁,地形的復雜多樣又導致地質災害頻繁)的需要加強中央集權,集中全全國的物力抵抗災害(這種明顯的集體主義也區別與西方濃厚的個人英雄主義).{二}農,牧文明的長期對抗也是推動中華文明前進的重要力量,農耕文明需不斷強化小農經濟應對北方游牧民族的沖擊。{三}面對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背靠最大的大陸。面對著對海權和陸權的選擇,在古代以陸路交通見長的時期加之長期無海患(相對2000多年封建社會來說)。然而現今的現實是除了渤海我國所有的領海都與外國有糾紛。我國對外能源的依賴不斷加深,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海軍。美國妄圖以島嶼鏈實現對中國崛起的壓制。這種種表明我國的海防嚴峻,傳統的陸權思想亟待改變。 中國是一個素稱"以農業立國"的國家,從新時代起,一直到夏,商,周三代,統治者都是高度重視農業的發展.究其原因,地理,氣候環境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這在很大成度上決定了了中國古代文化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文化,並由此帶來了中國文化的一系列有別於游牧文化和商業文化的基本特徵。 從整體地理環境說,按其地理環境的差異,人類可以粗略區分為大陸民族和海洋民族。典型的海洋民族國家,人們生活的空間相對狹小,利用海洋漕運之便,往往商業比較發達,人員交往和流動方便。又因為內地活動空間有限,迴旋餘地不大,造成向外拓展的動機。而中國整體地理環境的格局恰與海洋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相反。 中國有極為廣袤的疆土,其內部平原廣闊,特別是黃河,長江兩流域平原毗連,沒有明顯的天然的屏障可以析劃,因此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軍事上都較海洋諸島易於統一,所以歷史上強悍的游牧民族南侵,中國縱使喪失了首當其沖的的黃河流域,仍有廣大的退路可供周旋。其他古文明地區淪亡於外族的入侵,即一蹶不振,獨中國能對邊族潛移默化,始終保持著自己文化的獨特風格和完整系統,並使之綿延不絕。 中國有較易於隔離的地理環境。東面臨海,西北橫亘漫漫沙漠,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達四,五千公尺。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絕地帶,給予農業民族無法突破的限制。這種一面臨海,其它三面陸路交通極不便利,而內部迴旋餘地又相當開闊的環境,形成一種與外部世界半隔絕的狀態,使中國沒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養成了獨自經營,和平溫順的國民性格。所以,中國文化大體上是在本土獨自醞釀成長,雖偶有外來文化成分由西域或海上傳入,皆能雍容消納,使中國文化的發展穩定而富於自信。 中國的氣候,也影響文明拓展的方向。古代巴比倫,埃及,羅馬,印度等文明,都發源於暖溫帶逐漸向寒冷地帶發展,中國則相反,由於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雨量由東南至西北遞減,而地勢由由東南至西北逐漸增高,多數河流由西向東或由北向南注入大海,這種自然條件,往往決定收獲的豐欠,再加上南暖北寒的氣溫,造成南長北短的農作物生長季節,這些條件對農民的墾殖發生吸引,所以形成人口南移,文化南進的趨勢。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早在秦漢時期,就擁有六千萬人口,而耕地面積卻遠遠不足。再加上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兼並,這樣不得不使農民在所分得的狹小的土地上精耕細作,對土地作最精濟的利用。在生產力十分落後的的條件下,雖然忙碌辛苦,也僅能糊口,這便養成了安土重遷,樂知天命,安分守己的民族性格。對他們來說,土地就是生命,離開或失去土地,就意味著貧窮與死亡。 這種經濟上對土地的依賴,反映到民族心理上則表現為對鄉土的無限眷戀和對故國的深厚情懷。這種文化特色,形成中華民族最大的凝聚力。

6. 地理環境對文明的整體影響

地理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文明,比如在黃河的哺育下我們得以有大河專文明,可以種植作物,類似的還屬有古埃及,古巴比倫。在希臘那種土地貧瘠,但三面環海,港口眾多的情況下,就形成了典型的海洋文明,哪裡不像大河流域以種植農作物為生,而是靠商貿往來換取糧食,甚至奴隸。在中國東南沿海附近,在明朝海禁之前,商貿也非常發達,尤其在宋朝由於指南針的發明改進應用於航海事業,海上絲綢之路逐漸興起繁盛,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地理環境決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地理環境只是有很大影響,並非決定文明。一個地區的文明還受當地悠久的歷史,人們的習慣影響。地里環境決定論是錯的。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7. 試論述環境對古文明的起源,發展的影響

淺談地理環境對古希臘文明的影響興仁一中魯家敏任何一種文明的產生、發展和衰亡,取決於很多因素,其中地理環境與之密切相關。它是文明賴以產生和發展的客觀條件。一般來說,地理環境是指人類生存和發展所依賴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地形、氣候、土壤、山林、湖泊、河流、海洋、動植物分布以及陸地和水中的礦藏等等。它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永恆的、必要的前提,對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制約作用。世界各地獨特的地理條件,自然環境的差異性,多樣性和變動性,影響著各族人民的體格、習慣、風尚、乃至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水平。因此,文明才呈現出獨特性和多樣性,其中,以古希臘的海洋文明最為突出和典型。一、古希臘的地理環境古希臘文明,發源於海洋。古希臘地區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半島西岸,扼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沖。古希臘半島80%是山地,適宜農耕的土地較少。三面環水,東有愛琴海,西有伊奧尼亞海和亞得里亞海
摘 要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它們的產生和發展,既有其共同特性,又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發展過程和結果。本文從地理環境的角度,分析了四大文明古國形成、發展與各自的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最後得出結論,文明古國的興衰與起周圍的地理環境有著比不可分的關系。
關鍵詞文明古國;地理環境;關系
0 引 言
古埃及、兩河流域、印度、中國的古代文明被世界公認為!四大古文明∀。在人類社會文明早期,人類改變自然的能力比較弱,因此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文明中心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自然在給人類來帶來豐富的物質條件的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破壞。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的消亡就與自然環境有著一定的聯系。
1 四大文明古國的自然環境概況
1.1 古埃及。古埃及的文明起源就以尼羅河為依託。尼羅河是一條狹長條帶狀的通道,其間沒有破碎的地理單元,為交通和行洪提供暢通的孔道。除了尼羅河谷、三角洲和法尤姆綠洲之外,大片的沙漠覆蓋了大片的古代埃及大地。它的東面是阿拉伯沙漠高原,西面是撒哈拉沙漠,南部為山地,北部為地中海沿岸。優越的地理環境,使這里成為理想的可以避開外族入侵的農業文明生長之地。古代埃及的氣候比較乾燥,除了北部沿海一帶為亞熱帶地中海氣候之外,廣大內陸地區均屬乾燥的熱帶沙漠氣候。
1.2 古巴比倫。從地理位置看,兩河流域位於西亞中心,東接伊朗,西連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南達阿拉伯與巴勒斯坦。西亞地區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有兩條大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下游肥沃的沖積平原是兩地文明孕育和成長的地區。在氣候方面,兩河流域也屬於炎熱乾旱地區,雨量稀少。
1.3 古印度。古印度三面環海,北背高聳的喜馬拉雅山,所以在地理上是一個獨立的三角形半島。其北部有平原,還有兩條大河流域,即印度河和恆河。南部有高原,有富饒的森林和礦藏。印度半島主要位於北回歸線以南,赤道以北,屬熱帶季風氣候區和熱帶森林氣候區。
1.4 古中國。古代中國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當時的黃河流域屬於亞熱帶氣候,雨量豐沛,土壤肥沃,資源充裕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豐富土地資源使因農業發展而需求土地的文明交匯此處,並不斷碰撞、沖突、交流,最終融為一體,形成了以宗族為組織進行大規模協作的農業生產方式。
2 四大文明古國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2.1 文明古國的起源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可見,氣候濕潤、地形平坦、水源和動植物資源豐富的平原地區和河流中下游地區,是四大文明古國起源的重要地理因素。由於早期的人類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對自然環境要素的改造作用十分微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比較低下,所以他們首先選擇在平原地區和河流中下游地區生存發展。同時,他們還都創立了自己的文字,使這些文明得以記錄傳承下來。
2.2 文明古國的生產發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2.2.1 古埃及。古埃及文明的形成與尼羅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古埃及人為了不違農時,必須掌握尼羅河泛濫的規律,准確地計算時間,因此發展了太陽歷,他們把一年定為365天,把天狼星與太陽同時從地平線升起的那一天,定為一年的起點。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年終加5天作為節日。埃及人根據尼羅河的漲落和農作物的生長變化,將一年分為3個季節,每個季節4個月。
2.2.2 古巴比倫。由於兩河流域上游雨量變化較大,加之!兩河∀流程較短,水量也不確定,易於成災,因此,特殊的地理條件使得古巴比倫較早開始研究排水,到了公元前4000年代中期,兩河流域已經有了較大規模的灌溉網。同時,古巴比倫也是為了農業生產,他們採用了陰歷,並發明了置閏方法。
2.2.3 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都生長著茂盛的熱帶森林,正是豐富的古代森林提供了的充足的木本燃料才有可能使制陶業、青銅等金屬的冶煉和加工、紅磚燒制等行業由產生發展,一直達到鼎盛的階段。
2.2.4 古中國。中國特別頻繁的水早災,促使了中國水利灌溉工程的大力發展。如公元前316年,四川人民建造了鄭國渠。為了方便農業生產,古中國也創造了夏小歷。
總之,四大文明古國文明產生和發展特徵與地理環境的影響有很大的關系。地理環境不是影響文明產生和發展的決定因素,但在生產力十分低下的時期,由於人類受自然因素較大制約,地理環境對文明的產生和社會形態的發展發揮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2.3 文明古國的消失與地理環境變遷的關系。隨著氣候的變遷,文明古國也面臨著環境的威脅。昔日的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平原遭到了乾旱的威脅,水源無法保證,水土流失加劇,最終都被沙漠埋葬。再加上政治的動盪不安,外族的侵略,更加速了這些文明古國的消失滅亡。內憂外患最終使三個昔日古老的農業文明古國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當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重新控制中一低緯度文明帶、沙漠掩埋了其他幾個古老的文明時,黃河流域則由於青藏大高原的屏蔽作用和東亞季風的形成而避免了沙漠化的厄運與此同時,中國文化中心由環境惡化的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的轉移,使華夏文明歷得以保存下來。
3 結 論
地理環境是不斷變化的,這種不斷變化的地理環境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首先,人類和人類社會是在合適的地理環境下產生的。其次,文明是在一定的地理環境下產生的。再次,局部地區社會的興衰也是由地理環境的變化引起的。地理環境既孕育了它們的形成,又加劇了它們的滅亡。當然,當時的政治條件和社會條件也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地理環境的制約並不是絕對的,隨著科技的進步,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會逐漸減弱。但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世界各國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於殿利,鄭殿華.東方文化叢書###巴比倫古文化探研[M].南昌:江西
人民出版社,1998.
[2]班武奇.印度河文明興衰和地理環境變遷[J].地理研究,1998(9).
[3]李海榮.地理環境對古文明的影響歷史研究2007(5).
[4]林秀玉.古代文明與自然地理之間的關系###古代中國、埃及及兩河流
域比較[J].閩江學院學報,2004(2).
[5]王會昌.世界古典文明興衰與地理環境變遷[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
然地理版),1995(3).

8. 地理環境對世界古代文明發展道路的影響

自古以來繁華強大的國家總會有很好的地理環境,而且大多都是在海洋或河流沿岸,像古希臘就是一個海洋文明。靠水就可以更快的運輸貨物,增加各國間的貿易交流,也可以使各國文化相互借鑒和了解,對文明的多元化起促進作用。

9. 自然地理環境對文明形成和發展產生的影響

1.甲、乙、丙收集三個正方體,長的比是4:5:6,寬的比是3:2:1。已知三個長方體的面積之和是280平方厘米,那麼三個長方形的面積各是多少?

10. 地理環境對文明的影響

影響很大的,比如幾大古老文明的發源地都是在河流之處,有山有水適合發展農業,孕育了文明。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