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陵地理位置
1. 北京十三陵
你要來不是對歷史特別感自興趣,去定陵就可以了,注意定陵除了有地下宮殿,定陵門前廣場兩邊還有博物館,展覽定陵出土文物。
八達嶺就比較遠了,離十三陵30公里。
十三陵水庫在十三陵東南角,從定陵過去要十多里地,所以一般都從昌平縣城過去。
2. 北京明十三陵簡介
http://ke..com/view/15129.html?wtp=tt
3. 北京十三陵在什麼地方
世界文化遺產、國家4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1959年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被「北京旅遊世界之最」評選委員會評為「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境內的天壽山麓,距市區約50公里。有公交車可達。
明十三陵,是明朝(1368--1644)13位皇帝的陵墓群,陵域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巍巍的燕山山脈自西北逶迤而來,在陵域周圍形成天然屏障。環山之內,是洪水沖刷形成的小盆地,山壑中的水流在平原中部交匯曲折東去。綠樹濃蔭之中,一座座紅牆黃瓦的陵園建築,檐牙高啄,金碧輝煌,坐落在東、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其中,成祖陵--位於北面正中位置,余陵分列左右,整體布局庄嚴和諧,賓主分明,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顯得格外肅穆幽雅。
明十三陵建築具有規模宏大、體系完備和保存較為完整的特點,作為中國古代帝陵的傑出代表,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明十三陵,作為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北京的大地上,昔日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家陵寢,今日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明十三陵目前正式對外開放的景點有四個:定陵、長陵、昭陵、神道。
4. 十三陵在哪,分別是哪十三個陵
明十三陵在北京市昌平區,明十三陵是明朝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明成祖)、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明穆宗)、定陵、慶陵、德陵、思陵。
5. 明十三陵位置在哪裡
地下宮殿——明十三陵
十三陵是明代13個皇帝的陵墓,位於北京西北郊昌平縣內,距京50公里,方圓40里。1961年就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區前有一漢白玉雕成的石牌坊,建於1540年,結構宏偉,是我國現在石牌坊中最大最精緻的一座。
明十三陵中,有一帝一後合葬的,如長陵;也有一帝二後合葬的,如定陵;還有一帝三後合葬的,如茂陵、永陵、昭陵;並有一個有帝無後的陵—德陵。目前,十三陵開放的景點只有四處:神路、長陵、定陵和昭陵。
神路兩旁的石像生是一組大型雕刻群,始建於1435年。有獅子、獬 、象、麒麟、馬各二立二坐,石獸後有武臣、文臣、勛臣12尊。在800米距離內,共有18對面面相向石像生,氣宇軒昂。
長陵在十三陵中,修建最早,規模最大,是其他十二陵所不及的。長陵的祾恩殿由60根楠木構架而成,是我國古建築中罕見的珍品,是我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建築之一,殺北京地區保存下來的最大而又完整的明代建築。
定陵為中等陵墓,規模次於長陵和永陵,但工程之精細,冠十三陵之首。定陵地宮全部用石砌成,多為青石,總面積1195平方米,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座有計劃發掘的帝王陵墓,出土了大量殉葬品。
新開發的昭陵,重修於1985年。與其他陵的不同處在於它有一個進深8.1米,高6.75米形同新月的全封閉式月牙城,俗稱啞巴院。據說建陵初期,修建的工匠、民工都要等陵建成後到此處被迫吃葯,變成啞巴,以免泄露地宮秘密。
朋友 祝你好運了
6. 北京十三陵在北京的具體位置
北京市向北偏西一點點30多公里的地方。
7. 北京明十三陵具體指什麼 明十三陵在哪 明
你好。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明朝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截止2011年,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8. 關於北京十三陵的資料
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個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這里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輝煌的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世系表)。
明十三陵坐落於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北部的天壽山麓。距離北京約五十公里,沿八達嶺高速公路北行,驅車約需四十分鍾。明代時,於途中的沙河鎮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橋"。在鎮東,則築有壯麗的"鞏華城"。該城原為嘉靖皇帝祭陵時中途休息的行宮,現僅存遺址。 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明代術士認為,這里是"風水"勝境,絕佳"吉壤"。因此被明王朝選為營建皇陵的"萬年壽域"。該陵園建於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歷史。陵區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里,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十三陵作為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與陵區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形成一處風景優美文化內涵深刻的旅遊勝地。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景區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十三陵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寢建築中保存得比較好的一處。而且建築雄偉,體系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為了保護這一文物古跡,從解放初期就開始進行維修,並將十三陵作為全國重點文物加以保護。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古建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國務院公布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區為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1991年,十三陵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遊世界之最評選委員會評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