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少林寺的地理位置
① 河南少林寺在哪
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少林寺景區位於嵩山西麓的少室山陰 , 由少林寺、 塔林、初祖庵內、達摩洞、二祖容庵、永泰寺、少室闕等著名景點組成。四周群山環抱,溪水潺潺,翠柏奈郁,景緻幽雅,是國家旅遊局首批公布的AAAA級景區。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因坐落在少室山下的密林中而得名,是我國佛教禪宗的祖庭,少林武術的發源地。位於少林寺西側的少林寺塔林,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有唐、宋、金、元、 ...
② 嵩山少林寺的具體位置
河南省登封縣嵩山少林寺登封市西12公里處的嵩山五乳峰下。 坐車到登封,走路都能走到,又鍛煉,又虔誠~ 送上少林寺網站,裡面的武術絕藝不錯,俺正在練習其中兩門,效果么,至少能強身! http://www.shaolin.org.cn 公路 鄭州:去嵩山可先乘火車或飛機到達河南省會鄭州市,在鄭州火車站對面的市長途客運站乘車去中嶽嵩山腳下的登封市,再從登封市乘中巴可到少林寺、中嶽廟、觀星台等主要景點(車很多,人滿即開)。從鄭州經登封去著名的嵩山少林寺,約需3小時左右。鄭州火車站有一日游專線車,游覽新密市打虎亭漢墓、中嶽廟、嵩陽書院和少林寺,往返車票40元。 (1)在鄭州火車站對面的長途汽車站乘坐發往登封的旅遊專線車。 (2)在鄭州各長途客車站,都有發往登封的班車。 洛陽:洛陽離少林寺更近一些,不到2小時就可到達。洛陽火車站東側每天早上6點、7點均有旅遊班車直達少林寺。洛陽往登封的長途汽車均經過少林道口,從這里到少林寺僅2公里路程。 (1)乘坐旅遊專線車, (2)乘坐洛陽至鄭州(非高速)的班車,少林寺(或登封)下車 (3)自駕車停車方便,停車場有上下三層。
③ 少林寺在哪個省哪個地方
少林寺位於河南省來登封源市嵩山五乳峰下,由於其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常住院佔地面積約57600平方米,現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門釋永信。
④ 河南少林寺的所在地
少林寺位於河南登封嵩山五乳峰下
■少林寺
中國佛教寺院。位於河南登封嵩山版五乳峰下。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權年(495)。印度僧人跋陀曾在此傳法。禪宗初祖菩提達摩面壁修行、以及惠可斷臂都在此寺。北周武帝廢佛時,寺毀。以後重建,改名陟岵寺。隋文帝敕復原寺名。唐初,寺僧曾助太宗作戰,故此寺頗受崇敬。南宋時擴建。清雍正年間重修。寺內今尚存達摩亭、毗盧殿等。其他名勝有寺西北的初祖庵、寺西的塔林、寺西南的二祖庵、五乳峰上的達摩洞等。寺中的古碑刻頗具歷史價值。
⑤ 少林寺具體位置在哪
少林寺河南省省會鄭州下轄的一個縣級市----登封市的著名5A級景區。在距登封市區20公里的中嶽嵩山半山腰,開車可以直接到達景區門口。沿途有很多明顯的旅遊標志!!!
⑥ 少林寺在河南什麼地方
少林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
2010年8月,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在內的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6)河南少林寺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少林武僧以正義、正直、勇敢氣節和愛國、利民為目的,參與了眾多的歷史事件,為化解社會矛盾做出了積極貢獻。由於少林功夫具有武術實戰和禪宗修行的雙重功能,尤其是其歷經實戰檢驗,不同時期的人們對於少林功夫的認知由武術技藝延伸到對佛教「慈悲為懷,普渡眾生」基本教義的認知。少林功夫發揮了宗教世俗化的社會功能。
經過一千五百多年發展歷史,尤其是隨著火器的普遍採用,武術整體退出武裝領域,少林功夫技擊的功能逐漸退化,其修行、健體、審美和增進民族認同感的社會功能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其內涵亦更為豐富和完備。
⑦ 河南省哪個市有最出名的少林寺,具體位置在那裡
詳細地址:河南登封嵩山五乳峰下少林寺中國佛教寺院
⑧ 河南的少林寺在什麼地方
少林寺位於鄭州的登封市西北13千米的少室山陰五乳峰下。從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上西環告訴有直達少林寺的鄭少高速。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嶽嵩山西麓,背依五乳峰,對面少室山,如翠屏端立,林木蓊鬱,景色迷人。周圍山戀環抱,峰峰相連,錯落有致,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1983年,國務院確定少林寺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內靈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場,少林為勝。
少林寺是中國佛教禪宗和武術發源地,故有「禪宗祖庭,武林勝地」之稱,而聞名天下。
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篤信佛教,印度僧人跋陀來東土洛陽傳法,很受皇帝尊崇。孝文帝就敕令在少室山北簏為他修建寺院,供給衣食。因寺院建於少室山密林深處,遂命名為「少林寺」。跋陀是第一個來少林寺的高僧,他在少林寺專心翻譯佛經,收徒子數百人,高足弟子有慧光、道房和僧稠等人。
少林寺第二位高僧是具有傳奇色彩的菩提達摩。相傳達摩是南天竺(古印度)國凈飯王之子,其師般若多羅是古印度佛傳第二十七祖。達摩得法後,經歷三年寒暑遠渡重洋來到廣州,梁武帝聞達摩來到,派使臣迎至南京,但達摩與梁武帝相談很不契機,他就一葦渡江來到嵩山,在少林寺後山五乳峰山洞內面壁九年,創立了中國佛教禪宗。後人尊稱達摩為禪宗初祖,少林寺也被稱為禪宗祖庭。
公元574年,「周武滅佛」,少林寺也未能倖免。幾年後,周靜帝將少林寺改名為「陟岵寺」,修復了殿堂和佛像,選派了惠遠、洪遵等120多僧人常駐陟岵寺。
隋朝,大力提倡佛教。開皇年間,恢復了「少林寺」舊名,並賜給少林寺柏谷塢屯田一百頃,使少林寺成為擁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庄園。隋末各地起兵,少林寺遭受第一次大火,燒毀了多處殿堂,唯余佛塔獨存。
唐初,因少林十三棍僧救秦王李世民,護國功高。唐王朝不斷賜給少林寺財物,大興土木,修築佛塔寶殿,皇帝、皇後也常游幸少林寺,尊為佛門寶地。當時的少林寺擁有14000餘畝,寺基540畝,寺院建築共5418間,僧人有2000多名。正如《少林寺碑》所記:「妙樓高閣,俯瞰為林,金剎寶鈴,上搖清漢」。特別是723年,唐玄宗命天文學家僧一行到少林寺修建玉殿,僧一行精心設計建造了一座「梵天宮殿」,雕工極其精湛,「使之懸日月光華,建佛地園林,動煙雲氣色」。當時,少林寺一派輝煌,可稱天下第一。
天冊萬歲元年(公元695年)武則天封祀嵩山,改年號為「萬歲登封」元年。登封縣名,由此而得。唐代少林寺名僧輩出,有善護、志操、曇宗、明禪、法如、同光等。
宋代理學興起,佛、道、儒三教合流。理學家的思想受禪宗的影響,禪宗及禪宗祖庭少林寺也得到發展。宋雍熙年間,少林寺所藏佛經有9500餘卷,少林寺被稱為「天下第一名剎」。
元朝,是少林寺的中興時期,福裕大和尚住持少林寺,他創建了鍾樓、鼓樓,「興什起廢,訓徒說法,施者如岳,來者如歸市。」當時有僧人2000多名。少林武功也得到了全面發展。
明朝,對少林寺也常加整修,使殿宇一新,金碧輝煌。明政府免除糧差,為少林寺新修了千佛殿。
清朝,對少林寺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重建,雍正十三年間,皇帝親覽寺院規劃圖,審定方案,把雍正十二年漕運節省米價和河南省的積存公款全部花光,寺周圍成材柏樹砍伐殆盡,創建了山門,重修了千佛殿、寮房等。1750年,乾隆皇帝親臨少林寺,夜宿方丈室,並親筆題詩立碑。
清末,少林寺日趨衰敗。特別是1928年,國民軍石友三火燒少林寺,燒毀了法堂、天王殿、大雄寶殿和上千冊珍貴經藏,大火延續幾十晝夜,千年古剎大部分殿堂化為焦土,成為廢墟一片。
新中國成立後,少林寺又得以重建。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國家將少林寺列為全國重點寺院,交給佛教界管理。政府還撥款修復了天王殿、六祖殿、東西禪堂等主要建築。今天的少林寺以它嶄新的面貌迎接你的到來!
⑨ 河南少林寺在哪啊
鄭州火車站對面100米長途汽車站內坐發往登封市的大巴車每25分鍾一班全程高速行車專50分鍾經過登封屬客運總站〈停車10分鍾〉再到達終點站:登封西站。出站在門口坐8路中巴車票價2元即可到少林寺風景區。不要貪圖小便宜乘坐喊客的黑的士出租以免發生欺客宰客事情件。在風景區大電視屏幕下方找售票窗口購買100元/人門票步行1.5公里即到少林寺山門口。
坐汽車 去火車站對面的汽車中心站 裡面有去少林寺的旅遊大巴 好像是40元/位 不過中途會帶你去玩路上的兩個景點 名字忘了 沒意思 就說你不去 他們會給安排其它車去少林寺的
開車 從鄭州西邊進鄭少公路 登封出來就到了少林寺位於河南登封嵩山五乳峰下
■少林寺
中國佛教寺院。位於河南登封嵩山五乳峰下。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印度僧人跋陀曾在此傳法。禪宗初祖菩提達摩面壁修行、以及惠可斷臂都在此寺。北周武帝廢佛時,寺毀。以後重建,改名陟岵寺。隋文帝敕復原寺名。唐初,寺僧曾助太宗作戰,故此寺頗受崇敬。南宋時擴建。清雍正年間重修。寺內今尚存達摩亭、毗盧殿等。其他名勝有寺西北的初祖庵、寺西的塔林、寺西南的二祖庵、五乳峰上的達摩洞等。寺中的古碑刻頗具歷史價值。
⑩ 少林寺具體在河南什麼地方
少林寺位於河南抄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常住院佔地面積約57600平方米,現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門釋永信。
(10)河南少林寺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少林寺常住院建築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從山門到千佛殿,共七進院落,總面積約57600平方米。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
常住院的建築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達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東北有廣慧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