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區地理環境
Ⅰ 寧波的區位是什麼
寧波簡稱「甬」,位於我國海岸線中段,浙江寧紹平原東端,即東經120°55'至122°16',北緯28°51'至30°33'。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縣、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並與台州的三門、天台相連。全市總面積936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為1033平方公里。
寧波境內主要山脈有四明山和天台山兩支。四明山又名句余山,是天台山脈的支脈,橫跨本市餘姚、鄞縣、奉化三縣(市),並與嵊縣、新昌、天台三縣連接。山巒起伏,蜿蜒連綿,危崖壁立,森林茂密。四明山,據志書載:「四明山周圍八百里,二百八十峰,峰峰相次,中頂五峰,狀如蓮花,疑近星斗,山頂極平正,有方石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這就是四明山名稱的來歷。天台山,主幹山脈在天台縣,寧波境內為其餘脈,有4大分支從寧海縣西北、西南入境,經象山港延至鎮海、鄞縣東部諸山。
寧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餘姚江、奉化江、甬江,餘姚江發源於上虞縣梁湖;奉化江發源於奉化市斑竹。餘姚江、奉化江在市區「三江口」匯合成甬江,流向東北經招寶山入海。整個甬江流域,因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
全市共有大小島嶼531個,面積524.07平方公里。寧波境內有兩灣一港,即三門灣、杭州灣、象山港。這些灣港,因有錢塘江、甬江及眾多溪河注入,夾帶著大量泥沙和營養物質,為灘塗和近海生物繁殖提供了豐富的養料。
寧波有漫長的海岸線,港灣曲折,島嶼星羅棋布。全市海域總面積為9758平方公里,岸線總長為1562公里,其中大陸岸線為788公里,島嶼岸線為774公里,佔全省海岸線的三分之一。
寧波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夏季風交替明顯。
寧波的四季是冬夏長(各約4個月)、春秋短(各2個月左右)。若以候平均氣溫10~22℃為春、秋兩季,>22℃為夏季,<10℃為冬季這一標准劃分,一般是3月第六候人春,6月第一候進夏,9月第六候人秋,11月第六候人冬。但在西部山區冬季比平原要長1個月,而夏季則要短近之個月,春、秋季比平原略長1旬,是春來遲則秋去早。冬季,由於受蒙古高壓控制,在西伯利亞冷空氣的不斷補充南下,天氣乾燥寒冷。此時盛行偏北風。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東南風,多連續晴熱天氣,除局部雷陣雨外,還會受到台風或東風波等熱帶天氣系統影響出現大的降水過程。春季,是冬季風轉換為夏季風的過渡性季節,由於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游交匯頻繁,天氣變化無常,時冷時熱,陰雨常現,雷雨大風、沿海大風經常出現,秋季,是夏季風向冬季風轉換的過渡季節,氣候相對涼爽,但有時也會出現秋老虎,由於常有小股冷空氣南下,鋒面活動開始增多,常會出現陰雨天氣。由於寧波倚山靠海,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使各地氣候差異明顯、天氣復雜,但同時也形成了多樣的氣候類型。如各海島具有氣溫年較差小、冬暖夏涼的海洋性氣候特色、氣候濕潤、光照條件較好、風力資源豐富等,但易受台風影響;西部山區則立體氣候特徵明顯,光照、氣溫、降水隨高度變化顯著,水資源相對豐富,但也極易產生洪澇或乾旱;而廣大平原地區受季風影響明顯。寧波市如此豐富多樣的氣候資源,給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極為有利的自然條件。寧波多年平均氣溫16.3℃,7月最熱,l月最冷,極端最高氣溫39.℃,高溫天氣是北部多南部少、內陸多沿海少;極端最低氣溫-11.1℃,低溫天數不多,穩定通過10℃的初日是3月底,終日為11月下旬未,持續天數約有237天,平均積溫5100℃左右。山區與平原相比積溫要少1000℃左右。
多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山地丘陵一般要比平原多三成左右;主要雨季出現在3~6月(即春雨連梅雨,月雨日普遍超過半個月)和8~9月(即台風雨和秋雨,月雨日也近半月)。寧波市一般是6月中人梅,歷史最早在5月中旬後期,最遲到6月底;出梅大致在7月上旬未,最早6月中,最遲8月初。寧波屬濕潤、半濕潤區,即收支(降水與蒸發)基本平衡;在區域分布上北部比南部相對乾燥。
年平均日照1900多小時。由於地域跨度有近1.5個緯度,所以在區域分布上是北多南少;而西部山區由於雲霧較多,平均要比平原少一成十。
一年中,由於季風交替顯著,常有春、秋季的低溫陰雨;汛期的暴雨和洪澇;夏、秋季的乾旱、台風、冰雹、大風;冬季的霜凍、寒潮等災害性天氣出現,直接影響農業生產。
影響寧波的台風主要集中在7~9月(過程雨量>=50毫米或風速>=17米/秒),平均每年2.8個。可造成嚴重影響的台風過程雨量>=200毫米)差不多每幾年就有1個。1953年以來,在寧波市登陸的台風有共4個。台風帶來的風暴潮危害極大,如5612號強台風(又稱8月1日大台風)象山損失慘重;又如9711號台風全市損失45億余元。
暴雨(日雨量)50毫米)年均2~5大,主要出現在6~7月上旬的梅雨和8~9月的台風暴雨,以9月居多;地域分布上寧海最多?暴雨常引成洪澇,如1988年寧海的7月30日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就是一例。
乾旱多發生在出梅後的7~9月,以寧海、象山的丘陵山地和降水利用率不高的慈溪為多,一般2~3年發生一次,其他地區4~5年一次:但旱情有時一年四季均可出現,有些年份是夏旱連秋旱,有的年份則是秋旱連冬旱。
冰雹和龍卷風在寧波市出現的機率較低。冰雹一般出現在3~9月的春夏秋季,多數發生在中午至傍晚。寧波市冰雹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區的餘姚、慈溪、鄞縣、鎮海等地,其次是奉化;龍卷風主要出現在6~9月其中7月為多。寧波市多數發生在餘姚和慈溪。1983年9月16日下午3時42分發生在餘姚泗門、慈溪周巷一帶的龍卷風造成近2000問房屋倒塌,21人死亡。低溫陰雨一般指春季的倒春寒和春秋季的低溫。倒春寒是指清明(4月5日)後,出現日平均氣溫在<=11℃連續3天或以上大氣,寧波市一般2~3年出現一次,多數出現在4月的第二候和第三候;春季連續陰雨是指3月下旬至4月底連續4天或以上(降水>=0.0毫米,日照時數<2小時)陰雨過程。平均每年出現1.1次;秋季低溫是指9月中、下旬連續3天出現日平均氣溫<=20℃或22℃的過程,導致粳稻和雜交晚稻灌漿成熟過程延緩,使灌漿不飽滿,導致減產,平均是4年一遇,但分布不均,有時會連續出現,有時8~9年才遇一次。霜凍分早霜和晚霜。4月1日後日最低氣溫(4℃晚霜凍,3年一遇,寧波市出現初霜一般在11月中旬,終霜3月底4月初。雪一般出現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最多1~2月。平均降雪6~10天,平均積雪2~6天。雷暴一般出現在3~10月問,年平均30~47天,初雷一般在3月初,最早出現在2月下旬;終雷一般在10月中旬,最遲可出現在12月初。
餘姚市概況
餘姚市地處美麗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北瀕杭州灣,南屏四明山,西連杭州市,東接寧波港,全市共轄14 個鎮、1 個鄉、6 個街道,總面積1527 平方公里,人口82.59 萬。
餘姚屬浙東盆地山區和浙北平原交叉地區,地勢南高北低,中間微陷。南部為四明山區,山巒起伏,散布大小不等的台地和谷地,最高峰大長山青虎灣崗海拔979 米,中部為姚江沖積河谷平原,北部為錢塘江、杭州灣沖積平原,素有「五山二水三分田」之稱。
餘姚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陽光充沛,雨量豐富,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日照2061小時,平均溫度16 度。
餘姚經濟發達,改革開放以來,餘姚一直躋身於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之列。2005 年, 實現國內生產總值 292 億元 ,財政收入 40.37 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381 元。
慈溪市概況
慈溪位於東海之濱,東離寧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南翼環杭州灣地區上海、杭州、寧波三大都市經濟金三角的中心,區位和交通優勢十分明顯。特別是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設,給慈溪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2008年建成後,一座比舊金山金門跨海大橋長15倍的雙塔鋼筋混凝土斜拉橋將橫跨廣袤而洶涌的杭州灣海域,從此慈溪將一躍成為連接上海、寧波兩大都市的「黃金節點」,融入滬、杭、甬2小時交通圈,這將極大提升慈溪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的戰略地位。全市行政區域面積1154平方公里, 年末耕地面積65.2萬畝 戶籍總人口101.03萬人,轄17個鎮、3個街道,共297個行政村、28個居委會、46個社區,市政府駐地滸山街道。
慈溪歷史悠久。春秋時屬越,秦代設縣,古稱「句章」,至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稱慈溪,縣治在今之慈城。因治南有溪,東漢董黯「母慈子孝」傳說而得名。1954年行政區域調整,現市境為原慈溪、餘姚、鎮海三縣的北部組成(俗稱「三北」),1988年10月撤縣設市。
慈溪自然條件優越,氣候常年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市境東南部為低山丘陵區,林木果品繁多;中西部為遼闊平原,土壤肥沃,特產豐富,盛產果蔬等農特產品;北部為杭州灣,擁有長達77公里的海岸線,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海塗資源,近期可圍墾開發的海塗近10餘萬畝,是全省土地後備資源最豐足的地區之一。
慈溪擁有三大傳統的區域特色文化:青瓷文化、圍墾文化、移民文化。在晉唐時期,慈溪上林湖青瓷遠銷海外,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海上絲綢之路」。慈溪又有「唐塗宋地」之稱,悠久的海塗圍墾歷史,塑造了慈溪人開拓進取的性格,慈溪的移民文化源遠流長。慈溪更有對外交流合作的傳統,早在秦代,名士徐福在慈溪達蓬山啟航,東渡日本,拉開了對外交流的序幕。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三大文化已交織融匯在一起,善於兼容並蓄,注重務實開拓,崇尚合作共贏,講求開放、誠信,不排他、重吸收,海納百川的人文精神,已成為慈溪新時期無可比擬的人文競爭力。
2005年,市政府針對宏觀環境新變化,牢牢把握發展模式轉型這條主線,加大對增長方式轉變、統籌協調發展和政府管理服務改善的推進力度,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75.2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37047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0%和1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61.33億元,增長16.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0億元,其中地方級收入23.56億元,分別增長23.4%和21.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445元,分別增長13.5%和15.2%,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下降到35.7%和39.4%;全市綜合實力和基本競爭力在全國百強縣(市)中分別排名第17位和第7位。
全市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20.84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0.9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3%和5.1%。積極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啟動建設綠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和東部農業科技園區,穩步實施「西菜東擴」戰略,大力培育新型農業市場主體,不斷完善為農服務新機制。東部地區已累計建成綠色產業基地4.5萬畝,其中2005年新增200畝以上綠色產業基地42個,新發展家庭農場、聯戶小型農場和規模型特色農庄超過100家。加快綠色農產品認證,36個基地通過寧波無公害產地認證,面積近3萬畝,新增國家綠色食品7隻。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網路,大力實施種子種苗工程,積極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繼續實施萬名農民培訓工程。
出台先進特色製造業發展綱要和產業導向目錄,完善「六個扶」為重點的工業扶持政策。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230.06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14.80億元,增長24.9%。深入開展「經濟規范在慈溪」活動,在知識產權保護、產品質量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了系列專項整治行動,全市已擁有中國名牌產品2隻、中國馳名商標2隻,浙江省著名商標30隻、浙江省名牌產品32隻,寧波市知名商標50隻、寧波市名牌產品73隻。
全市實現自營出口總額31.4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8%;實現自營進口總額6.51億元,增長28.9%;實際利用外資3.01億美元,增長7.3%;加工貿易進出口額12.3億美元,增長61.9%,加工貿易比例達到34.5%;加大選商引資力度,引進千萬美元以上投資項目達到24個。
全市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24.33億元,比上年增長16.5%,佔GDP的比重為3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43億元,增長13.8%,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之內;加快以五磊山風景區、達蓬山風景區和楊梅觀光園為主體的南山旅遊帶景區建設,積極推進以籌劃大橋見證游和杭州灣濱海濕地游為抓手的北部旅遊休閑區開發,全市接待各類旅遊者175.64萬人次,旅遊及相關收入達12.05億元,增長15.4%。
奉化市概況
奉化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的東海之濱,是寧波市副中心城市,全國甲類開放區。全市陸地面積125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96平方公里,人口47.94萬,轄6個鎮、5個街道。
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首次突破百億元,達到111.0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3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1%和17.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92億元,增長14.5%,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5.98億元,增長35.7%;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225元,分別增長11.0%和7.6%。首次進入全國「雙百強」縣(市)行列,位居「經濟百強縣」第91位,「綜合百強縣」排名比上年躍升21位,列第62位。
奉化山川秀美,人文薈萃,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城市。溪口雪竇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早在漢代就有「海上蓬萊」之譽,擁有「浙東第一瀑布」千丈岩飛瀑和各種奇峰幽谷、山嵐水色,更有被譽為「天下禪宗十剎」之一的雪竇古剎和蔣氏故居等一系列人文景觀。「全球生態500佳」滕頭村是一個集生態環境、效益農業、教育實踐、農村示範於一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江南田園美景,令國內外遊客流連忘返。市內星級賓館和高檔娛樂、休閑場所等旅遊配套設施齊全,2004年全市共接待中外遊客390萬人次以上,旅遊門票收入6464萬元,旅遊經濟綜合收入12.5億元。
奉化物產豐富,經濟發達,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之一。市內自然條件優越,地方特產眾多,經濟作物品種豐富,形成了水蜜桃、竹筍、芋艿頭、花卉苗木、草莓、海水養殖六大主導農產品,「瓊漿玉露」水蜜桃、「羅漢聖果」芋艿頭等享譽中外。1996年以來,奉化先後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水蜜桃之鄉」、「中國芋艿頭之鄉」、「中國草莓之鄉」、「中國青梅之鄉」和「中國花木之鄉」,是浙江省重要的海水產品養殖基地。奉化工業經濟發達,形成了以電子、服裝、機械、食品、生物化工等5大產業為支柱的地方工業體系。奉化是 「紅幫」裁縫的故鄉,服裝工藝精美,擁有「羅蒙」、「愛伊美」等著名企業和服裝品牌,享有「中國服裝之鄉」美譽。以振興民族信息產業為己任的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手機重點生產企業之一,年產「波導」手機1000萬台以上,2004年居品牌手機國內銷量首位。
奉化交通便捷,環境優越,是全國最佳投資區域之一。市區距寧波市區28公里,離寧波櫟社國際機場15公里,距國際深水良港北侖港45公里。沿海大通道同三高速公路、即將建成的甬金高速公路和規劃建設的甬台溫鐵路橫貫境內,五條高等級公路建設全面實施。奉化是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浙江省環境保護優秀城市。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經濟軟環境建設,成立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和外商投資服務中心,對所有投資項目實行「一口子」受理、「一條龍」服務,為外商生活提供「一卡通」服務。省級經濟開發區內首創「無費區」、「無費企業」制度,實行土地出讓最高限價。奉化市連續3年被台灣電機電子同業公會等機構評為大陸最佳投資區,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客商來奉投資創業。
今天,勤勞智慧的奉化人民,正滿懷信心、昂首闊步為建設現代化生態城市而努力奮斗。
寧海縣概況
寧海,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浙江省東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門灣之間,天台山、四明山山脈交匯之處,計劃單列市寧波市屬縣。全縣下轄17個鎮鄉,人口58.3萬,總面積1931平方公里,海岸線176公里,灘塗2.6萬公頃,山林12萬公頃,耕地3.5萬公頃。
寧海具有悠悠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開篇地。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勞作,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建寧海縣,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境內山川秀麗,氣候溫和,旅遊資源豐富。縣北南溪溫泉藏於深山奇幽之處,是全國三大著名溫泉之一;雁蒼山,氣勢雄偉,為寧波市新十景之一;縣南蓮頭山冷泉,能療關節炎等症,自清於今,民間作「仙水」治病,久盛不衰。寧海人傑地靈,名士輩出。古代有藐視滅十族之災的方孝孺、率眾起義的農民領袖王錫桐;現代有「左聯」五烈士之一柔石、國畫大師潘天壽、著名畫家應野平,等等。
改革開放以來,寧海縣國民經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走在了全省前列。農業資源豐富,山有竹木茶桑果之盛,海有魚蝦蟹貝藻之豐,譽稱浙東魚米之鄉;全縣海洋水產養殖面積達21.8萬畝,為浙江省海水養殖面積第一大縣;「望海茶」、「望府銀毫」茶葉為全國優質名茶,對蝦、泥螺、蟶子等水產品聞名海內外。
工業經濟是全縣國民經濟的主體,以紡織服裝、機械電子、食品飲料、橡膠製品、金屬製品等行業為支柱的工業格局初步形成。寧海經濟開發區是省級經濟開發區和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寧海華聯紡織有限公司經濟效益在全省同行中名列前茅,寧波一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產銷量最大的童裝企業,寧海文具行業佔全國市場份額的70%以上;西林牌手動液壓搬壓車、大梁山牌啤酒、愛妻牌壓力鍋等大批名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有較高的聲譽。
寧海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通訊發達。同三線高速公路和規劃中的沿海鐵路縱貫縣境,34省道甬臨線是一級公路,和盛寧線、象西線組成陸路交通主骨架,縣城距寧波機揚64公里,離北侖港80公里。5000噸級強蛟碼頭投入使用,北通寧波、上海、大連,南達溫州、廈門、香港,水陸客貨周轉能力大大提高。程式控制電話容量達到10.9萬門,行動電話、無線電話、傳呼均與全國聯網。電力充足,水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高,服務優良。開放的寧海正按照寧波市副中心城市規劃的要求,大踏步向一個現代化中等城市邁進。
目前,全縣上下共同致力於「重科教、強工貿、興山海、治水患、美環境」,一心一意抓經濟,努力把寧海建設成一個經濟結構合理、綜合實力較強、社會文明安定、環境優美整潔、人民生活水平全面達到小康的生態型經濟強縣。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寧海,暢開大門歡迎您。
象山市概況
象山縣位於浙江省中部沿海,居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三面環海,兩港相擁。總面積651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17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335平方公里。由象山半島東部和599個島礁組成,海岸線長800公里,約佔全省海岸線長的八分之一。象山是綠色半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6-17℃,森林覆蓋率58%,空氣質量常年保持優級,人居環境良好,素有「海山仙子國、東方不老島」之美譽。
象山歷史悠久。據塔山史前文化遺址出土文物考證,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於此生息繁衍。春秋時,象山為越國鄞地。漢為鄞縣、回浦(後改章安)兩縣地。唐初分屬寧海及鄮縣。唐神龍二年(706),象山立縣,治彭姥村,因村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縣以山名,屬台州,廣德二年(764),改隸明州(明代改稱寧波)。民國元年,南田立縣,治樊嶴,同年4月,劃象山東溪嶺以南地入南田縣,遂遷治石浦。翌年取消劃並,南田還治樊嶴。1940年,撤南田縣,另置三門縣,南田為其轄地。
1949年7月8日,象山解放。10月成立縣人民政府,屬寧波專區,1952年,南田從三門劃歸象山。1954年4月,象山改隸舟山專區。1958年10月,寧海縣並入象山,隸台州專區。1961年10月,復置寧海縣,象山還治原境,回屬寧波專區(後稱地區)。1983年,寧波地、市合並,象山為寧波市屬縣。
解放初設4區、2鎮、18鄉,至1985年,全縣轄5區5鎮32鄉。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全縣轄13鎮6鄉。2001年,在全省率先設立街道,現有10鎮5鄉3街道,總人口53.32萬,城市化水平44%。
近年來,象山人民大力弘揚和實踐「海納百川、勇立潮頭」的象山精神,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已連續四年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2004年列65位.先後榮獲全國雙擁模範縣、中國針織名城、建築之鄉、象山海洋旅遊、象山海鮮等已成為象山精美名片。擁有2家上市企業。2005年,全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7億元,財政收入1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0元,農漁民人均純收入6900元。
工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形成了針織服裝、汽車零部件、輸配電及控制設備、食品加工、裝備製造及關鍵機械基礎件等五大特色主導產業為主體的工業經濟格局。被中國針織協會授牌為「中國針織名城」。現有各類工業企業5000餘家,規模以上企業519家。200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54億元,完成外貿自營出口6.5億美元。華翔、天安、巨鷹、申菱4家企業進入寧波工業企業納稅50強。以船舶製造、能源為重點的臨港工業初具規模,投資超百億元的240萬千瓦大唐烏沙山電廠一期完工並網發電。
建築經濟實力雄厚。擁有資質企業38家,其中特級資質企業1家,一級資質企業7家,建築從業人員13.5萬餘人。象山建築在滬、杭、甬等地久聞盛名,先後創國家「魯班獎」11項,上海市「白玉蘭獎」和省級以上優質工程獎270餘項。2005年,全縣建築施工產值255億元,列全省第四位。實現對外承包和勞務營業額2億美元,居全省第一。
海洋經濟特色明顯。以現代漁業及水產品加工業,濱海旅遊業和海鮮餐飲業,臨港工業和海洋運輸業為主的海洋產業初具規模,優勢日益凸顯。漁業生產能力居全國前列,擁有250馬力以上鋼制漁輪1380餘艘,2005年,水產品總量達到55.5萬噸,漁業產值35億元。中國水產城水產品交易量達到26萬噸。擁有水產加工企業254家,年加工總量29.7萬噸。濱海旅遊業蓬勃興起,全縣初步形成"「一帶、三區」的大旅遊發展格局,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濱海旅遊度假勝地,是浙江省海洋旅遊業四大板塊之一,也是華東地區發展海洋旅遊業的最佳地區之一。松蘭山休閑度假區還被評為浙江省十佳度假勝地和上海市民最喜愛的十佳浙江景區之一。2005年,接待旅遊人數達200萬人次,旅遊經濟綜合收入10億元。連續舉辦了八屆的中國開漁節,已經成為寧波市三大節慶和全國百大節慶之一。海鮮餐飲業持續紅火,象山在外大型餐飲業達到百餘家。2005年,縣內餐飲營業額達9億元。海洋運輸業發展快速,總運力達到33.9噸,貨物運輸量達1240噸。
特色農業迅速發展。柑櫃、楊梅、出口蔬菜、特種畜禽和大黃魚、梭子蟹、紫菜等產業,初步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7大「龍型經濟」。全縣共有國家、省、市級綠色認證農產品和農產品基地16個,名牌產品79個。有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2家。2005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51.9億元,居全省第二位。
全國生態縣建設步伐加快。已簡稱4個縣級自然保護區、韭山列島為省級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全縣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100%。85%以上達到國家一級標准,森林覆蓋率為57.5%。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保障制度日益完善,現代化師范村創建蓬勃興起。城市化步伐加快,交通道路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城市功能不斷增強,城市面貌得到明顯改善。
「十一五」時期,象山加快發展正面臨極為難得的戰略機遇,象山港大橋及接線工程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批准建設,寧波市決定全面推進象山港區域保護和利用。由「大橋效應」催生的大橋經濟、港口經濟、海洋經濟和旅遊經濟,將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象山特色產業、山海資源、體制機制、生態環境四大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發揮,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將步入快車道;象山基礎設施薄弱、地理位置偏僻的狀況將得到全面改觀,城鄉一體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為此,縣委、縣政府提出要按照「立足科學發展,推進海陸一體,構建和諧象山,實現全面小康」的總體要求,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橋海興縣、旅遊富民、和諧惠民四大戰略,著力打造現代濱海新城、濱海產業新區、濱海休閑中心和海洋文化大縣,到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250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5%左右,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形成現代化生態型濱海旅遊城市的發展框架。
鄞州區概況
鄞( Yín)州區位於浙江省東部,是寧波市的一個區,疆域在東徑121°08′-121°54′,北緯29°37′-29°57′之間。西北與西部與餘姚接壤,南部緊鄰奉化,東南臨象山港與象山隔水相望。東西向最大長度74公里,南北最大寬度32.3公里,版圖輪廓呈蝴蝶狀。區界周長269公里,其中有海岸線25.66公里。全區總面積1380.54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327.04平方公里,象山港水域面積53.5平方公里)。
全區現有20個鎮、鄉、3個街道、3個工業區,74.27萬人口。自2002年4月19日改名為寧波市鄞州區。 鄞州區人民政府現設在寧波市鄞州新城區惠風東路568號。
海曙區概況
海曙區地處寧波市中心,東臨奉化江,北瀕餘姚江,西南與鄞縣接壤。全區面積 28.7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29.3 萬,轄 8 個街道辦事處。海曙區系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還有好多實在是貼不下了,你可以去以下網站上看看,希望對你有用!
Ⅱ 寧波鄞州觀海府地理位置好不好
鄞州區,浙江省寧波市市轄區。地處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內東部沿海,東接北侖容港、寧波保稅區,西北與西部與餘姚接壤,南部緊鄰奉化,東南臨象山港與象山隔水相望。西臨紹興、杭州,北與上海隔海相望,是計劃單列市寧波市最大的市轄區。
2016年9月,江東區劃歸鄞州區管轄後 ,新鄞州區轄14個街道、10個鎮。鍾公廟街道、下應街道、潘火街道、首南街道、中河街道、梅墟街道、白鶴街道、百丈街道、東勝街道、明樓街道、東柳街道、東郊街道、福明街道、新明街道;咸祥鎮、邱隘鎮、五鄉鎮、雲龍鎮、橫溪鎮、姜山鎮、瞻岐鎮、東吳鎮、塘溪鎮、東錢湖鎮。其中:梅墟街道委託寧波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管理,東錢湖鎮委託寧波市東錢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管理;行政區劃上均仍屬於鄞州區管轄。
Ⅲ 寧波鄞州地理位置比較好的房子大概要多少錢啊
地理位置比較好,這個概念還是太廣泛,比如江東現在也是鄞州區,那專么有超過6萬一個平方的,屬當然我感覺要買房子最好還是價格目標,最好直接找房東,或者我感覺好的地方,你不一定感覺好,比如距離印象城,萬達三公里這樣的小區你認為好嗎?房東直接再賣房子,准備換房子!
Ⅳ 寧波市自然環境變化及原因
寧波市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近年來,我市各級政府緊緊圍繞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目標,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將環保工作重心逐步向農村下移,增加生態建設補助資金,加大了新農村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並形成了黨委政府主抓、人大政協監督支持、部門合力推動、公眾參與的工作氛圍,在農村面源污染整治、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河道整治、基層創建等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優化了農村生態環境。
據統計,目前我市共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3個(寧海縣、象山縣、鎮海區),省級生態縣3個(鎮海區、餘姚市、寧海縣);成功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鎮13個,佔全市89個鄉鎮的14.6%;省級生態鄉鎮65個,市級生態鄉鎮(街道)92個,市級生態村538個,創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畜禽養殖污染逐年治理
我市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始於2002年,截至去年底,共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全面完成生豬存欄3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的污染治理工作。今年年初,我市又把107家(戶)生豬存欄200頭至300頭(或相同規模的牛)養殖場(戶)作為治理對象,涉及7個縣(市)、區。目前,治理工作已完成,正在驗收之中。
農村生活垃圾就地減量
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我市終於摸索出了農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鎮清運、縣處理(填埋或焚燒發電)」的成功之路。目前,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的比例達到96.5%,有效改善了農村臟、亂、差面貌。
部分海島、山區偏遠鄉村由於運輸距離遠,地方財政難以負擔運輸和處理費用。去年,我市著手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就地減量化生物處理工作,其原理是先通過分選,將生活垃圾中難降解的物質進行回收或清運至鄉鎮垃圾中轉站,剩餘的有機物質在適當的水、氣條件下,通過微生物的作用,使有機物質分解並放出能量產生高溫,殺死其中的病原菌等,形成腐熟有機物,作為有機肥生產原料。該處理方法提高了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程度,減量化效果明顯。
我市在餘姚市大嵐鎮、象山縣西周鎮、北侖區等地開展了60多個試點,對農村生活垃圾進行就地減量化生物處理。地處四明山腹地的餘姚市大嵐鎮14個行政村,每村都建起了太陽能垃圾生物處理設施,全年可節約環衛成本100多萬元;象山縣西周鎮共有74個行政村,目前已建成25個太陽能垃圾生物處理設施,全年節約垃圾清運費10萬元,減少環衛車輛及環衛工人支出30萬元。
農村污水處理多元化
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截至2008年底,全市2654個行政村已有245個開展了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其中27個為納管處理),總服務戶數7.13萬戶,總投資2.06億元;處理的方法主要有無動力厭氧、厭氧+濕地、人工濕地以及厭氧+回用等模式。
今年8月,市「百千工程」辦、農業局、環保局、財政局聯合發文,明確2009年度我市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同時安排了相應經費,確保任務於今年年底全面完成。
農村環境整治持續推進
目前,全市222處需治理廢棄礦山中,累計已有202處完成治理,治理率達到91%。全長36.5公里、總投資13億元的甬新河工程已全面建成;全長38.3公里、總投資9億元的姚江東排工程鎮海段北支線已全線貫通;今年已完成「千里清水河道」31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0.3平方公里。新增市級生態公益林15萬畝,全市生態公益林建設面積已達到278萬畝,建成面積218.34萬畝。補償標准進一步提高,今年已將補償標准提高到每畝17元,其中國有林場補償標准為每畝19元,新增市級公益林補助賬戶5480個,省級綠化示範村36個。
生態農業處處開花結果
今年市級財政安排1200萬元,用於補助11個循環農業項目建設,大力推廣商品有機肥生產應用,繼續實行有機肥推廣應用的補助政策,擴大有機肥的應用面積,全市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達4.7萬噸。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進一步擴大,新增配方施肥面積310餘萬畝,節肥6070噸(純量),增產13萬噸。注重農林產品生態品牌創建,新增綠色食品20個,無公害農產品59個。
改善農村環境的奉化「版本」
近年來,奉化市堅持以「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為龍頭,以優化村莊布局和環境整治為重點,切實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農業旅遊項目,通過集中收集鎮街道生活垃圾、開展基層創建、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等多項措施,全面提高了農村環境質量。
早在2006年,奉化市就投入1.3億元,實施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集中處理工程,建立了村(社區)統一收集、鎮(街道)統一中轉、市級統一填埋的無害化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三級無害化集中處理網路,並率先在寧波市范圍內實現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集中處理網路全覆蓋。截至目前,奉化市各鎮、街道建成並投入運行壓縮式垃圾中轉站23座,建築堆放點679個,購置垃圾桶8563隻,農村生化垃圾集中收集率達到95%以上,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大為改善,農民生活環境質量明顯提高。
多年來,奉化市通過環境整治村、全面小康(示範)村、生態村、衛生村等一系列基層創建活動,出台各種政策措施,加大補助力度,使很多村積極努力改善農村環境狀況,一大批村莊告別了昔日破舊的容顏,還涌現出了滕頭村、溪口鎮等一批生態村、鎮。目前,奉化市有240個行政村通過「凈化、美化、綠化、硬化、亮化」完成了環境整治工作,共投入資金4550萬元,其中,28個村躋身省、市級小康示範村,48個村創建成為寧波市級生態村。
在農村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中,奉化市一方面通過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積極推廣農業標准化技術,從源頭遏制農村農業面源污染;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整治畜禽養殖污染。自2005年起,奉化市共投入650萬元,完成了59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尿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同時,奉化市還基本形成了以水蜜桃、芋艿頭、草莓、有機竹筍、花卉苗木、名優茶葉、萬畝優質稻米等十大特色農產品為主的農業產業體系。
在飲用水源保護方面,奉化市一方面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建設,關閉了橫山水庫、亭下水庫等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所有工業污染物直接排放口,共搬遷或關閉位於水庫上游的工業企業189家,填埋嫩竹造紙料塘565個,建成了亭下水庫、橫山水庫等13個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另一方面,強化了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對臨近城區的農村生活污水實行納管並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對偏遠農村或有條件的村則因地制宜實行分散式生態處理。目前,奉化市已投入6000多萬元建設鎮生態型污水處理(廠)站,並建成了11個村的生活污水處理工程。
茭白草的餘姚「吃」法
「用茭白草生產生物顆粒燃料能獲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並直接促成餘姚市茭白基地、獺兔基地兩大農業產業基地之間資源的循環利用,」餘姚市欣農兔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翁巧琴說,「可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同時也為改善農村環境開辟了一條重要的途徑,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好項目。」
餘姚市河姆渡鎮是《寧波市農業產業布局規劃》中的茭白種植基地,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茭白之鄉」。目前,該鎮共有茭白復種面積3萬多畝,全年茭白產量超1億斤,茭白產業收入達到1億多元,占該鎮農業總收入的60%強。但在產業發展中,茭白尾草對環境的污染卻越來越嚴重。每到茭白採收季節,雖然每天有專人清理,仍然到處可見散堆著、腐爛後散發出刺鼻惡臭的茭白草,天晴草干後被焚燒,還造成了廢氣污染。
在餘姚市環保局和有關科研單位的支持下,餘姚市欣農兔業有限公司積極開發新項目,將茭白草變廢為寶,不僅破解了該地區的環境污染難題,還探索出了一條生態農業的發展道路,為當地農民增收開辟了新途徑,真正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該公司率先把優質茭白草加工成為獺兔飼料,僅此一項就為當地農民增收了1000多萬元。
兔子吃剩的茭白草,數量依舊龐大,如果不加以合理開發利用,環境污染狀況還是難以得到全面改善。餘姚市欣農兔業有限公司用茭白草製作生物顆粒燃料,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據介紹,生物顆粒燃料是在常溫條件下對秸稈等原料進行擠壓而製成的,輸送、儲存極為方便,同時使其燃燒性能大為改善。生物顆粒燃料可用於日常生活,也可作為火力發電的燃料。
據悉,該公司今年投資600餘萬元,利用茭白草生產生物顆粒燃料和進行飼料加工,可使2萬余畝茭白田產生的茭白草得到有效處理,處理量占當地茭白草總量的80%左右。
農村污水處理的鄞州模式
農村生活污水接入統一管道,黑色污水經過濾、厭氧處理後變成了涓涓清流。鄞州區農村污水分散式生態處理系統的建設,有效解決了農村生活污水問題。
由於鄞州區許多農村位於山區、半山區,且基本處於水源保護地的上游和周邊區域,村民居住分散,經濟基礎薄弱,生活污水往往直排水庫、河流,直接影響著飲用水源水質。為此,鄞州區採取了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和分散式生態處理相結合的生活污水處理方式,對難以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的分散、偏遠農村的生活污水,因地制宜實施分散式生態處理。
去年年初,鄞州區出台了《鄞州區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生態處理工作實施意見》,由區、鎮、村三級財政出資,通過2年至3年有計劃有步驟地建設,使全區100個左右的村完成生活污水分散式生態處理。去年,鄞州區共投入資金5100萬元,對全區24個村35個點實施了生活污水分散式生態處理工程,日污水處理能力3000餘噸,受益農民近2萬人。今年又投入近1億元對31個行政村65個自然村(點)實施這一工程,日處理污水約4700噸,受益人口近3萬人。
隨著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生態處理工程的進一步實施,鄞州區農村生活污水實現了從直排到達標排放的轉變。以前,這些村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是直接排放水體或者滲排到地下,如今經處理後,達到了國家一級排放標准。這些村在鋪設污水管網的同時,還進行了道路改造,優化了道路環境,進一步美化了村裡的生態環境。宣裴村牆角頭自然村是鄞州區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生態處理工程的一個縮影,原來村裡一個很臟的地段變成了一塊人工濕地,家家戶戶的生活污水被統一鋪設的管道送到這里進行自然凈化,村裡再也見不到污水橫流的場景了。
據悉,明年鄞州區還計劃投入區級財政補助資金7000萬元,完成30個行政村70個點的工程建設,從而形成涉及80個行政村170個點的生活污水分散式生態處理工程規模。
循環經濟的寧海特色
寧海縣循環經濟模式即一、二、三產資源共享的混合型模式,與陝西交城縣的新型閉合工業園區模式(工業型)、湖南汝城縣的資源反饋模式(資源型)、黑龍江東寧縣的黑木耳循環產業鏈模式(農業型)、上海的「四節」資源節約型農業模式(城郊型)共同被列為全國縣域循環經濟五大模式。寧海縣同時榮獲2008年度全省發展循環經濟先進縣。
2006年,寧海編制了浙江省首個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了循環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生態生產力理念,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轉變增長方式、減少污染排放為目標,以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依靠政府、企業、公眾的共同努力,堅定不移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推進循環經濟建設。
寧海縣以規劃為指導,積極運用循環經濟理念,在產業層面加快推動一、二、三產之間的共生耦合、聯動發展,在社會層面加快構建生態大循環系統,以「2133」工程為抓手(即2個循環經濟示範區、10大循環經濟建設重點項目、30家企業的清潔生產、3類廢棄物的資源綜合利用),積極打造區域性混合型循環經濟示範區,循環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走出了一條具有寧海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循環型工業。寧海縣以浙江國華寧海電廠為依託,利用電廠工業廢料構建資源循環式利用產業鏈,形成了煤—電—粉煤灰—水泥、煤—電—石膏—石膏板、煤—電—粉煤灰—新型牆材三條循環產業鏈,基本消化了寧海國華電廠的衍生物,資源利用率達到90%以上,可新增利稅2億元以上,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
循環型農業。寧海縣在東部建設浙江東海岸10萬畝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區,目前示範區內已形成西瓜、訂單蔬菜、糧食、柑橘、畜禽和海水養殖等六大產業基地,累計建成無公害產品基地31.9萬畝,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80個,全縣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比重達到41.3%,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100%,規模畜禽糞便綜合資源化率為100%。通過把畜牧業與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相聯結,形成了「農作物秸稈等—奶牛養殖」、「豬—沼液—瓜果菜」、「有機肥—綠色基地」等資源循環利用模式,既解決了大量農作物廢棄秸稈、畜禽養殖排泄物的出路問題,又為生產綠色有機肥提供了優質原料,增加了農民收入。
循環型服務業。寧海縣依託象山港區域海、陸、島三位一體的組合優勢,按照「觀臨港大工業、游東方金海灣、品綠色真海鮮」的旅遊開發思路和區域性聯動開發的要求,著力將寧海灣打造成長三角海上運動、海洋休閑度假的勝地,並逐步建成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有序開發建設寧海溫泉三期、東海雲頂、前童古鎮等旅遊區,逐步形成了「一帶、兩區、多點」生態休閑旅遊發展大格局。
讓市民喝上「放心水」
全市建成90個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
近年來,我市在不斷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步伐的同時,採取各種措施強化飲用水源地保護,確保城鄉居民用水安全。至今,全市共建成90個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12個規范飲用水源保護區,全面完成了建制鎮以上合格(規范)飲用水源創建工作。
飲用水源環境保護歷來是我市環境保護工作的首要工作。根據《全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要求,我市編制完成了寧波市縣(市)區城區以上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通過加強水源地環境整治、建立保護區界碑和告示牌、加強環境監測等措施,組織開展了全市合格規范飲用水源保護區創建工作。
長期以來,環保部門堅持開展全市主要35個鄉鎮以上重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環境監測,及時、准確地掌握集中式水源地水質狀況和動態變化趨勢,向社會公布飲用水源地水質情況。2007年,完成了對全市取水量大的36個鄉鎮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108項水質指標的全面普查監測。去年7月開始,將其中80個特定水質項目列入每年監測1次的環境監測計劃,其他28個項目繼續按每月1次進行監測。
各地政府和相關企業已制定了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污染應急預案,基本構建了市、縣兩級聯動,環保、衛生、水利、消防等部門共同參與、各負其責的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污染應急體系。環保部門每年都組織針對飲用水源保護工作的環保執法行動,今年查處了四明慕天山莊在水源保護區內未批先建有餐飲、住宿、會議服務的農家樂項目。同時,還圓滿完成了江北區英雄水庫養豬場搬遷、橫溪水庫發黑發藍企業搬遷、北渡取水口周邊去年的監測結果表明,全市共有91個水源地水質好於Ⅱ類。
我網路了一篇,希望可以幫到你。
Ⅳ 鄞州區的資源
鄞州區地處中亞熱帶東部常綠闊葉林,地質、土壤、氣候、生物等因素的綜合作用,給植被生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已鑒定植被種類中,有維管束植被151科,896種,其中蕨類植物24科,92種;稞類植物8科,44種;被子植物19科;760種;苔蘚植物48科,165種。森林木本植物以殼斗科、樟科、山茶科、木蘭科和冬青科居多,其次為薔薇科、杜鵑花科、豆科、茜草科、金縷梅科、大戟科、忍冬科、木犀科和野萊莉科等。第四紀大冰期的冰川未嚴重破壞鄞州區植被,因而鄞州區多遺存古老的殘遺種和古樹珍貴樹木,在植物區系中佔有最大比重的被子植物,也含有不少古老的類型。榆科、杜英科和椴樹科等在白堊紀後期陸續分化出來的科、種在鄞州區分別有10種、4種和1種。鄞州區山區現存的銀杏、香果樹和金錢松屬於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天日目蘭、紅豆樹等為三級保護植物。此外還保存著一千多年生長歷史的「唐柏」、香樟,以及栽植於明、清朝的古松等。鄞州區植被擁有較多數量的特有種、單種屬和少種屬。鄞州區經濟植物中,用材樹種有100多種;葯用植物有絞股藍、杜仲等402種;澱粉類植物有殼斗科等80種;芳香類有木蘭科、樟科、芳香科、傘形科等61種;油脂類植物有72種,纖維植物100多種。
鄞州區的植物區系地理成份復雜,熱帶成分佔優勢。泛熱帶成分、熱帶美洲和熱帶亞洲成分、舊大陸熱帶成分、熱帶亞洲、熱帶澳洲成分在鄞州區森林植物區系成分中佔有主要比重。另外,東亞成分在鄞州區也較突出。此外,該縣植物區系有許多種類屬於東亞——北美間斷型的。還有北溫帶成分的如松屬、刺柏屬等裸子植物等。體現了從熱帶向溫帶的過渡性質以及東亞植物區系的區域的特徵。
鄞州區植被在長期開發中已逐步人工化,原生植被幾乎破壞殆盡,殘存的半原生植被也為數無幾,僅在天然林場和少數交通閉塞的山地有小片半原生狀態的常綠闊葉林。大部分丘陵山地多為次生的針葉林所覆蓋,鄞州區的植被可分為二類,一類是自然植被類型,主要有亞熱帶針葉林(馬尾松林、杉木林、柳杉林、黃山松林、金錢松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竹林,灌草叢等組成;另一類是人工栽培植被。 該區野生動物在地理分布上屬東洋界區系,歷史上動物資源豐富。由於森林資源破壞嚴重,山區的野生動物棲息場所和活動范圍縮小,加之人為的亂捕濫殺,動物資源日益減少,平原地區在平整土地中拆除大批墳灘,使小動物失去棲息之地。
脊椎動物中,哺乳類多分布於丘陵低山地區。今境內偶有發現毛冠鹿和金錢豹,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獐為二類保護動物。80年代後由於封山育林,各種動物又見增加,常見有14科28種。在鄞州區常見鳥類有34科48種,棲息、活動於山林及水邊。1988年調查發現境內常見鳥類基本為食蟲類鳥類,常見的食肉類鳥類如鷹科的裊等在70年代初就基本絕跡。鳥類中白鸛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松鴉和環頸雉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區內常見的爬行類動物7科13種。兩棲類以蛙為主,分布在水稻及棉花地區,山溪濕地也常見。虎紋蛙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常見蝦蟹類有8科9種。
節肢動物常見的有中國鱟、圓蜘蛛、娛蟻等,環節動物有螞蟥、蚯蚓和海蜇等。
昆蟲中有蜻蜒、蜜蜂、螳螂、草始、寄生蜂、紫膠蟲,白臘蟲和家蠶等。 鄞州區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1.0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0.28億立方米,地下水0.79億立方米。由於江河貫穿境內,年出入境水量甚為可觀,多年平均年入境總水量為20.76億立方米,出境總水量(含過境水量)達27.73億立方米。
根據鄞州區的地理特徵,水資源包括江、湖、河及地下水。以鄞東山地的明閣樓――望海峰――白岩山一線為分水嶺,西部為甬江水系,東部為大嵩江水系,甬江水系是鄞州區的主要水系。
鄞江奉化江支流,發源於四明山中的白肚腸崗麓,越鄞江鎮它山堰後河流為鄞江,主幹全長10.8公里,河床平均寬度62米,深2.4米,河道坡道平緩,平時為淡水,大旱年咸潮可上溯響岩附近。鄞江全流均在境內。
奉化江發源於四明山的秀尖山東南麓的刻江,在區境內匯西來的鄞江與南來的東江後始稱奉化江(南三江口),東北向流向寧波市。奉化江自南三江口後完全進入區境,水流平緩,兩岸平原如砥,江道曲折蛇行,共經八彎至寧波市區,江段長27公里,均寬208米,均深3.5米,水面面積5.62平方公里。
姚江源出餘姚市四明山北麓的白岩尖,至歧陽
五洞閘附近入鄞州區,作為界河,至望春金仙廟出境。境內江段長18公里,水面面積4.95平方公里,均寬275米,均深7米。其地水闊岸平,江道平緩通航。現為蓄淡江道,在鄞州區境內建翻水站二處,可翻水550萬立方米左右。
大嵩江鄞州區第二水系。上游亭溪源於雙石嶺五都頭,在育王楔與自南而來的梅溪合為大嵩江。全長21.2公里,均寬68米,均深3.2米,水面面積1.44平方公里。1974年在江攙頭建15孔大型水閘l座,使江道成為淡水河。平原江道兩岸有江塘保護。
鄞東與鄞西均形成三條幹流大河,鄞南無大河,各河經楔閘獨自入江。
鄞西河流包括上接樟溪,自它山堰上游分流處起(《鄞州區通志》謂光溪橋起)自南水門入寧波市區的南塘河、發源於草灣崗山麓橫貫鄞西平原中部的中塘河和源出大隱,至望春橋與中塘河匯合後入寧波市西門口的西塘河。鄞東河流包括發源於金峨鄉道成嶴九闊嶺(橫溪水庫)的前塘河、承東錢湖之水自莫枝至橫石橋與前塘河匯合的中塘河和源出天童山的後塘河(上游建三溪浦水庫)。
東錢湖位於鄞東平原中部,東西寬6.5公里,南北3.5公里,湖岸線長45公里,水面面積19.89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湖東、南兩面為天台山余脈,西北部隔零星平原孤丘與廣闊的鄞東平原相連。全湖分外湖、穀子湖、梅湖三部分。梅湖於1960年圍墾成農田。流域面積81平方公里。東錢湖是一個以灌溉為主,結合淡水養殖、城市供水和航運交通等綜合利用的湖泊,河湖間築有7道堰壩以溝通船舶航行,並有楔閘5座,每秒排泄總流量63.4立方米。環湖諸山之水匯成72條溪流,瀦蓄於東錢湖,並經五個楔閘流入鄞東河網。
鄞州區地下水天然資源量為7862.85萬立方米/年,其中低山丘陵區為6294.30萬立方米/年,平原區為1568.55萬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利用水量為2863萬立方米/年,其中分布於有集中供水條件的單井出水量大於100立方米/日的宜井地段,總水量為1858萬立方米/年,不宜井地段可利用資源為1005.44萬立方米/年,其中丘陵山區為805.34萬立方米/年,
平原區為200.1萬立方米/年。鄞州區有深層承壓淡水122.6萬立方米,灌溉回歸水1038萬立方米/年。 鄞州區已發現的礦藏有泥炭、鐵、錳、銅、鉛、鋅、螢石、明礬石、粘土、石材、砂石、海鹽等20餘種,近百處產地。其中金屬礦大多是礦(化)點,尚無開發利用的價值,有關部門注目於伴生的貴金屬金、銀的綜合評價,可望有新的突破,非金屬及建材礦產在境內佔有優勢。主要有以下一些:
泥炭分布於望春與東錢湖兩地。以望春山泥炭為佳。瑩石俗稱砩石。鄞州區有螢石礦產地13處。已經開采和具有進一步探采價值的螢石礦產地有歧陽周家浦、白岳徐家、鳳嶴藤嶺、鳳嶴嶺墩、梅園南吞、鄞江橫嶺頭、龍觀大路沿、塘溪大碧浦等8處。其中藤嶺與周家浦屬小型礦,分別由縣辦砩礦與歧陽鄉地方開采。
明礬石產於橫溪鎮南鳳凰山。
粘土、粘土類礦產分別有:高嶺土(鳳凰山、望春山)、膨潤土(五鄉石山弄)、地開石、葉臘石(大嵩球山)、粘土(莫枝大堰頭陶公山、杖錫,蜜岩、鄞江、韓嶺等地)等。隨著應用領域擴展,也包括了黃(紅)土、水底淤質土、紫砂土
(鄞西山地毛夾嶴、天打岩、龍觀到雪嶴)等。
建築石材:鄞州區建築石材開發歷史久遠。以鄞江橋所產的小溪石和梅園鄉產梅園石較為聞名。小溪石岩石層理薄且均勻,近於水平,節理少,可直接順層剝制板材,或加工成條石、塊石,用於建房,鋪路、架橋、築塘堰、鑿刻碑牌等,銷寧波等地。梅園石產於梅園山采場,岩石為褐灰色凝灰岩。因單層厚度較大,難以順層剝成板材,但可按任工,加之石質均勻細密,作碑碣裝飾雕刻甚佳。
砂石:鄞州區砂石主要產於餘姚江、奉化江、大嵩江中上遊河床及河漫灘。用於鋪路及建築政體骨料。除本地民用外,大多運銷甬滬等地。 鄞州區海域分布於最東端,屬象山港海灣的一部分,面積為53.5平方公里,其東北為北侖區海域,西南為奉化縣海域,東南為象山縣海域。海水平均深度約10米,南端最深處可達23.5米,平均潮差3.20米。最高潮位與最低潮位之間灘塗總面積1.63萬畝(12.2Km2),可利用面積0.55萬畝,其中0.22萬畝已被利用,海塗與海底平緩,向南東傾斜,底質由粉砂質淤泥構成。其間零星散布7處石質島礁。
鄞州區海岸線總長25.66公里,由海塘及山腳線組成,其中海塘21段共24.3公里。區境內有淺海水面14097畝,內陸水面93571畝。一年中適宜於魚類生長繁衍的天數達到43天,全年月平均最低水溫為6.2℃,月平均最高水溫為31~33.8℃。5~9月氣候溫和,豐沛的雨水為內陸水體補充了水源和營養物質,正好適應了魚類生長、活躍、攝食量最大的特點。定點抽樣測定,證
明內陸水域水體水質肥沃,故動物性和植物質的餌料均較豐富。淺海海水水體交換及時,各種指標適於水生動植物繁殖生長。
境內水產品有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分布在內陸淡水、海淡水潮汐的奉化江,海水象山港。內陸淡水以東錢湖為典型的河湖水體,其水產品由中國江河平原系復合體,南方熱帶平原系復合體,古代第三紀復合體,海水復合體和北方平原復合體五個魚類系組成。1982年和1987年全縣采樣得到的魚類83種,分屬9目20科,其中鯉形目60種,鯉科52種。甲殼類3種,爬行類3種,兩棲類2種,軟體動物15種;由於潮汐江特點,甬系水系各段生態環境不盡一致,魚類區系組成屬華東江淮亞區,逐步向華南區浙閩亞區過渡的中間類型。具有鄞州區內陸淡水五個區系復合體外,還有中印山區區系體(如纓口鰍);象山港水域有水產品338種,其中魚類120種,貝殼90種,甲殼類90種,藻類30種,鄞州區沿海常見的有54種。
Ⅵ 寧波市鄞州區下應鎮地理位置
寧波市鄞州區下應鎮現在已改為下應街道,地理位置就在寧波市區的南部偏東過去一點。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Ⅶ 寧波 地理區位優勢(人文啊.地理啊)
寧波取自「海定則波寧」,簡稱「甬」,是浙江省的一個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規權利的較大的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準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的三大經濟中心之一.全市總面積9365平方公里。位於浙東,長江三角洲南翼。寧波北侖港是個深水良港。
寧波有以下頭銜:
1.副省級城市:全國有15個,主要是政治上享受副省級待遇,例如寧波市長享受副省長待遇;(政治方面)
2.計劃單列市:全國只有5個城市,主要是經濟上某些權利直接歸中央管理;(經濟方面)
3.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有良好的對外貿易和引進外資政策!(經濟方面)
4.國務院命名的"較大的市":這主要是在立法方面有權制定地方法規.(立法方面)
5.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國務院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現在已經公布三批共99個城市了.(文化方面)
6.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2008年12月25日獲選200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人居方面)
寧波是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浙江省第一大湖東錢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天童森林公園為國家森林公園。寧波還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竇寺等著名寺廟。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保國寺、古代水利建築它山堰、寧海的南溪溫泉、餘姚的四明湖旅遊度假區、象山的石浦漁港,為眾多中外旅遊者所嚮往。以鎮海招寶山為代表的明朝抗擊外來侵略的海防歷史遺跡和以四明山為中心的浙東革命斗爭史跡給寧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觀。
東方大港——北侖港 寧波文人薈萃,歷史上曾有較高層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學派,如四明學派、陽明學派、浙東學派,出現了虞世南、高則誠、王守仁、朱舜水、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張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寧波的藏書文化深厚,涌現過一大批藏書數萬卷的藏書名樓。天一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在深厚的文化積淀中孕育而成的寧波傳統工藝諸如骨木嵌鑲、寧式傢具、朱金木雕、金銀彩綉等,用材講究,手藝精絕,風格獨特。二十里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這是位居天下禪宗五剎之一的天童寺的寫照,寧波的佛教文化舉世聞名;阿育王寺珍藏著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雪竇山為全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保國寺是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
寧波是浙東交通樞紐,陸、海、空、水立體交通發展迅速,尤以「東方大港」之稱的北侖港稱譽國內外。櫟社機場與香港和全國各地主要城市之間架設有空中橋梁。鐵路、公路、水運以及市內交通四通八達。
寧波歷史悠久,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唐代,寧波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與揚州、廣州並稱為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宋時又與廣州、泉州同時列為對外貿易三大港口重鎮。鴉片戰爭後被辟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如今的寧波是浙江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和全國14個中央計劃單列市(副省級)之一,人均收入居全國第四位,消費水平居全國第二位。寧波港是上海國際航運樞紐港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世界79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個港口開通了航線。
寧波是中國商人的發祥地。號稱是「中國最精明」的上海人有1/4是寧波籍的。與溫州人相比,寧波人更喜歡做大生意,這里出過「船王」包玉剛等一大批國際知名的工商巨子。故有「寧波大老闆」、「溫州小老闆」之稱。
寧波還是著名的僑鄉,有30多萬寧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寧波幫」已成為聯結寧波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寧波不僅山清水秀,還自古以「四香」(米香、魚香、書香、墨香)傳揚天下,物產極為豐富。主要特產可分為海鮮、海乾產品、特色食品,時令果品,傳統工藝品,服裝等幾大類。海鮮、干海產品寧波地處長江入東海口,海岸線縱長,是鹹水、淡水交匯的地方,水中微生物極為豐富,因此海鮮味道特別鮮美,營養價值很高。寧波是中國盛產海鮮的主要區域之一,黃魚、帶魚、墨魚、石斑魚、香魚、彈塗魚、海鰻、梭子蟹、海蝦、蚶子、蟶子、牡蠣、泥螺、貢干、海蜇、海帶、苔菜等各類海鮮一應俱全。干海產品中數黃魚鯗、明府鯗、紅膏熗蟹、醉泥螺、蝦干、對蝦干、蝦皮、新風鰻鯗、海蜇頭、海帶、苔菜、烤魚片等最有名,寧波人很喜歡以此特產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
概況
政府所在地:海曙區
面積:9365平方公里
人口:607萬人,市區人口約203.4萬
電話區號:0574
郵政編碼:315000
區縣:6區,3市,2縣
市樹:樟樹
市花:茶花
年平均氣溫 :16.3℃
[編輯本段]地理
寧波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 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南翼
東經120°55』至122°16』,北緯28°51』至30°33』
時區與北京相同,為東八區
[編輯本段]歷史
寧波歷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時為越國地,戰國中期以後為楚國轄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縣,屬會稽郡。兩漢、三國至魏晉南北朝時期,3縣除隸屬的州、國和郡名時有變動外,其區域范圍基本未變。隋開皇九年9589年,3縣同餘姚合並,稱句章縣,縣治置小溪(今鄞州區鄞江鎮),仍屬會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鄞州,設州治於三江口(現寧波老城區);武德八年(625年)改稱鄮縣,屬越州,縣治復置小溪。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設明州,轄鄮、
慈溪、奉化、翁山4縣,州治也在小溪。唐長慶元年(821年)州治從小溪遷至三江口,並建子城,為其後一千多年來寧波城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據記載,寧波最早的城垣為東晉隆安四年(400年)劉牢之所築,稱筱牆,故址相傳在今西門筱牆巷一帶。
五代稱明州望海軍。北宋建隆元年(960)稱明州奉國軍。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轄溫台明越四郡。南宋慶元元年(1195)升為慶元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稱慶元路。大德七年(1303年)設浙東道都元帥府。
朱元璋吳元年(1367年)稱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為避國號諱,改稱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設寧紹台道,駐寧波。1927年劃鄞縣城區設寧波市。
1949年5月浙東解放,鄞縣城區建置寧波市,城區亦為寧波專署駐地。1983年撤銷專署,實行市管縣體制,隨著北侖深水良港的開發建設,寧波逐漸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進,並形成三江、鎮海、北侖三片濱海臨江發展的空間格局。1986年寧波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計劃單列市。
寧波以港興市,是中外聞名的商埠。唐時已是與日本、新羅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通商的主要港口。1522年葡萄牙人在雙嶼設立根據地,進行走私貿易,後被明軍討伐。鴉片戰爭後,寧波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對外開港。在近代史上,寧波新興工商業發展較早,「寧波幫」更是蜚聲海內外。寧波人在上海居民構成中的比重很大。2000年北侖港已經成為著名的深水良港。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現轄:6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2個縣。
建設中的鄞州
市轄區:
海曙區 http://www.haishu.gov.cn/
江東區 http://www.nbjd.gov.cn/
江北區 http://www.nbjiangbei.gov.cn/
北侖區 http://www.bl.gov.cn/
鄞州區 http://www.nbyz.gov.cn/
鎮海區 http://www.zh.gov.cn/
縣級市:
慈溪市
餘姚市
奉化市
縣:
寧海縣
象山縣。
寧波市 面積9671.59平方千米,人口550萬人。轄6個市轄區(海曙、江東、江北、鎮海、北侖、鄞州)、2個縣(寧海、象山),代管3個縣級市(慈溪、餘姚、奉化)。全市共有57個街道、80個鎮、11個鄉。
海曙區 面積29.44平方千米,人口30.10萬人。郵編315000。區人民政府駐靈橋路229號。轄8個街道:月湖街道、南門街道、江廈街道、鼓樓街道、西門街道、白雲街道、段塘街道、望春街道。
江東區 面積37.65平方千米,人口25.21萬人。郵編315040。區人民政府駐彩虹北路58號。轄7個街道:東勝街道、百丈街道、白鶴街道、明樓街道、東柳街道、東郊街道、福明街道。
江北區 面積208.7平方千米,人口22.97萬人。郵編315020。區人民政府駐新馬路61弄。轄7個街道、1個鎮:中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街道、洪塘街道、庄橋街道;慈城鎮。
北侖區 面積585平方千米,人口34.99萬人。郵編315800。區人民政府駐新碶街道長江路1166號。轄6個街道、2個鎮、1個鄉:新碶街道、小港街道、霞浦街道、大碶街道、柴橋街道、大榭街道;白峰鎮、春曉鎮;梅山鄉。
鎮海區 面積366.9平方千米,人口22.49萬人。郵編315200。區人民政府駐招寶山街道勝利路112號。轄4個街道、2個鎮:蛟川街道、駱駝街道、庄市街道、招寶山街道;澥浦鎮、九龍湖鎮。
鄞州區 面積1406平方千米,人口77.66萬人。郵編315040。區人民政府駐鍾公廟街道。轄4個街道、17個鎮、1個鄉:中河街道、下應街道、石碶街道、梅墟街道;咸祥鎮、邱隘鎮、五鄉鎮、雲龍鎮、橫溪鎮、姜山鎮、古林鎮、橫街鎮、鄞江鎮、章水鎮、瞻岐鎮、東吳鎮、高橋鎮、塘溪鎮、洞橋鎮、東錢湖鎮、集士港鎮;龍觀鄉。
餘姚市 面積1527平方千米,人口82.58萬人。郵編315400。市人民政府駐蘭江街道北蘭江路1號。轄6個街道、14個鎮、1個鄉:鳳山街道、陽明街道、梨洲街道、蘭江街道、朗霞街道、低塘街道;臨山鎮、泗門鎮、馬渚鎮、牟山鎮、丈亭鎮、梁弄鎮、陸埠鎮、大隱鎮、大嵐鎮、河姆渡鎮、四明山鎮、小曹娥鎮、黃家埠鎮、三七市鎮;鹿亭鄉。
慈溪市 面積1154平方千米,人口101.54萬人。郵編315300。市人民政府駐滸山街道三北大街655號。轄3個街道、17個鎮:滸山街道、宗漢街道、坎墩街道;范市鎮、掌起鎮、逍林鎮、新浦鎮、橫河鎮、附海鎮、庵東鎮、天元鎮、長河鎮、周巷鎮、橋頭鎮、匡堰鎮、勝山鎮、龍山鎮、崇壽鎮、三北鎮、觀海衛鎮。
奉化市 面積1249平方千米,人口47.88萬人。郵編315500。市人民政府駐錦屏街道錦屏南路1號。轄5個街道、6個鎮:錦屏街道、岳林街道、江口街道、西塢街道、蕭王廟街道;溪口鎮、尚田鎮、蒓湖鎮、裘村鎮、大堰鎮、松嶴鎮。
象山縣 面積1176平方千米,人口52.74萬人。郵編315700。縣人民政府駐丹東街道後堂街21號。轄3個街道、10個鎮、5個鄉:丹東街道、丹西街道、爵溪街道;石浦鎮、西周鎮、鶴浦鎮、賢庠鎮、牆頭鎮、定塘鎮、塗茨鎮、大徐鎮、新橋鎮、泗洲頭鎮;東陳鄉、曉塘鄉、茅洋鄉、黃避嶴鄉、高塘島鄉。
寧海縣 面積1931平方千米,人口58.55萬人。郵編315600。縣人民政府駐躍龍街道縣前街18號。轄4個街道、11個鎮、3個鄉:躍龍街道、桃源街道、梅林街道、橋頭胡街道;長街鎮、力洋鎮、一市鎮、前童鎮、桑洲鎮、黃壇鎮、強蛟鎮、西店鎮、深甽鎮、岔路鎮、大佳何鎮;胡陳鄉、茶院鄉、越溪
[編輯本段]寧波幾個商業廣場
天一廣場 天一廣場
萬達廣場
聯盛廣場
中信泰富廣場
世紀東方廣場
維多利亞廣場
天倫廣場
飛越廣場
[編輯本段]旅遊景點
寧波市區主要旅遊景點奉化溪口是全國重點旅遊區:以蔣中正原籍為背景,以雪竇山和雪竇寺最為著名,還有蔣中正原住址及鎮上古香古色的文化,包含了武嶺門、武嶺學校、文昌閣(奎閣凌霄)、小洋房、蔣氏故居(豐鎬房)、玉泰鹽鋪、摩訶殿、蔣母墓道、御書亭、錦鏡池、千丈岩瀑布、妙高台、、千丈岩、、雪竇寺、將軍楠、中旅社原址、三隱潭、徐梟岩、亭下湖
寧波生態景點很多,類似北侖區九峰山,鄞州區五龍潭也算是。野鶴湫旅遊風景區 、梁祝文化公園 、寧波滕頭生態旅遊示範區、 九龍湖風景區 、寧波松蘭山海濱旅遊度假區 、東錢湖風景旅遊區、石浦漁港古城、天一廣場 、寧波天一閣博館 、 寧波松蘭山 、保國寺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雪竇山 、北侖鳳凰山主題樂園 、天童寺 、天河 、東錢湖 、城隍廟商貿休閑步行街區、寧波萬達商業廣場 、阿育王寺 、月湖、豐鎬房、千丈岩瀑布、它山堰 、妙高台 、五龍潭 、南溪溫泉 、浙東大峽谷 、寧波海洋世界 、蔣母墓道 、梁祝文化公園 、宋皇城海灘 、前童古鎮、上林湖越窯遺址 、秦氏支祠 、鼓樓 、開明服飾特色街。
[編輯本段]特產
象山海鮮、奉化芋艿頭、奉化水蜜桃、奉化千層餅、奉化尚田草莓、慈溪餘姚楊梅、三北豆酥糖、寧波草席
寧波十大名菜:冰糖甲魚、苔菜拖黃魚、腐皮包黃魚、網油包鵝肝、鍋燒河鰻、黃魚海參、寧(甬)式鱔魚、火踵全雞、苔菜小方塊、雪菜大黃魚
[編輯本段]特色餐館
張記臘汁肉夾饃。 地址:海曙公園路117號,鼓樓北大門口。 肉夾饃、涼皮。
森鴨面。 西河街,新美心對面。 燒鴨面,腸血面。
味一早餐。 新芝路過永豐西路口往北。 小籠包中包鍋貼,餛飩面,麻油蒸餛飩。
倉橋頭面結店。 鎮明路倉橋頭菜場對面。 面結,寬面。
樂味餛飩面。 百丈路小綿羊正對面,銀殿賓館的斜對面。 蝦仁餛飩,乾菜餛飩。
關中面鋪。 鼓樓尚書街呼童街十字路口。 油潑扯麵,麻辣牛肉麵,麻什。
奉化牛肉館。 高塘路上雅戈爾專賣店邊。 牛雜面。
溫州飯團。 孔浦菜場附近。 內有鹹菜,榨菜,肉鬆,梅乾菜,油條等。
忘憂亭。 南鎮安街,鎮安小學後門。 雞脖子,雞翅膀,黑磚塊,裡脊肉,燒仙草。
伊莎貝拉甜品屋。 孝聞街100-12號。 天鵝泡芙、小喇叭、藍莓蛋糕。
寧芙麵包房。 新興大酒店後門附近87261321。 泡芙。
富浩飯店。 解放南路久久天橋旁。 牛排、芋艿小排羹、青菜白蟹湯。
郭巨海鮮飯店1。 繁景花園的大雅久對面,福利院旁邊。 海鮮、青菜芋艿。
郭巨海鮮飯店2。 孝聞街口靠近包玉剛圖書館。 炒嘰蛄、米魚骨醬。
雲賓飯店。 范江岸路翠柏路的交叉口。 蘿卜排骨湯、蟹糊、雞爪豆瓣醬。
春鶴飯店。 孝聞街與西河街岔口。 炒蘇蟹,旁元蟹,白蟹土豆羹,小梅魚。
良友飯店。 興寧橋下,外經貿大廈對面。 梅子肉,油爆蝦,寧式鱔蝴。
好兄弟海鮮。 中山西路老西苑花鳥市場。 大腸煲,虎頭魚。
老寧波飯店。 江東王隘路228號。 鹽烤蟹腳,鐵板魷魚,烤雜魚,旁元蟹。
老太婆飯店。 朱雀小區,最大的十字路口左拐。 餅子蒸蛋、芋艿排骨。
梅山漁村。 朱雀小區。 乾菜烤蟹腳,油煎米饅頭,雜魚,蒸排骨,烤鯽魚。
東錢湖水上餐廳。 原東錢湖賓館下去。 本地雞、臭冬瓜、鯽魚干、紅燒魚頭。
東苑食府。 市府後門。 蔥烤河鯽魚、甜紅薯、蒸鰻筒、豬油蒸塊。
岱山碼頭飯店。 白沙路海運大廈旁。 椒鹽蝦蛄、紅燒網潮、踏扁土豆。
四海香川菜館。 久久天橋下。 手抓羊排、水煮牛蛙、桑拿牛肉、蘿卜干臘肉。
水樂園。 甬港南路李惠利中學邊。 番茄排骨鍋仔,水煮魚,蜂窩玉米,涼粉。
新派川菜館。 中山西路原花鳥市場前。 酸菜魚,涼拌青瓜,桑拿牛蛙。
劉家香辣館。 百丈路,靈橋下一、二百米處。 金牌鴨脖子,醋椒牛肉托水餃。
巴渝小棧。 江東新錢櫃隔壁。 香辣小龍蝦、水煮魚、豆花魚。
麻辣印象。 城隍廟KFC旁。 香辣兔頭、麻婆豆腐、水煮泥鰍。
灣仔手抓鹵龍蝦。 鄞奉路417號海曙交警大隊站。 手抓鹵龍蝦、孜然牛肉。
漢德居盱眙龍蝦。 鼓樓步行街到底左轉。 龍蝦60/80/110,桑拿牛肉,醬骨頭。
水先生食館。 世紀廣場石頭屋邊87301757。 辣酒肥柳煲,茄汁牛腩煲
近聚里自助火鍋。 翠柏一里站附近。 羊肉串,鹵鴨掌。38/位(包括酒水)
大餡水餃。 百丈路,靈橋東路站下。 伊面飄香雞,大拉皮兒,玉米酸菜水餃。
清湯鵝, 驚駕路,游泳館附近。 鹵鵝爪,鵝肉,鵝肝。
斑竹溪味館。 石鍥雅戈爾小學對面。 溪魚,角麂,雞,薺菜炒年糕。
江西人家。 鎮明路鎮明小學那裡。 江西炒粉絲、干鍋群菌煲、臘肉、豆腐乳。
楚雲天鄂菜館。 靈橋西。 藕湯、武昌魚、三鮮魚糕、炒大腸、杜婆雞。
千一米線。 鎮明路和柳汀路交叉口。 過橋米線。
樂口福粵菜館。 百丈路東,華嚴街斜對面。 鮮式蛤子、百絲蒸蝦、鹵水拼盤。
一茶一坐。 樂購麥當勞旁。 芒果雪酪、紅豆冰、叉燒酥、抹茶奶茶。
激旨面館。 天一廣場天主教堂邊。 日本拉麵、石鍋拌飯。
小紅牛燒烤。 鎮明路金撙咖啡旁邊。 五花肉、紅薯、石鍋拌飯。
鄉村牛仔燒烤屋。 曙光路曙光影院對面。 粥,牛肉,雞翅。
麗灣韓國料理。 東海菜場靠民安路對面。 石鍋拌飯,牛尾湯,土豆餅。
金魚國際餐廳。 天一銀太二樓。 鴨舌,蟹餅,火焰蛋糕、春卷、印度洋蔥圈。
琴橋浪漫咖啡。 拉芳舍旁邊。 咖啡,鐵板套餐。
韓國料理。 廣濟街老晶都好時光婚紗攝影隔壁。 石鍋拌飯,烤五花肉。
迪萊咖啡。 寧波日報社5樓。 咖啡西點。
豪尚豪牛排館。 鼓樓呼童街66號,正對中心農貿市場。 牛排,套餐。
百世德咖啡。 槐樹路,潮湧軒附近。 荷葉田雞飯,珍珠奶茶。
萊點水果吧。 曙光電影院對面。 推薦那裡的西米系列和黑雨系列。
香草戀人館。 鼓樓紅蜻蜓專賣店正樓上87242643。 手工巧克力。
E見如故海鮮吧。 鼓樓皇子和米線的弄堂進後左拐。 姜蔥螃蟹,椒鹽帶魚。
小粥仙。 四眼契街新河明珠大門口。 韭菜鮮肉餅、扁豆鮮肉餅、粟米餃、粥。
海味世家。 民安路曙光中學對面。 蟹糊、蟹腳、咸蟹蒸叉魚、烏賊蛋蒸白蟹。
外婆橋贛菜館。 鎮明路殷記旁87170217。 蜜制小龍蝦、酸菜魚、水煮肉片。
嵊泗小海鮮。 江東南路周宿渡水產市場。 和尚蟹鉗、琵琶蝦、刀魚、鸚鵡魚。
高麗苑。 驚駕路美食一條街上87791677。 鐵板章魚、石鍋拌飯、烤肉。
黃胖飯店。 江東南路周宿渡水產市場。 各類海鮮
樂陶陶湖南風味館。 迎鳳街21號87317730。 干鍋。
星巴克咖啡外灘店。 外灘江邊。 法式蘇芙蕾,利口提拉米蘇,冰焦糖瑪其朵。
元泰居海鮮砂鍋粥。 旁興寧橋左轉,江東新世紀旁。 鐵板牛柳,海鮮沙鍋粥。
龍鳳山莊。 月湖馬衙街邊,石浦邊上。 寧波菜,豬油雜豆腐。
江南春飯店。 德龍一直下去,近華茂。 海鮮,「五穀雜糧」。
海味世家。 江東曙光中學對面。 小海鮮。
錦官驛。 天一廣場。 錦官沸騰魚,菜根老壇子,江石滾肥牛,龍井桑拿蝦。
綠柳居素菜館。 鼓樓一和湯包樓上。 羅漢觀齋、素腰花、佛跳牆、烤紅腸。
皆大歡喜。 中山東路東方商業大廈。 米湯海鮮雜,迷宗椒鹽鴨頭.
頤和茶館。 外灘。 蛋炒飯、烤鵪鶉蛋、醉雞爪、甜點水果。58/位起。
醉美。 箕艚街曙光路中山東路口。 鮑汁蝦仁炒飯、糯米鳳鵝、木瓜雪蛤。
鬥牛士。 外灘。 牛排、甜點。星期1-5下午1-4點特價牛排套餐 39、 49/份。
勝雅客。 世紀廣場2樓。 西湖牛肉羹 茶樹菇牛柳,鐵板海鮮豆腐
新倍司。 甬港南路。 酸菜螺片 青龍過江
玉蝴蝶。 老實巷36號。 竹香鴨 冰凍苦瓜
紅樹林會所。 日月星城樓下。 頂翅撈飯,八寶魚頭,蟹粉珍珠羹,小牛柳排。
拉芳舍茶餐廳。 琴橋邊錦地水岸下。 田雞煲,烤鰻,烤鯽魚,鮑魚飯,玉米烙。
檀宮。 琴橋邊,錦地水岸下面。 碳燒台塑牛排,美極雞翅。
水玲瓏。 鎮明路光大銀行附近。 金牌龍蟬、雪鉿水果羹、手撥筍、咖喱青蟹煲。
富邦大酒店。南站。種類繁多的自助餐。
獅城兄弟新加坡餐館。 萁漕街上,凱利大酒店對面。 海南雞飯、奶茶。
缸鴨狗。蠻多的
石浦大酒店。百丈東路1118號
向陽漁港。 彩虹南路236號
向陽漁港下屬「豪食匯」。天一廣場(朝葯行街面的,天一數碼廣場正西面)/萬達廣場(鄞州區鍾公廟街道四明西路999號萬達廣場5號門入口處)。國際美食餐廳,網羅了數百餘種全球美食,匯聚了義大利、法國、日本、韓國、東南亞、巴西、港澳台等各地風味,世界品牌甜品哈根達斯、頂級海鮮刺生無限量供應,全品種自助餐。
城市桃花概念菜館。海曙區鎮明路260號
每一個愛國愛家鄉的寧波人,請大家在美食神話城——甬城寧波用餐之時,盡量做到足夠就好,不夠再點,杜絕浪費,提倡節儉。在不得已擺譜的情況下也多多斟酌,盡最大努力,將面子工程的奢侈行徑減少到最底線!用實際行動證明「用餐文明」。文明城市的市民方方面面做到文明才算真正的文明。
[編輯本段]寧波的中國第一
中國第一所獨立設置的中外合作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
天一閣中國第一民間藏書樓——天一閣。
1990年11月,攝制中國第一部彩色立體電視劇——寧波三維電子有限公司。
縫制了中國第一套西裝,第一件「中山裝」,開辦了第一家西服店,編著了第一部西裝裁剪 書——紅幫裁縫。
中國第一家獲得QS9000/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蜂鳴器製造商-----寧波東方電子有限公司。
中國第一個世界船王——董浩雲(寧波人)。
中國第一大手機製造商——波導。
中國第一大原油進出口港——北侖港。
中國第一家合作制銀行——鄞州農村合作銀行。
中國第一台具有知識產權的八音琴——寧波韻升音樂禮品有限公司。
中國第一深水良港——北侖港。
中國第一家通過國際環保認證ISO14001認證的造紙企業——寧波中華紙業。
拍攝了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張石川(寧波人)。
導演了中國第一部臘盤配音的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張石川(寧波人)。
中國第一家生產黑炭襯的企業——寧波宜科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第一家專業製造鉛酸蓄電池的企業——寧波海湖蓄電池有限公司。
1993年5月,中國第一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文尋呼機誕生;1995年,中國第一台自行研製的股票信息機問世;1997年,中國第一台高速漢字機呱呱墜地——波導。
英國基督教循道公會女傳教士奧特綏在寧波創辦中國第一所女校——甬江女子中學(今市第六中學)。
中國第一家軸承出口免驗企業----寧波慈興軸承有限公司。
新中國第一枚紀念郵票的設計者,新中國第一套特種郵票的設計者,新中國第一套普通郵票的設計者——孫傳哲(寧波人)。
中國第一男裝品牌——雅戈爾。
中國第一崖灘長廊——象山紅岩。
中國第一飛人——柯受良。
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棉色紡紗開發基地——寧波百隆集團。
中國第一大草製品市場——鄞州區古林鎮的明州草製品市場。
中國捐資助學第一人——邵逸夫。
中國第一台35毫米有聲電動攝影機發明者——鄭崇蘭(寧波人)。
中國第一台電影磁性錄音機發明者——林聖清(寧波人)。
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美國兩院院士(美國歷史上也僅有23位)——毛昭憲(寧波人)。
中國第一家西醫綜合醫院,現寧波二院。
世界最長之杭州灣跨海大橋,世界最大之電熨斗生產基地周巷鎮。
以寧波為主場的八一雙鹿電池在CBA上奪冠次數最多
[編輯本段]寧波裝的中國第一
開設第一家西服店、開設第一家西服工藝職業學校、縫制第一套中山裝、縫制第一套西服、編寫第一部西服理論著作
Ⅷ 寧波自然環境怎麼樣
寧波是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浙江省第一大湖東錢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天童森林公園為國家森林公園。寧波還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竇寺等著名寺廟。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保國寺、古代水利建築它山堰、寧海的南溪溫泉、餘姚的四明湖旅遊度假區、象山的石浦漁港,為眾多中外旅遊者所嚮往。以鎮海招寶山為代表的明朝抗擊外來侵略的海防歷史遺跡和以四明山為中心的浙東革命斗爭史跡給寧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觀。寧波文人薈萃,歷史上曾有較高層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學派,如四明學派、陽明學派、浙東學派,出現了虞世南、高則誠、王守仁、朱舜水、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張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寧波的藏書文化深厚,涌現過一大批藏書數萬卷的藏書名樓。天一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在深厚的文化積淀中孕育而成的寧波傳統工藝諸如骨木嵌鑲、寧式傢具、朱金木雕、金銀彩綉等,用材講究,手藝精絕,風格獨特。二十里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這是位居天下禪宗五剎之一的天童寺的寫照,寧波的佛教文化舉世聞名;阿育王寺珍藏著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雪竇山為全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保國寺是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寧波是浙東交通樞紐,陸、海、空、水立體交通發展迅速,尤以「東方大港」之稱的北侖港稱譽國內外。櫟社機場與香港和全國各地主要城市之間架設有空中橋梁。鐵路、公路、水運以及市內交通四通八達。寧波歷史悠久,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唐代,寧波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與揚州、廣州並稱為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宋時又與廣州、泉州同時列為對外貿易三大港口重鎮。鴉片戰爭後被辟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如今的寧波是浙江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和全國14個中央計劃單列市(副省級)之一,人均收入居全國第四位,消費水平居全國第二位。寧波港是上海國際航運樞紐港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世界79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個港口開通了航線。寧波是中國商人的發祥地。號稱是「中國最精明」的上海人有1/4是寧波籍的。與溫州人相比,寧波人更喜歡做大生意,這里出過「船王」包玉剛等一大批國際知名的工商巨子。故有「寧波大老闆」、「溫州小老闆」之稱。寧波還是著名的僑鄉,有30多萬寧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寧波幫」已成為聯結寧波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寧波不僅山清水秀,還自古以「四香」(米香、魚香、書香、墨香)傳揚天下,物產極為豐富。主要特產可分為海鮮、海乾產品、特色食品,時令果品,傳統工藝品,服裝等幾大類。海鮮、干海產品寧波地處長江入東海口,海岸線縱長,是鹹水、淡水交匯的地方,水中微生物極為豐富,因此海鮮味道特別鮮美,營養價值很高。寧波是中國盛產海鮮的主要區域之一,黃魚、帶魚、墨魚、石斑魚、香魚、彈塗魚、海鰻、梭子蟹、海蝦、蚶子、蟶子、牡蠣、泥螺、貢干、海蜇、海帶、苔菜等各類海鮮一應俱全。干海產品中數黃魚鯗、明府鯗、紅膏熗蟹、醉泥螺、蝦干、對蝦干、蝦皮、新風鰻鯗、海蜇頭、海帶、苔菜、烤魚片等最有名,寧波人很喜歡以此特產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
Ⅸ 寧波地理位置是什麼方向
寧波奧特萊斯廣場的地理位置是在寧波市區的西郊方向,地址就在寧波鄞州區秋實路555號,即集仕港聯豐中路與甬金連接線交匯處。
Ⅹ 寧波的地理環境
寧波地處寧波平原,緯度適中,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寧波市的多年平均氣溫16.4℃,平均氣溫以七月份最高,為28.0℃,一月份最低,為4.7℃。寧波市無霜期一般為230天至24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480毫米左右,五至九月佔全年降水量的60%。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850小時。
寧波四季分明,冬夏季長達4個月,春秋季僅約2個月。若以平均氣溫0>22℃為夏季、0<10℃為冬季、10~22℃為春秋兩季這一標准劃分一般是3月第六候入春,6月第一候進夏,9月第六候入秋,11月第六候入冬。
作物生長期30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480mm,山地丘陵一般要比平原多三成,主要雨季有3~6月的春雨連梅雨和8~9月的台風雨和秋雨,主汛期5~9月的降水量佔全年的60%。 寧波是浙江東部的交通樞紐,寧波繞城高速公路(G1501)、杭甬高速公路(杭州灣環線高速公路,G92)、甬台溫高速公路(瀋海高速公路,G15)、甬金高速公路(G1512)、甬舟高速公路(舟山跨海大橋,G9211)、甬台溫復線高速(G15W3,象山港大橋及其連接線)、穿山疏港高速(S20 )等多條高速公路的穿境而過,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的落成,寧波到上海的時間從原先的4個小時縮短為2個小時。
2013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09萬公里,公路網密度111公里/百平方公里,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其中高速公路495.8公里,一級公路1058.9公里,二級公路775.3公里,三級公路1533.1公里,四級公路6354.9公里。 蕭甬鐵路復線和甬台溫鐵路為寧波的主幹鐵路,北侖線、洪鎮線、余慈線、白沙線為支線,外連浙贛線、滬杭線,內通寧波港區,接通中國的鐵路網。
寧波市區主要鐵路客運站為寧波站和庄橋站,在餘姚、奉化、寧海各有一個小型鐵路客運站,貨運站為寧波北站與在建中的集裝箱中心站。
2009年10月,甬台溫鐵路正式開通,結束了寧波沒有高速鐵路的歷史。杭甬客運專線和准備籌建的滬甬跨海鐵路連接線建設,寧波到杭州的時間縮短到60分鍾之內,到上海的時間縮短為1.5小時到,通過高鐵到南京只需2.5小時 。新建的寧波站於2013年12月28日投入使用,擁有8台16線,與軌道交通二號線還有規劃中的四號線零距離換乘,成為華東地區的重要鐵路樞紐。 寧波櫟社國際機場是寧波唯一的航空港,位於寧波市鄞州區古林鎮境內,是國內重要的干線機場。機場佔地面積250萬平方米,擁有16個停機位,候機樓面積4.35萬平方米,跑道全長3200米,寬60米,配有先進的通信導航和空中管制系統,達到4E級機場標准,可起降包括波音747在內的大型客機。機場距寧波市區12公里,距離市區僅有10-30分鍾的車程,十分便捷。
截止2013年,機場已開辟前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廈門、青島、大連、哈爾濱、昆明、三亞、鄭州、蘭州等國內大中城市的航線,並開通前往香港、澳門、台灣、首爾、新加坡、曼谷等地的國際航線。2013年保障飛機起降46468架次,完成546萬人和9.4萬噸物資的運送任務。
東方航空將浙江分公司設在寧波,櫟社機場為該公司的重要基地。2009年8月,寧波成為直航台灣定期航班的航點,每周擁有飛往台北、台中、高雄的航班。
T2航站樓已於2015年開始建設,工期為5年,預計吞吐量為1200萬客流 作為國家大型港口的寧波港設備先進,運力充足,不但擔負起寧波水路運輸的重任,更成為浙江省乃至華東地區海運遠洋貿易的集散地和物流中心。
2013年寧波港貨物吞吐量4.96億噸,比上年增長9.5%,增幅比上年提高5.0個百分點,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2.76億噸,增長12.6%。全年集裝箱吞吐量1677.4萬標箱,增長7.0%,箱量排名保持大陸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前六。 2008年12月,寧波軌道交通方案通過國家發改委評審。寧波市軌道交通網路規劃以主城區為核心,以跨三江(姚江、甬江、奉化江)、連三片(三江片、鎮海片、北侖片)、沿三軸(商業軸、水軸、公建軸)為指導思想構成骨架,由6條線組成放射式線基本網路,輻射范圍覆蓋全寧波市區,規劃線網全長247.5km(主城區內全177.4km)。其中1、2、3號線為軌道交通主幹線,4、5、6號線為輔助線,共設置116座換乘站。
新一輪規劃中,寧波軌道交通出現了7號線,8號線,K1線,K2線,另外還有寧波-慈溪,寧波-餘姚,寧波-奉化-寧海,寧波-象山等市域鐵路。
寧波軌道交通1號線於2014年5月30日正式投入運行,西起高橋西,東至東環南路(1期工程),全長20.878千米,共設有20個站。
寧波軌道交通2號線將於2015年9月26日正式投入試運營。
寧波軌道交通3號線,4號線,5號線將於2020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自由行包車
自由行常常伴隨而來的就是交通問題,頻繁的倒車,等車浪費了大把的觀光時間。包車出遊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趣包車在線包車平台,為熱愛旅行的人們,提供便捷優質的個性化包車旅遊體驗,讓你有更多的時間用來觀光游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