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基礎知識選擇題
❶ 高中地理選擇題
答案:BCCA
第一題:正午太陽高度角=90°-緯度差(所在地的地理緯度玉直射點緯度的差值)
所以緯度差=90°-太陽高度角
首先觀察表,先看甲地和乙地的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
甲地在夏至日的緯度差=90°-80°(甲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10°,所以甲地和夏至日的太陽直射點(北回歸線)的緯度差為10°,也就是甲地的緯度為23°26′±10°,即13°26′N或者33°26′N。
PS:如果算出來負數,要麼算錯了,要麼可能在南半球。
再來看,甲地從5月21日到6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情況:增大到夏至日最大。這說明甲地在北回歸線的北方。因為離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從5月21日到6月22日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慢慢靠近北回歸線,甲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也在增大,所以甲地應該在北回歸線的北方。如果甲地在直射點南部,正午太陽高度角應該逐漸變小。
所以甲地的緯度應該是33°26′N。
同理可得乙地的緯度是2°N
與甲乙兩地不同的是,丙丁兩地給出的是冬至日前後,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那麼就應該站在南半球考慮。
丙的緯度很簡單,冬至日的太陽高度角是90°的就是南回歸線,所以丙地的緯度是23°26′S。
同理可得丁地的緯度為16°S。
自轉線速度與緯度有關,赤道的自轉線速度最大,所以乙地的自轉線速度最大,選B。
(這是最一般的解法,耗時比較久。如果比較熟練的話,可以不用算出來。甲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在5月21日到7月23日先增後減,所以甲地一定在北回歸線以北,丙地一看就知道在南回歸線,乙地和丁地的太陽高度角都是先減後增,所以乙地丁地都在熱帶地區,乙地的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比丁地的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離赤道的雙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66°34′近,所以乙地離赤道近,所以乙地的自轉線速度大)
第二題:甲地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小值=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A:埃及阿斯旺水電站為熱帶沙漠氣候,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為發電高峰期
B: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南半球為夏季,巴西草原草木茂盛
C:對的
D:開普敦為地中海氣候,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當地是夏季,炎熱乾燥
第三題:江蘇省位於北回歸線以北的中低緯地區,樓的南側為向陽側,光熱充足,東西向光熱差異小,所以開花日期總體早於北側,且南側各棵樹之間開花時間差距小;樓的北側為背陽側,光熱不足,東西向光熱差異大,所以開花時間東方早於西方。
第四題:依據圖中太陽視運動軌跡的方位和長短,可確定其為夏半年,即可推知時間為春分日至秋分日。
望採納,么么噠
❷ 高中地理知識提問(選擇題)
A首先是不對的,你想,印度人這么多,怎麼可能還土地租金低呢?
孟買是發展棉紡織工業的,應該是種棉花的,所以我覺得應該是選B吧
❸ 指點一下高中地理必背的基礎知識
基礎抄的就是高一必修,襲二卷的大題的一二十分都是必修上的,都是自然地理類的;
區域地理,主要是亞洲日本,印度,非洲埃及,歐洲德國,俄羅斯,北美美國,拉美巴西,大洋洲澳大利亞,這八個國家要主要掌握,從自然地理和經濟發展;
難一些的就是地球運動的在選擇題中有兩道題,多是計算時間,晝夜問題。
❹ 《高一地理基礎過關——填空題》百度文庫 答案
到網路文庫去掙財富值,然後自己下載
❺ 一組高中地理選擇題
首先要明確帕圖斯湖的具體地理位置,根據圖中給出的經緯度坐標,可以確定專該湖位於巴西南部靠屬海的位置。然後來逐題分析:
第6題:1)帕圖斯湖位於雅庫伊河的入海口處,一般在這種大河入海口的位置,都會有大量來自河流的泥沙在此處堆積,這為沙壩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內力作用)
2)當泥沙在入海口堆積,受到來自海面波浪和洋流的沖刷,逐漸形成高出海面的沙壩。(外力作用)因此,形成沙壩的原因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外力作用自然就是海水堆積,選B。
第7題:1)讀圖可知沙壩海岸線的走向大致為東北-西南走向,
2)根據經緯度確定的潟湖位置可知,此處有自東北流向西南的巴西暖流經過,其流向與海岸線完全一致,可見沙壩海岸線的形成,與巴西暖流關系甚深,故選A。
第8題:沙壩的形成離不開內外力作用,雅庫伊河帶來的無盡泥沙必然導致泥沙沉積越來越多,而海上巴西暖流的不停沖刷,又阻擋了泥沙向外發展的可能,因此,沙壩的發展趨勢是向潟湖內擴展,最終將形成類似於杭州西湖一般的內湖。故選D。
綜上,答案為6. B; 7. A; 8. D
❻ 高中地理選擇題 求解釋~~~~
1、
(1)【概念】太陽是一個熾熱的氣體球,它的表層大氣(由里向外分別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會發生變化,稱為「太陽活動」。太陽風暴又稱「太陽風」,屬於太陽活動的一種方式。
(2)【分析解答】
太陽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分別出現「黑子」、「耀斑」和「太陽風」(且黑子、耀斑和太陽風往相伴發生,周期都是11年),這三者依次對地球的降水量、電離層和地球磁場產生影響,A是耀斑爆發時發出的電磁波擾動電離層的結果;B是太陽風拋出的帶電粒子流被地球兩極磁場捕捉而產生的現象;C與黑子有關。 D這些屬於地質作用與太陽活動沒有直接關系。所以符合「不可信」。
2、
(1)【基礎知識】「9月23日」為秋分日,全球各緯度日出正東,日落正西。日出的地方時都是6時,日落都是18時!在赤道上看,太陽在天空中的運動軌跡是從6時至12時自東向西逐漸升高(正午時,太陽在天頂上),12時至18時繼續向西逐漸降低到日落;在北半球觀察到正午太陽位於正南天空上;南半球觀察到正午太陽位於正北天空上。
(2)【分析解答】
當地(72°E,30°N)位於北半球,「9月23日秋分日」在北半球看,日出正東,日落正西。太陽在天空的運動軌跡是從6時到12時由東向西偏南方向逐漸升高(【8點鍾時,太陽位於觀察者的東南方天空上,】12時達最高點,位於觀察者的正南方的天空上),12點後,太陽向西偏北逐漸降低,到18時在觀察者的正西方落山。所以,當地(72°E,30°N)時間9月23日8:00,M村莊居民看到太陽位於山頂P,山頂P位於M村的「東南」方向!
請點擊確認啊
❼ 高中地理一道選擇題
答案:抄B.2500千米。
周期5362秒,即飛行器襲連續兩次在赤道上的投影時間間距約1.5小時,連續兩次在赤道上的投影經度距離1.5X15度=22.5度;赤道上經度相差1度距離約111千米,所以22.5X111=2497.5千米,所以選B.2500千米。
❽ 高中地理選擇題該如何解析
一、選擇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客觀題,大部分是考查基礎知識的,所以首先要掌回握好基礎知識,熟能生巧答;
二、是掌握適當的基本技能,A、其中排除法是很好的方法,B、選項中存在兩個可以選擇的,說明這兩個選項都不能選,即要考慮最佳答案。C、選項中存在「絕對性」語言,可以考慮排除。 如:鼓勵家庭小汽車普及。D、注意題干與答案的內在關聯,即事物、現象、規律的前因後果,不能脫節,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海水上升---低窪地被淹沒。等等——
❾ 高中地理選擇題(只需答案)
1B 2A 3C 4B 5D 6D 7A 8C
9C長三角的作物熟制是一年兩熟到三熟。
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