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崇禮區地理位置
⑴ 張家口的具體地理位置信息
【地理位置】
張家口市地處河北省西北部,跨東經113°50′至116°30′、北內緯39°30′至42°10′,南容北最大距離近300km、東西最大距離約228km,總面積36873平方公里。
全市總面積3686155公頃,現有耕地面積898751公頃、牧草地475873公頃、林地面積679060公頃、水面積78955公頃。全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將全市劃分為壩上壩下兩個自然地理區域。壩上高原區,自尚義縣套里庄、張北縣狼窩溝,到赤城縣獨石口一線以北的沽源、康保、張北、尚義4縣為壩上張北高原,屬內蒙古高原南緣。該區域面積為12480平方公里,海拔1300-1600米,南高北低,地勢較平坦,草原廣闊,多內陸湖泊(淖),崗梁、湖泊、灘地和草坡、草灘相間分布,是典型的波狀高原景觀。南部壩下4區9縣,地處華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帶,海拔500~1200米,該區域地形復雜,山巒起伏,丘陵與河谷盆地相間分布,面積24467平方公里,河川佔24.5%,丘陵佔18.7%,山區佔56.8%。
⑵ 張家口的地理環境
張家口位於東經113°50′~116°30′,北緯39°30′~42°10′。東靠河北省承德市,東南毗連北京市,南鄰河北省保定市,西、西南與山西省接壤,北、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張家口市南北長289.2千米,東西寬216.2千米,總面積3.68萬平方千米。
張家口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將張家口市劃分為壩上、壩下兩大部分。境內洋河、桑乾河橫貫張家口市東西,匯入官廳水庫。張家口市屬內蒙—大興安嶺褶皺系和中朝准地台兩個Ⅰ級構造單元。內蒙—大興安嶺褶皺系是一個自元古代至古生代末長期發育的地槽區,僅在康保北分布,范圍極小,地層零星出露。
中朝准地台構造發展過程可明顯地劃分為3大階段,反映出地殼呈活躍—穩定—活躍的發展演化規律。張家口市主要有深斷裂2條,大斷裂7條。
張家口市岩漿岩比較發育,分布面積大,岩石種類較齊全。岩漿岩共有9個旋迴,每個旋迴都以噴出岩開始,以中深層侵入岩結束。超基性、基性、中性、鹼性及酸性岩都有,岩基、岩脈、岩株、岩牆、岩被各種產狀齊全。
張家口市地層除缺失下古生界上奧陶系、上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二疊系和中生界三疊系、上白堊系以外,由太古界至新生界地層皆有出露,總厚度達35978~51866米。張家口市出露的地層中包括的岩石種類也很齊全,不僅有太古界的變質岩,元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的沉積岩,還有侵入體周圍的接觸變質岩和局部的動力變質岩,以及超變質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岩漿岩主要是中生代、新生代噴出岩和呂梁期、海西期、燕山期花崗岩以及不同岩性的岩脈。
張家口市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地貌單元。
壩上高原區:包括尚義縣套里庄、張北縣狼窩溝、赤城縣獨石口一線以北的沽源、康保、尚義和張北4縣的廣闊區域,屬內蒙古高原的南緣,占張家口總面積的1/3,海拔一般在1400米左右,地勢南高北低,比高小於50米。岡梁、湖淖、灘地相間分布,呈現典型的波狀高原景觀。康保縣城以北丘陵成帶,是陰山山脈余支。高原南緣一帶,有壠狀山脈分布,地勢略高,海拔在1500米以上。
壩下低中山盆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巒起伏,溝谷縱橫,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之間。蔚縣境內的小五台山,主峰海拔高度2882米,為河北省群山之首。群山之間有較大的山間盆地呈串珠狀排列。主要有:洋河盆地、懷涿盆地、蔚縣盆地、陽原盆地,海拔高度500~1000米,盆地內有河流通過,兩岸分布有肥沃的耕地。 張家口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氣候特點是:一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長;春季乾燥多風沙;夏季炎熱短促降水集中;秋季晴朗冷暖適中。壩上地區光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雨熱同季,生長季節氣候爽涼;高溫高濕炎熱天氣少。壩下河谷盆地分布在張家口市中部地區,桑乾河和洋河徑流形成了壩下河谷盆地,海拔高度一般在500~800米,地勢較低。年降水量為330~400毫米。
⑶ 張家口市都有哪四個區哪十三個縣
截至2016年年末,4個區分別為橋西區、橋東區、崇禮區、萬全區。
截至2016年年末,張家口市轄10個縣分別是張北縣、康保縣、沽源縣、尚義縣、蔚縣、陽原縣、懷安縣、懷來縣、涿鹿縣、赤城縣。
2016年1月27日,張家口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獲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宣化縣、宣化區,設立新的宣化區,以原宣化縣大部分、宣化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宣化區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在原宣化區人民政府駐地。
撤銷萬全縣、崇禮縣,設立萬全區、崇禮區,管轄范圍和政府駐地不變;將原宣化縣的大倉蓋鎮、東望山鄉劃歸張家口市橋東區管轄,將原宣化縣的沙嶺子鎮、姚家房鎮劃歸張家口市橋西區管轄。
(3)張家口市崇禮區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張家口市歷史沿革:
1952年11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察南、察北兩專區合並後稱張家口專區,劃歸河北省,張家口市為專區治所,張家口、宣化兩市劃屬河北省。1958年5月張家口市改屬張家口專區。1959年5月撤銷張家口專區, 所轄各縣劃歸張家口市。
1961年5月復置張家口專區,張家口市及所屬各縣隸屬之。1967年12月,張家口專區改稱張家口地區,轄張家口市,縣屬不變。
1983年11月,張家口市改為河北省省轄市。至此,張家口市轄橋西區、橋東區、茶坊、宣化、下花園、龐家堡6個區和宣化縣。張家口地區轄:康保、沽源、張北、赤城、尚義、崇禮、懷安、萬全、陽原、蔚縣、涿鹿、懷來12縣。
1989年12月,張家口市撤銷茶坊區、龐家堡區。1992年,經河北省政府批准,張家口市成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高新區」)。
1993年7月1日,張家口地、市合並,稱張家口市,實行市管縣體制。張家口市下轄康保、沽源、張北、赤城、尚義、崇禮、懷安、萬全、陽原、蔚縣、涿鹿、懷來、宣化13縣和宣化、下花園區、橋東、橋西4個區。
2003年3月,察北牧場、沽源牧場由河北省農墾局劃屬張家口市,改為察北管理區、塞北管理區。2004年4月,市委,市政府將高新區和南新區合並為高新區。2010年3月22日,經市委、市政府批准,張家口市產業集聚區成立。
2015年3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宣化縣、萬全縣、崇禮縣改區的區劃調整的動議。2016年1月,國務院下達了《關於河北省張家口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2月末,張家口市全面順利完成了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市轄區面積增加了7倍多,達到6377.81平方千米。
截至2016年年末,張家口市轄10個縣,4個區,2個管理區(察北管理區和塞北管理區)和張家口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總人口486.92萬人,總面積36357平方千米,街道辦事處23個,居委會296個,區公所1個,鄉110個(含2個民族鄉)、鎮99個,村委會4175個。
⑷ 河北崇禮縣屬於哪個市
你需要這個有什麼用途嗎?河北崇禮縣目前有名的就是滑雪,正在打在中國的達沃斯,從河北張家口市向東北方向60多公里,也是屬於張家口市。
⑸ 河北張家口市崇禮縣條件怎麼樣啊
崇禮縣背倚廣袤的內蒙古草原,南臨塞外山城張家口市。233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息版著權12萬勤勞、淳樸、智慧的人民,這就是素有「崇尚禮義」之稱的崇禮縣。自然資源豐富,旅遊資源獨具風采,原始次森林面積74萬畝,是河北省成片天然林面積最大的縣份之一。
因為旅遊資源豐富,相應的配套設施也逐年建起來了,縣內有好多星級賓館,價錢也是星級的;在滑雪場附近也有好多酒店,滑雪的費用視滑雪場的檔次和規模不同而不同。
⑹ 河北張家口地理位置怎麼樣
【地理位置】
張家口市地處河北省西北部,跨東經113°50′至116°30′、北緯°30′至42°10′,南北最大距離近300km、東西最大距離約228km,總面積36873平方公里。
全市總面積3686155公頃,現有耕地面積898751公頃、牧草地475873公頃、林地面積679060公頃、水面積78955公頃。全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將全市劃分為壩上壩下兩個自然地理區域。壩上高原區,自尚義縣套里庄、張北縣狼窩溝,到赤城縣獨石口一線以北的沽源、康保、張北、尚義4縣為壩上張北高原,屬內蒙古高原南緣。該區域面積為12480平方公里,海拔1300-1600米,南高北低,地勢較平坦,草原廣闊,多內陸湖泊(淖),崗梁、湖泊、灘地和草坡、草灘相間分布,是典型的波狀高原景觀。南部壩下4區9縣,地處華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帶,海拔500~1200米,該區域地形復雜,山巒起伏,丘陵與河谷盆地相間分布,面積24467平方公里,河川佔24.5%,丘陵佔18.7%,山區佔56.8%。
張家口市面積36860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人口459.6724萬。市人民政府駐橋西區,郵政編碼075000,區號0313,車牌號:冀G,市花:大麗花。
2008年,張家口市轄市轄區(4個)、13個縣。
橋西區面積 141平方公里,總人口數 237982 人 ,其中:非農業人口數 205559 人。郵政編碼075061。
橋東區面積 113平方公里,總人口數 274784 人, 其中:非農業人口數 234203 人。郵政編碼075000。
宣化區面積 276平方公里,總人口數 309722 人 ,其中:非農業人口數 264298 人。郵政編碼075100。
下花園區面積 315平方公里,總人口數 68426 人, 其中:非農業人口數 40270 人。 郵政編碼075300。
察北管理區 面積 374平方公里,總人口數 31000人 其中:產業吸納流動人口1.2萬。 郵政編碼076481。
塞北管理區 面積面積267平方公里,總人口數24000人。
宣化縣面積2095平方千米,總人口數 302898 人, 其中:非農業人口數 48442 人。郵政編碼075100。縣人民政府駐張家口市宣化區。
張北縣面積4232平方千米,總人口數 378068 人, 其中:非農業人口數 74716 人。郵政編碼076450。縣人民政府駐張北鎮。
康保縣面積3365平方千米,總人口數 281915 人, 其中:非農業人口數 43395 人。郵政編碼076650。縣人民政府駐康保鎮。
沽源縣面積3601平方千米,總人口數 229668 人, 其中:非農業人口數 29483 人。郵政編碼076550。縣人民政府駐平定堡鎮。
尚義縣面積2621平方千米,總人口數 194439 人, 其中:非農業人口數 43579 人。郵政編碼076750。縣人民政府駐南壕塹鎮。
蔚縣面積3220平方千米,總人口數 471906 人, 其中:非農業人口數 73176 人。郵政編碼075700。縣人民政府駐蔚州鎮。
陽原縣面積1834平方千米,總人口數 276748 人, 其中:非農業人口數 74932 人。郵政編碼075800。縣人民政府駐西城鎮。
懷安縣面積1706平方千米,總人口數 246316 人, 其中:非農業人口數 75223 人。郵政編碼076150。縣人民政府駐柴溝堡鎮。
萬全縣面積1158平方千米,總人口數 222940 人, 其中:非農業人口數 40585 人。郵政編碼076250。縣人民政府駐孔家莊鎮。
懷來縣面積1793平方千米,總人口數 345933 人, 其中:非農業人口數 100472 人。郵政編碼075400。縣人民政府駐沙城鎮。
涿鹿縣面積2799平方千米,總人口數 340205 人, 其中:非農業人口數 53264 人。郵政編碼075600。縣人民政府駐涿鹿鎮。
赤城縣面積5238平方千米,總人口數 290309 人, 其中:非農業人口數 44626 人。郵政編碼075500。縣人民政府駐赤城鎮。
崇禮縣面積2326平方千米,總人口數 124465 人, 其中:非農業人口數 25615 人。郵政編碼076350。縣人民政府駐西灣子鎮。
【人口】
2008年總人口459.6724萬人,除漢族外,還有回、滿、蒙古、壯、朝鮮、藏、苗、維吾爾等26個少數民族。人口密度124人/平方千米。
【氣候與灌溉】
張家口市屬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夏季涼爽。
張家口市地域日照時數2800—3100小時,太陽總輻 射為每平方米1500—1700千瓦小時。「壩上」西部全年有效風能貯量大於1000千瓦小時/平方米,年有效風能時數大於5000小時,而冬春兩季風能貯量佔全年的50%—70%。
【資源】
1.土地資源
張家口市土地總面積368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0.4萬公頃,在河北省屬地廣人少地區。全市地形特點以陰山山脈大馬群山分水嶺為界,分為壩上、壩下兩個自然區域。土地利用現狀結構是:耕地佔土地總面積的32.7%,林地面積佔15.5%,草場佔12.42%。張家口市土地類型多樣,草原廣闊,荒山野嶺面積大,河川、盆地水利條件一般,土地後備資源充足,但是開發利用潛力很小。
2.土壤資源
全市土壤主要共分8個土類,16個亞類。
棕壤:主要分布在壩下東部赤城、懷來縣和南部宣化、涿鹿、蔚縣以及海拔 1000米以上雨量較多的中部山區。
栗鈣土:主要分布在沽源、尚義、張北、崇禮4縣的壩上高原區及壩緣山地區。在萬全、懷安、陽原、宣化縣的疏緩丘陵地帶也分布有栗鈣土。
栗褐土:主要分布在壩下西部萬全、懷安、陽原縣的低山丘陵及河谷地帶。
褐土:主要分布在壩下赤城、懷來、涿鹿、宣化縣的低山丘陵和河谷地帶。
灌淤土:主要分布在宣化、懷來、涿鹿等縣的洋河水系階地、河漫灘。
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桑乾河、洋河西岸的低階地、河漫灘。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河漫灘地。
風砂土:主要分布在壩下的山麓地帶。
3.礦產資源
張家口市地處內蒙地軸、華北陸台和山西地台三大穩定地塊的接合帶,以特有的成礦地質條件、多期構造運動和頻繁的熱液活動,孕育了豐富的礦產資源。
4.水資源
張家口市壩下南部河流屬永定河水繫上遊河道,大的河流有桑乾河、壺流河、洪塘河、南洋河、西洋河東洋河、清水河、洋河;壩下部河流屬湖的薊通河水繫上流水道,主要有白河、黑河。壩下河流屬山溪季節性河流,特點是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陡漲陡落,含沙量大,結凍期長。壩上各河多屬內陸河水系,較大河流有安固里河、大青溝、葫蘆河等,屬灤河水系的有閃電河。壩上草原地帶有湖淖70多處 ,但是很多水庫逐漸乾涸。
全市有大型水庫2座、中型水庫6座、小型水庫113座,總庫容量7.08 億立方米。
懷來、陽原、赤城、宣化縣境內分布有高質量的溫泉,其中懷來縣 地勢水面積30平方公里,水溫高達88攝氏度,為五級高溫泉。赤城縣城西蒼山幽谷中的湯泉。
⑺ 崇禮縣的地理環境
崇禮縣境內氣候屬東亞大陸性季風氣候中溫帶亞乾旱區。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響,冬季空氣活動頻繁,春季氣溫回升快,但波動較大,結霜期較晚,雨量偏少,大風日數較多。
夏季涼爽而短促,氣溫比較穩定,晝夜溫差較大,雨量集中,由於山區的地形影響,時有冰雹、暴雨災害;秋季氣溫下降迅速,初霜出現較早。崇禮縣平均氣溫的分布受地形、地勢影響很大。等溫線基本上是東北--西南走向,北部靠近壩頭的山岔、大水泉、石窯子、獅子溝、清三營及四台嘴鄉的一部分,年平均氣溫為0-20 ℃,與等高線吻合。崇禮縣夏季平均氣溫19℃,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達10000個/立方厘米,比城市居民區高10倍多,是休閑避暑的天然氧吧。冬季平均氣溫-12℃,平均風速僅為二級,降雪早,全年積雪1.5米左右,存雪期150多天,雪質參數符合國際滑雪標准,被專家譽為中國發展滑雪產業理想區域。 崇禮縣全年平均降水量、氣溫變化表月份平均降水量(毫米)平均氣溫(℃)1-3月24.7-8.764-6月141.212.007-9月277.916.2010-12月40.0-3.93 崇禮境內主要有古界、元古界地層,在局部地區和山間溝谷中有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層零星出露。
崇禮縣境內為冀西北山地,屬陰山山脈東段的到大馬山群山支系和燕山余脈交接地帶,多為東北--西南及東--西走向。地貌屬壩上壩下過渡型山區。山勢陡峻,山峰海拔多在1500米至2000米之間,屬中低山區。崇禮縣海拔高度為813-2174米,最大高差為1361米,其地貌特徵是山連山,連綿不斷,溝套溝,難以計數。
⑻ 張家口的地理位置
張家口市地處河北省西北部,跨東經113度50分至116度30分、北緯39度30分至42度10分,南北最大距離近300km、東西最大距離約228km,總面積36873平方公里。 全市總面積3686155公頃,現有耕地面積898751公頃、牧草地475873公頃、林地面積679060公頃、水面積78955公頃。全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將全市劃分為壩上壩下兩個自然地理區域。壩上高原區,自尚義縣套里庄、張北縣狼窩溝,到赤城縣獨石口一線以北的沽源、康保、張北、尚義4縣為壩上張北高原,屬內蒙古高原南緣。該區域面積為12480平方公里,海拔1300-1600米,南高北低,地勢較平坦,草原廣闊,多內陸湖泊(淖),崗梁、湖泊、灘地和草坡、草灘相間分布,是典型的波狀高原景觀。南部壩下4區9縣,地處華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帶,海拔500~1200米,該區域地形復雜,山巒起伏,丘陵與河谷盆地相間分布,面積24467平方公里,河川佔24.5%,丘陵佔18.7%,山區佔56.8%。 河流,壩上多數為內陸季節性河,一般流程短、河床寬、河槽淺,由南向北注入內陸湖泊,較大的內陸河有安固里河、大青河、五台河。壩下河流屬永定河水系主席要有洋河、清水河、桑乾河。 張家口電子地圖 http://www.17u.net/ditu/c-149-7.html
⑼ 張家口的地理位置是什麼
張家口市是河北省下轄地級市,又稱"張垣""武城",位於中國河北省西北部。
張家口位於東經113°50′~116°30′,北緯39°30′~42°10′。東靠河北省承德市,東南毗連北京市,南鄰河北省保定市,西、西南與山西省接壤,北、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張家口市南北長289.2千米,東西寬216.2千米,總面積3.68萬平方千米。
張家口市地處京晉冀蒙交界處,距北京約180公里,這里地勢險要,有「塞外山城」之稱。全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將全市劃分為壩上、壩下兩個自然地理張家口區域。壩上地區地勢較平坦,草原廣闊,多內陸湖泊、崗梁、灘地、草坡和草灘相間分布,是典型的波狀高原景觀;壩下地區地形復雜,山巒起伏,丘陵與河谷盆地相間分布。
張家口地區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壩上地區的河流多為內陸季節性河,流程短、河床寬、河槽淺,由南向北朝鮮注入內陸湖泊,其中較大的內陸河有安固里河、大青河、五台河;壩下河流屬永定河水系,主要有洋河、清水河、桑乾河。
張家口地處京、翼、晉、蒙4省市交界處,東臨首都北京,西連煤都大同,北靠內蒙古草原,南接華北腹地;面向沿海,背靠內陸,是溝通中源與北疆、連接中西部資源產區與東部經濟帶的重要紐帶。
張家口不但草原廣闊,而且多崇山峻嶺。在這些深山裡,森林密布,泉水淙淙,花香鳥語,寺廟隱然。分布於壩下山區的天然原森林和次森林200多萬畝,平均森林覆蓋率約在30%—50%以上,重點區域高達85%以上,是距京津最近的擁有原始森林的地區。夏季林海茫茫,松濤疊起,碧波千里,置身其中,可盡享大自然之雄深厚壯,是難得的避暑消夏的好地方。冬季白雪皚皚,一片北國風光,山上積雪數尺,整冬不化,是滑雪旅遊的天然勝地。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守備張珍在北城牆開一小門,曰"小北門",因門小如口,又由張珍開築,所以稱"張家口"。
距今200萬年前古人類就在此繁衍生息。5000年前,黃帝、炎帝、蚩尤"邑於涿鹿之阿",合符釜山,開啟了中華文明之先河。這里是現行長城最多的地區,素有"長城博物館"的美稱。崇禮、赤城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滑雪場,被譽為東方達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