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錫米島的地理位置

錫米島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7 00:23:32

① 斯里蘭卡的地理位置

斯里蘭卡是印度自洋上的島國,位於北緯5度55分至9度50分,東經79度42分至81度53分之間,在南亞次大陸南端,西北隔保克海峽與印度半島相望。南北長432公里,東西寬224公里,國土面積為65610平方公里。

斯里蘭卡,全稱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舊稱錫蘭,是個熱帶島國,位於印度洋海上,英聯邦成員國之一。中國古代曾經稱其為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

(1)錫米島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斯里蘭卡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斯里蘭卡與世界的關系:它深受印度次大陸影響,島嶼良港的優良條件讓它一度被擅長航海貿易的西方殖民者覬覦,廣袤的海域將它與東西方區域連結。

盡管被劃入南亞,但人類學家認為斯里蘭卡更接近於東南亞范疇。其信奉的佛教與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越南部分地區和中國雲南部分地區等同屬上座部佛教,也稱南傳佛教、小乘佛教,與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同屬世界三大佛教流派。

斯里蘭卡有悠久歷史的國際參與,是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創始成員,也是英聯邦,G77,不結盟運動和聯合國的成員。還是當前惟一在人類發展指數被評為「高」的南亞國家。

② 關島的具體地理位置是

關島具體地理位置為太平洋西部,馬里亞納群島最南端。

關島是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專島南端的島嶼,屬在北緯13°26′、東經144°43′。面積549平方公里。,查首府阿加尼亞,在島嶼西部。地勢南高北低,西南面的閃電山是最高峰,山基深入最深海溝,陸地海拔407米。

關島毗鄰北馬里亞納群島聯邦,東距美國洛杉磯9800公里,西距中國上海3010公里。

(2)錫米島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關島南北長48公里,寬6~13公里,面積549平方公里。東距火奴魯魯(檀香山)5863公里,為美國與日本、菲律賓間的聯絡站,扼控西太平洋海、空交通要沖,戰略地位重要。關島世居查莫羅人。

關島位於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最南端,距夏威夷大約7000公里。關島是美軍重要的軍事基地,面積549㎞²,美軍基地佔地約全島的1/4左右,被稱為美軍在太平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艦」。

③ 墨西哥的地理位置

【國 名】 墨西哥合眾國( The United States of Mexico,Los 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面 積】 1,964,375平方公里

【人 口】 9748萬( 2000年2月),印歐混血種人和印第安人分別占總人口的90%和10%。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居民中92.6%信奉天主教,3.3%信奉基督教新教。

【首 都】 墨西哥城(Ciudad de Mexico)。面積1525平方公里,人口2000萬(含衛星城),海拔2240米。5月平均氣溫12-26C,1月平均氣溫6-19C。

【國家元首】 總統比森特·福克斯·克薩達(Vicente Fox Quesada),2000年12月1日就職,任期6年。

【簡 況】 位於北美洲南部。北鄰美國,南接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東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南瀕太平洋。海岸線長11122公里,其中太平洋海岸7828公里,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岸3294公里。有300萬平方公里經濟專屬區和35.8萬平方公里大陸架。著名的特萬特佩克地峽將北美洲和中美洲連成一片。全國六分之五為高原及山地。東、西、南三面為馬德雷山脈所環繞,內部為墨西哥高原,東南為地勢平坦的尤卡坦半島,沿海多狹長平原。

墨西哥氣候復雜多樣。高原地區終年溫和,平均氣溫10-26C;西北內陸為大陸性氣候;沿海和東南部平原屬熱帶氣候。大部分地區分旱(10月至4月)、雨(5月至9月)兩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

墨西哥是美洲文明古國,瑪雅文化、托爾特克文化和阿茲台克文化均為墨西哥印第安人創造。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1810年9月16日伊達爾戈神父發動起義,開始獨立戰爭。1821年墨宣告獨立。1824年10月正式成立聯邦共和國。1910年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7年頒布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宣布國名為墨西哥合眾國。革命制度黨從1929年起連續執政71年。2000年7月,國家行動黨贏得大選,同年12月上台執政。

④ 荷屬東印度群島地理位置有什麼特點

荷屬東印度群島位於亞澳大陸、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爪哇、蘇門答臘、內婆羅洲等3000多個島嶼組容成,是控制兩塊大陸、兩大洋海上交通的咽喉要地,並盛產石油(年產石油約800萬噸,是日本石油年產量的20倍)、橡膠、錫、生鐵、煤等戰略物資。

⑤ 西斯蘭卡國家地理位置

斯里蘭卡,全稱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舊稱錫蘭,是個熱帶島國,位於印度洋海上,英聯邦成員國之一。中國古代曾經稱其為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
斯里蘭卡的經濟以農業為主,而該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是錫蘭紅茶。該國亦為世界三大產茶國之一,因此國內經濟深受產茶情況的影響。在自由化進程中,增長速度持續加快。斯里蘭卡最大優勢在於礦業和地理位置,它是一個寶石富集的島嶼,世界前五名的寶石生產大國,被譽為「寶石島」。所以在經濟初期階段,礦業讓它有不少初期發展優勢,每年寶石出口可以達5億美元的出口值,紅寶石、藍寶石及貓眼最出名。
斯里蘭卡在僧伽羅語中意為「樂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有「寶石王國」、「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稱,被馬可·波羅認為是最美麗的島嶼。
斯里蘭卡有悠久歷史的國際參與,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創始成員,聯合國的一員,英聯邦,G77,不結盟運動。它是目前唯一在南亞國家評為「高」在人類發展指數。斯里蘭卡分為9個省和25個縣。9個省分別為西方省、中央省、南方省、西北省、北方省、北中央省、東方省、烏瓦省和薩巴拉加穆瓦省。

⑥ 錫蘭島的地理環境

斯里蘭卡島是梨抄形,在印度襲洋之中,東北邊是孟加拉國灣。中部為高原,有亞當峰。 斯里蘭卡屬於南亞季風區,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 斯里蘭卡島總面積65610平方公里,位於亞洲南部,主體經緯度為北緯8度,東經80度,是南亞次大陸南端印度洋上的島國,風景秀麗,被譽為「印度洋上的珍珠」、「寶石之國」和「獅子國」。西北隔保克海峽與印度半島相望。接近赤道,終年如夏,年平均氣溫28℃。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283—3321毫米不等。

⑦ 七大洲四大洋的具體位置

七大洲:

亞洲: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亞歐大陸的東部,是世界第一大洲.東起白令海峽同北美相望,西至地中海濱.北臨北冰洋,南濱印度洋。

非洲:北瀕臨地中海,東北是紅海東部是印度洋,西部是大西洋.赤道穿過其大陸中部。

歐洲:位於亞洲西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濱地中海.東部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愛琴海與亞洲的分界。

北美洲:西半球的北部,西瀕太平洋,北靠北冰洋,東臨大西洋.西部隔白令海峽與亞洲相望,南以巴拿馬運河與南美洲分界。

南美洲:西半球南部,西、北、東三面分別臨太平洋、加勒比海和大西洋.南隔德雷克海峽同南極洲相望,西北以巴拿馬運河與北美分界。

大洋洲:位於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西南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並與南、北美洲遙對.地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南極洲:位於地球最南端,絕大部分在南極圈內,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所包圍。

四大洋:

太平洋:第一大洋.位於亞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端的白令海海峽與北冰洋相連,南至南極洲。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於南、北美洲和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東經蘇伊士運河溝通印度洋,西通過巴拿馬運河與太平洋相通。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

北冰洋:位於地球的最北面,位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間,是四大洋中面積和體積最小、深度最淺的大洋。

(7)錫米島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人口41.64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人口10.325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二位。

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5.287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0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7.4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0.4%,居世界第三位。

大洋洲: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人口29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補充:因為北極沒有陸地,所以不能算洲。

七大洲的地形特徵:

歐洲:地勢低平,地形以平原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洲。

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起伏較小。稱為「高原大陸」。

南極洲:覆蓋著很厚的冰雪,平均海拔超過了2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洲。

南北美洲:地形由山地,高原和平原三大地形區組成。西部是高大的山地,中部有廣闊的平原,東部是高原。

大洋洲:大洋洲的地形也是由三大地形區組成,西部是廣闊的高原,中部是平原,東部是山地。

亞洲:亞洲的地形比較復雜,主要特點是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面積廣大,約佔全洲面積的四分之三。平原分布在大陸的周圍地區。

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總稱。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海洋面積為36100萬平方公里,太平洋佔49.8%,大西洋26%,印度洋20%,北冰洋4.2%。

世界海洋面積太平洋占將近一半,其他三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佔一半。由於海洋學上發現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於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於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成為五大洋中的第五大洋。但在學術界依舊有人認為依據大洋應有其對應的中洋脊而不承認南冰洋這一稱謂。

其中,海洋36110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積2/3以上達71%分為四大洋;陸地14890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積29.2%不到1/3,分為七大洲。南極洲1400萬平方公里無人居住。人類居住的陸地面積實際為13500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積26.47%,四分之一多一點。約相當於13個中國國土的面積。

⑧ 印度的地理位置是

印度地理位置
印度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6度44分至35度30分、東經68度7分至97度25分之間。印度是世界第七大國,總面積約317萬平方公里。印度從北到南全長3,214公里,從東到西全長2,993公里,印度半島亦是南亞的主體。
印度地理是多樣的:從雪山山脈到沙漠,從平原到雨林,從丘陵到高原,風光應有盡有。印度囊括了位於印度板塊的印度次大陸的絕大部分,以及印度-澳洲板塊的偏北部分。印度擁有海岸線7000多公里,其中大多數位於亞洲南部半島,伸入印度洋。印度西南部與阿拉伯海接壤,東部和東南部與孟加拉灣接壤。
肥沃的印度恆河平原覆蓋了印度北部,中部和東部的絕大部分。而德干高原佔了印度南部的絕大部分。印度西部是塔爾沙漠,這是一個岩石和沙塵的混合沙漠。印度的東部和東北部邊境線涵蓋了喜馬拉雅山脈。由於與巴基斯坦的領土糾紛,印度的最高點存在爭議。按照印度的說法,其最高點(在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是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印度無爭議的最高點是干城章嘉峰,海拔8598米。
印度西北部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壤,北部與中國,不丹和尼泊爾接壤,東部與緬甸接壤,印度西孟加拉邦的東部是孟加拉國。印度南部是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等島國。
而印度位於印度次大陸,主要由三個地理區組成:在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的高山區(其中就有海拔8,598米的印度最高峰康城章加峰)、中央平原/恆河平原印度(Indo-Gangetic Plain)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
多條河流發源於或流經印度,例如有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亞穆納河、戈達瓦里河以及奎師那河(Krishna River)。印度河上流的一小段也位於印度境內。印度南方是熱帶季風性氣候,北方則是溫帶氣候。乾旱、季風性氣候造成的下雨形成的突發性洪水,嚴重的雷暴雨、地震等是印度的主要自然災害。
參見:http://ke.haosou.com/doc/1889706-1999391.html#1889706-1999391-5

⑨ 中國的地理位置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領海由渤海(內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千米。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

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9)錫米島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地理特點:

地形多種多樣。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

山區面積廣大。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

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

⑩ 為什麼斯里蘭卡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斯里蘭卡位於印度洋中北部,一邊是馬六甲海峽,另一邊是波斯灣、亞丁灣,扼守波斯灣向東輸出石油的通道,也是東西方海運的必經之道,所以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這里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貿易航線,非常有利於經濟發展。斯里蘭卡園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被稱為「東方海上十字路口」。

而且斯里蘭卡的自然資源也非常豐富,是世界三大產茶國之一,是世界前五的寶石生產國。

(10)錫米島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斯里蘭卡,梵語古名Simhalauipa,馴獅人,《漢書·地理志》稱「已程不國」,《梁書》稱「獅子國」。《大唐西域記》作「僧伽羅」,即梵語古名Simhalauipa的音譯。斯里蘭卡的主要民族至今在漢語里仍稱「僧伽羅人」,其語言稱「僧伽羅語」。

在佛教典籍中,斯里蘭卡古稱「赤銅鍱」。古代傳播到斯里蘭卡的佛教派別以地名命名,被稱為「赤銅鍱部」。這個部派是現代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始祖。

1815年起作為皇家殖民地由英國統治,正式名稱為「Ceylon」,漢譯「錫蘭」。此英語名稱來自葡萄牙語的「Ceilão」。1948年錫蘭獨立成為「錫蘭自治領」。

1972年錫蘭廢除君主制,改稱「斯里蘭卡共和國」。

「斯里蘭卡」在僧伽羅語里義為「美好神聖的土地」,其中的「蘭卡」實際上就是佛經中的「楞伽」,《楞伽經》即講述佛陀到達楞伽島教化說法,故以地名為經名。

由於歷史原因,斯里蘭卡的眾多機構以及產品都仍以「錫蘭」為名。2011年斯里蘭卡政府宣布將在所有政府可以控制的機構名稱中將「錫蘭」改為「斯里蘭卡」。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