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境和地理信息是否一樣
㈠ 地理信息系統與自然科學
本人東北師大地理專業碩士畢業,對地理專業算是了解
回答如下:
1、先從興趣愛好考慮:地理學專業方向分為三支:自然地理學(研究方向有水文、地貌、氣候、生物、泥炭等)、人文地理學(研究方向有城市規劃、區域經濟、人口資源與環境等)、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方向有地圖、遙感、GIS等)。樓主是學經濟學的,初步建議考慮人文地理學,當然其他二支也絕對可以學。具體考試科目不同招考學校也不同,建議進一步咨詢,有的放矢。
2、再從從就業方面考慮:
1、中學教師(初中、高中地理教師)
2、大學教師(城鄉規劃、旅遊方向,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
2、城鄉規劃研究院(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等)
3、國土資源廳(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城市規劃等)
4、公司(例如大名鼎鼎的北京超圖信息公司等,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為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等)
5、水文水利廳(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等)
6、環境保護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研究方向為綜合地然地理等)
7、氣象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研究方向為氣候學,或地理信息系統地圖與遙感等)
8、研究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各專業均需求)
9、其他就業方向(本人尚未了解到的)
3、很喜歡自然科學,特別是氣象學,請問怎樣才可以從事此方向的研究類工作?
建議進入地理研究所,研究方向為地理信息與氣象的相關性;
或者進入氣象研究所,研究方向同上;
或者進入氣象局,直接參與氣象工作。
希望對你有幫助!
個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誠實的國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縮寫,切記切記……
㈡ 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是一回事嗎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不是
生態環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組成的各種生態系統所構成的整體,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並間接地、潛在地、長遠地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影響。生態環境的破壞,最終會導致人類生活環境的惡化。
環境有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之分。自然環境是社會環境的基礎,而社會環境又是自然環境的發展。自然環境是環繞人們周圍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如大氣、水、植物、動物、土壤、岩石礦物、太陽輻射等。這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通常把這些因素劃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個自然圈。人類是自然的產物,而人類的活動又影響著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與生態環境的區別
生態環境與自然環境是兩個在含義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時人們將其混用,但嚴格說來,生態環境並不等同於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外延比較廣,各種天然因素的總體都可以說是自然環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態關系構成的系統整體才能稱為生態環境。僅有非生物因素組成的整體,雖然可以稱為自然環境,但並不能叫做生態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態環境僅是自然環境的一種,二者具有包含關系。
自然環境包括人類生活的一定的生態環境、生物環境和地下資源環境。
環境法中的自然環境,是指: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各種天然形成的物質和能量的總體,如大氣、水、土壤、日光輻射、生物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九條、第十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六條規定了環 境與資源保護。具體的法律法規:
一、環境保護方面: 包括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 治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
二、資源保護方面: 包括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農業法、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 水土保持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煤炭管理法。
三、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 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防治陸源污染 物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自然保護區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線保護條例、化學危險品安全管 理條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管理條例、陸生 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㈢ 和地理信息的區別與聯系
地理信息作為一種特殊的信息,它同樣來源於地理數據。地理數據是各種地理特徵和現象間關系的符號化表示,是指表徵地理環境中要素的數量、質量、分布特徵及其規律的數字、文字、圖像等的總和。地理數據主要包括空間位置數據、屬性特徵數據及時域特徵數據三個部分。空間位置數據描述地理對象所在的位置,這種位置既包括地理要素的絕對位置(如大地經緯度坐標),也包括地理要素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如空間上的相鄰、包含等)。屬性數據有時又稱非空間數據,是描述特定地理要素特徵的定性或定量指標,如公路的等級、寬度、起點、終點等。時域特徵數據是記錄地理數據採集或地理現象發生的時刻或時段。時域特徵數據對環境模擬分析非常重要,正受到地理信息系統學界越來越多的重視。空間位置、屬性及時域特徵構成了地理空間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
㈣ 地理環境的概念和自然環境的區別求解
有區別
自然環境是環繞人們周圍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如大氣、專水、植物、動屬物、土壤、岩石礦物、太陽輻射等。這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通常把這些因素劃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個自然圈。人類是自然的產物,而人類的活動又影響著自然環境。
地理環境是指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地球表層,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是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總和。
人文環境:是指建立在生產關系基礎上的人與人之間形成的關系和活動。 屬於人的因素 。
㈤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和地理信息系統這兩個專業哪個跟資源勘查工程專業關系更近啊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因為它涉及到一些地理資源經濟等知識。地理信息系統是地理知識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具體的可再聊
㈥ 地理科學(師范類),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相比較哪個專業好
首先也是最來主要的要自看你的就業意向和就業城市。就就業意向來說:若你想當老師,自然是地理科學師范類了,因為學校招聘老師時願意要師范類的。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最終當老師的可能性比較大,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的去處主要有教師、規劃院和房地產公司,區規劃院一般要工作經驗,或者你讀研究生然後進規劃院容易些。地理信息科學就業面比較廣,近些年發展較快,去當老師去公司去規劃院還有地質勘探院都行。但是地理信息科學要學習編程和各種軟體,整天面對電腦。
另外,就業的難與易不能一概而論,要看你的就業城市的情況,比如說:要是你想當老師,有的地方不看你是不是師范生,而有的地方必須要你是師范生專業。
㈦ 自然地理學與地理信息系統之間的關系
自然地理學是一門學科,而地理信息系統(GIS)是一種研究手段。
所以可以用GIS來研究自然地理學。
現在用的最多的GIS分析軟體是ArcGIS和ArcINFO。
㈧ 自然環境和自然條件是一樣的意思嗎
不是
自然條件復:指一個地域經歷上制千萬年的天然非人為因素改造成形的基本情況。自然條件往往不能被人類所征服!但會影響人類的生活狀況
自然環境:是指一定社會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是環繞生物周圍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如大氣、水、其他物種、土壤、岩石礦物、太陽輻射等。這些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㈨ 地理科學與地理信息科學有什麼區別
地理信息系統(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時又稱為「地學信息系統」或「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它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硬、軟體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地理信息科學是1992年Goodchild提出的,與地理信息系統相比,它更加側重於將地理信息視作為一門科學,而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實現,主要研究在應用計算機技術對地理信息進行處理、存儲、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過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包括:
1)分布式計算
2)地理信息的認知
3)地理信息的互操作
4)比例尺
5)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未來
6)地理數據的不確定性和基於GIS的分析
7)GIS和社會
8)地理信息系統在環境中的空間分析
9)空間數據的獲取和集成等等
地理信息科學在對於地理信息技術研究的同時,還指出了支撐地理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性。
隨著以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為核心的遙感、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的發展以及其間的相互滲透,逐漸形成了3S集成化技術系統,為解決區域范圍更廣,復雜性更高的現代地學問題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技術保證。七十年代以來,由於整個人類社會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各方面的問題,逐漸開始重視全球變化(Global Change)以及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方面的研究,這兩個方面的推動,最終促成了地球信息科學的產生。
㈩ 地理科學與地理信息科學,區別在哪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時又稱為「地學信息系統」或「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它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硬、軟體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 地理信息科學是1992年Goodchild提出的,與地理信息系統相比,它更加側重於將地理信息視作為一門科學,而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實現,主要研究在應用計算機技術對地理信息進行處理、存儲、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過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包括: 1)分布式計算 2)地理信息的認知 3)地理信息的互操作 4)比例尺 5)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未來 6)地理數據的不確定性和基於GIS的分析 7)GIS和社會 9)地理信息系統在環境中的空間分析 10)空間數據的獲取和集成等等 地理信息科學在對於地理信息技術研究的同時,還指出了支撐地理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性。 隨著以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為核心的遙感、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的發展以及其間的相互滲透,逐漸形成了3S集成化技術系統,為解決區域范圍更廣,復雜性更高的現代地學問題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技術保證。七十年代以來,由於整個人類社會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各方面的問題,逐漸開始重視全球變化(Global Change)以及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方面的研究,這兩個方面的推動,最終促成了地球信息科學的產生。 地球信息科學以信息流的手段研究地球系統內部的物質流、能量流和人流的運動狀態和方式,它由三部分組成,「地球信息學」是其理論研究的主體,「地球信息技術」是其研究手段,「全球變化和區域可持續發展」是其主要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