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對德國工業的有利
A. 德國的地理優勢
可以把魯爾區的地理優勢擴大為德國的地理優勢 1.地處平原,地勢平坦 2.河網密布,水源充足 3.河運發達,交通便利 4.礦產資源豐富.5.氣候濕潤.6.科技發達.生產力高
B. 歐洲地理環境對於工業革命起到的作用
1.歐洲地理位置靠海,海岸線漫長,有利於交通運輸
2.歐洲本身的各種礦產專資源、鐵、煤等,有利於屬與工業革命的展開
3.歐洲的氣候屬於大部分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不利於農業的發展,因此有傾向工業發展
4.歐洲工業基礎雄厚
5.當時有大量廉價勞動力
6.有先進的科學技術
7.當時政府相應的支持
C. 德國魯爾區鋼鐵工業發展的有利區位條件
D 解析: 本題是記憶題,豐富的煤炭資源,充沛的水源,離鐵礦區近,回便捷的交通運輸和廣答闊的市場是魯爾區經濟能夠迅速騰飛的主要動力,但是魯爾區並沒有鐵礦資源,只是距離鐵礦區比較近,魯爾區並沒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D. 影響德國魯爾工業區形成的有利條件
地理位置
魯爾區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自古就為東西歐往來的「聖路」地帶,也是北歐通向中歐、南歐
的捷徑,地處歐洲的交通路口。在近代資本主義發展中,又位於歐洲經濟最發達的「金三角」內,西距共同體成員國法、荷、比、盧的工業區很近,北距共同體成員國丹麥以及瑞典南部工業區不遠,東北、南面又鄰近本國下薩克森的經濟重心區漢諾威—沃爾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業區和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萊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爾多夫為中心的工業區。便於工業區間以及與歐洲共同體成員國間的貿易往來。
· 煤炭資源
魯爾區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煤炭地質儲量為2190億噸,佔全國總儲量的3/4,其中經濟可采儲量約220億噸,佔全國90%。魯爾區的煤炭煤質好,煤種全,為優質硬煤田,可煉優質焦炭的肥煤占儲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為3~18%)和硫分(為0.5%~1.5%)都低,發熱量高,其中肥煤的發熱量高達8600大卡/公斤。
· 水陸交通便利
萊茵河縱貫全區南北,從萊茵河口上溯的7000噸級海輪和8000噸的頂推船隊,可直抵杜伊斯堡港。從杜伊斯堡到荷蘭邊界的萊茵河段,年均運輸量達1億噸,並可通過河口的鹿特丹港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區內還有溝通萊茵河、魯爾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條運河網,總長達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個,河道與港口均已標准化,可通行1350噸的歐洲標准貨輪。同時,魯爾區東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運河,經埃姆登港與海外聯系。所以,雖然魯爾區地處內陸,但由於它有著方便的水運條件,特別是萊茵河通海航運,使得它與沿海地區同樣具有廉價運費條件。鐵路運輸與河運同樣發達。區內鐵路密度非常大,營運里程達9850公里,佔全國近1/5,多東西走向,從巴黎通往北歐和東歐的鐵路,由本區穿過,哈根是德國最大的貨運編組站。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是區內及其它工業區聯系的紐帶,從德國西部通往柏林和荷蘭的高速公路均從區內通過。魯爾區公路汽車行駛的密度為全國平均密度的一倍,達每公里55輛。
· 生產消費中心
魯爾區既是生產中心,又是消費中心。以魯爾區為核心,方圓100公里內,是德國最大的消費核心,這里集中了5個50萬~100萬和24個10萬~50萬人口的城市。魯爾區生產的70%以上的煤炭和鋼鐵在此范圍內加工、消費。
E. 列舉四個影響德國魯爾工業區形成的有利條件
資源 地形 港口 交通
F. 德國發展工業有利的自然條件
首先是因為德國具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這也就解決的燃料的問題,還有德國臨近法國的鐵礦資源,這也就為德國減少的運輸的費用,提供的便利的原材料。還有從歐洲地圖上也可以看出,無論是水路,還是陸路,德國的地理位置都具有一定的優越性,這也就為德國的產品向外輸出提供的一個有利的交通保障。第三還有德國人民的辛勤勞動是分不開的。
G. 德國魯爾工業區形成的優勢區位條件
煤炭資源豐富,雖然鋼鐵資源並不豐富,但德國魯爾工業區距離鋼鐵產區很近
交通方便專,有萊茵河流經,屬水運方便,水資源豐富,有利於工業發展。而且萊茵河流量較大,水位季節變化小,無結冰期,中下游地區流經平原,地勢平緩,水流平穩,利於航行。
魯爾區內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勞動力資源豐富,科技力量雄厚
市場廣闊,有廣闊的歐洲乃至世界市場
H. 列舉四個影響德國魯爾工業區形成的有利條件
1,地理位置 其地處歐洲的交通路口,2,煤炭資源豐富佔全國3/4,其經濟可采90%,3,水陸交通便回利 其通過萊茵河口答,杜伊斯堡,鹿特丹等港與世界貿易,4,生產消費中心 70%以上的煤炭和鋼鐵在此加工、消費。 本題的答案
I. 德國作為歐洲大國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德國現代化工業高度發達,主要部門有鋼鐵、化學、採煤、機械等,集中在專萊茵—魯爾區。其發屬展主要建立在當地豐富的煤炭資源、便利的水陸運輸條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礎上。礦產資源有魯爾區的硬煤、東部褐煤、鉀鹽。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主要依靠進口,工業產品一半靠國際市場。農業側重機械化和生物技術。 新興工業向南部的慕尼黑、斯圖加特擴展。首都柏林,最大海港漢堡。 結合「德國主要礦產、主要工業 區分布圖」,和「魯爾區」圖從資源、交通方面分析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以魯爾區為例,它位於萊茵河東岸支流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發展工業 的水源充足;且保河間有運河相連,內河運輸、公路運輸都很方便;本區內又有德國最大的煤炭產區,為發展工業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再加上德國雄厚的科技力量,使之成為德國最大的工業區。